教育孩子要夫妻互相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孩子要夫妻互相配合

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如何相互配合,这是孩子教育上的一个难题。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妈妈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用完的玩具时,孩子不仅不听妈妈的话去收拾玩具,还故意把玩具往地上摔,妈妈生气地批评孩子,孩子的爸爸却出来为儿子说话。妈妈正在气头上,又和爸爸吵起来,两个人的声音越来越大,孩子吓得不知所措。其实这个时候爸爸首先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妈妈说得对,自己用完的东西应该自己整理,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这次爸爸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整理,让孩子有个下台阶的机会。

还有孩子看中了商场里卖一个大型玩具。妈妈觉得太贵,拒绝了孩子的要求。过了几天,孩子趁和爸爸去商场的机会,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顺利地得到了心爱的玩具。这样的结果让孩子认为爸爸比妈妈好说话,在妈妈那里行不通的事可以找爸爸。其实这时爸爸即使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也应该与妈妈商量,然后告诉孩子妈妈同意了爸爸才给你买的。

每个家庭都会自然地形成一个权威人物,要么父亲、要么母亲。当父亲的态度软下来时,母亲会变得硬朗起来。大多数孩子天生对母亲有一种依赖感,更突出了母亲的权威。所以现在孩子怕妈妈的多,

与以前威严高大、一脸严肃的形象相比,现在孩子眼中的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其实对每个家庭来说,需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集“严”、“爱”于一身,教子有方、爱子有度。

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需要大人指引他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夫妻两个“语调”不一致,孩子听到的是“立体声”,哪种声音顺耳听哪个,见风使舵,不利于建立健康的人格,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家庭事业。大家都是在摸索中成为称职父母的,夫妻双方也有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磨合期。但孩子能听懂话时,父母的分歧就不要轻易暴露在孩子面前了,针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沟通尽量选择孩子不在场时进行,有时也可以向有经验的人士取取经,达成一致是避免发生争执的有效办法。

其实,父母在孩子面前唱红脸白脸,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如果不是一方批评过激,不需要另一方来和事。如果一方表扬得当,也不用担心孩子翘尾巴,而一定要有个人来“压一压”。年轻的父母都有共同的感受,每次孩子去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后,回来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正是如此,祖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孩子总能从那里得到源源不断与你作对的动力,你

刚板起脸,他们就一把将孩子揽入怀中,没准还给你两句。亲友团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与你对唱起红白脸。所以,做好“亲友团”工作,与“亲友团”达成教育孩子的共识也很重要。

不干涉孩子与父母任何一方的关系,并不等于对孩子的求援不理睬。父母互相支持的另一种方法,例如母亲可以帮助孩子分析一下为什么爸爸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错却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挨打。我这人容易冲动,有时和女儿说着说着就开始发火,这时候丈夫就会进去与女儿轻轻交谈,告诉她妈妈都是为你好,或许妈妈的态度不太好,但妈妈发火的时候你只能保持沉默,事后可以与妈妈沟通。所以至今女儿从没有给父母顶过嘴,但不顶嘴并不代表女儿对父母的指责全盘接收,当我们心平气和的时候,女儿也经常会给我们“讲课”,告诉我们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希望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父母在孩子面前还要相互配合为对方建立威信,在孩子面前要多说维护对方形象的话。其实父母就是孩子心中的二面墙,如果这二面墙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孩子自然会有一种安全感。而如果一方把另一方的形象破坏了,孩子心中的一面墙变成千疮百孔了,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全,甚至会出现自卑的心里。

记得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为一件小事我们夫妻发生吵架,我还在女儿面前流泪。那时女儿小,对我很依赖,感情天平自然偏向

我。她看我这么难过就安慰我说:“妈妈,爸爸这样对你,我长大了也不会理他的。”我听了感觉问题严重,马上止住泪水告诉女儿:“女儿你不能有这样的想法,爸爸无论对妈妈怎样,他对你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爸爸差。”经我这样一说,女儿觉得也对,就听话地点点头说:“是的”。虽然那个时候我正在气头上,但我知道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我不能因为自己有气,动摇父亲在女儿心中的地位,破坏丈夫的女儿心中的形象。正因为我们夫妻双方一直以来在女儿面前为对方维护形象,建立威信,现在女儿与父母的感情都非常融洽,这些也可以从女儿的文章中体会到。

家庭教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夫妻应共同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边做边学,统一认识,通力合作,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但切忌扮演不同的“脸谱”。即使发现对方教育子女有不当之处,也不要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父母之间的分歧应在事后两人之间私下协调,否则会严重降低教育效果,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