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学案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

《李凭箜篌引》教案简编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代诗歌,通过讲述箜篌演奏者的故事,展现了音乐的神奇魅力和音乐家的高尚品质。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使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李凭;2.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3. 了解古代箜篌乐器的基本知识。

1.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 学会欣赏古典音乐,培养音乐素养;3. 学会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魅力;2.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箜篌引简介介绍《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凭及箜篌乐器的基本知识。

2.2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3 音乐欣赏播放箜篌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培养音乐素养。

2.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诗歌和音乐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箜篌引的背景、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等知识。

3.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音乐、图片等资料,营造有利于学生感悟和体验的教学氛围。

3.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箜篌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评价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等方面的能力。

4.3 音乐素养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演奏等方面的表现。

4.4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李凭箜篌引》原文及注释、译文等。

学案3: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学案3: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②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诗歌,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背诵诗歌,取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通过合作探究,去深入把握诗歌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提高美的感知及境界。

【学习重点】诗人巧妙的描写表现音乐的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去感受语言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

【知识链接】关于诗题“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自主学习】一、关于李贺李贺(791—817),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人称其为鬼才,称为“诗鬼”。

二、关于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三、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箜篌..()神妪.()瘦蛟.()2.结合课文注释,准确理解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3.整体把握: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编写:王宏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熟读成诵,理解全诗大意。

3、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作者: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解题:历来写乐曲的诗,大都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

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吟咏诗韵】“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诵读。

2、学生齐读。

3、熟读并背诵全诗。

【合作探究】1、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2、说说诗中表现“箜篌”演奏出优美音乐都用了什么手法?【自我测评】背诵并默写本词。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李白及其生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情感把握;3.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传递;3. 对作者李白及其生平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李凭箜篌引》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白及其生平;(2)阐述《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释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音乐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3)分享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色和情感;(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诗歌。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3)调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选取其他描写音乐的诗歌,如《琵琶行》、《高山流水》等,与《李凭箜篌引》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赏析诗歌中描写箜篌声音的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体会诗人对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赏析描写箜篌声音的手法。

2、难点(1)感受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至元和八年(813 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诗人李贺用奇特的想象、瑰丽的辞藻来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四、诵读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再读诗歌,把握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比较自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七言句可以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划分,如“吴丝蜀桐/张高秋”“昆山玉碎/凤凰叫”。

3、三读诗歌,体会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赞美之情,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五、诗歌解读1、首句“吴丝蜀桐张高秋”,写出了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高秋”点明了弹奏的时间是在深秋。

这一句为下文描写箜篌的声音营造了氛围。

2、“空山凝云颓不流”,这句通过描写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被箜篌声吸引而凝滞不动,侧面烘托出箜篌声音的美妙动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设计人: 辽化高中柳婷【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能力目标:从表达技巧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课前预习一、作者介绍:诗鬼李贺,担往及今,一歌求气,曲高荡魂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早有诗名,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自述家境时说:“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

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父亲李晋肃,早年被雇为“边上从事”。

大历三年(768)去蜀任职,曾与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贺出生的贞元年间,晋肃稍得升迁,任陕县令,但不久老死。

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长守昌谷。

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贫寒。

李贺兄弟二人外出谋生,欲饱肌腹。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起名了。

唐宪宗元和二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

学案5: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学案5: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识记基础知识一、字音认读1.箜篌..(kōnɡ hóu) 2.颓.不流(tuí) 3.神妪.(yù)4.女娲.(wā) 5.瘦蛟.舞(jiāo) 6.露.脚(lù)二、词语积累1.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高秋:指弹奏的时间2.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3.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4.芙蓉泣露香兰笑...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5.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6.露脚..斜飞湿寒兔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三、佳句诵读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理解文本大意说作者(一)简介: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南宜阳西)人。

为唐宗室之后,家居昌谷。

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终身抑郁不得志,27岁去世。

一生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曾在长安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

(二)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等。

(三)评价:唐浪漫主义诗人,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

其诗风奇崛幽峭,秾丽凄清,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寻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链常识1.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李贺字长吉,故名长吉体。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

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精选10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精选10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贺《李凭箜篌引》精编教案篇1三维目标:1、感受音乐,把音乐和形象结合起来。

2、鉴赏诗歌是如何表现音乐之美的,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分析比较本诗和《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区别。

教学设计:一、听音乐,谈感受。

1、播放《春江花月夜》、《运动员进行曲》、《二泉映月》,问:这几首曲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让你以这几首音乐为背景音乐,你会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讨论回答。

示例:(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教师台词:“下面有请获奖者上台领奖”(2)、播放《二泉映月》,教师台词:“小强,你死的好惨啊!”2、总结明确:音乐和形象密切联系,而且互通,音乐和形象一致,则会和形象相得益彰。

反之,会是什么情况呢?(将刚才的音乐和台词交叉搭配,产生令人捧腹的效果)3、提问:如何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我们以前在《琵琶行》中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4、复习《琵琶行》中的相关语句。

(学生集体背诵“忽闻水上琵琶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段)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李凭箜篌引》也是这样的一首诗歌。

(板书诗题)二、朗读,分析研讨。

1、释题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

引:诗歌体裁2、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3、思考讨论:诗歌是如何描绘声音的?明确:(1)、从描写角度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属正面描写,“吴丝蜀桐张高秋”和“李凭中国弹箜篌”两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乐器特点,其余均属侧面描写音乐。

(2)、从修辞角度看:通感和夸张通感:“芙蓉泣露”(乐声惨淡)夸张:“空山凝云颓不流”、“动紫皇”、“石破天惊”等。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美景美情,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领略作者的才情与品格,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朗读。

(2)诗歌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3)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意境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凭及其箜篌技艺。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节奏、韵律。

(2)学生自主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释义并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来仪”等。

(2)分析诗歌中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音韵美、意境美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箜篌音乐,想象诗歌中的美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 结合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诗歌意境的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考察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进行评估。

3. 学生对诗歌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和课堂发言进行评价。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

二、学习重点难点:比较《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与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内容提纲:1、了解作者生平。

2、预习课文。

3、鉴赏诗歌。

4、知识链接。

5、拓展练习。

四、学法指导:自主情境感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对照比较品评法,练习巩固法。

五、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及题解:李贺(790—816):字长吉,唐宗室远支。

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

怀才不遇,一生潦倒。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二十三(一说二十二)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二)预习自测达标:A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啼竹()箜篌()()神妪()蛟舞()2.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3.补充完整句子:,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

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

-4.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三)鉴赏诗歌:B级1、诗歌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比较阅读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四)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学案6: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学案6:第13课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加深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赏析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体味诗歌描绘音乐的技巧。

[天天预习]1.课内诗句填空。

昆山玉碎凤凰叫,。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露脚斜飞湿寒兔。

2.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文本研读]1.熟读诗歌,结合注释,将课文直译为现代汉语。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弹奏箜篌的乐声特点?3.最后三联,诗人是怎样描写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的?[问题探究]1.《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请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学习小结]用诗来写音乐,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音乐的感受,李贺能够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

在体悟的过程中,要反复朗读,联系现实,激发兴趣,开展一些音乐欣赏活动,感受音乐的独特艺术魅力,在音乐鉴赏中逐渐树立热爱祖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思想。

[课时测评]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开)B.空白凝.云颓不流(凝滞)C.石破天惊逗.秋雨(引)D.梦入..神山教神妪(梦中进入2.阅读这首诗,完成诗后问题。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本文优美的意境。

2 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 体味、鉴赏本文优美的意境。

学习过程:一、预习学案:1、搜集作者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仅做过几年奉礼郎(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物的丛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逝世了。

他早岁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

他的诗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

由于经历,他的诗中常有感伤、消沉情调。

被人称为“诗鬼”。

又《昌谷集》。

2.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二、赏析学案:1、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衬托,侧面描写,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2、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这是一曲诗的音乐,一首音乐的诗。

美丽的秋空,多情的云,悲啼的“江娥”,满面愁容的“素女”,出产美玉的“昆仑山”,充满神话色彩的“凤凰”,浸染着《楚辞》情调的“芙蓉”和“香兰”,救世的女娲,骤落的秋雨,闻弦起舞的神妪,闻声跳跃的瘦蛟和老鱼,无眠的吴质,露湿的寒兔都融入了李凭惊天地泣鬼神的箜篌的美妙音乐之中。

三、演练学案.阅读《听颖师弹琴》完成下列题目。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都写了音乐给人的感受,试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都没有对弹琴者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

《李凭箜篌引》学案(精)

《李凭箜篌引》学案(精)

《李凭箜篌引》学案【文本解读】供奉朝廷的梨园弟子李凭善于弹奏箜篌,蜚声朝野。

此诗描摹李凭九月暮秋的箜篌演奏,以凤鸣玉碎、芙蓉泣露、香兰欢笑形容箜篌的声音,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秋、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诗人以惊人的想象贯穿神仙世界和人间世界,并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熔铸于一炉,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诵读此诗,想一想它为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素养目标】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琵琶行并序》《听颖师弹琴》两首诗与《李凭箜篌引》。

4.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了解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贺,中国诗人,字。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相关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3.解题①“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

②“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及作者;(2)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李凭箜篌引》;(3)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诗意;(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凭及《李凭箜篌引》的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李凭箜篌引》,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等;(2)分析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2)引导学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诗句;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案例分析法:以《李凭箜篌引》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诗歌的感悟和分析能力。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全文5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全文5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象征含义,了解乐器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3、情感目标: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明确:白居易《琵琶行》2、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3、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板书:李凭箜篌引)二.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死,年仅27岁。

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课题:——《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姓名: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归纳。

情感与价值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

二、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是重点,学会用所学艺术手法描绘音乐是难点。

三、预习检测1.字音识记箜篌..( )女娲.( ) 神妪.( )2.词语解释吴丝蜀桐张.高秋:备注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四、吟咏诗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五、课堂研讨探究:1. 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2.参加这场音乐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就你喜欢的听众表现做一番品味。

3.总结艺术手法六、拓展《赤壁赋》苏轼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七、写作迁移听《润》,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

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八、积累(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主题:愁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6、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7、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九、作业:1.请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50字左右的关于声音、味道、心情、情感的文字,化无形为有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十、学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 学案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李凭箜篌引》 学案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李凭箜篌引》学案设计(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从内容上感受了诗歌的美妙,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分析诗歌美妙的原因,感受李贺对音乐描写的独特手法,同时比较一下李文与白文的不同。

二自主学习展示
三合作交流
1 说说你欣赏的语句及原因
2 这首诗歌在描写音乐的美妙上面采用了一些什么方法?
A 开篇写吴丝蜀桐仅仅为了表明箜篌构造的精良吗?
B 开篇即从乐器,声音写起后推出主角,为什么?
C 听众云集身份多样,真的有这么多的听众吗?这些听众怎么来的啊?
D 直接写音乐的只有两句,其他句子是写什么啊?
3 尽管都是描写音乐,都享有盛誉,李诗与白诗有何不同?
四拓展探究
1 对于难于描写的音乐,你有什么写作方面的体会了?
2 听一首乐曲,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下你所听到的。

五归纳整理
1 可以整理你的收获,疑惑。

2 可以记录你的感受
六课堂检测
1 背诵这首诗歌
2 见学研案
七教学板书
李凭箜篌引
写作特色侧面描写想像奇特,神话色彩浓郁开篇先声夺人
比较阅读描写角度不同----李多侧面白多正面
风格色彩不同----白诗作者与奏者情感相融
陈晓妹。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

《李凭箜篌引》学案[使用说明]1、在通读诗歌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本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并在上课之前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习题。

2.规范书写,自觉完成,并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批注出来。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

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

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

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

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

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

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3、背诵全诗。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诗歌侧面描写的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养成对同题材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习惯。

一、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颓(tuí)唐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
C、倚靠(yī)神妪(qū)谄(chǎn)媚奢望(shē)
D、芙蓉(róng)颤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1)李凭箜篌引()(2)吴丝蜀桐张高秋()
(3)李凭中国弹箜篌()(4)十二门前融冷光()
(5)石破天惊逗秋雨()(6)露脚斜飞湿寒兔()
3、你知道的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的句子有哪些?--
4、写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是有关于写音乐的句子。

5、写出《赤壁赋》中描写音乐的句子。

6、全诗十四句中有八句描述音乐效果,是哪八句?
7、用了四个神话传说,令意境扑朔迷离。

请划出意象。

9、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合作完成思考题:
1、《李凭箜篌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诗中描写的乐曲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三、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清人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云:“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从内容、描写音乐的方法、结构、表现效果上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