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1比和比例(一)11、小明和小方各走一段路程,小明走的路程比小方多,小方用的时间比小明 51多。

小明和小方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82、东街小学六年级有学生46人,分成三个课外科技小组。

第一组与第二组人数比是2:3,第一组与第三组的人数比是3:4。

三个组各有多少人?3、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150千米。

从A地到B地有240千米,需要行几小时?如果速度加快20%,要行多少小时?4、有一自助餐厅,规定每次每人用餐费是:先生交30元,女士交20元,儿童交10元。

某一天前来用餐的先生与女士人数之比是2:9,女士与儿童的人数之比是3:7,共收到所交的用餐费9450元。

求这一天用餐的先生、女士和儿童的人数。

125、圆A和圆B一局部重叠,重叠局部的面积是圆A的,也是圆B的,求A、B 515的面积比。

6、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于过往车辆收费标准是:大客车30元,小客车15元,小轿车10元。

某日通过该收费站的大客车和小客车数量之比是5:6,小客车与小轿车之比是4:11,收取小轿车的通行费比大客车多210元。

求这天三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比和比例〔二〕111、小军行走的路程比小红多,而小红行走所用的时间却比小军多,求小军 410和小红的速度比。

2、甲、乙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1:2,求他们的外表积的比和体积的比。

3、白玉兰学校有运发动108人,分成甲、乙、丙三个队进行训练,甲队与乙队人数之比为2:3,乙队与丙队的人数之比为3:4,求各队的人数。

14、三个运输队,A队有载重3吨的汽车8辆,B队有载重4吨的汽车5辆,C 2队有载重5吨的汽车4辆。

把运输612吨货物的任务按他们的运输能力分配给三个队,各应分配多少吨?5、甲、乙、丙三人共同种树,他们种树棵数的比是3:4:5,丙比甲多种6棵?问三人各种树多少棵?6、海水中水与盐的比是183:17。

现在要使它改变成水与盐之比为19:1,在400千克海水中应掺入多少千克清水?7、一根木材,据成四段,付锯板费8.4元,如果锯成5段,应付锯板费多少元?8、一次爬山活动,路程为18千米,分为上坡、平路和下坡三段,各段路长之比是2:1:3,而走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4:6。

六年级:比和比例应用题(奥数培优有难度)

六年级:比和比例应用题(奥数培优有难度)

六年级:比和比例应用题(奥数培优有难度)例1 淘淘和笑笑原有邮票张数的比是5:4,如果淘淘给笑笑48张后,淘淘和笑笑的张数比是3:4,淘淘原来有多少张?解析如下:练习1:甲,乙两个建筑队原有水泥的重量之比是4:3,当甲队给乙队54吨水泥后,甲乙两队水泥重量之比是3:4,原来甲队有多少水泥?(答案:216吨)例2 某学校有若干名学生参加电视邀请赛,其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为8:5,后来又有20名女生报名参赛,这时女生人数占参赛总人数的 5/11 。

现在参赛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解析如下:练习2 某校图书室有图书210本,其中新书占5/7,又买进一些新书后,新书本数与现在图书本数的比是4:5,现在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新书?(答案:240本)例3 有一袋糖分配给甲,乙,丙三人,三人依次所得数目之比是5:4:3,如果把糖重新分配给甲,乙,丙三人,使其比依次为7:6:5,则其中一人会比原来所得的数目多10颗,求此人原来所得的数目。

解析如下:练习3 马小跳和刘超,唐飞三人斗地主,游戏前,三人游戏币之比是6:5:4,游戏结束后,游戏币之比是5:4:3,其中一个人赢了200枚,那么这个人是?他开始有多少游戏币?(答案:马小跳,4800枚)例4 车过河需要交渡费3元,马过河需要交渡费2元,人过河需要交渡费1元。

某天过河的车与马数目比是2:9,马和人数目比是3:7,共收渡费945元,则这天车,马,人数目各是?解析如下:练习4 某商贩按大个桃子每个3角,小个桃子每个2角的价格卖出了一批桃子,共收51元。

已知他卖出的桃子大小个数比是8:5,则卖出的大小桃子各有多少个?(答案:卖出大桃120个,小桃75个)例5 一个盒子里有黑棋子和白棋子若干,若取出一粒黑子,则余下的黑白数比是9:7,若放回黑子,再取出一粒白子,则余下黑白之比是7:5,那么盒子原有黑比白多多少?解析如下:练习5 同学周末登山,男背红包,女背蓝包,他们每人只能看到背包,其中一位男生说:我看到的红蓝包之比是5:3,另一女生说:我看到的蓝包是红包的一半。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奥数题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奥数题

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奥数题小学奥数网权威发布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三篇】,更多六年级奥
数题比和比例【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奥数网。

【第一篇】
习题:
政府为建设新农村修了新路,这条路全长有6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例是1:2:3,小刚回家走各段路程所用
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问小刚走完全
程用了多少时间?解析:
分析:要求小刚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必须先求出他走上坡路用了
多少时间,必须知道走上坡路的速度和上坡路的路程,已知全程60千米,又知道上坡、平破、下坡三段路程比是1:2:3,就可以求出上坡路的路程。

【第二篇】
习题:水果店里西瓜个数与白兰瓜个数的比为7:5。

如果每天卖
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36个。

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
解析:设各运来7某和5某个
(7某-36)/50=5某/40
4(7某-36)=5某5某
28某-156=25某
3某=156
某=52
西瓜:52某7=364个
【第三篇】
习题:有两袋大米共重440千克,甲袋米吃了三分之一,乙袋米吃
了二分之一,这时甲袋米与乙袋米重量之比为8:5,甲袋米与乙袋米各
重多少千克?
解析:设甲袋米重某千克,乙袋米重Y千克,就可以列出某+Y=440,[(2/3)某]/[(1/2)Y]=8/5,可以解出某=240千克,Y=200千克。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问题、发车问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问题、发车问题练习题

1.小学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问题练习题篇一(1)用同样的砖铺地,铺36平方米要用1236块,铺90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这道题里的O是一定的。

A、总面积B、每块砖的面积C、砖的。

总块数(2)下面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是OoA、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利息一定,利率和本金C、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3)在一定的时间里,做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与所做零件的个数Oo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4)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高和面积Oo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5)王强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用的天数Oo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①8:7和14:16②0.6:0.2和3:1③19:110和10:92、在钟面上,分针和时针旋转速度的比是()。

①60:1②360:1③12:13、因为3a=4b,所以()。

①a:b=3:4②a:4=3:b③b:3=a:4④3:a=4:b二、应用题:1、合唱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7,其中有女生25人,这个合唱组男生多少人?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汽车的速度比是1:2,如果小汽车的速度是120千米,那么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2、花园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4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

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3、用某洗洁精洗水果以1:1000稀释,现在有3000毫升的水,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洗洁精?3.小学六年级奥数发车问题练习题篇三1、小红在环形公路上行走,每隔6分钟就可以看见一辆公共汽车迎面开来,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公共汽车从背后超过她。

如果小红步行的速度和公共汽车的速度各自都保持一定,而汽车站每隔相等的时间向相反的方向各发一辆公共汽车,那么汽车站发车的间隔时间是多少?2、小明从东城到西城去,一共用了24分钟。

两城之间同时并且每隔相等的时间对发一辆公共汽车。

他出发时恰好有一辆公共汽车从东城发出,之后他每隔4分钟看见一辆公共汽车迎面开来,每隔6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背后超过。

小学奥数6-2-9 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精品)

小学奥数6-2-9 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精品)

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④ x a y b=,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知识点拨教学目标比例应用题(二)元素数量为axa b-,B的元素数量为bx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与a或b的比值.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一).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一).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知识点拨教学目标比例应用题(一)元素数量为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

小学奥数例题大全(13、比和比例问题)

小学奥数例题大全(13、比和比例问题)

比和比例问题一.内容精要比例的意义a :b=c :d 比例的性质:两内向之积等于两外向之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二.典型例题例1.甲行的路程比乙多41,而乙行的时间比甲多101,甲与乙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多少? 例2.已知a :b=3:2,b :c =3:2,则a :b :c=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

一个瓶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4:1。

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例4.小华准备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是3:2,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例5.丽丽、贝贝、甜甜三个小朋友共收集废旧电池420节,其中甜甜收集的比贝贝的少31,贝贝与丽丽的废旧电池的比是4:5,那么三个人各收集废旧电池多少节?例6.加工一个零件,甲、乙、丙所需的时间比为6:7:8,现在有3650个零件要加工,如果规定3人用同样的时间完成任务,那么各应加工多少个零件?例7.从前有个农民,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17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分得21,二儿子分得31,小儿子分得91,但不能把牛杀掉或卖掉。

三个儿子按照老人的要求怎么也分不好。

后来一位邻居顺利地把17头牛分完了,你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吗? 例8.甲数的43等于乙数的54,甲、乙两数的比是( ):( ) 例9.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在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例10.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小红从甲去学校,她行走的时间和速度。

(2)车轮的直径一定,所行使的路程和车轮转数。

(3)3x=51y ,x 和y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这条底上的高。

例11.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960块。

如果改用面积是4 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例12.用一种方砖铺地,铺10平方米需要这种方砖40块,铺完面积是60平方米的房间,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例13.一根木料锯成5段要8分钟,那么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例14.一架飞机所带燃料最多可以用6小时,飞机去时顺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500千米;飞回时逆风,每小时可以飞行1200千米,这架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需要往回飞? 例15.客车和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若干小时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又行5小时货车到达甲地,这时车到乙地后又掉头行了甲、乙两地距离的25%,客车和货车从出发到相遇用了多少小时?例16.当甲在60米赛跑中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一

完整版六年级奥数题比和比例一

比例问题填空题1.4:( )= 20=()10=( )%2. 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_.3.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____ 毫米.4. 某生产队有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0米,在总面积中种植西红柿、南瓜、茄子面积的比是25:1:丄,三种蔬菜各种了亩.25. 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分,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分,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了____ 支.6. 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_—7. 自然数A、B满足- 丄 -,且A:B=7:13.那么,A+B=.A B 1828. 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______________ 人.9. 水泥、石子、黄砂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砂按5:3:2拌制某种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____ 吨.黄砂多 _____ 吨.10. 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_____ 小时.11. 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它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12. 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 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13. 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14. 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容器底面面积等于多少?练习题1有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3:2,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全部棱长之和是220c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完整版)六年级比和比例奥数题

(完整版)六年级比和比例奥数题

(完整版)六年级⽐和⽐例奥数题六年级⽐和⽐例(1)1.4:()=()12=()÷12=0.8=()%=():()2.建筑⼯地计划运进⼀批⽔泥,第⼀次运来总数的41,第⼆次运来180吨,这时运来的与没有运来的吨数⽐是4:3,⼯地计划运进⽔泥多少吨?3.已知a:b=c:d ,现将a 扩⼤2倍,b 缩⼩到原来的21,c 不变,d 应()才能使⽐例式仍成⽴。

4.在1、2、3、4、6、8、12、16这⼋个数中,哪些数能组成⽐例。

(答案有多组,⾄少写出其中的两组,即8个⽐例式。

)5.在⼀个⽐例式⾥,第⼀个⽐是最简整数⽐,且⽐值是0.75,两个内项的乘积是60,这个⽐例式是()。

6.在⽐例尺50001的地图,量得⼀长⽅形地长3.2厘⽶,宽1.2厘⽶,这块⼟地实际的⾯积是多少?第⼀部分必做题1.(☆)两个正⽅体棱长的⽐是2:3,这两个正⽅体底⾯积的⽐是():(),体积⽐是():()。

2.(☆)甲数和⼄数的⽐是4:3,甲数与甲⼄两数和的⽐是(),甲数⽐⼄数多()(),⼄数⽐甲数少()%。

3.⼀个正⽅体的六个⾯分别是红⾊、黄⾊、绿⾊、蓝⾊、红⾊、⽩⾊,把它拿在⼿上掷回桌⾯,蓝⾊朝上的可能性⼤约是()%,红⾊⼤约是()%。

4.(☆)⑴⼀幅⾏政区域图上⽤5厘⽶表⽰实际距离100千⽶,这幅地图的⽐例尺是()。

⑵⼀个零件实际长度是3毫⽶,画在图上的长度是3厘⽶,这幅图的⽐例尺是()。

⑶在⽐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测得A、B两地是4.5厘⽶,实际距离是()千⽶。

⑷如皋、海安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92千⽶,在⽐例尺为1:600000的图纸上,应画()厘⽶。

5.(☆)海安实⼩新建学⽣公寓楼,地基是长⽅形,长40⽶,宽15⽶,把它画在设计图上,长画80厘⽶,宽应画多少厘⽶?6.(☆☆)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学校西⼩青家0 200 400 600⽶⼩红家a.图中⽐例尺是()。

b.⼩青家在学校的()边。

c.⼩红家到学校有()⽶。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例1、生产队饲养的鸡与猪的只数比为26∶5,羊与马的只数比为25∶9,猪与马的只数比为10∶3;求鸡、猪、马和羊的只数比;分析该题给出了三个单比,要求写出它们的连比;将几个单比写成连比,关键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各个比中表示同一个量的值化为相同的值;解由题设,鸡∶猪=26∶5,羊∶马=25∶9,猪∶马=10∶3,由比的基本性质可得:猪∶马=10∶3=30∶9,羊:马=25∶9,鸡:猪=26∶5=156∶30,从而鸡∶猪∶马∶羊=156:30∶9∶25;答:鸡、猪、马、羊的只数比为156∶30∶9∶25;注将单比化为连比时,还可先化为三个量的连比,再化为四个量的连比;如,鸡∶猪=26∶5,猪∶马=10∶3,由此可得,鸡∶猪∶马=52∶10∶3;再注意到羊∶马=25∶9可得,鸡∶猪∶马∶羊=156∶30∶9∶25;例2.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说明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2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3播种面积一定时,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4圆的面积与该圆的半径;5两个相互啮合的大小齿轮,它们的转速与齿数;分析利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判定与说明;解 1由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等于路程,所以,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2由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速度,所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3由于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的比值为播种面积,所以,当播种面积一定时,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成正比例; 4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R2,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的积为∏R3,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即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反比例;而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为∏R,也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即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综上,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5由于齿轮的转速与齿数的积等于单位时间内齿轮转过的总齿数,而两个相互咬合的大小齿轮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总齿数相等,所以,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注若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则一个量变大小时,另一个量也变大小;若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一个量变大小时,另一个量反而变小大;因此,在上例的4中,注意到半径愈大,圆的面积也愈大,故只需判断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就可断定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例3 某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1/2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2/5,低年级学生数的1/3等于高年级学生数的2/7,求该校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名学生分析由题设条件可得低、中、高各年级的学生数的比,从而可按比例分配求得各年级的学生数;解设低年级的学生数为“1”,则中年级的学生数为1/2÷2/5=5/4,高年级的学生数为1/3÷2/7=7/6手:舌,从而,低、中、高年级的学生数的比为:低∶中∶高=1∶5/4∶7/6=12∶15∶14,按比例分配得,低年级学生数:697×12/12+15 +14=204人,中年级学生数:697×15/12+15 +14=255人,高年级学生数::697×14/12+15 +14=238人;答:该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数分别为204人、255人、238人;注按比例分配时,可先出每份对应的量,再求出相应的量;如:697÷12+15+17 =17人;从而,低年级有17×12=204人,中年级有17×15=255人,高年级有17×14=238人;例4 雏鹰小分队为“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求这次募捐所得的钱数;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出甲、乙、丙三种商品的数量比;即甲、乙、丙三种商品的份数比,再根据甲、丙商品的份数关系及单价,求出每份商品的实际数量,从而求出甲、乙、丙商品的数量,由此可得募捐所得的钱数;解已知:甲商品数∶乙商品数=5:6,乙商品数∶丙商品数=4∶11;于是,甲商品数∶乙商品数∶丙商品数=10∶12∶33,即甲、乙、丙商品分别有10份、12份、33份;由于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210元,所以,每份的商品数为210÷10×33—30×10 =7件;于是,甲商品数为:7×10=70件,乙商品数为:7×12=84件,丙商品数为:7×33=231件;由此,募捐所得到的钱数为:30×70+15×84+10×231=5670元.答:募捐所得到的钱为5670元;“比和比例”应用题错解例析2008-05-07 作者:佚名来源:网友投稿例1某车间要加工2220个零件,单独做,甲、乙、丙三人所需工作时间的比是4∶5∶6;现在由三人共同加工,问完成任务时,三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错解由甲、乙、丙三人单独做所需工作时间的比是4∶5∶6,推出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是6∶5∶4,用按比例分配的思路解;评析上述解答错在把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看成是6∶5∶4;诚然,如果甲、乙二人工作时间的比是4∶5,那么,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就是5∶4,这是正确的;但是,把甲、乙、丙三人工作时间的连比是4∶5∶6转化成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连比是6∶5∶4,那就大错了不错,工作效率的比等于工作时间比的反比;从已知条件看,甲、乙二人工作时间的比是4∶5,所以,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5∶4;乙、丙二人工作时间的比是5∶6,所以,乙、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6∶5;这里的“5∶4”表示甲5份,乙4份,“6∶5”表示乙6份,丙5分,两个比都是两重相比,其中同样表示“乙”有几份的数在前后两个比中并不相同,我们怎么能将这两个比直接变成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连比呢显然,上述解答中把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连比看成是6∶5∶4,是错误的;正确的解答应当是: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容易看出,因为5∶4=15∶12,6∶5=12∶10,所以,由上述“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5∶4,乙、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6∶5”,也可以得到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的比是是15∶12∶10;例2有两瓶同样重的盐水,甲瓶盐水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8,乙瓶盐水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5;现将两瓶盐水并在一起,问在混合后的盐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多少错解认为在甲瓶盐水中,盐的重量是“1”,水的重量是“8”,在乙瓶盐水中,盐的重量是“1”,水的重量是“5”,于是,将两瓶盐水并在一起,便得到盐的重量是1+1=2,水的重量是8+5=13;1+1∶8+5=2∶13答:在混合后的盐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2∶13;评析上述解答的主要错误是把两种物质重量的最简比,看成了就是两种物质具体重量的比;甲瓶盐水盐与水重量的比是1∶8,不等于说在这瓶盐水中盐的重量是1千克,水的重量是8千克,乙瓶的情况也是一样;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在甲瓶盐水中,盐有1份,水有8份,盐和水一共有1+8=9份,在乙瓶盐水中,盐有1份,水有5份,盐和水一共有1+5=6份;因为两瓶盐水是“同样重”,但甲瓶有9份,乙瓶只有6份,所以,可见两瓶盐水中每“1份”的重量有多少是不相同的;上述解答简单地将两瓶盐水中每份重量不同的盐和水的份数分别相加,然后再将两个“和”组成一个比,便造成了解答的错误;正确的解答是:1∶8=2∶16,2+16=18;1∶5=3:15,3+15=10;2+3∶16+15=5:31 答:在混合后的盐水中盐与水重量的比是5∶31;小学六年级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人数比:50:20:1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习题: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比例应用题(二).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

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⑴按比例分配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知识点拨教学目标比例应用题(二)元素数量为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

奥数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讲义)-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奥数专题:比和比例应用题(讲义)-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应用题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例如:7÷8=7: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形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例如:1:0.5=2: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例如:2:4=20:40在任意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即如果a :b=c :d ,则ad=bc.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数的比叫做连比。

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

将两个单比化成连比时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甲:乙=3:10,乙:丙=5:2,因为10和5的最小公倍数为10,所以乙:丙=5:2=10:4,所以甲:乙:丙=3:10:4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解题规律是把各部分量的比转化为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若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不变,称这两种量成正比例;若两种量的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不变,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用比例解应用题,关键在于正确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1: 甲乙两站间的铁路长36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252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8:7.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某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甲车间与乙车间人数之比为3:5.如果从甲车间调150人到乙车间,则甲车间与乙车间的人数比为3:7.求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3、某小学四五六年级共有学生820人,已知六年级学生人数的21等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52,六年级学生人数的31等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72。

那么四、五、六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4、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88分,男生平均成绩是85.5分,女生平均成绩是91分,求这个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是多少?5、一辆车在AB两站之间行驶,往返一次共用了5小时,汽车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比和比应用(通用,含答案)

小学奥数思维训练-比和比应用(通用,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小学奥数思维训练-比和比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化简比和求比值1.化简下面的比,并求出比值。

65∶5237∶251.2∶0.150.5千米∶25米二、填空题2.化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3.如下图,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重叠部分面积相当于大平行四边形的112,相当于小平行四边形面积的18。

大平行四边形与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 )。

4.用35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腰和底的长度比是3∶1,则腰长( )厘米。

5.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比是( )。

三、解答题6.用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7.已知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825,甲数是80,则乙数是多少?8.生产队饲养的鸡与猪只数的比是26:5,羊与马的只数比25:9,猪与马的只数比是10:3.求鸡与羊的只数的比.9.水果店新进梨和苹果,已知梨和苹果的数量比是11∶10 ,价格比是6∶5。

两种水果总进价是11600元,梨和苹果的进价各是多少元?10.学校美术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45,美术组人数与数学组人数的比是3:5.书法组有30人,数学组有多少人?11.已知A、B、C三个数的比是2∶3∶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12.希望小学参加植树活动,把任务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84棵,这次任务三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13.把54本图书分给三个组,A组的12和B组的13以及C组的14相等,A、B、C三个组各分得图书多少本?14.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00米,与乙的速度比是5∶4,5分钟后,两人正好行了全程的,A、B两地相距多少米?15.甲、乙两班原有人数比为5∶4,若从甲班调9人到乙班,那么乙班与甲班人数之比为5∶4,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16.一条路全长120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完各段路程的所用时间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参考答案:1.5∶4,54;15:14,1514;8∶1,8;20∶1,20【解析】【分析】整数比的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小数比可以先同时移动小数点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小学奥数比和比例

小学奥数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和宽的比是4:3,菜地的周长是210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3: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3.已知一块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2200平方米,长与宽的比是11:8。

这块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多少?4.某实验小学的三个课外兴趣小组共198人,航模组与电子琴组的人数比是9:10,电子琴组与奥数组的人数比是5:7,这三个小组分别有多少人?5.部队开展植树活动,共植了560棵树,其中司令部与职工部植树棵树的比是3:5,职工部与后勤部植树棵树的比是15:4。

问:职工部植树多少棵?,走的时间6.小明和小强各走一段路程,小明比小强走的路程多16多1.小明和小强的速度比是多少?5,乙用的时间比7.甲和乙分别走不同的路程,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3。

甲和乙的速度比是多少?甲多298.A、B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A的长与宽的比是3:2,B的长与宽的比是5:3。

A与B的面积之比是多少?9.甲、乙两桶油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桶倒给乙桶10千克,那么甲、乙两桶油的重量比是7:5。

两桶油共有多少千克?10.第一、二两个粮库贮粮的重量比是2:3,从第二个粮库运给第一个粮库2吨粮食,则第一、二两个粮库贮粮的重量比是5:6.第一个粮库原有粮食多少吨?11.建设工程队第一分队与第二分队人数的比是1:2,从第二分队调出6人到第一分队,这时第一、二分队人数的比是3:4.原来第一分队比第二分队少多少人?12.星期天,李华和家人去爬紫金山,上山时他们平均每分钟走30米,下山时他们平均每分钟走45米,上山下山共用去65分钟,假设他们中途没有停留,李华和家人上山下山共走了多少米?13.部队进行行军练习,从A地到B地,去时每小时行2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15千米,来回共用了7小时,部队这次行军共走了多少千米?14.小强从学校回家拿忘记带的作业,去时每分钟走35米,回来时每分钟走25米,来回共用了72分钟,小强家离学校有多远?15.A、B两车的速度比是4:3,A车走完一段路程需要15小时,那么B车走完这段路程需要几小时?16.一辆汽车从甲城到乙城,如果速度提高20%,则时间应减少百分之几?17.一架直升飞机以每小时600千米的速度从乙市飞到甲市,又小时。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与比例应用题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与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例1]、生产队饲养的鸡与猪的只数比为26∶5,羊与马的只数比为25∶9,猪与马的只数比为10∶3。

求鸡、猪、马和羊的只数比。

[分析] 该题给出了三个单比,要求写出它们的连比。

将几个单比写成连比,关键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各个比中表示同一个量的值化为相同的值。

[解] 由题设,鸡∶猪=26∶5,羊∶马=25∶9,猪∶马=10∶3,由比的基本性质可得:猪∶马=10∶3=30∶9,羊:马=25∶9,鸡:猪=26∶5=156∶30,从而鸡∶猪∶马∶羊=156:30∶9∶25。

答:鸡、猪、马、羊的只数比为156∶30∶9∶25。

[注] 将单比化为连比时,还可先化为三个量的连比,再化为四个量的连比。

如,鸡∶猪=26∶5,猪∶马=10∶3,由此可得,鸡∶猪∶马=52∶10∶3;再注意到羊∶马=25∶9可得,鸡∶猪∶马∶羊=156∶30∶9∶25。

[例2].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说明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2)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3)播种面积一定时,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4)圆的面积与该圆的半径;(5)两个相互啮合的大小齿轮,它们的转速与齿数。

[分析] 利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判定与说明。

[解] (1)由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等于路程,所以,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2)由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速度,所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3)由于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的比值为播种面积,所以,当播种面积一定时,总产量与单位面积的产量成正比例。

(4)设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为∏R²,所以圆的面积与半径的积为∏R³,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即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反比例;而圆的面积与半径的比值为∏R,也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即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正比例。

综上,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

(5)由于齿轮的转速与齿数的积等于单位时间内齿轮转过的总齿数,而两个相互咬合的大小齿轮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总齿数相等,所以,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奥数试题-比和比例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奥数试题-比和比例全国通用

比和比例姓名1(例)、一个长方体,长与宽的比是2:3,宽与高的比也是2:3,求这个长方体长与高的比。

2、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3,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5:3,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多少?3(例)、甲、乙两队原有的人数比是3:4,当甲队调入乙队5人后,甲、乙两队的人数为4:3,原来甲队有多少人?4、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比为3:4,如果由甲库中取出16吨放入乙库中,则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的比为5:4,原来甲仓库存货是多少吨?5(例)、某文化用品商店进了甲、乙两种钢笔共100支,已知甲钢笔每支6元,乙钢笔每支4元,且甲、乙两种钢笔所用的钱数同样多,求甲、乙两种钢笔各进货多少支?6、甲、乙两人一共完成1200套衣服,甲做一套衣服需2小时,乙做一套衣服需3小时,两人工作的时间一样多,那么甲和乙各完成了几套衣服?7(例)、甲、乙=、丙三人合买一台电脑,甲付出钱的21等于乙付出钱的31,等于丙付出钱数的73。

已知丙比甲多付250元,问这台电脑共多少钱?8、中心小学四至六年级共有学生533人,已知六年级学生人数的21等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52,等于四年级学生的73,这三个年级各有多少名学生?9(例)、小红和小李各行一段路,小红走的路程比小李多41,小李用的时间比小红多51,求小红和小李的速度比。

10、茶厂生产了三种不同的茶叶,特级茶、甲级茶、乙级茶共值1900元,特级茶、甲级茶、乙级茶的重量比为3:4:2,单位重量的价格比为2:5:6,这三批货物各值多少钱?11(例)、甲乙丙三个互相咬合的齿轮,若甲齿轮转5圈时,乙齿轮转4圈,丙齿轮转6圈,则三个齿轮的齿数比是多少?12、甲乙丙三个齿轮的齿数比为6:5:3,当甲齿轮转10圈时,乙、丙齿轮分别转多少圈。

练习题(A 组)1、三个分数的和是1012,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比是3:2:1。

这三个分数分别是多少?2、四个数依次相差801,它们的比是7:5:3:1,这四个数的和是多少?3、在比例尺25000001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间的距离是8厘米,如画在比例尺80000001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4、小明、小青和小华做红花,小明比小青多做16朵,小华与小青做的朵数的比是6:5,小青和小华做的总朵数与小明做的朵数的比是18:11,小明做几朵?小青做几朵?5、1:12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毫米?6、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5:2。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奥数题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比和比例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几大问题之一,其实它们之间问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比,等同于算式中等号左边式子,是式子一种(如:a:b);比例,由至少两个称为比式子由等号连接而成,且这两个比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联系就可以说成是:比是比例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两个比值相等比组和而成。

比意义是两个数除又叫做两个数比,而比例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是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比和比例意义也不同。

比和比例应用题[例1]、生产队饲养鸡与猪只数比为26∶5,羊与马只数比为25∶9,猪与马只数比为10∶3。

求鸡、猪、马和羊只数比。

[分析] 该题给出了三个单比,要求写出它们连比。

将几个单比写成连比,关键是利用比基本性质将各个比中表示同一个量值化为相同值。

[解] 由题设,鸡∶猪=26∶5,羊∶马=25∶9,猪∶马=10∶3,由比基本性质可得:猪∶马=10∶3=30∶9,羊:马=25∶9,鸡:猪=26∶5=156∶30,从而鸡∶猪∶马∶羊=156:30∶9∶25。

答:鸡、猪、马、羊只数比为156∶30∶9∶25。

[注] 将单比化为连比时,还可先化为三个量连比,再化为四个量连比。

如,鸡∶猪=26∶5,猪∶马=10∶3,由此可得,鸡∶猪∶马=52∶10∶3;再注意到羊∶马=25∶9可得,鸡∶猪∶马∶羊=156∶30∶9∶25。

[例2].下列各题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说明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2)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3)播种面积一定时,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4)圆面积与该圆半径;(5)两个相互啮合大小齿轮,它们转速与齿数。

[分析] 利用正比例、反比例概念进行判定与说明。

[解] (1)由于速度与时间乘积等于路程,所以,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2)由于路程与时间比值为速度,所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数专题训练之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1、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提示: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2、“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

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购买甲商品多花了210元。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可先求三种商品的数量比。

[练习]一种什锦糖是由酥糖、奶糖和水果糖按5:4:3的比例混合而成,酥糖、奶糖和水果糖的单价比是11:8:7,要合成这样的什锦糖120千克,什锦糖每千克32.4元,混合前的酥糖每千克是多少元?
例3、A、B、C是三个顺次咬合的齿轮。

当A转4圈时,B恰好转3圈;当B转4圈时,C恰好转5圈,问这三个齿轮的齿数的最小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已知条件已知A、B、C转速与齿数的积都相等,即它们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例。

习题:
1、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是4:5:6,高之比是3:2:1,已知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是140平方分米,那么甲、乙、丙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是8:9:10,高之比是2:3:4,对应的底之比是多少?
3、某校四、五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相等,四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1:4,五年级获奖人数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2:7;两个年级中获奖与未获奖人数的比是多少?
4、盒子里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彩球共68个,红球与白球个数的比是1:2,白球与黑球个数的比是3:4,红球有多少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