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专题

合集下载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经济社会学课件详尽版(依据周长城老师教材)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经济社会学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学术思想❖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1、名称由来经济学: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前提:资源的稀缺性对象:理性选择行为。

经济人假设(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目标: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社会学:是从整体出发,通过和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社会学经济学经济学:个体、理性、利益社会学:整体、感性、责任经济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2、定义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斯梅尔塞:狭义: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

广义:在狭义的理解的基础上,还包括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许多方面。

➢斯廷施凯姆:经济社会学是通过审查制度的类型和社会谋求生计的技术限制把经济力量的巨大运动和个人行为连接在一起的。

➢富永健一: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行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行为及社会体系中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汪和建: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经济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分析和研究,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第二节经济社会学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发展历史一、学术思想渊源❖经济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一、阿弗里德·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英国着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经济社会学课件

经济社会学课件
与功能》
• 毛利人的“昊”:来源与群体 • 3、斯金纳个体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内容 • 1、成功命题 • 2、刺激命题 • 3、价值命题 • 4、剥夺——满足命题 • 5、攻击——赞同命题 • 6、理性命题
• (三)霍曼斯交换理论的缺陷 • 1、心理还原主义 • 2、将人与动物的行为反应方式等同 • 3、把人的行为都看成理性行为 • 4、过于强调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
• 2、新古典综合学派 • 1948年(美)萨缪尔逊《经济学》
• 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同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理论及分析方法综合在一起,对凯恩斯经 济学说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 3、货币主义学派 •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
• 经济不稳定是由于货币供求出了问题,只要充分发挥 市场机制,实行货币自由放任制度,就不会产生经济 危机。政府的最佳选择是稳定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 的增长率等同与经济的增长率。
•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三个特征 • 1、方法论追求个体主义 • 2、行动者力求实现最优化 • 3、个人自身利益最大化基础上能够实现社会的优化,
即达到帕累托最优化
• 帕雷托最优的定义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 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 境变好。
• 帕雷托改进的定义是: 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 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第二节 社会学及其发展
•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二、社会学的发展 •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 • 孔德、斯宾赛、迪尔凯姆、齐美尔、韦伯 •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 • 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考试重点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一、名词解释1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个人行动,即以个人的目的和偏好出发研究某种行动模式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

2集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是一种从宏观向微观的路径。

3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4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以及劳动社会学。

5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6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7交换的各类型(1)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经济交换:当事人各方相互换取为他人所拥有的各种所有物的行为。

社会交换:指那些期待他人能够做报答性回应且他人一般也能做出报答性回应的互动行为。

(2)互惠交换、再分配交换与市场交换互惠交换:以社会义务为交换基础,以非物质性回报和非盈利为目的的交换形态。

再分配交换:指处于下层的生产者“自下而上”的向首领或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处于社会中心的首领或政府“自上而下”的以施恩的方式向下层民众分配一定的“赏赐”的交换类型。

市场交换:指以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换形态。

(3)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与普遍性交换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类型是合作关系。

协作性交换:即协调产生明确的合同或交易的条件,协商性交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及契约的明确性。

互惠性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与。

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

(4)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利他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满足对方的利益为目的。

利己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华中师大《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社会学》练习题库及答案(加粗红色字体为2013下新增题目)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1.经济社会学2.嵌入性、3.经济行动4.资本主义精神5.生产6.分配7.公共产品8.财政9.基尼系数10.交换行动11.消费行动12.科层制13.队生产14.交易费用、15.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6.三领域对立说17.社会动员18.迟发展效应19.经济人20.企业21.社会资本22.信任二、填空题(每空1分)1.____的《经济生活的社会学》是____出版的。

2.斯梅尔瑟认为,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____、____和____,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复杂行为。

3.日本社会学家富永健一在1974年出版的《经济社会学》中指出,“经济社会学,是把____和____分别看作____及____的一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4.美国西北大的社会学教授A. L. 斯廷施凯姆(Arthur L. Stinchcombe)被认为是一个____经济社会学家。

5.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于____年在____召开了首次经济社会学研讨会。

6.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是从____的社会向____的社会发展的,这是一个必然受____的发展所决定的过程。

7.马克斯·韦伯在《________》一书中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8.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以____为义务,以履行个人的____为天职,合理而系统地追求____,____的精神。

9.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满足四个功能性必要条件,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即AGIL功能模式。

10.新经济社会学有三个基本主题:____、____、____。

11.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类型是____和____。

12.社会学研究经济行动的一个特点,是把经济行动当作社会行动的____或____来进行研究。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整理必过版)第一讲新经济社会学的崛起与发展古典经济社会学,以马克思、杜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研究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理念和学术空间,然而,他们之间却未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体系。

综合经济社会学,以帕森斯和斯梅尔瑟为代表,以其理论整合的方式,建立了功能—结构主义经济社会学。

然而,由于其概念和框架太过抽象和机械,加之其忽视了宏观系统分析的微观基础,而被认为于研究经验事实无补。

新经济社会学,以科尔曼,怀特,格兰诺维特为代表,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体系,它把人与人之间以经济为媒介物所相互缔结的关系作为研究课题,是研究社会的经济部分的社会学。

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现象是嵌入社会结构之中的,社会结构就是一种网络,牵涉到个人之间、角色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等多种层次的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模式。

基本特征:1、“新经济社会学”只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越境行动”所形成的多元格局中的一支2、探讨经济行为、经济制度等传统上被认定是经济学核心领域的那些现象并对之给出社会学解说学术地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处于社会学的领军地位,导引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学的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革命:经济学向社会学传统领域的侵入,奠立了整个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古典经济学试图从生产成本的视角解释价格机制,则新古典经济学力图从市场需求的心理角度来解释观察到的价格波动和经济周期。

新古典革命的主要内容:1、“边际”+“效用”=分析工具2、数学分析的引入和使用马歇尔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

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提出国家干预政策,建立现代宏观经济学。

1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经济社会学专业的火热可谓愈演愈烈,这里根据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举例了120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可以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参考。

1.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张力及范式反思2.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看网络犯罪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4.网络,社会资本与集群生命研究: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学视角5.大数据背景下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趋势6.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张力及范式反思7.经济社会学视角下的服务型企业发展趋势8.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9.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学该何去何从10.对各大高校经济统计教授内容的研究11.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学的影响1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演进的经济社会学分析13.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为背景14.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15.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16.网络:旅游系统研究的新经济社会学转向17.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18.统计学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19.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20.电商网购的兴起对经济社会学的影响21.论西方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22.社群和社群经济23.以社群经济推进社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24.新型社群助推经济转型升级25.社群经济与企业转型发展26.社会经济视野发展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综述27.“隔代休闲”经济探寻28.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的未来29.新经济社会学是否应该抛弃文化——"文化嵌入"的层次性30.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31.国家威权.市场.信念与宗族组织32.大龄“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33.广州近代社会经济变迁与城市文化特征34.恰当的社会.经济政策对增进老年人福祉至关重要35.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中国长期照护体系完善路径36.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分析我国的大龄“剩女”现象37.单位宏观利益固化与微观利益分化的突破分析38.互联网经济及其相关经济社会学研究39.经济新常态下统计工作的改革对策40.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41.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42.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关系及建构43.基于就业与收入视角的安徽省女性经济地位分析44.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45.经济社会学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研究的关联46.关联取向的经济社会学家以及如此转向的意义47.理论分析与中国经济:韦伯经济社会学实用指南48.网购现象火热背后的社会经济学原理49.基于PCA的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50.我国扶贫开发中社会资本作用机理及效应51.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52.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53.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54.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55.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学发展56.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57.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58.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59.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60.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61.“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62.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63.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64.美国社会经济学的研究65.“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66.关于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67.底层社会.非正规经济与参与式治理--基于上海城乡接合部桥镇的考察68.居民休闲活动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青岛市北区为例69.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信任--基于WVS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70.婚姻文化视角下的河南商丘地区乡土社会婚姻与家庭问题研究--加里·贝克尔家庭经济学分析71.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72.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73.王凯:经济基础会让一个演员戏路更宽74.中国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历程75.经济社会学视野下的变革与发展76.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77.新常态经济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融入问题研究78.幸福指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度量指标的适用性研究79.家庭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80.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81.福利国家运行的经济社会学分析82.专业产品区研究的经济社会学视角83.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84.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产权与制度分析——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认识85.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86.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87.经济社会学与嵌入性:对"经济行动"的理论抽象88.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89.经济收入.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90.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91.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92.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93.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94.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95.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96.经济社会学视角中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97.经济资本还是文化资本更重要?--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98.色谱经济分析法全过程置换与模拟99.对幸福度及经济学新定位的研究与探讨100.西安民众社会认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政治自信的视域101.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102.乡村大家谈:经济·生态·文化~103.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104.父权体系与经济因素交互影响下的地方婚姻--论吴佩林《清代南部县之婚姻与社会研究》的史学价值10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系列期刊106.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07.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108.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平等109.如何看待网络上的“男权”“女权”现象110.韦伯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建构111.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112.超越纯粹经济理论——韦伯经济社会学探索的思想历程与现代意义113.统计报表及其与企业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114.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115.女性文化与日本经济:日本新增长战略中的女性政策分析116.社会性消费行为及其评价机制研究117.基于微观层面会计与统计核算整合研究118.中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对比119.亲子利他性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120.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学的影响。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3. 社会经济形态视角下的屯堡族际婚姻观变迁研究4. 中缅. 中老. 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5. 西方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认识:一个历史的考察6.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7.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8.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期刊管理学系列10. 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11. 仪式礼物变迁的经济社会学思考--以广西田阳县龙河村那逻屯祝寿仪式为个案12. 试论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发展13.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为背景14. 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15.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为例16.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17. 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18. 统计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19. 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20. 乡土社会与市场经济的互嵌--福建省莆田市东庄镇同乡同业现象的调查21. 论西方女性主义者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22. 社群和社群经济23. 以社群经济推进社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24. 新型社群助推经济转型升级25. 社群经济与企业转型发展26. 社会经济视野发展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综述27. “隔代休闲”经济探寻28.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几点思考29. 研究室主任张继焦访谈30. 浅谈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师职业的定位及职业价值31. 国家威权. 市场. 信念与宗族组织32. “剩女”现象的经济学分析33. 广州近代社会经济变迁与城市文化特征34. 恰当的社会. 经济政策对增进老年人福祉至关重要35. 经济社会新常态下中国长期照护体系完善路径36. 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我国的“剩女”现象37. 单位宏观利益固化与微观利益分化的突破分析38. 民族村寨的衰落:组织排斥. 经济边缘化与文化断裂39. 经济新常态下统计工作的改革对策40. 守护人之本性--再论节制欲望的共产主义和人类文明再启蒙41. 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42. 社会韧性与经济韧性的关系及建构43. 基于就业与收入视角的安徽省女性经济地位分析44.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45. 经济社会学的演变及其与中国研究的关联46. 关联取向的经济社会学家以及如此转向的意义47. 理论分析与中国经济:韦伯经济社会学实用指南48. 南昌市城中村居民城市适应性的定量评价49. 基于PCA的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50. 我国扶贫开发中社会资本作用机理及效应51.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52.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53.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54.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55.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56.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57.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58.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59.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60.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61. “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62.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63. 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64. 日本:另类“银发经济”65.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66. 关于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67. 底层社会. 非正规经济与参与式治理--基于上海城乡接合部桥镇的考察68. 居民休闲活动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青岛市北区为例69. 市场化. 城镇化与社会信任--基于WVS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70. 婚姻文化视角下的河南商丘地区乡土社会婚姻与家庭问题研究--加里·贝克尔家庭经济学分析71.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72.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73. 王凯:经济基础会让一个演员戏路更宽74.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侗族妇女经济生活--天柱田野调查侧记75. 好客的经济社会意义--以水族社会为例76. 社会信息统计管理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77. 新常态经济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融入问题研究78. 幸福指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度量指标的适用性研究79. 家庭经济因素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80. 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81.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82. 山西省老年妇女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83.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84.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85. 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8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87.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88.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89. 经济收入. 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90. 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91. 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92.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93.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94.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95.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96.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的探讨97. 经济资本还是文化资本更重要?--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影响98. 色谱经济分析法全过程置换与模拟99. 对幸福度及经济学新定位的研究与探讨100. 西安民众社会认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政治自信的视域101.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实践教学问题探讨102. 乡村大家谈:经济·生态·文化~103.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类院校统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104. 父权体系与经济因素交互影响下的地方婚姻--论吴佩林《清代南部县之婚姻与社会研究》的史学价值10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系列期刊106. 中国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地位认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07. 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职业108.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性别平等109. 从经济普查实践谈入户登记质量控制110. 韦伯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建构111. 统计学与经济学的结合112. 从经济人到制度人--基于人类行为与社会治理模式多样性的思考113. 统计报表及其与企业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114. 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 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115. 女性文化与日本经济:日本新增长战略中的女性政策分析116. 社会性消费行为及其评价机制研究117. 基于微观层面会计与统计核算整合研究118. 合作工厂何以可能--论费孝通《江村经济》的产权转型实验119. 亲子利他性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120. 浅析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121. 浅析互联网平台经济与社会结构122. 统计经济信息真实性的完善途径探讨123. 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保障--2015年元旦献辞124.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成现代化服务型统计125. 中国经济研究院. 英才网联. 经济网“职场幸福万人大调查”报告126. 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努力谱写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统计工作新篇章--全省统计工作会议讲话节选127. 经济地位. 主观社会地位与居民自感健康128. 韩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策略探析129. 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探析130.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方面的应用探究131. 统计部门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132. 论经济因素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作用133. 安倍女性经济学内容解析和评价134. 如皋市极端长寿老人主观幸福感(SWB)与健康. 家庭. 经济因素的关联研究135. 被遗忘的工作女性--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马来亚客家琉琅女(1929-1933)136. “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

经济社会学-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经济社会学-第一章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知识链接
• 【“经济社会学”专题第一弹】张一力、张敏:海外移民创业如何持续——来自意大 利温州移民的案例研究
/s?src=3&timestamp=1522657180&ver=1&signature=4IxoAh0 v0oCVK3IAnhmwI33vv8BL8ZGBFoGsGP15sk2O8TdgkmO7zrr8PeUZTcQZQYO35zAHJQFBBjFE8JTkZZsCcQjBBgUpmeQBLCBLnQhalKlYZACnijl*cBMxj0GjNr441NAWBHmxxG9ws MxQ==
一、埃米尔·涂尔干
• 作为社会学学科规范化的大力倡导者,埃米尔·涂尔干无疑是社会学大家。尽管我们 不能将涂尔干的大部分著作视为经济社会学著作,但在他的著作中仍包含许多经济社 会学思想。涂尔干对经济社会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比较关注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 素的关系,如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
第二节 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 经济社会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当时许多社会思想家都试 图建 立一种有关经济、政策和文化的多维理论 。但是,直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这 一学术传统才在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和其他同代人的分析 中凸显出来。这种分析可 以被看做对早已建立的自由主义和政治社会学的批判,但 在某些方面,又与其有相 同之处。
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 马歇尔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偏好是如何产生的; (2)行为理论; (3)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
•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 (二)企业家与创新
二、约瑟夫·熊彼特
三、卡尔·பைடு நூலகம்兰尼
• 波兰尼在其著作中专注于三个核心问题: • 市场经济及其矛盾; • 作为基本制度 的自我调节的市场; • 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范式普遍效力的要求的限制。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试题

经济社会学[单项选择题]1、集体层面的影响使()足以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A.互惠交换B.再分配交换C.普遍性交换D.协商性交换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中的给予、接受和共享组成了一种社会保障或保险形式A.普遍性互惠B.平衡性互惠C.积极性互惠D.消极性互惠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3、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会随着储蓄比重的增大而减小。

该假设属于()理论。

A.生命周期理论B.持久收入的消费理论C.短期收入决定消费行为的D.边际效用理论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4、子女的消费量在全家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的家庭类型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特殊家庭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根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观点,()导致了制度的产生与“路径依赖”。

A.效率B.理性C.进化D.信任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因素影响着制度的形成A.权力B.组织C.社会关系D.文化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根据新经济社会学观点,现实的经济秩序得以建立和维系的原因在于()。

A.制度安排B.普遍道德C.社会关系D.信任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8、市场交换的亚形式分别是()A.操作性交换B.协商性交换C.决定性交换D.生产性交换E.一体化交换参考答案:A,C,E[单项选择题]9、以学术交流为例,如果甲和乙交换彼此研究的文章,是();任何两名或三名教授之间的合著关系则是生产性交换;乙根据甲的要求评论其文章,后来乙收到了来自于甲的评论作为回馈是互惠性交换;甲评论了乙的文章,乙评论了丙的文章,而丙又评论了甲的文章,这就是普遍性交换。

A.协商性交换B.合作性交换C.生产性交换D.互惠性交换E.普遍性交换参考答案:A[多项选择题]10、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情绪型消费行为较多的是()阶段A.单身阶段B.新婚阶段C.育儿阶段D.空巢阶段E.独居阶段参考答案:A,B[多项选择题]11、在以下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程度上较接近的是()阶段。

经济社会学详细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社会学详细考试复习资料

经济社会学详细考试复习资料经济社会学第⼀讲经济社会学总论学习经济社会学的意义(1)经济⾏为是社会⾏为的核⼼部分;(2)社会学、经济学都不是孤岛,学科发展有交叉也需要交流。

(⼀)什么是经济社会学?最早的名称:1898年涂尔⼲《社会学年鉴》中对社会学的分类关于经济的社会学研究(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economy)。

⽤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法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门社会学分⽀学科1、[⽇]富永健⼀:《经济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是把经济⾏为及经济体系分别看作社会⾏为及社会体系中的⼀种形态或下属部门。

从这种观点出发,使⽤社会学的概念⼯具及理论体系,说明经济⾏为及经济体系的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个外延的独⽴分⽀”。

2、[美]尼尔·斯梅尔瑟:1963年《经济⽣活社会学》:“研究社会⽣活中经济⽅⾯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即两者是怎样交叉重叠,怎样互相影响的”。

“经济社会学是运⽤社会学原理和⽅法,探讨经济⾏为对于社会⽣活的作⽤,并且科学地分析经济结构和社会其他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3、中国学者孙本⽂《社会学原理》:“研究经济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费孝通《略论经济学》:“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上的商品流通、供求关系、物价起落等等,⽽社会上⼈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变动,满⾜这些需要的物品和服务的⽣产、流通、消费的很多活动并不在市场上进⾏的,于是⼜产⽣了‘经济社会学’”。

1985年中国社会学⾸届经济社会学研讨会:“经济社会学以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运⽤社会学的观点和⽅法,把经济现象置于⼴阔的社会背景中进⾏分析研究。

既研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后果,也要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

(⼆)经济社会学的先驱经济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个重要分⽀。

Swedberg:“⾃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学领域中充满⽣命⼒和颇有前景的⼀门学科。

经济社会学第六章市场转型

经济社会学第六章市场转型

2、现代化理论或多元群体理论的研究范式
在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致力于经济增 长,这种增长要求实现工业化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而工业化和现代化又要求一套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和制度。 这与革命热情、自上而下的动员以及全面性的控制是不 相容的。因而社会主义面临着两难问题,即乌托邦式的 革命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西方学者在研 究社会主义社会时,把趋同论视为描述社会主义社会的 制度和结构变迁的逻辑。
第一节 市场转型研究的渊源
市场转型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层原因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2、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口急剧增加 3、大学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 区域研究(英语:area studies)是主要以国家规模的 区域为对象,在注意各地区的共时性的同时,注意地区 的特色并比较其他地区,广泛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 产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民俗的学科。通常认为 区域研究的发祥地是美国。战后美国与世界全体的关系 加强,但之前美国因门罗主义的影响,美国对中南美以 外的第三世界的了解较为有限。因此美国为推进其世界 战略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美国也因此投入巨资培养 亚洲问题和非洲问题的专家。因这些地区的情况无法简 单的西洋知识来分析,因此除了旧有的经济学、法学、 历史学之外,也常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及手法等学 际性手法分析。
(一)市场和不平等 1、不平等最初下降的原因
一种假设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更公平的国家再分配 政策(边燕杰等);一种是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新 的市场机会(倪志伟等)。瑟伦伊(1978)和倪 志伟(1989)认为不平等的最初下降是市场渗透 的结果。 边燕杰和洛根(1995)却表明1977年 之后中国的 平等主义是国家再分配的结果,因为 国家企图通过提高最 低收入水平以获得市场改革 的稳定环境。

《经济社会学》复习纲要

《经济社会学》复习纲要

《经济社会学》复习纲要1.经济社会学的名称1)经济社会学的英文名是economic sociology.最早把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名称记录在册的是涂尔干于1896年创办的法国《社会学年鉴》, 将社会学划分为七个学科分支: 普通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和道德社会学、犯罪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和美学社会学。

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经济社会学”的使用频率开始逐渐增加, 格兰诺维特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中。

2.学科定义1)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以1956年帕森斯和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一书为标志。

2)斯梅尔瑟在为《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经济与社会”词条时, 将经济社会学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次, 分别对应于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来研究3)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 对应于研究对象在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的分别, 可划分为微观经济社会学、中观经济社会学和宏观经济社会学。

4)三个核心主题: A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B经济行动是在社会中定位的C经济社会是社会建构3.新制度经济学(1)周长城在《经济社会学》一书中重新划分了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890—1930;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2)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新经济社会学的出现(嵌入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理性选择理论等)。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侧重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交易成本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过程中, 没有被易主而损耗掉的成本, 譬如讨价还价花去的精力与时间, 为防止受骗而采取的保险措施等, 这些举动花费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因为其范围涵盖太广泛, 至今具体的定义仍有很多说法。

(3)冈纳•缪尔达尔——“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 提出经济学者分析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时不宜将该国的历史源流、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活动水平、社会阶层与社会组织等各项非经济因素视为孤立变数, 而应将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列入考虑之后再行研究才有意义;他还提出“社会过程理论”, 认为经济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是社会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是科技进步及其诱发的文化、社会与经济等因素所共同孕育而成。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考试重点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1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个人行动,即以个人的目的和偏好出发研究某种行动模式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

2集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是一种从宏观向微观的路径。

3 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4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以及劳动社会学。

5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6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7 交换的各类型(1)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经济交换:当事人各方相互换取为他人所拥有的各种所有物的行为。

社会交换:指那些期待他人能够做报答性回应且他人一般也能做出报答性回应的互动行为。

(2)互惠交换、再分配交换与市场交换互惠交换:以社会义务为交换基础,以非物质性回报和非盈利为目的的交换形态。

再分配交换:指处于下层的生产者“自下而上”的向首领或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处于社会中心的首领或政府“自上而下” 的以施恩的方式向下层民众分配一定的“赏赐”的交换类型。

市场交换:指以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换形态。

(3)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与普遍性交换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类型是合作关系。

协作性交换:即协调产生明确的合同或交易的条件,协商性交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及契约的明确性。

互惠性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与。

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

(4)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利他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满足对方的利益为目的。

利己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其研究问题

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其研究问题

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其研究问题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为核心,依托于社会、政治、文化等相互交织的领域,涉及的问题面广,研究水平高。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及其研究问题。

一、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经济社会学研究领域融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范畴,因此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1、经济制度和转型问题: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等不同的经济制度,探讨经济转型对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等领域的影响。

2、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关注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发展的因素、模式和策略。

3、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问题:探讨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和局限性。

4、公司和企业组织问题:研究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行为、企业发展等问题,以及全球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5、社会和劳动力市场问题:包括劳动力就业状况、薪资、职业规划、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6、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系问题:探讨家庭结构、教育等社会领域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问题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经济社会学涉及的研究问题也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问题。

1、经济自由化与国家治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自由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经济自由化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自由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高失业率、国产企业被国外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因此,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问题也应包括国家治理。

2、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一些产业随时会被替代。

因此,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3、收入分配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

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经济与社会是高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它的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以下是高三经济与社会知识点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知识1. 经济学概述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中央计划部门制定计划并对资源进行分配的经济体制。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作方式。

4. 供给与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5.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市场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市场状况,而价格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

2.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而经济波动则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的波动。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相对减少导致价格总水平下降的现象。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

第三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1. 社会学概述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 群体与集体行为群体是指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人群,而集体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在某些情境下的共同行动。

3. 社会结构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总体,而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中根据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而划分的层次。

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建议
• 第三,要提倡健康文明的消费。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住房
问题,住房无非就是一个安身之所,就是一个住人的地方, 不要让房子太累,不必去追求超越常规的那种“阔绰”, 要警惕奢靡之风在房市里的蔓延,警惕某些西方被批判过 的论点造成的误导。 第四,要提倡节约资源的消费。我们要选择一种资源节约 型的消费模式,做到消耗消费的资源要少,对环境造成的 污染符合药效,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循环率要大, 树立一种绿色的消费理念。

现状
当今社会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成为重要的地位象 当今社会已进入消费社会, 征符号,也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文化, 征符号,也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文化,透过消费的表征可 以反映出社会的不同层次。 以反映出社会的不同层次。从消费文化角度研究社会分 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住房消费是居 民消费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消费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城市居民生活质 量的标志, 量的标志,在不同社会层次形成了不同的住房消费文化 层次,是体现城市居民的财富、职业、 层次,是体现城市居民的财富、职业、权力和声望的重要 符号。 符号。
总结及建议
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分层 依据。然而根据目前中国居民购房及住房现状来看,很多 地方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科学 地方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科学 的发展观为指导,体现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 战略思想,我们要搞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加强对消费 观念、消费方式、消费模式的引导,建立起健康、文明、 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就此在这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建议
• 第一,要提倡合理适度的消费。我们应该以提高和改善居
住条件为理,大家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肯定是要改善和 提高的,这是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大道理,但是还要适度, 以满足基本需求为度,所以要合理、要适度

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20个热门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2.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研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传统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探讨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潜力。

3. 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研究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变革,并探讨如何在这个变革中做出有效的应对。

4.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城市化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研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金融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研究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经济改革中的具体作用。

7.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剧,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8. 人类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人类资本是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研究人类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9. 科技创新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科技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加强科技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

10. 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研究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研究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环境问题。

11. 社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社会不平等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经济越轨的理性选择学派分析
1.3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选择学派分析
1.4农民工去留的理性选择学派分析
4文化社会学的经济分析
4.1货币的社会意义
4.2消费的符号学研究
4.3人寿保险业的兴起与观念
5经济与社会资本
1.1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1.2信任在经济组织形式演进的地位
1.3信任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
1.4电子商务的信任基础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王茂福
教授
社会学
49
经济社会学
吴中宇
教授
社会学
53
经济社会学、社会保障
苗大雷
讲师
社会学
28
组织分析、经济社会学
课程教学目标:
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知识流派;
学会有意识地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中现象、问题。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1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1.1古典社会学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课程名称:经济社会学专题
英文名称:Economic Sociology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论文
教学方式:上课
适用专业:理工文医各专业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上或下学期
总学时/讲授学时:32/
学分:2个学分
先修课程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课程组教师姓名
Mary C. Brinton and Victor Nee. (eds.). 1998.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Sociology
Walter W. Powell and Paul J. Dimaggio.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高和荣,《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学理论述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编,《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张慧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C.格鲁特尔特, T.范·贝斯特纳尔编,《社会资本在发展中的作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林南,《社会资本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21930s-1970s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1.3新经济社会学
2结构主义社会学的经济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2.1结构主义社会学概述
2.2生产者行为的网络分析
2.3消费者行为的网络分析
2.4总消费与阶层结构
2.5劳动力供求的网络分析
2.6金融市场的网络分析
2.7投资行为与社会阶层
3社会学理性选择学派的经济分析
1.1从社会交换学派到理性选择学派:从经济理性到社会理性
6社会学中制度主义的经济分析
6.1社会学和组织理论中的新制度主义
6.2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6.3关系网络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地位
教材:
1、朱国宏,《经济社会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斯维德伯格,《经济社会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
M. Granovetter and R. Swedberg, ed., 2001.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2nd.) Westview Press
Richard Swedberg, 2003,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 Sociology.New York: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Smesler and Swedberg, ed., 1994, The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New York: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