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梳理答案 高中文言文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五
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2.策扶老以流憩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3.悦亲戚之情话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4.问征夫以前路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5.既窈窕以寻壑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三径就荒()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金就砺则利()2.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赵王畏秦,欲毋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3.引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而不发()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4.将田园将芜胡不归()将信将疑()出郭相扶将()将功赎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绝请息交以绝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不相干()6.辞归去来兮辞()辞不赴命()停数日,辞去()动以朝廷为辞()7.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4.眄庭柯以怡颜()5.悦亲戚之情话()6.乐琴书以消忧()7.倚南窗以寄傲()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重新排版)
邵老师语文班复习材料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1.(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 (“要”通“邀”,邀请) 12.(“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3. (“蚤”通“早”) 14. (“郤”通“隙”,隔阂、嫌怨)二.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古义:那人) 4. (古义)眼泪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 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18 (使眼色) 19 (用刀割刺) 20 (取道) 21(称王)22 (连夜)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24 (每日每夜) 25 (像翅膀那样) 26 (向上) 27 (使……活) 28 (使……跟从) 29 (交好)四、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③鄙陋鄙俗④轻贱⑤鄙薄轻视⑥自谦之词⑦鄙陋鄙俗2、敝:①损害,衰败②谦词③疲惫④坏,破旧3、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兵器武器⑤兵器武器⑥用兵的策略4、辞: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离开⑤审讯审问⑥言词、话5、顾: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④考虑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6、见: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发动⑤推荐推举⑥攻下,占领⑦拿⑧举起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⑤(尽头)9、若: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③(劝说,说服)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13.许:①(答应)②(处所、地方)③(赞成、同意)④(表示约数)⑤(这样、这么)五、重点实词、虚词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5.希望6.(夺取)7.(改变)8.(沾湿)9.(赠送)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六.(一)判断句——1、这是我的过错。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教材文言知识梳理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知者不惑(“____”同“____”,______)答案:知智聪明二、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2.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幼的人答案:1. 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2.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三、一词多义就(1)就有道而正焉( )(2)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 ( )(3)金就砺则利(《劝学》) ( )(4)功成名就( )答案:(1)动词,接近、靠近(2)动词,成就(3)动词,接近、靠近(4)动词,完成,成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 )2.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5.就有道而正.焉 ______________( )6.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 )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4.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看齐 5.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端正 6.形容词用作动词填平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克己复礼为仁。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固定句式,“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2.状语后置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人教版必修4文言知识梳理答案
人教版必修4文言知识梳理答案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⑴不,通“否”。
⑵奉,通“捧”,用手托。
⑶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案,通“按”,察看。
⑸缪,通“穆“。
⑹孰,通“熟”,仔细。
(7)(邪通耶)【一词多义】⑴负①(依仗,凭借)②(辜负,对不起)③(违背)④(使...承担)⑤(背着)⑵使①(派)②(出使)③(让)④(使臣)⑶引①(引见,延请)②(拉)③(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白白的)②(只,只不过)⑸幸①(幸好,侥幸)②(宠幸)⑹以①凭②拿③来,连词④用以,用来⑤因为;把【古今异义】①(拜,古:授予官职今:常指一种暗示敬意的礼节)②(患,古:忧虑,担心今:祸害,灾难)③(寿,古:向人敬酒或献礼今:长命、百岁)④(去,古:分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亲戚,古:近亲及姻亲.今:和本身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⑤(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⑥(前进,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⑦(宣言,古:扬言,到处说今:宣告、声明,今多做名词)⑧(布衣,古:平民今:布衣服.)(9)(约束,古:约定、契约今:限制)(10)(所以,古:…的原因今:暗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安装住宿②刃,用刀杀③衣,穿⑵名词作状语①在朝廷上②从小路⑶使动用法⑶使动用法①使……完整②使……破碎③使……承担④使……回去⑷意动用法①以……为羞耻②以……为先;后,以……为后【文言句式】(略)《苏武传》【通假字】且单女:通“汝”,你。
畔:通“叛”,反水。
旃:通“毡”,毛织品。
去:通“(弆)”,保藏。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祠:通“祀”,祭祀。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疆:通“强”,强壮。
伏通服,用。
驩通欢,欢聚。
霑通沾,沾湿以通已,已经。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答案】一、①涂同“途”,道路。
②无通“毋”,不要。
③颁同“斑”,花白。
4.通“横”5通“纵”6不,通“否”,表示否定7通“呵8通“崛”9通“影10通又11有通又暴通曝12生通性 13知通智 14匪:同非15受,通“授”,教授二、1凶:荒年。
2喻:说明。
3胜:尽。
4失:错过。
5发:打开(粮仓)。
6字7随意,8音节助词 9斧头 10 约束制止11年成12 但:只13去:离。
14扪,摸。
15膺,胸口。
16 来,不译,去来偏义复词,偏去17忽然一下子18推辞 19序:统治20致力,从事21 弱点毛病22攻取23匹敌相当24吝惜 25迎接26兵器27衡量,比较。
28沿袭29窗户30担负31招纳32趁着 33 强 34符合35 停止 36横渡 37利用38因为 39使……弯曲40谁 41竟42学习,研究43却44赞许45赠送三、1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2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3(王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4罪名词作动词归罪5鼓名词作动词,敲鼓6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名词作动词水:游泳 8.名词作动词履:登上 9名词作动词瓮:用破瓮作绳:用草绳系10名词作动词帝王:称帝称王11形容词作动词小,弱: 变小,变弱12名词作动词师,学习1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14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5名词作状语(象卷席子)(像用包子)(象用囊袋)16名词作状语对内17名词作状语向南18亡,北,动词用作名词,败逃的人19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地势20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1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2..使动用法使……退却23使动用法离:使……离散24使动用法朝:使……朝拜25..使动用法斗:使……争斗26使动用法使……灭亡27使动用法,使……弱,削弱28使动用法使……愚蠢29意动用法以……为师30耻.意动用法以……为耻31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聚集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32使动用法,使……凋谢33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四、古今异义 1河,黄河。
高考语文全册教材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全册教材梳理含答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教材梳理答案
高考复习方案| 新课标语文·湖北省专用参考答案文言文知识梳理(一)【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同“矣”;4.“说”通“悦”。
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三、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四、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五、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荆轲刺秦王一、1.“说”通“悦”;2.“反”通“返”;3.“振”通“震”;4.“还”通“环”;5.“卒”通“猝”;6.“且”同“雎”。
二、1.走投无路;2.眼泪;3.袒露一只臂膀;4.礼品;5.宽容、原谅;6.跑;7.宫廷的侍卫;8.掷击;9.大腿;10.近臣。
三、1.显露/会见/表被动;2.道歉/告诫/辞别/拒绝;3.宽容、原谅/借给/借助;4.封装/边界/以……为疆界。
四、1.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2.迟,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迟;3.函,名词做状语,用匣子;4.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五、1.判断句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与”后省略“之”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定语后置句太子和门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4.定语后置句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
5.状语后置句蒙嘉先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好话。
6.状语后置句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
高中必修五文言知识梳理及答案必修五文言文练习《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乃瞻衡宇()景翳翳以将入(。
)二、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后“生”,)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二、一词多义:夫--问征夫以前路()乐夫天命复奚疑()故--故便求之()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求之靡途()四方之事()奚--奚惆怅而独悲()乐夫天命复奚疑()而--门虽设而常关()觉今是而昨非()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古义;今义)(2)尝从人事人事(古义;今义)(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古义;今义)(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今义)(5)幼稚盈室幼稚(古义;今义)(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古义;今义)(7)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今义)(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今义)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句型,标志词,翻译)2、倒装句(1)复驾言兮焉求(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4)将有事于西畴(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5)农人告余以春及(句型,标志词,现代汉语语序,翻译)(6)乐夫天命复奚疑(句型,现代汉语语序,翻译)3、省略句(1)情在骏奔(补充完整后句型,翻译:)(2)寓形宇内复几时(补充完整后句型,翻译:)(3)稚子候门(补充完整后句型,翻译:)4、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标志词,翻译)(2)以心为形役(标志词,翻译)五、拓展延伸以: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舟遥遥以轻飏()3、问征夫以前路()4、引壶觞以自酌()5、云无心以出岫()6、农人告余以春及()7、请息交以绝游()8、乐琴书以消忧()9、木欣欣以向荣()(二)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XXX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XXX: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便纵有千种风情XXX: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3.异日图将好景()XXX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骚人物XXX:轻佻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一蓑烟雨任生平()任重而道远()XXX()众怒难任()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2.竹杖芒鞋轻胜马()XXX词两首、XXX照词两首1、说明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XXX: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XXX才气XXX:有才调,表现于外的才干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门生填其室()在丙寅三月之望()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字词梳理+延伸(原题+答案)2-备战2023年高考课内文言文词语专项训练解析版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姚鼐《登泰山记》在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因为 “已”停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或做 (阿敏)遣巴都礼以数百人赴之。率领 九年六月,(唐)太宗以兵入玄武门。率领 王安石执政,素恶其议论异己,以(苏轼)判官告院。——《苏轼传》任命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
大红 杂。斑驳就是色彩错杂,斑是杂色花纹或斑点。 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公西华侍坐》
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 3 人,步卒 72 人。 夹,夹处 师旅,指 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
郑以)镇守,总摄群司。 帝王所乘的马车,借指皇帝
管辖,统领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陆游的《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 连接,接续 蒙故业,因遗策。——《六国论》 继承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机会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依据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依照,顺着 (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通过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趁机,趁着 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于是,就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于是,就
模糊或缺失。类似的还有“漫灭”,如“其文漫灭,有碑仆道”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姚鼐《登泰山记》逐渐,渐渐 稍迁至移中厩监 。——《苏武传》 逐渐,渐渐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苏武传》 逐渐,渐渐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学习需要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答案解析《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 )(2)匪来贸丝( )(3)于嗟女兮( )(4)犹可说也( )(5)隰则有泮( )(6)彼尔维何( )(7) 狁孔棘(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6) 狁孔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一、(1)“蚩”通“嗤”;(2)“匪”通“非”;(3)“于”通“吁”;(4)“说”通“脱”;(5)“泮”通“畔”;(6)“尔”通“ ”;(7)“棘”通“急”。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必修五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通,2.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3.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4.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通,5. 而后乃今培风通6. 此小大之辩也通7. 而征一国通8.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9. 零丁孤苦通1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通,1 . 衡横与竖”相对2•曷何为什么 3.销消消散4•机几预兆5.培凭凭借6.辩辨区别7.而耐能8.有又用于整数与零头之间;反返回来9.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0.闵悯指可忧患的事二、文言实词(1 )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⑴幼稚盈室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见识少,没经验(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3)尝从人事古义:今义:指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⑷千里逢迎古义: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意思(5)四美具,二难并古义:今义: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义:今义:肆无忌惮。
贬义⑺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今义:看形势,看机会(8)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野生的马,野性不驯的马(9)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今义:大家,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10)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今义:羊头上长的角(11)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丰收年(12)至于成立古义: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有根据,站得住(13)告诉不许古义:今义:把事情向人陈述、解说(14)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1)指小孩(2)家中亲属(3)指出仕(4)迎接(5)良辰、美[景、赏心、乐事(6)狂放, 不拘礼法(7)看到细微的预兆(8)游动的雾气(9)一般人(10)旋风(11)长寿(12)成人自立(13)申诉(14)不能走路(二)填写出加点词的意思1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 ( )惆怅而独悲2.悟()已往之不谏.()3.已()矣乎,寓形宇内. (復几时4.曷()不委( )心任去留5 .胡为乎遑遑. ( )欲何之()6.帝乡不可期. ( )7.或()植杖( )而耘()籽8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 ( )疑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0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1.响穷()彭蠡之滨.()12 .极()娱游于暇()日13 .识盈虚()之有数()14 .命运多舛.()15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16 .无路请缨,,等.( )终军之弱.冠.()17 .敢()竭( )鄙()怀18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19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0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 ()矣()已 21 . 彼且恶.()乎待哉22 .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3 . 茕茕( )孑() |立,形影相吊( )24 . 逮(库圣朝25 .臣以供.养. 无主( )辞( )不赴命26 . 寻( )蒙国恩,除臣洗马27 . 己敢盘桓. ( ),有所希冀()28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9 . 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0 .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1 •意愿/形体(指身体) /为什么;2 •觉悟/谏正,劝止,译改正;3.停止,到此为止/天地间;4 .何/ 随,顺从;5.不安的样子/往;6.期望,期求;7.有 时/倚着手杖/除草;&姑且/为什么;9.在/时 序;10.雨过云散/普照;11.遍/水畔;12.极尽/空闲;13.亏损/定数;14.乖违,不顺;15.指日 出的地方,表示早 /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16.同于/指二十岁;17 .谦词,冒昧地/竭尽/鄙陋;18 .超越/背负/将要/到,到……去;19.全/奋勉/责难, 否定;20.同“于”/此/止;21. w 口什么22 .少,本文是“无”的意思 /家门福分/儿子;23.孤单的 样子/孤单/安慰;24.及,至;25.主持,做 /辞 谢;26 .不久;27.逗留,徘徊不前 /希望,企图; 28 .只/迫近/气息微弱的样子;29 .听任,听凭, 译“准许” /庶几,或许/终;30.背弃我,指死去。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
1.(1) 驻军、驻扎(2)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3) 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通“供”,供给(4)渡河、防御工事(5)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6)发语词,餍,满足。
2.(1)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2) 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3) 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
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1 . 通假字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凌辱。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故振慑(振,通“震”,震慑。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惶急不知所为(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2.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其它重要实词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前为谢曰:谢罪。
左右既前:侍从。
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文言文知识梳理(一)【知识细梳理】劝学一、(1)“有”同“又”,“暴”同“曝”;(2)“知”同“智”;(3)“生”同“性”;(4)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爪子和牙齿;(4)地下的泉水;(5)寄托指藏身,用心指思想意识活动。
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2)凭借/假装/给予/借;(3)强健,强壮/有力的/多/尽力。
四、(1)水,名词做动词,游水;(2)日,名词做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做动词,专一。
五、(1)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2)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
(3)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师说一、(1)“受”同“授”;(2)“不”同“否”。
二、(1)求学的人。
(2)一般人。
(3)小的方面要学习。
(4)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
(5)不一定。
(6)先秦两汉的散文。
(7)用来……的,……的凭借。
(8)无论,不分。
三、(1)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老师/学习/军队/乐官、乐师;(3)解释六经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4)却/是,就是。
四、(1)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下,名词做动词,低于;(3)师,名词做动词,学习;(4)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小、大,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圣、愚,形容词做名词,圣人、愚人。
五、(1)状语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4)被动句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
(5)“……者……也”,表判断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6)省略宾语“之”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赤壁赋一、(1)“冯”同“凭”;(2)“缪”同“缭”;(3)“尊”同“樽”。
二、(1)白茫茫的水汽;(2)浩荡渺远的样子;(3)徘徊,明月停留;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三、(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代词,它们/助词,的/动词,到;(2)动词,攻占/名词,与“上”相对;(3)从/在/被/在/到/对于。
四、(1)歌,名词做动词,吟诵;(2)渔樵,名词做动词,打鱼砍柴;(3)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4)正,形容词做动词,整理;(5)西、东,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6)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7)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五、(1)判断句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啊。
(2)宾语前置句然而如今在哪里呢!(3)状语后置句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4)被动句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5)省略“其声”(其声)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啜泣。
(6)省略主语“苏子与客”(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
(7)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8)茫然万顷,定语后置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9)予怀渺渺,主语后置我的心怀悠远。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1)“僇”同“戮”;(2)“趣”同“趋”。
二、(1)一同前往;(2)游尽山水;(3)重叠,积压;(4)这样以后;(5)从此。
三、(1)这,这个/正确,对的/国家大事,大政方针/表判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至/非常,十分/尽头,极点/尽。
(3)特别的,特殊的/不同/惊奇,诧异/别的,另外的。
(4)像/你/假如。
(5)持,拿/拉开/调转/导引/延长,伸长/引用。
四、(1)每日,名词做状语;(2)像簸箕一样,名词做状语;(3)入睡,名词做动词;(4)以……为奇异,意动用法;(5)穷尽,形容词做动词;(6)远方,形容词做名词。
五、(1)“……也”,表判断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2)省略介词“于”,因坐(于)法华西亭我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
(3)定语后置,语序应为“以为凡是州有异态之山水者”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的地方。
【训练步步高】1.D[解析] 际:交会。
2.D[解析]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3.A[解析] A项“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鱼虾为伴”;B、C、D三项都做一般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寄生、羡慕、寄托。
4.C[解析] C.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A.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B.今义:美貌的人。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今义:阴间。
古义:地下的泉水。
5.D[解析] A.表转折,却/表修饰。
B.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在”/介词,给;D.句末语气词。
6.D[解析] 相同,兼词。
A.他们的/难道;B.被/比;C.他/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知识梳理(二)【知识细梳理】六国论一、(1)“厌”同“餍”;(2)“当”同“倘”。
二、(1)它的实际数量;(2)祖辈与父辈;(3)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4)两次;(5)智谋、国力;(6)旧事,成例。
三、(1)丢掉/灭亡;(2)珍惜/惋惜;(3)如同/仍然;(4)终于/到终结;(5)起初/才;(6)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7)灭亡,动词/熄灭,动词;(8)以前/朝着,动词;(9)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
四、(1)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名词做动词,侍奉;(3)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4)名词用作动词,礼遇;(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五、(1)省略宾语“之”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
(2)赵尝于秦五战,介宾短语后置赵国曾经多次对秦国作战。
(3)大天下,定语后置假如我们倚仗着这样大的国家……(4)省略主语“其”(六国的)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5)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阿房宫赋一、(1)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2)天气;(3)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4)可惜。
二、(1)统一/数词;(2)喜爱/爱护/吝惜/喜欢;(3)夺取/提取/拿/着,助词;(4)灭族/类/家族;(5)……的样子/表示停顿,助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哪里”/怎么/兼词,于之;(6)顺接/却,表转折/表承接,可不译/表顺承,可不译/表递进,并且。
三、(1)形容词用作动词,灭亡;(2)数词用作动词,统一;(3)名词用作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4)名词做状语,乘辇车;(5)名词做状语,像腰带一样;像牙齿一样;(6)名词做动词;把宝鼎看作;把宝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7)名词用作动词,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8)名词做动词,奏乐;(9)名词做动词,灭族;(10)意动用法,以……为鉴。
四、(1)疑问代词“何”表疑问;省略介词“于”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就像蛟龙,可是没有风云涌起,怎么会有蛟龙飞腾?(2)“举”有被攻占之意,为被动句戍边的士卒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破。
(3)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谁能够把他们灭族呢?【训练步步高】1.D[解析] D.六个国家。
A.今义:(1)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
(2)①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②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古义:旧事,成例。
B.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与父辈。
C.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2.C[解析] A.名词做状语,向北;B.名词做状语,乘辇车;C.名词做动词;D.名词做状语,像腰带一样。
3.A[解析] “走”的意思是“趋”。
4.C[解析] A项,停止/罢了。
B项,横渡/隔绝。
C项,都是助词,帮助停顿、判断。
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5.B[解析] B.与例句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名词做状语;C.数词活用为动词;D.意动用法。
6.B[解析] 省略宾语“之”,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
A、C、D均为被动。
文言文知识梳理(三)【知识细梳理】指南录后序一、(1)“缙”同“搢”;(2)“见”同“现”;(3)“陵”同“凌”;(4)“僇”同“戮”。
二、(1)官职名;(2)意气激昂;(3)指个人的安危;(4)没有依靠;(5)到达;(6)访求,文中是盘查的意思;(7)走投无路;(8)赐予自己的身体。
三、(1)机会,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名词/之间,名词/夹杂,动词/参与,动词/量词/悄悄地,秘密地,副词;(2)往……去、到……去,动词/唯恐、就怕,动词/比得上,动词/按照,介词/“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动词,像;(3)倒下,动词/浪费,动词/奢侈,形容词/无、不,副词;(4)危险,形容词/大概,副词/疑惑不解,动词;(5)刚刚,副词/做人质,动词/资质,名词/询问,动词。
四、(1)名词做状语,表面上;(2)名词做状语,按名分,按理;(3)草,名词做状语,在荒草间;露,名词做状语,在露天下;(4)名词做状语,每天;(5)名词做动词,取道;(6)名词做动词,走上前;(7)序,名词做动词,为……作序。
五、(1)“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被巡逻船搜寻。
(2)“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贾家庄的人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3)动词本身有被动意味我被拘留不能回还。
(4)“发”后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从北关外出发。
(5)“于”是介词,与后文组成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前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
(6)“于”是介词,与后文组成介词结构后置,译时提前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
五人墓碑记一、(1)“止”同“只”,“有”同“又”;(2)“赀”同“资”;(3)“曷”同“何”。
二、(1)即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2)胸怀大志,刚直不阿;(3)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4)有权势的人的亲朋、私交;(5)痛恨;(6)脸色,面部表情;(7)非同寻常的;(8)头颅,借指性命。
三、(1)在……时候,介词/掌握、主持,动词/判罪,动词/两者相抵,动词/占据、把守,动词/副词,表肯定或推断;(2)政权,与“当”连用,指当权的人,名词/说,动词/路,名词/途径、方法,名词/道理、规律,名词;(3)台阶,名词/清除、扫除,动词/修治、修整,动词/授官,指除去旧职,授予新职,动词;(4)兴旺、旺盛,形容词/盛大,形容词/把东西放入器物中,动词;(5)拿出,动词/发动,动词/头发,名词/抒发,动词;(6)士兵,名词/死亡,动词/最终,副词;(7)指同一类人,名词/空、徒然,副词/只、仅仅,副词;(8)亲信、心腹,名词/偏爱,动词/私下的好恶,名词;(9)做,动词/成为,动词/替、给,介词/是,动词/替,介词/从……看,介词;(10)被,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对于,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