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复习】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1 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对比:西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不久,法、美等国也相继开展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根本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开展虎门销烟。
2.过程(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厦门守军英勇奋战,击退英军。
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3)清政府革职查办林则徐,派琦善与英方“议和”。
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道光帝感到有失尊严,对英宣战。
(4)在镇江,清军满族将领海龄率守军同敌人浴血战斗,最后壮烈殉国。
(5)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4.影响(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7讲 课题18 两次鸦片战争
晚清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经济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的城市化进程出现。
(2)政治上: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3)思想文化上:晚清时期的文化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课题18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一、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背景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地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矛头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军事非常落后社会矛盾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概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直接)时间1840.6—1842.8 1856—1860年双方清政府与英国清政府与英法结果(1)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2)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概念阐释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复习必备】(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精讲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总体脉络: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5、四条线索(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必修一专题二、三;选修一专题九)(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必修三)(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必修二)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一)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9世纪60年代)【阶段特征】政治上,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逐步近代化的开始;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场,沦为西方的原料场地与商品销售市场;思想上,天朝上国的观念被打破,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了解西方的努力。
【史实概览】政治:1、侵略: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①鸦片战争(1840-1842):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856-1860),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①禁烟运动②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③葛云飞等爱国将领(定海)革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讲义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4年)重大史实政治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经济住宅传入文化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领域: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领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重大史实1.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领域: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模拟检测】1.(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当今时代的诸多重要知识点和重大事件。
以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1840 1842 年)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5、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6、戊戌变法(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 天就失败了。
7、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7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
第7讲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5)——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变局考点一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3)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中俄《北京条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
里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共侵吞了我国一百五
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天津
营口
烟台
观察左图,并结合 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汉口
南京镇江上海
九江
宁波
①开放的口岸增多(5个
“沉沦与发展并存说”——由独立变成半 殖民地是沉沦,由封建变为半封建并向资本主 义演化是发展。
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③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④
内容
鸦片贸易合法化;⑤
给英法巨额赔款;⑥
关税税率5%,产品运销内地免内地税。 ⑦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第二阶段 (1858—1860)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
什么要求?
根本原因:进一步 打开中国市场、扩 大侵略权益。 时间、参与国、 重要地点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侵犯北京
1860年《北京条约》
第一阶段 (1856—1858)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占领天津。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①
内容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1689年中俄《俄尼国布楚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条约》规定的边界
1858年中俄《瑷珲条 约》割占的中国领土
2020中考:2020年历史周年大事
2020中考:2020年历史周年大事中国历史1.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年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5周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12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资料图片:2019年4月4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中新社记者于海洋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前线,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抗美援朝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国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和平环境。
但在那场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牺牲,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7.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一个是新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的试验田,一个是近代以来外界接触中国的重要窗口,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回顾2019年,从深圳先行示范区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2018年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2018年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资料专题一:战争史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二、各国国内战争1、美国内战(1861—1865)2、⑴北伐战争(1924—1927)⑵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⑶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三、大国之争1、拿破仑对外战争(1799—1815)2、一战(1914—1918)3、二战(1939—1945)4、冷战(1947—1991)5、朝鲜战争(1950—1953)四、民族、地区冲突1、中东战争(1948—1973)2、科索沃战争(1999年3—6月)3、印巴战争(1947、1965、1971)五、战争给予我们的思考1、战争是残酷的,给参战方都会带来损失与灾难,故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要用和平、和谈的方式解决争端,而不要诉诸武力。
3、各国间应加强交流,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4、发展自己,提升国力,力促和平5、发挥联合国的作用6、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六、例题:㈠用史实说明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
面对今天人类社会要解决的环保、禁毒、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予我们什么启示?答案:⑴关系: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实:A、1942年,中、英、美、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B 中国抗战歼灭日伪军200万,军民伤亡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为打败法西斯付出了巨大代价。
⑵启示:发扬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等㈡某班举行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系列活动。
⑴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小丽同学认为是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小华同学则认为是苏联红牢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新思潮的萌发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师夷长技”复习建议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是用来衡量中国近代历史的尺子。
在复习中,要用好这些尺子,能够从不同视角认识历史,以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
如把“开眼看世界”放在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看到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新文化者在器物、制度、文化观念的变化,而且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演进。
知识清单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1840.6~1842.81856~1860时代背景英国进行①;清朝闭关锁国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至②等国参与国家英国英、法目的打开中国③④在华权益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⑤》、《黄埔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⑥》、《⑦》和《望厦条约》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⑧发生变动;中国人⑨发生变化,影响开始学习⑩、寻求变革参考答案:1、①工业革命,②法、美,③市场,④扩大,⑤南京条约,⑥天津条约,⑦北京条约,⑧经济结构,⑨思想,⑩西方。
考点聚焦考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法等国为扩大在华权益,提出修订条约要求,遭到拒绝。
(二)战争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战争。
②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咸丰帝出逃,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
(三)列强所获利益1.《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习题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
第18讲两次鸦片战争1.(2023山东中学联盟考前押题)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2.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盛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提出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
两广总督在回复顾盛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自守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3.1843年,英国公使璞鼎查要求让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因绅民反对而未果。
1847年,两广总督耆英应允英国人两年后入城。
1849年初,英国公使文翰以武力相要挟,强行要求广东当局践行耆英之约。
但广州民众坚决反对英国人入城,迫使文翰只得将此问题再次搁置。
这说明()A.清廷与西方国家公开勾结B.英国侵略中国的企图落空C.清朝外交体制趋向近代化D.中国社会矛盾渐趋复杂化4.(2023山东日照一模)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伦敦、格拉斯哥、利兹、利物浦、布莱克本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
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5.(2023山东枣庄二模)1859年,英法美进京交换《天津条约》批准文书,见大沽口海河堵塞,指责中国失信并派随带的海军进攻,僧格林沁下令狙击。
热点资讯:2020年周年大记事
2020年周年大事记1、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1840年鸦片战争使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5周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内容:割三岛、赔两亿、增开四口、开设工厂。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12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光绪帝。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赔款最多,禁止反帝,拆毁炮台、驻兵要地,划使馆界、设外务部。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2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6.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火纷飞的前线,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
抗美援朝一仗,打出了新中国国威,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和平环境。
但在那场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在战场牺牲,每一个热烈燃烧的忠魂之中,都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7.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一个是新中国主动拥抱世界的试验田,一个是近代以来外界接触中国的重要窗口,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回顾2019年,从深圳先行示范区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在回顾筚路蓝缕创业路的同时,也期待两地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描绘出新的蓝图。
2020年高考语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160周年(1860—2020)
【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模拟检测】1.(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高中 历史
谢谢观看
请继续关注!
练习
3. 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 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 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B.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 D.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练习
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 处是 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 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传教 D.中英双方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练习
2.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 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 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高中 历史
2020年高考周年热点盘点
(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北京条约》
知识链接
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北京条约》 160周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继续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法”修约”遭清政府拒绝。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58年签订《天津 条约》和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 (3)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兴起;”中体西用”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19世纪5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1.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
3、结果:(1)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①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列强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便于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成为外国人到中国各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①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②危害及影响: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美、俄乘火打劫,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模拟检测】1.(2012·天津耀华中学高三月考)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
2.(2020·山东高三月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的国防战略逐渐由原来的重“塞防”轻“海防”转变为“海防”和“塞防”并重,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变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而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故A项错误;1875年重视海防和塞防是基于海疆和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B 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与清政府的海防和塞防无关,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3.(2019·四川石室中学高三月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答案】A【解析】材料中“可以全免关税”能很明显地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懂得主权意思,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C 错误;材料中官员认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
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A.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B.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D.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淸政府部分官员宁愿失去关税主权,说明了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损害更大的国家利益而非保全中国国家利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列强主导了中外谈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全免关税”意味着主权意识的严重缺失。
5.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答案】A【解析】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是指两次鸦片战争,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BCD三项。
6.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答案】A【解析】依据“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等可知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依据材料“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可知是中国政府被动接受的,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故排除B;中国接受近代平等外交规则,没有破坏国家主权,并非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领事裁判权,故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史实分析解答。
7.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
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
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所以清政府一再拒绝外国使节觐见皇帝的请求,这正是清政府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反映,C项正确。
当时清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近代国家观念,不会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A项错误。
事件本身就说明清政府未真正接受近代外交观念,而不是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B项错误。
拒绝接受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根源于华夷等级观念,不能体现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D项错误。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从近代外交的角度分析可知清政府的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答案】C【解析】概括材料“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知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朝体系开始崩溃,故A项错误。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B项错误。
D项中谙熟国际外交规则不符合史实,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排除。
9.在一次签约仪式上,英方谈判代表认为:“条约所取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北京驻使,没有这一项,这个条约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认为:“准夷西之伪饮差驻京,动受挟制”,此条“为患最剧,断难允行”。
这表明A.中英两国进行了平等协商B.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C.清政府竭力维护国家主权D.中英分岐巨大导致签约流产【答案】B【解析】《天津条约》是在英法联军武力侵略的基础上签订的,体现不出“平等协商”的特点,故A错误;材料中英国代表表示该条约最有价值的是关于公使权的规定,而清政府表示该条款使政府被列强“动受挟制”,表明英国试图在外交上控制中国,故B正确;尽管中英双方有很大的分歧,但《天津条约》还是签订了,“签约流产”的说法不成立,故D错误;清政府反对公使权的规定着眼于政府将受到列强的要挟,有违于传统的外交体制,并非突出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故C错误。
10.1860年,清王朝设立“扶夷局”。
次年年初,清政府将“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各国事务由“夷务”改称“洋务”。
这反映了A.天朝观念已被摒弃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C.洋务运动成为共识D.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规则【答案】D【解析】将“扶夷局”改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用“洋务”取代“夷务”,体现了清政府在外交观念上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B;选项C错在“共识”,洋务运动只是部分地主阶级的运动,而非社会共识,排除C。
11.(2020·江苏高三月考)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
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从材料“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可以看出,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友好协商,两国也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B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