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1)

合集下载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ppt课件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ppt课件
5. 轴方向 X 线束(中心线)与被检者的组织、 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方向称 为轴方向。
精品课件
13
二、 摄影步骤
1、X线摄影机性能了解
在投照前,必须彻底了解机器的性能及其 使用方法;并应充分熟悉机器的最高使用限 度及其规格表(包括最高千伏、毫安和最长 时间的相互关系),以免超过机器的最高使 用量而致损坏。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方平视,两下肢并 拢,足尖向前,两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在摄影工作和阅拍片时,无 论被检者处于何种体位,都依标准姿势作 为定位的依据。)
精品课件
2
(二)解剖学的基准线
1 . 垂直线 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2 . 水平线 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行的线。 3 . 正中线 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4 . 矢状线 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5 . 前额线 于矢状线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
8
(4)左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左侧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或台 面;右侧远离板面或台面,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定角 度。
『如:腰椎双斜位摄影体位,采用左右斜位。』
精品课件
9
7. 屈、伸位:四肢关节沿冠状轴活动,形成
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角度减小 和两骨相互接近时体位为屈曲 位; 相反关节的角度增大,使 关节组成骨远离或平直,为伸 直位。
精品课件
6
⑵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侧朝
前倾斜紧贴板面或台面。右侧 远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板 面或台面倾°斜一定角度。如: 胸部第二斜位,倾斜60°观察 心脏影像。
精品课件
7
(3)右后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或台 面;左侧远离板面或台面,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定角 度。
精品课件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 :X线检查时被检者身体的姿势 (一)基本体位
站立位 坐位 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斜位 侧卧水平正位 仰卧水平侧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及命名方法 1.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前后位 后前位 左侧位 右侧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左后斜位 右后斜位 轴位 切线位 2.根据被检者姿势命名 前弓位 蛙形位 3.根据体位设计者的姓氏命名 柯氏位 瓦氏位 许氏位 梅氏位 4.跟据被检者肢体的功能命名 颞下颌关节的张口位 闭口位
2.冠状方向 左右方向(left right;L-R) 右左方向(right left;R-L)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3.斜方向 左前方向 右前方向 左后方向 右后方向
4.水平方向 5.轴方向
上下方向 下上方向 6.切线方向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一、X线摄影方向:X线摄影时,X线中心线 投射于被检肢体的方向
1. 矢状方向 前后方向(anteroposrior;P-A)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 优点: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 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 摄影基础知识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 摄影基础知识

向上倾斜:中心线向头端倾斜 向下倾斜:中心线向足端倾斜
1、中心线与地面垂直为
• A.水平投射 • B.垂直投射 • C.向上投射 • D.向下投射 • E.倾斜投射 • [答案]:B
2、中心线与被照体局部边缘相切为
• A.前后方向 • B.后前方向 • C.切线方向 • D.冠状方向 • E.轴方向 • [答案]:C
• 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相当于第9 胸椎水平。
• 锁骨下窝:锁骨外1/3处下方,
窝内可触及喙尖。
•肋骨的最低点相当于第3腰椎水
平。
• 第5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2cm处,
可见心尖搏动点。
有关胸部的径线
• ①前正中线 • ②锁骨中线 • ③ 腋前线 • ④ 腋中线 • ⑤ 腋后线 • ⑥肩胛线: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
5、摄影距离名词
• 1)源-像距:焦-像距 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 • 2)源-物距:焦-物距 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 • 3)物-像距:被照体到探测器的距离
6、胶片与照片名词
• 1)胶片:基上涂卤化银乳剂的感光材料 。 • 2)照片:曝光后并经暗室处理的胶片。 • 3)照片密度:光学密度。
6、胶片与照片名词
7、与剑突末端至肚脐联线中点同一平面的是
• A.第12胸椎 • B.第1腰椎 • C.第2腰椎 • D.第3腰椎 • E.第4腰椎 • [答案]:B
8、第三腰椎约相当于
• A.脐上7cm水平 • B.脐上5cm水平 • C.脐上3cm水平 • D.脐上1cm水平 • E.与脐同一水平 • [答案]:C
4、X线机的有关名词
• 3)照射野:X线束投射到被照 体的面积范围。 • 4)中心线:X线束中心轴线上 的X线。
4、X线机的有关名词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二)摄影用线及距离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
15
4、投照位置确定
一般都用常规位置投照,遇有特殊病例需 用特殊位置投照。
5、照片标记的位置
将铅字标记放在暗合适当部位,以不影响 诊断范围为准,最好是靠近边缘处。
.
16
6、滤线器的选择
一般厚度超过12cm者,如脊柱、腹部、 骨盆和头颅等部位投照,都需采用滤线器。
对婴幼儿和儿童的腹部、脊柱、骨盆和头颅 等部位投照,原则上也采用滤线器。
床面十字定位:在摄影床纵向中心近头侧
画一直线,与床面中心线相交并成直角。调 整X线管垂直床面,对准床面十字中心,移 动床下滤线器,使X线管中心线、床面十字 线 、床下滤线器与胶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许多体位利用此法投照,简单准确、快速 合理。
.
20
谢谢!
.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后倾斜,背侧朝向板面或台 面;右侧远离板面或台面, 使冠状面与台面形成一定角 度。
『如:腰椎双斜位摄影体位,采用左右斜位。』
.
9
7. 屈、伸位:四肢关节沿冠状轴活动,形成
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角度减小 和两骨相互接近时体位为屈曲 位; 相反关节的角度增大,使 关节组成骨远离或平直,为伸 直位。
.
10
8. 内旋、外旋位:四肢以自身的纵轴为轴心
.
18
9、摆位置
根据摄影部位和检查目的,用标准位置 摆好。通常都因将检查部位放置与暗盒中 心,并以最舒适的位置投照,尽量减少被 检者的痛苦。
10、曝光及后期处理
以上步骤完成后,调节校正控制台上各种 曝光条件,然后曝光。投照完毕后对扫描 出的图像进行黑白、对比度等图像处理。
.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标记
• 标记内容 X线片号 摄片日期 方位 医疗机构名称 其他 • 标记的方法 一组为方位、片号等,一组为医疗机构 名称及摄片日期
• 铅字的正反放置 123456 • 正位片 与被检查身体方位一致,即前后 位正放,后前位反放 • 侧位片 一律反放 • 斜位片 与被检查者身体方向一致,即前 斜位反放,后斜位正放 • 轴位片 下上轴位正放,上下轴位反放 • 铅字与身体的关系:相当于面对病人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和摄影体位的命名
Etiology of projection directions and positions
一、解剖学的基准轴线和面
• 解剖学姿势 • 基准轴线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 矢状面 冠状面 水平面
头部摄影用基准线
• 听眉线SML • 听眦线OML
30
10-15 25
X线摄影原则
• 热情待人 • 摄影体位的选择 • X线焦点大小的选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小 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 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 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 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 焦-片距:1.0m;滤线栅1.0m; 胸片1.5-2.0m
切线方向
Edge view
三、X线摄影体位的命名
• 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 • • • • • • • 前后位(正位)(anteroposterior,AP) 后前位(正位)(posteroanterior,PA) 侧位(lateral position,LP) 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 右前斜位 (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轴位(axial view) 切线位(edge view)

4X线检查技术(一)

4X线检查技术(一)

50/50
⑤绝大多数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 要时还要拍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⑥摄影时中心线除了注明需倾斜一定的特殊角度 外,均须与探测器垂直。
51/50
教学目的
• 1、熟悉常用的X线透视方法; • 2、熟悉X线摄影的基本步骤; • 3、掌握四肢骨骼X线摄影的体位和摄 影要求。
52/50
※(二)各检查部位摄影
19/50
(二)摄影体位 是指X线检查时被检者身体的姿势 1、立位 2、坐位 3、半坐位 4、仰卧位 5、俯卧位 6、侧卧位 7、斜位
20/50
(三)摄影方向 X线中心线入射被照体时的方向称为摄影方向 1、矢状方向 2、冠状方向 3、斜射方向 4、上下方向 5、切线方向 6、内外方向 7、外内方向 8、背底方向 9、掌背方向 10、前后方向 11、后前方向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研室:
1/50
上 次 课 的 内 容 回 顾
一、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1、定义 2、最宜于医生识别的密度范围0.7~1.5 3、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Kv值、mAS、摄影距离、探测器、图像处理参数、其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影像对比度 1、几个概念
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
54/50
⑤任何部位都要有正、侧两个摄影位置,必要时 还要拍斜位、切线位和轴位。
⑥摄影时中心线除注明需特殊角度外,均需与暗 盒垂直。
55/50
(1)四肢骨: ①前后位、侧位是常规位置; ② 摄影胶—片距为:75cm-100cm
56/50
• 上肢骨骼的X线摄影
57/50
1、手部常规位置(后前位和侧位)
58/50
手后前位摄影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X线摄影体位方向、 步骤和定位投照

(五)摄影方向
某某公司
1. 矢状方向
前后向(A P);后前向(P A);腹背向
(VD);背腹像(D V)。
2. 冠状方向
左右向(L R);右左向(R L)。
3. 斜方向
背腹第一斜方向(D V: RAO);背腹第二
斜方向(D V: LAO);腹背第一斜方向(
V D: LPO);腹背第二斜方向(V D: RPO)
二、 摄影步骤
某某公司
1、X线摄影机性能了解
在投照前,必须彻底了解机器的性能及 其
使用方法;并应充分熟悉机器的最高使用 限
度及其规格表(包括最高千伏、毫安和最 长
时间的相互关系),以免超过机器的最高 某某公司安全生产监察处
某某公司
2、申请单的了解
接到申请单后,必须详细了解被检者的 性别、年龄以及投照部位和检查的目的。
5 . 耳垂直线(ARL) 通过外耳孔中点
的与听眶线垂直的线。
6 . 眼窝中央线(IPL) 从正面看左右

(眶间线)
窝中点的连线。
7 . 眼窝下缘线(IOL) 从正面看左右

(眶下线) 某某公司安全生产监察处
某某公司
(四)摄影体位 1. 立位 2. 坐位 3. 仰卧位 4. 俯卧位 5. 侧卧

6. 斜位 ⑴ 右前斜位 : 被检者身体右侧朝
某某公司
三、十字定位投照法
床面十字定位:在摄影床纵向中心近头侧
画一直线,与床面中心线相交并成直角。调
整X线管垂直床面,对准床面十字中心,移
动床下滤线器,使X线管中心线、床面十字
线 、床下滤线器与胶片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许多体位利用此法投照,简单准确、快 速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X线摄影方向、体位的基本知识及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X线摄影方向、体位的基本知识及概念
腰椎前后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胸部后前位
心脏后前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一、X线摄影方向 X线摄影时,X线中心线投射于被检部位的方向
1. 矢状方向 X-ray中心线与人体矢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A-P) 头部也叫额枕方向 后前方向(posteroanterior;P-A)
胫腓方向 腓胫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3. 背底方向 X线束由足背射入,从足底射出。 4. 底背方向 X线束由足底射入,从足背射出。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背底方向 底背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三、头部摄影方向
4 俯卧位 被检者的面部及腹侧朝下,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及水平面(横断面) 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平卧于床面上。
5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一侧朝下,贴床面上。身体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 与床面垂直,侧卧于床面。左侧朝下为左侧卧位,右侧朝下为右侧 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被检者的身体直立,垂直轴与地面垂直。 坐位 被检者的身体呈坐的姿势。躯干部分后仰时
称为半坐位(半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坐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章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

第二章 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

5.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RAO) 暗盒置于病人前面,右侧靠近暗盒,身体冠 状面与暗盒呈一小于90°角的角度,X线中 心线自左后射入右前。 6.轴位(axial view) X线中心线与被检肢 体、组织或器官的长轴平行并与暗盒垂直射 入。X线中心线自上方射向下方为上下轴位。 反之为下上轴位。 7.切线位(edge view) X线中心线与被检 部位边缘相切并与暗盒垂直。
一、X线摄影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X线摄影步骤 X线摄影步骤有:①根据X线摄影申请单,明确 X线摄影部位和要求,并核对病人的姓名、性 别、年龄,了解病情及病人状况。②让病人脱 掉和摘掉影响X线摄影的衣物和饰品、敷料、 药膏等,并向病人说明X线摄影时的体位、呼 吸方式等要求,取得病人的配合。
③根据摄影部位选择胶片种类、规格,确 定X线摄影条件,准备好照片标记。④放置 暗盒、摆体位。⑤调整焦-片距、X线中心 线及照射野,注意病人的防护。⑥选择X线 摄影条件,管电压、管电流及曝光时间。 ⑦曝光。⑧曝光结束后,让病人稍等,待 胶片冲洗完毕,符合X线诊断要求时,再让 病人离去。
④对外伤危重病人,应尽量采用改变X线 摄影方向或移动摄影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 影体位的要求。若需移动肢体,应该轻、 准、快,以免骨折错位或增加病人痛苦。 体位可灵活、多变。⑤较厚部位应使用滤 线栅。根据被检部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 照射野。同一部位厚薄相差悬殊摄影时, 应利用阳极效应。⑥加强对病人的X线防 护意识,选用适当厚度的滤过板,充分利 用各种防护工具。
冠状方向
Superior inferior Superoinferior inferosuperor
前后方向 矢状方向
前 A
右 R
左 L
后 P

X技术体位和方向

X技术体位和方向
胫腓方向 腓ຫໍສະໝຸດ 方向 背底方向 底背方向下肢
头颅摄影方向
颅骨失状方向 前后方向 后前方向 颅底轴方向 1.颌顶位 2顶颌方向
头部摄影用基准点、线、面
基准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
第二章 X线检查体位和 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一、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
人体直立 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掌心向前
二、基准轴线与面
基准轴线(体轴):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轴线
垂直轴:上至头顶,下至尾端并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腹背轴):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与垂直轴 线呈直角交叉 冠状轴:人体两侧同高点之间的连线,与地平面平 行,并与垂直轴、失状轴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
钝角
标准平面
矢状面:于前后方向,纵段为左右两部分的切 面,与失状轴平行。 正中失状面
冠状面(额状面):于左右方向将躯体纵断分 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与冠状轴平行。
水平面: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与腹背轴 平行。
一般方向和位置
1、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后:(腹背) 3、内侧、外侧:正中失状面 4、近侧、远侧:心脏 5、内外 6、浅深:体表
失状方向 冠状方向 斜方向 水平方向 轴方向
失状方向
失状方向: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前、后方向 射入,中心线并与失状面平行。 腹背方向(ventrodorsal;V-D) 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A-P) 背腹方向(dorsoventral;D-V) 后前方向(posteroanterior;P-A)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方向体位原则

X线摄影注意事项
• 长骨、脊柱 长轴 关节或邻近椎体 • 在一张胶片上摄取同一部位的两个不
同位置时。。。 • 正位、侧位(或斜位) • 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 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暗盒周边约1厘米
范围内无胶片
• 泻剂 清洁灌肠 • 较厚部位应使用滤线栅 滤过板 • 阳极效应 • 对病人的X线防护意识 • 外伤、危重病人 灵活体位 • 疑有颅底骨折禁摄颅底位 • 急腹症肠梗阻摄站立位 • 立位摄影阳极在下
• X线摄影的原则
• 曝光条件的选择 (1)曝光条件与X线机特性、暗室技术、
胶片特性、增感屏特性、件表 为参考;
(2)被检者的年龄、性别、体厚、体质、 病变性质及诊断要求等;
(3)肢体的双侧对比摄片及同一部位复
诊摄片,要用相同的曝光条件、暗室处理 技术、中心线入射点及胶-片距等; (4)对被摄部位不能相对静止的被检者, 应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 根据病人身体姿势命名 • 立位 • 坐位 • 仰卧位 • 俯卧位 • 侧卧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 前凸位 • 蛙形位
Frog view
• 根据设计人姓氏命名 • 柯氏(Caldwell)位、瓦氏(Water)位、
梅氏(Mayer)位 • 根据被检肢体功能状态命名
• 张口位、闭口位、内收位、外展位
• 听眶线ABL 10-15
25
• 听鼻线
35
瞳间线 眉间线 眼眶下缘线 上水平线 耳垂直线
二、X线摄影方向
• X线中心线
• 一般摄影方向 • 矢状方向 (前后方向 • 冠状方向 (左右方向 • 水平方向 • 斜方向 (左前斜方向 • 轴方向 • 切线方向 • 四肢摄影方向 • 内外方向 外内方向
• 反映焦点性能优劣的参量:尺寸、一维调制传递函数 (MTF)、极限分辨率(R)、散焦值(B)。焦点 大小受管电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解剖学方位
根据人体的标准姿势,对人体各部位所在的方向和所 处位置的称谓,常用解剖学方位术语来描述。
一、一般方向和位置
1、上、下 它用于描述人体各部位的高与低,近头侧为 上,近足侧为下。 2、前、后 将与腹面近者称为前,也可称为腹侧。当距背 面近者为后,有时称背侧。
Page 10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2. 腓胫方向 X线束由小腿外侧(腓骨)射入,从内侧(胫骨)射出。
Page 43
胫腓方向
腓胫方向
Page 44
3. 背底方向 X线束由足背射入,从足底射出。
4. 底背方向 X线束由足底射入,从足背射出。
Page 45
背底方向
底背方向
Page 46
三、头部摄影方向
(一)颅骨矢状方向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内 侧
外 侧
近侧 远侧 近侧
远侧
Page 13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内 外


Page 14
二、四肢的方向和位置
1、尺侧、桡侧 它是说明上肢与矢状面相对位置关系,在 前臂距尺骨近者称为尺侧(内侧),把距 桡骨近者称为桡骨侧(外侧)。 2、胫侧、腓侧 将距胫骨近者称为胫侧(内侧),把距腓骨 近者称为腓侧(外侧)。
L
R
左、右方向(right left;R-L)
右、左方向(right left;R-L)
右侧位
左侧位
Page 22
左前方向

右前方向
R
L
左后方向

右后方向
Page 23
向头侧倾斜
向足侧倾斜
Page 24
水平方向
Page 25
轴方向
Page 26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立位
坐位
Page 29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俯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Page 30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6 右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右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 床的床面。左侧远离暗盒或床面,冠状面与暗盒面或床面倾斜一定
角度。
右前斜位 例如:胸部第一斜位,倾斜45度角,观察心脏影像。
Page 15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二、四肢的方向和位置
桡侧 (外侧)
尺侧 (内侧)
腓侧 (外侧)
胫侧 (内侧)
Page 16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3、手掌侧、手背侧
将手心面称为手掌侧,把手背面称为 手背侧。
4、足背、足底 将足面部称为足背,把足底面称为足底。
Page 17
4 俯卧位
被检者的腹侧朝下,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及水平面(横断面) 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平卧于床面上。
5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一侧朝下,贴床面上。身体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 与床面垂直,侧卧于床面。左侧朝下为左侧卧位,右侧朝下为右侧 卧位。
Page 28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坐位
1.前后方向(A-P)X线束由额骨、眼眶及面颅骨方向射入,从颅骨枕部方向 射出。
2.后前方向(P-A)X线束由颅骨枕部方向射入,从额骨、眼眶及面颅骨方向 射出。
Page 47
前后方向(A-P)
后前方向(P-A)
Page 48
(二)颅底轴方向 1. 颌顶位 X线束(中心线)从颌部射入,由顶骨方向射出。
2. 解剖学水平面 经颅骨听眶线,将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 称为解剖学水平面。 3. 耳垂额状面 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平面垂直线,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 的冠状断面,称为耳垂额状面。
Page 56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吴 丹
Page 57
(2)后前方向 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后方射入前方射出的方向。
2、冠状方向 X线中心线与人体冠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1)左右方向(L-R):X线中心线从被检者身体左侧射入右侧射出的方向。
(2)右左方向(R-L):反之。
Page 19
Page 20
A-P
矢状方向
P-A
Page 21
冠状方向
人体解剖学姿势,又称为标准姿势,是指:身体直 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 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Page 5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二、基准轴线与面
(一)基准轴线
1、垂直轴 自上而下,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称为垂直轴,也 成人体长轴。
2、矢状轴 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
2. 鼻根 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 外耳孔 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 枕外隆凸 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 乳突尖 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 下颌角 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颌角。
Page 52
眉间
鼻根
鼻中棘
Page 53
正中矢状面
指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前至后 面或后至前面呈水平投射的体位。 指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面上,X线中心线经身体一侧至 另一侧呈水平投射的体位。
Page 36
Page 37
Page 38
二、
四肢摄影方向
(一)上肢
1.桡尺方向 X线束由桡骨射入,从尺骨射出。
2.尺桡方向 X线束由尺骨射入,从桡骨射出。
二、基准线
1. 瞳间线: 为左、右眼瞳孔的连线,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左、右外眦连线, 亦称眼间线。 2. 听眦线(OML):外耳孔与同侧外眦的连线。 3. 听眶线(ABL):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 底线,亦称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水平线。 4. 听鼻线:为外耳孔与鼻中棘的连线。
Page 31
7 左前斜位 被检者身体左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
床的床面。右侧远离暗盒面或床面,身体倾斜,冠状面与暗盒面或
床面倾斜一定角度。
左前斜位 例如:胸部第二斜位,倾斜60度角,观察心脏影像。
Page 32
8 右后斜位 被检者身体右侧后倾斜,背侧朝向暗盒,贴床面;左侧远离床面, 使冠状面与床面形成一定角度的体位,称为右后斜位。
称为矢状轴(腹背轴) 3、冠状轴 按左右方向穿过人体的水平线,与地平面平行, 并与垂直轴、矢状轴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称为冠 状轴
Page 6
解剖学基准轴线
Page 7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二)基准面 1、矢状面 按矢状面方向,将人体纵向切为左右两部分的 切面,称为矢状面。其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 的两部分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以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称
为冠状面,又称额状面。 3、水平面 与地面平行,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切 面,称为水平面(横断面)。该切面与人体长 轴垂直,所以又称横断面。
Page 8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Page 9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2. 顶颌位 X线束(中心线)从顶骨部射入,由颌部射出。
Page 49
顶颌位
颌顶位
Page 50
第五节 头部摄影用基准点、线、面
颅骨形态结构复杂,相互重叠。在X线摄影中须根据体表基准点、线、 面,准确地定位进行X线检查。
Page 51
一、基准点
1. 眉间 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二、X线摄影体位
X线摄影体位是指X线检查时被检者身体的姿势。 一 、基本体位
立位 被检者的身体直立,垂直轴与地面垂直。
坐位 被检者的身体呈坐的姿势。 躯干部分后仰时称为半坐位(半卧位)。
Page 27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3 仰卧位
被检者腹侧朝上,背侧紧贴平放的床面。身体矢状面及水平面 (横断面)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平卧于床面。
5. 听口线:由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称为听口线。
6. 听眉线(SML): 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
Page 54
耳垂额状面
听眉线 听眦线 听眶线 22° 12° 13° 枕外隆突
听鼻线
23° 听口线
下颌角
Page 55
三、基准面
1. 正中矢状面 将头颅纵向分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 状面。虽不位于正中,但与其平行的面,均称为矢状面。
Page 39
桡尺方向 X线由桡骨射入,从尺骨射出。
尺桡方向 X线由尺骨射入,从桡骨射出。
Page 40
3. 背掌方向 X线束由手背射入,从手掌射出。
4. 掌背方向 X线束由手掌射入,从手背射出。
Page 41
背掌方向
掌背方向
Page 42
(二)下肢
1. 胫腓方向 X线束由小腿内侧(胫骨)射入,从外侧(腓骨)射出。
-------------------------
什么是常规X线摄影检查?
Page 3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X线检查中描述人体各部位组织与器官的形态、结构、位 置关系时,必须以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轴、面等专业术 语为依据。
专业术语:统一、规范、准确
Page 4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一、解剖学姿势
第二章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
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体各部位的方向和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