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个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技巧如果你每天早上不想起床,晚上一直熬夜,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刷微博看

抖音上,自己却一点能力都没有提升,做事情三心二意,过年立的Flag,现在一个都没有完成,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不懂一些心理学小技巧。

接下来说的15个技巧,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意识到并且去实践了,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巨变,直接甩现在的自己几条街,不要说脱单了,脱贫都没问题。

①登门槛效应

这个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他人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失调,或者是出于想保持人设的心理,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

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请别人帮一个可能会被拒绝的忙时,就可以先多叫对方帮帮无所谓的小忙,其实恋爱中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你想主导一段感情,打骂碾压是无效的,而是需要从细节去调整两人的交往结构。

②自我羊群效应

所谓自我羊群效应,指的是,即使影响你决策的情绪已经消失了,你日后的决策也会参考第一次的结果,从而持续受到最初那个情绪的影响。

比如说你女朋友生日前几天你刚好打麻将赢了不少,心情非常畅快,于是平时只舍得送露华浓的,这次居然买了香奈儿,而下次她生日的时候,即使你已经不记得赢钱这回事了,你也很大可能不会再送露华浓了。

所以啊,在面对新环境或者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一定不要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次决定并不是只影响一个结果。

③首因效应

听起来挺高级的,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第一印象,指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个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产生的第一印象对以后认知的影响作用。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着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首因效应就是这么神奇,所以,无论是重要的面试,还是相亲交朋友,一定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形象,否则,第一印象的烙印可是很难洗的。

④逆向合理化效应

人是相当奇怪的自我合理化机器,这个效应指的是,当一件是你做久了之后,你就会为这件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原因,以此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这效应很麻烦,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正途上,比如说打赏自己喜欢的学习博主啊,经常分享某个减肥博主的推文啊,这样一来,就你就会潜移默化地朝着他们的方向去用力,因为这合理地解释了你的行为。

⑤赋能效应

这张图你应该很熟悉了,就是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可能没有注意到,就是下面这张图:

不同内容的遗忘程度,也是不同的,艾宾浩斯总结出来,我们的大脑,最容易忘记那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有意义的东西,留存率会更高。

所以,在学习一个技能或者知识点之前,就要不断在心中赋予这个技能或知识点意义,比如说学了之后,能让自己轻松很多,能给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能得到老板的赏识,走上人生巅峰等等。

⑥巴纳姆效应

认清这个效应,可以避开很多很多套路,它指的是,当你面临一个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进去。

比如一个人跟你简短聊天之后,总结了你是这样一类人:

你对生活充满期待,但偶尔还是会因为很多破事心情烦躁;你有巨大的潜能,但现在还没得到可以发挥的机会;你有时候非常外向,在朋友面前可以侃侃而谈,还能开解朋友,但有时候你也想静静呆着,不被打扰;你比较喜欢有温度有态度的东西......

你会觉得我擦,这么准,而实际上他说了那么多,但什么也没说,那些东西,放到谁身上都适用,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些表面的东西给唬住了,比如很多什么星座学算命之类的,感兴趣的,了解一下就好。

⑦认知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生成效应”,说的是相对于你故意去背诵的现成的知识点,你更能记住的是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提取推导出来的知识点,这点运用在学习上非常有效。

⑧踢猫效应

这个效应要多注意一下哦,指的是对比自己弱小或者等级比自己低的人发泄不满,进而产生了连锁反应,由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后那个成为最终受害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刚进团队的新人经常成为背锅侠;那些努力扎进高级圈子的人,最后都不正常了。

在一个环境里,如果只能当最弱一环,那还是赶紧离开的好。

⑨人们会倾向于在当前的选项里做选择,而不是考虑有没有其他选项。

所以啊,如果你要约人,最好不要说“诶,你周六有没有空?”,因为如果对方原本就没有什么打算跟你出去,那ta会倾向于选择成本低的那个,没空;但如果你说“周六出去还是周日?”那ta无论选哪个,你的目的都得逞啦。

⑩启动效应

所谓的启动效应,指的是当你看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大脑自动会触发你的行为或认知。

如果你想要时常打电话回家,就把家人的照片当成手机壁纸或者电脑桌面,这样一来,你闲下来的时候,这些画面就会触发你打电话回家这个行为;

如果你想要坚持运动,就把瑜伽垫哑铃之类的放在显眼的地方,请了私教的话,就把他的朋友圈星标,聊天窗口置顶,这些东西就会触发你想运动这个认知;

如果你早上喝杯咖啡工作效率能提高不少,那咖啡对你来说也有启动效应。

把每一个启动效应都记下来,你的每天的成就感,至少能提升30%

⑪从来没有体验过失去的人,对于拥有是什么滋味的认知,往往也非常有限。

总是无条件地帮别人的忙,别人一喊你就到,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就会沦为应该,深藏不露,偶尔出手相助,反而能让大家记住你的好。

⑫出丑效应

又称仰巴脚效应或缺点效应,是指太过完美的人,经常不太讨人喜欢,因为无论谁,站在你身边都无所适从,自愧不如,还怎么做朋友嘛。

最讨人喜欢的人,往往都是精明之中又带点小缺点的。

所以啊,真的不要动不动就像给别人完美的人设,你试想一下,如果你奉为大神的小恶魔提利昂要不是侏儒,这个角色会不会就没那么高人气了?

⑬过度理由效应

之前在一个读本里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

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

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

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

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

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

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这其实就是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效果很不错。

⑭破窗效应

一个屋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及时修补,隔段时间,其他的窗子也会被打破,这个现象就是破窗效应。

其实人也是这样的,一个坏习惯你放着不管,迟早会滋生出更多的坏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