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大全一、电学部分: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1)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①基本定义: 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就像你推桌子,你对桌子施加了力;或者地球吸引苹果,这也是一种力。

反正一个东西要是对另一个东西使了劲,那就是有力的作用了。

②重要程度: 在初中物理里,力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

它是电学、热学之外力学体系的基础。

很多其他知识都跟力有关系,像压强、浮力啥的。

要是力没学明白,后面那些就更迷糊了。

③前置知识: 那肯定得知道啥是物体吧,最起码得能分清不同的东西。

再就是得有一点距离、方向这些简单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 生活中到处都有力。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能让汽车跑起来,这就有力在起作用。

盖房子的时候,起重机吊起建筑材料,也是力的功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初中物理的力学板块里面,力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好多力学知识是在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后面讲的摩擦力、重力等,它们都是具体类型的力。

②关联知识: 跟力关系最近的,重力、弹力、摩擦力就不用说了,而且力还跟运动学紧密相关,知道力才能明白物体为啥会做加速、减速或者匀速运动。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在于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

有时候很难确切指出力到底是从哪到哪,谁给谁施加的。

关键的点就是得紧扣物体对物体这个含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力这个知识点是必考的。

考查方式有各种各样的,比如直接让你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或者给出一些情景,要你分析受力情况。

也会有一些填空题、选择题专门靠这个概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互动。

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是两个物体。

比如说,你拿球扔墙,球对墙有力的作用,墙对球也有力的作用。

不存在单独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这种事。

②特征分析: 力有三个主要特征,就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就好比你用力推桌子,用力大就是力的大小数值大;方向呢,如果往前推,方向就是朝前;作用点就是你手挨着桌子的那个地方。

这就跟射箭一样,箭的力量大小、射出的方向还有箭与弓接触的发射点都很重要。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初中阶段,力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学生常常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初中生有所帮助。

一、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 (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2. 加速度 (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解题技巧:- 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公式 v = u + at 计算物体的位移。

- 注意速度、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力是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拖拽,质量越大,给定的力推动速度越小。

二、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技巧:应用惯性定律时,需要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是否为零,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计算公式:力 (F) = 质量 (m) ×加速度 (a)解题技巧:当已知力和质量时,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当已知力和加速度时,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

3. 第三定律 (作用-反作用):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题技巧:在分析题目中出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要记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三、摩擦力和重力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进行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力。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表面条件、力的大小等信息,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并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计算公式: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常量,约为9.8 m/s²)解题技巧:在计算重力时,要注意质量的单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相匹配。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归纳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力学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运动以及受力与平衡等内容。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针对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力学解题。

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在解题之前,首先需要对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所理解,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同时也要熟悉与之相关的公式,例如力的计算公式 F=ma,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v-u)/t等。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才能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自如。

二、注意物体受力情况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物体所受的力的情况。

常见的物体受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需要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对于平衡问题,要明确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力的合力为零,进而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解题。

三、合理运用图示和示意图初中物理力学解题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图示和示意图来理清思路。

通过绘制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大小等,有助于理解问题和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图示和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分析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也可能涉及到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只有准确理解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

五、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初中物理力学解题中,物理定律和公式是解题的基石。

在解题时,我们要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结合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导和计算。

对于特定类型的题目,还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例如位移公式、功率公式等。

六、注意数值的单位和精度在解题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数值的单位和精度。

特别是在进行计算时,要确保始终使用统一的单位进行计算,以避免单位转换错误。

同时,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也要注意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避免计算误差。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初中的物理力学部分知识可以说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最重要的基础了,因为这部分的知识不单贯穿初中学习,同样贯穿到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解题思路物理力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是理解自然界运动现象的基础。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给出解题思路。

力的概念与特性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可以通过添加矢量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合矢量的长度。

分解力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力的力矩相互平衡。

杠杆分为1级、2级和3级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解未知力或杠杆的长度。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冲量等于力的作用时间,可以表示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冲量的大小等于力乘以时间。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米/秒(m/s)。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m/s²)。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常数。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恒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例如,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发生相对滑动时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的阻力。

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归纳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力学的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物理力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力学的学习离不开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首先,要掌握质点、力、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力学公式,例如“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等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力学原理。

二、掌握力学原理三、注意力学思维方法力学问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问题分析—关键词提取—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求解”的方法。

首先,仔细分析题目,提取出问题的关键词,帮助理解问题和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通过问题分析,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求解。

最后,进行计算必要的数值计算,回答问题。

四、多做习题和解析题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力学的关键在于多做习题和解析题。

通过做习题和解析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力学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同时,也要注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总结,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复习和总结六、参加实验和实践活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力学时,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物理实验活动,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力学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兴趣。

七、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力学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解题技巧,在解决力学问题时,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分析问题、查漏补缺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力学原理、注意力学思维方法、多做习题和解析题、复习和总结、参加实验和实践活动、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必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归纳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

初中物理重难点归纳总结及方法技巧初中物理是一门很重要但也较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重难点归纳总结以及应对方法和技巧。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需要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方向和大小等。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力的效果,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需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应对方法和技巧: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物体之间的力和反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二、压力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学生需要理解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面积下的压力变化,掌握压力的计算方法。

2.空气压力: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模拟和计算,理解空气压力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三、能量1.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学生需要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计算,观察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过程,掌握能量的计算方法。

2.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会发生方向的改变。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需要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性质。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方法。

3.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质后会发生色散现象。

应对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理解光的色散原理和作用。

初中力学题型技巧总结

初中力学题型技巧总结

初中力学题型技巧总结初中物理力学题型技巧总结(6.0版)一.基础力学技巧:弹簧秤的示数只=挂钩所受的拉力。

题型2:运动中物体的受力分析技巧:见到“匀速”或“静止”的时候,一定圈起来。

然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题型3:力和速度技巧:(在蹦床、蹦极的多选题中)(1)只要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不管这个力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这个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F合和V同向,就加速!)(2)只要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不管这个力是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这个物体都做减速运动。

(F合和V反向,就减速!)技巧: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上下均匀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对地面压强P取决于材料的密度ρ和物体的高度h。

因为:。

注:考的最多的、最难的是正方体。

(1)若给出压强比,则用展开压强比。

(2)若给出密度比,高度比,底面积比,则首先将这些零件组合,求出重力比。

(1)口小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液体的重力。

(2)口大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液体的重力。

(1)求液体的压力压强,先用求压强,再用求压力。

(2)求固体的压力压强,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三.浮力技巧:1.2.3.漂浮公式:注:(1)F浮=F向上,在设计实验题中用的很多。

(2)G排液=F浮,在溢水题中用的最多。

1.2.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2.;3.F=N;题型4:溢水题特征:(1)溢出水多少克。

(2)溢出酒精多少克。

(1)当告诉物体是漂浮or悬浮时,立即想到:G排液=F浮=G物。

(2)当告诉物体是沉底时,立即想到:G排液=F浮<G物。

(3)当没有告诉是什么状态时,立即想到:G排液=F浮特征:液面上升(下降)了...,这就是△H;技巧:密度计插入一种密度为ρA的液体里,浸入液体的深度是lA,插入另一种密度为ρB的液体里,浸入液体的深度是lB,则,即:密度越大的液体,浸入的深度也就越浅。

技巧:(1)根据总浮力的变化来判断液面升降,先把两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熔化后,两个物体或者漂浮、悬浮,则整个整体的总浮力不变,则液面高度不变。

初中物理148个解题大招

初中物理148个解题大招

初中物理148个解题大招初中物理是一个涉及到许多概念和解题技巧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解题的常见技巧和方法,总结了148个解题大招供你参考:1.了解物理公式和定律。

2.绘制清晰的图示,以帮助理解问题。

3.注意单位的转换。

4.理解向量和标量的区别。

5.熟悉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6.理解牛顿三大定律。

7.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8.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加速度问题。

9.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10.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11.利用摩擦力解决斜面运动问题。

12.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13.利用能量守恒解决机械能问题。

14.理解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15.理解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16.利用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

17.理解压强和帕斯卡定律。

18.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平衡问题。

19.利用波动理论解决声音和光的问题。

20.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

21.利用镜子和透镜解决光学问题。

22.理解电荷、电场和电势差的概念。

23.理解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24.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25.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26.利用电功和功率解决电能问题。

27.理解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28.利用电磁感应解决电磁波问题。

29.理解核能和原子结构。

30.利用放射性衰变解决核能问题。

31.利用质能方程解决核能转化问题。

32.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

33.利用频率和波长计算电磁波速度。

34.理解电磁波的折射和反射。

35.理解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36.利用洛伦兹变换解决相对论问题。

37.理解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理论。

38.利用半衰期计算放射性衰变。

39.利用光谱分析解决天体物理问题。

40.理解电磁辐射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41.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

42.理解引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43.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物体的质量。

44.理解行星的轨道和椭圆的关系。

45.利用开普勒定律解决行星运动问题。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必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它涉及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

掌握好初中物理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形状无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三个基本规律。

1.3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1.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1.5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 2. 能量2.1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动能与势能: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2 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机械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2.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距离。

- 滑轮系统:通过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 3. 热学3.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3 热膨胀- 热胀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 4. 光学4.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初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技巧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解决力学问题需要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下面将总结一些初中物理力学问题解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了解常见符号和单位在力学中,常见的符号和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需要熟悉常见的符号,如力的符号F、速度的符号v、加速度的符号a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如力的单位牛顿N、速度的单位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²等。

熟悉这些常见的符号和单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力学问题。

2. 确定问题所涉及的力和物体在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力和物体。

分析问题中的物体及其受到的力是解题的第一步。

通过画图或者列出明确的物体和力的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情况。

3. 采用平衡法和分解力的方法平衡法和分解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常用方法。

当问题要求求解物体受力平衡的情况时,可以采用平衡法,即使合力为零,如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的情况。

通过分析合力为零的情况,可以找到问题的解。

另外,分解力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力分解为多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分别计算各个方向上的力的结果。

这样可以简化问题的计算,并且更容易理清思路。

4. 使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问题求解的重要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问题中提到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可以利用这个定律简化问题的求解。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a。

在解决物体加速度或力的大小等问题时,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

5. 注意摩擦力和斜面问题解决涉及摩擦力和斜面的物理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

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情况,而斜面问题中物体的重力分解后会产生分量,从而影响物体的运动特性。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力学是学习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相关概念和定律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有三种情况:静力平衡、动力平衡和平衡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力,常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5.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6.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弹簧是最常见的弹性物体。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

7.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8.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转移可以通过碰撞来实现。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守恒不变。

9. 能量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动量的平方除以物体的质量的两倍。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它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或形变的原因。

2. 力的性质(1)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2)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具有特定的作用点。

(3)力可以相互抵消,称为力的合成。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1牛顿的力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加速度为1米每平方秒的力。

二、力的计算1. 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不在运动方向上,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牛顿三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接触面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它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物体产生运动阻力。

2. 摩擦力的分类(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静摩擦系数μs来计算。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可以通过动摩擦系数μk来计算。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的大小,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法向压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的引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mg,其中F表示重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初中阶段,学习力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力的作用原理,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初中物理力学的超详细知识点总结和学习方法。

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和位移的计算方法:物体由初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的位移,用矢量表示,计算方法为位移的矢量差。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方法: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着轨迹的位移,用矢量表示,计算方法为速度的矢量差。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用矢量表示,计算方法为加速度的矢量差。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3.位移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位移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速度等于加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4.等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位移与速度大小成正比,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与时间无关。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位移与速度大小不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三、斜抛运动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服从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关系:水平位移等于水平速度和时间的乘积,竖直位移等于竖直速度和时间的乘积。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改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合成和分解:对于物体上的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对于物体上的一个力,可以用两个力的合力来代替。

5.重力和重力的计算方法: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计算方法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6.摩擦力和范围的计算方法:当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为摩擦力大小等于摩擦系数乘以物体受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总结
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
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
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
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已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

ρ球=m 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 球/ρ铁。

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x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
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

(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 混=m1+m2/(V1+V2).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

8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
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4.6 m3=4.6x103=4.6x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23cm=?m 23cm=23/100=0.23m=2.3x10-1m
10
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
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
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

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
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

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
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
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
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
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
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
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
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
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
火箭的整流罩应具备的特点:(1)、熔点高 (2)、隔热性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