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成长关键词

合集下载

教师专业成长的七个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的七个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的七个关键词作为即将成为教师或已经为教师的我们都明白一个事实,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并从合格教师走向优秀的必然行为基础。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对我们的专业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呢?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些我的不成熟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信仰1、何谓信仰?“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

”对于教育而言,信仰则是我们对教育的想法、看法和做法的综合价值体系,也就是我们的教育理念。

2、信仰的作用信仰的有无,决定了我们能否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信仰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功效是促进学生成长还是阻碍学生的成长。

信仰的坚定与否,决定了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一个朝着自己目标努力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可以说信仰是我们人生的行动指南,是我们的努力工作和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基石,是我们人生的精神依托。

我们的人生因信仰而生辉,因信仰而多了一份和担当厚重。

3、我的信仰曾经糊里糊涂的明过了三十年,到了而立之年我才明白,有一种东西叫信仰。

从此我相信与人为善,我相信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对于教育我的信仰是——教育即人学。

也就是说教育与人性相关,与灵魂相连,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洋溢着爱心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为孩子终身发展着想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能健全孩子人格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塑造高尚灵魂的教育。

二、爱心爱是生命里最温暖的元素。

教育是一项“以爱育爱”的事业。

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必须首先得有爱,因为爱的存在使教育多了几分温暖,多了一份亮丽的底色。

一位老师只有对教育的挚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才能够触摸到教育的真谛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

爱的起点是爱自己及亲人,爱的至高点是爱一切的他人。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则是一种神圣。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关爱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能感受到我的关爱吗?我该怎么去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科学的、温暖的爱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
摘要:
1.李镇西的自我培养理念
2.李镇西的读书笔记方法
3.李镇西的读书笔记实践
4.李镇西的读书笔记成果
正文:
李镇西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一直倡导自我培养的理念,并认为读书笔记是实现自我培养的重要手段。

李镇西认为,自我培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我。

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把自我培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通过读书、写作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李镇西的自我培养理念中,读书笔记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他认为,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创作。

因此,他常常鼓励人们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

李镇西的读书笔记实践非常丰富。

他每天都会花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并且坚持写读书笔记。

他的读书笔记不仅包括对所读内容的总结和理解,还包括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读书笔记不仅帮助他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李镇西的读书笔记成果非常显著。

他的许多著作都源于他的读书笔记,比如《教育心理学》、《语文教育学》等。

这些著作不仅展示了他对教育学的深入
理解和独到见解,也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总的来说,李镇西的自我培养理念和读书笔记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成长比成功更可贵 李镇西 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可贵 李镇西 读后感

成长比成功更可贵李镇西读后感在这个追求成功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把成功视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然而,对于我来说,成长比成功更为可贵。

成功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光芒,而成长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首先,成长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

成功往往只关注外在的成果,比如财富、地位、荣誉等。

然而,成长注重的是个人的内在提升。

通过不断学习和经历,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这样的成长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积累,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只有通过成长,我们才能在成功面前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其次,成长是一个与时间和经历相伴的过程。

成功可能是一种偶然的结果,而成长却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挫折和困难,在这些经历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

正如李镇西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生命如同一棵树,它的成长需要太阳和雨水,它的坚固需要风和雪”。

只有在风雨中历练,我们才能真正变得强大和成熟。

而成功只是一个瞬间的光芒,它不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价值。

最后,成长是一个追求自我的过程。

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更在于追求自己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只有通过不断超越自己,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仅仅追求成功而忽视成长,那么即使我们取得了表面上的成功,内心也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总之,成长比成功更为可贵。

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个人的成长和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历,我们才能真正变得强大和成熟。

而成功只是一个瞬间的光芒,它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和内涵。

让我们放下对成功的过度追求,用心去体验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李镇西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李镇西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李镇西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李镇西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13年12月22日上午,李镇西老师在德州二中报告厅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报告《自己培养自己》,李老师通过马小平老师,侯长缨老师的事迹,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自己培养自己,这是一句普通而又自信的语句,道出了名师不是打造出来的,是自然成长的,人才是生长出来的。

一.成长是一种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

任何人才都是自己培养自己的。

我们能够说陶行知是国民党反动派培养的吗?我们能够说苏霍姆林斯基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培养的吗?显然不能。

他们成为教育家,是他们自己培养自己的成果。

人才不是“打造”出来的,而是成长起来的。

“打造”是别人的事,而成长是自己的事。

“打造”是顷刻间的事,而成长则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这不是宣扬什么“个人主义”,也不是否定别人的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当然应该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但这只是创造条件而已,只是提供阳光、空气和水,并不能取代每个人自由而自主地成长。

每个人都是自己培养自己。

那么一个年轻老师,如何“培养”自己呢?今年我从教刚好三十年。

回顾三十年来,我从一个只有理想与热情其他就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成长为现在有一点成就感和非常充分幸福感的老教师。

李老师列举了马小平老师,侯长英老师的成长故事,坚持读、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注重积累与提升,执着地坚持着,不断地丰满自己的羽翼,如今已经取得较大的个人成就。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为了更好地诠释自己的观点,李老师又举了一种特殊的花——酥油花。

大致意思是:虽然酥油花是在天气较热的季节呈现出来,然而制作酥油花要在寒冷的冬季,制作人的手大多会生出冻疮。

然而制作出来的酥油花并非为了卖钱,而是一种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至美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呼吁,“创作教育的‘酥油花’”:把自己的一生构筑成一个美丽童话;用每一天的细节导演自己的致青春;不断地充实自己生命的内涵与细节;做一个朴素而宁静的老师无比幸福。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访谈-李镇西 - 语文新课标论文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访谈-李镇西 - 语文新课标论文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访谈-李镇西 - 语文新课标论文核心提示:李镇西:从爱心到民主李镇西四川乐山人。

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

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李镇西:从爱心到民主李镇西四川乐山人。

1982年四川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乐山一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兼任班主任,1991年到成都市玉林中学执教语文课并兼班主任,1997年到成都市石室中学任教。

2000年到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6月博士论文《民主教育论》获得通过,并完成博士学业。

2003年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专家的荣誉称号。

后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

现到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原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书(做班主任),并任该校副校长。

已发表数百篇文章,相继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

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教育历程一本小说推他上了讲台记者多次面对李镇西,感受更多的不是他的名师光环,而是他的激情。

青年的李镇西是充满激情的。

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居然全是“中文系”,虽然前面都冠着“师范学院”,那也只不过是想享受录取时教师子弟“加分”的照顾,使自己早日离开农村而已。

在自己的书中,他说:从小学起便在学校大批判专栏上“发表”过大量“东风万里红旗飘”之类“诗歌”的我,自以为是“文学爱好者”,理应进“中文系”深造。

但是,当时他没有想到,“师范”二字才会是他未来一生的归宿。

学生教我当老师

学生教我当老师

成长路上II成长足迹~Lp 【名师简介】李镇西,著名特级教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学生教我当老师•李镇西在这次中美教育论坛上,许多演讲者谈到了教育创新、教育科技、教育投资、STEAM课程、儿童教育等宏观话题,我在这里只想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就“教师发展”讲讲我的心得和故事。

这个微观的角度就是“学生教我当老师”,这也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

从哪里讲起呢?就从我的教育生涯序幕拉开的那一刻说起吧!大家先看一张照片,是19岁的我,当时我刚考上师范大学,我的教育生涯的序幕就是从这时拉开的。

这是我刚上大学时拍的。

再看另一张照片,是59岁的我。

这两张照片相隔整整40年。

这40年中,发生了什么呢?这40年里,从我身边走出去了数以千计的中学生;这40年里,我经历了曲折而有趣的教育过程;这40年里,我出版了近80本教育著作,在我书房里有两个专柜全是我的著作,里面记载了我和学生的故事……而这些正是我的成长。

可以说,从19岁到59岁,我经历的一切就是“成长”。

主动向学生学习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任何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自我培养与学生培养的有机统一。

所谓“自我培养”,意味着成长主体的自觉选择、自我提升和自由发展。

所谓“学生培养”,意味着教师不断地主动地从学生中获取职业情感、职业动力、职业成就和职业幸福。

今天,我着重谈后者,因为“自我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主动向学生学习。

“向学生学习”这个观点,并不是我的原创一一我从来就没有一点原创的教育思想,这一生尽力践行前辈的伟大教育思想,我也心满意足、问心无愧了。

“向学生学习”这个思想,我是从陶行知先生的书中读到的。

陶行知说:“民主的教师,必须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

最后一点听来很奇怪,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学,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与小孩子共甘苦。

这并不是说19成长路上成长足迹完全跟小孩子学,而是说只有跟小孩子学,才能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在教育领域中,李镇西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教师,他的教学方法和抱负令人瞩目。

他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激励学生的能力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关于李镇西的一些精彩摘录,希望能够对您的阅读提供一些帮助。

摘录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旨在使学生成为有自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摘录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镇西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潜力和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责任是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摘录三:“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教条主义者。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学习。

”这段摘录体现了李镇西关于教学自由和学生主导的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足够的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学习,而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摘录四:“教师是一位永远学习的人。

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导学生。

”李镇西在这段摘录中强调了教师的学习态度。

他认为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摘录五:“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通过这段摘录可以看出,李镇西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李镇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探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探究

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探究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要素教学技艺途径引言: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作为,本文重点解读如何成为职业生涯的主宰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技艺水平的增长、专业素质的提升必定包含着“引领”、“博学”、“厚德”、“互助”、“教艺”、“研究”、“反思”这些要素,如果对比做一番探讨,就会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就会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脉络。

一、引领引领具有带领、引导、示范之意。

这里所谈的引领是指教育部门、学校、教育专家、教育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引领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引领?盘锦市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引领”这件大事,在狠抓落实的过程中取得了实效。

1.专家引领。

以“十一五”期间盘锦市的干部、教师培训为例,盘锦市教育部门先后聘请了多位知名教育专家到盘讲学,如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四川武侯实验中学的李镇西,北京师大的肖川,中国教育学会的顾明远、陶西平,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崔其升,北京光明小学的刘永胜。

专家们的报告使参加学习的干部和教师深受启迪,开拓了视野,升华了认知水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引领。

以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近几年组织实施的“送教下乡”工程为例,2006年至2008年,市教师进修学院共组织了58次送教下乡活动,175名学科带头人共送课334节,涉及中小学22个学科,听课教师万余人。

听课后的说课、研讨交流乃至科研讲座,使农村教师直面教育问题,尤其是最直接、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引领的角度上说,这里包含着教研员对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和引领,学科带头人对农村广大教师的指导和引领。

3.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成就教师,提供了为教师施展才华、历练成长的舞台。

自-著名青年语文特级教师成长关键词点击

自-著名青年语文特级教师成长关键词点击

著名青年语文特级教师成长关键词点击怎样才能做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是青年教师,也需要成长,一直都在关注着那些优秀的教师。

最近我通读了历年《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介绍的全国知名青年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拿来和大家共享。

关键词之一:读书现在,语文教师大部分不读书,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说的“书”,当然不是指课本、教参和习题集,那充其量只能算某些教师贩卖的小商品;也不是为文凭,那是考完就忘的速朽玩意儿,难长营养。

我这样一说,有老师会立马跳出来愤愤不平,找出N种理由来为自己不读书开脱,工作紧张没时间,上有老下有小,诸如此类。

但不管怎样,这里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些特级教师也是人,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很多人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他们和我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习惯和意识。

因此,我首要想提倡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

在这方面,年轻的山东高级教师、全国赛课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的史建筑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

”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学参考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

万祥踌躇满志地在自己的书橱前走过,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李镇西经典语录

李镇西经典语录

1、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就永远年轻。

2、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平凡的工作。

3、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创新。

4、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决不盲从。

5、教育要有一点浪漫的气息。

6、每天读浪漫的小说。

7、多一条爱好,就多一条同学生走在一起的道路。

8、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9、没有比倾听心脏的声音更幸福的了。

10、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11、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12、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13、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14、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5、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16、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17、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18、只要我把人格的丰碑深深的铸进学生的心灵,我就无往而不胜。

19、埋头耕耘不问收获。

只管攀登不问高。

20、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

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

21、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

22、对学生的思想开导成功的秘诀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承认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的。

23、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24、今日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25、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如何教出好孩子——李镇西

如何教出好孩子——李镇西

如何教出好孩子——李镇西如何教出好孩子——李镇西(2010-11-17 17:21:39)标签:杂谈(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2006年8月起担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自1982年从教以来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家庭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孩子的成长上。

实事求是地说,我的女儿天资并不聪明。

我教了25年的书,遇到的聪明孩子多了。

如果她放在我班上和我的学生相比,最多是天资平平,但是后来他的成绩不错,应该说是很优秀的。

为什么?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注意训练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我这说的是“训练”,习惯是需要训练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陪伴她的一位好老师。

在我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和她一起定规矩。

学习上有什么要求呢?第一,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发言。

(我这解释一下,一般小学生都爱举手发言的,但是我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她不愿意举手,所以规定她积极思考并主动举手发言),不说笑话,不搞小动作。

第二,每天下午回家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觉预习功课,并且抄钢笔字帖一篇。

第三,作业必须细心,每出现一个错字,就重写该字五遍:计算一道错题,重做五遍类似的题。

(我没有叫她把这道题做五遍,这样太枯燥了,而是做五遍类似的题)第四,作业、作文和试卷,书写必须工整、美观(那时刚开始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五,书籍、本子必须保持整洁,不得乱涂乱画,不得卷角,也不得有破损。

第六,自觉订正并妥善保存单元测验试卷(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她高三)在生活,当然我也对她提出了要求。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实践经验的书籍,以下是一些精彩摘录:1. “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2.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有自己个性的人。

教育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尊重学生的过程。

3. 素质教育绝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感情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陶行知语)。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4. 最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事业的人,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人,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人。

他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5. 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

只有当我们教师满怀激情地去爱每一个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6.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灵。

我们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灵,用我们的智慧去开启他们的心灵。

7. 教育需要民主和平等。

只有当我们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8. 最好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生发展。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滋润学生。

9. 教育需要宽容和理解。

只有当我们教师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宽容他们的错误和过失,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人才。

如何做好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

如何做好班主任-----学《教师成长》专题有感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最基本的要素,正如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要素。

对社会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家庭美满了,这个社会就比较美满;对学校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班级有生机了,这个学校就比较有生机。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

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

万玮的关键词是“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他们三个人的差异和特色在于他们三个人所秉持的管理精神不太一样。

万玮的管理精神大体是以“兵家”为主,辅之以“在爱的前提下”。

尽管万玮老师的做法引起一些非议,但一个年轻的教师,能想那么多的办法成为一个让学生敬畏的班主任,也不容易。

如果说万玮的管理精神显示为“兵家为主”,辅之以“在爱的前提下”,那么,李镇西的管理精神则直接显示为“儒家为主”或者叫做“以爱心为主”,并以“思想”者的魅力辅助之。

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

这正是李镇西的管理闪光的地方。

但对那些年轻的、新上任的班主任来说,万玮老师的“法家”策略似乎更管用,倒是李镇西老师的“儒家”策略比较困难。

李镇西老师的秘密在于,他不只是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是一个“思想”者,他是一个难得的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像他这样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不会太多。

尽管近年来推出了上海的黄玉峰、深圳的严凌君、山东的韩军等人一些有思想的语文教师,但这样的教师仍然寥若星辰。

所以,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策略虽然比《班主任兵法》更有境界,但也因此而更难模仿。

所以我建议:如果要学习班主任的经验,那么,解决紧急的问题可以学“万玮”,解决根本问题应该学“李镇西”。

当然,除了李镇西和万玮之外,还有另外的经验,至少有魏书生的经验。

重拾自我成长的信心

重拾自我成长的信心

重拾自我成长的信心作者:陈蕾蕾来源:《江西教育B》2019年第01期假期,读李镇西老师的《自己培养自己》,书中表露的一种和自己心态鲜明的对比让我很快将该书读完。

作为教师,尤其是一位工作近二十年的老师,很容易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失去动力,在各种事务挤压下心灵变得麻木,出现职业倦怠,再也无法体会成长的快乐,无法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而李镇西老师作为一名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教师,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深厚情怀,洋溢着一种幸福滋养出来的工作激情。

从他的书中,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成长是快乐的!”就如本书的书名一样,李镇西老师如今的成绩是他自己培养自己的结果。

每个人只有让内心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成就新的自我、卓越的自我。

好心态永远最重要心态不好容易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仿佛看到的是一位刚刚入职的老师,满怀教育理想与激情,把教育当诗创作一样,充满浪漫的情怀。

李老师虽然已工作三十多年,但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爱却是一点儿没有变。

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变得更有智慧。

好的心态,使李老师对教育、对孩子永远是那么纯粹,把人永远放在中心,放在第一位。

他不去想如何取得荣誉表彰什么的,也不考虑如何讨好领导,也不会把学生的成绩看成他牟取名利的砝码。

他所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如何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而在我们看来一些所谓的成绩,只是教师对学生成长关心之后的一种附带产品,不用去强求。

这种心态,使他能心无旁骛地做真正的教育。

也正是这种心态,使李老师不仅能闻到教育过程中的芬芳,而且能坦然面对困难与挫折,在喧嚣的世界里保持那份纯洁与理性,保持那纯粹的初心。

正如李老师所说:“什么都别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一句话,好心态能使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间不迷失,知道孰轻孰重,知道自己是谁,永远知道自己想要到哪里去。

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作者:栗勇来源:《新班主任》2018年第09期一个不想成长的教师,即使给他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和機会,他也不会珍惜。

相反,一个愿意进步的教师,即使没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他也会不断突破自我成长的瓶颈,进行职业规划,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改变——从内打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教师的成长亦然,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写道: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是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

这里的“培养”可以指热情鼓励、真诚批评、提供平台、创造机会……“鼓励”“批评”“平台”“机会”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并非每个人都能成长起来。

就像地球上,空气、阳光和水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每一朵花儿都能结果。

成长与否在于自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打听到华池柔远初中将举行庆阳市李镇西教育研究年会。

我主动联系早胜小学的郝建平校长,问清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并提交参会申请表,最终获得参会资格。

到了会场才知道,所有参会教师都是县教育局派来的,吃住报销,只有我是自己掏腰包。

有同行的教师开玩笑说,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我想,教师成长与否全在自身,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寻找成长的机会。

叩问——我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吗李镇西老师获得了很多荣誉,却没有止步不前,也一次又一次地叩问自己:我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吗?他在著书立说、闻名全国时,报考了博士,深造学习。

博士毕业后,李镇西老师主动要求回到学校教语文、当班主任。

他出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后,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镇西老师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他不断地叩问,在叩问中成长,在叩问中进步。

我选择做教育,每天都做着重复而枯燥的工作。

我想,对于问题,如果我再往前走一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能往前走一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下来,总结好经验和做法,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有所借鉴;如果我能再往前走一步,反思自己还可以怎么做,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我就能将经验分享给更多教师……坚持——不断自我“越狱”教师要不断自我“越狱”,翻过名利的高墙,越过世俗的藩篱,带着一颗朴素的心回归教育,用儿童的视角关注每个学生生命的成长。

成长是最好的奖励李镇西读后感

成长是最好的奖励李镇西读后感

成长是最好的奖励李镇西读后感摘要:一、引言:对李镇西的成长经历进行简要介绍,对其决定在40岁之前干出点名堂的的决心表示赞赏。

二、主体:分析李镇西的成长策略,即沉下来、脚踏实地、用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靠近优秀,唤醒成长。

三、李镇西的具体行动:用更多的时间来精进英语素养,口语一流,讲课一流。

四、成长的意义:成长本身,便是最好的奖励。

五、结尾:对李镇西的成长之路表示祝福,鼓励大家也要积极成长。

正文:【引言】在生活的忙碌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时间的紧迫,而李镇西,一位36岁的教育工作者,却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他每天在学校将近10个小时,尽管工作繁重,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自己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40岁之前,他要干出点名堂来。

【主体】李镇西的成长策略简单而有效:沉下来、脚踏实地、用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他深知,只有靠近优秀,唤醒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他决定沉下心来,专注于提升自己的英语专业素养。

【李镇西的具体行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镇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用更多的时间来精进英语素养,努力使自己的口语一流,讲课一流。

他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

【成长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李镇西深刻体会到了成长的美好。

他明白,成长本身,便是最好的奖励。

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他前行的动力,都是他对自己的肯定。

【结尾】面对生活的忙碌和压力,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

李镇西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只要我们愿意沉下来,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让我们一起加油,用成长来奖励自己,用优秀来激励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关键词——回眸我的三十年李镇西仿佛昨天才大学毕业刚刚分配到学校,可一转眼已过了整整三十年。

由一个除了激情与理想就什么都没有的小伙子,到现在还算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回顾我成长的三十年,我觉得有这么七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机遇我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

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如果不是遇到恢复高考,真的很难说我以后的人生会是怎样。

回顾我的成长历程,必须将我和我们这代人放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考察。

说实话,一个普通的人在大时代面前,真的微不足道。

但如果顺应潮流,一个普通的人也能成为时代英雄。

我当然远远算不上“时代英雄”,但因为我不自觉地把握了历史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因此至少在事业上也取得了一点问心无愧的成就。

我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真诚拥护者。

正是这条路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这是一个呼唤思想自由的时代,是“让思想冲破牢笼”的时代,追求人的解放的时代,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时代……我有幸和改革开放同行,并和中国的前进一起成长。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绝对不会有我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不但要顺应时代,还得有“贵人”相助,这也是机遇。

三十年中,我有幸得到了许多人的相助。

我事业所有的支持者,我都心怀感激。

其中,我必须特别感谢这些人: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班主任》杂志主编王宝祥,著名教育专家蒋自立,成都石室中学校长王绍华,乌克兰著名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卡娅,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中央教科所原所长朱小蔓,武侯区教育局原局长雷福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二个关键词:实践所谓“实践”,就是不停地做。

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是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

所以,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

但是,这里的“做”又不只是“拿着旧船票”简单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绝不重复自己,不断地创新,不断超越自己。

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但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都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有人做了三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10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的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都在探索。

我带的每一个班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

最早的“未来班”,是我的教育处女作,显然不完善,于是在第二个“未来班”便有了许多改进;接下来,第三个班,我着力研究“青春期教育”,后来的班,我先后研究“集体主义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公民教育”……三十年过去了,我的班主任历程有着清晰的足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成绩。

一直在一线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

不断超越的过程,就是自身潜力不断挖掘和自我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第三个关键词:阅读阅读,能够让心灵飞翔。

无论怎样强调阅读对于教育者的重要性,我认为都不过分。

三十年来,阅读一直伴随着我,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我比较注重四类阅读:读教育报刊,这是为了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人文书籍,这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读有关中学生的书,这是为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教育经典,这是为了直接聆听经典的永恒声音。

我特别要强调,人文阅读对教育的意义。

这些阅读和教育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让我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待教育。

每次阅读,都能让我和思想泰斗对话,与人文巨匠为伴,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地俯瞰人生,审视课堂,增强我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教育者的情怀感受世界。

第四个关键词:写作写作,就是记录生命的流淌。

写作对于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我看来,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

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

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

“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而且通过写作,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做!”在我看来,教师的写作,就是教育思考的很重要的途径。

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

有时在外面向同行们作汇报时,我会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

仅此而已!”的确,在同样有着丰富实践基础的前提下,也许恰恰是写作使我现在拥有了有的老师所羡慕的所谓“成功”。

迄今为止,我出版了《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我的教育心》等30余部著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第五个关键词:思考思考,就是任思想燃烧。

教育,是关于精神的事业。

很难设想,作为精神引领者的教师,会没有思考的习惯。

不断地实践,伴随着不断地思考,在我看来这是一名合格教师起码的素养。

在谈到什么是“教育科研”时,我曾说:“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

”这里的思考,也包括对自己的反思。

凭良知反思,用常识质疑,这是我的常态。

思考,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素养”,只需要良知——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同样,质疑一些谬误,也不需要多么坚实的“学术功底”,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对任安妮之死与宁小燕之死的反思。

任安妮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因为迟到,我罚她在教室外面站了一会儿。

我对这事反思的结论是,尊重学生并不是教育本身,只是教育的前提,但剥夺了孩子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

宁小燕并不是我的学生,但她的自杀却让我反思我的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离开了心灵的理解与引导,就失去了教育最根本的意义!就在前天,我还在发了一条微博:“年初发表了《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关于‘特色’,我的完整观点是:第一,我不反对特色;第二,有真特色当然好;第三,没有特色也不要紧;第四,特别反对假特色;第五,特色是经过实践与时间积淀而成的,不能“速成”。

第六…… ”像这样的思考与质疑,的确是基于良知与常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违背良知与常识的做法何其多矣!第六个关键词:个性我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人。

原因之一,就是我的个性。

而三十年来,我一直顽强地保持个性,所谓“保持个性”,就是保持纯净的自我。

以世俗的眼光,我的个性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让我失去了很多很多,但我认为,因为失去了我本来就没有想得到的,所以我变多了一些人没有的宁静心态,就让我更加专注于我所热爱的事业,因而取得了一些成绩。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我的个性成就了我的事业。

我一直试图保持一个怎样的自我?崇尚率真。

儿童的心总是一尘不染,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我们当然不可避免要长大,但是那份率直,那份赤诚,我永远不愿意丢弃。

写真情,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远离城府。

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我最不齿最痛恨的就是不动声色地算计,彬彬有礼地欺骗。

人应该拥有智慧,但拥有智慧的代价不应该是纯真的丧失。

保持本色。

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教育专家”,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教师,我都希望自己善良依然,纯正犹存,热情不褪,我都希望自己捧出的是一颗纯净的心。

抛弃面具。

我们的时代,是人人都带着面具生活的时代。

我理解有时候必要的客套甚至必要的违心话,也是难免的。

但我更喜欢素面朝天,真诚待人。

以心灵赢得心灵,是我的做人准则。

追求单纯。

人生一辈子也就几十年,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不如单纯一些,再单纯一些,这样我们活得也会更轻松更快乐。

单纯地对待教育,会让我们真正走进教育的世界,并收获属于我们的单纯的教育幸福。

拒绝成熟。

“成熟”在不少人心中往往是“圆滑”与“世故”的代名词,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恶痛疾的。

我不反感生存的策略,我也会警惕不被欺骗,但作为教育者,还是“幼稚”一些好,这里的“幼稚”其实就是“纯真”。

忠于心灵。

守住内心最朴素的信念,除了追求真理,决不随波逐流,决不追赶时髦。

不要给孩子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给别人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一套,那他就做好了做一切坏事的准备。

”执着理想。

时间流逝,但有些东西绝对不能变,比如少年的理想。

我永远铭记19岁的王蒙在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中说过的一句话:“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与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

”朴素最美。

我特别喜欢英国思想家培根的一句话:“德行如宝石,朴素最美。

”人生如此,教育也如此。

朴素是一种单纯的情怀,是一种宁静的心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状态,更是一种从容不迫的人生进程。

幸福至上。

为什么我能够三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因为我从年轻时便想透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是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的幸福工作。

这和校长无关,和名利无关,只和幸福有关。

教育,就是追寻或者说创造幸福的人生。

第七个关键词:童心其实刚才我已经谈到这个话题了。

所谓“童心”,就是永葆纯真,拒绝“成熟”。

我今年五十四岁了,可我自认为我还保持着24岁时第一天参加工作时的兴奋、憧憬、向往、纯真……因为我有童心。

童心就是单纯之心。

回想我刚参加工作时,真的很单纯,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只有单纯而专一的热爱,就想着如何让孩子快乐,让自己快乐。

单纯的教育情怀,就是没有任何功利心的对教育的热爱与对孩子的依恋。

几天前成都市教育局和武侯区教育的同志陪着《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的编辑曾国华来我校采访我。

采访过程中,有个女生来请我为她妈妈写几句话,因为那天是她妈妈生日。

我赶紧停下接受记者的采访,把她请进办公室,很认真地为她妈妈写了几句祝福的话。

她满意地走了。

在场的记者和教育局的同志却很感慨,他们说这事如果其他校长遇到,肯定会对女生说等一会,忙完了再说。

我说:“不对,对我来说,当学生来找你的时候,学生就最重要。

所谓‘把孩子放在心里’,不是一句空话。

”的确不是一句空话。

只要你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就会把你放在心上。

上个月我去马来西亚讲学,一周以后回到学校,碰到一个初三的孩子对我说:“李校长,好久不见您,我好想您!”那一刻我真感动!这是一颗童心对另一个童心的思念,也是一颗童心被另一颗童心的感动。

我特别骄傲的是,三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这颗童心。

最后,我想以许多年前我写过一段话作为结束。

几年前,我出版了我的教育日记《心灵写诗》,序言中有这样几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便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大自然的季节继续有序地轮回,日月星辰继续默默地运行,青春的花朵会继续绽放在永远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生命的翅膀会继续从容而磅礴地拍打着事业的天空,还有无数我预测不到的精彩或平淡的故事、欢乐或悲伤的细节、情理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奇迹……在前方的驿站等待着我,因此我的教育手记也会一篇一篇地写下去,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精彩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