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 的主张强加于人。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社会知觉错误及其运用
近因效应: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 后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 感知过程
•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
•感觉
•环
•味觉
•境
•嗅觉
•刺
•听觉
•激
•视觉
•触觉
PPT文档演模板
•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内部因素 •学习 •刺激 •个性
•对象—背景
•对
•人
•连续性 •封闭性 •接近性
☺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 指向性
☺ 多样性
☺ 层次性
☺ 潜在性
☺ 可变性
PPT文档演模板
☺ 社会制约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 为
需要与行动
☺ 动机 原意是引起某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引起个 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 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息等心理因素叫 动机。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讲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二讲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动机水平不仅因人而异,同一个个体 的动机还因时而异
Page 21
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三类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 目标行为 间接行为
需要一定产生 动机吗?
动机一定导致 行为吗?
刺激
需要
意向
愿望 驱动力
动机
行为
一种主观状态 需要多种多样 需要有时空变化 需要结构
Page 14
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奥德费的ERG理论
二、需求、动机与行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需成 要长 性
缺 要失 性 需
安全需要
Page 16
生理需要
主要观点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 , 即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
评价 与奖励
Page 4
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基础
个 体 行 为 的 心 理 学 基 础
Page 5
理个 因性 的 素心
心理倾向
心理特征
需要、动机、 态度、兴趣、 理想、信念
能力、气质、 性格
社 因会 素心 理
社会知觉
价值观 角色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2.1
2.2 2.3
关于人的理论
需要、动机与行为 价值观与动机各种各样 动机强度 动机方向性 动机的坚持性 个 体 行 为 模 式
Page 22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 行为 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 推动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合理 甚至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部积极 的行为所掩盖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第一节 价值观与行为 第二节 认知与行为 第三节 能力与行为 第四节 意志与行为
第一节 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内涵 (一)价值观的含义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的看法和评价尺
度。 2.价值观的属性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二)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观因人而异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改变
(三)价值观的分类 1.奥尔波特的分类 (1)社会型 (2)经济型 (3)宗教型 (4)政治型 (5)艺术型 (6)理论型
2.罗克奇的分类: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提出了两类 价值系统
(1)终级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指的 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 极状态和结果;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 目标。
三、意志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 (二)组织实践活动 (三)充分发挥工作团队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四)启发员工加强自我锻炼
第三章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怎样形成的?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哪些影响? 3.感觉和知觉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有哪些障碍? 6.归因理论有哪些?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名人名言】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 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
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英]赫伯特·斯宾塞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关系(Ⅱ)
【教学目标】 1.价值观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知觉及其影响因素 3.社会知觉的含义及其产生的障碍 4.归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5.能力的结构和差异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6.意志的内涵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激励机制的含义:见书上P34。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激励变量、机体变量以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公式表示: Mn=( Bn-1 ,GO ) Bn=ƒ(P ,Mn) M——刺激变量,B——反映变量, GO ——组织目标; ƒ——行为函数;m——激励机制 思考(重点问题): 从激励机制的公式来看,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根据已往经验或先入为主印象来判断事物属性。
01
运用:看待别人,避免受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自身又要注意要给工作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02
晕轮效应:以个体的某个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化为整体行为特征。
03
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厌恶和尚及袈裟”
04
启示:对人事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防止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支配原因稳定性
内在的
外在的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 气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
不同的需要结构产生不同的动机结构: 动机强度的不同,形成优势动机和辅助动机。 优势动机引发行为。 事实上,人的行为受优势动机支配,辅助动机影响。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动机起作用。 行为分为三类: 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 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 这两者往往由优势动机引发。 间接行为: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指人们在同一时刻总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对象),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背景)。背景和对象在一定环境下可以转换。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 学—
引例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分析个体的人在社会和组织环境中形成的心理行为系统, 包括个体的感知、价值观、人格结构、思想情感、行为 规律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意义。
第一节
个体感知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所谓感知,就是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 感知 括了所有通过感官产生的感知事物的心理过程。 感知心理过程主要分为感觉过程和认知过程。
韦纳模式
人们将自己的成功与市白龟因哪种因素,对其情 绪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颇大。
归 内因 因 因素 因素 能 力 积 极 性 力 因 能 力 情 绪 自 力 影 响 成 功 失 败 能 力 内
第一节
二、认知
个体感知
3、社会认知
(4)社会认知失真的主要原因:
A第一印象作用 B光环效应 C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 D定型作用(成见) E行为者—观察者效应 行为者— F自我粉饰性偏见
满足 个体需要 紧张 计划 现实检验 不满足 新需要
第二节
二、自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自我心理过程的内容
(1)自我识别 (2)自我自觉 (3)自我评价 (4)自我认同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1、超我心理过程的本质与构成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超我是社会价值与社会要求在人格系统中内化了 的心理过程。 超我的结构:
理想 超我 良心 道德原则 惩抑罪恶邪念 理想原则 追求至善至美
第二节
二、超我
个体心理系统
2、超我心理过程的超越原则
(1)超越快乐原则 (2)超越现实原则 (3)超越历史 (4)超越有限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2.2.2能力
1)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 本领。
2) 能力测验 (1)智力测验 (2)能力倾向测验 (3)成就测验
3)能力差异与管理 (1)制定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 (2)根据员工能力差异,科学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3)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的互补性 (4)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
2)自我知觉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1) 生理的自我 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 只停留在自身躯体的认识,在心理
上开始出现如羞耻心、妒忌心等特点。个体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衣 着、家庭和父母对他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所有物的判断。 (2) 社会的自我 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意 识增强,认识到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并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 与此相对应。 (3) 心理的自我 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个体的自我意识渐渐成熟。
2.2.3气质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
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2)气质类型及特征 多血质类型的特点 胆汁质类型的特点 粘液质类型的特点 抑郁质类型的特点
3)气质差异与管理 1)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员工专长 2)在安排工作上,注意不同气质类型人员工的适当搭配 3)从员工的气质类型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4)引导不同气质的人,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2.2.4性格
1)什么是性格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二)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第一,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使性格带上一
种独特的色彩。 第二,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 质,使之服从于社会实践的要求。
三、性格的内容特征
作为一个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性格由多个不
同方面的特征构成。
(一)性格的态度特征
主要体现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
(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 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 心理活动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 有的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气质是一个人活动的“风格与节奏”
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较为密切和直接,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

(二) 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传统的气质类型主要从以下几个特性来考察:
(1)感受性 (2)耐受性 (3)反应的敏捷性 (4)可塑性 (5)情绪兴奋性
1.胆汁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
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型明显,情绪兴 奋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早期表现 2. 中年成才 3. 能力的晚期表现,又称“大器晚成”。
1.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基本一致的结论有两方面:
三、能力的差异
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和
个体主观努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 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有一般能力类型差异和特殊能 力类型差异。 1. 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 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 2. 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除了表现在完成同一种活 动时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途径之外,还表现在完 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

2.2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态度与行为

2.2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态度与行为

三、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从知觉对象来看,知觉可划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1、定义: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社会对象)的知觉。是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首先提出来的。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人的知觉: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借以了解其动 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
3、情景

两张相片
张德实验,让大学生观看两张相片,然后用任何一个形容词来 描述照片上的人物。结果大学把站在大桥下的人描述为善良的、 和蔼的、乐观的、亲切的;而把栅栏后的同一个人描述为坐牢 的,阴险的、冷漠的、无情的、孤独的,没有一个被试认为他 是一个好人。
1、适应 2、对比 3、敏感化 4、感受性降低
3.如果一个美国佬一天抽三包烟,连续抽了40年之后最终死于肺癌, 那么他的家人就会谴责烟草公司,说不定还会起诉烟草公司要求获得赔 偿.

4.当一个美国佬的女儿与学校橄榄球队队长厮混不慎怀孕时,这位未婚 妈妈的家长就会谴责学校性知识教育做得不好!

5.要是一个美国佬喝醉了酒开车不慎撞到一棵树上,那么这个人喝过酒 的那家酒吧的服务员就难辞其咎。
当知觉的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相对保 持不变。
作用:使人更有效的适应环境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
(1)人格特征 (2)需要与动机 (3)兴趣与爱好 (4)过去经验 (5)知识结构
迪尔波恩和西蒙做过一个实验, 让23名经理人员阅读一篇有关某钢 铁公司的资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 出各自认为该公司最需要解决的问 题。这23名经理中,有6位负责销 售,5位负责生产,4位负责财物, 8人负责其他部门。结果某个人所 写的大多跟他们主管的业务有关的 问题。比如83%的销售经理认为问 题在销售方面,而其他部门经理只 有29%的人强调销售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 满足需要。
➢动机的三种技能:(1)始发机能 (2)选择机能 (3)强化机能
10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三、动机与行为
➢一般来说,动机是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动力,行 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
3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知觉与行为 个性与行为 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
4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调动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人的积极性和需要相联系,是由人 的动机推动形成的,所以要预测人的行为,就 要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了解,以引导人的行 为,并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得行为的最终结果 产生,组织目标方向发展。
12
13
14
15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二、态度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 为趋势。
➢态度的心理结构有三种成分构成:知觉成分, 情感成分及行为意向成分,合称态度的ABC 模型。
16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二、态度
➢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
➢调节功能 ➢自我保护功能 ➢价值表现功能 ➢知识功能
➢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19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 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错觉
20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
潜在性,可变性, 社会制约性
8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二、需要和动机
➢动机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 在动因。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但是需要并不必然导致动机的产生。
➢举例:一个人渴了要喝水、是“需要”喝水。 渴了就是他喝水的动机。
27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二、气质与行为
➢气质是人们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天生的 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8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二、气质的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29
胆 汁 质
30
多 血 质
31
粘 液 质
组织行为学
魏攀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2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个体心理与行 为的相关概念、特征、关系,掌握需要、动机、 态度、价值观、知觉、气质、性格、情绪的概念、 分类以及其与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掌握组织承 诺的基本内容,理解个体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相互 作用,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在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 征。
35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四、性格与行为 ➢ 性格的分类 ➢ 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
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理智型的 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情绪型的人,往往不善于思考,其言行举止易受情 绪左右;意志型的人一般表现为行动目标明确,主 动积极。选照片
➢ 第一,同一动机可以引发多种不同的行为。 ➢ 第二,同一行为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 ➢ 第三,一种行为可能有多种动机所引发。 ➢ 第四,合理的动机可能会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 ➢ 第五,错误的动机有时会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饰。
11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一、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 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22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二、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观察、选 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23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三、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观察、选 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24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四、知觉偏差 ➢ 首因效应 ➢ 近因效应 ➢ 晕轮效应 ➢ 投射效应 ➢ 心理定势 ➢ 对比效应 ➢ 刻板效应
17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二、态度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影响认知和判断 ➢态度影响行为效果 ➢态度影响忍耐力 ➢态度影响相容性
18
第二节 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二、工作满意度, ➢ 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和积极的
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工作, 或工作经验进行评价而产生的。
32
抑 郁 质
33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三、能力与行为
➢能力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而在主观方面 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1.自然素质
2.社会实践 3.个性因素
34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四、性格与行为
➢性格是个性中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心理特征, 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 人的集中体现。
25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概述
➢个性是个体拥有的,并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 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存在于个体的生理素质基础之上,并在一定的 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 展。
26
第四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特征 ➢ 差异性 ➢ 倾向性 ➢ 稳定性 ➢ 整体性 ➢ 社会性
➢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21
第三节 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和社会知觉的内涵与特征
➢社会知觉是知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过程, 是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社会知觉的特征:
➢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知觉过程的双向作用性 ➢信息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5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
刺激 (原因)
个体 (需要、紧张、不舒服)
反应 (行为)
S
O
R
行为发生的基本模式
6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
目标导向行为

刺 需 内心紧张 动 行


个体行为规律的循环过程
7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