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小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本思想:孟子思想的精华
1、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 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 则变置社稷。” (《尽心下》14)
2、要求统治者“保民”,爱抚百姓,“与民同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上》45) 编辑课件
6
(3)从仁学出发,提出仁政
2、仁政的基本精神:对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和 爱心: 3、仁政的具体体现: (1)养民:解决民众的经济问题 ①制民恒产。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使他们无衣 食鱼肉之忧和送终厚殓之虞。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 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 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编辑之课件 从之也轻。(《梁 惠 王 上 》7 7)
(2)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一个 国君如果残害百姓,就不配当国君;对于暴 君,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正义之举。
编辑课件
4
4、国君不仅要爱护百姓,也要爱护臣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3)
A、孟子认为靠武力征服别人,别人只是表面服 从,但心里却不服。
B、孟子认为,小国也可以通过实行王道而称王 天下。
C、孟子主张讲德和力的相结合,Baidu Nhomakorabea样就能够称王 天下。
5、应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兴起的重要标 准。孟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但对于正义的战争 是持肯定的态度。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
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
次之。 。”(《离娄编上辑课》件 14)
5
二、仁政思想:政治思想的核心
1、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乐”。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7)
编辑课件
1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
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
观点:先富后教,认为教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的重要手段,只有对民众进行教化,才能做到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
编辑课件
10
三、王道思想:相对霸道而言
霸道: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观
王道:重道德教化的非强权政治观
观点:反对霸道,主张王道,认为通过民本思 想和仁政思想的运用,可以实现王道这一国家 政治的最高理想。
(1)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于“汤放桀,武王伐纣”持肯定态度, 但对于采取武力取得这样的结果觉得有点遗憾。
B、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是诛杀独夫,
而不是诛杀君王。
编辑课件
3
C、孟子认为国君如果残害百姓,就不配当国 君。
D、孟子不认为国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答案: A(没有感到遗憾)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
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
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
同乐,则王矣。” (《梁 惠 王 下 》1)
编辑课件
2
3、保障百姓权利,对于残害百姓的暴君可以进 行诛伐,推翻他。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 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 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弑君也。” (《梁 惠 王 下 》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 惠 王 上 》 3)
②取于民有制。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反对 统治者对百姓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要有一定 限度。在形式上,他激烈反对定额制 。
③要使民以时。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
“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反对滥捕乱伐。
编辑课件
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 惠 王 上 》3)
2、教民: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
上》3)
编辑课件
8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 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 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 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 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 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 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 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滕 文 公 上》3)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 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 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 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 思不服。’此之谓也。编辑”课件(《公 孙 丑 上》3)11
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要仁义并举。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
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
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112))孔子的仁以人为对象,孟子将它扩大到以
万物为对象,提出不但对人民要仁,而且要爱
惜万物。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1、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 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 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 则变置社稷。” (《尽心下》14)
2、要求统治者“保民”,爱抚百姓,“与民同
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上》45) 编辑课件
6
(3)从仁学出发,提出仁政
2、仁政的基本精神:对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和 爱心: 3、仁政的具体体现: (1)养民:解决民众的经济问题 ①制民恒产。解决民众的衣食问题,使他们无衣 食鱼肉之忧和送终厚殓之虞。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 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 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 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编辑之课件 从之也轻。(《梁 惠 王 上 》7 7)
(2)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思想?
解析: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一个 国君如果残害百姓,就不配当国君;对于暴 君,人人得而诛之,这是正义之举。
编辑课件
4
4、国君不仅要爱护百姓,也要爱护臣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 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3)
A、孟子认为靠武力征服别人,别人只是表面服 从,但心里却不服。
B、孟子认为,小国也可以通过实行王道而称王 天下。
C、孟子主张讲德和力的相结合,Baidu Nhomakorabea样就能够称王 天下。
5、应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兴起的重要标 准。孟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但对于正义的战争 是持肯定的态度。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
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
次之。 。”(《离娄编上辑课》件 14)
5
二、仁政思想:政治思想的核心
1、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乐”。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7)
编辑课件
1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
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
观点:先富后教,认为教民是维护社会稳定的 的重要手段,只有对民众进行教化,才能做到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
编辑课件
10
三、王道思想:相对霸道而言
霸道:凭借实力的强权政治观
王道:重道德教化的非强权政治观
观点:反对霸道,主张王道,认为通过民本思 想和仁政思想的运用,可以实现王道这一国家 政治的最高理想。
(1)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对于“汤放桀,武王伐纣”持肯定态度, 但对于采取武力取得这样的结果觉得有点遗憾。
B、孟子认为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是诛杀独夫,
而不是诛杀君王。
编辑课件
3
C、孟子认为国君如果残害百姓,就不配当国 君。
D、孟子不认为国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答案: A(没有感到遗憾)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
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
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
同乐,则王矣。” (《梁 惠 王 下 》1)
编辑课件
2
3、保障百姓权利,对于残害百姓的暴君可以进 行诛伐,推翻他。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 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 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弑君也。” (《梁 惠 王 下 》8)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 惠 王 上 》 3)
②取于民有制。主张“省刑罚,薄税敛”,反对 统治者对百姓巧取豪夺,认为取之于民要有一定 限度。在形式上,他激烈反对定额制 。
③要使民以时。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
“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反对滥捕乱伐。
编辑课件
9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 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梁 惠 王 上 》3)
2、教民: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
上》3)
编辑课件
8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 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 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 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 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 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 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 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滕 文 公 上》3)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 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 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 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 思不服。’此之谓也。编辑”课件(《公 孙 丑 上》3)11
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要仁义并举。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
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
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
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112))孔子的仁以人为对象,孟子将它扩大到以
万物为对象,提出不但对人民要仁,而且要爱
惜万物。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