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模板

合集下载

数学说课稿(精选7篇)

数学说课稿(精选7篇)

数学说课稿数学说课稿(精选 7 篇)作为一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翼可以匡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课本 35 页,例题2、例题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解比例》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参预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分三个围度:(1)、认知: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安排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1、认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5、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说学情、学法:学生是在学习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学习解比例的,对照例的内项和外项已经认识,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主要采用了以练习法、讲解法和自学辅导法等。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不想去旅游?(想)现在跟老师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园去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并让学生说图片的认识,适当教育)(这样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注意。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模板)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模板)

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关于地位与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数学第二册7.1《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不言而喻,就整个数学而言,它是打开整个代数宝库的一把钥匙。

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它是继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

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因式分解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因式分解的必要性;②深刻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③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二)体验性目标:①感受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②体验由和差到积的形成过程,初步获得因式分解的经验。

3、关于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

理由是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灵魂,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因式分解的思想。

理由是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

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

4、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

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阐述教法。

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教无定法。

但遵循的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

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上述思想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的必要性;利用类比教学,以概念的形曾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小学数学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

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会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等量关系。

能力目标: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情感目标: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了解天平。

谜语导入,引出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学生对天平感兴趣,从而请学生说说对天枰的了解,接着视频介绍天平的原理。

(二)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情景1:演示天平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所处的状态。

(板书:5050=100)情景2:演示天平左边放上两盒一样重的饮料(250克),右边放上另一瓶饮料(500克),再次请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处的状态。

(板书:250250=500)这两个情景学生非常熟悉,既让学生从天平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5篇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月我当家”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百分数中的教学内容,教材设计了“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结合统计数据,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要求学生用方程来加以解决。

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来找等量关系,使逆向思维成为顺向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统计表内数据之间关系的分析,理解掌握百分数应用(三)的有关数量关系,并学会列方程解这样的简单百分数应用的问题。

2、让学生在经历实际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的运用,以及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联系。

3、在学生解决“家庭一月支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迁移、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1、在经历数据调查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统计的关系。

2、学生能能找到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说教法与学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寻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并比较清楚地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探索,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情境图,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我家这个月总支出的40%等于500元。

由于学生在分数除法单元中,已经解决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所以解决百分数除法也可以让学生找等量关系。

使逆向思维成为顺向思维。

2、提供探索空间,处理好已有经验和新知的关系在教学试一试时,由于本题是主情境的延续,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学生将综合利用__的知识,因此,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

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分类统计".《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本节课教学教材94页的例题,完成95页"想想做做"第1、2题。

例题呈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场景图蕴含了可以分类统计的诸多信息。

之后教材提出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觉观察场景图,从而很自然地想到每种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和参加两项比赛的动物各有多少只的问题,并产生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心理需求。

教材这样安排,使学生看到不同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是以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不是为了不同分类而不同分类。

在自己提出问题的根底上,教材呈现了两张统计表,一张是按运动工程统计的,一张是按动物种类统计的,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收集信息,分类整理后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经历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后,教材安排学生比拟两次统计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是按不同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的,感受按不同标准分类的必要性。

同时让学生分析从每张表格中知道了什么,即学会简单分析数据的方法,又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把已有的信息〔小动物、花、水果等〕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活动进行整理,从中获得一些感兴趣的数据。

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在随机发生的事件中,用符号分类记录,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小学数学说课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1、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

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五篇数学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的最后一节内容。

在学生学习完相似图形等知识后,利用它们认知位似图形,这一节是第四章学习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生对相似概念的更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位似图形概念。

因此说这既是一节新课,也是一节复习课,理解位似图形时要用到前面所学的相似知识如相似比等,并且这节的学习也为后面的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打好了知识基础。

2.教学目标:在本节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从以下四个层次说明,第一,在识记上要求学生能认识位似图形,找出哪些图形是位似图形;第二,在理解上要求学生能从对图形的观察中得出位似图形的一般特点,自已归纳出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定义;第三,在掌握上要求学生能作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并利用这种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四,在应用上要求学生能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有关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3.教材内容:本节课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形状相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图形,寻找图形的特点,并由学生总结出来,由此理解本节中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位似比的概念。

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判断是否位似图形,根据总结出的定义找出位似中心,并动手度量,理解位似图形中的位似比。

最后引导学生完成想一想中的动手任务,即作出符合条件的位似图形。

教学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难点在于作出规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关键是学生对位似比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图中找出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比。

教法学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教学中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数学说课稿(大全15篇)

数学说课稿(大全15篇)

数学说课稿(大全15篇)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教材共分两课时进行,这是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的概念,依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应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研究和讨论初等函数有关性质的基础。

掌握本节内容不仅为今后的函数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某些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概念。

教学难点:领会函数单调性的实质与应用,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的概念。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出发,讲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4、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而且思维逐步地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并由此向逻辑思维发展,但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他们只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学生在概念的掌握上缺少系统性、严谨性,在教学中注意加强。

二、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函数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能力目标:通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的思想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欲望。

领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

优秀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优秀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优秀数学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镜子中的数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

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和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体验成功的感觉。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但是对于里面的数学知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发现,这些知识虽然来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但是又远远的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再放手让学生拿镜子去照身边的物体,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镜子中的数学知识,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发现,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法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

因此,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等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实现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新教材赋予教师充分的创造空间,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创设有价值、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镜面对称知识的建立,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每位学生都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表个人看法。

数学说课稿15篇

数学说课稿15篇

数学说课稿15篇数学说课稿1一、设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

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网络环境下代数课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评价、巩固练习、总结提高二、背景分析:(一)学情分析: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学生是本校初二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课题实验一年半,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使用水平较熟练,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已适应。

本节课实施网络环境下教学,采用自学导读式教学模式。

学生喜欢上网络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三)教学方式:自学导读—同伴互助—精讲精练(四)教学媒体:Midea———Class纯软多媒体教学网几何画板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数学说课模板

数学说课模板

数学说课模板篇一:初中数学说课稿模版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复习课,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复习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非常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

一方面,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

另一方面,有理数的学习为学习实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代数式四则运算工具性内容。

准确数和近似数、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本章的教学内容,它是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

因此有理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对_有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知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难点确定为: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4篇)小学数学模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小学数学万能说课稿》正文开始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2、教学地位:本课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 )的基础。

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或理解并掌握)(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

二、说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或观察比较):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 ),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或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

数学说课稿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说课稿篇11、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36、37页《旅游中的数学》。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中的数学》是数学四大领域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材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一课,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材简析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1)租车,教材首先出示一幅租车情境图,师生组成了40人的一个旅游团,有大车和小车,老师提出问题怎样租车最省钱?学生通过讨论这一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餐,学生通过为自己安排饮食,复习小数加减法,体会合理搭配。

(3)制订旅游计划。

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解决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而且又有一定的旅游经验,所以我将教材进行加工和整理。

首先为学生创设去本地风景区“瀛湖”旅游,这样一个情境,然后在模拟情境中解决“租车、买门票”、“用餐”的费用计算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了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节课制订旅游计划作了铺垫。

4、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按大纲的要求,确定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②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②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的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③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3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精选(一)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认识数字0~100》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0~100并能正确书写,理解位数,初步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实用价值,掌握数的大小与大小关系,通过小组内互助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情氛围,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团结协作、合理竞争、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0~100。

2.能够正确书写数字0~100。

三、说教学难点:理解位数,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四、说教学方案:1.数字认知:听录音,唱儿歌,“数数歌”课堂互动。

2.数字练习:组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形式的游戏活动,如“数位接龙”、“数码大富翁”等。

3.数字概念探究:通过量化、分类、比较的方式,深化学生对数字的意义理解。

4.数字解决问题:将数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购物结账、比较数列大小等活动,激发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五、说教具体实施:1.利用图片、歌曲、数字卡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0,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数数歌”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

3.组织小组内互助合作,进行“数码大富翁”等游戏活动,加深学生数字理解。

4.导入实际生活场景,如购物结账、比较数列大小等,引导学生将数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后期拓展:1.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数字的概念,如数字的意义、数字的大与小等。

2.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拓展活动,如统计、数据分析等,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加强家校合作,倡导家庭数学教育,从而让学生自发地学习和探究数学。

(二)小学数学说课稿模板:《数的分解与组合》一、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掌握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加减法计算基础能力。

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数学说课稿数学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1、转变角色放手促学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

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

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数学说课稿5篇

数学说课稿5篇

数学说课稿5篇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梯形性质的系统学习,它放在平移和旋转之后,全等之前,下册还要学习梯形的判定。

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是一种螺旋上升的体系。

而本节处在上升的中间环节。

因此,对教材既不能拔的过高,又不能象蜻蜓点水湿一点皮毛。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本节重在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的问题解决,另外,教材的编排还要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通过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能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和简单的说理。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说理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重点:1、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会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过形问题。

难点: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提高说理的表达能力。

数学说课稿篇2数学说课稿篇3新的课程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节课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能力的平台,因此把练习教学当成一节课的主线。

数学说课稿篇4这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思考参与课堂,教师只是起点拔和示范作用。

师:今天我们一块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些知识小试牛刀呢?让我们试试吧!练习1 刚刚我们通过折叠知道右图中 B= C 你能否利用此图验证 B= C 吗?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图为等腰梯形DE∥AB )例1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于点E,试说明△EBC 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

7分钟说课稿小学数学优秀5篇

7分钟说课稿小学数学优秀5篇

7分钟说课稿小学数学优秀5篇7分钟说课稿学校数学精选篇1一、关于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班级下册其次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学问特别重要,必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

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教学目标:⑴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育同学乐观参加数学活动的爱好,体验探究与制造的欢乐。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意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详细的教学情境,使同学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问。

充分运用教材供应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同学呈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同学的爱好,调动同学的情感投入,激活同学原有学问和阅历,以此为基础绽开想象和思索,自觉地构建学问,学会计算方法。

2、鼓舞同学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同学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3、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学中应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7分钟说课稿学校数学精选篇2一、确立目标,分析内容――说教材《猜数嬉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第三单元第四课34、35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同学已学习了5以内加减法及0的熟悉,对加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数学说课稿(7篇)

数学说课稿(7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是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之后编排的,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同时又是为了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甚至高中立体几何打基础的,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对几何"证明"开始入门,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推理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为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2.教学目标:(1)双基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平行线间距离,并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联想、类比、转化、推导、论证、演绎、抽象知识的数学思维品质。

(3)非智力目标(思想目标):渗透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数学思想以及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4.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按教学论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制定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五点"教学法。

具体如下:1.以"问题"为学生学习 "起点";2.以"范式"为学生学习的"焦点";3.以"变式"为学生学习的"重点";4.以"创新"为学生学习的"难点";5.以"评价"为学生学习的"疑点";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4. 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例题。

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案例初中数学说课稿《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一次函数后,回过头重新认识已经学习过的一些其他数学概念,即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已经学习过的不等式的认识,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它不是简单的回顾复习,而是居高临下的进行动态分析。

2、活动目标①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会根据一次函数图像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②学习用函数的观点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观点处理局部问题。

③经历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探讨过程,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④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妙的愿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的来讲,希望达到张孝达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大脑。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法分析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写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边与一次函数y=ax+b的右边一致,所以从变化与对应的观点考虑问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归结为两种认识:⑴从函数值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⑵从函数图像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上两个角度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动”―――学生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探”―――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合作讨论。

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一点,直观多一点,动手多一点,使学生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

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数学问题的辨证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1.一次函数的定义。

2.一次函数的图象。

3.直线y=kx+b与方程的联系。

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怎样的关系呢?本节课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相关概念以及一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作好新知识的衔接。

二、导探激励问题1:作出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何值时,2x-5=0?(2)x取哪些值时, 2x-5>0?(3)x取哪些值时, 2x-5<0?(4)x取哪些值时, 2x-5>3?教师活动:展示问题1,适当时间后请学生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借助课件作结论性评判。

设计意图:问题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这里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接图象得到。

引导学生体会既可以运用函数图象解不等式,也可以运用解不等式帮助研究函数问题,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学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师意图是尽量用图象求解。

问题2: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2x+3<3x-7.分析:由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可先将其化为一般形式,再画图求解;也可以将-2x+3与3x-7看作是两个关于x的一次函数,即y1=-2x+3,y2=3x-7。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对应着y1<y2时自变量的取值.解法1:原不等式化为5x-10>0,画出直线y=5x-10如图所示,可以看出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上方,即这时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法2: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画出直线l1︰y=-2x+3,y2=3x-7,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线y=3x-7上相应的点的下方,这时-2x +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三、达测深化做一做: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

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

列出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哥哥追上弟弟?(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4)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5)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做一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请部分学生展示其解法。

教师借助课件对学生解答作出评判。

展示练习,在学生思考后,用课件展示图象以便学生识图。

设计意图: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通过具体例子渗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P19 读一读P20 习题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