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合集下载

威尼斯船歌

威尼斯船歌

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分析摘要: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并运用作品分析的方法,阐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演奏该作品作准备。

关键词: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曲式结构;圆滑奏;歌唱性;踏板门德尔松,1809 年出生于德国汉堡,作为浪漫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直努力追求全新的创作风格,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中汲取营养,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极富诗意、浪漫情趣。

其作品以简洁、精炼的和声与章法、严谨明晰的曲式和生动优美的旋律见长。

本文要谈的是《高师钢琴基础教程》第三册中选用的《威尼斯船歌》(OP36,NO.6)即《无词歌》第三卷中的第F 首,是《无词歌》中最著名的乐曲之一。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与风格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的影响不断扩大。

音乐家们的地位从奴仆一跃而成为时代的先导,音乐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创作模式。

他们需要开辟新的创作道路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相比较更具浓郁的情感色彩与创造性。

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迅速发展,如“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伸缩也很大,和声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变化;以调性音乐为主,由于半音、和声及远关系转调的频繁运用,已有调含混之感。

”并且各种乐器的演奏技术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随着钢琴制造技术的改进,使钢琴成为最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理想的乐器,因此产生了许多以钢琴音乐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特性乐曲和标题小曲,这些题材更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威尼斯是意大利水上旅游城市,也是意大利音乐中心之一。

威尼斯市内水道纵横交错,素有“水都”之称。

“船歌”原为船家之歌,19 世纪末作曲家们模仿“船歌”风格来创作,形成一种体裁,习惯上称之为“威尼斯船歌”。

这首《威尼斯船歌》选自门德尔松的《无词歌》。

无词歌是一种抒情性、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由门德尔松首创。

它是一种歌唱性的旋律配以简单的伴奏所组成的曲子,虽然它的旋律像歌曲一样的优美动人,但它的旋律并不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内,这充分发挥了钢琴音域宽泛的特点,并大大的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门德尔松·巴托尔迪(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被誉为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之一。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以意大利为主题的交响曲,而《威尼斯船歌》就是其作品集Op.30的第六首,作品的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旨在对这首音乐进行分析,揭示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

《威尼斯船歌》是一首具有情感表达力的管弦乐曲,它以倾诉心声的方式,展现了威尼斯的水上交通景象和城市的浪漫氛围。

整首曲子的曲调简洁明了,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自然,给人一种恣意畅游在威尼斯运河中的感觉。

作品的开头以管乐器的重复音符打开序幕,给人一种水上交通繁忙的感觉。

紧接着,主题乐旋即进入,由小提琴和弦乐合奏奏出。

这个主题悠扬明亮,旋律上升下降,带有一种欢快的气息,并一直伴随着整首曲子。

整个主题乐旋的旋律线条流畅而有力,表达出威尼斯水上交通的快节奏和生机勃勃的氛围。

在主题乐旋之后,曲子开始进入副部分。

这一部分的音乐感觉更加柔和,节奏缓慢,旋律轻盈而细腻,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

在这里,门德尔松将音乐的情感表达转向了威尼斯的浪漫氛围。

轻柔的弦乐声和舒缓的音符变化,勾勒出了一幅水上升腾的雾气和美丽的威尼斯建筑。

然后,曲子回到了主题乐旋,这一次,主题乐旋由全乐队奏出,声音更加饱满,节奏更快。

整个乐曲在这一部分中达到高潮,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通过乐队整体的音乐互动和旋律的上升下降,门德尔松成功地表达了威尼斯水上交通的繁忙和激情。

接下来,曲子又回到了副部分的音乐。

这一次,旋律焕然一新,更加抒情和感伤。

曲子中的旋律逐渐减少,声音越来越柔和,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感觉。

这种音乐的变化和转变,不仅展示了威尼斯的浪漫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别离和思念的情感。

最后,曲子回到了主题乐旋并逐渐结束。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 [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 [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1006-026X〔2021〕11-0000-02一、作曲家门德尔松与《无词歌》(一) 作曲家概况门德尔松全名雅各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Jac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一个犹太人家庭,是有名哲学家和学者摩西门德尔松( 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的孙子。

费利克斯的父亲是胜利的银行家,母亲有相当的钢琴造诣,是儿女们的音乐启蒙老师。

殷实的家境和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进展机会,也造就了门德尔松与大部分音乐天才迥然不同的气质。

门德尔松从小显示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九岁登台公演,十一岁开始作曲,十六岁到巴黎闯荡,开始与音乐界名流交往。

门德尔松十七岁回德国主持《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演出,同年4月去英国,这是他十次大不列颠之行的首次。

或许是个人秉性与民族性格相投吧,门德尔松优雅恬静的风度和不矜不伐的气质在英伦大受欢迎,一路春风得意。

1832年,他在杜塞尔多夫下莱茵音乐节显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三年后应邀担任莱比锡布业会堂音乐会常任指挥。

布业会堂音乐会(Gewandhauskonzerte )是系列管弦乐音乐会.创办于1743年,先在私人住宅和旅店举行,1781年移至布业会堂,并因此得名。

布业会堂音乐会在此演出达一百零三年,1885年始迁入一新建的音乐厅。

此音乐会历史悠久,规格很高,在西方素有盛誉。

门德尔松二十八岁娶法国女子塞西尔让莱诺为妻,家庭生活美好,他们的后裔如今遍布世界各地。

他亲自去英国指挥自己的《苏格兰交响曲》,将它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并和皇室成员共度了开心的时辰。

1846年完成清唱剧《以利亚))(Elijah),并在伯明翰音乐节指挥首演.这部戏在英国风行一时,成为他音乐生涯到达顶峰的象征.1847年5月,门德尔松钟爱的姐姐突然死亡,他受到沉重打击,健康状况快速恶化。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分析报告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

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⑵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

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料1(7~8)。

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

在主调#f小调上陈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然后是连接中出现的颤音(46)以及和弦分解的材料3(47),最后又重复一次,并作了补充。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 p.30,N o.6)分析报告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

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⑵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

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料1(7~8)。

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

在主调#f小调上陈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然后是连接中出现的颤音(46)以及和弦分解的材料3(47),最后又重复一次,并作了补充。

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与层次感教学——以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Op.30,No.6)为例

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与层次感教学——以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Op.30,No.6)为例

首, 占全曲集之三分之二 。” 每首作 品的篇 幅虽 比较短小 , 其 ⑧ 但 中细腻且富于变化 的音乐情绪 , 极富歌 唱性 与抒 情性的旋律 , 诗
情 画意 的意 境 美 , 质 细 腻 的 情 感 表 达 , 着 非 凡 的音 乐 表 现 力 真 有
与浪漫气息 , 使作品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 , 正如周广仁先 生及
的作 品之 一 , 中 的歌唱 性与 层次 感有 着完 美充 分的体 现 。 曲
关 键词 : 德 尔松 门 《 词歌 》 歌 唱性 无 层 次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门德 尔松及其《 无词歌》
趣味 ,喀 易让 人产 生无限的幻想和想象 , ”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 的
感觉。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 由于 钢 琴 这 件 乐 器 的 普 及 与 音 域 音 质 的 飞
导 , 且 “ 创 新 音 乐 风 格 ” 对 于 学 习钢 琴 的 人 来 说 , 曲 集 是 体 验 浪 漫 主 义 音 乐 , 习 并 独 , 此 学
歌 唱 性 奏 法 与 层 次 感 表 达 的 最 好 教 材 。 《 尼 斯 船 歌 》 op 3 , . 是 其 中 很 具 代 表 性 威 ( .0No6)
谓“ 无词歌 ” 即没有 词 的歌 , 就是具 有歌 曲的性 质 , 也 但没 有歌
便写 出了自己的成名之作《 仲夏夜之梦序曲》 。他虽 然只走过 了
3 年的人生之旅 , 8 却为后人留下 了大量 的音 乐作 品 , 在西方音乐 史 中具有很重要 的地位 。他对标题音乐的贡献很大 , 尤其是他 的 钢琴小品集《 无词歌》 独创新音乐的风格 ”在浪漫主义标题音乐 “ , 作品 中独树一帜 , 代表着钢琴音乐创作 的一个新的领域。他在西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 No.6》解析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 No.6》解析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 No.6》解析摘要: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集《无词歌》享誉世界,《无词歌》中又以《春之歌》和《威尼斯船歌》最出名,本文将就《威尼斯船歌》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情感等进行简单的剖析。

关键词:威尼斯船歌;曲式结构;演奏;情感一、作品曲式结构分析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除开基本的框架结构还附有引子和尾声,作品的基本段落小节数如下所述:引子(1-6),呈示段(7-22),再现段(23-43),尾声(44-55)。

引子(1-6),引子的六个小节以主调升f小调起头,并且采用主持续的写作方式,主持续的写作方式在开头使用具有巩固调性和声的功能。

在伴奏方面使用了琶音半分解和弦进行,音乐线条呈上行,在演奏中这种短小的引子也可称之为伴奏先行,起到对作品后续发展的情绪起到铺垫以及渲染的作用,引子结束于开放的属和弦,为主题的呈示做了开放性铺垫。

呈示段(7-22),这个主题的呈示段是一个8加8的方正型的段落,一共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非常工整。

前八个小节为第一个乐句,后八个小节为第二个乐句,并且第一乐句可分为两个平行对等的乐节。

第一乐句的旋律发展手法采用音阶上行的持续与音阶下行的方式,并且与引子一样开放结束于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为下一乐句的进行做铺垫。

第二个乐句则完满结束于主和弦,两个乐句形成和声上的属-主的形式,第二乐句的材料沿用第一乐句加以发展而成。

再现段(23-43),这个作品的再现段稍稍特殊,属于带发展型的再现段,其中24-30小节为发展的乐句,31-36小节为句子连接,37-43小节为原样再现句。

发展句的旋律发展采用主题的材料发展,不同于主题长线条的句子发展,发展句的音乐属于块状,即采用主题的开始部分来作为材料通过多次的模进,让句子呈现出碎片化的块状形态。

伴奏音型一直沿用主题和引子的类型。

在调式上则是在25小节就进入了关系大调A大调,随后通过不断的模进发展离调,最后结束于升f小调的属和弦上。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才华的音乐家之一。

他有丰富的音乐创作才能,创作了大量的室内乐、交响乐以及合唱作品。

其中,他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Venetian Gondola Song)是他的最著名作品之一,它属于门德尔松《特莱尔小品集》(Songs Without Words)中的第六首(Op.30 No.6)。

本文将对这首音乐进行分析。

《威尼斯船歌》以整个G大调为基调,以6/8拍的三拍子进行,为门德尔松常见的抒情曲风格。

这首曲子的特点在于它的旋律优美、轻快,仿佛船在水面上轻盈地波浪起伏。

曲子的结构简单,由两个主题组成,通过变奏及重复,构成了完整的音乐形态。

开头的主题以轻柔的琶音呈现,仿佛在迷人的威尼斯运河上轻轻荡漾。

整个主题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构成,起伏的音乐表达了船只在水中的动态感。

主题透露出一种安详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

接着,门德尔松将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奏。

第一个变奏中,他通过对旋律进行上下移动,增加了音符的变化,使得曲子更为丰富多变。

第二个变奏则采用了更多的装饰音,增添了曲子的装饰性和细腻感。

而在第三个变奏中,门德尔松大胆地增加了音乐的节奏,使得曲子更富有活力。

在整个曲子的演奏过程中,门德尔松巧妙地使用了连续和弦的技法,通过和声上的丰富变化,使得旋律更为丰满。

同时,他灵活运用了不同的左手伴奏方式,有时是简单的和弦进行,有时则是复杂的分解和声。

这种对旋律和伴奏的处理使得听众可以同时欣赏到多层次的音乐效果。

在曲子的高潮部分,门德尔松通过增加音乐的音量和速度,使得曲子更加热烈激昂。

整个曲子在高潮到达之后,又渐渐平静下来,通过减小音量和速度,让音乐回归到开始的宁静。

《威尼斯船歌》以其旋律的优美和简约的结构,赢得了广大听众的青睐。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艺术特征初探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艺术特征初探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艺术特征初探摘要:意大利的威尼斯被誉为“水上城市”,船歌源自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后浪漫主义作曲家们模仿这种歌曲风格形式创作了声乐曲和器乐曲。

声乐作品如舒伯特的《在水上唱歌》、那波列民歌《桑塔露齐亚》等;器乐作品如肖邦的《#f大调船歌》、柴科夫斯基的《六月·船歌》、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op.19no.6、op.30no.6、op.62no.5)等。

本文将对门德尔松这位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的这三首船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船歌调性曲式和声色彩门德尔松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从小就在创作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门德尔松自己具备古典艺术的丰厚修养,尊重传统且创作也力求遵循严谨协调、清新典雅的古典标准,”“他用音乐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界、文学、诗歌以及历史、宗教等各种人生体验,无论是传统的大型清唱剧、交响曲还是管弦乐序曲、无言歌,无论是对大自然由衷的赞叹和描绘,还是为自己纯器乐作品加添诗情画意的提示标题,门德尔松着重的都是个人的理解与感受,这正是浪漫主义所强调的艺术价值观”“无词歌”(songs without words)是门德尔松首创的钢琴曲体裁,是仿歌曲体裁写成的器乐小品。

门德尔松的48首无词歌作品精致典雅、优美动听,至今还是钢琴练习、演奏的精彩作品。

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三首《船歌》是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小品。

船歌是一种6/8拍或12/拍的乐曲。

众所周知,威尼斯是意大利著名的水城,贡多拉船是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

门德尔松在去意大利旅行期间,船夫们的歌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他以这种音乐风格陆续创作了多首《威尼斯船歌》。

歌唱性、抒情性是《无词歌》的主要特征,此外本文还将对《无词歌》中的3首威尼斯船歌(op.19no.6、op.30no.6、op.62no.5)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一、曲式、调性特征op.19no.6:乐曲为有引子、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精编版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精编版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分析报告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

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⑵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

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料1(7~8)。

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

在主调#f小调上陈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然后是连接中出现的颤音(46)以及和弦分解的材料3(47),最后又重复一次,并作了补充。

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分析

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分析

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分析
翟毅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23)005
【摘要】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运用作品分析的方法,阐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演奏该作品作准备。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翟毅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音乐系,安徽淮北 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7(516)
【相关文献】
1.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的混沌与分形结构特征分析 [J], 尚建科
2.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06.)音乐分析 [J], 易为
3.对“船歌”体裁特征的艺术分析——以门德尔松三首《威尼斯船歌》为例 [J], 郑红
4.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的赏析 [J], 杨忠国
5.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 No.6音乐分析 [J], 徐婉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曲式及演奏

浅谈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曲式及演奏

浅谈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曲式及演奏作者:毛炜来源:《当代音乐(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曲式结构着手,用曲式分析法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内涵,并对该曲的演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就像浪漫主义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开启了德国音乐新的航程。

[关键词]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曲式结构;钢琴演奏中图分类号:J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7-0054-02[收稿日期]2016-04-30[作者简介]毛炜(1988- ),男,江苏宿迁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乌鲁木齐 830054)德国作曲家费里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是19世纪欧洲浪漫派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他的钢琴代表作《无词歌》是一部钢琴独奏套曲,套曲共有8集,每集有6首曲目,共48首。

其中,作品30号第6首是《无词歌》中被经常演奏的一首。

这首作品之所以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在各种音乐会中经常上演,在钢琴音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席位,就是因为其结构形式的严谨与完美,旋律的流畅以及全曲中蕴含的诗性化的意境,这些都是激起演奏家演奏欲望的动力。

一、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的创作风格西方音乐发展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从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更为强烈和明显,不再拘泥于古典主义时期的形式与结构。

作曲家个人的情感及个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彰显和施展,个人的创作风格愈加明显。

门德尔松的音乐在当时就已被人们公认为是优雅、华美的典范,特别是他的钢琴作品,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不仅如此,门德尔松的作品曲式结构颇为严谨,却又很简单。

简单的结构中孕育着经典的旋律,这是其创作技法与创作构思的精妙之处。

钢琴曲《无词歌》的音乐形式是门德尔松首创的,短小精悍不失高雅情趣。

钢琴曲《无词歌》的曲式结构较为简单,但旋律优美动听,律动性强。

大多数情况下,作品的左手通常是伴奏音型,右手则演奏主旋律。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62No.5和声风格与特征初探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62No.5和声风格与特征初探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62No.5和声风格与特征初探作者:刘冬萌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刘冬萌(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

通过对《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的和声分析与风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门德尔松是古典主义的严谨性与浪漫主义幻想性的统一,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美好憧憬,其和声手法所具有的逻辑的力量和色彩,凝练集中的创作手法和均衡协调的整体原则,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而且在拓宽了人们对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极大的开阔了人们对音乐的创作视野,沉浸在对威尼斯绮丽风光的无限遐想中。

关键词: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调式调性;和声语言;风格与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45-03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是浪漫主义前期极富才华的德国作曲家,是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保有着古典主义沉着而有节制的风格,在古典主义原则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所抒发的音乐情感如同灿烂的花朵,具有的精致、典雅、清新、妩媚、诗意等特点。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众多作品之一,他用多种精湛细致的作曲技巧完美的将声乐体裁的歌曲“移植”到钢琴独奏这种具有高度艺术感染力的形式中加以表现,音乐篇幅较小,音乐内容偏重对自然、生活的描写,很多作品来自旅游中的印象和感受,门德尔松追求单纯的、真正的抒情性,这也是《无词歌》区别于其他抒情钢琴小品的个性之处。

门德尔松在《无词歌》中共创作了3首《威尼斯船歌》,位于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水上都市”威尼斯有一种轻盈纤细、平底狭长、造型别致的小舟为代步工具,叫做“刚多拉”(意大利语Gondola),船歌就是起源于刚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19世纪成为人们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

浅谈《威尼斯船歌》op30.no6演奏分析

浅谈《威尼斯船歌》op30.no6演奏分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56浅谈《威尼斯船歌》OP30.NO6演奏分析刘晓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3)摘要:本文是对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的演奏分析,从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风格的分析,到演奏技法、踏板运用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从而引出钢琴演奏中作品自身风格与二度创作的相互关联。

关键词:无词歌;威尼斯船歌;钢琴演奏;作品风格;踏板一、威尼斯船歌背景门德尔松,生于德国,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名旅游作曲家——通过感受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风土人情,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形式各异、具有异国风情的音乐作品,既体现浪漫主义时期的整体特征、又极具个性的浪漫诗意,其作品的音乐旋律动听、乐句与乐段的连接逻辑自然,通常不具有戏剧冲突性的转折,通俗易懂。

19世纪初的欧洲掀起了浪漫主义的思潮,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对当时“传统音乐”的顶礼膜拜,这也使得当时的音乐作曲家们不断的革新创作技法与形式,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小品,这些钢琴小品往往具有特定的题材和标题,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集之一。

《无词歌》中录了三首《威尼斯船歌》,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船歌”的意象既能够体现音乐具体的形象特征,又在音乐想象的发挥上留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此类题材,颇受作曲家青睐, 《威尼斯船歌》也因此得名,其通过音乐描绘了船夫们的生活画面。

以下,本文将对《威尼斯船歌》OP.30 NO.6作重点分析。

二、《威尼斯船歌》音乐分析(一)音乐分析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音乐家以创作艺术歌曲而见长,艺术歌曲包含了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门德尔松的这套《无词歌》则是以此基础上在钢琴音乐上的创新,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全用模仿人声的钢琴旋律替代演唱部分,从而,对旋律部分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音乐都由钢琴独立完成,因此叫《无词歌》。

《威尼斯船歌》OP.30 NO.6,通过其具象性的标题,显而易见——左手伴奏部分从音乐上体现水乡威尼斯小船在水面游走的景致,右手则宛如美妙的歌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O p N o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 p.30,N o.6)分析报告
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

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
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
⑵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

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料1(7~8)。

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

在主调#f小调上陈
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然后是连接中出现的颤音(46)以及和弦分解的材料3(47),最后又重复一次,并作了补充。

三、综上所述,这首作品使用了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为结构,带有提示速度、伴奏音型等方面的引子和总结全曲的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句的展开比较激烈,所以在中句之后出现了6小节起着材料转化和情绪过渡的连接,使得第二段内部的衔接极为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