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导论

第一篇政治的性质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即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研究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动作规律的科学。

3、政治的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2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4、政治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1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2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6、当代政治学方法论:(1)行为主义;(2)理性选择主义:○1社会选择理论○2集体行动理论○3公共选择理论;(3)新制度主义:○1历史制度主义○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第二章政治权力

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2、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是一种特性,这种特性不是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是来自被统治者的心理认同。

3、信仰体系:即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或意识形态。

4、有限政府:是指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任何政治势力不得超越于法律。

5、权威:即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6、合法律性:是指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既要符合实体法,如宪法,又要符合程序法,如有关如何建制政府的组织法。

7、政治权力的类型○1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实施制裁的权力类型。○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3操纵性权力: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脑”。○4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8、合法性权力的获取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府来实现。

9、权力转化为权威,关键在于合法性,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化。实现合法性向权威的转变的条件:○1合法律性。○2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3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10、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同时制度的好坏,也决定了权力的大小与质量。○1武力: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弱国无外交”就是鲜明例证。○2财富:政治权力的大小很多时候是由经济财富决定的,邓小平曾讲过“财大才能气粗”。○3技能:政治技能是获取政治权力的重要因素,无可否认政治谋略在获取权力和运用权力过程中的作用。○4动机:是否具有权力动机直接关系到能够拥有权力,动机大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权力的大小。○5知识: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的获得也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基础。○6制度基础: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权力衡量指标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新制度主义研究表明,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政治制度及其决定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度本身是政治权力的最根本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财富、知识等因素。

第三章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2、统治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原则的认识、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3、大众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识、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4、社会资本:是一个政治体系中一般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提高社会效益,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即在社会及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5、政治文化的内容:○1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2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和直观评价。○3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正确和合理的价值信条,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这三种基本成分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形式影响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政治习俗,进而决定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模式。)

6、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第一、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第二、社会资本需要创造和构建才能形成;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积累和增强的倾向;第四、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而是社会共享品。

7、社会资本的构成要件: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

8、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以阶级分化为基础,既对立又统一)

统治政治文化是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关系等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大众政治文化是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由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1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2顺从型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成员对政治权威、政治结构和规范及自己在政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政治输入和政治参与缺乏认知,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服从关系。

○3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等都有强烈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效能等有积极认知与评价。一般而言,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民主制度相一致。任何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三者的混合。

9、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第四章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指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

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1现实性:意识形态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或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也是出于为社会所接受的现实目的。○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与经济思想,第二、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