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一理综化学试题及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K 39Mn 55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
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答案:C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选项Y只能为Al、Z只能为S,Al3+、S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答案:B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2S+2e-===2Ag+S2-,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Al3++3H2O Al(OH)3+3H+,S2-与H+结合生成H 2S,使Al3++3H2O Al(OH)3+3H+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选项正确。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ⅰ)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1、(6分)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6分)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3、(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4、(6分)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5、(6分)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6、(6分)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酸和醇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A、28种B、32种C、40种D、48种7、(6分)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A、A B、B C、C D、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8、(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溶解性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A、蒸馏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41%B.50%C.61%D.70%9、(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阴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 x 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 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填化学式)、10、(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Ⅰ)CO(g)+2H2(g)═CH3OH(g)△H1=﹣90.1kJ•mol﹣1(Ⅱ)CO2(g)+3H2(g)═CH3OH(g)+H2O(g)△H2=﹣49.0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Ⅲ)CO(g)+H2O(g)═CO2(g)+H2(g)△H3=﹣41.1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Ⅳ)2CH3OH(g)═CH3OCH3(g)+H2O(g)△H4=﹣24.5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Ⅳ)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能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6J)、11、(15分)[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酸(含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CO和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①的滤液是,滤渣是;过滤操作②的滤液是和,滤渣是、(3)工艺过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4)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备草酸、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5)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称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中,用0.05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粉红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12、(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 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化学键C﹣C C﹣H C﹣O Si﹣Si Si﹣H Si﹣O键能/(kJ•mol﹣1)356413336226318452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6)在硅酸盐中,SiO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13、(15分)[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査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氢、④⑤RCOCH3+RˊCHO RCOCH=CHRˊ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3)E的分子式为,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4)G的结构简式为、(5)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写结构简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题目分析: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NaHCO3在溶液中析出;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C、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D、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比例为1:2:3、试题解答:解:A、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故有NaHCO3的晶体析出,故A正确;B、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故B正确;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故C错误;D、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故D正确。
2013高考 化学真题专业解析(江苏卷)(出版原稿)汇总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江苏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分析,A、B、C和D都能构成燃料电池,做燃料电池的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从环保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B中,天然气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C中,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D中,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环保的。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为 80%,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为 30%左右(《选修四》教材P77),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又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的确是最理想的能源。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答案:B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有关的化学用语,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原子的表示方法。
解题思路: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来分析A;根据电子式分析B;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分析C、D。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故A错误;选项B中,氢氧根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选项C中,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选项D中,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
【备战高考】2013高中化学6年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专题05 金属及其化合物.pdf
2013高中化学6年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05 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2高考】 (2012·四川)13.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2011·重庆)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2 的热稳定性大于 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反应用一氧化氮生成 D.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成红磷 【答案】C 【解析】Fe与S混合加热生成FeS,A项错误;NaHCO3加热可以生成Na2CO3,B项错误;过量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随硝酸浓度变小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C项正确;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可以与空气中氧气反应,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吗,考查的知识点有Fe与S的反应、NaHCO3的稳定性、Cu与HNO3的反应等。
(2011·安徽)13.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2012·天津)2.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答案】:C 【解析】: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NaHSO4=Na++H++SO42-,故溶液呈酸性,A错;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其能和强碱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B错;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对;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铁在其中燃烧一定生成氯化铁,D错。
2013高考分类解析-----理综(化学)非选择题部分(4.元素化合物)
2013年高考分类解析---理综(化学)非选择题部分(4.元素化合物)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共15套,31地区)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8套,8地区)自主命题省份:浙江,山东,四川,福建,广东,安徽,江苏,海南。
27、(1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A 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
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2)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用化学式表示);(3)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4)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5)单质D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在不充足的E中燃烧,生成的主要产物的化学式为;(6)单质E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Na(1分)Cl (1分)(2)PH3(2分)(3)NH4Cl(2分)离子键和共价键(2分)(4)H3PO4(2分)(5)2P+5Cl22PCl5(2分)PCl3(1分)(6)Cl2+H2O=H++Cl-+HClO(2分)【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A和BDE均可以形成共价型化合物,可知A是H元素,B 是N元素(AB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C是Na元素,D是P元素,E是Cl元素。
(1)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Na的原子半径最大;Cl的非金属性最强;(2)H与N、P、Cl形成的氢化物NH3、PH3、HCl,PH3最不稳定(P的非金属新最弱);(3)AE形成的化合物是HCl,A和B形成的化合物是NH3,二者反应的到的盐是NH4Cl,存在的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4)P的最高价是+5价,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PO4;【试源】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大纲版(广西)28、(15分)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ks5u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a的名称是,b的名称是;(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3)C的作用是,D的作用是,是否可以把C和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2013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3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考点】BL: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51I:电化学专题.【分析】依据物质燃烧产物分析判断,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含有碳元素,燃烧过程中易生成污染气体,氢气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水.【解答】解: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含有碳元素,燃烧过程中易生成污染气体,氢气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水,是最环保的燃料,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燃料燃烧产物分析,含碳元素化合物燃烧易生成一氧化碳污染性气体,题目较简单.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U【考点】4J: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514: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烯烃的结构简式中C=C双键不能省略;B、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孤对电子;C、氯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3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7;D、原子符号Z A X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合,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解答】解:A、烯烃的结构简式中C=C双键不能省略,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C3H6是丙烯的分子式,故A错误;B、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孤对电子,氢氧根电子式为,故B正确;C、氯原子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7,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的质量数为146+92=238,该铀原子符号为U,故D错误;故选:B。
2013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化学 专题11 无机综合与推断(Word精析版)(2)
(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2B .若甲为SO 2,则丁可能是氨水C .若甲为Fe ,则丁可能是盐酸D .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 2(2013·新课标I 卷)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 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 ++xe - = Li x C 6。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1)LiCoO 2中,Co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H 2SO 4和H 2O 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 2与Li 1-x CoO 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 。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 (填化学式)。
(2013·四川卷)8.(11分)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的单质与氢气可以化合生成气体G,其水溶液pH>7;Y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R基态原子3d轨道的电子数是4s轨道电子数的3倍。
Y、Z分别与钠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Q和J,J的水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L;Z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G反应生成M。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M固体的晶体类型是。
⑵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①;G分子中X原子的杂化轨道的类型是②。
【专业详解详析】2013年高考 化学真题 (重庆卷)(出版原稿)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重庆卷)解析1.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Ba2+、Cl—、NO3— B.Pb2+、Hg2+、S2—、SO42—C.NH4+、H+、S2O32—、PO43— D.Ca2+、Al3+、Br—、CO32—答案:A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解题思路: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熟知电解质的溶解性、离子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水解反应等影响离子共存问题的因素。
解答过程:解:选项A,Na+、Ba2+、Cl-、NO3-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A项正确;选项B,Pb2+与SO42-可生成PbSO4沉淀、Pb2+、Hg2+可与S2-形成沉淀,B项错误;选项C,H+与S2O32-在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与SO2,C项错误;选项D,Ca2+可与CO32-形成CaCO3沉淀、此外Al3+与CO32-可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D项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规律总结: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技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便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②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④发生氧化还原反;⑤形成配合物;⑥发生双水解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O3和SO3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lO3和SO3为电解质B.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 NaOHC.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D.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AgX)=c(Ag+)∙ c(X—),故K(AgI)<K(AgCl)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电解质概念以及电解质溶液等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电解质概念分析A项;利用盐类水解规律分析B项;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C项;根据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分析D项。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化合物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丁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2013四川卷)7. 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ks5u【答案】D【解析】A. 设Cu Xg, Mg Yg.X+Y=1.52X/64×98+Y/24×58=2.54得X=0.02 Y=0.01B. c(HNO3)=1000ρɯ/M=1000×1.40×63/63=14.0(mol/L )C. n(HNO3)=14.0×0.05=0.7mol=n(NO2)+2n(N2O4)n(NO2)+n(N2O4)=1.12L/22.4L/mol, n(NO2)=0.04 mol n(N2O4)=0.01 mol可知C正确。
【专业详解详析】2013年高考 化学真题(江苏卷)(出版原稿)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江苏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分析,A、B、C和D都能构成燃料电池,做燃料电池的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从环保角度分析即可。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B中,天然气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C中,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选项D中,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环保的。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为 80%,普通燃烧过程能量转换率为 30%左右(《选修四》教材P77),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产物又是水,对环境无危害性,从能效比及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氢气的确是最理想的能源。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答案:B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有关的化学用语,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原子的表示方法。
解题思路: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来分析A;根据电子式分析B;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分析C、D。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故A错误;选项B中,氢氧根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选项C中,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选项D中,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II卷)解析版(1).pdf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
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
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2-3+2H+H2O+CO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
C.正极反应为:NiCl2+2e=Ni+2Cl-
D.钠离子通过钠离子导体在两电极间移动
赏析:考察原电池原理。负极是液体金属Na,电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是Ni,电极反应式为
NiCl2+2e-=Ni+2Cl-;总反应是2Na+NiCl2=2NaCl+Ni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
锌锰电池(俗称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量很大。两种锌锰电池的构造图如图(a)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普通锌锰电池放电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该电池中,负极材料主要是________,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正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2 铁铜及其化合物 Word版含答案.pdf
31、解析:(1)将已知3个化学方程式连加可得O3+2Ⅰ—+2H+=Ⅰ2+ O2+ H2O,由盖斯定律得
△H=△H1+△H2+△H3。(2)依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K=。(3)由表格可以看出第一组溶液的pH由反应前的5.2变为
反应后的11.0,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消耗氢离子,溶液酸性减弱,pH增大,水电离出氢离子参与反应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Fe(OH)2Fe(OH)3开始沉淀时3.46.31.5完全沉淀时4.78.32.8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
(4)己知:一定条件下,MnO4 - 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 向 Ⅲ 的沉淀中加入浓HCI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
考点12 铁铜及其化合物 1.(2013·上海化学·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 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 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 A.9.0L B.13.5L C.15.7L D.16.8L 【答案】A 【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其物质的量为12/80=0.15mol,电子转移数,0.15×(6+2)=1.2mol。两者体积相等 ,设NO xmol,NO2 xmol,3x+x1=1.2,计算的x=0.3。气体体积V=0.6×22.4=13.44L;若混合物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为 0.075mol,转移电子数0.075×10=0.75mol, 设NO xmol,NO2 xmol, 3x+x1=0.75,计算得x=0.1875,气体体积 0.375×22.4=8.4L,因此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极限法) 2.(2013·江苏化学·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 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3.(2013·上海化学·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 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衬垫;顾虑,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 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根据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有NH4+,而且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说明有Fe3+,而且为0.02mol,则没有CO32-,根据不溶于盐酸的4.66g沉淀,说明有SO42-,且为0.02mol,则根据电 荷守恒可知一定有Cl-,至少有0.06mol,B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及计算。 4.(2013·江苏化学·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不能排除碳酸氢盐与SO32-、HSO3-形成的盐的干扰 B.也可是钠的单质或其他化合物,这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C.其他还原气体或碱等都可使溴水褪色。 D.Fe2+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 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5.(2013·北京理综·27)(12分) 用含有A120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分类解析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理综试题化学部分分类汇编——电化学1.(北京卷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C.汽水底盘喷涂高分子膜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2. (北京卷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3.(北京卷26(4))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 (江苏卷9).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5.(福建卷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 6. (福建卷23(2))(2)利用H2S废气制取氢气来的方法有多种②电化学法该法制氢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反应池中反应物的流向采用气、液逆流方式,其目的是___________;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的溶液进入电解池,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课标二11)“ZEBRA”蓄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极材料多孔Ni/Nicl2和金属钠之间由钠离子导体制作的陶瓷管相隔。
2013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新课标II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Cr 52 Fe 56Ni 59 Cu 64 Zn 657. 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动植物油脂 短链醇 生物柴油 甘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解析:考察油脂知识。
动植物油脂不是是高分子化合物。
选择C 。
8.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笨解析:考察有机反应原理。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是甲基上的H 被取代。
选择D 9.N 0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0B.12g 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0C. 25℃时pH=13的NaOH 溶液中含有OH 一的数目为0.1 N 0 D. 1mol 的羟基与1 mot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0解析:考察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
A 项,溶质NaAlO 2和溶剂H 2O 中都含有O 原子;B 项,12g 石墨烯含有No 个C 原子,每一个C 原子为三个六边形共用,每一个六边形含有2个C 原子,共有1No ×12=0.5No ,B 正确。
C 项,缺乏体积;D 项,1mol 的羟基含有9No 个电子,但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为10No 。
选择B 。
R 1COOCH 2R 2COOCH + 3R’OHR 3COOCH 2催化剂 加热R 1COO R’ CH 2OH R 2COO R’+ CHOH R 3COO R’ CH 2OH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2-3+2H+=H2O+CO2↑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解析:考察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金属及其化合物(2013江苏卷)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丁乙丙丁甲。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有一定的难度,代入逐一对照验证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A.若甲为焦炭,则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若甲为二氧化硫,则乙为亚硫酸氢铵,丙为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铵。
C.若甲为铁,丁为盐酸,则乙为氯化来铁,氯化来铁可能再与盐酸反应。
D.若甲为氢氧化钠,丁为二氧化碳,则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2013四川卷)7. 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B. 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21世纪教育网【答案】D【解析】A. 设Cu Xg, Mg Yg.X+Y=1.52X/64×98+Y/24×58=2.54得X=0.02 Y=0.01B. c(HNO3)=1000ρɯ/M=1000×1.40×63/63=14.0(mol/L )C. n(HNO3)=14.0×0.05=0.7mol=n(NO2)+2n(N2O4)n(NO2)+n(N2O4)=1.12L/22.4L/mol, n(NO2)=0.04 mol n(N2O4)=0.01 mol 可知C正确。
D. 与硝酸反应的NaOH :n(NaOH)=0.7-0.04-0.02=0.64与金属离子反应的NaOH :n(NaOH)=0.06总NaOH的量n总=0.64+0.06=0.7 mol故需要NaOH 700 mL(2013上海卷)22.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3中,收集到气体V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42-)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若上述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可能为A.9.0LB.13.5LC.15.7LD.16.8L答案:A【解析】由铜守恒可知CuS与Cu2S中含有n(Cu)=12.0g/80g·mol-1=0.15mol,利用电子守恒,依据“极端假设法”可知,当混合物全部为CuS时可得:0.15mol×8=n(NO)×3+n(NO2) ×1,因n(NO)=n(NO2),解之得n(NO)=n(NO2)=0.3mol,则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V=(0.3mol+0.3mol)×22.4mol·L-1=13.44L;当混合物全部为Cu2S时可得:10×0.15mol/2=n(NO)×3+n(NO2) ×1,因n(NO)=n(NO2),解之得n(NO)=n(NO2)=0.1875mol,则反应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V=(0.1875mol+0.1875mol)×22.4mol·L-1=8.4L,所以收集到气体体积:8.4L<V<13.44L,故答案为:A。
(2013山东卷)9.足量下列物质与等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解析:首先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Na[Al(OH)4]、Al2(SO4)3、AlCl3,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NaOH物质的量最少。
答案:A(2013广东卷)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解析: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浓硫酸因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浓硫酸因强氧化性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所以蔗糖固体变黑膨胀,A正确;Al放入浓硝酸,因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Al钝化,阻碍反应继续进行,B错误;Na放入无水乙醇中,会与活泼性较强的羟基反应,置换出氢气,C正确;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错误。
答案:AC命题意图: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2013浙江卷)2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
将6.0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 L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 溶液。
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_________;乙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含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Cu2O+2H+==Cu+Cu2++H2O)(5)甲与乙之间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________。
【解析】“单质气体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 g/L”——丙为N2,化合物乙分解得到H2和N2,化合物乙为NH4H,NH4H有NH4+和H—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6.00 g化合物甲分解得到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0.3 molH2,而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的质量为5.4 g;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说明该沉淀可能是Al(OH)3,进而可判定化合物甲为AlH3。
涉及的反应为:a.甲、乙受热分解:2AlH3 △2Al+3H2↑2NH4H△N2↑+5H2↑b.甲与水反应:2AlH3+6H2O==2Al(OH)3+6H2↑c. 2NH4H+5CuO △5Cu+ N2↑+5H2Od. 化合物甲和乙的组成中都含-1价H,—1价H还原性很强,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即化合物甲与乙可能发生的反应:2AlH3+ 2NH4H 催化剂△2Al+N2↑+8H2↑。
NH4H电子式:第(4)题的实验设计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的再现: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
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 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是Cu2O溶解而Cu不溶解:①Cu2O为碱性氧化物;②不能选用具有强氧化性的试剂,否则Cu被氧化为Cu2+。
实验方案设计的表述:简述操作步骤,复述实验现象,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答案】(1)AlH3;(2)2AlH3+6H2O==2Al(OH)3+6H2↑(3)Mg3N2;(4)2NH4H+5CuO △5Cu+ N2↑+5H2O;取少量反应产物,滴加足量稀硫酸,若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产物Cu中含有Cu2O;若溶液不变蓝色,证明产物Cu中不含Cu2O。
(5)可能;Al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H4H中含有+1价的氢元素,二者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
【点评】本题要求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其计算进行推理,考查了化学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根据题给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性质。
本题完全依据2013年《考试说明》样卷对应试题的模式进行命题。
(2013天津卷)9、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FeCl3,再用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有毒的H2S。
I.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N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的右端。
要使沉积得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的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FeCl2全部反应完后,因为失去吸收Cl2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FeCl2是否失效的试剂:___________。
在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II.该组同学用装置D中的副产品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分析实验II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①H2S的原子利用率100%;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