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备有戒尺吗?——关于学龄前儿童实施体罚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家备有戒尺吗?——关于学龄前儿童
实施体罚的研究
摘要
对学龄前(3-6岁)的儿童实施体罚可能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有
可能会影响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更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作用。

然而根据
古今中外赞同体罚的观点来看,体罚可以更好的让儿童知对错,提高自我控制的
能力。

但是鉴于体罚对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父母是非常需要有智慧的去处理体
罚的问题。

在“规矩”孩子的同时不影响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罚;坏处;功用;正确使用
引言
我们家宝贝两岁多的时候,有个教育工作者送了我一根很精致的戒尺并且告诉我对学龄前儿童的品格进行塑造过程中是需要实施适度体罚的。

中国就有一句古话说三岁看大到五岁看老,所以父母这个时期对孩童的行为和品格的引导非常重要,戒尺在此过程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戒尺上还刻着一行字,“不忍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这似乎与中国传统的“打是亲,骂是爱”有异曲同工之处。

从父母的情感上看,现在的孩童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宝贝,一个孩子几个人看管,谁不是宝贝了又宝贝,我想没有几个做父母的忍心用杖责打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相信很多家里有3岁左右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些体会有时候你用尽了所有的方法,耗尽全部的忍耐也不能使我们的“小神兽”消停下来。

家长在两难之中应该如何抉择,“打”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如果要体罚,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1.
体罚的定义
所谓的“打”就是体罚(本文所谈的体罚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罚,而不涉及任何法律所禁止的虐待性的体罚)。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的第8号一般性意见与2006年将“体罚”定义为: “任何使用体力的,意图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适,无论如何轻微的惩罚(1)。

”父母对孩童的体罚是有意使用一定的方法引起儿童身体上的疼痛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纠正错误的言行,但是绝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2)。

体罚肯定会造成孩子的身体痛苦,不引起这些痛苦的惩罚则不是体罚,如打手心或罚站两分钟等。

当我们浏览一些国际和国内的新闻和相关的期刊杂志就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对儿童实施任何形式的体罚。

在中国,随着最近这几年一些儿童虐待案在电视网络上频频报道,体罚儿童的行为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使得“体罚”这个词变得异常的敏感,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是谈“打”色变。

既然社会上呼吁不体罚孩子的呼声这么高,我们不得不去细细的纠察体罚究体罚会对学龄前的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哪些伤害?
1.
体罚的负面作用
总结各个学术研究的观点,从儿童健康成长这方面看,体罚很可能给儿童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

从家庭和谐层面来看,体罚很可能会带来亲子关系的破坏,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比如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

2.1体罚带给儿童心理上的创伤
对于父母的体罚,无论合理不合理,儿童很可能会为自己的身体受到侵犯而心里极度的不满。

但是对于父母的强势,儿童因被体罚所引起的情绪很可能又不能发泄出来, 这种情绪长期压抑在心里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4)。

成年后可能会产生激进或有攻击性的行为、抑郁甚至自残等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2体罚可能破坏亲子关系
根据依恋理论,体罚很可能对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父母体罚孩子会引起他(她)们对父母的恐惧,抗拒甚至是敌对,进而从心理上疏远自己的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3)。

体罚还可能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孩童有了上次被体罚的经验,由于害怕再次经历体罚很可能会对自己有意或无意的犯错进行掩饰,从而无法正常的和父母沟通和解释自己的行为和动机。

父母会因此错过孩子“做错事情”背后好的动机和正确的想法,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行为。

2.3体罚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智商。

美国研究惩戒与家庭暴力领域的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体罚会给儿童智商健康的发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由体罚所引起的负面情绪能引起儿童大脑构造的改变, 损伤神经, 对孩童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

2.4体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际上一些有名的行为医学专家的观点,有过体罚经历的孩童成年后很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实施体罚,引发恶性循环(4)。

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很可能不和谐,造成他们不能很好的养育自己的子女,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总结上述的论点我们可以看出体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一些大家认为可行的教育方式(列如鼓励,赞赏,话语引导等)真的完全可以替代体罚的功用吗?
1.
体罚真的失去功用了吗
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看最看重人权的美国。

我们也知道禁止体罚孩子已经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实施了很多年了(尤其是在美国),但是儿童的的很多问题依旧非常的严重。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的报道,美国约1/7的儿童至少有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而且这个数字在不断的上升。

美国的校园枪杀案事件在美国频频爆出。

儿童青少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已经成为欧美过家很严重的社会问
题。

就我国而言,自从体罚被明令禁止后,青少年犯罪(暴力事件)的态势也不容乐观,而且越来越低龄化。

校园欺凌事件也是频频爆出,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很头疼的问题。

虽然现在还没有数据能表明这样的现象是否与禁止体罚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首先家庭和学校在这一的社会现象面前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中国有一句古言道“养而不教父之过,教而不严师之惰”。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人启蒙老师,对孩子品格的引导和人格塑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个人的角度和同龄人的经历来讲,作为80后出生的我,被父母体罚是很平常的事情,父母有时对我不合理的体罚确实让我非常的难过,让我觉得父母不爱我。

但是只要是合理的管教,虽然当时不觉得好,可是现在反过来想想,却很感恩父母对我的教导。

我们同龄段长大的孩子多数都有这样的感慨,父母合理的管教,反而让我们觉得父母是非常的有原则而且非常的爱我们,引导我们走正确的路。

因为惩罚的真正意义是为了让我们感受犯错的后果,进行反思,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从我国历史中的一些事件看,体罚在我国古代一直是有效的教育手段。

首先让我们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中研究一下“教”字。

教字的左上方是“爻”,是经典的意思; 左下方是“子”, 是孩童的意思; 右上方是一木棒形状, 右下方是一手形, 整个字意为孩童必须在经典的约束下行动, 否则将遭受鞭笞之苦(5)。

孟子也曾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北宋有一位名叫丁谓的丞相,功成名就时还特地的回乡探望自己的授业老师,称自己“小时候非常的顽劣,多亏了老师当时严厉的教导,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鲁迅的启蒙老师是非常博学又有名望的人。

但从鲁迅的文笔记录,他的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严格的人,在他的三味书屋里,有戒尺,还有罚跪的规则。

虽然联合国出台了一些禁止体罚儿童的公约,还是有些国家还专门出台了法律,明确规定在哪些情况下家长可以体罚或者打孩子。

从这些观点来看,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可以使用的。

3.1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
根据心理学的刺激与强化的理论适度的体罚可以抑制儿童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的行为时,比如说对打小朋友或者是说谎,孩子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自然的后果,如果只是单单的说教几句,从孩子的认知层面来看,他是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严重程度。

很难理解和分清好坏对错的,更不存在规矩的概念。

此时应该要融合适度的体罚来引导孩子成长。

懂得犯错之后需要付出代价。

适当的皮肉之苦能够更好的让孩子们理解对与错,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

3.2根据联结主义的理论, 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条件反射不断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一方面, 由于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 条件反射的获得还缺乏自觉性与主动性, 此时仅凭说教或正强化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不够的(6)。

例如, 要训练孩童远离开水以避免烫伤,只是简单的告诉孩子开水很危险是不够的,反而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更想去触摸开水。

需要在告知孩子危险的同时让他把手伸过去适度的感受一下被烫着的痛苦, 反复几次后, 孩童就会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性就会规避类似的危险。

因而, 体罚对幼儿逃避反射和回避反射的形成效果尤为显著。

另一方面, 幼儿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初始阶段, 尚不具备稳定深刻的情绪和情感。

因此在此阶段的儿童常常会因为被管教而哭闹,但是只要有了愉快的事情发生,便很快就忘记了不愉快的刺激。

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儿童实施适度的体罚不仅不会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相反还会提高孩童对自己情绪控制的能力,提高对奖罚规则的理解,使自己的社会意识进一步的发展。

美国一名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曾表示: “从来没有证据显示, 一个曾有适度体罚经历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罪犯或者暴徒(6)。


根据以上论据,体罚做为引导孩子纠错的方式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但是前文我们已经谈过体罚会对儿童身心所产生的危害。

所以对父母来说,使用“体罚”来塑造孩子的品格无疑是一把双刃剑,稍不留神不但不会起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所以在体罚孩子之前,父母是要非常谨慎的。

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到底有没有问清楚孩子犯错误的缘由,有没有非常耐心的劝解过并
警戒过孩子并说明犯错误需要承担的后果,自己对孩子的管教究竟是为了纠错还是只是在发泄情绪?
1.
正确使用体罚的方式
首先体罚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尝到犯错误的滋味。

从依恋的角度来讲,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儿童和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因为如果孩童本身对父母没有安全感,体罚很难起到正面的作用。

所以体罚要与爱、陪伴和积极的关注相结合。

冷淡和专制的生活环境是导致孩童心理冷漠和暴力倾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爱、陪伴与关注,体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惩罚措施, 孩童只有体会到了从父母而来的肯定,鼓励和爱以后,才能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体罚, 体罚才能取得积极的和长期的教育果效。

其次,我们体罚孩子的时候需要精心的选择时机。

当幼儿心理发展阶段进入中期后, 自尊心和荣辱感明显增强,所以我们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进行体罚,也不能在不明事情的缘由而体罚孩子。

父母在体罚孩子之前也需要有充分的说明使孩子有一些心理准备。

在孩子没有任何心理预备的情况下随意对孩子进行体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创伤。

最后,父母对幼儿进行体罚时,一定要适度,不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幼儿是一个人成长很关键的时期,父母做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品行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养孩子的主流思想里面,体罚是不被认可的,因为会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伤害乃至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古今中外一些支持体罚的观点来讲,体罚似乎又有它重要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管教方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在帮助其塑造品格和纠错的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靖雯,我国青少年网瘾戒除机构运行中的国际人权法问题研究[D],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2 方荟,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学前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期刊]国外关于体罚危害的研究及启示,周士英;《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
4. 肖君拥,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法律规定与国内法律实施——以家庭内体
罚儿童为视
角[J],《北方法学》,2010,(4):79-89
5 李爱梅,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N],光明日报,2017-03-20(02)。

6 余明友,适度体罚有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2):2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