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工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智慧港口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智慧港口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智慧港口技术与应用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智慧港口相关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智慧港口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课程目标:1. 理解智慧港口的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掌握智慧港口的关键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3. 熟悉智慧港口的应用场景和实施案例。

4. 培养学生运用智慧港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模块一:智慧港口概述- 智慧港口的概念与定义- 智慧港口的发展历程- 智慧港口的重要性模块二:智慧港口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 大数据技术- 云计算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5G通信技术模块三:智慧港口应用场景- 码头自动化- 船舶自动化- 货物跟踪与管理- 人员定位与安全- 能源管理与节能模块四:智慧港口实施案例-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 渤海湾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 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港口的应用模块五:智慧港口发展趋势- 智慧港口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慧港口与绿色港口的结合- 智慧港口与智能城市的互动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智慧港口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案例。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智慧港口的应用场景。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智慧港口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或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智慧港口技术。

七、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智慧港口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 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智慧港口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 教材:《智慧港口技术与应用》- 电子课件- 智慧港口相关案例视频- 智慧港口实验室或现场教学资源九、课程安排:- 理论课时:36课时- 实践课时:12课时十、备注: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智慧港口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我国港口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指导书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指导书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学时数:96学时学分数:3开课系(部)、教研室:河海建筑工程系港工教研室执笔人:周世良王多垠编写时间:2001年10月一、设计目的《港口水工建筑物》是港航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特别是高桩码头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或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完成顺岸式码头一个泊位的设计,结构设计部分重点完成面板设计及横向排架计算,并绘制码头的平面、立面及横断面图各一张。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一)、设计基本内容1、概述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码头是顺岸式码头泊位中心的一个泊位。

该码头前方平台的施工程序大致如下:1)、预制桩、面板、纵梁等所有预制构件;2)、挖泥;3)、打桩、夹桩;4)、抛填块石;5)、安装靠船构件、现浇下横梁;6)、砼强度达70%后,安装纵梁、靠船构件、水平撑、面板;7)、现浇上横梁、纵梁接头、面板面层;8)、安装码头设备。

设计中必须考虑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对计算图式和荷载取值的影响。

2、面板设计1)、设计内容及步骤(1)、拟定断面尺寸,这一步已由设计任务书给出;(2)、荷载分析及计算;(3)、内力计算;(4)、配筋计算(略);(5)、绘制面板的配筋图(略)。

2)、荷载分析及计算面板所受荷载有:自重:20Kpa的堆货荷载,10T轮胎式起重机和铁路荷载。

冲击系数1+μ=1.15。

轮胎吊可能沿板跨行驶,也可能垂直板跨行驶,应按最不利布置进行计算。

3)、板的内力计算(1)、计算跨度按规范第五篇2.3.1条规定确定。

(2)、设计中可只进行中板计算。

(3)、预制板为简支板,迭合板为整体板,应注意所受荷载的不同。

(4)、关于集中力的有效分布宽度 b,在跨中和支座附近应分别计算。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教案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教案

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教案1.课程目的熟练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常用结构型式、构造处理、荷载确定及结构稳定性、内力计算,了解新型码头结构型式及计算理论的发展;巩固、加深和综合应用已经学过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港口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内容、设计所需资料及取得的途径、方法。

2.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本期总学时54,学分3。

3.教学对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

4.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

5.考核方式闭卷笔试、考查;总成绩评定中,辅以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考核。

6.相关课程先修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工程水文》、《海岸动力学》、《港口规划与布置》等,后续实践教学环节有“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7.课程总学时54个学时,具体分配详见教案实施。

8.选用教材韩理安主编,《港口水工建筑物》,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9、主要参考书[1]韩理安主编,《港口水工建筑物》(I),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2]王云球主编,《港口水工建筑物》(II),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3]邱驹主编,《港工建筑物》,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4]陈佳琴、杨光荣编著:《斜坡码头和浮码头》,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5]交通部第三航务设计院:《码头结构新型式》,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交通部第一航务设计院:《海港工程设计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7]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港口水工建筑物教案实施。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指南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指南

⑵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计算内容 ①砼构件抗裂、限裂; ②梁的挠度; ③柔性靠船桩水平变位; ④装卸机械作业引起的结构振动。
本节仅介绍梁板式高桩码头上部结构和横向排架的计算。 上部结构的计算:面板、纵梁(门机梁等)、横梁和靠船构 件。横梁与基桩一起构成横向排架,横梁的内力通过横向排 架的计算求得。
考虑实际情况的诸多因素,并便于计算,规范规定简支板和连续板 的工作宽度可按如下计算:
⑴中置荷载(荷载接触面积中心位于1/2 板宽至y≥0.5bc)的弯 矩计算宽度:
• bc
k l0 0.8 0.1l0
/
x
b1
h,
k
B / l0
1.0 0.9B / l0
⑵偏置荷载(荷载接触面积中心位于自由边附近,且y<0.5bc) 的弯矩:h0——板的有效高度(m);钢筋砼中的有效高度为 h0=h-a。
Ⅱ、偏置荷载(荷载位于自由边附近,且y’<0.3x+1.8h0) 的剪力计算宽度:
bc's b1 1.8h0 0.3x
4、 集中荷载作用下悬臂板的弯矩计算宽度
悬臂板根部沿Y方向各板条的弯矩分布根据弹性薄板理论分析,
bc' 0.45bc y
⑶当有多个集中荷载同时作用,弯矩计算宽度重叠时,其计算 宽度取bc+S,S为最外面集中荷载的中心距离:
bc' bc S
备注: q 2P / a1bc'
3、单向板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计算宽度 ①平行板跨方向的剪力计算宽度:
acs a1
②垂直板跨方向的剪力计算宽度 Ⅰ、中置荷载(荷载位于l/2板宽附近,且y’≥0.3x+1.8h0) 的剪力计算宽度:
一、计算要求与内容 1、计算基本要求: 高桩码头计算应分别按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三种

港理工酒管课程设计

港理工酒管课程设计

港理工酒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行业发展趋势;2. 使学生掌握酒店各部门的职能、服务流程和标准化管理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及品牌建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处理酒店各类客户投诉和突发事件;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酒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3. 让学生掌握酒店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酒店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2.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使其具备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心态;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酒店管理实践中。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酒店管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酒店管理概述:介绍酒店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酒店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酒店管理导论2. 酒店组织结构与职能:分析酒店各部门的职能、岗位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酒店组织结构与职能3. 酒店服务流程与标准化管理:讲解酒店服务流程的制定、实施与优化,以及标准化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酒店服务流程与标准化管理4. 酒店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探讨酒店市场营销策略、客户需求分析与满意度提升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酒店市场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5. 酒店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阐述酒店品牌塑造、企业文化培育及内部沟通协作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酒店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6. 酒店信息化管理:介绍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六章 酒店信息化管理7. 酒店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探讨酒店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港口装卸工艺课程设计

港口装卸工艺课程设计

一、原始材料分析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1.25~1.4;入库系数:0%,入场系数:100%;2000万吨入场;2000万吨直取货物平均堆存期t dc=7天2.船型资料代表船型为20.0万吨级海轮;载重利用系数0.8;载重量16万吨外形尺寸:长×宽×高=322×50×27.3(立方米)满载吃水:19米载重利用系数:0.8。

3.自然条件①地理条件新建码头所在地纵深500米,可利用的前沿长度428米,自然岸坡度1/2.5②水文条件平均高水位:23.148米;平均低水位:9.034米;水流速度:略。

③气象条件:略。

二、装卸工艺方案比拟1.装卸船工艺本码头为铁矿石散货码头,卸船机采用装卸桥,每个泊位(作业线)2个装卸桥。

装船机采用移动式装船机。

2.堆场装卸工艺方案一:堆取合一。

斗轮堆取料机方案二:堆取分开。

采用轨道移动式堆料机、斗轮取料机三、装卸机械选择1.前沿装卸机械的选择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码头前沿机械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装卸桥:台时效率:1800-2500吨/小时电机功率500kw参考价格:4200-5000万元/台设备折旧率维修费率跨度:30m起升高度:装船机:型号:MZ1425生产率:4200t/h轨距:10.5m基距10.5m电机功率800kw总重220t2、3、堆场装卸机械堆料系统,轨道移动式堆料机,回转半径36.5m,最大堆料高度17m,单机额定堆料能力5400t/h 取料系统。

悬臂式斗轮取料机,门式斗轮取料机,回转半径47m,50.5m,单机取料能力均为6000t/h方案二:采用轨道移动式堆料机、斗轮取料机堆料系统,轨道移动式堆料机,回转半径36.5m,最大堆料高度17m,单机额定堆料能力5400t/h6000t/h四、港口装卸工艺系统及总体布局的确定1、根据所选择的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如下: 方案一:船-场:船舶—装卸桥—水平固定式皮带机—斗轮堆取料机—堆场 场-驳船:堆场—斗轮堆取料机—皮带机—移动式装船机—驳船 场-车:装车机械-车 方案二:船-场:船舶—装卸桥—水平固定式皮带机—轨道移动式堆料机-堆场 场-驳船:堆场—斗轮取料机—皮带机—移动式装船机—驳船 场-车:装车机械-车 2、前沿装卸机械工艺布置装卸桥平行于码头前沿岸线布置,可平行于码头岸线移动,共跨距为30m ,一个卸船泊位配两台装卸桥。

港口与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方块码头设计计算书

港口与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方块码头设计计算书

港口与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方块码头设计计算书班级:A13:学号:目录第一篇设计任务书 (3)1设计资料 (3)码头设计用途及等级 (3)1. 潮位 (3)1.1.2地形地质条件 (3)1.1.3波浪 (4)1. 气象条件 (4)1.1.5地震资料 (4)1.2材料指标 (4)1.3 使用荷载 (4)1.3.1堆货荷载 (4)1.3.2 门机、铁路荷载 (4)1. 船舶系缆力 (4)1.汽车荷载及其它起重设备机械 (5)1.4船型 (5)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6)1尺寸确实定 (7)1.1 泊位长度 (7)1.2泊位宽度 (7)1.3码头顶高程 (7)1.4 码头前沿水底高程 (7)1.5码头立面方块宽度 (7)1.6尺缝宽度 (7)1.7 系船柱间隔 (7)1.8 变形缝间距 (7)2作用的分类及计算 (8)2.1 结构自重力 (8)2. 极端高水位情况 (9)2设计高水位情况 (11)2.1.3设计低水位情况 (13)2.2 土压力标准值计算 (15)2. 墙后块石棱体产生的土压力标准值(永久作用) (19)2.2.2码头面堆货荷载 (21)2.2.3门机和铁路荷载产生的土压力 (23)2.3船舶荷载(可变作用) (24)2.3.1系缆力 (25)2.3.2撞击力、挤靠力 (26)3.0波浪力 (27)码头稳定性验算 (34)3.1 持久状况 (36)3.作用效应组合 (37)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42)3.2短暂状况 (46)3.3偶然状况 (48)4基床和地基承载力验算 (49)4.1 基床顶面应力计算 (50)4. 持久状况 (50)4.1.2 短暂状况 (50)4. 偶然状况 (50)4. 结果 (50)4.2 地基承载力验算 (50)4. 计算数据 (50)4. 承载力计算 (50)5卸荷块体承载力计算 (52)5.1 作用的标准值计算〔以单宽M计〕 (53)5.2 作用效应 (54)参考文献55港口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方块式码头一、设计条件在某海岸拟建一座万吨级的商品汽车滚装码头,有关设计条件和资料如下:〔一〕设计船型设计船型的船舶资料见表1。

《港口装卸工艺学》课程设计

《港口装卸工艺学》课程设计

港口装卸工艺学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交通管理X班姓名: XX XX学号:指导老师:*XX *20XX年12月26日新建集装箱码头拟定装卸工艺这里,我们用一个新建集装箱码头的装卸工艺选择的方案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方案选择时的依据和基本思路。

一、码头基本情况某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岸线长1646m,拟建设4个可停靠第四代集装箱船舶的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260万TEU/年。

港区后方陆域宽约1468m,纵深1312m,陆域面积约204万m3。

码头顺岸布置,前沿水深-16m,码头与后方靠引桥链接,港区陆域前方为生产作业区,布置集装箱堆场,后方为生产辅助区,布置集装箱调配中心,拆装箱库、停车场等。

二、主要设计参数码头岸线总长:1646m年吞吐量集装箱260万TEU各种集装箱比例如下:普通重箱:75.9%冷藏箱:2.31%危险品箱:1.26%空箱:19%拆装箱:1.53%各种集装箱在堆场的平均堆存期如下:普通重箱:6d冷藏箱:3d危险品箱:2d空箱:9d拆装箱库内杂物:4d堆场年工作天数:365d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1.42三、设备、设施基本能力要求3.1.装卸桥能力及数量码头泊位的通过能力可以根据岸边装卸桥单机能力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P t=nP L式中:P t—集装箱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P L—每台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装卸能力;n—岸边集装箱装卸桥配备台数。

如果取装卸桥单机年装卸能力为12.5x104TEU,完成246万TEU需要配置n=260x104TEU/12.5x104TEU=21台装卸桥。

3.2.堆场所需容量计算公式:集装箱堆场容量=(集装箱码头年运量÷集装箱堆场容量周转次数)×集装箱堆场不平衡系数集装箱堆场容量周转次数=集装箱堆场年工作天数÷集装箱平均堆存期根据计算,我们可以确定该集装箱码头要达到260万TEU年吞吐能力,相应的堆场所需要达到以下规模(表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1813.90
沉箱底加强角
0.5×0.22×(3.5+2.8)×10×3×15
6.1
345.87
沉箱内填石1
8.7×5×(11.72×11+2.28×18)
2.9
22802.87
沉箱内填石2
8.7×5×(11.72×11+2.28×18)
6.1
47964.67
沉箱内填石3
8.7×5×(11.72×11+2.28×18)
1600.116
-
可变作用
6.86
6.86
114.63
8.35
957.16
-
③校核高水位(+4.83m)下:
土层
顶层(KN/m2)
底层(KN/m2)
单宽合力(KN/m)
力臂(m)
力矩(KN*m)
方向
永久作用
1
0.00
1.14
0.21
16.45
3.45
-
2
1.14
31.97
270.34
5.63
1522.01
每段码头考虑布置一个系船柱,则系缆力引起的垂直水平作用和倾覆力矩分别为:
垂直分力:PRV=Nz/13=6.97(kN/m)
水平分力:PRH=Nx/13=13.0(kN/m)
倾覆力矩:MPR=6.97×2+13.0×17.15=236.89(kN·m/m)

根据所给资料知道,该码头上安装两台M5-2-250型门机。根据国产门机计算荷载规范得,门机自重115t,最大起重量5t,悬臂最大幅度30m,前、后轨间距10.5m,前轨距码头前沿2.5m。所研究的沉箱上只有一个门机。
故沉箱的高度为:H=3-(-11.5)+0.5=15m
沉箱宽度主要由码头的水平滑动及倾覆的稳定性和基床及地基的承载力确定,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为码头的0.6倍左右,初步取12.2m。

为了增强沉箱的刚度和减小箱壁与箱底的计算跨度,在箱内设置2道纵向隔墙和4道横向隔墙。

沉箱的箱壁、隔墙和底板的厚度应由计算确定。根据规范对沉箱构件的构造要求和本码头的受荷情况及工程经验,取沉箱的箱壁厚度为35cm,底板厚度为40cm,隔墙厚度为20cm。
沉箱后踵填石
0.5×(14.2+14.5)×13×11=2052.05
10.56
21669.65
合计
37689.97
——
238543.9
延米自重
2899.23
18349.53
④校核低水位(-0.85m)下自重计算:
计算项目
自重力G计算式(KN)
力臂(m)
稳定力矩(KN·m)
沉箱前后壁、纵隔墙
1.1×13×(4.35×25+10.25×13)
1632.80
-
可变作用
6.86
6.86
114.63
8.35
957.16
-
②设计低水位(+0.62m)下:
土层
顶层(KN/m2)
底层(KN/m2)
单宽合力(KN/m)
力臂(m)
力矩(KN*m)
方向
永久作用
1
0.00
14.15
32.40
13.65
442.26
-
2
14.15
37.02
310.10
5.16
另外,在构件连接处,设置20cm×20cm的加强角以减少应力集中。

胸墙底部高程应尽量降低,以增加码头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依前面所讲,胸墙底部高程初步定为3m,顶宽1m。

基床采用明基床形式,基床底部高程为-15.00m,故基床厚度为3.5m;基床外肩宽取2.5m,内肩宽取2.0m
2

结构自重力受水位影响,应对不同的水位情况分别计算。
在计算可变作用土压力时将可上下看做一层。在计算永久作用土压力时将墙后填料分为2层,码头地面至水位为第一层;水位铅直向下至水底为第二层;
第n层填料顶层的土压力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永久作用: (墙后填土自重产生)
可变作用:
第n层填料底层的土压力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第n层填料的土压力合力河岸下式计算:
-
可变作用
6.86
6.86
114.63
8.35
957.16
-
④校核低水位(-0.85m)下:
土层
顶层(KN/m2)
底层(KN/m2)
单宽合力(KN/m)
力臂(m)
力矩(KN*m)
方向
永久作用
1
0.00
18.69
56.53
12.67
716.24
-
2
18.69
38.79
306.07
4.70
1438.53
3.075
9113.10
胸墙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0.29×24+0.81×14)×13=1189.5
8.125
9664.69
沉箱上填石1
5.1×(1.39×18+0.81×11)×13=1056.16
7.53
7952.88
沉箱上填石2
5.0×(0.29×18+0.81×11)×13=918.45
8.345
7664.47
9.3
73126.45
胸墙1
5.1×2.2×24×13
3.075
10764.47
胸墙2
5.0×1.1×24×13
8.125
13942.5
沉箱上填石1
5.1×2.2×18×13
7.53
19769.87
沉箱上填石2
5.0×1.1×18×13
8.345
10740.02
沉箱后踵填石
0.5×(14.2+14.5)×13×11
10.56
21669.65
合计
42732.03
——
269346.8
延米自重
3287.08
20718.98
③校核高水位(+4.83m)下自重计算:
计算项目
自重力G计算式(KN)
力臂(m)
稳定力矩(KN·m)
沉箱前后壁、纵隔墙
1.1×13×14.6×15=3131.7
6.1
19103.37
沉箱侧板、横隔墙
胸墙1
5.1×(1.83×24+0.37×14)×13=2963.61
3.075
9113.1
胸墙2
5.0×1.1×14×13
8.125
8133.13
沉箱上填石1
5.1×(1.83×24+0.37×14)×13=3255.33
7.53
24512.63
沉箱上填石2
5.0×1.1×11×13
8.345
6563.34
各种材料的相关参数如下表:
材料名称
重度KN/m3
内摩擦角(度)
水上
水下
混凝土胸墙
24
14
钢筋混凝土沉箱
25
15
块石
18
11
45
①设计高水位(+3.81m)下自重计算:
计算项目
自重力G计算式(KN)
力臂(m)
稳定力矩(KN·m)
沉箱前后壁、纵隔墙
1.1×13.0×14.6×15=3131.7
6.1
19103.37
9.3
77289.28
胸墙1
5.1×2.2×24×13
3.075
10764.468
胸墙2
5.0×1.1×24×13
8.125
13942.5
沉箱上填石1
5.1×2.2×18×13
7.53
19769.87
沉箱上填石2
5.0×1.1×18×13
8.345
10740.015
沉箱后踵填石
0.5×(14.2+14.5)×13×11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第n层填料土压力合力的水平分力可按下式计算: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①设计高水位(+3.81m)下:
土层
顶层(KN/m2)
底层(KN/m2)
单宽合力(KN/m)
力臂(m)
力矩(KN*m)
方向
永久作用
1
0.00
4.29
2.98
15.77
46.99
-
2
4.29
33.19
286.96
5.69
6.1
19570.92
沉箱侧板、横隔墙
(0.35×2+0.2×4)×(11.72×15+2.88×25)×3×3
6.1
20406.33
沉箱底板
10.1×0.4×13×15
6.1
4805.58
沉箱前、后趾
0.5×(0.5+0.8)×1.05×13×15×2
6.1
1623.67
沉箱竖加强角
0.5×0.22×60×(11.72×15+2.28×25)
沉箱后踵填石
0.5×(14.2+14.5)×13×11=2052.05
10.56
21669.65
合计
35596.2
——
222616.8
延米自重
2738.17
17124.37
②设计低水位(+0.62m)下自重计算:
计算项目
自重力G计算式(KN)
力臂(m)
稳定力矩(K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