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沙盘多选题
1、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要素:()自由保护共情信任2、属于荣格的人格结构的是:()意识潜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3、团体沙盘游戏成员的组成:()具有同一特征或者面临相同问题的个体组成被一个共同问题困扰的团体需要获得凝聚力、获得成长与整合的团体想获得心理成长的心理健康人群4、在沙盘制作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注意以下()细节来访者接近沙箱、选择沙具以及创造沙盘作品的方式来访者挑选沙具的属性,颜色、质地、大小比例和形状等沙盘制作的开始结束时间暂缓自己的任何诠释和假设5、在荣格看来,象征无论出现在梦中还是白昼的生活之中,它具有的意义:()表达和再现了一种受到挫折的本能冲动渴望获得满足的欲望是原始本能驱力的转化受到挫折的本能冲动通过象征间接获得满足展示来访者无意识的内容6、荣格认为常见的原型有:()情结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人格面具7、树木的象征意义()是生命的象征是超自然的物种是神秘莫测的力量转换的象征可以探知来访者生命力的状态8、治疗师如何理解来访者的沙盘:()多用头脑思考要理解沙盘作品的象征意义用心感受思考沙具放在沙盘中某个位置说明的问题9、沙盘游戏疗法适用的心理问题包括()精神分裂症焦虑等情绪问题攻击性行为人际关系困难10、团体沙盘游戏的不同阶段包括()冲突阶段整合阶段沟通阶段“察言观色”阶段11、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是指:()一个团体(一般4-8人)共同使用一个沙箱和一套沙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沙盘游戏是限制性团体沙盘游戏12、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情绪乐观稳定13、沙盘作品中的房子()是母性的象征,与母亲有关有家的或归宿的象征意义象征着来访者本人心理多座房子可以理解为来访者与他人的关系14、卡尔夫认为,象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潜能图像在沙盘游戏疗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来访者把心理内在的困境展现出来有可能因此而带来内在的改变15、接受沙盘游戏疗法治疗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人有心理创伤的人精神分裂症的人心理健康,但是需要进一步自我发展的16、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引入沙盘游戏疗法()由沙盘游戏引入咨询咨询受阻时在咨询过程中,当来访者因为情感反应剧烈,而无法继续进行咨询的时候在咨询过程中,当来访者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或者想法的时候17、在沙盘游戏疗法中,作品中动物的象征意义()可以触及来访者无意识中的人格内涵可能是来访者本身所崇尚欣赏品质的具体化可能是自己恐惧担忧的象征可能是某些动物是神灵的化身,具有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18、沙盘游戏的基本材料是()沙盘沙具架沙沙具19、在沙盘游戏疗法里,沙具是()象征的媒介与很多象征意义相联系象征意义相对的有来访者所赋予的特殊意义20、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压抑投射隔离21、当前,我国心理咨询的力量主要有()学校系统医疗系统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军队、警察、监狱、劳改等系统22、人物的象征意义()可能是来访者自己不同人格面具的表现可能是来访者对生活世界中已经出现或者渴望出现的人格品质的形容与表达也投射出来访者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也可能什么都不是23、从哪些方面考察沙盘作品()沙盘作品的整合性沙盘作品的充实性沙盘作品的动力性沙盘作品的流畅性24、团体沙盘游戏的不同阶段:()“各自为政”、冲突阶段“察言观色”阶段调整、沟通阶段协调共感和整合阶段25、不属于心理咨询的参与性技术的是()倾听解释指导面质26、卡尔夫认为,无论在沙盘游戏疗法之中,还是在其它心理咨询方法之中,对于意象都需要()用心去感受分析解释都要用无意识去理解27、在沙盘游戏疗法中心理治疗师的角色是()自由和保护空间的营造者静默的见证者和陪伴者人生的导师和指导者与来访者在一起的心灵探索者28、关于收集沙具的注意事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治疗师要配备一些常用的几类沙具。
荣格提出来的概念是什么
荣格提出来的概念是什么荣格(Carl Gustav Jung)是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概念。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荣格在心理学领域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潜意识层面的内容和结构。
与个体无意识(个体心理)不同,集体无意识是一种自发出现的、多样性进化的、无法受意识控制的心理现象。
集体无意识中存储了人类普遍共享的图像、符号、心理特征等。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共有的无意识结构,其内容与人类的普遍经验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集体无意识中的内容被视为原始的、神话性的、非个人的。
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个体无意识是通过集体无意识与个体心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且集体无意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潜藏着,对个体行为和经验产生着潜在的影响。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比喻为一种超个人的心理结构,它像是人类共享的一种心理基础,对个体的思考、行为和情感起着重要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中存在许多原型,即共同的原始心理图像。
原型是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中无法察觉的心理“纲领”,它们代表着某种普世的心理经验。
比如,母性原型代表着母爱、生育和滋养的象征,而英雄原型则代表着勇敢、无畏和冒险的精神。
集体无意识对于个体心理的影响可以通过梦境、幻想、神话和文化符号等方式表现出来。
荣格认为,无意识在个体层面上体验到了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的原型和符号,并通过梦境等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可以是个体经验的特殊性,也可以是集体无意识的普遍性。
荣格认为,理解集体无意识是了解个体心理的关键所在。
人类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是受到个体无意识的支配,而个体无意识又是可以通过与集体无意识进行对话和整合来实现个体完整性和心理健康。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理解人类文化、宗教和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治疗心理障碍和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提供了新的方法。
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 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 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
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一、集体无意识的定义深层心理结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一个深层次结构,它包含了人类共享的、遗传下来的心理特征和模式。
这些特征和模式并非来自个人经历,而是源自人类的集体经验,是种族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原型的存在:集体无意识中的核心概念是原型,原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象征性的形象、主题或情境,它们是人类共有的心理模式。
这些原型可以在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神话、梦境、宗教仪式和艺术作品中找到。
文化差异的影响:虽然集体无意识包含某些普遍的元素,但它们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可能会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意味着不同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可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表现方式。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相互作用,个体无意识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和经历的集合,而集体无意识则是这些个体心理特征的共同基础。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相互作用,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作用:集体无意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相接触,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心理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过对集体无意识的定义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文化和历史对个体心理的深远影响。
这一概念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人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集体无意识的形成集体无意识是在文化中形成的。
人类的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包含了许多共同的经验、信仰和价值观念。
这些共同的文化元素在人类的历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无意识共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人类进化中形成的。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反应,这些本能和反应在人类的基因中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这些基因遗传下来的本能和反应,形成了人类共同的无意识基础。
集体无意识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对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
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人类的人格特征是指个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心理学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对人格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格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人格理论,并探讨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与表现。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心理结构包括意识、潜意识和个人超我。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格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 本我:人格的本源,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
它是无意识的,只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 自我:在现实中操作的心理结构,为满足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合理的方式平衡两者的需求。
- 超我:代表了道德和良知,内部化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期望。
在这个人格理论中,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例如,以本我为主导的人可能更加冲动和寻求即时满足,而超我的人格类型可能更加守规矩和守法。
二、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是心理学界另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提出了个人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格由不同的心理能量和原型建构而成。
- 个人意识:个体独立的心理领域,包含对自我和自我形象的认知。
- 集体无意识:整个人类共有的无意识心理元素和原型,超越了个体的意识。
根据荣格的理论,不同人格类型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例如,外向型人格可能更加关注外部世界的事物,内向型人格则更加关注内部心理世界和情感。
三、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中最为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之一,它提出了五个核心维度来描述人格特征: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五个维度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影响。
- 神经质:人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敏感性。
- 外向性:人的社交性和活跃程度。
- 开放性:人的知识追求、创造性和对新事物的接纳度。
- 宜人性:人的亲和力、合作性和同理心。
- 尽责性:人的自律性、责任心和组织能力。
基于五因素模型,不同人格类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无意识”这一概念,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无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人类的意识和人类的行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包括无意识的定义、种类、形成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无意识的定义: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不可察觉的状态,即一个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通过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一种潜在的、隐秘的力量,它能够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思考,但人们并不意识到这一点。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分为两种: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是指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存着的不能被意识到的想法和情绪,而集体无意识是指整个人类共同拥有的、无法察觉但却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个体无意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情绪。
这些想法和情绪是由人类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
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包括无法察觉的思考、潜在的欲望以及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罪恶感。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同具备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各种文化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的神话、宗教符号和意象。
集体无意识中的内容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有共通的特点和内容。
这些内容包括母性、父性、英雄和恶魔等。
无意识的形成与人类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无意识在大脑中具有影响力的原因是它拥有一种更早、更原始的生理发展史”。
换句话说,无意识是从人类的史前时代开始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无意识的形成也与儿童的童年经历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从0到5岁,儿童处于父母权威、约束和教育的阶段,这些经历塑造了儿童的无意识。
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约束和教育,或者经历了过多的惊吓和其他负面经历,他们的无意识就会对他们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无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无意识对人类的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控制着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这种控制通常是潜在的,人们往往不会被自己无意识的想法所影响。
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卡尔荣格的个体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卡尔荣格的个体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
卡尔·荣格是人格心理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人的内心世界、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卡尔·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并探讨其在人格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一、卡尔·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概述卡尔·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等重要概念。
1. 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有的无意识层次,即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在个体无意识之上的更为宏大和普遍的心灵层次,包含了人类共同的原型思维、符号和象征意义。
通过集体无意识,人类能够共同理解和表达某些相似的情感和体验,这与文化、宗教和艺术等领域密切相关。
2. 个体无意识除了集体无意识,荣格还提出了个体无意识的概念。
个体无意识指的是个体内部的潜意识层次,包含了个体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经验,与每个人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密切相关。
个体无意识是一个相对私人且隐秘的领域,它包含了个体的潜在冲突、欲望和心理动力,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启示。
3. 心理类型荣格认为,每个人的个体心理具有不同的偏好和功能取向,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心理类型来描述和分析。
他提出了两种对立的心理类型,即内向和外向。
内向型个体倾向于关注内部感受和个体思维,而外向型个体则注重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和感知。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对于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卡尔·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性1. 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荣格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将重心放在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个体差异上,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和认知层面,而荣格关注的是个体的内在动机、潜意识和心理结构,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浅析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是瑞士精神分析师卡尔·荣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灵结构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并认为这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最后,集体无意识是指在人类种族面前共同具有的无意识层次。
荣格
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种族遗传记忆和一些潜藏的心理结构形成的结果。
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相似,包含了与人们共享的思想、情感和符号等。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Archetype)是一种无意识的普遍形象,包含着人
类共同的心理经验和潜在的行为模式。
荣格认为个人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自
我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的相互作用通过梦境、幻觉和
幻想等方式表达出来,人们通过这些方式来探索和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
求和渴望。
荣格认为,只有通过意识和无意识的结合,人们才能够实现心
灵的整合和个性发展。
总结起来,荣格分析心理学通过分析个人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
来解释人类心理的构成和行为的动力机制。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学理论的发
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第三章 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四)引发受者的潜意识 南方“黑五类” 南方“黑五类”食品有限公司 英国多家媒体指责这些奥运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圣火护卫队“具有攻击性”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2012年伦敦奥运筹委会主席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 科勋爵更是用‘暴徒’来形容护 卫队成员。 卫队成员。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康妮•胡 克在完成圣火传递后给自己一位 朋友打电话。她说: 朋友打电话。她说:“你有没有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 注意到那些穿蓝衣的家伙?他们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气势汹汹,难道不是吗?
二、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 所谓大众传播的对象性,是指针对特定的受众提供特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定的内容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 人格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大众传播要取得预期的传播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效果,不仅要考虑到受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节目定位、 节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还应遵循不同阶段的个体人格发展的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 特点。也就是说,大众传媒要采取受众能够接受的形式,要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能反映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矛盾。
第四节 人格发展阶段论与大众传播
一、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一个独立的力量,而不是本我和 超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 我压迫的产物。它是人的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且能够把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展综合起来,共同引导心理性欲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决定着 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命运。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按照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过程,分为 八个阶段 : 表4—1 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品质
集体无意识名词解释
集体无意识名词解释集体无意识是指个体无法察觉但却存在于整个集体中的心理现象和模型。
这个概念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并成为了他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同的、集体性的无意识内容,它包括一系列的普遍性的心理结构、心理图腾、象征和原型。
这些普遍性的心理结构和象征存在于每个个体的潜意识中,并在集体中产生一种共同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个体无意识是个体自己不知道的潜在心理内容,它主要是个体独有的经验和个性方面的内容,如个体的梦境、幻觉和挖掘出的潜意识材料等。
而集体无意识则是属于整个人类群体的普遍性心理内容,它不仅贯穿于每个个体的潜意识中,还影响和塑造着集体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等方面。
集体无意识在个体心理中的主要体现是通过梦境和象征来展现的。
每个梦境都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是来自共同的心理结构和特征,并以个体的梦境方式表现出来。
象征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符号和意象,它们在各个文化中都有共同的意义和共享的象征性。
集体无意识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深远而潜在的。
它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如原始宗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等都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在当代社会中,集体无意识对于形成集体认同感、文化共识、社会规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集体无意识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个体通常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接受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总之,集体无意识是指存在于整个集体中的潜意识的内容和模型。
它是集体心理的基础,通过梦境和象征等方式影响和塑造个体和集体的行为、思维和文化等方面。
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总体特征,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构造。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人格的发展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本文将介绍这五大理论,分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以及比格斯的社会认知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发展理论中最为经典的一种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个结构组成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最初形态,代表着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个体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冲突和挑战,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和挑战,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荣格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组成的。
个体的意识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个人无意识则是个体个人经历的积累和未解决的心理问题,集体无意识则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和符号系统。
荣格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些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个体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个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意识形态和无意识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由一定社会阶级或利益集团垄断推行的意识形态理论或观念体系,它通过社会教育、舆论宣传等手段作用于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起到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作用。
无意识则是指个体或集体潜藏于意识之下的一种非理性、非自觉的心理过程和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
无意识则是个体或集体意识范围之外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个层面。
个体无意识是指个体心理中无法自觉控制和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和内容,如潜藏的欲望、情感、冲动等。
集体无意识则是指整个社会或民族的无意识内容,涉及到文化、宗教、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共同无意识内容。
无意识在人们的思维、感知、情绪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无意识内容的外化和表达,它源自于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历史发展,又通过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进行操控,为统治阶级服务。
无意识则是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基础,它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着种种偏见、陈规、固执等不自觉的心理倾向。
无意识的存在和作用使得意识形态能够在人们的心理中得到接纳和认同,进而发挥其维护统治阶级权益的功能。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无意识往往包含了个体或集体的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成见,它是对多元、跨文化社会现实的缩影,容易导致思维的狭隘和行为的僵化。
而意识形态则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常常以一种唯一合理的方式解释社会世界,并试图将其推行给广大民众。
这种推行往往忽略了人们的个体差异和社会多样性,容易激起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反抗和抵制。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在当代社会中,意识形态的垄断和无意识的束缚已经成为制约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实现个体自由和多元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理解意识形态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努力打破垄断和束缚,为个体和社会创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意识形态环境。
意识与无意识
原型有多种,但以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玛(anima)、阿妮姆斯(ani-mus)、暗影(shadow)最突出,可分别代表特定的人格系统。
荣格还把人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类型。
新精神分析理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一批德国精神病学者移居美国,其中较著名的人物有:H.S.沙利文、K.霍尼、E.弗罗姆、A.卡迪涅尔、E.H.埃里克森。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精神病因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这些代表人物的理论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他们对弗洛伊德理论既有继承,又有修正和发展,所以称他们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论(psychoanalysis),系由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Preud,1856一1939)氏在1896年所创立。
精神分析论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本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精神分析论的内容极为复杂,在此只摘取弗洛伊德氏对人格或人性解释中的三大要点,略作说明:(1)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观:弗洛伊德用潜意识、欲力、生之本能、死之本能等观念,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2)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观: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
(3)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观: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的结构,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作用等观念,解释人格结构中三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精神分析论一词,有时译为精神分析,两者涵义稍有不同,前者系指弗洛伊德氏对人性解释的理论,后者则指弗洛伊德氏对精神疾病患者所采用的一套治疗方法。
此处只简要介绍前者。
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病科医生,其学术背景并非心理学,其对人性所持理论观点,系以其多年对病人观察记录为根据;以之推论解释到一般人,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点。
集体无意识名词解释心理学
集体无意识名词解释心理学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个体心理、社会心理、发展心理等。
其中,集体无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无法意识到但却对整个集体产生影响的无意识层面。
集体无意识的定义集体无意识是瑞士精神分析师荣格(Carl Gustav Jung)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除了个体心智层面上的个人无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越个体的共享无意识层面。
这个共享无意识层面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包含了一系列共享的符号、象征和经验。
这些符号和象征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来,并通过传统、宗教、神话等方式被传递下来。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通过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和行为模式来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集体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与个人无意识相比,集体无意识更加广泛和深远。
个人无意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中储存的个人经验、欲望和情感。
它可以通过心理分析等方法来揭示和理解。
而集体无意识则超越了个人的范畴,它是整个文化、民族或群体所共享的。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了某种共同的人类经验和普遍性的象征系统。
它不仅影响着个体,也塑造着整个社会的行为和价值观。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集体无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形式:1. 神话和传说神话和传说是集体无意识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它们通过故事、象征和符号来传递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神话中的角色和情节反映了集体心理层面上对于生命、死亡、爱情等基本主题的探索。
2. 社会规范集体无意识也通过社会规范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社会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规定了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
这些规范常常根植于集体无意识中的价值观和信念。
3. 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反映了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节日和美学标准。
这些文化元素是通过集体无意识传递下来的,并且塑造了民族身份和认同感。
4. 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还包含了一种共享的历史记忆。
沙盘游戏疗法考试参考资料
沙盘游戏疗法考试参考资料一、沙盘游戏疗法的概述1、沙盘游戏(sandplay therapy)是由瑞士分析心理学家卡尔夫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础上,融合了洛温菲尔德世界技法(World Technic)和东方思想与哲学(道家思想、易学思想和禅学思想)创建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技术。
在这个技术中,来访者利用沙子、玩具在沙箱中制作一个场景,以呈现其无意识内容,通过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以及展现集体无意识原型促进原型的发展,实现对来访者心理疾病的治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沙盘游戏疗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个体沙盘游戏、团体沙盘游戏、夫妻沙盘游戏、家庭沙盘游戏等形式,此外,沙盘游戏疗法不仅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工具,而且它还可以同其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结合使用,成为其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辅助治疗手段。
2、沙盘游戏疗法之所以能够起到治疗作用,源于在沙盘游戏疗法中咨询师所创造的保护与自由的环境;咨询师对来访者无条件的接纳——“母子一体性”的重现;意象的表现及意象干预;来访者自性力量的激发;“游戏”的治疗;心理能量的疏泄。
3、沙盘游戏疗法可以在哪些范围使用:1)、可以用于儿童人格的发展;2)、可帮助夫妻、恋人之间进行沟通,促进个体情感生活和谐;3)、用于团队建设之中;4)、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5)、可应用于成人的心理成长。
4、不适宜做沙盘游戏的人:1)对沙盘游戏强烈抗拒;2)发展成熟度不足(5岁以下的儿童);3)情绪能量过于强大(先宣泄);4)自我强度差(意识水平不足):精神病、人格障碍。
二、沙盘游戏的学习和使用1、沙盘游戏疗法的优势:1)特别适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正; 2)更容易进入来访者无意识;3)使心理治疗更容易实现; 4)聚焦此时此地不再困难;5)让心理咨询不再枯燥; 6)使用范围更广。
2、如何才能学好沙盘游戏:1)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完善自己的人格;2)努力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3)关闭大脑,用心体验沙盘游戏疗法的魅力;4)牢记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要素:自由、保护、共情和信任;5)不断的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集体无意识是什么意思
集体无意识是什么意思首先,解释一下集体无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意识系统。
但这种意识系统不是意识的自发作用方式,而是受大脑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支配,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意识状态。
这个无意识系统中的个体意识实际上就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映。
一、集体无意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集体无意识是指个体在特定条件下自发形成的意识状态。
集体无意识以人在集体生活中或社会环境中出现为特征。
集体无意识产生时,对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功能首先,是情绪调节。
如“我为国家工作,国家在我心中”,“我能做些什么”?“我希望为国家工作”“我能为国家工作”是个人无意识的核心功能,也是人们通过集体无意识所能做的。
三、集体无意识的具体表现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与之相矛盾的行为和思想。
这时老师往往把这类问题归结为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
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完全避免。
我们会发现当集体无意识到某个人做了某种伤害学生利益的事以后,就会让学生产生这种情绪,但这种情绪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下去;在学习过程中也有这种现象发生。
因为这种无意识反应是由个体对周围环境刺激出现了反映所致。
个体个体在情绪上受到了这种影响后会出现一个与之相矛盾甚至与之相对立的行为或思想。
四、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基础上,个体在心理上实现个人所追求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与之相反,个体对自己的要求不是达到最高标准就是最好。
这个心理过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不断地努力拼搏、积极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自我目标等等。
当个体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时,就会对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如意、不满意之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愉快或烦恼心理形成巨大地冲击和影响。
当个体获得成功时,他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身满意及对社会有利之事不会轻易放弃;当个体不能获得成功时便会产生痛苦及不安感;当个体不能获得成功时则会产生沮丧、痛苦以及不能快乐等消极情绪。
个体无意识_集体无意识_社会无意识
第21卷第4期(2009年4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 OC I A L SC I 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 V ol .21N o .4(A p r .2009) [收稿日期]2008-12-22[作者简介]袁罗牙(1980-),男,江西宜春人,哲学硕士,江西蓝天学院教师。
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袁罗牙(江西蓝天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摘 要]自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定位为人的心理结构之核心、精神分析学之基石以来,无意识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绕不开的一个概念。
在精神分析学史上经历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社会无意识三大演变。
三大无意识理论相互关联,但更存有异质。
[关键词]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中图分类号]B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09)04-0067-04 在弗洛伊德同时代或之后,出现过不少创新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修正或发展了弗洛伊德思想,在理论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种关于潜意识的学说,精神分析学始终肯定潜意识的存在,所不同的只是不同的流派和学者对于潜意识的来源、机能等等的解释各不同”[1]4。
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构成了无意识理论发展演变的三个里程碑。
一、弗洛伊德:个体无意识弗洛伊德在他的70诞辰庆祝大会上公然谢绝了对他的“潜意识的发现者”的尊称,坦言在他“以前的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发现了潜意识”[2]574。
的确,在弗洛伊德之前,莱布尼茨、歌德、叔本华、尼采等已对无意识的发现做出过贡献,但对无意识的动机、意义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过系统观点,把无意识提升为人的存在高度,把对无意识的探究推向高潮的不得不说是弗洛伊德。
依照弗洛伊德最初的解释,无意识主要来自个体早期生活,特别是幼年生活中那些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
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3]8。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有许多种,有对罪恶的集体失语,有对不良现象的集体麻木,有对违法事件的集体参与。
比较典型的如聚众哄抢财物、球迷闹事等等。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始的,包括本能和原型。
它只是一种可能,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
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
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
"他借用费希纳的冰山类比理论,认为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
冰山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的是意识,只占冰山的很小部分;冰山的下层占了冰山的大部分,是无意识;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层是前意识,意识与前意识属于同一系统,而无意识与前意识属不同系统,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域。
也就是说,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
他的得意门生荣格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对他的无意识的构成内容作了全新的修改。
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集体无意识原型的作用,甚至在个人出生之前,他将要“出生在其中的世界的形态业已作为一种虚象诞生于他的心间”[10];出生后,这种虚象通过与现实世界中与之相对应的关系的认同方式转化为意识的事实,由此个体被施加一种预先形成的行为模式。所以,从集体无意识角度看,世界不过是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显现,是一个意象的世界,它同时作为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驱力,吸引并推动着人们去认识、创造、生活。
合起来的人类思想感情的基本形式之源,它们的表现形式就是集体无意识原型。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神话、童话、传说中,荣格找到了大量这样的原型,包括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儿童原型、英雄原型、骗子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智者原型、大地原型、母亲原型、巨人原型,自然物原型(如树林、太阳)、人造物原型(如圆圈、武器)等等,每一原型对所有人都具有普遍一致性,宛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活经验,形成影响个人发展的情结,进而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对人类而言,意识具有一种象征性的光明,它的充分发展与分化导致个体意识自我的产生,为人格赋予了一致性和连续性,人们才会感觉到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是同样的人。人类的个体化成长进程正是意识的发展过程,随着更多的未知之物被意识发现、掌握,个体越来越独立、完善。一个人若是对于自身和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他就不可能达到较高的个体化程度。意识光明性的另一重要价值与人类承认、同化无意识的努力相关。无意识变成意识是一种创造过程。荣格认为,从古代起,这一过程的创造意义就是英雄神话的主题。这些英雄们具有超乎常人的品质,抗争并击垮企图消灭自己的黑暗势力。其行动的象征意义在于,人类被精神再生的欲望所驱使,进行艰苦而冒险的征战,企图征服无意识的致命的吸引,实现新生活和新光明。荣格说,英雄的升华意味着光明的更新,因此表明了意识从黑暗(即回归到无意识)中获得再生。[2]
从生理基础看,人类意识现象对应于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集体无意识对应于自主的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功能不受意识支配,自行调节人体内脏的基本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跳等,可谓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本能。荣格称集体“无意识是深入到长期被称为交感性神经系统中的精神”,“尽管它不用感官的辅助以行使其功能,它还是保持着生活的平衡,并通过交感神经兴奋的神秘路径向我们提供他人内心生活的知识,同时对他们施行内在的影响”。[8]也就是说,人类本能的生命活动,其实都会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产生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直觉领悟原型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当中,影响着人类心理过程。
因此,所谓人格先天统一乃指这种统一作为一种意象(即自我原型)只是潜在的存在于人的精神中,绝不是从生命之初就已完满地实现了,倒不如说它是个体发展的目标。
荣格后来发现,情结还具有更积极的意义,任何苦恼的情感经验、精神创伤以及其他导致情结产生的个人生活经历,都可以当作有利条件来加深个人见识,使之更清醒,人格更充实。情结常常是人类灵感和内驱力的源泉,对伟大的艺术家而言,为了取得卓越辉煌的成就,这些灵感和驱力是必不可少的:凡高、毕加索为绘画之境癫狂,莎士比亚、郭沫若为文学之美着魔,伟大的艺术作品莫不由艺术家内心情结的驱使喷薄而出。
荣格通过词语联想测试发现,在无意识之中存在着与情感、思维、记忆相互关联的种种族丛,他称其为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不自觉的拖延
反应,表明情结是一种自主结构,具有自身的内驱力,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这些情结在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心,是个体一切意识行为的主体,表现出高度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但自我绝不是人格整体,它只是一种观念情结,与其他情结相并列,它们彼此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某些情结甚至根本不会同自我发生联系,或者说这种联系极其罕见。[3]自我情结产生的精神紧密交织作用保证了人格的统一,由此维系着人类心理健康。只要意识自我同其他情结构成的无意识背景相融洽,它就会继续保持其人格中心特征而发挥作用,但如果自我情结同无意识基础相分离,结果就会导致一个或更多分裂情结的发展,也就是说,自我情结不再是人格的中心,同它并列存在着另一个或多个情结中心,它们自行其是地活动,追求自己的目的,同自我情结的意向竞争,妨碍自我目标和对象的实现,打扰自我的发展。这时,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的症状便出现了。[4]从这种意义上说,分裂倾向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精神性质,它在健康者以及病人中都有可能出现。
就实践而言,意识作为人类精神过程中光明性的存在,无论是教育还是心理治疗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学习,扩展自己的意识范围,个人才能获得充分发展;病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辨别能力才能消除症状。最终,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始终是意识。
二、个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
在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psyche)被当作人格的总体,它囊括一切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荣格认为,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人类所应做的,首先是保护这种整体性,避免它四分五裂,变成种种独立存在的、相互冲突的结构系统;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格整体,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分化、整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精神统一。荣格的这种观点与他发现的人类心灵结构有关。荣格认为,作为总体的心灵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它们分别有各自的涵义和作用。
荣格还发现,人类存在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即知觉和领悟的原型,或可称为原始意象。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必需事先具有的决定性因素”。像本能把一个人强行逼入特定的生存模式一样,它们“把人的知觉和领悟方式强行纳入特定的人类范型”。这些原型是本能的自画像,“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7]“在最深的深处,本能和原型彼此决定”,每一种本能都有一种原型与之相对应,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了集体无意识。
一、意识
意识是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荣格认为它出现于生命的早期,甚至有可能先于出生。
“意识的整个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离成对立的双方完全是由于意识的区分作用,只有意识才能认识到适当的东西,并使之与不适当的和无价值的东西区别开来。”[1]这种对立物的分离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从而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特殊的人类尊严。因此,哪里不存在意识,哪里就仍然盛行纯粹无意识的本能生活,哪里就没有反省,没有赞成与反对,没有分离;有的只是简单事件、自我本能调节以及现状调和。
它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5]。如同蜜蜂凭借本能构筑起高度复杂完美的蜂巢一样,人类诸多被文饰的复杂行为背后,往往是本能在发挥作用,尽管人们并不自知。本能定义范围的扩大,使荣格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即本能活动会带来对自身的感知――这就是直觉。本能作为“执行某种高度复杂的行动时的合目的冲动”,直觉则是对其“高度复杂的情境的无意识的、合目的的领悟”。[6]所以,直觉是本能的另一面体现,与本能同属一个充满生气的活动过程,并无先后之分: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面。
因此荣格提出,在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中包含了人类往昔岁月的所有生活经历和生命进化的漫长历程。他说,精神的个人层终结于婴儿最早记忆,而它的集体层却包含着前婴儿前期,即祖先生活的残余。[9]作为祖先生活的一种贮藏,集体无意识所隐藏的父亲、母亲、孩子、男人、妻子的个体经验,以及在本能(尤其是饥饿和性欲)影响下产生的整个精神痕迹,都作为原始意象和本能预先形成于大脑及神经系统中,成为个人存在的原基和通道。就此而言,集体无意识既是人类经验的贮蓄所,又是这一经验的先天条件;既是驱力和本能之源,同时也是将创造性冲动和集体原始意象结
【摘 要 题】域外视点
【关 键 词】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自性
【正 文】
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它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为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在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广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话之后,提出来的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勾画出了人类心灵的原始面貌,为沟通过去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学的桥梁。
荣格重点讨论了对人类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原型。首先是人格面具,又称从众求同原型,它是个人在公众场合为求得社会悦纳展现出的面貌,仿佛演员戴的面具,使得一个人去扮演并不是自己本人的角色。人格面具能够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满足彼此的需要,从而成为社会和团体生活的基础。但当自我被人格面具主宰,将自己与面具完全等同时,则会产生妄自尊大的夸张或自我贬抑的折磨,导致心理冲突,带来人际关系紧张。与人格面具相对立的是阴影原型,它深深根植于生物进化的历史中,包含了在社会生活中无法完全表现出的人的基本动物性。作为人类心灵中一切本然的高尚与优美、丑恶与卑鄙的源泉,阴影在一切原型中能量最大,潜在最危险。社会通过发展人格面具驯化个人,抑制阴影显现,这种维护文明的代价便是降低并削弱了人类本能的创造力,使生命变得贫乏没有活力。但阴影从不会因为社会的压抑而消失,当这种抑制过于严厉,没有为它提供适当的发泄途径时,阴影就会以战争等灾难形式爆发出来。最佳的处理方式是疏导而非阻碍本能释放出的能量,使意识自我与阴影和谐紧密地互相配合工作,将个体投入到更令人舒心惬意、更富于创造性的活动中去。事实上,富于创造性的人身上往往溢满了动物性。对阴影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会发现,在男性身上它以被称做阿妮玛的一个女性原始意象集中表现出来,在女性则相反,它表现为一个男性意象――阿尼姆斯。它们源于由遗传获得的关于异性的集体形象,
【作者简介】尹立,四川大学公共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荣格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理论认为,总体的心灵有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意识的本质就是辨别,区分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肯定和否定等等;产生一种衡量好坏、取舍的价值标准,使人摆脱原始状态并具有人类的尊严。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具有自身的内驱力,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在人类心灵最深处,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集体无意识的中心原型是“自性”,或称无意识自我,它是秩序、组织和统一的原型,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根据,是人们达到自我圆满与自我实现之境。一些人太渴望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却忽略了了解自己内心世界;他们对自己一无所知,却又幻想即刻到达完美之境,把自我实现变为人间奇迹。这种在佛教被称做“无明”的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邪教便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