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
2007141057 周超锋
摘要: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原型。原型,实际上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它是人类远古社会生活的遗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人是从其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意象,即继承了与祖先相同的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映的先天倾向。这种先天倾向通过脑组织世代相传。
荣格非常重视对原型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原型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意识背后的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秘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非常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种原型,即人格面具(the Pers 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theshadow)和自性(the sel f)。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荣格 原型 本能
正文:
人的心灵是一个非常复杂又令人神往的世界,弗洛伊德的巨大功绩是他勇敢地深入到了这个世界的深层领域,揭示了这个世界中无意识领域的深层秘密。而他的后继者,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深入到人的心灵的更深领域,探讨了集体无意识这一人类心灵的更深领域,探讨了集体无意识这一人类心灵的最深层秘密。
一、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荣格庞大的思想体系正是构建于集体无意识学说之上的,那么什么是集体无意识呢?
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而实际上无意识心理活动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它是与个人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不被人所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如遗忘的记忆、不愉快的经验、潜抑的愿望与动机等等。这种无意识可以称为个体无意识;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人类的无意识中还有一部分是超越了个人后天生活经验的不依赖于个人经验而存在的带有超越个体乃至民族、种族的具有全人类的普通性与集体性的心理活动,这就是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无意识,是指人类个体从祖先那儿通过遗传而继承下来的共同的无意识心理要素,类似于本能,对个体行为和社会文明起着制约和推动作用,即当一定的情景与祖先们所经历的大致相同时,这种要素便被激活,发挥先天模式的作用,就象祖先的行为一样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如人们常常对黑暗、蛇等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而并不需要后天经验的获得,就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对黑暗与蛇的恐惧遗传给了我们,这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它是人类祖先世代共同积累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的积淀、浓缩,再积累,再浓缩,以痕迹的形式埋藏于
大脑结构中的心理内容,是大脑结构
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由遗传而留下来的普同性的精神机能,说到底,就是普同的先天反映倾向、图式。
在荣格之前,人们对无意识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第一层次上,只是通过荣格这一发现才使得人们对无意识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集体无意识的发现无疑是心理学发展史中又一里程碑式的贡献,它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生活上具有某种一致性,这或许就是人类具有同情心的基础。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间在精神深处是一体的。集体无意识在人的一生中几乎从未被意识到,但它却会深刻地影响个人乃至社会的各种行为。
二、 集体无意识产生的背景
但凡一个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总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主观及其它的背景,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自己特定的社会历史等背景。
第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影响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众多因素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当推首位,对此,荣格本人也直言不讳。荣格是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他的无意识理论,采纳了精神分析的方法(梦的解析法、自由联想法、和自我分析法),把精神分析研究的领域,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二,社会背景。荣格所处的时代,是人类文明极大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使人类面对现实开始反省过去探索人类灵魂的真谛。所以说社会、时代的因素对荣格的思想、研究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第三,科学和哲学背景。19世纪以来社会人文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生命科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当时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即前人通过经验而习得的东西,不需要重新学习就可以遗给后代,习惯逐惭变为本能;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广为流传,荣格的中学时代以及以后大学生活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渡过的。他不仅继承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理论,而且吸收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进化思想,两者不仅为荣格提供了具体的观点,进而也为他提了研究精神病现象的和心理现象的方法论。
第四,个人主观因素。像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阿德乐的学说都离不开他们的个人主观因素和生活经历一样,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产生,也离不开他的个人主观因素。荣格父母婚姻破裂,感情扭曲的阴影,无人过问难于相处的家庭生活,造就了他孤独、内向、自信、内心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这使他后来在研究上更加重视主观的世界和各种内心神秘的体脸和梦幻。在非洲深
处的考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原始民族的原始心理,对于原始民族的初
民心理和集体无意识有了切身的感受。
第五,职业因素。荣格的职业对他来说也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接触患者的机会和研究集体无意识的条件,而且使他分析了大量的梦、幻想、移情等现象,接触到了集体无意识的真谛。
三、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原型。原型,实际上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它是人类远古社会生活的遗迹,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人是从其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意象,即继承了与祖先相同的把握世界和作出反映的先天倾向。这种先天倾向通过脑组织世代相传。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或“心灵的虚象”,正如我们的生理结构带有许多祖先遗传下来的痕迹,我们的心理结构同样如此。人类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意识从集体无意识中逐渐升起并不断扩展的过程。
荣格非常重视对原型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原型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意识背后的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秘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是非常多的,荣格认为“人生中有多少种典型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原型,如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智叟原型、英雄原型、大地母亲原型以及许多自然物原型如太阳原型、月亮原型、 风、水、火原型,还有许多人造物原型如武器原型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四种原型,即人格面具(the Pers 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theshadow)和自性(the sel f)。
人格面具指人们能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顺从社会期望的先天倾向,它保证了人们能够表现出某种性格以适应社会,这种性格不一定是其真正的人格,而只是其对外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来说是必需的,它保证了人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目的。但人格面具过分发展则会压抑人的真实人格与天性,甚至丧失自我。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是人们心理中对应于异性的那一面,前者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后者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一个男性在他无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一种女性的意象,这种意象会影响他对女性的观念与态度。这种意象不是某个具体的女人,而仅仅是一种关于女性的模糊而不确定的形式,它与个体在后天生活中逐渐获得的女人的经验特别是最初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他对女性的观念。阿尼姆斯
原型则恰好相反。这两种原型的存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的心
理都是两性的混合体。这两种原型会深刻影响人们对异性的态度与交往方式。例如,人们在寻觅爱情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寻找符合自己无意识深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原型的异性。在很多一见钟情的例子中,男人或女人一见到对方就从内心感觉到对方正是自己正在寻找的爱人甚至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就是无意识深处阿尼玛或尼姆斯原型被激活的结果。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异性并与之进行交往,但其过度发展则有可能使人产生性别紊乱感甚至异性化。
阴影是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他与同性别人的关系的一种原型。它比任何其它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它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原型之一,因而也是最强大与最危险的。一方面阴影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激情与创造性,包含着人类最为宝贵的直觉的智慧,另一方面阴影中又容纳了人类的“恶”性,如侵犯性、破坏性等,所以它是人身上所有那些最好和最坏的东西的发源地。当由于人格面具的过分强大而削弱了阴影的力量时,人们将会过上一种平淡、缺乏激情与创造性的苍白的人生,而如果阴影受到社会的严厉压制或者社会不能为其提供适当的渲泄途径时,往往会导致集体性的灾难。每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或社会动乱后面部潜藏着阴影的巨大力量。这或许就是文明的悲剧。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几千年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大规模战争与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并不是发生野蛮愚昧的原始部落而恰恰是当时有着高度文明的民族身上,为什么人类越走向文明与进步,战争却越频繁、残酷。
自性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最为核心的原型,它表明人的精神或人格具有一种先天的组织原则和走向完整的倾向,这是一种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所谓情结,是荣格另一重要心理学发现,指由一系列相关经验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人格单元或心理倾向,能够影响与控制人的某种特定行为或对某些事件态度),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这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上这四种原型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原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把握世界和对各种生活事件作出反应的方式。人身上各种原型的力量与强度是不一样的,某种原型过分强大,常常会压抑人的其它原型的发展,如人
格面具对阴影的压抑。此外,不同的原型可以互相组合,从而使得人格的表现千变万化。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 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形式
集体无意识存在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深处与最底层,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很难被意识到。但它仍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在个人生活与社会文化中。下面就简要谈谈集体无意识的基本表现形式。
首先,它可以在神话与童话中表现出来。神话是处于启蒙期的原始人类意识状态的真实写照,那时人类的意识刚刚从无意识中诞生,无意识的力量仍相当强大并直接影响人类的意识。所以未经过后人加工处理的原始而质朴的神话往往是人类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直接表现。
其次,集体无意识可以通过人的梦表现出来。梦是通向无意识深处的一扇窗户。梦中的内容住往是无意识的直接表现,其中就包括集体无意识。
此外,集体无意识还会在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精神分裂症实际上是一种意识状态的瓦解而使得无意识的内容不受阻碍地汹涌而出并主宰了个体的人格与行为,其中就有许多集体无意识的内容。
以上几种是集体无意识较为典型而直接的表现形式,其实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在古老民族与原始部落的文化与传统仪式中,在各种文学与艺术作品里,在形形色色的宗教象征与仪式上,还有世代相传的口头传授等等,我们都可以发现集体无意识的影子,它潜藏于每个人的精神深处与整个社会文化的深处。
五、 集体无意识提出的意义
集体无意识概念是指一种超越物质决定论又反对灵魂假定说而重新假设的“自主精神”,
是一种不脱离人的肉体但先天存在的精神本能。他把无意识从个体扩大到集体,而且把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来源推向远古族类的精神遗存。因为荣格在这里还不能找到比假设更好
的方法,来对集体无意识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而又不偏离他坚持的自主精神的原则。在这里
也不能再如弗洛伊德那样把这种集体精神现象概括成从后天获得创伤性经验压抑的结果,如
果这样的话,集体无意识就同样是一种后天获得与经验相关的精神反映,就十分不利于他既
反对物质决定精神,又反对灵魂观念的自主精神基础上的心理学的建立。所以,他首先要坚
持是:集体无意识是人人共有的又不可意识的人性结构,而不是心理功能。强调人的无意识
深层,揭示人的先天的本能和行为模式,为人类非理性因素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甚至把集
体无意识作为所有人类意识活动中最深层的,最后的、最重要的决定作用。这带有了现代西
方以非理性主义为特点的人本主义的基本倾向。
荣格克服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局限将心理学研究与社
会因素和历史文化研究结合进行,取
得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获。对于荣格的学说许多人指责他增添了精神分析的神秘色彩;不过
大部分人普遍承认荣格的理论是许多原始概念的摇篮。在精神分析的领域内,他直接地影响
和启发了他的追随者。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荣格心理学的主要思想,特别是他关于原型的观点,
并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后荣格学派,成为当代西方心理治疗的一股主要力量。并
且,荣格的影响并不只是局限于精神分析领域。事实上,在目前盛行的后现代思潮中,荣格正日受人们更多的关注。
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社会。对于个人而言,集体无意识是古老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决定着我们看待世界、把握世界并对世界作出各种反应的方式;对于社会而言,集体无意识是每一种时代精神的源泉,任何一种时代精神,不论是好是坏,无不对应着集体无意识中的某种原型。当社会中大多数人集体无意识深处的某种原型被激活,人们就会表现出某种高度一致的行为与思想观念,这就构成了某种时代精神。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受着集体无意识的影响。自性原型或许会使个人走向人格的成熟与完满,使社会走向和谐与统一,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受到其它原型如阴影的破坏性甚至毁灭性影响的危险。究竞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只有历史能够回答?从这个角度上讲,人类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其答案就在于那至今天法认识的精神的最深处。所以认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及其意义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套用一句句古老的谚语“你命运的星宿在你自己的胸中”,的确,一切的秘密均藏自人类无意识的最深处。
参考文献:
1、杨艳萍,论荣格美学理论体系中的“集体无意识”,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6月,第24卷第3期
2、胡帆,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浅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二期;
3、吕凯,浅论集体无意识及其表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阿德尔·塔伊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与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5、戴桂斌,荣格集体无意识述评,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三期;
6、石德生,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形成背景,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4年第二期;
7、周一骑、李敏,荣格“共时性”法则探析,南开社会学评论,2003;
8、鲁庆中、王方,一种对于《易》与“道”的解读——兼论荣格的共时性法则,中州学报,2000年11月第6期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浅析
周超锋
2007141057
20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