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其次,我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对于学生的疑惑,我会耐心解答,并尽量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再次,我会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我会设置一些小测验,及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最后,我会尽量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放松心情,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提升。
6.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特点:总结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如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等。
7.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历史意义:探讨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世界文化事业的贡献。
8.现实意义与启示:结合现实生活,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9.教育文化事业与个人成长:探讨教育文化事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来提升个人素质。
-在保障和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9.教育文化事业与社会公平
-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和意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同时,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板书内容,以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反思与改进
今天上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课后,我感到有些地方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一定的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游离度,对于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的理解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然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培养和锻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2.难点:分析我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获取知识。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资料:相关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数据、事迹等。

3.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教育文化事业上的发展变化。

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26课提纲要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15课-26课提纲要点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知识:★七律·长征(1935.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间:1931年9月18日借口:柳条湖事件结果:东三省沦陷2.伪满洲国时间:1931地点:长春执政:溥仪危害:日本侵略者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2.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导:中国共产党主力:北平数千名学生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结果:遭到镇压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影响: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概况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坚持抗战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全民抗战: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厂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以各种形式支持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教练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型:新授 主备人:杜生国 时间:2018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 》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及废除的时间。

2. 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说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和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分别是什么?有何影响?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3.列表说明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成就。

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1.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所建立的最高学府,类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内容、意义文学 绘画 音乐 电影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A. 京师同文馆B. 燕京大学C. 京师大学堂D. 东吴大学2.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的重要基石。

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探索有()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③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3.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鲁迅——《狂人日记》 B.侯德榜——《制碱》C.丁玲——《李有才板话》 D.郭沫若——《屈原》4.毛泽东称赞傅作义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共34张PPT)
思考探究:
1942年,毛泽东同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
小结: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名称
时期
代表
报纸
洋务运动时期
民国时期
刊物
民国时期
出版机构
鸦片战争后
解放区
《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举制度的废除
废除科举制: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 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科举制度创于隋朝,唐代进一步完善。明代,形成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文体采用死板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见解,是明清文化专制的集中体现。它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其消极作用已占主要方面。1905年清光绪年间终被废止。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中华书局
开明书店出版的书籍
生活书店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现代化的新华书店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报刊杂志: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报刊杂志: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文学艺术内容的教学,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利用剧照、绘画等资料,激发历史想象力。

3.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

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途径极其丰富,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时事。

在中国近代社会,报纸作为主要大众传媒手段,发挥了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新闻出版业有何发展?同时期教育文化事业又有何发展?探究新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一)新式教育的发展【教师活动】出示兴办新式学堂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了解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百日维新期间兴办的新式学校。

【教师活动】讲述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学生活动】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过程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教师活动】提问:新式教育的学习内容到底“新”在何处?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教学内容不同:从儒家四书五经,到逐步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人才培养方向不同:从考取官职转变为培养外交、科技人才。

(二)新闻出版社的发展【教师活动】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近代中国的报刊业也发展起来。

提问: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哪个?【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2020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了解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1.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

2.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你对此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①洋务运动时期: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

④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你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时间、特色和地位吗?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名称《申报》商务印书馆创办19世纪70年代创办1897年,在上海创办特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社会新闻,内容丰富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地位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3)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老师小结: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存在了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持的传统旧式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中国近代教育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繁荣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

但是,对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科技成就的意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史料,概括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

2.资料: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相关史料,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2)报刊:1872年在上海兴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旧事报»和延安的«束缚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西方杂志»、陈独秀兴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兴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兴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明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通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事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束缚区兴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提高书刊的重要阵地。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废弃的意义。
教学内容




导入1(歌曲式导入)多媒体播放«义勇军停止曲»,先生跟着一同唱,然后谈自己的感受。经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事先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这么优秀的作品在事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求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齐白石喜欢篆刻。齐白石挑了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现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揣摩。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齐白石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到达了入迷入化的境地。齐白石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与齐白石同时代的还有哪些人?他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求这些内容。
过渡语:近代以来,不但教育、旧事出版机构出现,而且中国文艺创作绝后兴盛,成就突出,涌现出了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答案: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征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的«阿Q正传»,深入解剖了整个民族的肉体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效果的经典之作。郭沫假定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难点: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分析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教育改革、科学和教育、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

提示: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

提示: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图片展示:5.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6.教师提问:这些新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提示: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7.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出版企业?有何作用?提示:主要有商务印书馆;还有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内容涉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教学难点:教育改革、科技成就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例,进行分析讨论。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相关资料,如报道、论文等。

3.课堂活动:设计符合本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一批近代新式学校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订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聂耳、冼星海及其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课的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业典型代表概况;近代的文艺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艺术成就。

【新课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交通、生活习俗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还有哪些方面在外来冲击下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26课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教师展示以下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给出答案: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教师质疑: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它新在哪里?学生短暂交流后,以模拟采访形式分角色表演短剧《蔡元培访谈》。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了解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增强爱国主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京师大学堂、《申报》、商务印书馆。

难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时代精神。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讲授新课(一)、导入新课:图片中展示的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的牌匾。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那么,它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二)、讲授新课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中国。

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危害,于是提出了进行育变革、废除科举制度的强烈要求。

这一时期出现过哪些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你知道这一时期为什么要创办这么多的新式学堂吗?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和维新人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政府通过什么选拔人才吗?科举考试:师: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交流 【问题 1】教育的发展
育方面的知识,如古代史
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回答: 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展示 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间 科举制的创立等内容。近
提高 出现的?当时,还有哪些新 代史时期洋务派在培养
式学堂?中国近代新式教育 人才方面作了哪些努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力?百日维新中,关于教
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有哪些?对社会产生了什么 概括知识点:
影响?
报刊在中国最早出现:鸦
片战争后出现外文报刊。
中文报刊的创办:报纸
类:最早中文报纸上海
《申报》、民国时期:天 津的《大公报》、上海的 《新闻报》、延安的《解 放日报》。 报刊类:上海的《东方杂 志》、陈独秀创办的《新 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 活》 影响:深刻影响人们的日 常生活。
教材“文学艺术的成就”一
目,回答下列问题:
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1.列表归纳代表人物及其成 指导列表。
就。
2.课堂活动:历史人物介绍 生:列表,归纳内容。
我所知道的国民党统治区、 解放区的著名文学家、艺术 家分别有哪些?简单讲述他 们的艺术成就。
人物 作 类别

鲁迅
郭沫若
文学
茅盾 曹禺
巴金
老舍
美 徐悲鸿
况是怎样的?对社会造成了 影。
哪些影响?
电影明星及代表作:赵
丹、周璇;《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渔光曲》
影响:丰富了人民的精神
生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历史镜头。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创 师:启发学生从歌曲创作
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 的背景,以及现今国际
候,激励中国人民争取自由 (钓鱼岛问题、南海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和民国时期进步的文艺家;《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对近代生活的影响。

如何结合历史背景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师:同学们,每当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那嘹亮的国歌声。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虽说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来它却一直鼓舞着广大的中华儿女。

大家知道国歌的曲作者是谁吗?学生:聂耳。

教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那么,与聂耳同时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还有哪些?他们在近代中国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曾作过哪些努力?我们应如何理解他们的作品的内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近代教育的发展学生:(阅读教材第125页新式学堂的兴办)教师:(归纳,出示表格)多媒体呈现: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教师:“最早的考试制度”源于我国哪个朝代?它是什么制度?学生抢答:隋朝;科举制。

教师:你怎样理解废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学生:它的废除,结束了我国持续一千多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各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教育管理有了本质的不同。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题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备课时间课节累计32 科目历史班级课时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的变革、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等基本史实,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学艺术成就的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文字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学艺术成就2.教学难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启 1. 回顾旧知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情况?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2. 导入新课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也是从近代开始出现的,它的前身是什么学校呢?(二)读导学提纲:1. 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是怎样发展的?2. 科举制度是怎样废除的?3. 近代新闻报刊的发展情况?4.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代表有哪些?5.中国近代文学艺术主要著作有哪些? (三)议科举制是怎样废除的?为什么? (四)知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科举制度的废除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时期 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甲午战争之后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大学堂教学 时间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 力。

(2)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7)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 曹禺 巴金
《子夜》 《雷雨》
《家》
聂耳 洗星海 齐白石
作品 《骆驼祥子》
《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2.典型代表
鲁迅
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 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 文。
《阿Q正传》,深刻解 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 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 之作。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
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长沙人( C )
A.鲁迅
B.冼星海
C.田汉
D.聂耳
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
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3.影视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期照相机
慈禧太后画像及照片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 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 片《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剧照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 红牡丹》。
赵丹
周璇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
没再继续读。
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 教授。
2.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 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 国学制。
《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课堂小结
教育 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
教 育
新闻 出版
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
文 化 事
业的 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发展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
的 发
文学
绘画:齐白石、徐悲鸿
展 艺术 成就 歌曲:聂耳、冼星海
京师大学堂原址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最高学府,它的建 立使近代中国教育改 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1912 年),京师大学堂,改 名为北京大学。
北大名人:
陈独秀: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 困
(D)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齐白石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 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八骏图》
聂耳 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冼星海 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大型歌剧《白毛女》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建学制,废科举
(1).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 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中国历史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普 遍实行的学制,标志着我国新型学校制度正式确 立。 (2)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废科举,开学堂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初等阶段、中等阶段、高等阶段
新课讲授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的创办
时期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战争之后 百日维新期间
新式学校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
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 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 出了重要贡献。
京师同文馆
新近 式代 学中 校国
创 办 最 早 的 一 所
学校课程设置等
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3.新闻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 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1872年在上海创刊, 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 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 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 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 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 全书"。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随堂演练
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B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3.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 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
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B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4.《家》这部白话小说是谁创作的( D )
A.鲁迅 B.郭沫若 C.老舍 D.巴金
5.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 D)
①《雷雨》
②《骆驼祥子》
③《狂人日记》 ④《阿Q正传》
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
民国时期著名的刊物
《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周刊
4.出版业的发展
1897年在上海创办 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 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 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 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 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 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华书局
北 京 大 学
北京大学前身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时 候,什么背景下创办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 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
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 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生活书店
开明书店出版的书籍
延安新华书店旧址
现代化的新华书店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 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成就
1.文艺成就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 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作者
作品
作者
鲁迅 《狂人日记》 老舍 《阿Q正传》
郭沫若 《女神》 徐悲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