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五: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重点变更-PDF (简)
2015 年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约为 5515 个,増幅达到 26.2%。
2010 版药
2015 年版药典
类别
典收载 总收载品种 新增品种 修订品种
中药
2165
化药
2139
药用辅料
132
生物制品
品种 通则、总论
131 10
小计
4567
通则(附录)
---
指导原则
---
2627 2617 约 271 145 14 约 5515 321 31
约 462 约 500
139 14 4 约 1201 29 15
约 400 149 132 62 8
约 751 145 8
不收载 品种
2 5 --6 --13 -----
4. 2015 年版药典的部份增加及修订的项目: 附录是药典的重要部份,药典的灵魂和水平均集中反映在附录中。本版是将三部 药典的附录合一,加强共性的系统化、完善化及规范化,新版 <中国药典> 的附 录调整为凡例、通则与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单独成卷,为第四部。把以 往各部药典附录里相同的方法之间的归纳统一作为本版药典的工作重点,同时, 亦解决长期以来各部药典之间相同方法/通则要求不统一的问题。再且,附录对 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标准具同等法律效力。
4.6 二氧化硫残留的限制 通则里说明,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 超过 150mg/kg (ppm)。
正文品种说明山药、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朮、党 参 10 味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 400mg/kg(ppm)。
新版药典锐意加强科学监管,防止中药材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中药部分的增、修订情况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中药部分的增、修订情况简介作者:陈佳钱琛陈桂良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中药部分的增、修订情况及技术特点。
本版药典不仅中药收载品种数大幅增加,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多药味(成分)的检测、活性成分的控制和杂质(有害物质)的检查,更注重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包括广泛应用了指纹(特征)图谱技术,对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及其质量整体控制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药品标准中图分类号:R9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7-0003-02A brief introduction to quality standar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CHEN jia*, QIAN Chen, CHEN Guiliang* *(Divis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hanghai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The main changes an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was briefly introduced. Not only was the content related to the collection of TCM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but also the detection of multi-composition, the control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examination of harmful impurity (or substances) were strengthened, and furthermore,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si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wide use of feature/fingerprint technology was more focused on in this new pharmacopoeia. We believe that thes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CM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ver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drug standards《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5年版中国药典
1、《中国药典》2015年修订情况介绍。
答:“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药品法典。
是药品开发、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版。
2010年3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历时5年完成新版药典编制工作。
编写期间,将修订后的药典内容全部在网上公示并征求意见,共收到网上反馈意见4000余条,远远超过前几版药典收到的反馈意见数量,体现了社会和公众对新版药典编写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针对各种反馈意见,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逐一研究讨论,组织召开标准评审会700余次,向社会反馈意见。
可以说,2015年版《中国药典》不仅凝聚了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委员、广大专家学者、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高校和药品生产企业的心血,更蕴含着社会公众的共同智慧。
2、2015年版药典实施细则。
答:新版《中国药典》于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新版《药典》每5年发布一次。
自实施之日起,上市药品质量标准应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品种质量标准。
该品种已列入2015年版药典但未收录的质量标准,也应符合《中国药典总则》的相关要求。
对于那些已提交注册、未获批准的品种,在批准时也要符合2015年版药典标准的相关要求。
3、2015年版《中国药典》主要有哪些变化?答:首先,收到的品种数量增加了27.4%。
2015年版药典计划收录5800个品种,比2010年版药典增加1200多个品种,修订品种751个。
二是通过对《药典》总则、总则、总则的全面增补和修订,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使《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三是完善了药品标准体系。
特别是药用辅料品种增加到260种,增加了相关指导原则;在归纳、验证、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药典》不同部分常用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四是2015年版药典附录(总则)和辅料独立卷成册,构成《中国药典》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015版《中国药典》分享解读
h
新版药典收录药品数量达5608个,比2010年 版药典新增1082个,覆盖基本药物目录和医 疗保险目录的大部分品种,更加适应临床用 药。
h
一部:中药 二部:化学药 三部:生物制品 四部:附录和药用辅 料标准
一部:中药
收载品种2598种 新增品种 440 个 修订品种 517 个
h
不收载品种7种
对提升药用辅料质量,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 弥补我国药用辅料 标准短缺、 提高药用辅料监管能力、 推进药用辅料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在药典四部增加了直接服用中药饮片的微 生物限度检查要求
《中国药典》增补本是将《中国药典》编制 工作常态化的重要手段,要及时跟上国际国 内医药工业的发展步伐,根据临床需求,积 极吸纳科研成果。
h
• 《中国药典》是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 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国家 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 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遵守 《中国药典》
2015版
2010版 2005版 2000版 1995版 1990版 1985版 1977版 1963版 1953版
总 《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全面满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体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的需要; 目 标 ( 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水平:中药标准引领国际发展,
新增品种各论 13 个, 其中包括预防类 4 个品种,治疗类 9 个品种
不收载 2010 年版《中国药典》 品种 6 个
四部:附录和药用辅料标准
2015 年版《中国药典》 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 并 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 第四部
内容包括凡例、 通则和药用辅料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D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3 药典附录整合和编号制定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本着求同存异、统一规范的原则,将各部药典附录统一整合。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用性附录整合后,除生物制品收载个性通则外,一部、二部不再单独收载通则,对中药和生物制品的特殊性检定方法通则予以单列。
鉴于生物制品特性检定通则较多,为方便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将同步收载生物制品个性检测方法。
整合后的药典附录统一更名为通则。
按照原理、目的、属性、作用、方法、特性等将药典通则分为十五大类,实现了通则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新编后的编码更加规范、合理、扩展性更强,更加适应药典在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
2.4 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在参考美国、欧洲、英国药典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不断借鉴和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通过检测方法的完善,为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保留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专属性和稳定性。
采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临界点色谱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等用于蒙脱石的结构分析以及滑石粉中石棉的检测。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分子大小异构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抗毒素抗血清制品分子大小分布等;建立了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指导方法,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技术储备。
2.5 药品质控进一步加强检验方法的完善是实现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完善检验方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加强检验方法的建立和质控要求的制定。
《中国药典》主要增修订内容
编号 0500
0502 0512 0531 0532 0600 0631 0632 0633 0700 0701 0702
通则名称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新增) 临界点色谱法(新增) 物理常数测定法
pH值测定法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 其他测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
0101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通则0931)或释放度(通则9031)检查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通则0931)和分散均匀性检查 缓释片应符合缓释制剂的有关要求(通则9013)并进行释放度(通则0931)
检查 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释放度(通则0931)检查 除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口崩片外,口崩片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通则0921)。
二部原附录名称 ⅠⅡⅢⅣⅤⅥⅧ ⅤB薄层色谱法 ⅤD高效液相色谱法
ⅥH pH值测定法 ⅨG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ⅥG黏度测定法
ⅦA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ⅦB非水溶液滴定法
0800 0900
编号
0801 0821 0831 0832 0861
0901 0902 0903 0904 0921 0923 0931 0941 0942 0982
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重量差异】 【崩解时限】
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分散均匀性】 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检查,不锈钢丝网的筛孔内径为710μ m,水温为 15~25℃;取供试品6片,应在3分钟内全部崩解并通过筛网。 【微生物限度】 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和控制菌检查法(通则 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7)检查,应符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有关生物测定部分的增、修订情况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中有关生物测定部分的增、修订情况介绍唐黎明;陈桂良【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将前版药典一、二、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整合归为四部,作为药典的通用要求。
四部中有关生物测定部分除整合了热原检查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等原附录外,还新增了组胺物质检查法等,同时对部分原附录进行了修订。
本文介绍相关情况。
%The appendices in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P) (2010 version) volume I, II and III were integrated into volume IV in ChP (2015 version), which can be served as the common requirement for pharmacopoeia standards. The histamine test and so on were added in the biological test of volume IV besides the intergradation of pyrogens test and abnormal toxicity test and meanwhile some appendices on bioassay were revised as well.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is introduced for reference.【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6(037)007【总页数】3页(P9-10,15)【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测定;通则;增;修订【作者】唐黎明;陈桂良【作者单位】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药理毒理室上海 201203;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药理毒理室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自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与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应用
2015年版
一
《中国药典》
四部介绍
山东中医药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
1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 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 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 (检定方法通 则27个、制剂通则1个),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 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 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 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山东中医药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7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习材料——
2015 《中国药典》四部介绍 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主讲人:李峰 教授
2017年5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生药系主任李峰教授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科技奖励审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教育专家 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评审专家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鉴定分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专委会常务理事 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山东省教学名师 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山东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 全省支教先进个人 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15版药典变化解析
2015版《药典》中药材标准的变化情况新药典变化概述:1.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598种,其中新增440种,修订517种,不收载7种。
2.重新建立规范的编码体系,并首次将通则、药用辅料单独作为《中国药典》四部。
3.完善了“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炮制通则”和“药用辅料通则”。
4.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
5.中药材增加专属性的显微鉴别检查、特征氨基酸含量测定等。
6.不再新增处方中含羚羊角、豹骨、龙骨、龙齿等濒危物种和化石的中成药品种。
新药典增减药材情况:删除:紫河车新药典“来源”修订情况:新药典“性状”修订情况新药典“显微鉴别”增加品种三颗针、干漆、山楂、广金钱草、女贞子、马兜铃、天仙子、升麻、生姜、瓜子金、瓜蒌皮、老鹳草、西青果、红大戟、花椒、花蕊石、杜仲叶、豆蔻、牡蛎、余甘子、沙苑子、诃子、补骨脂、苦杏仁、苦楝皮、虎杖、知母、使君子、金果榄、金银花、鱼腥草、卷柏、油松节、韭菜子、骨碎补、钩藤、胖大海、夏枯草、浮萍、预知子、菊花、野木瓜、款冬花、棕榈、紫苏叶、紫苏梗、锁阳、蓝布正、槐角、锦灯笼、豨莶草、暴马子皮、薤白、瞿麦、翻白草新药典“检查”修订情况二氧化硫残留量通则规定,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材及饮片(矿物类除外)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
正文规定,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10味中药及其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
农药残留量注:•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1mg/kg;•六氯苯不得过0.1mg/kg;•七氯(七氯、环氧七氯之和)不得过0.05mg/kg;•艾氏剂不得过0.05mg/kg;•氯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之和)不得过0.1mg/kg。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增修订内容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 焦褐色
10 11 12
山银花 山楂 千金子
13
川木香 饮片
煨川木香
无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川贝母 川芎 广金钱草 女贞子 马兜铃 天仙子 天冬 天花粉
鉴别 性状 饮片 鉴别 鉴别 鉴别 鉴别 检查 饮片 检查 饮片
(2) (3) 表面颜色 表面颜色 (1) (1) (1) (1)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二氧化硫残留量 (1)
鉴别 22 天竺黄
(2) (3)
检查 性状 鉴别 检查 23 天麻 浸出物 含量测定 饮片
体积比 表面颜色 (3) 二氧化硫残留量 醇溶性浸出物 天麻素 对羟基苯甲醇 性状
贝母素乙及贝母辛 无 表面黄褐色 外表皮黄褐色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1)溶媒为盐酸与硝酸 (1)溶媒为醋酸2滴,显色剂一滴 的等混合液,显色剂无 变化 (2)显色反应 (2)显示反应 增加天竺黄为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 无 鉴别 体积比:中粉10g。轻轻 中粉10g,轻轻装入量筒,体积比 装入量筒,体积比不得 不得少于24ml 少于35ml 黄白色至黄棕色 黄白色至淡黄棕色 增加对羟基苯甲醇为对照品的薄层 无 色谱鉴别 不得过400mg/Kg 无 不得少于10%,溶媒为乙 不得少于15.0%,溶媒为稀乙醇 醇 不得少于0.20% 总量不得少于0.25% 无 淡黄色至黄棕色 淡黄色至淡黄棕色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材增修订内容
序号 品名 增修订项目
总六六六 总涕涕涕 五氯硝基苯 六氯苯 七氯 艾氏剂 氯丹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e 人参皂苷Rb1 炮制 性状 鉴别 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情况简介介绍
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待探索
• 一是要继续推进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 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和 医疗保险目录品种、注射剂、疫苗等高风 险品种以及中药和民族药等产品的标准提 高工作;
• 二是要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改 革的进程,形成“有进有出、有增有减”的新 格局;
• 三是要加快建立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化平台 并将其纳入国家总局建设计划,统一规范
七步提升了对药品质量 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 使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七大变化
• 三是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特别是药用辅 料品种增加至260个,新增相关指导原则; 在归纳、验证和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 国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未来药品标准的发展
• 社会共举 标准化工作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应当更多地调动地方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包 括资金、技术和人员)支持和参与药品标准 制定。充分发挥药品检验机构、高等院校 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深入开展前瞻性、全 局性和关键性课题研究及分析技术攻关, 加强药品标准化战略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 充分利用媒体广泛介绍药品标准化知识, 宣传工作进展及成果。
未来药品标准的发展
• 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就是要利用市场的作用, 提高药品标准的市场适应性。要充分体现 药品标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还药 品标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愿性的属性。 明确药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应是一种市场 行为,也是应用者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 府的行政性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要使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市场经 济发展,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通 过药品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从标准化角度
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待探索
• 第三,企业提高药品标准的能力和内在动 力不足。
• 第四,我国未建立起统一、动态、高效的 药品标准信息平台,因此难以准确统计我 国药品标准数量,致使标准总体底数不清; 难以对现有药品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致使 标准整体水平不明;难以查询最新标准,致 使执行容易出错。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得应用李峰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得变动之一就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得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就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得重要基础,就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水平与特色得重要体现,也就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得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与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得作用。
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与药用辅料。
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与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得共性要求,就是药典标准得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与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 (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 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就是药典得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得检测方法与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得其她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得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得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得药典标准体例。
2015版药典增修订内容简介
2016年3月24日
了解新版药典变化的目的
了解新版药典增修订情况的变化,更好地理解药
典、更好地执行药典。 了解药品国家标准制修订理念的变化,把握今后 药品标准制修订的方向,提高标准控制水平,促 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中国药典》2015年版概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共分为四部。
5
《中国药典》2015年版概况
药典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通则(附录),共317个(其中新增43个、修 订67个)。包括制剂通则共38个,检测方法 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标准品9 个。 药用辅料270个(其中新增137个、修订97个、 不收载2个)。
《中国药典》2015年版特点 -1
建立了药典标准体例 凡例为统领规定 通则和总论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 各论为具体品种基本要求 药品标准体系更加健全,首次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制备”、“药包材” 以及“药用玻璃容器”等指导原 则纳入药典。
《中国药典》2015年版特点-3
对凡例、通则、总论进行了全面修订,整体上提 升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药典凡例、通则、总论对药典收载以外的药品 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对整合后的通则重新建立了通则编码体系(与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有编码对照表)
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新增1082个), 增幅达到23.7%。 扩大收载品种范围,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 录品种的90%以上。 对于部分标准不完善、多年无生产、临床不 良反应多的药品,加大调整力度,2010年版 收载而本版药典未收载的品种共计43种。
《中国药典》2015年版特点-2
药品标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规范化
讲义五:2015年版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
讲义五:2015年版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第一篇:讲义五:2015年版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概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的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表2),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的药典标准体例。
药品标准控制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2.2 药典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首次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药包材通用要求”和“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的分析报告鉴定中地应用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峰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的重要基础,是2015年版《中国药典》水平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的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和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
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规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 (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 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容的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的药典标准体例。
讲义五:2015年版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情况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概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 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 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 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 ,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67 个; 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 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 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的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表2),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的药典标准体例。
药品标准控制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2. 2 药典标准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首次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药包材通用要求”和“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中国药典四部修改概况(曾令高)ppt
增加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试样的制备及有关实 验技术”等相关内容。
增加 粉末X射线衍射法获得的衍射图谱信息,对该 法的“适用范围、定量分析方法”等进行了描述。
0502 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未收载 2010年版(二部)品种名单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未收载
2010年版(二部)品种名单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未收载2010年版(二部)中的品种名单
《中国药典》2015年版凡例增修订情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凡例增修订情况
《中国药典》2015年版凡例增修订情况
“检出灵敏度”
检视:按检视方法顺序从 直接检视、显色后(可见 光或紫外光灯)检视,荧 光物质在紫外灯下检视荧 光斑点或荧光淬灭斑点的 顺序逐一叙述。
“检出限”
)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柱:增加对色谱柱分类和适用范围的 详细描述。
流动性:增加正相色谱系统流动性组成建 议。使用小粒径填充剂注意事项。
0101 片剂
《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片)
【微生物限度】……凡规 定进行杂菌检查的片剂, 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 查。)
0106 鼻用制剂
《中国药典》 2010年版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增加 【递送剂量均一
无
性】检查(定量鼻用气雾剂、
混悬型和乳液型定量鼻用喷雾
剂及多剂量储库型鼻用粉雾剂)
定期采用熔点标准品进行校正。 若对B法测定结果持有异议,应以A法(传温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与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地应用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李峰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 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的重要基础,是 2015 年版《中国药典》水平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的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和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
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 317个, 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检测方法附录 287个,其中新增通则 28个 ( 检定方法通则 27个、制剂通则 1个) ,整合通则 63个,修订通则 67 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 3个;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 15个,修订 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 270个品种,其中新增 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 2个。
2.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概况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
2015年版《中国药典》最大的变动之一是将原药典各部附录整合,并与药用辅料标准单立成卷,首次作为《中国药典》第四部,解决了长期以来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重复收录、彼此之间方法不协调、不统一、不规范,给药品检验实际操作带来不便的问题。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内容包括凡例、通则和药用辅料,药典通则涵盖了通用性要求、检验方法、指导原则以及试剂和标准物质等药品标准的共性要求,是药典标准的基础,不但反映了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整体状况和药品检验技术水平; 同时也对规范药品研究、生产、检验、加强药品监管发挥重要作用。
现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整体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增修订整体情况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 将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制剂整合后共计38个; 检测方法附录287个,其中新增通则28个(检定方法通则27个、制剂通则1个) ,整合通则63个,修订通则67 个; 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 指导原则共计30个,其中新增15个,修订10个。
辅料收载总数约270个品种,其中新增137 个,修订97个,不收载2个。
2.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主要特点2. 1 整体提升质控水平《中国药典》凡例、通则、总论是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品标准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进行总体规定,对药典以外的其他药品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通过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内容的全面增修订,全面完善了药典标准基本共性规定(表2),从整体上提升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形成了以凡例为统领,通则为同类药品基本准则、各论作为基本要求的药典标准体例。
药品标准控制更加全面化、系统化、规范化。
2. 2 药典标准体系更加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首次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以及“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药包材通用要求”和“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 3 药典附录整合和编号制定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本着求同存异、统一规范的原则,将各部药典附录统一整合。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用性附录整合后,除生物制品收载个性通则外,一部、二部不再单独收载通则,对中药和生物制品的特殊性检定方法通则予以单列。
鉴于生物制品特性检定通则较多,为方便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将同步收载生物制品个性检测方法。
整合后的药典附录统一更名为通则。
按照原理、目的、属性、作用、方法、特性等将药典通则分为十五大类,实现了通则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扩展性和稳定性。
新编后的编码更加规范、合理、扩展性更强,更加适应药典在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
2. 4 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在参考美国、欧洲、英国药典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不断借鉴和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稳定性。
通过检测方法的完善,为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保留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专属性和稳定性。
采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临界点色谱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等用于蒙脱石的结构分析以及滑石粉中石棉的检测。
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分子大小异构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抗毒素抗血清制品分子大小分布等; 建立了中药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等指导方,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技术储备。
2. 5 药品质控进一步加强检验方法的完善是实现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2015 年版《中国药典》在完善检验方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加强检验方法的建立和质控要求的制定。
通过完善和优化检测方法、扩大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药品检验的能力大幅提升。
2. 6 加强药品全过程控制2015 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理念,加强对药品生产源头和工艺过程控制,通过完善相关技术指南,加强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控环境、药用辅材和药用包材等涉及药品质量的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要求,加强产品批间一致性和稳定性控制,丰富了药品标准的内涵,对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意义重大。
2. 7 中药安全性控制进一步加强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既突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又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方面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对中药材及其饮片在种植、流通、储藏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以及相关致病菌等进行控制,在相关控制方法方面,201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专属性优、灵敏度高、检测效率好的检测技术。
如二氧化硫检测增加了离子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真菌毒素检查建立了高相液相- 质谱联用方法等。
2. 8 制剂通则相关要求更加完善2015 年版《中国药典》实现了药典一部、二部和三部制剂通则的全部统一。
在整合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剂要求以及新型制剂的收载。
2. 8. 1 制剂要求更加规范制剂整合在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同一剂型下的检查项应尽量统一,尤其是涉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例如: 眼用制剂和注射剂下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细菌内毒素等检测项目;对于难以统一者,在相应项下分别作出规定。
如胶囊剂的重量差异、中药硬胶囊剂要求水分检查、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等。
通过完善制剂要求,进一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以动物、植物、矿物质来源的非单体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黏膜或皮肤炎症或腔道等局部用片剂(如口腔贴片、外用可溶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等)检查项下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应符合规定。
生物制品进行杂菌检查的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眼用制剂,如加入抑菌剂的,应要求标示所使用抑菌剂的种类和标示量; 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制剂由微生物限度要求为无菌制剂;对于烧伤用软膏剂、乳膏剂、气雾剂、喷雾剂、凝胶剂、散剂、涂膜剂等,除用于轻度烧伤I或浅II外,应为无菌制剂。
为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对于来源于动、植物多组分且难以建立测定方法的以外,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均应合要求。
2. 8. 2 完善制剂通则共性要求制剂通则规定适用于中药、化学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不适用于预防类制品;各剂型、亚剂型并不适用于所有原料药物,而应取决于原料药物特性、临床给药需求以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确定制剂处方时,应根据抑菌效力检查法确定抑菌剂的添加剂量等。
2.8.3 增加新剂型的收载201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吸入制剂和口崩片亚剂型的收载。
吸入制剂是对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做出统一要求,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鼻用制剂、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和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在符合原相应剂型的基础上,还应符合吸入制剂的相关要求;取消外用制剂,原按照外用溶液剂命名的制剂名称可不变,检查项下应按其使用适应证和用途归属相应的制型,并应符合相关制剂的要求。
制剂或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
2.9 微生物检定要求与国际接轨2015 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了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将药品微生物控制从简单的终产品控制向药品生产和检定全过程的微生物风险调查和控制方向发展。
为提高药品微生物控制,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法参照ICH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与国际要求相统一,即无菌检查法修订了培养基种类。
修订后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提高了灵敏度、检查项目分类更加合理2.10 药品标准物质进一步规范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作为实物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 年版《中国药典》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做出规范和指导,是为保证国家药品标准的执行、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同时,对树立《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504个,标准品32个; 化学药对照品832个,生物制品标准品62个。
2. 11 药用辅料标准水平显著提高2.11.1 药用辅料标准体得到完善2015年版《中国药典》完善了药用辅料标准体系,加强了凡例中有关药用辅料通用性要求和药用辅料通则的增修订,强化药用辅料源头和过程控制的要求,特别是对可供注射用辅料,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同时,鉴于制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药用辅料用途的广泛性,强化了药用辅料标准的适用性验证要求。
2.11.2 品种收载大幅增加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新增药用辅料品种139 个,修订95个,收载总数达270个,收载品种增长105% 。
可供注射用辅料品种由2010 年版得2个增加至23个,增加了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活性炭等常用的可供注射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对提升药用辅料质量,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弥补我国药用辅料标准短缺、提高药用辅料监管能力、推进药用辅料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1.3 辅料质量控制更加严格2015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对药用辅料鉴别、有关物质、杂质、残留溶剂等全兴控制要求。
同时增订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更加注重对辅料功能性控制;如增订多孔性、粉末细度、粉末流动、比表面积、黏度等检查项等; 并根据辅料的功能性指标的不同,形成系列化,规格化,以满足制剂生产的需求。
3 结语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是保证《中国药典》执行的重要基础,是2015 年版《中国药典》水平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系统阐述药品检测技术、传播药典知识的良好教科书,对于强化药品监管手段,保障药品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先进检测技术应用和行业健康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