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人将成为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人将成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生产力成本上升,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中国社会蓝皮书》称,未来10年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转型。事实上,我国正遭遇劳动力日益紧缺和人力成本逐年上涨的问题。

相比人力成本,近年来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以焊接工种为例,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如果按照4000元算,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售价15万左右,一般能抵3个工人,基本和人力成本相当。而且机器人的使用寿命至少3至5年,成本优势就更明显了。

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恶劣、危险以及重复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2005—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其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增长率达到25%。IFR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今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到2015年底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据统计,每万名工人中,日本工业机器人数量是400个,欧盟为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专家解读称,“这反映出我国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但也预示着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注定是一个朝阳产业。”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家配套产业集群。

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小组通过对比美德日韩,测算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未来将超过160万台,而目前装配量仅10万多台。

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公开资料显示,该市已将工业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规划2015年产业规模达200亿元,2020年争取达到600亿—800亿元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