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各种生产任务的智能化机器,通过程序控制完成物体的搬运、装配、焊接、精密加工等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面貌。
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在制造业自动化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产品质量。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384,000台,市场规模超过了160亿美元。
亚洲地区是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用户,销量占到了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汽车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必备的生产工具,能够完成车体焊接、喷涂、装配等工作,在汽车生产线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电子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能够完成精密组装、电路焊接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生产、物流仓储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工业机器人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工业机器人不仅具备高精度、高速度的运动控制能力,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适应不同工作场景。
例如,一些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系统识别和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工作方式。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和云平台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集中控制和数据分析。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
以前,工业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大型制造企业,由于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编程难度,中小型企业很难承担和应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低成本、易于操作的机器人开始出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多使用机会。
这使得更多企业可以利用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尽管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工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不足,对人类员工的协作能力有限。
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机器人逐渐成为人类重要的辅助器具。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的机器人产业也在迅速地发展。
本文将从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与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世界各国机器人产业现状1.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自2013年以来,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已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240亿美元。
在制造业中,中国正在迅速向智能制造转型,而机器人产业正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除优秀的制造能力外,中国还拥有着大量的研发技术人才和企业,这些条件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美国:机器人产业技术领先美国机器人产业虽然不如中国市场规模大,但在技术研发方面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和技术企业,并且这些企业通常都拥有最尖端的技术、最高效的生产制造和最严苛的管理。
美国的机器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正在向军事、医疗、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
3.日本:机器人产业历史悠久作为机器人发源地之一的国家,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震荡了全球市场。
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升,日本国内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也成为了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4.韩国:机器人产业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在韩国,机器人产业被看做未来发展重中之重。
这也是韩国政府近年来推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韩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并为世界提供更先进更高效的智能制造产品。
目前,韩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关注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期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中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全球机器人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中国机器人行业呈现出了以下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年均增长超过30%,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了750亿元人民币。
这一规模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之一。
其次,中国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
过去,中国机器人产业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大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
例如,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再次,中国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外,中国的机器人应用正在向更多领域拓展,如物流、医疗、农业等。
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上的应用得到了更多的推广。
此外,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大对机器人应用的推广力度。
政府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总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升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高科技产业百花齐放,不同行业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因此能够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发展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机遇。
在目前的中国经济中,高科技产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推动中国经济崛起所需要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现状1. 工业机器人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9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专题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收入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6%,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454.4亿美元。
2. 5G技术5G技术是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中国的5G产业链中,主要分为三级,一级是基础芯片和零部件;二级是5G通信设备和系统;三级是5G终端产品和应用。
目前中国5G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公司都在紧密地结合着这三个领域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在这个领域中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目前人工智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也将逐渐从取得技术突破到开展商业应用阶段。
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将向几个方向发展,比如消费、企业、社会服务和政府等。
4.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中较为重要的领域。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达到141万辆,同比增长81.9%。
相较于传统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有更高的技术门槛,因此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并不容易,相应的市场品牌和市场策略也很重要。
二、趋势1. 变革期当前的高科技创新时代已到来,各种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在不断涌现。
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变革发生,并且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新的5年计划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做出的新的部署。
2. 支持政策比如对于5G技术的发展,政府也会积极的进行配套的政策支持。
通过政府的支持,中国5G发展也将会获得积极的推动和促进。
2024年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概述重载工业机器人是一种高负载能力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物流仓储、金属加工等行业。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市场竞争等方面对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0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汽车制造业、物流仓储行业以及金属加工行业的需求推动。
应用领域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是重载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重载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承担着装配、焊接、喷涂等重要任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制造业对重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增加。
物流仓储物流仓储行业是另一个重载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应用领域。
机器人在物流仓储场景中可以承担货物搬运、码垛、包装等任务,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仓储行业对重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金属加工重载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加工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机器人可以承担切割、铣削、抛光等任务,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金属制造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重载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市场竞争目前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存在着多家知名企业,其中包括ABB、Fanuc、KUKA 等。
这些企业凭借着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争夺市场份额,并对市场格局产生一定的冲击。
结论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推进和行业需求的增加,重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1.4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 变强,《机器人产业’十 三五’规划》提出了今后 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 要发展方向。工信部将重 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 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 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 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 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工信部提出2020年中国将 培育出3-5家类似于国外 四大金刚的机器人生产公 司,8-10个配套集区,高 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
工业机器人概述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 势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 趋势主要为:结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 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等方面。
二、工业机器人需求发展趋势
机器人产业的前景被普遍 看好。麦肯锡预计,到 2025 年 全 球 约 5% 到 15% 的 制造业将被工业机器人取 代。展望中国未来工业机 器人的发展,假设到 2018 年国内每万工人有 100 台 机器人,按照制造业从业 人数 5 百万人计算,工业 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 2020 年达到2000亿。
国外工业机器人四大金刚
日益增长的工业机器人市 场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 引世界著名机器人生产厂 家的目光。当前,我国进 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 日本,但是随着诸如“机 器人”类似的具有自有知 识产权的企业不断出现, 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将 会由中国制造。
工业机器人2000字论文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和未来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梁智茗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越来越依赖自动化设备的辅助,繁重的工业生产也开始摆脱大量劳动力的使用,所以,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其为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机器人的出现与普及,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未来工业生产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历史由来,发展与未来趋势1、工业机器人的由来与历史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机器人的概念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的剧本中提出,其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并愿意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奴仆“Robota”。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多自由度,并能实现诸多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
而工业机器人,顾名思义,则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尔沃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工业机器人的构造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便是机座与执行单位,包括臂部与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配备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拥有3至6个运动自由度,其自由度越高,机器人就越灵活,驱动装置和传动单位用以执行单位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则是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驱动和执行发出指令,并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控制。
3、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有机器手控制器与示教盒组成,可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引导动作记录下的信息重复再现执行,该种类机器人在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
浅谈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作者:李艳侠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它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必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IDC最新发布的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预计增长将超过150%。
报告同时提出,工程导向价值链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但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未来两年,品牌导向价值链企业、资产导向价值链企业和技术导向价值链企业在机器人采用方面都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机会。
1.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背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
此外,“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提出及鼓励创新和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加大都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与高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为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让机器人替人们干那些人们不愿干、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如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类难以长时间胜任的;有些工作人类无法身临其境等;这些都是工业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地方。
2.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2.1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
我国制出的古代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
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持赚钱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实用化和工业化阶段。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2021.06. DQGY 4518.75%;另外,坐标机器人销售近1.4万台,延续上年的下降趋势,占总销量的9.72%。
(三)运输及焊接用途最广在市场整体销售下行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的销售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总体来看,目前,搬运与焊接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自主品牌机器人在加工、焊接和钎焊、装配及拆卸、洁净室、涂层与胶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
其中,搬运和上下料作为首要应用领域,2019年销售6.2万台,同比下降4.4%,在总销量中的比重提高至43.06%;焊接与钎焊机器人销售3.4万台,同比下降16%,占比为23.61%;装配及拆卸机器人销售2万台,同比下降16.7%,占比为13.89%;加工领域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105.5%,是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应用领域。
从应用行业看,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连续第四年成为中国市场的首要应用行业,2019年销售超过4.2万台,同比下降8.9%,占中国市场总销量的29.17%;汽车制造业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应用行业,2019年采购机器人3.3万台,销量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17.1%,在中国市场总销量的比重下降至22.92%。
二、行业从成长期逐步进入成熟期工业智能化及《中国制造2025》增加了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1~11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06851套,增速有所放缓。
受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驱动工业机器人企业总数不断增加,但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初步显现及进入门槛的提升,新增企业数量减少,2020年行业新增企业仅为两家。
(一)工业机器人由机器智能向人工智能过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四大层次,三个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人口红利因素、工程师红利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等。
中国凭借强大的人口优势快速地渡过了自动化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的机器智能阶段业务成熟,例如旷世科技、海康威视等,这些公司在视觉应用领域的技术图1 2015~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情况(单位:套,亿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2 2010~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企业数量(单位:家)(来源:IT橘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06.DQGY47图3 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准入门槛的企业占比情况(单位:%)(来源:工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四)新增企业数量减少且符合条件企业占比下降2010~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企业的数量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从2010~2016年为增长,随后截止到2020年均为下降,并且下降幅度比上升幅度更大。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开始逐渐消失,而作为新兴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则迅速崛起。
2012年中国机器人购买量达到2.3万台,中国一跃成为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领先美国、德国。
中国拥巨大的市场,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上发展上却先天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稍显薄弱。
尤其是近10年来,进口机器人的价格大幅度降低,我国自行制造的普通工业机器人在价格上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对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为了重塑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为自动化道路打开大门,2012年国家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其中对“工业机器人”有专门的阐述: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人口红利却减弱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调查发现,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的机器人采用率(即每10000名员工对应的机器人数量比例)提高了210%。
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多个省份都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
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普遍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没有真正形成自主品牌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慢、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和附加值较低。
目前外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占了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90%。
金模工控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介绍说,我国企业在减速器这一机器人关节部位的关键元器件普遍依赖于进口,这让我们整体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建议国产机器人可以先在低端产品方面突破,以此推动规模化应用,积累经验后再向高端市场发力。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趋势作者:全泓达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3期一、前言21 世纪,是工业更新换代最快,科技创新最深入的一个时代。
除了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以外,工业上也从原来的人力为主的传统模式向全面自动化模式全面迈进。
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逐渐被自动化取代,其中工业机器人在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也非常智能,能够听懂人的“指挥”,能够依靠对其的指令进行相应的工作,能够根据编排的程序进行一系列行为。
现在,常见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主体,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
其中,主体是工业机器人的执行部分,主要包括机构和机器人的执行部分,包括可以活动的臀部手部,行走机构等等。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输入和发出指令的部分,是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常常也是决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一个关键部分。
驱动系统主要作用为执行命令,其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是决定机器人承载力和增减速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工业机器人最早在19 世纪30 年代提出,到19 世纪后期,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才制造出来。
工业机器人普遍拥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可编程。
显然,通过编程我们可以达到控制机器人的目的。
程序中我们可以设置机器人的行为过程,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改变,可以改变程序来达到更精准的行为目的。
2. 拟人化。
现在的机器人在结构上尽量都是类人化的,比如拥有类似人的胳膊,腿,手掌等。
同时,为了增加它的自适应性,在此基础上,为工业机器人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声觉传感器等,可以让工业机器人像人一样听到和感觉到,增加机器人的拟人性能。
2.1 工业机器人分类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可以按照负载重量,自由度大小,应用领域等多种评判标准分类。
当然,也可以按照工业机器人的臀部运动方式划分,可以将工业机器人分为:直角坐标型的臀部可绕坐标系移动,圆形坐标系的可以进行升降,回转等动作,球型坐标系的开业进行伸缩,俯仰等动作,关节型的臀部可以进行关节转动移动等动作。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机器人本体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机器人本体国产替代未来可期1、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创下新纪录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工业机器人》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出货量42.2万台,比上年增长6%;年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IFR预测,2019年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18年的创纪录水平回落,但预计随着持续的自动化和技术改进,未来将继续增长。
2、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IFR统计,2018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五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到全球安装量的74%。
其中,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15.6万台,同比下降1.73%,占全球的比重达到36%,但年销量连续第六年位居世界首位。
3、下游需求下降影响销量从具体销量来看,2015-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不断增长,2017年增长至15.9万台,涨幅达到76.4%。
2018年,由于工业机器人最大需求行业——汽车行业迎来28年首次销量下滑,3C行业增长也大幅度回落,这两大行业的投资情况更是断崖式下跌,所以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有所下降,2018年同比下降1.7%;2019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销量约为7.85万台。
4、市场规模仍然增长增长幅度有所下滑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但从增速来看,有所减缓。
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为5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增幅比上年下降24.4个百分点。
(备注:2016年销售额增速为31%) 5、多关节机器人需求最大从机械结构看,2018年多关节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中的销量位居各类型机械人雄踞首位,全年销售9.72万台,同比增长6.53%,占比为62%。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产量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产量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一、工业机器人产销情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生产出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弧焊、点焊、码垛、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
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内诸多企业的生产线上、一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也涌现出来、某些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从工业机器人来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一大国,行业迅猛发展。
2019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融资不易,投融资事件仅59起,同比减少24.4%,投融资金额59.72亿元,同比减少22.4%。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资出现降温,投融资事件和投融资金额连续2年下降。
当前,工业机器人投融资主要集中于AGV、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网这三个细分领域。
2015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仅32996台。
2017年突破13万台,提前三年实现了10万台产量的目标。
2018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47682台,同比增长4.6%,预计2019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近20万台;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近24万台。
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在2017年达到97台/万人,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预计我国机器人密度将在2021年突破130台/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7.3亿美元,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突破60亿美元。
二、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受到汽车产业下滑和电子产业乏力影响,工业机器人需求一度大幅下降。
经过一年多调整后,机器人产业正在慢慢走出颓势。
长期来看机器换人大势不可逆转,未来机器人产业还将保持高景气度,不过工业机器人增长将放缓。
工业机器人将呈现5大发展趋势。
1、人机协作人机协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业机器人趋势,也是这一增长的驱动力。
设计用于在共享工作空间中与人类进行安全物理交互的“Cobots”正在广泛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人们需要以更零星和间歇的方式与机器人紧密合作的环境中,安全共存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为机器人带来不同的材料,更换程序和检查新的运行。
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销售现状、密度及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销售现状、密度及行业发展趋势一、工业机器人组成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
一般来说,工业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
二、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1、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是高端制造中的皇冠。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14年以来,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243.95万套,比上年增加31.42万套,同比增长14.78%;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保有量272.2万套,比上年增加28.25万套,同比增长11.58%。
2、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2014-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呈上升趋势,至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所下降,工业机器人销量37.32万台,比上年减少4.91万台,同比下降11.63%。
2018年美洲工业机器人销量55212台,欧洲工业机器人销量75560台,亚太工业机器人销量283080台;2019年美洲工业机器人销量47809台,欧洲工业机器人销量71932台,亚太工业机器人销量245158台。
2018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占全球销量的74.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54032台,日本工业机器人销量55240台,韩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7807台,德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6723台,美国工业机器人销量40373台;2019年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占全球销量的73%,其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40492台,日本工业机器人销量49908台,韩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7873台,德国工业机器人销量20473台,美国工业机器人销量33339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34.6万台,同比+17.6%,预计至2020年达到52.1万台。
2017年中国销量占比30%以上。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保持加速增长,中国占比逐步提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量13.1万台,同比+81%,预期2018-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化增速20%-30%。
3C消费电子需求占比提高明显,预期近两年将代替汽车成为工业机器人销量第一大领域。
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59706台,同比+24%,销售额47亿美元,同比+2%。
2017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约销量78700台,预计2018-2020年40万台销量空间,268亿美元销售额空间,销量与销售额增速保持年均20%-25%。
“量看物流机器人+价看医疗机器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物流机器人销量2.54万台,占比42.5%销量最大,销售额9.92亿,占销售额21.1%;预计2018-2020年销量18.97万台,对应58.45亿美元市场空间。
2016年,医疗机器人销量1600台,销售额16.12亿美元最大,占比34.3%,单价超100万美元;预计2018-2020年将有约77.48亿美元市场空间。
对于工业机器人,中国总体上是净进口国,依赖进口国际高端品牌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国内机器人企业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及下游集成应用等方向正多点寻求突破,我们认为专业化的集成应用领域有望成为突破口。
上游零部件进口替代+下游集成商深耕细分行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工业机器人密度看,中国约49台/万人,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9台/万人,离发达国家的600台/万人以上水平差距更大。
从汽车行业机器人密度看,全球机器人应用大国密度普遍都高于1000台/万人,预期2018-2019年,3C自动化领域将替代汽车行业成为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行业。
低密度+人口老龄化是长期发展驱动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造业有效劳动力数目逐渐减少,制造业人工成本一直增加,且增速快于GDP增速,下游制造业劳动力流动性增加显著,致使企业管理成本增加。
2017年全球机器人销量中国占比39.3%,预计国内机器人密度不断提高,3C行业是近期工业机器人发展最快驱动力。
短期看好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类公司最先突破,中长期看好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