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简介
(完整word版)50312-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GB 50312-2007Code fo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generic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5.2.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 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 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 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B/T 50312—2000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 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gb50312-2007_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12-2007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Code fo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5.2.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 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7 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 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B/T 50312—2000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 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5.2.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
1 总则2 环境检查3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4 设备安装检验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 缆线的敷设5.2 保护措施6 缆线终接7 工程电气测试8 管理系统验收9 工程验收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附录E 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附: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统一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规定。
1.0.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环境检查2.0.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质量验收标准
全数检查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安装规范要求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综合布线系统缆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7
预埋槽盒和暗管敷设缆线
槽盒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预埋彩盒宜采用金属槽盒,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观察检查并用尺量检查,查阅电缆敷设记录
缆线桥架
安装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观察检查并用拉线尺检查、线坠尺检查
全数检查
垂直安装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观察检查并用拉线尺检查、线坠尺检查
全数检查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
桥架截断处级拼接处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采用垂直槽盒布放缆线时,支撑点宜避开地面沟槽和槽盒位置,支撑应牢固
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清晰
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3
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及集合点配线箱、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安装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并用拉线尺检查、线坠尺检查
全数检查
4
线缆布放(楼间)
缆线桥架
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并用拉线尺检查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
全数检查
一般项目
1
设备安装
设备机柜、
配线箱、机架各类配线部
件
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核对设计图,观察检查并用拉线尺检查、线坠尺检查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1 总则1.0.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1.0 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环境检查2.0.1 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5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器材检验3.0.1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4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3.0.2 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如下:1 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安装检验
4·0·1 机柜、机架安装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柜、机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2机柜、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不应有脱落及划痕,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3机柜、机架、配线设备箱体、电缆桥架及线槽等设备的安装应牢固,如有抗震要求,应按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4.0.2 各类配线部件安装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部件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环境检查
2.0.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 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5电信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电信间、设备间的位置、面积、高度、通风、防火及环境温、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0.2 建筑物进线间及入口设施的检查
工具检查
3.0.1 器材检验 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所用缆线和器材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应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 质量文件或证书,元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 3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4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 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5备品、备件及各类文件资料应齐全。 3.0.2配
谢谢观看
相关单位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张宜张晓微陈琪成彦朱立彤刘侃孙兰李雪佩张文才温伯银赵济安瞿二澜陈汉民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是一部由住建部制定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规范,保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共分十四章,其中包括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建设质量验收、设计验收、施工验收、终验收、公共设施验收、特殊环境和特殊系统验收、设备设施验收、布线规范、安装工程验收、运行调试验收、质量保证和责任追究等。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要求对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验收,包括施工前后验收、设计验收、施工验收、终验收、公共设施验收、特殊环境和特殊系统验收、设备设施验收、布线规范、安装工程验收、运行调试验收等。
在施工前验收阶段,要求检查现场环境、设备设施和布线规范;施工验收阶段,则要求检查施工质量、安装质量和运行调试质量;施工后验收阶段,要求检查设备设施、布线规范以及安装工程。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规定,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确保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1 一般规定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Ⅰ主控项目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 缆线的敷设5.1.1 缆线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 缆线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 缆线应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
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宜为3~6cm,电信间宜为0.5~2m,设备间宜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 倍。
2)屏蔽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 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 倍。
4)2 芯或4 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0 倍。
7 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并应符合表5.1.1-1 的规定。
表5.1.1-1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最小净距条件最小净距(mm)380V<2kV•A 380V2~5kV•A380V>5kV•A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 130 300 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150 300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② 10① 80 150注:①当380V 电力电缆<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10m 时,最小间距可为10mm。
②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2)综合布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之间最小净距宜符合表5.1.1-2 的规定。
表5.1.1—2 综合布线电缆与其他机房最小净距名称最小净距(m) 名称最小净距(m)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5.1.1-3 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 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07,自200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5.2。
5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同时废止。
1 总则2 环境检查3 器材及测试仪表工具检查4 设备安装检验5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 缆线的敷设5.2 保护措施6 缆线终接7 工程电气测试8 管理系统验收9 工程验收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附录E 测试项目和技术指标含义附:条文说明1 总则1.0。
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
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实施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规定。
1.0。
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验收。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
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2 环境检查2。
0。
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的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房屋预埋线槽、暗管、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及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GB50312-2019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共14页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1967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B/T 50312—200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由信息产业部作为主编部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共同编写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12-2019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Code f0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GB50312-2019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2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12--2019,自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七年四月六日前言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展开了多项专题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加以补充完善和修改,广泛吸取国内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定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信息产业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16号,邮编:100080),以供修订时参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doc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第1章总则第2章环境检查第3章器材检验第4章设备安装检验第5章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5.1 缆线的敷设5.2 保护措施第6章缆线终接第7章工程电气测试第8章工程验收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附录E 对绞电缆型号表示法附录F 本规范用词说明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第1.0.3条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第1.0.4条在施工过施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第1.0.5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环境检查第2.0.1条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1 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铺设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5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3章器材检验第3.0.1条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1 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或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综合布线工程通常又称为网络工程,从工程实施角度,可划分为网络布线工程、集团电话工程、光缆施工、有线电视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信息化时代,一座现代化的大楼内,除了具备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还少不了计算机网络线路,而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对现代建筑来说相当重要,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和工作要求实施,切不可有丝毫的草率和形式主义。
一、综合布线工程验收依据的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规范已经颁布,验收依据主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描述的项目和测试过程进行,但具体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还应严格按下列原则和验收项目内容办理:(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按照《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一部分:总规范》(YD/T926.1—1997)中规定的链路性能要求进行验收。
(2)工程竣工验收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应按照《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的规定执行。
(3)综合布线系统线缆链路的电气性能验收测试,应按照《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1013—1999)中的规定办理。
(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了应该符合上述规范外,还应该符合我国现行的《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051—1997)和《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1997)中相关的规定。
(5)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和验收中,如果遇到上述各种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了保证验收,可以按照有关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
(6)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些标准内容尚未完善,随着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的发展将会进一步被修订或补充。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ode for engineering acceptance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g and campus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0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北京目次1.总则2.环境检查3.器材检验4.设备安装检验5.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的敷设•保护措施6.缆线终接7.工程电气测试8.工程验收附录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附录B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附录D 光纤连接器极性附录E 对绞电缆型号表示法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总则1.0.1 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 工程中凡遇本规范未包括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可依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1.0.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执行本规范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环境检查2.0.1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铺面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主要包括:1、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档案
必须合格;2、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施工方案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规定;3、
施工施工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施工施工方案进行;4、全部布线系统应实
行竣工验收,并签字确认;5、布线系统竣工验收报告应填写完整,内容
符合技术标准、设计要求;6、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工后应进行试验检测,符合所规定的技术指标;7、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工后应做出正确的工程
质量证明;8、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完工后应录入施工信息系统,作为后续
维护的重要依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总则1.0.1为统一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
1.0.3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符合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通过工地代表或工程监理人员加强工地的随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
1.0.4综合布线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和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1.0.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缩略语ACR-F(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 衰减远端串音比ACR-N(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Near-end )衰减近端串音比d. c. (Direct Current Loop Resistance)直流环路电阻ELTCTL(Equal Level TCTL) 两端等效横向转换损耗FEXT[F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 Closs)J远端串音ILCinsertion Loss) 插入损耗NEXT[Ne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 Closs)J近端串音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LTS(Optical Loss Test Set)光损耗测试OTDR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光时域反射PS NEXT[Pow Sum Near End Crosstalk Attenuation Closs)J近端串音功率和PS AACR F(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Alien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ACR-Favg( Average 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Alien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 end)外部远端串音平均值比功率和PS ACR F( 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 Far-end)衰减远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CR-N (Power Sum Attenuation to Crosstalk Ratio at theNear-end)衰减近端串音比功率和PS ANEXT[Power Sum Alien Near-End Crosstalk(loss )]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PS ANEXTavg[Average Pow Sum Alien Near-End Crosstalk Closs)]外部近端串音平均值功率和PS FEXT(Power Sum Far End Crosstalk)远端串音功率和RL(Return Loss)回波损耗TCL(Transverse Conversion Loss)横向转换损耗TCTL(Transverse Conversion Transfer Loss)横向转换转移损耗3环境检查3.0.1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等建筑环境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及用户单元区域的土建工程应已全部竣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贯标讲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是对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进行修订。
规范内容布局基本沿用了原规范的章节,增加了第8章管理系统验收。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电气测试方法及测试内容按新设计规范GB50311-2007作了较大调整。
增加了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一、基础知识介绍1、网络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是现代数据通信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交流信息,是利用由通信介质所构建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流。
①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信息的形态也日渐多样化,在当代信息的载体可以是文本(西文字符、中文字符等)、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
②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
为了传送信息,首先要将文本、语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由信息传输设备或采集设备,把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处理。
③信号是数据的物理量编码,是信息的另一种物理表现形式。
信息是以信号的形式在信道中传播,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波形模拟着信息的变化,其特点是时间和幅值都是连续的,所以模拟信号为连续信号。
数字信号是指幅值被限制在有限个数值之内的信号,它是离散信号。
最简单的信号为二元码或二进制码。
在计算机数据通信中,最常用的是二进制码。
④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发送端和接受端之间每秒钟传输二进制数据的平均比特数,单位为位/秒。
它反映了终端设备之间信息传输能力,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
信号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素,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
一般情况下,一个信号往往可以带有多个二进制位,所以在固定的信息传输速率下,比特率往往大于波特率。
信号宽带:是指信号频谱的宽度,也就是信号的最高频率分量与最低频率分量的差值。
如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300-3300Hz,带宽为3KHz。
信道带宽:是指信道能够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成分与最低频率成份的频率差,单位为赫兹(Hz)。
信道带宽限定了通过信道的信号带宽,是衡量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指标。
信道容量:表示一个物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b/s。
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
数据传输速率与带宽之间存在着一个对应的关系;信号的带宽越宽,其数据传输速率就越高;同样,信号数据传输速率越高,其带宽也越宽。
这是因为数据传输速率的高低决定了信号周期T。
数据传输速率C=(1/T)×log2M b/s式中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意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M——一个码元所取离散值的个数。
物理链路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与信道容量H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对于无噪声信道C=2×H×log2M b/s⑤串行传输方式: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接一位地在通信线上传输,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只有一条数据信号线用来传输信号,它的传输速度要比并行传输低的多,但节省了信号线,广泛用于远距离传输。
由于计算机内部部件之间多采用并行传输,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多采用串行传输,因此在计算机之间通信时,发送端需要通过并/串转换,而接受端需要通过串/并转换。
⑥通信方式:数据通信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单工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即一方仅能发送数据,而另一方仅能接受数据。
半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数据允许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传输,它实际上是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全双工数据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因此全双工通信是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它要求发送设备和接受设备都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一条传输链路通常由两条线组成回路,称为二线制线路,采用全双工通信,需要四条线组成两条物理链路,称为四线制线路。
⑦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在通信介质上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⑧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基带传输:信号没有经过调制而直接传输二进制信号到信道中的一种传输方式,一般用在比较短的数据传输中。
大多数的局域网(以太网、令牌网)都使用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把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再传送,到接受端再经过解调还原成原来信号的传输方式,称为频带传输,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⑨数据传输信道:是指传送信息的路线(或通路、通道),数据信号是通过相应的信道来发送和接受的。
物理信道:是指用来传送信号的物理通路。
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物理通路称为通信链路,物理信道由传输介质及有关设备组成。
逻辑信道:是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建立的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
一条物理信道可以按频带范围划分成多条逻辑信道。
物理信道为物理设备和物理线路连接的概念,而逻辑信道为信号传输线路的概念。
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数字信道:用于传输数字脉冲信号(离散信号)的信道。
一般来说数字信号频带较宽,几乎占满整个物理信道,所以一条物理信道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路数字信号。
模拟信道:用于传输连续模拟信号的信道。
模拟信号频带范围较窄,只占物理信道的部分带宽。
所以物理信道可以划分成多路逻辑信道,每路逻辑信道传输一路模拟信号,因此一条物理信道可以传输多路逻辑信号。
⑩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在有限的距离内,将计算机、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用高速传输线路连接而成的通信网络。
局域网特点:距离有限、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有限;传输速率及可靠性高;所有站点共享较高的总带宽;具有较小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局域网的构建中,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和光纤,光主干网一般采用光纤,到桌面采用双绞线或无线通信信道。
广域网:当主机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局域网无法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任务,这时就需要另一种结构网络,即广域网。
广域网并无严格的定义,通常广域网是指覆盖范围很广的长距离网络。
广域网是Internet的核心部分,其任务是长距离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
11 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初期,国际上许多大的计算机公司都相继发展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相互之间互不兼容。
为了使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正确的进行通信,双方必须遵守共同一致的规则和约定,例如通信过程的同步方式、数据格式、编码方式、差错处理方式等,这些规则的集合称为协议或规程。
规则集合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语法:定义了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
语义:定义了以通信流量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定时:定义了速度、匹配和排序。
12 开放系统互连ISO/OSI通讯协议:开放系统互连OSI,是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所需要的标准化协议。
一个系统,在它和其它系统进行通信时,能够遵守这些标准化的信息交换协议,就称为“开放系统”。
如果互连的所有系统都能遵守这些标准化协议,开放系统就能够达到各系统间的相互通讯。
OSI模型将使所有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都具备互连能力,并最终开发成全球性的网络结构。
由于两个不同计算机系统上的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过程相当复杂,用一个单一的协议来解决很困难。
因此采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分解成多个子功能系统,通常划分为若干层,每层实现部分功能这样就降低了通信的复杂程度。
OSI模型是将计算机通讯划分为七层功能各异的结构,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每层都有各自的通讯协议。
13 TCP/IP(传输控制/网际)协议:OSI体系结构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体系结构概念○清晰,但层次过于复杂。
通过对各层次功能的反复研究,认为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性体系结构可以是一个具有五个层次的模型,TCP/IP体系结构就是由五个不同功能的层次组成,即物理层、网络接入层、互连网层、传输层、应用层,这样既简明又清晰。
TCP/IP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14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传输层服务,为本地或远程用户提供顺序、无重复、○可靠的字节传递。
TCP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部分。
信息在网络内部或网络之间传递时要打包,TCP 负责把来自高层协议的数据装配成标准的数据包,相当于在数据包上贴上装箱清单,而IP则相当于在数据包上贴上收、发人的姓名和地址,TCP和IP之间要进行相互通信才能完成数据的传输。
TCP是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协议,它为应用层和网络层的IP提供许多服务,其中三个最重要的服务是:可靠地传输信息:确保发送端发出的信息能够被接受端正确无误地接受到,通过检查传输的序列号,确认和出错重传等措施给与保证。
流量控制:连接双方的主机都给TCP连接分配了一定数量的缓存。
每当进行一次TCP 连接时,接受方主机只允许发送端主机发送的数据不大于缓存空间的大小。
如果没有流量控制,发送端主机就可能以比接受端主机快得多的速度发送数据,使得接受端的缓存出现溢出。
拥挤控制:TCP协议确保每次TCP连接不过分加重路由器的负担,当网络上的链路出现拥挤时,经过这个链路的TCP连接将自身调节以减缓拥挤。
15 IP网际协议:一个在主机间提供数据块传输的标准协议。
主机由一个固定长度○的地址来标识。
IP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个协议,是网络层上的一个协议。
IP的主要任务是安排TCP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在接受端把数据包还原成原来的信息。
在TCP/IP协议中IP 主要负责在计算机之间搬运数据包,而TCP主要负责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和数据包的流量控制。
2、以太网(DIX):以基带传输为基本形式的局域网组网技术。
是在共享的公共媒体上以全双工传输模式工作,网络上的站点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接受和发送数据。
以太网以其简单、廉价、高带宽、维护方便以及不断发展的特点牢固地占领着局域网领域,并向着接入网和城域网领域发展。
自从以太网技术由共享发展到交换后,星形结构、交换与高带宽三大因素形成了与传统以太网不大相同的现代以太网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IT界已经不再寻找代替以太网的技术,转而寻找增强以太网的功能和将它扩展到新领域的途径。
现代以太网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基本的以太网功能。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与以太网是开放性的强强组合,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给智能建筑以强大的生命力。
在智能建筑领域,TCP/IP、以太网不仅作为信息服务/管理/监控的网络平台,而且越来越成为视频/语音等应用的支撑平台。
①以太双绞线10Base—T网络:该网络的设计是建立在原语音传输双绞线(CAT3)的基础上构建的,以集线器(HUB)为基础,星形拓扑结构。
以10Mbps传输速率和10MHz 信号带宽,把在两对双绞线上运行的工作站和服务器相互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