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 所有。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
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1.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公共资源,部落成员共同使用,没有私人所有制。
2. 奴隶社会:土地集中在贵族、奴隶主和官僚阶层手中,他们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农民则以农奴或佃农的身份依附于土地所有者,缺乏土地自主权。
3.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固定在土地贵族手中,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农民则以农仆或佃户的身份依附于地主,缺乏土地自主权。
4. 割地赔款:近代中国在与外国列强进行战争中连续失败,不得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支付赔款,导致国土减少。
5. 实行土地国有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土地国有化政策,将土地划归国家所有,并在农村推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可以享受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6. 革命改革时期:1950年代开始,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实行了土地平分的政策,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7.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9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家
庭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自主决定土地的使用和经营,集体经济组织逐渐形成。
8. 土地流转:2000年代,中国农村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农
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民或企业进行经营。
9. 农村土地确权颁证:2015年起,中国农村推行农村土地确
权颁证工作,将农民对土地的权益进行确权,并颁发土地权证。
总体来说,中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共有制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私有制,再到近代以来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最终发展到了目前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流转制。
这一演变历程主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
高考历史之古代的经济政策的演变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二、重农抑商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结果)特点: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如何认识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我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分别是这一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
四五千年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逐步被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所取代,私有制、贫富和贵贱分化、阶级和国家随之产生。
我国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传说中的炎帝、黄帝、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商周井田制)(1)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
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史一、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初期,土地公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这表现为土地属于整个部落或氏族所有,成员之间平等享有土地的使用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种公有制逐渐显示出其弊端,无法满足人们对土地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奴隶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后,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奴隶制国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由贵族或奴隶主占有,称为“领地”或“采邑”。
奴隶和庶民只能从这些领主或贵族那里租种土地,并交纳一定的租税。
这种土地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阶级关系。
三、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土地制度基本沿袭了奴隶社会的模式,但有所改进。
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逐渐演变为地主和佃农的关系。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出租给佃农耕种,佃农则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
这种土地制度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形式。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之间,土地分配和所有权的关系都有所不同。
在中原地区,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出租给农民耕种;而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则实行的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即领主占有大量土地,将其分封给农民耕种。
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土地制度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一些富裕的农民开始通过购买、租佃等方式集中土地,形成了一些大的地主或者庄园。
这些地主和庄园主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一些官僚和贵族也开始涉足商业和手工业等领域,形成了官商一体的大地主或者庄园主阶层。
这些地主或庄园主阶层拥有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土地制度形式和发展阶段。
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地制度是指社会对土地使用、配置、所有权关系及相关法规的规定与制度。
下面是中国土地制度发展的历程:
1.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整个部落或氏族,没有私有制度。
2. 奴隶社会:土地所有权转移给了国家和少数富豪,奴隶没有土地所有权。
3. 封建社会:土地为贵族所有,百姓没权没地。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4. 民主革命时期:旨在取消封建制度,实现土地平分,建立土地国有制,但未能成功实现。
5. 新中国建立:1950年代,通过土地改革,归还土地给农民,实现了集体所有制。
6. 文化大革命时期: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政策,强制实行集体所有制。
7. 改革开放后:土地政策逐步向家庭承包制度转化,实行定向流转等政策,土地使用权明确归属,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提高,土地制度不断变革与完善,从贵族所有制进化到了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制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历程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历程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历程:
1. 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整个部落或氏族共有,没有明确的土地私有制。
2. 耕地制度:尧舜时期(公元前2356年-公元前2181年),
出现了耕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人民,并规定了耕作方法和税收制度。
3. 封建社会时期: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国家将土地分封给贵族和官员,而底层农民只能作为农奴依附于土地的拥有者。
4. 秦汉时期: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即按照人
口的多少分配土地,以实现社会平等。
5. 徭役制度: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土地逐
渐归于中央政权所有,农民被迫劳作于大规模的徭役制度下,导致了社会的衰败。
6. 分田制度: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实行了
分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户,并对土地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登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7. 均田制复兴: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均田制重新复兴。
宋神宗时期(公元1067年-1085年)实行了均田制度,土地按照人口分配,以实现公平与稳定。
8. 土地私有化: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逐渐被私有化,土地的买卖和流转成为常态。
地主阶级逐渐崛起,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
以上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变化历程,不同朝代和时期有着不同的制度,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结果:不能真正抑制土地兼并。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 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 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 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 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二: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 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 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 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 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 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发展的机会 D.抵制了抗清斗争。
C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二、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
表现:
西汉:抑制富商大贾
明清:固守“重农抑商”,实行专卖制度。
影响:
明清以前:利大于弊,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明清以后: 弊大于利, 阻碍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明: 防范倭寇 →禁止私人外贸 →海禁 清初: 对付抗清斗争 →海禁 闭关锁国 →只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外贸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 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 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 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含义:
买卖、抵押、强占 方式:
土地私有制之下,准许土地买卖 土 原因: 地 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影响: 兼 并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政策:抑制 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明) 土地兼并
古代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趋势
古代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趋势
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部落公有制:在原始社会中,土地属于全体部落成员共有,没有私有的概念。
人们根据部落成员的需要进行土地的分配和利用。
2. 封建制度的出现: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增加,农民和地主之间形成了封建关系。
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则以缴纳租税或劳动来使用土地。
3. 农奴制和奴隶制的出现:在一些社会中,土地所有制发展到了农奴制或奴隶制阶段。
地主拥有土地和农民或奴隶的所有权,农民或奴隶则被迫为地主提供劳动和生产。
4. 私有制的出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个人或家族开始拥有私有的土地所有权。
私有制的出现与地主阶级的消失有关,农民成为土地的实际使用者和所有者。
5. 地主和农民的权益保护:在一些社会中,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政府开始出台土地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地主和农民的权益。
这些法律和政策确保土地的合法拥有者能够稳定使用和收益土地,同时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使用权。
总的来说,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可以从部落公有制逐渐发展到封建制、农奴制
和奴隶制,最终出现私有制。
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社会逐渐建立起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保护体系,以保护地主和农民的权益。
从古至今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从古至今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阶段:
1. 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共有,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
2. 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井田制,土地被分为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其余八块为私田,由奴隶耕种。
3. 封建社会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了井田制,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土地,农民则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成为佃农。
4. 近现代时期:20 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中国的土地制度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的复杂过程。
从原始社会的共有制到封建社会的私有制,土地制度在不同朝代不断变迁,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
1. 原始社会的土地共有制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阶段。
在这个阶段,土地是属于整个部落、氏族或社会群体所有的,而非个人私有的。
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没有地权的概念。
2. 奴隶社会的土地私有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土地逐渐被个人或贵族所占有,并形成了私有制。
土地所有权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土地是获取财富和控制人民的重要手段。
3. 封建社会的土地专有制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土地所有权进一步集中到少数贵族的手中,形成了土地专有制。
贵族拥有广阔的封地,上有天子、下有百姓。
封建土地制度以封建君主为核心,土地被封建领主掌控,并以土地赋税的形式进行控制和剥削。
4. 唐代的均田制在唐代,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均田制的土地制度。
根据均田制的原则,国家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将大片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以缓解土地不平等和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均田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劳动积极性,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 宋代的土地所有制变迁宋代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时期之一。
宋代改革了封建土地制度,提倡自由买卖土地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大量土地由地主阶级、富商和贵族所占有。
这种土地制度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加剧了土地不均和社会阶级矛盾。
6. 明清时期的土地私有制明清时期,土地制度进一步演变为私有制的形式。
土地集中到地主和富商手中,形成了大地主与小地主的区别。
农民的土地被剥夺,并且出现了大量的地租和苛捐杂税,导致农民生活困苦。
这使得农民起义频繁,最终推翻了封建统治。
7. 现代土地制度的建立在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经历了彻底的改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海禁”: 倭寇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危及
海禁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______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_____,对外贸易只能 互市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原始积累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了_____________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 ②土地兼并
①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③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④历代统治者都严格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④项说法错误。
【针对练习】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中国古代历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土地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大致如下:
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公有制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土地制度。
2.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土地所有制。
比较
典型的是井田制,井田制起于商朝,盛于西周。
在井田制中,土地被划分成九块,每块百亩,其中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
3.封建社会时期:
⏹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名田制,汉朝沿用秦朝的土地制度。
国家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
⏹北魏至唐朝中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
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被废止。
1.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
自由转让和买卖。
其它各国也先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土地私有制,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形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土地制度。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1)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2)表现形式: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1)土地制度: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表现形式:井田制(3)主要特点: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3、封建社会(1)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形成过程①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问题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③后果: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1、原因(1)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2)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历代表现(1)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和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汇总
古代土地、赋役制度的演变(一)从“公有”到“国有”再到“私有”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井田制(1)土地国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2)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3)庶民和奴隶在贵族的封地上集体耕种,受到剥削和奴役。
3.封建土地所有制(1)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私有制度。
①战国秦汉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相继出现了贵族地主、军功地主和商人地主。
②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大地主庄园经济为特征的士族门阀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
③隋唐五代时期。
门阀士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以纯粹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庶民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转型。
④宋元明清时期。
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
(2)国家土地所有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国家直接控制的可耕土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①王田制(王莽时期)把全国的土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
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
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
结果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
②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用强制手段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
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曹魏、金朝、元朝、明初、清初都实行过屯田制度。
③均田制(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制度。
均田制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
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后随着国家掌握荒地数量减少和土地兼并而解体。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是一种小土地所有制,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为一体的一种农业生产组织结构。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的土地经营方式,称为租佃经营,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特点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是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农业大国,土地制度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因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落后,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
奴隶社会随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后,土地所有制也有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也把它称为“井田制”。
在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主的“家天下”的政治制度下,这时的一切土地属奴隶主国家所有,由国王支配,叫作“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此时的土地制度史学界也称之为“国有制”、“王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出现与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各国诸侯、卿、大夫的私田数量不断增多,井田制日趋瓦解。
最终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后,各国也都先后实行了税制改革,使公田、私田的界限逐渐消失,特别是商鞅等在各国的变法,土地从国有向私有转变,这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
私田的主人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封建地主,土地的耕种者也转变为佃农,从而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分为三种,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本质上仍然是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历代王朝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如:屯田制、均田制、更名田等。
屯田制:汉代开创,曹魏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历代都有沿用。
这是士兵、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制度,即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荒废田地。
一般分军屯、民屯和商屯。
汉武帝时在西域屯田,多为军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屯田。
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此为民屯,民屯每50人为1屯,屯设司马,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第1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
(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
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
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
5.发展(1)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
(2)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3)危害: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轻巧识记]1.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2.古代经济政策[易错提醒]“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过程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战国时期瓦解)。
(1)含义: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2)内容: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所谓公田,是指属于领主的土地;所谓私田,是指领主分给农奴的份地。
农奴必须先给领主种田,然后才种自己的小块份地。
这种份地是经常要更换和调整的,一般是三年就须“换土易居”。
换地不能超出领主领地的范围,因为农奴是被固定在领主土地之上的,“死徙无出乡”,成为严格的禁令。
因此,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3)实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王的土地私有制。
(4)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其原因是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私田大量出现;周王室逐渐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促进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战国时期确立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封建制度确立。
(2)含义: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
(3)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其中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
(4)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经济政治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知识延伸】1、封建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1)时间: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和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主要发展阶段:
1. 原始社会时期:这个阶段土地属于公有制,人们在自然环境下平均分配土地资源。
2. 奴隶社会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地集中到贵族和王室手中,成为私有财产。
奴隶负责农耕劳动,土地制度逐渐形成。
3. 封建社会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均田制”,将土地按户均分,实行个人领土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为贵族和官僚所有,出现了著名的“富国强兵”的千秋万代制。
4. 唐宋时期:唐朝时期实行赋税制,农民按照一定比例交纳税收,土地所有权不变,土地的流转和交易开始逐渐活跃。
宋朝时,土地的出租和抵押制度逐渐形成。
5.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以天地有用之论为依据,农民可以记名地使用土地,但不能转让土地。
清朝时期继承了明朝的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权更趋严格,土地政策更加专制。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公有制到私有制的演变过程,从均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巩固,最终形成了封建特权地主和农民之间严重不平等的土地制度。
这种土地制
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 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 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 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 资本主义的力量
4、土地兼并问题 均田制 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 ①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 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 土地兼并 。 ②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_________
问题:为什么在历朝历代都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并且屡 禁不绝? 提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是其根源。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 氏族公社 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①一切土地属于 国家 ,这种土地国有制被称为“ 井田制”。 转让与买卖 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 , 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 ________ _ ,并 向国王交纳贡赋。 3、封建社会 (1)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大量出现 ;兼并战争的频繁。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①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际上 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承认了__________ 商鞅变法 废除 井田制 ②秦国的___________,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 土地所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了
世界潮流.
问题:闭关锁国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这种观点是 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 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 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 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和评价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辈悉健有力,不肯 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接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综于外者,既触纲 不敢归,又连接外夷,乡导以入。 ——明· 张燮:《东西洋考》 (2)据材料二,明代的海禁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断绝;沿海人民丧失生计,生活贫困; 为生活所迫转为海盗;有的为倭寇作向导,骚扰沿海地区。
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专卖制度, 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资本主义萌芽 的发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_______________ 展。
如何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1、积极作用 历代统治者奉行以农为本的重农政策,不仅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且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封建统治者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 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 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的海禁 ①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_____ 倭寇 ,危及统治。 互市 ,对外贸易只能在 ______ 官方 ②表现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_______ 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①原因:为对付 片板下海。 ③危害:妨碍_ 。 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 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 海外市场 资本主义萌芽 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
材料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 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 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 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明清时期,总数超过 1.5亿件的中国瓷器漂洋过海到西方。 ——(美)杜朴、文以诚《中国艺术与文化》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瓷器外销黄金时期的特点。
一、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的根本原因。
二、评价 (1)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巩固自身 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对西方资本 主义侵略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中外 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也造 成了封建统治者闭目塞听、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的心态。
二、“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 商业 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 农业生产 甚至 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 封建统治 。 3、表现 ①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
15世纪前半期,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了震惊世界的大航海 伟业。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明宣宗的一纸命令竟然令其戛然而止, 而其后的西欧各国却争相开辟新航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 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 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 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 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 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 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使得远 航探险突然停止的制度原因是什么。中国商人的低下地位是什么 政策导致的?中国为什么对外国产品没有强烈的需求?
外销瓷器品种丰富; 能根据海外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出口数量庞大。
材料四 明政府于1568年部分开放了海禁。1599年恢复广州、 宁波二市舶司,正式开放了海禁,但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便戛然而 止了。清初厉行海禁,统一台湾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设立 四个港口为通商口岸,但20年后,又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 隆帝开始,只许广州一地通商。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瓷器外销繁荣的主要原因。 一度开放海禁和通商口岸的设立。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有人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这 一观点对吗? 提示:不正确。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所有制、国 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 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 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 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 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规律 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
国家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 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土地制度的调整和变革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1、春秋战国时期,“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作则速,无所 匿其力也”。这一材料主要表明( ) A ①井田制已开始瓦解 ②封建土地制度正逐步推行 ③生产关系变革 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④劳动者狭隘的思想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 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 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 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D(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5)综合上述材料,对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对外开放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对外封闭造成国民困窘,经济落后; 要坚持对外开放; 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明清 封建 制度 日趋 腐朽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 资本 主义 萌芽 发展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这三种经 济政策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衍生物,明清时期的这三种 经济政策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说封建制 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4.(2011·高考江苏单科卷 ) 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 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 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C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5.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 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 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C ) A.限制对外贸易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 D.以天朝上国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