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
医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知识考核试题
医院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知识考核试题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为() [单选题]A.披膜病毒B.黄病毒C.新型布尼亚病毒(正确答案)D.汉坦病毒病2.SFTS的传播媒介不包括() [单选题]A.蜱B.牛虻C.螨D.老鼠(正确答案)3.SFTS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单选题]A.蜱叮咬等虫媒传播B.血液、气道分泌物等接触传播C.有限范围的气溶胶传播D.粪口传播(正确答案)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 [单选题]A、40 5B、39 6C、40 7D、40 10(正确答案)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 [单选题]A、工人B、农民(正确答案)C、学生D、军人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 [单选题]A、10B、8C、12D、14(正确答案)7.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单选题]A、乙类 24(正确答案)B、丙类 24C、甲类 2D、乙类 128.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监测病种类包括:() [单选题]A.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等(正确答案)B.霍乱C.艾滋病D.肝炎。
9.蜱叮咬可能引起的疾病不包括() [单选题]A.莱姆病B.SFTSC.森林脑炎D.乙脑(正确答案)10.发热伴的流行季节为() [单选题]A.3-6月B.2-7月C.4-10月(正确答案)D.8-11月11.发热伴病例多分布于() [单选题]A.丘陵(正确答案)B.沿海和山区C.平原D.盆地12.发热伴病例好发于哪些省份() [单选题]A.青海、内蒙、浙江B.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正确答案)C.四川、陕西、浙江、河南D.云南、贵州、四川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疑病例症状有() [单选题]A.发热B.外周血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总数减少或有出血倾向C.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4.SFTS在流行季节如何及时发现和诊断() [单选题]A.出现发热,询问野外史,并进行查体(蜱叮咬痕迹)(正确答案)B.立即开具实验室检查化验C.立即收治入院,待进一步检查D.立即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病情继续恶化15某病人出现发热、出血症状需要警惕的疾病不包括() [单选题]A.SFTSB登革热C.急性病毒性肝炎D.流脑(正确答案)16.医务人员发现可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时,应采集() [单选题]A.病例急性期非抗凝血和抗凝血标本各3-5ml ,对非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清和血球,双份血标本送当地疾控部门(正确答案)B.病例急性期非抗凝血标本3-5ml,送当地疾控部门C.病例急性期抗凝血标本3-5ml,送当地疾控部门D.病例血清,无特殊要求17.发热伴病例分布多呈现() [单选题]A.散发(正确答案)B.暴发C.流行D.大流行1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防治特点() [单选题]A.具特异性疫苗和免疫球蛋白B.无特异性疫苗但具有特效药C.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主要对症支持疗法(正确答案)D.病死率低1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临床哪一期死亡率最高() [单选题]A.出血期B.发热期C.极期(正确答案)D.恢复期’(多选题)20.为预防蜱叮咬,野外活动中,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A.远离野草灌木丛,走路中间(正确答案)B.做好个人防护,做到“五紧”,将双袖口、双裤脚、领口扎紧(正确答案)C裸露部位可涂抹驱避剂(正确答案)D.户外后着重检查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其腿窝等部位(正确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方案 (2024年版)培训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防控制方案 (2024年版)培训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SFTSV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潜伏期为()。
[单选题] *A.6 至 15 天(正确答案)B.5天C.1周D.3天2、SFTS流行年龄段为() [单选题] *A.6 -15岁B.40 -80岁(正确答案)C.30-40岁D.20-30岁3、SFT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始于()月。
[单选题] *A.2月B.3月(正确答案)C.9月D.11月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 *A.24 小时(正确答案)B.12小时C.2小时D.48小时5、SFTS疑似病例的报告疾病类别应选择()。
[单选题] *A.“其他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正确答案)B.乙类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C.丙类传染病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6、以省辖市为单位,按照每年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的数量,将全省 18 个省辖市划分为三类,分类实施防控措施。
禹州市属于() [单选题] *A.一类地区B.二类地区C.三类地区(正确答案)二、多选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俗称(),属于()。
*A.蜱虫病(正确答案)B.发热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综合征(正确答案)C.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正确答案)D.流行性感冒2、河南省是最早报告 SFTS 病例的地区之一,传统疫区是() *A.信阳市(正确答案)B.南阳市(正确答案)C.平顶山D.许昌市3、近几年哪些地方先后出现本地散发病例,疫情总体呈现高度散发、相对地域聚集性的特点。
() *A.郑州市(正确答案)B.洛阳市(正确答案)C.濮阳市(正确答案)D.驻马店市(正确答案)4、SFTS的传染源是() *A.携带 SFTSV 的牛(正确答案)B.携带 SFTSV的羊(正确答案)C.携带 SFTSV 的犬(正确答案)D.携带 SFTSV 的鼠形动物等(正确答案)E.急性期患者(正确答案)5、SFTS的传播途径() *A.本病主要通过蝉叮咬传播(正确答案)B. 人-人传播(正确答案)C.气溶胶(正确答案)D.直接接触(正确答案)一、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目前,我院可以报告SFTS为确诊病例。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考核试题 (1)
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考核试题1、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单选题]A、甲类传染病(正确答案)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未被列入分类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
[单选题]A、1B、2(正确答案)C、3D、43、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单选题]A、轻型患者B、隐性感染者C、带菌者D、来自流行区的人(正确答案)4、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单选题]A、严格隔离B、预防治疗(正确答案)C、及时补液D、抗菌治疗5、肠道门诊开设时间为每年() [单选题]A、3月-10月B、3月-10月C、4月-9月D、4月-10月(正确答案)6、手足口病发病多长时间内传染性最强。
() [单选题]A、1周(正确答案)B、2周C、3周D、4周7、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 [单选题]A、粪-口传播B、呼吸道飞沫传播C、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8、肠道传染病预防的“三管一灭”是指:() [单选题]A、管理边境、管理水源、管理饮食,消灭害虫B、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害虫C、管理水源、管理食堂、管理医院肠道门诊,消灭苍蝇D、管理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消灭苍蝇(正确答案)9、手足口病是按()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
[单选题]A、甲B、乙C、丙(正确答案)D、未被列入分类10、对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者判断界定依据主要为病人发病前()天及其病后或带菌者发现前()天内,与病人或带菌者有共同饮食暴露史、共同居住生活史。
[单选题]A、3 3B、4 4C、5 5(正确答案)D、7 71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单选题]A、老鼠B、蟑螂C、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花斑蚊)(正确答案)D、苍蝇12、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
[单选题]A、与病人直接接触传播B、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正确答案)C、饮食传播D、空气传播13、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单选题]A、4-7B、3-15(正确答案)C、9-10D、10-1514、预防登革热,方式()?() [单选题]A、避免蚊虫叮咬B、杀灭成蚊C、消除蚊孽孳生地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5、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 [单选题]A、典型登革热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6、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国内哪些地方? [单选题]A、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B、河北省、山东省、甘肃省C、广东省、云南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正确答案)D、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17、关于登革热,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单选题]A、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培训
临床特征:以发热、消化道症状、意识障碍、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危重者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病原学
病原学
• 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负链RNA病毒,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科,目前 已知包括200种以上的病毒,1975年正式命名,1980年被区分为4个 属,印布尼亚病毒、纳伊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及乌库病毒属。
背景简介
• 2006年10月31日,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一位50岁左右的农村妇 女出现高烧39.2℃、恶心,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症状,前往乡村 诊所治疗。
• 11月3日晚,病情加重,被送到当地医院。 • 4日上午,又被送往位于芜湖市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因
抢救无效,患者于5日早上去世。 • 该农村妇女在发病前12天曾经被蜱叮咬过。
流行病学调查
聚集性病例的调查
• 注意调查感染来源 • 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应
当组织疾控人员或医务人员,采用查看当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 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 并对搜索出的疑似病例进行筛查、随访,必要时采集相关样本进 行检测。
ALT升高,3例LDH升高 转归:痊愈,无后遗症
BMC Infect Dis. 2014 Jul 3;14(1):366.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危重患者死亡率仍高(17.4%~30%)。 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
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调查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背景简介
病例的定义标准 诊断和报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考试试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病,主要经()叮咬传播。
A蚊子B蜱虫(正确答案)C苍蝇D蜜蜂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是()。
A SFTS(正确答案)B AFTSC STTSD SFTA3、SFTS存在()的传播方式。
A飞沫B飞沫核C人传人(正确答案)D尘埃4、发病季节多于()较多,其他时间散发。
A春、夏季,4-7月(正确答案)B 春、秋,3-6月C春、夏季,3-6月D 秋、冬,9-12月5、典型的SFTS感染分为四期:()。
A潜伏期B发热期C多器官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登革热传播途径是()。
A苍蝇B 蜱虫C蚊虫(正确答案)D 鼠类7、禽流感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正确答案)B血液C 蜱虫D禽类8、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多见A老人B青年、农民多见(正确答案)C老人、青年D农民9、重症患者给予()冲击治疗。
A人免疫球蛋白B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C组织胺免疫球蛋白D丙种球蛋白(正确答案)10、SFTS患者的救治原则()。
A早发现、早治疗B 早诊断C 早期干预重症患者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二、判断题1、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2、医院护理人员、患者亲属及陪同人员是第二种主要易感人群。
()A 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3、安徽省发生过八次患者家属聚集性感染。
()A错误(正确答案)B正确4、人传人的发生特点血液直接接触是人传人的主要原因。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5、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蜱虫叮咬后5~14天。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6、临床表现发热期可检测到高病毒载量,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
()A正确(正确答案)B 错误7、多器官衰竭期中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症状、有出血倾向、低钠血症或为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A正确(正确答案)B错误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体是新型布尼亚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试卷选择题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试卷选择题
摘要:
一、疾病概述
二、传播途径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治疗
五、预防措施
正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该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多为38 度以上的高热,伴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
目前,该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退热、输血浆及血小板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2012年固始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单位:姓名:成绩:一、选择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 D )A、40 5B、39 6C、40 7D、40 10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 B )A、工人B、农民C、学生D、军人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 D )A、10B、8C、12D、14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A )A、乙类 24B、丙类 24C、甲类 2D、乙类 12二、填空题(30分)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流行季节 4-10 月,潜伏期 7-9 天。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 2 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区分布: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地带,呈高度散发。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三、问答题(40分)1、怎么预防蜱叮咬?被蜱叮咬后怎么办?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停留。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同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
硬蜱
– 蜱的活动期比较长,一些蜱传疾病的研究表明,蜱的成虫、 若虫和幼虫均可带毒并传播疾病。
– 蜱的寄生动物种类广泛,主要寄生于牛、马、羊、猪、犬、 野兔、刺猬等,饲养和接触寄生蜱的家畜及宠物,可能被蜱 叮咬。
28
(二)疾病认识与防控工作有待继续深入,群众防病意 识不足
– 在病毒致病机理,疾病分布范围、传播途径、传播危险因素,以及临 床病程和特征等方面,尚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 流行区群众的防病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也给防 控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 奉化市1例疑似病例病情通报
• 宋**,女,31岁,在宁波奉化市某电器厂打工,四川人, 6月12-28日曾回老家种地,7月15日在宁波发病,首发症 状为发热,最高达39度,同时出现畏寒、头痛、头晕、乏 力、全身酸痛症状。WBC 4.9,PLT 63,尿蛋白阳性,谷 草、谷丙转氨酶正常。8月3日由奉化市妇幼保健院报告为 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经宁波疾控检查新型 布尼亚病毒阴性已排除。
• 性别分布:
男性304例,女性308例
• 职业分布:
农民555例,家务及待业21例,离退人员10例,民工、 工人、牧民、学生、散居儿童等其他职业也有发生。
年龄分布:
年龄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病例数 3 4 13 29 122 149 164 138 百分比 0.48 0.64 2.09 4.66 19.61 23.95 26.37 22.19
求的,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报告。
谢 谢!
31
风险评估
• 随着全国范围内监测和研究工作的推进,预计会有更多地 区发现有疫情存在,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报 告病例数将会明显增加。 •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意识和能力,可能对降 低病死率发挥积极作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关概念和预防知识问答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相关概念一、诊断标准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病例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病例标本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以上增高者;(3)病例标本分离到新型布尼亚病毒。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周~2周。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既往有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三、个案调查发现病例后,应当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及居住环境、暴露史、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诊断、转归情况等(见附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采集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开展检测(见附件2《实验室检测方案》)。
1. 基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住址、职业、联系方式等。
2.临床资料。
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经治医生及病例、病例家属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就诊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疾病进展、转归等情况。
3. 病例家庭及居住环境情况。
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及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环境、家禽及家畜饲养情况等。
4. 暴露史及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
2021新发传染病培训试题
2021新发传染病培训试题新发传染病培训试卷科室:姓名:一、填空题1、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按诊断时间时间至网络录入时间计算。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
3、手足口病病毒检测结果一般分为 EV71 、 CoxA16 和其它肠道病毒三种,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 7天。
4、传播乙脑的主要蚊媒是三带喙库蚊,中间宿主是猪;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中华按蚊;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种是白蚊伊蚊。
5、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_。
6.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7.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8、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主要是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9、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肌肉酸痛。
10、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感染。
11、医务人员在诊疗MERS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12、根据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应当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13、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4、中东呼吸综合征主要与流感病毒、 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进行鉴别。
二、选择题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 A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B 发热、头痛C 皮疹、乏力D 发热、乏力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 B 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2018年)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20=6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发现的病毒属于()病毒科。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可能有传染性。
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可出现不同程度LDH、CK及AST、ALT等升高,尤以()、CK-MB升高为主,常有低()血症,个别病例()升高。
7.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常规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多为1.0-3.0×109/L,重症可降至()×109/L以下,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多(); 血小板降低,多为30-60×109/L,重症者可低于()×109/L。
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手段主要为()治疗。
有明显出血或血小板明显降低(如低于30×109/L)者,可输()、()。
9.体外实验结果提示()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致病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可以试用。
10.在抢救或护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当加强(),避免与病人()直接接触。
二、简答题(20*2=4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答案
一、填空题
1. 1周~2周;
2.38 40 10;
3. 布尼亚;
4.乙 24;
5.血液;
6.AST 钠 BUN;
7.1.0 正常 30;
8.对症支持血浆血小板
9.利巴韦林;10. 个人防护血液
二、简答题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
发热,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