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风民俗”单元回顾拓展
【设计意图】
运用“单元整合”的设计思路,通过回顾单元学习历程,梳理学习收获,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掌握本组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学习历程,进一步认识各地的民风民俗,提高了解其他民风民俗的兴趣,增强民族意识。
2.通过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积累描写民风民俗的诗歌,培养善于积累的学习习惯。
课前:温州童谣《十二月令》
【教学过程】
一、依托“日积月累”板块,发现诗中的“民风民俗”
(一)、元日
1、课件出示“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两首古诗,加上注释。
2、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这两首古诗,看看有什么发现?
3、指名读,说说两首诗中都藏着哪些节日风俗呢?
4、像这样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你还知道有哪些?
5、拓展古诗《乞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二、凭借“交流平台”板块,交流课内外了解的“民风民俗” 15分
1、刚才这几首古诗中蕴藏的还只是“中华民风民俗”的冰山一角,同学们在学习本组课文时都作了学习规划(指课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吧!
2、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通过什么方法收获了什么?
预设:我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到了——
我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了——
我通过向长辈向同伴请教,知道了——
我曾经旅游过——,从中了解到了——
我还仿写了《温州的春节》,了解到了——
3、小结:我知道同学们还了解了许多许多,以后我们有的是机会。可以在班级展版上,在信息直通车课上,在班队课上继续交流展示。
三、继续凭借“交流平台”,感受本组课文的写法特点 15分
1、除了了解民风民俗外,本组课文还有一个学习要点,那就是——了解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整理回顾一下,让你印象深刻的都有哪些?
2、例如《北京的春节》,有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有的部分则一笔带过。
(1)、你能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来说说吗?
预设:课文先写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腊八、除夕、初一、元宵四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
(2)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3)小结: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合理地运用详写和略写,这样的谋篇布局会使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3、你还学习到了哪些比较典型的写法。
预设:如老舍先生文章中俗语的运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还有说“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这样一比喻,就更生动有趣了。《藏戏》开头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运用;《和田的维吾尔》中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4、既然说到开头,仅仅是这个开头吸引人吗?你们去读读所有的开头,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吸引你?到底有什么奥秘?你去好好发现发现。
课件出示四篇课文的开头第一段。
5、然后小结:对民风民俗的描写,一般会比较枯燥的,而他们却写得如此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我们。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以致用!
如果我们能仿照着写写自己所了解的民风民俗,那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更有意义了。
6、点评,要比较专业比较精辟,努力形成一个高潮!
7、期待你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身边这一个个更加生动鲜活的“民风民俗”。
四、回归“日积月累”板块,诵读提升
1、让我们记住这些描写民风民俗的经典古诗,全班诵读《元日》《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让我们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感受泱泱华夏民族文化那悠久的历史,那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外继续调查了解,去进一步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