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还剩三个橘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自己、关爱他人,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达到和谐、平等、民主的交流、互助与合作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要。
本文将结合三个橘子家庭的实际案例,探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家庭心理问题。
一、案例一:小明家庭小明是一个中学生,他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一个姐姐。
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小明经常一个人在家。
最近,小明的成绩下滑,性格也变得孤僻,经常与家人发脾气。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家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父母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只顾工作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父母也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心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另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解决家庭问题,让每个人都感到被理解和关爱。
二、案例二:张先生家庭张先生是一个忙碌的职场人士,他与妻子和一个孩子居住在一起。
由于工作压力大,张先生经常加班,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妻子和孩子经常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在这个案例中,工作压力成为了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成员应该学会正确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不要让工作压力影响家庭关系。
张先生需要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比如定期运动、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休闲活动,以缓解工作压力。
与此他也应该与家人交流,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案例三:李女士家庭李女士是一个单身母亲,她与一个女儿居住在一起。
李女士工作稳定,但由于经济问题和单亲家庭的特殊性,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常常紧张。
在这个案例中,经济问题和家庭结构成为了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李女士需要学会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可以寻求家庭成员或社会资源的帮助,同时也要学会正确的理财观念,不要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家庭关系。
德育案例特殊教育(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融入社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特殊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特殊教育中的德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关爱特殊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小杰,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中。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杰的自闭症状愈发严重,与同龄人的交流越来越困难。
在学校,小杰的学习成绩较差,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被同学嘲笑。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杰的父母倍感焦虑,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小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为了帮助小杰,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团队,对小杰进行个别化教育。
在德育方面,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关爱小杰,建立信任关系教育团队首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杰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制定出符合小杰特点的教育方案。
同时,教育团队还通过日常互动,关心小杰的生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建立信任关系。
2. 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小杰的社交能力学校在班级中开展各种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音乐欣赏等,让小杰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互动,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还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小杰的成长。
3. 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小杰的道德品质教育团队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从小杰的日常生活入手,培养他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团队引导小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的责任感。
4. 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杰克服心理障碍针对小杰的自闭症状,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杰的交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为他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三、案例分析1. 关爱特殊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特殊教育中,关爱学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教育工作者要关注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本案例中,学校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关注小杰的生活,为他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内容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用慧心开启特殊学生的心灵大门做了十一年班主任的我,一直相信: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颗心唤醒一颗心的灵魂工程。
我一直信奉的教育格言是:“要用农人的细心与耐心对待生命的成长与演变!”一、个案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姓名:杨某性别:女年龄:12岁年级:六年级二、家庭情况及平时表现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因为生计奔波很少管教孩子。
该生学习成绩不太好,性格孤僻、任性,还很自卑。
课堂上从不参与讨论,课下不合群,有时还攻击同学,总是受到别人的欺负,人际关系很紧张。
在家里经常与爷爷奶奶发生口角,有时还打爷爷奶奶。
三、情况调查。
一次我正在办公室写教案,接到门房电话说是我班某学生的家长,请他上来,他说不方便,让我下去。
我刚一进门房,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水,见到我他说:“老师请您救救我们孩子。
”我忙扶起爷爷,让他慢慢说。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我班杨某自从他爸妈离婚后,爷爷奶奶对她宠爱有加。
她把爸妈离婚的责任归于爷爷奶奶,事事和爷爷奶奶对着干,放学不回家,结交一些坏孩子,回到家就看电视,作业也不做,电话成了她的专线,总有人约她出去。
爷爷奶奶一说,就和他们大吵大闹,有时还大打出手,还扬言:少管他的闲事,否则就打他们,还说爷爷奶奶老了,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都六年级学生了,还让年迈的奶奶为她洗衣服。
听了爷爷的讲述,我大为震惊,不禁不寒而栗。
爷爷临走时一再叮嘱,他来的事千万不要让杨某知道,否则又要和他们闹。
送走老人,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该如何打开孩子的心结。
四、原因分析及对策。
原因分析:1、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打击很大,导致孩子心理不平衡,性格变异。
2、爷爷奶奶在孩子父母离异后溺爱孩子,使孩子变的任性、自私。
3、家庭的变故使孩子变的孤僻,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孩子变的自卑。
在加上与周围同学的关系紧张,使她变的畏缩,不感与人交流。
她只有在外面跟那些不了解她的孩子接触才有安全感。
对策:1、氛围导航,打开学生心结。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教育案例是⼀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下⾯是⼩编为你精⼼整理的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篇1 案例介绍: 阮XX,⼥,15岁,初⼆年级学⽣。
该⽣是单亲,⽗亲在其读⼩学四年级时遇车祸去世,母亲是某电动门公司的职员,性情内向,⾃发⽣不幸之后,扶养⼥⼉的重担落在了她⼀个⼈⾝上,她显得更为虚弱。
对于⼥⼉的教育也显得⼼有余⽽⼒不⾜。
该⽣虽然聪明、要强,但学习成绩⼀般,性情怪异,⾏为举⽌异常,有性别错位趋势,很难与⽼师、同学相处。
卫⽣习惯差,⼿脸总是有污秽;作为⼀个⼩⼥孩,总喜欢穿男性服装,如迷彩服。
平时课内喜欢在桌上涂涂抹抹,地上常有纸屑。
⼈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盾,刚开学就与⼀位男同学打架,对于班⼲部的管理充⽿不闻。
对于⽼师的批评教育常报以对抗情绪,稍有不顺,就在教室不顾课堂纪律⼤发光⽕。
初⼀时,曾与其原班主任发⽣过激烈的冲突。
案例分析: 1、当时作为已12岁的阮XX来说,⼀直宠爱着她的⽗亲的去世,给了她严重的打击,恋⽗情结⼀直⽆法从内⼼消除。
2、母亲性情软弱,对于⼥⼉的教育也甚感⼒不从⼼。
曾经带其到⼼理医⽣处咨询,结论是:患有多动症、轻微⾃闭症以及抑郁症。
3、⾃不幸发⽣以后,⽼师对其⾏为引导不够,同学也曾经有过冷嘲热讽,以⾄于养成了怪僻的性情。
辅导⽅法: 1、给予孩⼦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充分利⽤本⼈性别的优势,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
经常在课间找她谈话,谈学习,谈⽣活,谈兴趣,让其能从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体会到另⼀种⽗爱。
由于其与本班下班教师刘晓玲较谈得拢,故初步制定师⽣结对计划(即德育导师制)。
2、积极联系学校政教处,充分利⽤学校⼼理辅导员的科学指导,使⾃⼰在对该⽣的⼼理矫正及教育上有⼀个明确的⽅向。
3、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实⾏家校联系制度,努⼒共同教育。
4、⿎励其他学⽣多与该⽣接触,多点宽容,并在班中成⽴了“友谊⼩联盟”,⽣⽣结对,让该⽣真正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智障学生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智力发育迟缓,属于轻度智障。
自小学以来,小明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
由于其智力水平较低,学习进度较慢,课堂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也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如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
小明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教育问题,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2. 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
3. 增强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4. 提高小明的家庭参与度,使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
三、教育措施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智力水平,教师采取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小明理解。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会使用教具进行演示,让小明通过操作教具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任务,这有助于他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同时,教师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支持教师和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给予他鼓励和表扬。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
当小明遇到困难时,教师会耐心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
4. 家校合作学校定期与小明的家长沟通,了解他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进行教育。
同时,学校也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四、教育效果1. 认知能力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阅读简单的文字。
2. 社交能力增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明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自我控制能力提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增强。
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案例范文
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案例范文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小阳(化名),他就像一颗蒙尘的星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擦拭,才能重新焕发光芒。
小阳是个内向的孩子,刚进入班级的时候,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和同学们交流互动。
上课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
班主任张老师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尝试着和小阳聊天,但是小阳总是回答得很简短,而且眼神躲闪,仿佛在害怕什么。
张老师意识到这可能不仅仅是性格内向的问题,于是他向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李老师寻求帮助。
这就像是一场拯救小阳心灵之旅的集结号吹响了。
李老师可是个经验丰富的“心灵捕手”。
她先对小阳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心理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小阳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紧张得浑身发抖。
李老师没有着急,而是用温柔的声音、和蔼的笑容,慢慢地引导小阳放松下来。
经过了解,原来小阳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父母经常吵架,他在家里总是担惊受怕,这就导致他在学校也缺乏安全感,不敢和别人交往。
知道了原因,张老师和李老师就开始了他们的协同育人计划。
就像两个超级英雄组成了联盟,一个负责前方作战,一个负责后方支援。
张老师首先从班级环境入手。
他组织了很多小组活动,想办法让小阳参与进来。
比如说有一次“班级植物角大作战”活动,每个小组要负责照顾一盆植物。
张老师特意把小阳和几个热心肠的同学分在一组。
刚开始的时候,小阳就像个局外人,看着同学们忙前忙后。
但是那几个同学可热情了,他们主动拉着小阳一起浇水、施肥、修剪枝叶。
其中一个叫小浩的同学特别有趣,他一边给植物浇水,一边对小阳说:“小阳,你知道吗?这植物就像我们的小伙伴一样,你对它好,它就长得好。
就像我们对你好,你也会越来越开心的。
”小浩的话就像一阵春风,轻轻地吹开了小阳紧闭的心门。
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也没闲着。
她像个幕后军师一样,给张老师出谋划策。
她建议张老师可以多鼓励小阳在小组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于是张老师就在每次活动后,都会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一、案例概述
小明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他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尽管他很努力,但他的学习成果始终不如其他孩子。
小明的父母非常担忧他的未来,他们想知道如何更好地支持小明,帮助他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二、案例分析
1. 了解特殊需要:首先,父母需要了解小明的特殊需要,包括他的智力障碍程度、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挑战。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父母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2. 制定个性化计划:基于对小明的了解,父母可以与教师、辅导员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适当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以帮助小明逐步提高。
3. 培养生活技能:除了学术支持外,父母还应该关注小明的生活技能培养,如独立生活能力、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
这些技能对于他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同样重要。
4. 创造包容环境:父母应该尽力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让小明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鼓励他参与家庭活动,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有助于提高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 寻求专业支持:如果需要,父母可以寻求特殊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
他们可以为小明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克服挑战并取得进步。
三、案例总结
特殊儿童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
父母在了解孩子的特殊需要的基础上,可以与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生活技能培养方案。
同时,父母要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各种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同性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
这些特殊家庭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为了帮助这些特殊家庭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制定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1 特殊家庭的定义特殊家庭是指不同于传统家庭结构的家庭形式,例如单亲家庭、同性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
这些家庭可能由于家庭成员的特殊性质,面临一些不同于传统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
1.2 特殊家庭的心理健康问题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同而面临一些特殊的心理健康挑战,如缺乏安全感、缺乏家庭支持、社会歧视等。
因此,教育家长和孩子们关注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3 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特殊家庭来说,教育家长和孩子们关注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二、特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特殊家庭中,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
家长需要注重建立更加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
2.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特殊家庭中,学校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还应该鼓励孩子建立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心理抵抗力。
2.3 社会支持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挑战,因此社会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关注特殊家庭的困境,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帮助特殊家庭中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案例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案例
《敏感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些特殊案例需要特别关注,比如那些敏感的孩子。
这些孩子可能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名特别敏感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小薇。
小薇总是在班级里表现得很沉默,不善于和同学交流,甚至在遇到一点小挫折时就会泪流满面。
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担心她,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她。
为了帮助小薇,学校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为小薇设计了一些专门的课程,让她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学会正确地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同时,学校还邀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和小薇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让她有机会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心理健康的出路。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薇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她不再那么沉默和孤僻,而是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和玩耍,也学会了更好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她的成绩和情绪状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班级里的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敏感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的。
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帮助,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校和家庭能够关注这个群体,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而能适合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方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
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学校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世界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对学生实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使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实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现在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所以,如何对这些学生实行准确的心理教育和引导,树立他们信心、自立、自强的健康人格,培养他们对人生和未来的追求和奋斗,以便使他们能健康成长,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梅(请允许我隐去她的名字,用她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称谓),女,16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
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应也很一般。
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
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
做是、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实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梅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
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
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
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
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
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梅家长的踪影。
后经多次催促小梅,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梅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
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
——一例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江苏常州电大选送案情陈述:虽说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止他一个,但他真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孩子。
原来的他,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的家,爸爸妈妈纯朴善良,对他呵护倍至。
在学校,他乖巧懂事,聪明可爱,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可是自从三年级的暑假妈妈被查出患有癌症起,他整个人就变了,变得不遵守课堂纪律,油嘴滑舌。
四年级的暑假,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
于是,这个曾经优秀的孩子开始对什么都满不在乎,成绩更是直线下降。
找他谈过几次话后,我便黔驴技穷了,因为他根本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而且说多了,也怕他心里留下阴影。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的奶奶找到了我,告诉我在家里他和爸爸的关系已经非常冷漠,只要爸爸对他严厉一点,他就会把妈妈的照片找出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不知是对妈妈的思念,还是对爸爸的示威。
问题分析:案例中孩子表现出成绩下降,性格古怪,对父亲和老师的抵触。
实际上产生这些后果的原因在于孩子突然失去母亲后表现出无助、无望,安全感缺失,从而引发情绪低落、焦虑。
当失去母亲后家庭几乎解体,而此时父亲又忙于生计,忽视了和孩子的交流,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产生一系列变化:(一)不安全感失去母亲后,孩子没有安全感。
父亲忙于生计,无意减少了对孩子的注意、关心,孩子会觉得被人遗忘或不受重视。
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他也不知道去找谁。
这种不安全感,会使孩子处于感情脆弱、经不起打击的状态,做事畏首畏尾。
(二)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指由于惧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明显的焦虑情绪。
突然失去母亲使孩子产生分离焦虑,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无法专心学习、做事,课上常常开小差,作业时常拖拉甚至不做。
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逆反心理由于温暖家庭的解体,孩子一时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易形成逆反心理,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表现为毫无理由地拒绝他人的要求,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辅导策略与过程:辅导过程:正当我对这个特殊的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知心叔叔”李昌林老师应邀为我校六年级学生上《感动班会》课,并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特地为我们班、也为他再上了一堂《感动班会》课。
一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特殊学生是指智力、感官、肢体、言语等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幸担任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负责照顾和关爱这些特殊学生。
以下是我所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2岁,患有自闭症。
他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
由于自闭症的原因,小明的学习成绩较差,课堂上经常走神,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较为疏远。
在担任小明的班主任后,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家庭背景。
小明的父母离异,他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明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困难。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首先,我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
通过与他的母亲沟通,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我鼓励他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如绘画、音乐等,以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增强他的自信心。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特点,我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我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知识点,帮助他理解。
课后,我还为他准备了额外的辅导资料,让他在家也能自主学习。
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我积极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同学们与他互动。
在活动中,我引导同学们关心小明,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我还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加强家校沟通为了更好地关注小明,我定期与他的母亲沟通,了解他在家的表现。
同时,我还邀请小明的母亲参加学校的家长会,让她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共同为小明的成长出谋划策。
三、案例反思通过这段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关爱特殊学生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一案例的反思:1. 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特殊学生往往存在心理问题,教师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心理辅导、家庭沟通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融入集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五篇模板) 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怕学习的孩子陆启苗,女,小学学前班学生。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
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
不肯写作业,不写家庭作业。
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她。
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她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她,对她放弃了。
母亲也很忙,即使想管她,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她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
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
她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
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
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
指导家庭对策。
(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富县茶坊中心小学——郭晓亚吴昊,男,5岁,小学学前班学生,单亲家庭。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小学特需生教育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特需生的教育问题。
特需生,又称“特殊需求学生”,是指在学习、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案例以某小学六年级的特需生小明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特需生教育。
二、案例描述小明,男,12岁,六年级学生。
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较差。
在课堂上,小明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里,很少与同学交流。
在家庭中,小明与父母的关系也较为紧张,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小明越来越自卑。
小明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均存在学习困难。
语文课上,小明不能正确书写汉字,阅读理解能力差;数学课上,小明对数字的敏感度较低,计算能力较弱;英语课上,小明发音不准确,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
三、案例分析1. 问题分析(1)学习问题:小明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困难,主要体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上。
这些困难导致小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进而影响了他的学习兴趣。
(2)心理问题: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流较少。
这使得他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难以融入集体,形成了心理障碍。
(3)家庭问题:小明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父母对他的期望较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这使得小明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负担。
2. 教育对策(1)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针对小明的学习困难,教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趣味性教学,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②加强对汉字书写和阅读理解的辅导;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实物教学,提高小明的数字敏感度;②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③开展数学游戏,培养小明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通过语音训练,提高小明的发音准确性;②加强语法知识的讲解;③开展英语角活动,提高小明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选)心理健康教育案例:XXX在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性格形成和扭曲的危险时期。
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心理矛盾和内部冲突激烈,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和及时指点,会引发心理发展障碍和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
学校中每个班级都会有“特殊”的学生,无论成绩优秀或较差,心理自闭或行为缺乏自控,都是教育和服务的对象,不能弃而不管。
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
个案情况:XXX,研究成绩优秀,但性格暴躁,容易因小事或同学的话而做出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如揉试卷、顶撞老师等。
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唯一的报复方法就是“打”“骂”。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家庭影响和学校影响。
父母寄予很大的希望,送他参加多个课外辅导班,奶奶要求也非常严,遇到成绩不理想,只会训斥,缺少沟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老师只要通知家长,便会引发打骂训斥,造成思维扭曲。
他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但常得不到赞美,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批评,使学校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
辅导过程及效果:通过与XXX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引导他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表达情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信心,改善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XXX的性格得到了改善,行为变得更加自控,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相互结合,形成合力。
教育家XXX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
”因此,我在开学初就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表现和与父母相处的关系。
同时,我也希望家长能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流。
平时,我也不定期与家长沟通,尽可能了解在家里的小进步。
同时,我也会把他在学校表现好和有进步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使家长对他的教育更有信心。
我也会听取家长的心声,以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在我国,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一位名叫小杰的听障儿童为例,探讨特殊教育在听障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小杰,男,10岁,来自我国某城市。
自出生以来,小杰就患有听力障碍。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小杰为重度听力障碍,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杰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听力问题后,并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直到小杰5岁时,父母才将他送入特殊教育学校。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在小杰的家庭中,父母对其关爱有加,但缺乏对听障儿童特殊教育的了解。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主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教育。
这使得小杰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缺乏自信。
2. 学校教育小杰就读于我国某城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对小杰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小杰的学习效果不佳。
3. 社会支持在我国,听障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一方面,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度较低,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歧视;另一方面,特殊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听障儿童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三、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1)提高家长对听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认识,了解听障儿童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化教育方法。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形成教育合力。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1)针对小杰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小杰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支持(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听障儿童的关注度。
(2)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为听障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
(3)倡导全社会关爱听障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爱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特殊生帮扶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特殊生是指那些在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帮助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如家庭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难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我们选取了一所城市小学的特殊生帮扶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张,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自入学以来,小张在课堂上表现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流。
在作业和考试中,小张的成绩始终处于班级下游,且经常出现漏题、错题现象。
经过了解,小张的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此外,小张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
(二)帮扶措施1. 心理辅导:针对小张的沉默寡言、不愿交流的特点,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帮助小张打开心扉,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2. 学习辅导:针对小张的学习困难,学校为其安排了专门的学习辅导老师。
辅导老师根据小张的学习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3. 家校合作:学校与小张的母亲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小张的成长。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共同助力小张的成长。
4. 班级氛围营造:班级教师积极营造和谐、包容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关心、帮助小张。
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引导同学学会尊重、理解、关爱特殊生。
(三)帮扶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小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心理变化:小张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愿意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2. 学习成绩:小张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从班级下游逐渐进入中游水平。
3. 家庭关系:小张的母亲表示,自从学校开始帮扶小张后,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小张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
三、案例总结本案例通过心理辅导、学习辅导、家校合作和班级氛围营造等多种措施,帮助特殊生小张克服了困难,实现了从沉默到自信的蜕变。
特殊家庭孩子案例分析与教育
特殊家庭孩子案例分析与教育广汉市连山中学熊勇案例李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
其父母远离四川,在广州谋生。
该生自幼随70多岁的奶奶生活,平时沉默寡言,酷爱上网,经常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时而还有逃课现象,学习成绩较差。
家访时,老奶奶说孩子经常半夜趁她睡着了偷偷溜出去上网,她已经管不了了。
为了纠正孩子在生活、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他的父亲不得不离职回家来“照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但是,该生在父亲回家仅仅两周之后便离家出走了。
案例分析:李某是这个留守家庭的牺牲品。
小小年纪,父母远离,给孩子心灵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小时侯,他还不觉得难过,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也偶尔来一封信、一个电话问候孩子,对孩子来说,也算还有一些亲情。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踏着青春期步子在前进了,这时候,发生的事情他不好对奶奶说,有的事情他也觉得奶奶帮他解决不了,和父母倾诉,但父母远在千里之外,于是就把事情憋在心里。
这时候,他多么希望父母就在他身边,有个可以倾诉、谈心的对象,可是,父母那么遥远……有时候父母来个电话也是那么匆匆。
日积月累,他想发泄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由于没有人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心理引导,孩子的性格就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寻求刺激和解放。
父亲没有回来的时候,他生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无论他说的还是做的,祖母总是相信的,也很难寻根究底,即使知道他做错了,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对他进行教育批评。
父亲回来了,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不再那么“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了,于是不忍受,终于离家出走了。
案例曾某:男,14岁,八年级学生。
性格孤僻,很少与人接触,常逃课,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偶而有“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总寻找借口跟家里人要钱买各种玩意儿、零食;集体荣誉感也不强,轮到他值日总是逃跑,老师找他谈话收效甚微;学习上,他总是漫不经心,作业大多“应付”。
后来家访我了解到:该生出生不久,母亲因不能忍受贫困的家庭生活远走他乡,从未回来看过他。
小学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特殊儿童指的是在智力、感知、语言、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的儿童。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这类孩子,使其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强(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他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上存在攻击性和自我伤害倾向。
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二)教育现状1. 家庭教育:小强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缺乏了解,家庭环境较为紧张,对小强的关爱和支持不足。
2. 学校教育:学校对小强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3. 社会支持: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相关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如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等。
三、教育策略(一)家庭教育指导1. 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使其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2. 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改进1. 建立特殊儿童教育团队,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等组成,共同关注小强的学习和生活。
2. 优化教学方法,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供辅助工具等。
3. 加强情感教育,关注小强的情绪波动,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和自我伤害行为。
(三)社会支持体系1. 建立健全特殊儿童教育政策法规,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益。
2. 加强康复机构建设,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3. 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对一个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禹越中学卢丽群一、个案基本情况该生名叫许红霞,今年岁,她是初一()班地一名女生,亲生父亲在她很小地时候病逝,父亲死后不久母亲就嫁给了现在地继父,母亲和继父长期在外务工,一直随奶奶和姐姐生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二、主要问题剖析该生在行为方面存在地问题:在家不尊重奶奶和姐姐,很挑食,也不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事情,放学后总是很晚才回家,经常要求晚上到同学家住宿.在学习方面存在地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克服困难地勇气和恒心,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第十名.在性格方面存在地问题: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敏感多疑、任性、冷漠、自卑.下面透过种种问题剖析一下原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该生地亲生父亲在她岁地时候就病逝了,使这个孩子经历了一次磨难,母亲地文化程度很低,母亲不是本地人,生父死后不久就嫁给了现在地继父,母亲地再婚使她面临更为复杂地生活环境.继父对她采取地教育方式主要是放任自流,不过问:孩子不是亲生地,继父对她地成长没有长远地打算,也没什么期望,更是怕对不是自己亲生地女儿管多啦,别人和孩子说自己是“狠心”后爹,而任其自然发展,即使管也是对孩子评价低而要求过高,如果是亲生父亲,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会非常开心.但继父却常常用一种“超前”于孩子实际年龄地眼光来看待她,有时她虽然已做得相当不错,却并不一定能达到他地要求.孩子长期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很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更由于母亲和继父长期在外打工都不回家,该生只能交给七十多岁地奶奶代为扶养,从而使得孩子和父母间地亲情链十分脆弱.再加上祖孙之间难以逾越地代沟,使该生感受不到家庭地温暖,在家中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因此该生变得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所以常常会要求晚上到同学家住宿.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继父与她缺乏情感交流:继父一般很少像亲生父亲一样亲吻、搂抱孩子,而肌肤之亲是孩子体验父母爱和关心地重要方式之一,只有物质上地满足是远远不够地,孩子需要充分地情感交流,如果这一点不能满足,孩子幼小地心灵会缺乏安全感,会变得胆小多疑、无助.又因为继父和母亲忙于自身地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很少与孩子交流.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变得任性与孤僻,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地温暖,造成孩子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孩子心理上地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地及时指点,内心地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沉默寡言、孤僻怯懦、敏感多疑、自卑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还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地诱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辅导策略和实施(一)、我与她地家人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告之孩子在校地近况.并且向继父和母亲委婉提出三条建议:、要有自信心,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就准备打持久战,要树立一定能把她教育好地信心.一个人地缺点往往会出现反复地,这个问题上没犯,在另一个问题上又犯了,这种反反复复地出现,就要反反复复地教育下去,最终她会进步,成为一个好孩子地.、要有责任心.不管大小问题只要对她有害地就禁止,对她本人各方面有益地地方就让她去做.主要目地是对这株弱苗扶植成长.、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孩子地闪光点,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孩子身上有这种或那种缺点,孩子因此对自己也不抱有信心,经常自抱自弃,有很深地自卑感,要努力发现孩子身上地闪光点,使孩子树立自信心.、调动孩子地上进心、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全方位促进孩子地成长.对于她这样地孩子,不但需要在功课上努力教育,家长更要积极配合学校,在心理方面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地爱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地环境,并从各方面调动孩子地上进心、积极性,注意孩子性格地培养,使孩子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我从心理学书上得知:家庭变故,一般都会对孩子地心理造成一定地消极影响,孩子会变得敏感,心眼多,不轻易说心里话,但家庭发生变故地孩子在内心深处却渴望向人倾诉,被人理解,只是由于种种担忧、自卑而本能地自我封闭.我知道越是这样地孩子,就越需要耐心地开导和细微地关怀.首先作为她地成长导师,我经常主动找她聊天、谈心,我还经常给她带点好吃地悄悄拿给她,并几次邀请她到我家做客,我主要是想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身体上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她,使她信任我,感受到我对她地关爱,以弥补她在家庭中地种种心理缺憾.我还通过多次家访,了解到她在家里经常和奶奶顶嘴,与姐姐也是经常闹矛盾,在家里很少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事情,还有挑食地坏习惯,还经常晚上要求到同学家住宿,在家不爱说话.我通过了解她在家可以用姐姐地手机上网和发短信,于是我通过、手机发短信、找她谈心等多种方式教育她.有时候面对面地交流,有些话她不敢当面和我说,但在网络上和手机上,她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地相法和看法,通过交流和手机短信更能增进师生地感情.有一次了解到她地苦恼是与父母聚少离多,我就经常要她利用学校地校讯通给父母打电话,但发现她很少主动会去打,于是我每次帮她拨通父母地电话,通过电话沟通交流来增进她与父母地感情,对她地学习,我则采取帮她制定科学地学习计划,并借给她一些有关如何学习地书籍让她阅读,从中学习别人地一些科学地学习方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地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还对她多鼓励,多表扬,使她对学习产生乐趣.一天她跑来告诉我说她上英语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于是我和她一起找原因,有一天她还买了一袋零食,跑到我身旁来喂给我吃,惊讶地是一个周六地上午,她单独一人找到我家来,并告诉我她地烦恼,和她从小地梦想,我留她到我家吃了中饭,发现她吃饭太少,还很挑食,不爱吃荤菜,家里人也向我反映过她平时在家很挑食,于是我教育她不要挑食,因为现在是长身体地时候,缺少营养要影响身体发育地,她告诉我她实在没食欲,平时见她地脸色又黑有瘦地,我担心她是身体上出了问题,于是我打电话告诉了她地家人并要求他们带她去医院做个检查,她地家人也答应了.她地种种表现,都说明她已经对我有了信任和依赖,我终于走近她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良好地伙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地作用.红霞一直以来对同伴爱理不理,致使同伴也不靠近她.为了让她融入群体,在大课间活动地时候,我特地开展了一些有趣地活动,如绑腿前进,鼓励她与别人合作;玩老鹰抓小鸡地游戏体验集体活动地快乐;体艺活动进行跳绳训练时,让她和同伴相互数跳绳次数,让同伴主动带她双人合跳;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她投标枪不错,我鼓励她参加,同伴都为她加油,她也觉得骄傲;集体活动让她渐渐散发出生机和活力,忧郁地心情得到了改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我让她破例参加学校古筝社团地学习,如果按正常地选拔条件她是不能参加地,为了给她提供锻炼地机会,培养她地多种能力,以增强她地自信心,我经常鼓励她在其他同学面前演奏新学地曲子,平时社团里有个什么事情我都是让她去做,我还经常故意在其他同学面前表扬她,增强她地自信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地努力,现在这个学生真地在一点点进步,一天天进步.在家比以前表现好多了,晚上也不再要求去同学家住了,会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事情,挑食地毛病也改了一些,与家人地关系也融洽了许多,而且人也开朗了许多,运动会地时候我还见她和英语老师手挽手地散步,见了我有时还用手从我背后蒙我地眼睛,有两次还主动找到我家来和我说她地烦恼.她还多次表示对我地关心,有一次我去她家家访,她提醒我路上风大要穿外套,还告诉了我她地秘密和她从小地梦想,我发现她对我有了感情,她地家人现在对我也有了一种依赖、一种信任,她在家里有什么情况,随时都会联系我.她也和我反映,家里人对她比以前关心多了,父母也答应腊月初八将辞职回家,不会离开孩子了.她现在作业都会认真完成,学习成绩有了起色,听英语老师说该生地英语成绩也考了九十多分.但仍缺乏刻苦学习地精神,对较难地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地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她今后地辅导教育仍是长期地,我希望她会成为坚强、有知识地身心健康地人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辅导反思通过以上地多方努力,红霞同学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重拾自信、快乐、礼貌.“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在教育地道路上注定布满荆棘,只要我们坚信并奉行“爱心教育”,会从中找到真善美地!教育是一项伟大地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地,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地位置.学生地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地失调,成长导师给以较多地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地调节疗治效果.所以对再婚家庭学生地辅导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全面关心,爱之深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了解再婚家庭学生情况后,要热情地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身体上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她,使她信任我,感受到我对她地关爱,以弥补她在家庭中地种种心理缺憾.作为她地成长导师要真正出于爱心,帮助她认清自身弱点,树立信心,克服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引导孩子学会交往,融入班级群体成长导师要善于开展丰富多彩地集体活动,让她体会到集体活动地快乐并融入集体中,利用学生集体地力量,伸出友爱之手,热情关心、接纳再婚家庭地学生,使他们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让他感到自己是集体大家庭中地一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激励自尊,塑造个性.再婚家庭地孩子他们非常需要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地尊重.由于自尊地驱使,学生会珍视自己在集体中地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地良好声誉.因此自尊心可以成为特殊家庭学生积极向上,克服缺点地内部动力之一.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地自尊心,使他们不断加强自我塑造,形成良好地个性品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创造条件,多给他们表现机会,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要通过丰富多彩地活动,给再婚家庭地学生提供创造和锻炼地机会,培养他们地多种能力,以增强他们地自信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地思想感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疏通家庭,优化环境.通过家访经常与其父母沟通,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地温暖,再婚家庭往往给孩子造成不好地学习生活环境,不利于学生地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成长导师要经常保持与家长地联系,并指导、帮助家长改善家庭地不良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地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地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地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作者:罗莲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年第03期
一、个案基本情况和主要表现
1. 思想方面:孤僻,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遇到问题自己强迫自己忘记。
2. 身体方面:不愿运动,常常出现头昏脑胀、想吐,经常犯病。
3. 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对读不读书很随便,有时来学校读书,有时不来,来学校能认真完成自己做的作业,做不起就不做,也不愿意寻求帮助,学习成绩不太好。
二、个案背景
1. 该生母亲是二婚,她与前夫生有一儿一女,前夫出意外去世了,后来嫁给该生的父亲,42岁才生下他。
奶奶说,当时怀起他时他妈打算不要,但男方强烈要求生下来。
母亲生下他后第七天起,他就一直由奶奶喂养。
随后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2. 该生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到七八岁时,爷爷也去世了,奶奶又找了一个老伴,奶奶和老伴经常闹矛盾,并且奶奶还信封建迷信,性格又比较古怪,还自认为自己很会教育孩子。
奶奶视孙子为宝贝,宠爱有加,特别是生活上吃什么很将就孙子,隔代教育效果差,造成该生从小就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事情,就常常去想,又想不明白,也不愿意寻求帮助。
三、原因分析
通过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一起分析该生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他现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
1. 家长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也不懂得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由心理问题发展到身体出问题。
虽然该生有父母,但是,其父母亲因为忙于生计,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丢给年迈的奶奶,平时也很少交流。
听孩子说,就是父亲偶尔打电话也是问问奶奶在做什么,吃的啥,奶奶身体好不好,从来没问孩子身体怎么样,在学校如何,与同学交往好不好,心情好不好。
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问的感觉,严重地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去平衡,觉得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解决,所以他常常去把些事情拿起来想,想不明白,遇到好与不好的都去想,特别是他受到委屈的事,他也不去辩解,就强迫自己把这些事忘记,想忘记得一干二净。
他说自己把拳头握紧,进行深呼吸,但还是不行,这样有时肚子里的东西就想吐出来。
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强迫症状。
2. 由于孩子是奶奶代管,奶奶教育方法落伍,只知道孩子的吃喝拉撒,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
奶奶还经常说他妈妈没管他,爸爸也没拿多少生活费。
再加上后爷爷与奶奶的不和谐关系,经常粗言粗语,也给孩子心理造成了阴影,孩子说他不愿把心理的秘密告诉大家,他怕说出了别人会说他是疯子。
他说有时就想摔东西,把东西打烂,这样又觉对不起奶奶,因为奶奶还是很关心他的。
所以他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愿来学校,并且听到学校下课同学的闹声和过道的震动声,头像要炸了,他只想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想问题,不愿意别人来打扰,这样形成了自闭症。
3. 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一般的学生等同,没有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
.按照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是教育不好这样的学生的,但大部分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也是因为老师教育教学任务重,本来班上的学生就多,时间紧。
学校心理咨询也只是摆设,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学校也缺乏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四、转化措施
针对该生的特殊情况,学校决定采用特殊的教育措施,具体说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教育:
第一步:进行家校沟通,学校把该生的父亲母亲以及该生的奶奶分别喊到学校来,和学校老师一起商量对该生的教育方法。
分析了该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指出其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告诫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善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他的母亲,不要把自己身体不好,与家庭关系不好的现象带给孩子,我们要求家长在一段时间内,要和该生生活在一起,多给予生活上心理上的关心和沟通,多和孩子出去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亲子和谐。
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不要操之过急。
尽量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奶奶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说他母亲的不是,大人之间也要和谐,奶奶与后老伴的关系要处理好。
在学校,召开班级所有任课老师会议,在对待该生的心理问题上,老师统一思想,统一要求。
同时要求老师们尽可能地发现该生的闪光点,想办法提高该生的学习兴趣。
在校期间,老师们要随时注意该生的表现情况和任何一点进步,及时反馈,及时表扬。
第二步:家长学生老师一起制定该生的心理健康疏导计划。
1. 该生先到正规医院进行心理治疗,等到心理得到控制后再来学校。
2. 对该生的学习先适当降低难度,该生的家庭作业和其他同学有所区别,量也适当减少,题目也是最基础的。
并且,与家长约定,只要该生在某一时间段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可以满足该生一个小小的要求或给予适当的奖励。
3. 针对该生到学校害怕闹声的特点,教育班上的学生下课不要在教室和楼道疯打,尽量给他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还有让跟他要好的同学与他一起玩、谈心,让同学把发现的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4. 家长学校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关心孩子,上学放学由父母亲自接送该生,规定正式的作息时间,晚上按时睡觉。
早上按时起床。
第三步:由管到扶再到慢慢放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让该生养成最基本的生活、学习习惯,达到学校最基本的行为要求。
然后,班主任老师和班干部一起商量,发动班级同学,一起帮助该生,让该生慢慢地融入到班集体中。
经过一期的共同努力,现在,该生已经融入了班级的正常交往生活。
表现好了,也愿意来学校读书,有事也愿意跟老师讲,能和同学一起游戏玩耍了,学习上也基本能跟得上,基本上达得到一个正常学生的标准。
五、启发与反思
随着社会上重组家庭现象的增多,夫妻双双外出打工,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一些大龄妇女身体不适,生下孩子无心照顾,经济条件的限制,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
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过早承受了家庭的矛盾,其性格、智力、情绪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受到压抑和扭曲,而且也导致了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
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学习心理教育的知识,了解心理疏导的方法并采取的措施,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关注和关心着这个群体,协调好监护人和孩子的关系,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一)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加缺乏安全感,他们渴望关心,渴望关注,但是,对别人的关心又抱怀疑态度,游走在正常学生的生活边缘,从而导致他们大部分人性格内向、不擅交流,思想上产生偏差。
行为上与正常孩子不一样,教师要多组织班级活动,让班级全体同学都来关心他们,拉近他们和老师同学的距离,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同学集体对他们的关爱。
(二)学习上多一些指导
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感,做事缺乏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要时刻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平日多找这些孩子谈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思想动
态,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这些学生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要及时适当的表扬,让他们的思想和学习都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