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是日更.定( ) (2)拥毳.衣炉火( ) (3)雾凇沆砀..( )( )(4)长堤.一痕( ) (5)与余舟一芥.( ) (6)舟子喃.喃曰(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余拏.一小船______________ (2)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4)惟.长堤一痕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挐一小舟C.惟长堤一痕D. 莫说相公痴4.解释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实词的不同意义。
(1)是:①是.日更定()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2)更:①是日更.定()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5)一:①余拿一.小舟()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6)白: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5.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余拿一小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2)余强饮三大白。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6.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释义。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
(2)与余舟一芥。
“_____”,_______用作_______。
意思为:_____________。
7.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又字_______,号_______,又号_______,是_______时期的散文大家,著有_______、_______等书。
(2)本文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___和游湖人的_______。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13湖心亭看雪一、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崇祯.(zhēn) 更.定(gēng) 拏.一小舟(ná)B.雾凇.(sōng) 沆.砀(hàng) 毳.衣(máo)C.一芥.(jì) 长堤.(dī) 更.有此人(gèng)D.强.饮(qiáng) 喃.喃(nán) 铺毡.(zhān)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B.天与云与.山与水陈太丘与.友期行C.是.日更定矣实事求是.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复出焉.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独往/湖心亭/看雪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在西湖的时间与西湖的环境,暗含着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B.第一段通过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一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第二段借舟子的话赞美作者比客居者更痴迷于西湖。
5.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一项的句子相似?(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D.君向潇湘我向秦二、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________(人名),字宗子,号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对雪情有独钟。
《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图。
(4)由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们可以联想到《湖心亭看雪》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13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13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拏( ) 毳( ) 沆( ) 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绝:②是日更定矣是:③拥毳衣炉火拥:④雾凇沆砀___ 沆砀: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 下列加点的词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请结合语境解释。
(1)是(2)白(3)大(4)更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问其姓氏,是金陵人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余住西湖余拏一小舟5.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帝王的年号。
C.“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D.古代的中国人有“名”有“字"。
如杜甫字子美,辛弃疾字稼轩,韩愈字退之。
7.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交代作者住在西湖的时间与西湖的环境,暗含着作者对西湖雪景的痴迷。
B. 第一段通过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②拥毳衣炉火()③雾凇()④芥()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及.下船(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不少于4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更定(gēng)沆砀(hàng dàng)B.一芥(jiè)铺毡(zhān)C.雾凇(sōng)强饮(qiáng)D.毳衣(cuì)喃喃(nán)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A.上下一白/余孥一小舟B.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C.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下船/及郡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高度写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烘托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意境。
B.本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流露出作者的遗世独立、孤高自赏的情怀。
C.“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
用白描的手法表达出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D.文章结尾写舟子喃喃自语,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
从侧面写出俗人无法理解文人的高雅,展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4.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5.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痴”字,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文章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文章委婉地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二、句子默写6.古人写雪,手法不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13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解析)
13*湖心亭看雪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更.定(gēng)余拏.一小舟(nú)B.喃.喃(nán)雾凇沆砀..(kàng dàng)C.铺毡.(zhān)拥毳.衣炉火(máo)D.正沸.(fèi)与余舟一芥.(jiè)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湖心亭一.点惟长堤一.痕3.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译文:(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开客栈。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 能力提升全练4.(2022甘肃兰州中考,6—9)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
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袗(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湖心亭看雪。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F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3. A.B.C.D.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上下一白余孥一小舟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B.C.D.余孥一小舟,拥霆(mdo)衣炉火。
雾淞/(h^ng)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是日更(g^ng)定矣。
一童子烧酒炉正涉(fd)o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4.F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拳祯(chong)孥(nao)长型(dT)B.张修(dM)里定(geng)铺西对坐(zhan)C.罩饮(qi⅛ng)雾港(song)浊扬(hang)D.D衣(mao)炉正沸(旗)余舟一芥(jie)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则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上下二白览众山小6.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一童子彼酒炉/任沸。
C.大雪三日,湖中“鸟声/俱绝。
D.天Z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二、字词书写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崇初()雾*()沆物()铺Zhan()—jie()chi()人8.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
崇祯()X)更定()一组)豆衣()雾淞()铺敌)沆磅()三、填空题9.特殊句式。
①是金陵人。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见余大喜日。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学生版)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5分)1.文常填空:《湖心亭看雪》一文作者_________,字宗子,号_________,山阴(今浙江绍兴)人,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分)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1分)(1)《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寒冷、寂静的西湖雪景图。
文中总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的议论性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2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雾凇沆砀()(6)上下一白()(7)惟长堤一痕()(8)与余舟一芥()(9)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0)客此()(11)及下船()(12)莫说相公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9分)(1)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主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ùi)B. 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C. 金陵(lín) 芥.(jiâ) 崇祯.(zhēn)D. 更.定(gēng) 铺毡.(zhān) 痴.(chī)【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项,“毳”应读“cuì”;B项,“喃”应读“nán”;C 项,“陵”应读“lí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客.此(客人) 拥.毳衣炉火(裹着、围着)B. 上下一.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 余拏.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D. 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 及.下船(等到)【答案】A【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项“客此”中的“客”应解释为“客居”。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湖中人鸟声俱绝(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1)湖中/人鸟声/俱绝(2)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析】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
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1)句意: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句意: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句意: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句意: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C.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山水之乐.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答案】B【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专项练习一、文学知识填空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这晚上八时左右 2、余拏.一小舟撑(船)3、拥毳..白汽弥漫的样子..衣炉火裹、围鸟兽的细毛4、雾凇沆砀5、惟.长堤一痕.只,只有痕迹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勉强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8、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9、舟子喃喃....曰船夫低声嘟哝10、莫.说相公..痴不要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1、大雪.三日下雪12、湖中人鸟声俱绝..全,都消失13、上下一.白全,都14、与余舟一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1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16、及.下船等到三、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四、合作探究1.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念俱灰万籁俱寂两败俱伤声色俱厉面面俱到人赃俱获(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沸沸扬扬(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而已如是而已仅此而已说说而已(5)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唯命是从)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利是图)惟我独尊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习题 附加答案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①是日更定②拥毳衣炉火③雾凇④芥2.解释加粗词。
①是日更定:②余拏一小舟:③上下一白:④焉得更有此人:3.填空。
《湖心亭看雪》是明代的________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
4.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联。
(不少于4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读了这些写“知己”的诗,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写作你在外出旅游时看见过雪景或雨景吗?试用3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景色。
参考答案:一、1.①gēng ②cuì③sōng ④jiè2.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全白④哪能 3.张岱4.参考答案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运用描写及修辞,语言流畅即可。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一、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文学家,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
4.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二、解释加点字。
1.是日更定..() 2.余挐.一小船()3.拥毳衣..()..炉火() 4.雾凇沆砀5.上下一.白()6.惟.长堤一痕()7.客此..() 8.及.下船()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0.余强.饮三大白.()()11.舟子..者()..() 12.更有痴似相公三、一词多义。
1.是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 ___________2.白①上下一白 __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3.一①上下一白 ___________ ②惟长堤一痕 ___________4.更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
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D.更有/痴似相公者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崇祯.(zhēn)更.(gèng)定B.毳.衣(cuì) 一芥.(jiè)C.沆砀.(dàng) 长堤.(dī)D.喃.喃(nán)毡.子(zhān)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拏/一小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独往/湖心亭/看雪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独往湖心亭/看雪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茫茫的景象。
B.“上下一白”的“一”字营造了白茫茫浑然难辨的纯净境界,使人唯觉其大,给人一种天地之大、宇宙之广的感慨。
C.“一痕”“一点”“一芥”的“一”字描绘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让人顿生一种依稀恍惚、人生之微的感慨。
D.写“湖上影子”的“痕”“点”“芥”“粒”,创造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性活用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B.拥毳衣炉火C.是金陵人,客.此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二、填空题7.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崇祯.孥.更.定一芥.毳.衣雾凇.铺毡.沆砀..8.读课文《湖心亭看雪》,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看雪的时间:。
看雪的地点:。
看雪的人物:。
看雪的氛围:。
看雪的方式:。
看到的雪景:。
9.解释下列加线字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惟长堤一痕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一小舟③独往湖心亭看雪④拥毳衣炉火⑤雾凇沆砀11.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统编版九年级上《湖心亭看雪》 同步训练(含解析)
《湖心亭看雪》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拏一小舟( )③雾凇沆砀(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及下船( )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崇祯(chóng)拏(náo)长堤(dī)B.张岱(dài)更定(gèng)铺毡对坐(zhān)C.强饮(qiǎng)雾淞(sōng)沆砀(hàng)D.毳衣(máo)炉正沸(fèi)余舟一芥(jiè)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拏一小舟(挐,古通“桡”,船桨;撑(船)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D.是金陵人,客此(暂时寄住在这里)4.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余拏一小舟[撑(船)]B.是日更定矣(更多)上下一白(全)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勉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D.大雪三日(雪花)拥毳衣炉火(裹、围)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拏/一小舟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一童子/烧酒7.作者在湖心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哪两项的诗句相似?()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酒逢知己千杯少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君向潇湘我向秦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客此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D.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湖心亭看雪 同步练习一、填空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雪”是娱情之物,请再举出两例古诗文中写“雪”的句子。
① , 。
②,。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湖中人鸟声俱绝.哪能 是日更定.全余拏.一小船 一道上下一.白 完了,结束 长堤一.痕消失 焉得..更有此人撑,划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到亭上,,。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号,又号,(朝)人。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举例说明。
3.补全文中空白。
参考答案:一、①“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三、①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
②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
③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④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
四、1.陶庵梦忆张岱宗子石公陶庵蝶庵居士明末清初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
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基础练习】1.填空。
(1)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
是日,余拿一小船,拥衣炉火,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与与,上下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3).见余,大喜曰:“ !”拉余同饮。
余饮三大而别。
(4).舟子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日更.定()(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上下一白.()(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自我表白.()【综合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阅读课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课文,然后问答问题。
(1).课文中量词的运用历来为人所称道。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课文写景有什么特点?3.作者于亭上与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景,与下列诗句中哪两句相似?为什么?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酒逢知己干杯少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④君向潇湘我向秦【拓展练习】一.阅读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一、课内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A.崇祯.(zhēn)更.(gèng)定B. 毳.衣(cuì) 一芥.(jiè)C. 沆砀.(dàng) 长堤.(dī)D. 喃.喃(nán)毡.子(zhān)2.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是.日更定是: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是(2)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还(3)上下一白.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4)见余大.喜大:非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与“小”相对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3)拥毳衣炉火..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4)与余舟一芥.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4.将下列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5.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而已。
6.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清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2)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3)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课文导读】《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中,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这种情感须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体验、感悟就能理解。
【学习重点】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领悟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情怀。
【学法指导】古代优美的散文必须充分地读,译读、品读、背读、联读依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本文是一山水小品,学习它要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简练朴素的语言特色。
在这篇游记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
所以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从而体会白描这一手法的精妙。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雾sōnɡ()hànɡdànɡ()()拏.()一小舟草芥.()cuì衣()铺zhān()长堤.()更.()定强.()饮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拥毳衣....炉火(2)雾凇沆砀(3)与余舟一芥.(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5)舟子喃喃....曰(6)是日更定(7)余挐.一小船(8)是金陵人,客.此3.文学常识填空与名句默写。
(1)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号,(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除本文出处外,他的另一部作品是《》。
(2)大雪三日,。
(3)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4)及下船,舟子喃喃曰:“,!”(5)在祖国的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如“,”,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而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哦,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6)在文学花园里描写雪景的诗句也不少,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雪,表现雪的大和猛,可谓妙矣;“”(刘义庆《咏雪》)谢道韫生动形象地描摹雪花漫舞之轻盈状。
“,”(柳宗元《江雪》)中“绝”、“灭”二字画出天寒地冻,人迹绝迹的雪景。
“,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用夸张手法展现了壮阔雪景。
而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是“,,上下一白。
”4. 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住西湖的特定时间与环境,暗含着对西湖雪景的痴情。
B.第二段通过对天、山、云、水,上下浑然一白的白描手法和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舟,两三粒舟中人的衬托,展示了雪中西湖的壮观。
C.第二段可见作者痴心观赏雪中西湖美景的独特感受。
D.最后一段借舟子的话赞作者比客居者更痴情于西湖。
二、精段阅读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其中包含着的深情。
6. 辨析下列一词多义。
(1)是日更.定()(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惟长堤一.痕()(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上下一.白()雕栏相望焉.()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8.“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9.“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10.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11.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
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意?请写出的体验。
三、拓展训练:阅读下面袁宏道的两篇西湖名文,完成文后习题。
(一)西湖袁宏道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突兀.()即棹.()小舟入湖已不觉目酣.()神醉波纹如绫.()13.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译文:(2)已不觉目酣神醉。
译文:15.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16.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二)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勒:(2)山岚设.色之妙设: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是金陵人,客.此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B.①猿则百叫无绝.②月景尤为清绝.C.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皆.在朝日始出D.①梅花为.寒所勒②歌吹为.风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参考答案1.凇、沆砀、ráo、jiè、毳.、毡.、dī、ɡēnɡ、qiǎnɡ2.(1)细毛皮衣;(2)寒气弥漫的样子;(3)小草;(4)大酒杯;(5)小声地不断念叨;(6)晚上八点左右;(7)通“桡”,撑,划;(8)客居。
3.(1)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西湖梦寻》(2)湖中人鸟声俱绝(3)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未若柳絮因风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燕山雪花大如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4. D5.怀念故国的深情6. (1)古代夜问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还(2)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表顺接关系的连词(3)一道;全 (4)哪里;句末语气助词7.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8.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9.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0.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11. 通过写景,突出清高脱俗的情趣。
诗中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了自己的卓然独立。
意思对即可。
12.wù zhào hān línɡ13.B(形容非常爱看。
酣,喝足酒)14.(1)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了西湖。
(2)已经不知不觉让人看得如醉如痴了。
15.从武林门出西行,到昭庆,然后棹小舟入湖。
16.(1)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不觉目酣神醉,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7.意思对即可,略18、③勒:约束,阻止。
④设:着,涂。
19、C20、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