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篇一」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训练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德国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
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
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年长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
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
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
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
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
”以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
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1.是什么原因使歌德与席勒感情上产生了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歌德说自己“作为诗人复活了”,这里的“复活”有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席勒的创作成就使他一举成名,且影响越来越大,让歌德一时接受不了。
(意对即可)2.焕发出创作的热情,取得了创作上的丰收,成绩赶上了年轻人。
(意对即可)3.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对他人的进步,克己待人。
(意对即可)初二语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阅读《黑暗中的花香》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25分)黑暗中的花香石兵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2)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不多余。
因为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以一种欣逢知己的惊喜。
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能够真实地体现作者喜极而悲的情绪变化。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
(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原文赏析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
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
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答案导语:《湖心亭看雪》本文选自《陶庵梦忆》,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拥毳( )衣崇祯( ) 雾凇( )砀沆(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强( )饮{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4.用文中词语填空。
(1)看雪的时间:凌晨(2)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 ) ②雾凇沆砀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客此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参考答案: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④客居2. D3.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典趣味(16分)黄州快哉亭记(节选)苏辙淸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苴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盂徳、孙仲谋之所睥睨②,周瑜、陆逊之所骋莺③,苴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人有遇和不遇之变。
士生于世,使④苴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⑤?使英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⑥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英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⑦,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淸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淸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七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⑧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注释]①张君梦得:即张怀民。
②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③骋鹫,犹言“驰马”,形容驰骋疆场。
④使:假使。
⑤病:忧愁,怨恨。
⑥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⑦瓮牖:用破瓮做窗。
⑧乌:哪里。
5.[建图索义](5分)⑴下图是“胜”字意义演变过程图,在括号内为图中义项选择相应例句(填选项)。
(3分)(2)积累文言词语“适”,联系它在成语中的意思,为例句选择正确的义项。
(2分)6.(一字达意](6分)一字立计,因一字(词)之功,贯通全文,旨意毕现。
抓立件之字,是解读文意的一一种方法。
⑴选文六见“快”字:前半部分,为亭命名快哉,▲快哉, ▲快哉,此为外物之快:后半部分三照内心之快:“将何适而非快?” “无所不快。
”“乌睹英为快也哉!”(2分)(2)语气词里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
结合选文,仿照示例,完成批注。
(4分)7.[类比贯通]小瓯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岳阳楼记》的配套阅读材料。
请你从内容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帮他简述推荐理由。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喝三白而不”和“与人共饮”这两句话中的“羌”和“腊”表现出什么感情?2.课文中引用周子的目的是什么?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 分) ①余挐一小舟 ()②雾凇沆砀()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④客此()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 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 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 【小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 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 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 分) 【小题 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 。
(不少于 2 联)(2 分) 答案【小题 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 ④客 居【小题 1】 D【小题 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 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 一样痴的人呢! 【小题 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 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 1】示例: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柴门闻犬吠,1/5风雪夜归人。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意思对即可)。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D2. 文章中提到的“湖心亭”位于哪个城市?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南京答案:C3.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哪些情绪?A. 喜悦B. 忧愁C. 宁静D. 激动答案:C4. 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自然元素?A. 雪B. 湖C. 亭D. 所有选项答案:D5.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雪的描写主要突出了雪的哪些特点?A. 纯净B. 洁白C. 轻盈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6. 文章中提到“________”,形容了雪的轻盈。
答案:轻如鹅毛7. 作者形容雪覆盖的湖面为“________”,展现了雪的洁白。
答案:镜面8. 文章中提到“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雪的赞美。
答案:雪景如画9. 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________”,体现了雪的宁静。
答案:万籁俱寂10. 文章中,作者通过“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雪的热爱。
答案:心旷神怡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对雪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雪景之中。
12. 文章中,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有哪些感受?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感受到了宁静和心旷神怡。
雪的洁白和轻盈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而雪覆盖的湖面和周围环境的宁静则让作者感到万籁俱寂。
四、论述题13. 根据《湖心亭看雪》一文,论述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答案:作者对雪的情感态度是热爱和赞美。
通过对雪的轻盈、洁白和宁静等特点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雪的热爱。
同时,作者在湖心亭看雪时的宁静感受,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
作者认为自然之美能够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从而更加热爱和珍惜自然。
五、翻译题14.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湖心亭看雪,心旷神怡。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中考试题《湖心亭看雪》写作答案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同:?/拿)至亭上,存有两人砌毡对挤,一童子绿茶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存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尝三大白而别。
反问其姓氏,就是金陵人,客此。
及登船,舟子喃喃曰:“莫说道相公恨,更存有痴似相公者!”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童子绿茶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绿茶/炉正沸d.一童子绿茶炉/正流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就是()(2)客()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余强尝三大白而别译文:4.这篇文章堪称就是痴人大赏奇景,你指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恨”在何处?恳请分别归纳。
(4分后)答:参考答案:1.c(2分)2.(1)这(1分后)(2)客居(1分后)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
(2分)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可悲。
(2分后)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2分)(大意相同即可)[【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相继下了不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著粗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看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着,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够(准确)看见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遮住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及答案两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试题一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一童子烧酒炉正沸A.一童子/烧酒炉正沸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 ) (2)客(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译文:4.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4分)参考答案:1.C(2分)2.(1)这(1分)(2)客居(1分)3.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P道别。
(2分)4.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2分)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阅读试题二1.《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___。
2、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结合整篇文章,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雪景的语句有哪些?采用什么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上是《湖心亭看雪》全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已而斜阳在山,人影凌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川之间,此此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否则,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因此伤心憔倅而不可以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说明)①会计:谓长官征收赋税钱谷的工作。
②蓬户瓮牖:极言房子之卑陋。
牖,窗户。
增补:宋神宗元丰年间,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
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
当时苏辙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至均州,政治上也是很不喜悦。
26.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B.醒能述以文者今张君不以谪为患..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与民同乐..D.穷耳目之胜以白适也哉贫寒落魄..27.[ 乙] 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B.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C.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D.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28.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
B.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细小的人啊,我同谁一道呢?C.此此中宜有以过人者翻译:他的心里应当有一种怡然自得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翻译:让眼睛和耳朵尽兴感觉长江的美景,进而使自己获得最大的知足啊!29.山川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川表达了如何共同的志趣?【答案】26. A27. A28. B29.不以贬谪为怀,寄情山川,随遇而安的志趣。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黄州快哉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 完成6~9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乙】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①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②, 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释】①肆:极, 甚。
②沔(miǎn):沔水。
沅、湘、汉、沔, 都是江水名称。
③一舍:三十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拥毳衣炉火拥:(3)其势益张益: (4)余兄子瞻名之曰名:7.对文中画破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9.甲乙两篇文章同写远望之景, 描写方法却各具特色。
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二)(16分)6.(4分)(1)消失(2)裹, 围(3)更加(4)命名, 取名7.(3分)C8.(1)(2分)(他们)看见我, 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2分)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题)(二)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4分)【分析】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点评】“余”的解释:①尝贻余核舟一(我)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使用白描手法。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拏:通“桡”,撑(船)。
毳衣:细毛皮衣。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 焉得,哪能。
更,还。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12、湖心亭看雪习题及解答
湖心亭看雪练习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我能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拿一小船(3)上下一白(4)焉得更有此人2、翻译下面各句(1)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的翻译(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我的翻译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我的理解:4、请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3)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SPAN>我选第______题,我的理解是:5、“强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我的理解是: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我的理解是:标准答案:1. (1)消失(2)撑,划(3)全(4)哪能2、(1)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罢了。
3.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4(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
(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①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②,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释】①肆:极,甚。
②沔(miǎn):沔水。
沅、湘、汉、沔,都是江水名称。
③一舍:三十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2)拥毳衣炉火拥:
(3)其势益张益:(4)余兄子瞻名之曰名:
7. 对文中画破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9.甲乙两篇文章同写远望之景,描写方法却各具特色。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二)(16分)
6.(4分)(1)消失(2)裹,围(3)更加(4)命名,取名
7.(3分)C
8.(1)(2分)(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2)(2分)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9.(5分)甲文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用“痕”“点”“芥”“粒”等量词简笔勾勒出一幅苍茫浩渺的西湖雪景图;乙文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江涛汹涌、风云变幻,再写冈陵起伏、草木行列,描绘了雄伟壮阔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