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轮系及减速器资料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 轮系及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  轮系及减速器

将以上分析推广到一般情况,可得
i1H K
n1 nH 各对齿轮的从动轮齿数乘积 (1) m nK nH 各对齿轮的主动轮齿数乘积
式中:i1KH——转化轮系中始端主动轮1至末端从动轮K的传动比 m——转化轮系中外啮合齿轮的对数 注意: (1)i1KH≠i1K, i1KH是周转轮系中转化轮系的传动比, 而i1K是周转轮系中齿轮1和K的传动比; (2)1,K和H三个构件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而且 将n1,nK,nH代入上式时,必须带正号或负号。 所求构件的转速用求得的正负号来判别。
4、联立求解: i1H
n 1 nH
z1 z1 z2 z3 1 z2 z3
z1
z3
例7-8 如图所示电动卷扬机减速器中,各齿轮齿数分别为z1=24, z2=48,z2′=30,z3=90,z3′=20,z4=30,z5=80,求i1H
H
解: 1、1,2-2',3,H——周转轮系
i1N
n1 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1) m nN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首末两轮转向用(-1)m来判别。 若轮系中含有空间轮系时,则只能用画箭 头的方法来确定方向。 两齿轮为外啮合时则箭头方向相反,两齿轮为内啮合时箭头方向相同 两圆锥齿轮:则箭头方向同时指向啮合点或同时背离啮合点。 蜗轮:右旋-右手定则;左旋-左手定则
图9-11 nH = (n1+n3) / 2
图9-14
图9-18
八、实现变速运动
H 13
i45
z n4 15 1 (1)1 5 n5 z4 75 5
3、找出轮系之间的运动关系: n3=0,n4=nH 4、联立求解: i15 n1 / n5 0.15
n1与n5 转向相反。

机械设计基础04轮系和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04轮系和减速器

2 蜗轮
3' 4
3
(b) 空间定轴轮系
图4.1 定轴轮系
● 4.1 轮系的分类
在图4.2所示的轮系中,传动时齿轮2的几何轴线绕齿轮1、3和构件 H的共同轴线转动,这种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绕另一齿轮的几何 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根据其自由度的多少又可分为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自由 度为1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如图4.2(a)所示;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 称为差动轮系,如图4.2(b)所示。
作行星运动的齿轮,用符号g表示。从运动学角度来讲,图4.8所示 的单排内外啮合的周转轮系只需1个行星轮。而在实际传递动力的周转 轮系中,行星轮都是多个完全相同且均匀分布在中心轮四周(通常为2~ 6个,最多达12个),这样既可使几个行星轮共同来分担载荷,以减小齿 轮尺寸,同时又可使各啮合处的径向分力和行星轮公转所产生的离心力 得以平衡,以减小主轴承内的作用力,增加运转的平稳性。 2. 行星架
n3 n4
z4 z3
i4'5
4' 5
n4' n5
z5 z4'
将上述各级传动比相乘,则
i 1 2 i 2 '3 i 3 4 i 4 '5 1 22 3 ' 3 44 5 ' 1 5 n n 1 2 n n 2 3 'n n 3 4 n n 4 5 ' n n 1 5 ( 1 ) 3 z z 1 2 z z 2 3 'z z 4 3 z z 4 5 ' ( 1 ) 3 z z 1 2 z z 2 4 'z z 4 5 '
i主 从 从 主 n n 从 主 ( 1 )m所 所 有 有 啮 啮 合 合 齿 齿 轮 轮 的 的 主 从 动 动 轮 轮 齿 齿 数 数 的 的 乘 乘 积 积

机械设计基础 第十一章轮系减速器及无级变速

机械设计基础 第十一章轮系减速器及无级变速

n3 n4

z4 z3
i12i23i34
i1k n1 nk
n1n2 n3 n2 n3 n4

z 2 z3 z 4 z1 z 2 z3

n动轮齿数的乘积 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2、输出轴转向的表示
1)输入、输出轴平行:可用传动比前的正负号表示。 + ——表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方向相同 - ——表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方向相反
3 1
H
O1
2 3 Z3 3 O2 H O1
3 H H
OH
(1) 2
H O3 4 i1H
Z1
Z3 Z1 1
O3 1
差动轮系:2个自由度 行星轮系 : 0 3
1
1
1 H
OH 4
任何周转轮系
i AB
H
A B
H H

A H B H
n1n2n2n3n3n4434433????zni122112izznn??233232?????zznni所有主动轮齿数的乘积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k1knn1i34?zn14i41321432432321433212innzzzzzznnnnnnii??????????平面定轴轮系轮系中只有平行轴圆柱齿轮内啮合外啮合m外啮合次数例空间定轴轮系轮系中有蜗轮蜗杆锥齿轮2输出轴转向的表示表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方向相同表示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方向相反1输入输出轴平行
x x0 x0
n2 n2 0 n2反转
二 平 行 轴 间 的 无 级 变 速 传 动
1 锥体盘
2 支架
3 杠杆 4 横杆 5 螺杆 6 轴 7 螺杆 8 轴 9 块带
摩托车无级变速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43
44
行星轮系的转化轮系——定轴轮系
n1H n1 nH n2H n2 nH n3H n3 nH nHH nH nH 0
45
差动轮系
46
简单行星轮系
转化轮系中轮1和3的传动比
i1H3
n1H n3H
n1 nH n3 nH
z3 z1
i1H3
n1H n3H
n1 nH nH
轮1至轮k间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轮1至轮k间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注意的问题
(1)n1、nk、nH必须 是轴线平行的相应构 件的转速;
(2)各转速代入公式
i1Hk
n1 nH nk nH
时,应带有本身的正
号或负号。
49
例题6 如图所示行星轮系,各轮
齿数为z1=40, z2=20,z3=80。 试计算中心轮1和系杆H的传动
mz4 2
mz2' 2
mz3
z4 z2' 2z3 210
41
定轴轮系传动比
首轮1,末轮k,外啮合次数m
i1k
n1 nk
(1)m
各从动轮齿数的乘积 各主动轮齿数的乘积
如果是空间定轴轮系,(-1)m不再适用,需 要在图中画箭头表示各轮转向。
42
§8-3 行星轮系的传动比
由于行星轮系中行星轮 的轴线位置不固定,行 星轮既自转又公转,是 一复合运动,其转速不 是一个简单值,不能直 接计算轮系的传动比。
i14
n1 n4
z2 z3z4 z1 z2 z3
170
1 4
170×330°
36
360° ×25 ×0.0077 =30 s
一定轴轮系由圆柱齿轮、 锥齿轮和蜗杆蜗轮组成, 已知各轮齿数z1=2, z2=50, z2’=z3’=20, z3=z4=40, 采用右旋蜗杆, 若蜗杆1为主动轮, n1=1500r/min,求齿轮4的 转速和转向。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轮系1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轮系1

圆周力
作用在齿轮分度圆上的切 向力,其方向与分度圆的 切线方向一致。
径向力
作用在齿轮分度圆上的径 向力,其方向垂直于分度 圆的切线方向。
轴向力
对于斜齿轮等具有螺旋角 的齿轮,还会产生轴向力, 其方向平行于齿轮的轴线。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01
弯曲强度计算
根据齿轮的受力情况,计算齿根弯曲应力,并进行弯曲强度校核。
定义轮系效率
轮系效率是指轮系输出功率与输 入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效率计算公式
轮系效率 = (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 100%。
影响效率的因素
包括齿轮精度、齿面粗糙度、润滑 条件、轴承摩擦等。
轮系的润滑方式与选择
润滑方式
主要有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方式。油润滑适用于高速、重载、高温 等恶劣工况,而脂润滑适用于低速、轻载、低温等一般工况。
轮系的调试步骤与注意事项
01
注意事项
02
03
04
在调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 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
安全。
调试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各项数 据和现象,以便后续分析和处
理。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 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调
试。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齿轮磨损
由于长期使用或润滑不良等原因导致齿轮磨损严重,影响传动精度和稳定性。
06
轮系的应用实例与拓展知识
汽车变速器中的轮系应用
变速传动
汽车变速器中采用不同大小和齿数的 齿轮组成轮系,实现发动机扭矩和转 速的变换,从而满足汽车在不同行驶 条件下的动力需求。
倒档实现
同步器
为确保齿轮换挡的平顺性和减少噪音, 变速器中常采用同步器结构,使待啮 合的齿轮达到相同的转速后顺利啮合。

机械基础-轮系及减速器

机械基础-轮系及减速器

具体划分方法:
先找行星轮,即找出那些几何轴线位置不固定而是绕其 它定轴齿轮几何轴线转动的齿轮;找到行星轮后,支承 行星轮的构件即为系杆;而几何轴线与系杆重合且直接 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定轴齿轮就是中心轮。
这一由行星轮、系杆、中心轮所组成的轮系,就是一个 基本的周转轮系。区分各个基本的周转轮系后,剩余的 那些由定轴齿轮所组成的部分就是定轴轮系。
例4:在图所示的轮系中,设已知各轮的齿数为:
试求轴Ⅰ、轴Ⅱ之间的传动比。 解:这是一个混合轮系。
(1)首先区分各个基本轮 系:1-2-3-H 周转轮系
4-4‘-5-1’-3‘ 定轴轮系 (2)分别列出各基本轮系传动 比的计算式:
在1-2-3-H 中

(a)
在4-4‘-5-1’-3‘ 中 (3)联系条件
定义:组成轮系的所有齿 轮几何轴线的位置在运转 过程中均固定不变的轮系, 称为定轴轮系,又称为普 通轮系。
定轴轮系的动画
2、周转轮系
定义:组成轮系的齿轮中至少有一个齿轮几何轴线
的位置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定轴齿轮轴线回转
的轮系,称为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组成:
轮1与轮3 轴线重合
2—行星轮 1、3—中心轮 H—系杆或行星架
2. 根据周转轮系中基本构件的不同
(1)2K- H型周转轮系
(2)3K型周转轮系
单排式 双排式
具有三个中心轮 的周转轮系
双排式
一个周转轮系由行星轮、系杆和 中心轮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中 心轮和系杆的运转轴线重合。
§4-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1、传动比定义 轮系中输入轴的角速度(或转速)与输出轴的角速度
周转轮系转化机构传动比的一般公式:
iAHB
H A

机械设计基础轮系及减速器资料PPT学习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轮系及减速器资料PPT学习教案

2
第28页/共37页
9
2. 行星齿轮减速器
目前广泛采用的行星齿轮减速器除渐开线行星齿轮减 速器外,还有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计算器、行星摆线针轮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
特点 尺寸小、重量轻,传动效率高(单级可达96%~99%) 传动比范围广,传动功率大等。 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结构比较复杂。
3
第29页/共37页
2
第27页/共37页
8
11. 4 减 速器
11.4.1 减速器的类型和特点
1. 定轴轮系减速器 按传动件的结构特点划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 减速器、蜗杆减速器,以及由它们组合起来的圆锥圆柱齿轮 减速器、蜗杆圆柱齿轮减速器等。 按啮合齿轮的对数划分为:单级、两级、三级和多级减速 器。 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划分为: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等。
2
第24页/共37页
5
11.3.4 实 现 多 路 传 动
2
第25页/共37页
6
11.3.5 实 现 运 动 的 合成和 分解
2
第26页/共37页
7
11.3.6 实 现 结 构 紧 凑的大 功率传 动
采用行星轮系作动力传动时,通常都采用内啮合以便充 分利用空间,而且输入轴和输出轴共线,所以机构尺寸非常 紧凑。轮系中均匀分布的几个行星轮共同承受载荷,行星轮 公转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与齿廓啮合处的径向力相平衡,受力 状况较好,效率较高。与普通定轴轮系相比,采用行星轮系 或复合轮系能做到结构尺寸更小,传递的功率更大。
3
第35页/共37页
6
2. 谐波齿轮传动
谐波齿轮传动是利用行星轮系传动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动,是一种 少齿差行星传动。
如图所示,谐波齿轮传动由波发生器4、柔轮3和刚轮1三个基本构件组成。 波发生器4的长度大于柔轮3的直径,当波发生器装入柔轮内孔后,柔轮就变成椭 圆形。椭圆长轴处的轮齿与刚轮轮齿啮合,短轴附近的轮齿与刚轮的轮齿完全脱 开,而其他各点则处于啮合和脱离的过渡阶段。当波发生器4连续转动时,柔轮3 长短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于是刚轮和柔轮就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运动 和动力的传递。由于波发生器4的作用迫使柔轮所产生的变形波是一个基本对称 的简谐波,故称这种传动机构为谐波齿轮传动。

轮系和减速器素材课件

轮系和减速器素材课件

减速器的维护与保养
减速器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减速器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 接影响设备的整体性能。
更换润滑油
根据减速器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推荐,定期更 换润滑油。
ABCD
定期检查油位
应定期检查减速器的油位,确保油量充足,同时 也要注意油的清洁度和粘度。
检查密封性
检查减速器的密封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 更换,以防止润滑油泄漏和灰尘进入。
轮系和减速器素材课 件
REPORTING
• 轮系概述 • 减速器概述 • 轮系与减速器的比较 • 轮系的设计与制造 • 减速器的设计与制造 • 轮系与减速器的维护与保养
目录
PART 01
轮系概述
REPORTING
轮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轮系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 系统,通过齿轮间的相互作用实 现动力的传递和减速。
合金钢
合金钢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 能,适用于制造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轮 系部件。
有色金属
如铜、铝等有色金属,具有轻量化和 良好的导热性能,适用于制造小型或 散热要求高的轮系部件。
PART 05
减速器的设计与制造
REPORTING
减速器的设计原则
高效性
减速器应具有高效率,以减小能量损失。
紧凑性
减速器应设计得尽可能紧凑,以减小占用空 间。
工作原理的比较
01
轮系和减速器在机械系统中都起 到了减速的作用,但它们的工作 原理有所不同。
02
轮系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齿轮转 动来实现减速,而减速器则通常 是通过内部的传动轴和多级齿轮 的组合来达到减速的目的。
应用场景的比较
轮系和减速器的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轮系和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 轮系和减速器
行星轮
行星架
差动轮系 F=2
周转轮系
太阳轮 行星轮系 F=1
三. 混合轮系
第一节 轮系的类型
周转轮系
(行星轮系)
定轴轮系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
周转轮系
(行星轮系)
周转轮系
(差动轮系)
周转轮系+周转轮系
第二节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一、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i12

n1 n2
Z2 Z1
各对齿轮传动比
i23
n1和n3均为100 r/min,但转向相反。试求nH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 锥齿轮组成的周转轮系,转化轮系中 各轮转向用箭头判断! “±”由箭头确定
解: i1H3
n1 nH n3 nH
z2z3 z1 z 2 '
z2z3 z1z2'
设n1为正
n1 nH 120 nH 40 20 n3 nH 120 nH 60 20
“-”。
3)若周转轮系全由圆柱齿轮组成,则可用上式计算行星轮与基本构件的转速关系。 对圆锥齿轮组成的周转轮系,则不能用上式来计算行星轮的角速度和转速。
第二节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例8-1 周转轮系如图所示。已知 Z1=100, Z2=101, Z2’=100, Z3=99。
求传动比 iH1
分析:轮系类型 关键是有无行星架,有无周转轮系,否
由已知条件知
解得: nH 600 r / min
转向同n1!
? 讨论:是否可以将n1代为负,n3代为正
! 试算后结果 nH= -100 r/min
转向与n1相反!
第二节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轮系及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章轮系及减速器
校核齿轮强度
根据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公式,校核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 度。
设计计算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机械装置中需要设计一个定轴轮系,已知输入转速为1500r/min,输出转速为300r/min,模数为2mm。 试进行轮系的设计计算。
实例二
某减速器中需要设计一个圆柱齿轮副,已知输入功率为10kW,输入转速为1450r/min,传动比为5。试进 行减速器的设计计算。
02
保证轮系与减速器的传动比、承载能力和效率等性 能相匹配。
03
考虑轮系与减速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方便性, 以及成本等因素。
04
轮系及减速器的设计计算
轮系的设计计算
确定轮系的类型
根据传动比、转速和转向等要求,选择合适的轮系类型,如定轴 轮系、周转轮系等。
计算各轮齿数
根据传动比和模数等参数,计算各轮的齿数,并进行合理的齿数 分配。
确定中心距和啮合角
根据齿数和模数,计算中心距和啮合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 足设计要求。
减速器的设计计算
选择减速器类型
根据工作条件、传动比和输出扭矩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减速器类型 ,如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等。
计算传动比和效率
根据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计算传动比;根据齿轮副的啮合效率和 轴承的摩擦效率等,计算减速器的总效率。
轮系的功能与应用
功能
实现减速、增速、变速和换向等传动 功能。
应用
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 、机床、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设备等 。
轮系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轮系主要由齿轮、轴、轴承、箱体等零部件组成。
结构
轮系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等。其中,定 轴轮系的齿轮轴线固定不动,周转轮系的齿轮轴线可以绕其他齿轮的轴线转动 ,复合轮系则是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组合而成。

第13章 轮系与减速器 《机械基础》课件

第13章 轮系与减速器 《机械基础》课件

(2)用直箭头表示定轴轮系中各齿轮转向示例
图13-2 轮系中各齿轮转向的判定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1.1.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一对圆柱齿轮啮合时,其传动比大小为齿数的反比。若考虑转向
关系,外啮合时两齿轮转向相反,传动比取“-”号;内啮合时两 齿轮转向相同,传动比取“+”号。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指定轴轮系中输入轴转速与输出轴转速之比, 也就是定轴轮系中始端主动轮动轮与末端从动轮的转速之比。设轮 系中首齿轮的转速为n1,末齿轮转速为nk ,则n1 与nk 的比值用 i1k 表示,即 i1 k ,则nni1k1k 称为该轮系的传动比。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表13-1 一对相啮合齿轮转向的直箭头示意法
条件和说明 同一轴上的齿轮转向相同,箭头同向
图例
一对外啮合圆柱齿轮的两轮转向相反, 两箭头反向
一对内啮合圆柱齿轮的两轮转向相同, 两箭头同向 蜗杆传动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第13章 轮系与减速器
汽车手动变速箱
机械手表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大的传动比或 者实现变速变向,一对齿轮传动往往不能满 足工作需求。为了满足机器的功能要求和实 际工作需要,常采用多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组 成传动系统,这就是轮系。
减速器是用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封 闭机械传动装置,主要用来降低转速、增大 转矩或改变转动方向。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第1节 轮系 第2节 减速器
《机械基础 》(多学时)教学课件
第1节 轮系
由若干对齿轮副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轮系。轮系分为定 轴轮系、行星轮系和混合轮系,轮系有获得大传动比、实 现变速、换向传动、实现多路传动、实现较大距离的齿轮 传动等功用。

《机械设计基础》项目12轮系和减速器

《机械设计基础》项目12轮系和减速器

2.在图示的定轴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
Z1、Z2 、Z2’、Z3 、Z4 、 Z4'、Z5 、Z5'、Z6,求传 动比i16。
3.在图示的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分别为
Z1=18、Z2=20、Z'2=25, Z3=36 Z'3=2(右旋)、 Z4=40,且已知n1=100转
/分(A向看为逆时针),求 轮4的转速及其转向。
4)将已知转速代入公式时,注意“+”、“-”号。一方向代正, 另一方向代负号。求得的转速为正,说明与正方向一致,反而
反之。
5) iGHK iGK ,是iGHK行星轮系转化机构的传动比,也是G、
K相对于行星架H的传动比,而 是i行GK星
轮系中G、K两齿轮相对于机架的传动比。
三、任务练习
1.行星轮系如图所示。已知 Z1=15,Z2=25,Z3=20,Z4=60,n1=200r/min ,n4=50r/min,且两太阳轮1、4转向相反。 试求行星架转速nH及行星轮转速n3。
轮系定义: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 统
轮系类型
各齿轮轴线是否平行
各齿轮轴线是否固定Fra bibliotek平面轮系 空间轮系 定轴轮系
行星轮系
二、轮系传动比的定义
始端主动齿轮与末端从动齿轮的角速度比值或转速 比值
三、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1.公式
m为外啮合齿轮的对数。上式适用于平面齿轮系
对于空间轮系,采用画箭头方法来判定轮系转向关 系,那么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就只剩下 大小的计算式了。这时公式就可以写成 。
钢尺、铅丝、涂料等。
3.实训内容
(1)按顺序拆装一种减速器,分析减速器结构和 各种零件的功用。 (2)测量和计算所拆减速器的主要参数,并绘制 其传动示意图。 (3)测量减速器传动副的接触精度和齿隙间隙; 测量并调整轴承轴向间隙。 (4)分析轴系部件的结构、固定(周向和轴向) 及调整方法,徒手绘制其装配草图以及正式装配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 35
n5
n5
132 35
n5
132 35
35
4
2
1 3'
5
3
i15 11.452
22
11.3 轮系的功能
11.3.1 实现大传动比传动
当两轴之间需要较大 的传动比时,如果仅用一对 齿轮传动(如图双点划线所 示)则两轮尺寸和齿数相差 很多,不仅机构外廓尺寸庞 大,而且小齿轮易损坏、大 齿轮的工作能力不能发挥。 但若采用如图中点画线所示 轮系,既可避免上述缺点, 又可获得较紧凑的结构。
求:iH1。
【解】
i1 H
1 i1H3
1
z2z3 z1 z 2'
2
2′
1
101 99 100 100
1 10000
H
iH1 10000 H与1转向相同。
1
3
若 z3=100 iH1 100 H与1转向相反。
本例说明: 1)周转轮系的从动轮的转向是算出来的; 2)周转轮系可轻易实现大传动比。
2.转化轮系角速度关系:
2 H
1
3
构件 1 2
3 H
原角速度
1 H3= 3-H HH= H-H=0
11
3.转化轮系传动比计算
i1H3
1H 3H
1 H 3 H
z2z3 z2 z1
z3 z1
i1Hn
1 H n H
z2z4 zn z1z3 zn1
只适用于平面定轴轮系。
1
2
规定:各齿轮角速度为代数量,某一转向为正,则另一转 向为负;传动比也为代数量。
设轮系中有m对外啮合齿轮,则 各级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i总= (-1)m 各级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
10
11.2.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1.转化轮系 给整个周转轮系施加一个的公共角速
度(-ωH)后所得到的定轴轮系。
2
H
4.真实轮系传动比计算
1
1)差动轮系(F=2)
3
1 、n和H中有2个量已知,未知量可求;
12
i1Hn
1 H n H
z2z4 zn z1z3 zn1
2)行星轮系(F=1):
i1Hn
1 H n H
1 H H
1 i1H
z2z4 zn z1z3 zn1
i1 H
1 i1Hn
6
11.2.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
1.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3'
1
i15 = i12 • i23 • i34 • i45
4'
1 5
=
1 2

ω2
3

3 4

4 5
3
=
z2 z1

z3 z2

z4 z3'

z5 z4

45

结论1
总传动比= 各级从动轮齿数连乘积 各级主动轮齿数连乘积
结论2 惰轮的齿数不影响总传动比的大小,
19
2.列方程
差动轮系:
2
i153
n1 n3
n5 n5
z2z3 1175
z1 z 2'
117
(1)
定轴轮系:
5 4 2'
3'
i35
n3 n5
z5 z3'
44 9
1
(2)
3
3.联立求解
n1 n5 1175
44 9
n5
n5
117
i15 60.14 1、5转向相同。
20
【例】已知z1=35,z3=97,z3ˊ=35,
但影响从动轮的转向; 结论3 总传动比=各级传动比连乘积。
7
2.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1)画箭头
3
2
3'
1
4
4'
5
8
2.首、末轮转向关系的确定 1)画箭头
蜗轮蜗杆判断方法:
左旋蜗杆
右手定则
右旋蜗杆
左手定则
右手定则:右手握向与蜗 杆转向一致,拇指方向为蜗 轮啮合点的线速度方向。
1 2
9
2)用“+” 、“-”表示
z5=97,求传动比i15 。
4
2
【解】 1.区分轮系 1-2-3-5 组成差动轮系; 3-4-5 组成定轴轮系。
1 3'
5
3
21
2.列方程
定轴轮系:
i35
n3 n5
z5 z3'
97 35
(1)
差动轮系:
i153
n1 n3
n5 n5
z3 z1
97 35
(2)
3.联立求解
n1 n5 n1 n5 i15 1 97
1 ( z2z4 zn ) z1z3 zn1
13
5.特别注意:
i1Hn
1 H n H
z2z4 zn z1z3 zn1
1) 1、 n、 H和i1H均为代数量,有“+”、“-”之分;
2)同理:计算公式中的“±” 不得丢掉。
14
【例】已知图示轮系中 z1=100,z2=101,z2′=100,z3=99,
分解复合轮系首先要分解出基本的周转轮系,其关键是 先找出轴线位置会变动的行星轮,然后找出支承行星轮的系 杆(注意系杆不一定呈简单的杆状),以及轴线与系杆的回 转轴线重合并且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定轴齿轮-中心轮。这组 行星轮、中心轮和系杆则构成一个基本的周转轮系。
17
●解题方法步骤 (1)区分基本轮系
从行星轮入手,找出所有周转轮系; 其余则为定轴轮系。
15
【例】 运动合成
【解】
z1 z2 z3
1
i3H1
n3 nH n1 nH
z1 z3
1
nH (n1 n3 ) / 2
2
H 3
16
11.2.3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在计算复合轮系的传动比时,显然不能简单地采用定轴 轮系或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而必须把它逐一分解为 基本的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然后对各个基本轮系按各自的 计算方法分别列出其传动比的计算式,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组 合关系找出其运动联系,最后求出所需的传动比或转速。
第十一章 轮系及减速器
11.1 轮系的类型
1.定轴轮系: 所有齿轮均作定轴转动。
(1)平面定轴轮系
(2)空间定轴轮系
1
2.周转轮系: 有一个(组)齿轮作行星运动。
2K-H型周转轮系
2
2 H
1 3
行星轮系(F=1 )
2 H
1 3 差动轮系(F=2 )
3
3K-H型周转轮系
4
3. 混合轮系 在轮系中既包含了定轴轮系又包含周转轮系,或者
包含了几个周转轮系的复杂轮系称为混合轮系。
5
11.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是指轮系中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角速度 (或转速)之比,用iab表示。下标a、b分别为主动轴 和从动轴的代号,即
iab
a b
na nb
为了完整地描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传动关系,计
算传动比时不仅要确定它的数值,而且要确定主、从动轴 之间的转向关系。
(2)列传动比方程
系杆
(3)联立求解


太阳轮 啮合 行星轮 啮合 太阳轮
18
【例】已知 z1=26,z2=50,z2'=18,
z3=94, z3' =18,z4=35,z5=88, 求传 动比i15 。
2
【解】
5 4 2'
3'
1. 区分轮系 1-2-2-3-5(H) 组成差动轮系;
1 3
3-4-5 组成定轴轮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