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赏析
西江⽉·夜⾏黄沙道中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南宋词⼈⾟弃疾创作的⼀⾸吟咏⽥园风光的词。
这⾸词是⾟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清风,疏星稀⾬,鹊惊蝉鸣,稻花飘⾹,蛙声⼀⽚。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描写,写出夏夜的⼭村风光。
草盖的乡村客店。
2、⾟弃疾的这⾸《西江⽉》前两句表⾯看来,写的是风、⽉、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般树头,⽽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之上。
因为⽉光明亮,所以鹊⼉被惊醒了;⽽鹊⼉惊飞,⾃然也就会引起其⼀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炎炎下的嘶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却有着词⼈潜⼼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种境界。
推荐⽂章热门⽂章
⽬录
123
4
西江⽉夜⾏黄沙道中西江⽉夜⾏黄沙道中
友情链接:。
《江月》古诗词赏析
《江月》古诗词赏析《江月》古诗词赏析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及注释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赏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夏夜叹》,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句名句。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汉语中,这句诗也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象征。
下面我将对这句诗进行现代汉语解释,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诗的意境和内涵。
1. "稻花香里":这句诗的开头描绘了稻花飘香的情景。
稻花是稻谷成熟时散发的香气,这里可以引申为丰收的象征。
在现代汉语中,“稻花香里”可以理解为丰收的季节,也可以代表丰盛的收获。
2. "说丰年":这句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丰年的期盼和向往。
说丰年可以理解为期待着丰收的到来,也可以代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
3. "听取蛙声一片":在诗中,蛙声也成为了丰收意象的一部分。
蛙声代表了田间地头的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丰收的预兆和生机的象征。
通过现代汉语的解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这句诗中蕴含的丰收之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丰收的向往。
这样的诗句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人们向往丰收和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一直被传颂至今。
在这句诗中,杜甫通过对田园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的描绘,揭示了对丰收时节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在当代,这句诗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不仅成为了人们表达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象征,也被引用在各种场合,传递着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祝福。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诗的内涵,并探讨它在现代社会中所承载的意义。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在描绘丰年景象与农村生活的又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稻花香里,蛙声齐鸣,诗意盎然。
这些景象在杜甫笔下似乎是如此的平淡,却又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明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明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明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丰收的场景,通过“明月”、“稻花香”和“蛙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的景象。
“明月”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意味着事物的顺利发展和繁荣。
在农田里,明亮的月光照耀下,整片稻田显得格外璀璨,给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稻花香”代表着丰收的象征。
稻花盛开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意味着稻谷已经成熟,即将丰收。
稻花香扑鼻而来,使人们充满了喜悦和期待,预示着丰收的喜讯即将到来。
“蛙声一片”则是这个丰收景象中的背景音。
蛙声是农田里常见的声音,象征着农田的生机和繁荣。
在丰收的季节里,蛙声此起彼伏,如同一片和谐的音乐,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整句诗通过描绘明月、稻花香和蛙声,将丰收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句诗寄托了诗人对丰年丰收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这里的丰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饶,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关于青蛙的诗句古诗二年级
关于青蛙的诗句古诗二年级1.关于青蛙的诗句有哪些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释义: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2.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陆游《幽居初夏》释义:河溪之水满溢的时候才会有鹭鸟飞下来嬉戏,绿草幽深的地方才会有不间断的蛙鸣。
3.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赵蕃《闻蛙》释义:惊蛰已经过去好多天了,此时才刚刚听到蛙声鸣叫。
4. 有时白鹭窥鱼下,竟日青蛙伴我吟。
——贺铸《乌江广圣寺虚乐亭》释义:有的时候会有白鹭飞下来窥探水里有没有鱼,池塘中的青蛙日日夜夜以鸣叫声伴着我吟诵。
5. 鳞鳞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鸣。
——杨时《直舍书事》释义:波光粼粼的水池中春水才刚刚开始流动,浮萍底下的青蛙自由自在的鸣叫。
6.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曹豳《春暮》释义:黄莺的歌声已经停歇了,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处处都是蛙声。
7.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司马光《有约》释义: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8. 落日临池见蝌斗,必知清夜有鸣蛙。
——黄庭坚《同刘景文游郭氏西园因留宿》释义:傍晚在池塘旁边看到了许多蝌蚪,就知道了清静的晚上一定会有蛙鸣声。
9. 一朝攀龙去,蛙黾安在哉。
——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释义:有一天乘龙而去了额,不知道这些蛙声还在不在。
10. 萍叶青浮水,蛙声闹彻明。
——陆游《春晚》释义:青青的萍草浮在绿水之上,蛙鸣声一直闹到了天亮。
2.关于青蛙的古诗1、唐·姚合《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原文选段:青蛙多入户,潢潦欲胜舟。
雷怒疑山破,池浑似土流。
释义:青蛙多的都跳到房子里面了,地上流淌的雨水多到能漂浮小船了。
怒吼的雷声似乎要把山给震破碎,浑浊的池塘就像是土在里面流动。
2、唐·韩愈《盆池五首》原文选段: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古诗词《西江月》赏析
古诗词《西江月》赏析《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什么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全诗翻译
这一刻,稻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农民们耕耘劳作,为的就是等来这一片片硕果累累的丰收。
稻田中,蝌蚪们在快乐地游泳,向着蛙儿们发出他们的唧唧声。
蛙声正如一片片美妙的音符,构成了这美妙的乐章,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面对着这片宁静,我们静静地沉淀自己的思绪。
或许,我们陷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忘记了归于自然的本真,忘记了那些本应常态的美好。
不如在这个夜晚,放慢自己的脚步,回归大自然,去聆听花香,去陪伴蛙鸣,把心灵献给这美好而自然的音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一刻,我们向生命与未来致敬,向劳动与收获致敬,也向这自然而妙趣横生的旋律致敬。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笑容的源头,找到自己向往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踏入这诗意的夜晚,跟着蛙鸣,走向未来的丰收之时。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简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品原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品注释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
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
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
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⑷鸣蝉:蝉叫声。
⑸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⑹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品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清风半夜鸣蝉
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儿,月亮被遮住了.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则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忙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乌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首句中别枝之意,一直众说纷纭.有解作远枝;有解作斜伸的树枝;有解为乌鹊要离开树枝飞走;有解为乌鹊拣选树枝;还有人解为月亮离别了树枝.虽然难有定论,但从一二两句对偶考虑,别枝对应半夜,别字当是形容、修饰枝的,故解释为远枝或斜伸的树枝似乎更为恰当.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听乌啼蝉鸣,悠闲自得.此时的他,没有需要快马加鞭的紧急公务要处理,也不用为他人的指责、诽谤而彻夜难眠.虽然遭弹劾免职,胸中还有诸多愤懑愁苦,但美丽的自然和恬淡的乡村生活替他化解了部分的愤激之情.所以,在这美好的夏日夜晚,走在宁静的山间小路上,他已经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社,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话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辛弃疾作者,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夜行黄沙道中-【今译】江亭〔译〕·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倾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你看,天边还有时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恋恋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词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亮深入,它把乡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
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
“明月别枝惊鹊”句的“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
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
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
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
“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
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
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
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
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
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
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
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古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古诗词赏析导读: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古诗词赏析,欢迎参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
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古诗词里的昆虫文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他的词题材广阔,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四、运用片段:
我记得那次去乡下奶奶家,晚上走在小路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明月别枝惊鹊”一样,路边树上的鸟突然被惊飞了。周围安静得很,只有蝉在不停地叫着,就像在诉说着这个小乡村的故事。我当时就感叹,这和辛弃疾笔下的乡村夜景简直一模一样啊。这小小的昆虫和鸟儿,却让整个乡村的夜晚充满了生机。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去乡下的亲戚家,晚上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会儿后,小伙伴们都回家了。我一个人在村子里走着,周围的草上都有霜,就像白居易诗里说的“霜草苍苍”,虫子不停地叫着,那种感觉有点孤单呢。可是当我走到田野边的时候,看到月光下的荞麦花像雪一样白,哇,那一瞬间我就被这美景震撼到了。这就和诗里描写的一样啊,前面的孤单感一下子就被美景冲淡了。
4.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5.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二、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夜图。明月高升,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阵阵蝉鸣。在稻花飘香的田野里,人们谈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景,耳边还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天上几颗星星闪烁,山前飘下几点小雨。突然,往日熟悉的茅店出现在土地庙树林边,走过溪桥就看见了。词中通过对鹊、蝉、蛙等小动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展现得淋漓尽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婉约派诗人古词赏析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婉约派的古诗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昆虫记中的蝉优美句子
昆虫记中的蝉优美句子1. 昆虫记里描写蝉的句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白话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此文出自法国·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昆虫记》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昆虫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
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
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
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作者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蛙声一片的经典诗句
蛙声一片的经典诗句原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衍生注释:- “西江月”是词牌名。
“黄沙道”是指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通往茅家岭的道路。
“别枝”在这里可理解为斜枝。
- “社林”指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夜山村的美丽景色。
词人夜行在黄沙道上,明月高升惊飞了鹊儿,半夜清风传来蝉鸣声。
在稻花飘香的田野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处处是蛙声。
天空中几颗星星闪烁,山前飘下几点小雨。
最后突然发现那曾经熟悉的茅店就在眼前。
词中动静结合,“惊鹊”“鸣蝉”“蛙声”等是动景,“明月”“稻花”等是静景,相互映衬,充满了乡村生活气息,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三、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他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力主抗金,但壮志未酬。
他的词题材广泛,既有豪迈奔放的爱国词作,也有描写乡村生活的清新之作。
他的词风雄浑壮阔又不失细腻柔情,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记得那次去乡下奶奶家,正值盛夏。
夜晚,我走在田间小路上,周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
突然听到一阵蛙声,那蛙声此起彼伏,就像辛弃疾词里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夜晚,辛弃疾也是在这样的蛙声中,感受着乡村的美好,期待着丰收的到来。
这蛙声啊,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交响曲,让我陶醉其中,原来乡村的夜晚可以这么美。
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衍生注释:- “黄梅时节”指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这个时候常常阴雨连绵。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黄梅时节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到处是蛙声。
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点,雨和蛙声营造出一种热闹又有些单调的氛围。
后两句则一转,本来约了客人来下棋,可是等到半夜客人还没来,诗人只能无聊地敲着棋子,看着灯花落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阙写夏夜景物,通过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十分优美动人。
读这几句我们会深深感到作者观察是那么细致入微:月光其所以能惊动乌鹊,不仅因乌鹊对光线敏感,侧面说明枝头的明暗发生了变化,原先是暗的地方变得亮了起来,而且暗示出月亮在移动,静中现动。
而蝉的叫声除受鹊惊的影响外,又是与清风徐来相关联,轻风摇动了树枝,使一直静静地爬在上面的蝉也受惊了,它拽着长声飞到远处去了(也可能没有飞)。
宁静的夜晚,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真是一支奇妙的小夜曲。
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他又把另一个声部引入这个二重唱,那是稻花香里的连成一片的蛙声。
以上鹊惊、蝉鸣、蛙声,都是对声响的描绘,是由人的听觉感知的;稻花香则是嗅来的,是清风吹送到
鼻孔的。
这样写,完全符合夜间观察事物的特点,尽管是朗月当空的
仲夏夜,但还是听觉、嗅觉更管用。
这样就让读者仿佛感受了四野朦胧的奇妙景象。
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的年景一样,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收年景,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苏轼《南国》诗写道:“春畴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也是写丰年的喜悦的,很有特色。
相比之下,似乎这首《西江月》的表现手法更觉委婉、自然,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
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
南方每到夏天,常有所谓“过雨云”,并不需要整个天空布满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云就可以下起雨来。
“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
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
词面上没有写到“加快脚步”,这里我们依常情推测,但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
“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
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
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这一词牌,上下两阕句式相同。
第一句无韵,第二、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
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在词调中是很少见的。
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
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在变化中显出稳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
听取:听到。
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
○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我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