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与城市群问题 共24页PPT资料
第六篇 城市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复习课件

城市群形成的条件
• 从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工农业基础、 交通条件等 方面分析长 江三角洲城 市群形成的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
长三角主要城市经济程度
(二)城市群形成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3、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我国四大城市群
年
/通用/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格式
单位(%)
印度尼西亚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年
/通用/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通格用式格式
日城以心3本市。.上印的群海度城 位尼市 于西群、亚分大最布南西大在京的城太洋市平沿、是岸,雅杭我加洋州国达沿最岸大,三的美座城国城市最市群大为,的中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
)
CD
A.限制并逐步取消大城市
B.扩大城市规模,增加住房和道路建设
C.制定相关城市法规,加强城市管理
D.分散城市职能,建立新城和卫星城
越
沈阳、大连、西安、兰州
低, 数
除前两个等级以外的省会城市
量 (双核)呼和浩特、包头;济南、
越
青岛;长春、吉林
多, 规
温州、宁波、苏州、无锡
模
嘉善、昆山、江阴等
越
县以下中心镇 小。 西塘镇、周庄、安亭、朱家角
二、按城市职能划分
• 综合性城市 • 专业性城市(行政城市、交通城市、
工矿城市、农业城市、贸易城市、旅 游城市等)
都市圈 城市群

芜湖市与周围城市群的相互作用分 析
E=
P1V 1 PiVi
D
2
1i
城市间相互作用(或联 系程度)强弱的度量,可引 用计量城市间相互经济联系 强度的方法,采用经济联系 的引力模型. E表示城市间相互联系 强度,P1、V1分别为芜湖的 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Pi、 Vi分别为城市群中某城市的 人口数、国内生产总值,D1i 为芜湖到城市群中某城市的 距离。2006年,芜湖总人口 226.88万,地区生产总值 479.72亿元,采用2006年各 市的总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
人口
由表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芜 湖与南京的相互作用强度最 大,而且远远高于其它城市, 这主要是因为芜湖与南京的 城市 距离很近,且南京经济较发 达,对芜湖具有吸引力。所 以芜湖市的主要成熟工业区 南京 分布在芜湖的北部——朝向 南京方向。但是随着上海和 上海 芜湖市的发展,人口和GDP 的增加,芜湖和上海的联系 也将逐步加强,从芜湖市的 杭州 总体规划中可以看出,芜湖 市正在逐步加强其东部和南 部的发展——朝向上海和杭 州方向的发展 GDP 总人口 与芜湖 直线距 离 90 428 304 作用强 度 59.9377 7.35457 3 5.4077
商丘市的人口变动与城市化速度分 析
2002年,市区人口775万; 2004年,市区 人口814万;2005年,全市人口815万人,2006 年,市区人口821万。 2007年,全市人口824 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30.79万; 从商丘市的总人口数量来看,从2002年到 2007年5年间,商丘市总人口增长了39万人, 说明商丘市在受到都市圈极化作用的同时,而 本身要发展成为新都市圈的中心也对其附近较 弱的地区产生了极化作用,并且由于其距都市 圈较远,其中心吸引作用比极化作用更明显。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就好比老鼠和猫。
不管多么高明的老鼠也无法逃脱猫的追捕;同样,再厉害的城市群,如果没有都市圈做依托,也将只能停留在空谈阶段,实现不了其最终价值目标。
因此,只要我们的视线里始终装着国家战略,才能找到更加清晰的定位,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都市圈、城市群正处于“百花齐放”时期,各省份争先恐后推动各项工作。
但是很多都未曾考虑过两者本质差异性。
譬如:城市群规模宏大,内部产业分布合理;而都市圈虽然看似体量巨大,却往往忽视产业集聚问题。
就像被拧干水分的土豆一般,失去应有的活力。
事实证明,盲目建设新型城市群,并不利于全局化的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针对不同城市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配置资源,探索适合的发展途径,才是科学健康的城市群运营方式。
所谓“木桶效应”就表明短板越长,整体水平越低,反之则倒之弥高。
都市圈之所以难以摆脱桎梏,恰恰是由于各城市相互割裂、资源缺乏协调统筹造成的。
若想从根本解决发展瓶颈,就必须促使各城市彼此融入,增强“血脉”连接,将大城市真正打造成区域经济枢纽。
都市圈是指在大城市之间由于交通方便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经济或人口上相互影响关系的地域单元。
它主要包括大城市及外围地区,尤其是那些受大城市控制的小城镇,主要由中等城市组成。
通常意义上的都市圈还可以延伸至其他相邻的次级地域单元,包含临近乡村地带。
以北京、天津、唐山三个城市为例来说明。
北京、天津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工商业中心,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唐山又属于重工业基地,能够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丰富原料,唐山周边还散落着众多物流园区,对北京和天津起着补充支撑作用。
只有实现了资源共享,才能让经济、产业的多点开花。
这种以大城市为核心、联结周边卫星城镇,构筑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状都市区称之为都市圈,既涵盖了范围广泛的都市区,也覆盖了腹地纵深的节点区域。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优惠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都市圈发展迅速。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国内对城市群集现象的称呼也比较混乱,出现许多不 同的叫法,如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大都市密集区、城 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大都市带、大都会区等。
本文: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和都市带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 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城市地域概念的界定形式 • 城市地域概念通常有三种界定形式: • 行政地域、景观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2)都市区概念起源 • 1910年美国首先定义了都市区的概念,“都市区”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 断裂点公式:
• 距离衰减效应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 一是幂指数衰减规律:
• 二是负指数衰减规律: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 辨析
(2)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是最早采用都市区概念的国家。美国确定都市区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

精品
1.1都市区概念
(3)都市区的定义 • 周一星:都市区是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
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 同组成的具有城乡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 宁越敏(2003):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 是由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与之有密切 联系的县域组成,中心城市是核心区,周边县域是边 缘区。
精品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精品
2.都市圈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活动的群集地带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2)国内研究 张京祥、邹军、张伟等(2002)对都市圈概念和空间
规划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都市圈” 是指一 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 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临接城镇与地区构成 的圈层式结构。 李国平(2004)在所著《首都圈》一书中,将都市圈 定义为:跨越城市界限而和都市在景观上连为一体 或在职能上具有紧密联系的区域。
精品
2.1都市圈概念
• 郭熙保,黄国庆(2006)给出的都市圈定义: • 城市化发展到相当阶段时出现的,以一个或少数几
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以圈域内若干大中小城市为次 中心或节点,辐射周边腹地区域,依托发达便利的 交通、通信网络,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较高城市化 水平和一体化特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两个涉及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合的地理术语,用于描述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关联性。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定义。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城市群通常指的是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紧密相连、交流频繁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交通便利等因素。
城市群的范围可以包括主城区及其卫星城市、郊区和相邻的城镇。
在一些国家,城市群也可能包括了一定的农村地区。
城市群的概念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圈是指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郊区和相邻地区组成的地理范围。
都市圈是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概念,通常包括了与核心城市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和地区。
都市圈的范围可能更大,覆盖更多的城市和相邻地区。
都市圈的形成与城市化、交通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定义和划分可能有所不同,这些概念的具体涵义可能会根据地理、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这些术语
通常用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等领域。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与都市带概念辨析.ppt

1.2都市区界定
(1)常用方法与指标 • 结构与形态 • 功能的方法 • 学者们多以中心地的人口规模大小、外围地区的非
农劳动力比例和整个地区的GDP中来自非农产业的 部分的比例,这三个指标作为为界定都市区范围的 标准。
1.2都市区界定
• 关于都市区范围界定的数学模型,其基础是城市地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包括基于引力模型的断裂 点公式和距离衰减效应。
1.2都市区界定
• 宁越敏(2003)都市区标准:“五普”确定的城市 区域人口50万以上作为中心城市,“外围县”的县 市区城市化水平60%以上。
• 在确定外围地区时,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
2.都市圈
2.1都市圈概念
(1)概念提出 • 最早提出都市圈概念的是法国著名地理学家简·戈特
曼。戈特曼将都市圈定义为: • 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的巨型化、一体化的居住和
经济职能分工,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倾向。
2.2都市圈范围界定
(1)界定原则 • 戈特曼提出了都市圈范围界定的五项原则: • 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 • 2)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 • 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
区之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4)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人口在2500万以上; • 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且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3)都市圈特征
1)李国平(2004)提出都市圈的三个特征: 在景观上和都市连为一体的城市化区域; 在通勤等日常生活方面和都市联系紧密的区域; 从经济活动以及流入人口等方面和都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2)陈建军 王国正(2009) 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 拥有范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除中心城市外的众多其它城市; 区域内各城市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形成合理的社会、
【优选】专题城市体系和城市群PPT文档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4、中国的城市体系按规模划分为六级不同的城市
2、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3、城市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交通网络)
(世界六大城市群都处于温暖、湿润的中纬度沿海地区)
人口50~100万以上
人口50~100万以上
以纽约为中心的 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
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跨国)
以东京为中心的 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大西洋)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大西洋、跨国)
(四)我国四大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 丹东、辽阳、营口、盘锦等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 所占比例最高。
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文化和信息中 心,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大连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 外贸易口岸,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
京津唐城市群
• 以首都为核心的城市群。京津
唐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和 唐山以及河北的保定、张家
口、秦皇岛、唐山、石家庄、 廊坊、邢台、邯郸、衡水、沧 州、承德共13个城市,区域面 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 的7.23%。
• 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 发达国家的城市群远多于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群集中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三)世界六大城市群
英国城市群
太平洋沿 岸城市群
欧洲西北部 城市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 唐招平
王超建
都市圈与城市群
什么是都市圈与城市群 最主要的都市群与城市群有哪些 都市群与城市群形成的必然性及优劣势 长三角城市群 中原经济区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又称城市带、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 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 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1957年,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 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这些 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 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 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 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 要区域。
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 口居全国第一位,经 济国主要的都市圈与城市群
国内三大都市圈包括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环渤 海都市圈 (亦有说法是京津冀都市圈)和珠江三 角洲都市圈。其中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第一大 都市圈,更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圈之 一。
其他区域性的都市圈包括南京都市圈,武汉都 市圈,太原都市圈,济南都市圈,郑州都市圈 (也叫中原都市圈)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 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 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 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
都市圈与城市圈形成的必然性
1、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跨国流 动导致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原来 的一单个城市为经济发展主体的时代过时了, 取而代之的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为经 济发展主体以寻求更大空间的竞争优势。其形 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巴黎大都市圈,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 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伦敦大都市圈,以伦敦一利物浦为轴线,包括 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 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面积为4.5 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长市三。 角城市群
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第一大都市圈,更 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圈之一。
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为上海,南京、 杭州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两个副中心。
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CPER) 地处中国中心地带, 于2019年国庆前夕, 国务院正式出台《国 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的指导意见》,建设 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 为国家战略。
形成都市圈与城市群的优势
其形成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形成规模效应 (包括要素规模效应、产业规模效应、市场规 模效应)、聚集效应、交通通讯网络效应;
其形成使中心城市形成密集的交通中心,给周 边地区创造发展条件;
其形成以都市圈、城市群等概念进入国际战略 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
形成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劣势
由于我国现在产业的阶梯模式还没有形成,国 内的都市圈或城市群都是依靠行政力量来对这 个圈或群进行干预,这里面也包括国家的干预。 因此,国内基本上形成了沿海掠夺中西部资源、 大城市掠夺中等城市资源、中等城市掠夺下面 小城市、小城市掠夺乡镇的资源,这样就造成 了中西部的一些地区事实上处于金字塔的底端, 造成两极分化。而且一个省的行政资源,在对
全省资源进行调配的时候,自然会偏向于发展 较好的地区,所以就连江苏、山东、广东这样
形成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劣势
还有,对一个特定的城市群或都市圈而言, 可能达到的聚集规模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 这个临界值,在进行聚集,效益就会降低甚至 消失(此时土地价格上涨、生活费用攀升), 有聚集规模经济转变为不经济,这时就会产生 扩散效益。
2、随着各个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发展,各个 城市资源的相互协调配置的便利运输以及各 个城市之间的密切交往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 紧密,这也导致了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必然形 成。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 所带来的需求导致原来以单个城市为经济发 展主体的经济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必然会有一种新的事物——都市圈与城市群 的出现来满足这种需求。
世界六大都市圈
纽约大都市圈,共40个城市,面积13.8万平方 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人口6500万,占美 国总人口的20%。 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 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 伦多和蒙特利尔。
东京大都市圈,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 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 范围,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都市群与城市群的界定标准
1、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被非基本单元 分隔,空间布局必须保持完整性
2、所组成的地域应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1)城市化水平大于50%, (2)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第二点考虑到我国的行政区划的特殊性,若 城市行政区总体水平达不到基本地域单元标 准,而其市区与城市群相连,则可将其市区
在城市群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聚集效应与 扩散效应是相伴而生的,只是在经济发展的不 同阶段,发生着聚集与扩散的交替。扩散效应 是由于地区经济的聚集不经济带来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 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 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 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 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 括:上海,南京,苏州,无 锡,常州,镇江,扬州,南 通,盐城,泰州,淮安,杭 州,宁波,嘉兴,湖州,绍 兴,舟山,台州,马鞍山, 合肥,衢州,金华,22个城
3、应该达到一定的面积、人口、城市规模 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 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 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
4、区域内部相邻城市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定 的限度(现在交通比较发达,通常以行车一 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