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发展的规律ppt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精品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件:必修1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精品
全国卷对主题和主线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是“隐性”的,一般从材料和设问中不 会明显看到“科学发展观”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字 眼。但从背景材料中政府的行为或回答设问所要解决的问题 的措施中往往体现或包含该考点的内容。近几年对其考查的 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创 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命题常结合城镇化、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等社 会热点命题,考查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或意义。备考复习要 结合相关热点,对上述知识点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 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 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 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
———[备考关注]—————————————————
3.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 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这有助于( ) ①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缩小收入 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 推动城乡发展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找对“穷根”,精准扶贫,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发 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
[题组练通]
1.《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章指出,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
有相当数量。下列对总体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们的消费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课件

(一 )
生产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 素包括: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 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 实的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 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 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 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 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奴隶社会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封建社会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 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 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 物。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 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最初的 意识,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是“被 意识到了的本能”。
2019年10月16晚9时40分许, 据目击者介绍,当时两名女孩正在校园的甬 在河北大学新区易百超 路上玩轮滑,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过,当时的 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 车速不小于70迈。“两个女孩立即被撞飞,随 将两名女生撞出几米远。 后落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司机不但没有停车, 事后肇事司机继续开车 反而继续向馨雅楼驶去。” 当时的一刻被许多大学生目睹,大家非 到宿舍楼接女友,回来 时被保安和众多学生堵 常气愤,纷纷去追肇事者。记者从目睹此事的 学生的主页看到:肇事者驾驶车辆接完女友后, 在了校门口。
(一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二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 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 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 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 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 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 展中的决定作用。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和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共48张PPT)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系 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 ②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 和人类会的形成?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自然界是物质的
的 物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 构成要素
质 世界物 性 质性
方 法
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
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抢答:判断对错, 并说明理由。
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因而意 识来源于人脑。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误的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5、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6、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世界物质性原理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国 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 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发 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 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 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 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 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 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 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 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 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 形成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 展 道 路 论
发 展 阶 段 论
根 本 任 务 论
发 展 动 力 论
外 部 条 件 论
政 治 保 证 论
战 略 步 骤 论
领 导 依 靠 论
祖 国 统 一 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4)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4)

03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阶
级斗争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01
02
03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 步。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通过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 定和进步。
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通过政治改 革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和 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VS
详细描述
人类社会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 各种关系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宗教等方面。它具有文化传承、组织协 调、技术创新和地域性等特征,是人类文 明发展的产物。
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组织
总结词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组织、团体等,它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联系,形成社会 结构。
详细描述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生活、繁衍和情感交流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一定数量 的人组成的具有一定目标和功能的团体,如政府、企业、学校等。团体则是由有共同兴 趣或目标的人组成的松散型组织,如俱乐部、协会等。这些基本单位和组织构成了社会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 • 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 学习方法和要求
01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人类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总结词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组成的群体,具有文 化、组织、技术和一定地域性等特征。
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制 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会导致 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2)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ppt (2)
反思与总结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果。
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社会现象
跨学科学习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认识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规律。
多元文化视角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从多元角度审视 社会现象。
动态观察
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人类社会的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结词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和谐共生。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生态 文明则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总结词
的定居生活。
生产方式
种植作物、养殖动物, 形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
产体系。
社会组织
出现阶级分化,形成国 家等复杂社会组织结构

文化特点
宗教信仰、道德规范等 逐渐形成,文化艺术开
始发展。
工业社会
总结词
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 市化进程加速。
社会组织
阶级分化加剧,形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 大对立阶级。
详细描述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 繁。跨国社会的发展将使得人们超越国界,形成更加紧密的社会网络,促进全球范围内
的交流与合作。
05
学习方法与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和趋势。
实践应用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加 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2019届高三政治复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哲学第三章社会发展2019精品文档

马克思哲学第三章社会发展2019精品文档
意识的关系问题。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唯心史观 • 唯物史观
(二)唯心史观的非科学性
• 1、几种唯心史观 • A神学史观: • B理性史观:黑格尔: • C人道主义历史观:费尔巴哈: • D英雄史观: • 道德教化 • 2、评价: • A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 B忽视了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
+科技 ×科技
科技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 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分类:狭义与广义
所有制关系的两种类型: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 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 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美国人权纪录:其民主是金钱的民主

美国人权纪录:少数族裔贫困率居高不下

美国人权纪录:妇女频遭性侵犯和暴力

美国人权纪录:每年1/5人成为犯罪受害者

美国人权纪录:每年有130万名家庭暴力受害者

美国人权纪录:种族仇恨犯罪频发

美国人权纪录:儿童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美国人权纪录:移民应有权利得不到保障
• 选择性:A必然性是选择性的基础

B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C是人民群众的选择
• 4、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019硕士
•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 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 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 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 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 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 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 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2019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课时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07

2019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课时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07
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 手。工人党纷纷下野。伴随着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 提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的严重曲折。但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 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也是科学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石。答案选A。
答案 A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 第一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 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形成苏联模式社会 第二次飞跃 主义 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 第三次飞跃 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 和发展,是当代化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 提示:√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 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4.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大特点。( ) 提示:×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之一。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1) 飞 跃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 社 会 主 义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获 得 大 发 展 , 。 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2019马克思原理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项选择题(70)1.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C.统治阶级的思想D.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答案:C2.自然环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直接决定人类社会的生活过程B.通过对生产的影响起作用C.通过对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的影响起作用D.通过对科学技术影响起作用答案:B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

A.社会的上层建筑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D4.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

A.劳动工具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答案:B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语言学、哲学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答案:C6.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务实等等。

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等因素综合决定的答案:D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答案:C8.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它是否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B.社会意识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9.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C10.我国农村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之所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于它遵循了( )。

A.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答案:A11.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复习课课件-【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 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 余价值。
定的人身自由,有劳动工具甚至
少量土地,有一部分劳动成果。
反 作 用
决 定
生产力:铁器广泛使用


作 用

生产力:机器大工业
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君主立宪制、人本主
义思想等
反 作 用
决 定
无 产 阶 级
对 立
生产力
体 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综合探究二
科 学
第一课内容结构


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理 论
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原践
始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的矛盾



解 体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的 演
原始社会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懂得原 始社会氏族管理方式的历史必然性。
本 矛 盾
反 作 用
决 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资从 本原 主始 义社 社会 会到
生产力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 奴隶社会 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主要矛盾 显著特征
资本主 义社会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名师课堂课件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名师课堂课件

三、联系现实 思考探究
讨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时势造英雄, 英雄亦造时势。”联系历史和现实生活,你认为是时势造 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呢?试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1)如果你认为“英雄造时势”。请你辩证理解“时势”这 个词的意思。如果把“时势”理解为时代或社会的意思,那么历 史上很多伟大英雄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自己所处时代或社会 的面貌。
中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就必然呼唤改变生产 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魏国的李悝变 法、楚国的吴起变法以及秦国的商鞅变法,而这些变法属商鞅变 法最成功,他的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国力日隆,是秦国最后
最后能统一天下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可以说商鞅是一个 顺应了“时势”,从而改变了时代面貌的人。因为如果没有商鞅 变法,历史还会有其他人变法成功,因而商鞅是时势造就,而非 造就时势。
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学习写议论文,深化理性思考,尝试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 进行辩证分析,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深化对所学理论和 社会生活的认识,提升具体语境中语言运用的能力。
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甚至可以说,议论文 是高考作文中最重要的文体,充分利用这个单元练好议论文写作, 构建议论文写作的基本途径,意义非同小可。
问题五:本文语言的论述效果如何?试举例分析。
示例:“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 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 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 进行创造的,在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 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 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 同后者平行而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ppt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8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 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改革开放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了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政治团体政治上 的平等和根本利益的一致,为我们化解各种矛盾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4
2007年党 的十七大再次 强调了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性, 并对以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 设作了全面部 署。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放手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本的 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 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1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19年8月26
感谢你的观看
3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2004年8月第1版)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协调?起到什么作用?
原因:大危机期间,各国实行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恶化了国际经济关系 和国际局势,加速二战的爆发。
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 调,使资本主义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稳定了国际经济秩序。
实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题3: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
1、国内调控
什么变化?国家又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
(1)20世纪50—70年代:强化国家干预; (2)20世纪70年代: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状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 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 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 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 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 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 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A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始于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成为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经济思想,到20世纪70年代衰落。)
一句话概括:国家干预经济
特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问题1:何为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材料1:危机初期,信奉自由放任主义的胡 佛拒绝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坚持美国传统的
——教材P109单元导语
思考1: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机制之变(国家宏观调控)、科技之变、社会之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重视先进社会意识的学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社会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
观点一:“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 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 以改观!”历史靠伟人的意志推动。 ——梁启超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 及解决、总趋势。
2019流行热词你知道哪些?
盘他 你是魔鬼吗? 秀儿是你吗? 什么意思什么梗?
我信你个鬼
北京市交通第三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 条,开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每年的为啥不一样,你有何启示?
小结
社会生活
劳动者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 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注意:生产关系的三要素: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我国的经济制度 劳动产品的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人在劳动中地位—— 是否公平、平等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
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
即生产关系状况。
本节课你最大的 收获是什么?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通过
实践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决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反作用
(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 础发展规律
决定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反作用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推动作用;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阻碍作用。
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方法论:①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观点二 “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
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的实践、 生产力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吗?说说理由。
2、你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规律吗?
名词解释(P90)
1、生产力: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利用一定的劳动 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
注意:生产力的三要素:
(约230年)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约1163年) 封建社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生产力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手推磨”和“蒸汽机”代表以生产工 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
石器
“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
前进的、上升的 实现
途径
过程是曲折 的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教学反思
1、思考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讲解的突破方法;
2、要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 体验和理解;
3、引导学生思维很重要,要思 路明确;
4、PPT以精简为妙。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反映,反作用(促进、阻碍)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含义:
(1)社会存在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② 最主要、最根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②内容
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 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改革
特点:非对抗性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支持改革开放!
探究互动:社会发展的 总趋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政治制度、文化制度、 法律制度、军事制度、 哲学思想、意识形态等)
(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BCDGH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F 大机器生产 (生产力)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
产关系)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原理:(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①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 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 当上层建筑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 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方法论: (1)改革和完善各种经济制度。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三、基本矛盾的解决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解 经济基础和上层 关系的矛盾 决 建筑的矛盾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重视社会存在,从社会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社会意识有时落后、有时先于社会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