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完整版)
声音的强弱实验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强弱实验(P11-12)
人员分工(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实验)
领取检查实验器材人:
记录人:
操作人:
实验器材
一把钢尺
我们的猜想
钢尺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有关。
实验记录(过程与步骤)
1.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一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2.同样,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它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3.用不同的力量敲击鼓面,当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鼓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初二实验报告10篇
初二实验报告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实验报告10篇【第1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距离.倒正.大小.虚实.位置..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象.翼侧..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实象.翼侧..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象.翼侧..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正立.放大.虚象.同侧.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第2篇】初二议论文:关于“沟通”的实验报告提出为题:现代社会需不需要与人沟通?做出假设:现代社会需要与人沟通!实验器材:“沟通”颗粒若干、“自闭”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等物质)“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种溶液中有看不起别人、高傲、自以为是等物质)“陌生环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剂100毫升(可以加速反应时间)。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范文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范文实验报告: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声音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器材:音频发生器、扬声器、音频放大器、听音器、电源、电线等。
三、实验原理:声音强弱与振动源的振幅大小、音源与听音点距离、介质等因素有关。
四、实验步骤:1. 将音频发生器连接到音频放大器,再将音频放大器连接到扬声器。
2. 将听音器与扬声器连接。
3. 调节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使其发出一定的声音。
4. 固定音频发生器和听音器的位置,逐渐调节音频发生器的音量大小,记录下相应的声音强度。
5. 控制音频发生器的音量不变,逐渐调节音频发生器与听音器之间的距离,记录下相应的声音强度。
6. 将音频发生器与听音器之间增加一种介质(如玻璃板),记录下相应的声音强度。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 音量大小与声音强度的关系:通过调节音频发生器的音量,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音量越大,声音强度越大。
2. 与听音点距离的关系:将音篇发生器与听音器之间的距离逐渐变远,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距离越远,声音强度越弱。
3. 介质的影响:在音频发生器与听音器之间加入玻璃板,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强弱发生变化,介质的添加使声音通过传播介质产生衰减,从而使声音强度降低。
六、实验结论:声音强弱与振动源的振幅大小、音源与听音点距离、介质等因素有关。
音量大小、距离远近以及传播介质的不同都会直接影响声音强度的大小。
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确保实验器材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实验时应注意操作细节,尤其是音频发生器、音频放大器和电源的连接。
3.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反复测量和记录,减少误差。
4. 实验结束后,应正确清理和存放实验器材,并注意维护实验室的整洁。
以上为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验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声音特性探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2. 研究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音的三大特性分别为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实验器材1. 弹性塑料片2. 书页3. 钢尺4. 桌子5. 硬纸片6. 梳子7. 视频记录仪四、实验步骤1. 声音的产生- 用手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声音的产生原理。
2.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拨动书页,观察塑料片振动快慢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 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一端,在桌子的另一端轻轻敲击。
-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特性。
4. 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 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观察钢尺振动频率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6. 探究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用硬纸片片先后经过疏密不同的梳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 实验现象: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实验现象: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拨动书页,观察到塑料片振动快慢的变化。
- 分析: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现象:在桌子的一端敲击,耳朵紧贴另一端能听到声音。
- 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
2、用同样大小的力度敲鼓,泡沫颗粒跳起相同的,人站在离敲鼓出0.5m处.听到响度较的声音;接着,人站在离敲鼓出5m处去听. 听到响度较的声音
结论:。
交流与应用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可以去敲门来唤醒开门人;讲话者去听清楚他讲的什么?生活中若有人嫌自己说话声音太小的话,我们
可以:①②
备注
实验报告
实验者姓名
所在班级
学校
实验时间
同组学生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
一面鼓、鼓锤、泡沫颗粒、米尺
实验前的
猜想
1、声音的响度大小可能与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2、声音的响度大小源自能与有关,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1、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振幅)的关系
具体操作:让人与声源距离相同,但是声源处振动幅度不同,比较发生变化时声音响度的强弱(大小)变化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与声源距离的关系
具体操作:让声源相同,改变人与声源的,比较距离发生变化时响度变化情况怎样?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听者位置不动,轻敲鼓,让泡沫颗粒跳起0.5cm,听到一个较的声音;重敲鼓,让泡沫颗粒跳起1.5cm,听到一个较的生音。
声音特性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验证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探究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其音色也不同。
三、实验材料1. 发声体:一根长锯条,一根铜条2. 实验工具:尺子,弹簧测力计,录音笔四、实验步骤1. 音调实验:(1)将锯条一端紧压在桌面,一端伸出桌面。
(2)用尺子测量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记录数据。
(3)拨动锯条,听其发出的声音,同时保证锯条每次振动幅度相同。
(4)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步骤(3),观察声音的高低变化。
2. 响度实验:(1)手持铜条或锯条,用不同力气敲击桌面。
(2)观察敲击声音的大小变化,记录数据。
3. 音色实验:(1)使相同的力气,分别用铜条和锯条敲击桌面。
(2)听取两种材料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观察声音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锯条伸出长度不同,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
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力气小,敲击声音小;力气大,敲击声音也大。
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不同。
这说明声音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同时,我们还探究了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1.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声音的高低、大小和品质,以便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介绍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规律;2. 掌握测量声音强度和频率的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引起听觉;2.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其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3.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波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表示;4.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三、实验器材1. 音频信号发生器;2. 功率放大器;3. 声级计;4. 频率计;5. 检波器;6. 振动传感器;7. 橡皮筋;8. 纸盒;9. 音箱;10. 线路连接线。
四、实验步骤1. 将音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检波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好;2. 将振动传感器固定在纸盒上,将纸盒放在音箱前;3. 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频率计显示在所需频率上;4. 调节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使声级计显示在所需声压级上;5. 观察振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记录振动幅度;6. 改变输出频率和声压级,重复步骤4、5,记录实验数据;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音的产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进入人耳引起听觉;2. 声音的传播: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
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声波传播速度加快;3. 声音的强度:实验中,我们通过声级计测量了声音的强度,发现声音强度与声压级成正比;4. 声音的频率:实验中,我们通过频率计测量了声音的频率,发现声音的频率与声波振动的次数成正比。
六、实验结论1. 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和频率是声音的基本特性;2.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3.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密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4. 声音的强度与声压级成正比,频率与声波振动的次数成正比。
研究声现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现象的基本原理和传播规律。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二、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测距仪4. 玻璃板5. 水槽6. 纸张7. 直尺8. 计时器9. 线路连接器10. 真空罩三、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0Hz。
2. 在扬声器前放置一张白纸,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3. 测量扬声器到白纸的距离,记录数据。
4. 将扬声器放入真空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真空罩内的空气,观察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
5.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
6. 将扬声器放在玻璃板和水槽中,分别测量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7. 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白纸上观察到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波动情况,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在真空罩内,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波在白纸上的波动情况与有空气时基本相同,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 测量扬声器到玻璃板、水槽的距离,分别记录数据,计算出声波在玻璃板和水槽中的传播速度。
4. 观察到声音在玻璃板、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近,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差不大。
5. 观察到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验证了声音的传播特性。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产生声波。
2.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有差异。
3. 声音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是由声波的传播特性决定的。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实验分析
物理知识点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实验分析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由震动物体产生,并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声音的音量和音色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特征,本文将通过实验分析来探讨声音的音量和音色的相关知识点。
一、音量的实验分析音量是声音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表示声音的大小或强弱程度。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因素对音量的影响。
1. 实验一:材料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材料——金属和木材,制作了相同尺寸的圆形振膜。
然后,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力量敲击两个振膜,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振膜产生的声音比木材振膜产生的声音更响亮。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更好的传导性能,能够更好地将震动传递给空气,形成较大的声压级。
2. 实验二:力度的影响我们使用同一种材料(比如金属)制作了不同厚度的振膜,以模拟力度的不同。
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敲击振膜,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实验结果显示,振膜较厚的部分产生的声音较大。
这是因为较大的力量使振膜更加充分地振动,从而产生更大的声压级。
二、音色的实验分析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决定了声音的质地或音质。
以下实验将探究不同因素对音色的影响。
1. 实验一:音源的影响我们准备了两个不同材质的鼓面,一个是皮质的,一个是金属质的。
用同一力度击打两个鼓面,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实验结果显示,皮质鼓面产生的声音较为柔和,而金属鼓面产生的声音则较为尖锐。
这是因为不同材质的鼓面在振动时产生的谐振频率不同,导致声波频谱上的能量分布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音色特点。
2. 实验二:管道长度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两个不同长度的空气管道,将音源放置在管道的一端。
用相同的力度使音源发出声音,并记录下管道另一端产生的声音。
实验结果表明,较长管道产生的声音比较短管道更为低沉。
这是因为较长的管道能够让低频成分更好地共振,使得声音更加富有低音特点。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了声音音量和音色的一些基本规律。
声的基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其速度受介质密度和温度的影响。
3.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动幅度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三、实验器材1. 振动器2. 麦克风3. 音频分析仪4. 声波发生器5. 钳子6. 声波接收器7. 计时器8. 纸和笔四、实验步骤1. 将振动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麦克风和音频分析仪。
2. 使用钳子调整振动器的振动频率,记录振动频率。
3. 打开音频分析仪,调整灵敏度,使音频分析仪能够检测到振动器的声音。
4. 使用声波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分别测量它们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6.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图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音调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振动器振动频率为200Hz、500Hz、1000Hz时,对应的声音音调分别为低音、中音和高音。
(2)分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振动器振动幅度分别为1mm、2mm、3mm时,对应的声音响度分别为弱、中、强。
(2)分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实验结果:(1)实验数据:使用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发声体产生声音,如金属棒、塑料管等,对应的声音音色各不相同。
(2)分析: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六、结论1.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 声音的传播以波的形式进行,其速度受介质密度和温度的影响。
3. 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由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声音的特性
与“低”是指 ;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
声伴唱,第一个“高”是指
,第二个“高”是
指
.(以上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考点精练
3、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水高度不
相同的几个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了一曲优美动
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
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声音的图像
振幅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振幅小
甲 响度大
乙 响度小
结论: 甲:声音图像振幅大,声音的响度较大 乙:声音图像振幅小,声音的响度较小
一、响度
1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 响度与距离的关系
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 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实验结论: 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一、响度
实验二:如图所示,将皮筋套在大小合适的空盒 子上。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它 振动的幅度,同时听它振动发声的 响度。改变拨动橡皮筋的幅度,重 复上述过程。比较每次橡皮筋振动 幅度的大小和发声响度的大小。
实验结论: 橡皮筋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二、音调
1 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观察弦的振动 感受音调的变化
二、音调
实验四:如图所示,将一把一端伸出桌边的钢尺 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观 察它振动的快慢,同时听它振 动发声的音调高低。改变钢尺 伸出桌边的长度,重复上述过 程。比较钢尺每次振动的快慢 和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
声音方面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理论。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主要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验证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理论。
三、实验器材1. 超声波发射器2. 超声波接收器3. 秒表4. 空气、水和玻璃三种介质5.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为1米。
2. 将实验台上的介质更换为空气,打开超声波发射器,同时启动秒表,记录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时间。
3. 将实验台上的介质更换为水,重复步骤2,记录信号传输时间。
4. 将实验台上的介质更换为玻璃,重复步骤2,记录信号传输时间。
5. 计算声音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并比较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五、实验数据1.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 = 343 m/s2. 水中的传播速度:v2 = 1482 m/s3. 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3 = 5130 m/s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 m/s,在水中为1482 m/s,在玻璃中为5130m/s。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3. 空气、水和玻璃的密度分别为1.29 kg/m³、998 kg/m³和2520 kg/m³,弹性模量分别为1.42 GPa、2.2 GPa和70 GPa。
从数据上看,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高,其次是水,最低的是空气。
七、实验结论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介质密度、弹性模量等因素的影响。
2. 本实验验证了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声音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
物理实验报告声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3.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 分析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如下: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 声音的传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3. 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温度、湿度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频率计、声波发生器、声波接收器、电子秒表、温度计、湿度计、光导纤维、塑料管、金属棒、水槽、沙子等。
2. 材料:玻璃管、橡皮塞、铁棒、铜棒、铝棒、木棒、空气、水、沙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产生(1)将频率计与声波发生器连接,调整频率为1000Hz;(2)将声波接收器放置在声源附近,观察声波接收器上的示数;(3)将声源与声波接收器之间的介质更换为空气、水、沙子等,观察声波接收器上的示数变化。
2. 实验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将声波发生器、声波接收器、频率计、电子秒表、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组装成实验装置;(2)调整声波发生器的频率为1000Hz;(3)分别在不同介质(空气、水、沙子)中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不同介质中声波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三:分析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1)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声源与声波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2)观察声波接收器上的示数变化,分析距离对声音传播的影响;(3)调整实验装置中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声波接收器上的示数变化,分析温度和湿度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实验一:观察声音的产生(1)空气:声波接收器示数为1000Hz;(2)水:声波接收器示数为1000Hz;(3)沙子:声波接收器示数为1000Hz。
初中物体声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振动与声音的关系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即物体的振动。
2. 探究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特点。
3. 分析物体振动频率与声音音调的关系。
实验器材:1. 一根橡皮筋2. 一根细线3. 一个小鼓4. 一个小闹钟5. 一根塑料尺6. 一个玻璃杯7. 一根木棒8. 一块硬纸板9. 一个麦克风10. 一台电脑(用于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步骤:1. 将橡皮筋固定在细线上,使橡皮筋保持一定张力。
2. 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3. 重复步骤2,改变橡皮筋的张力,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4. 将小鼓放在桌子上,用木棒敲击鼓面,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5. 重复步骤4,改变敲击力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6. 将小闹钟放在桌子上,轻轻摇晃闹钟,观察闹钟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7. 重复步骤6,改变摇晃力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8. 将塑料尺固定在桌子边缘,用手指弹击尺子,观察尺子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9. 重复步骤8,改变弹击力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10.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向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棒敲击玻璃杯,观察玻璃杯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11. 重复步骤10,改变水的量,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12. 将硬纸板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弹击纸板,观察纸板的振动情况,并用麦克风记录下产生的声音。
13. 重复步骤12,改变弹击力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橡皮筋振动时,随着张力的增加,振动幅度增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随之增大。
2. 小鼓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敲击力度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随之增大。
3. 小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摇晃力度越大,闹钟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随之增大。
4. 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声音特点:弹击力度越大,尺子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也随之增大。
测试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频率、振幅、波长等;2. 掌握测量声音的基本方法;3. 分析不同条件下声音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长等。
频率表示声音的高低,振幅表示声音的强弱,波长表示声音的传播速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分析声音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器材1. 声音发生器;2. 秒表;3. 分贝计;4. 耳机;5. 线路连接器;6. 实验桌;7. 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将声音发生器连接到实验桌,打开电源;2. 将耳机插入声音发生器,调整音量至适中;3. 使用秒表测量声音从发声器到耳机所需的时间,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4. 使用分贝计测量耳机处声音的振幅,记录数据;5. 调整声音发生器的频率,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下声音的振幅和波长;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声音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声音传播速度:根据实验数据,声音从发声器到耳机所需时间为0.02秒,传播速度为0.3米/秒。
2. 声音振幅:在耳机处,声音的振幅为0.5mV。
3. 声音频率与振幅、波长关系:随着频率的增加,声音的振幅和波长也随之增加。
当频率达到一定值时,振幅和波长达到最大值。
当频率继续增加时,振幅和波长逐渐减小。
4.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实验中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0.3米/秒;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六、实验结论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传播需要介质;2. 声音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长等;3. 声音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振幅和波长;4. 本实验验证了声音的基本特性和传播规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耳朵,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音中;2.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声音的变化规律,分析原因。
声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分析声音的衰减规律;4. 学习使用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接收器接收。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比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测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来探究声音的传播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扬声器;2. 收音机;3. 线路;4. 空气;5. 水槽;6. 橡皮膜;7. 秒表;8. 记录纸;9. 铅笔。
四、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与收音机相连,并确保线路连接正确;2. 在扬声器前放置收音机,调整距离,使收音机能够清晰地接收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3. 记录下收音机接收到的声音的清晰程度;4. 将扬声器放入水槽中,保持收音机与扬声器的距离不变,观察并记录收音机接收到的声音的清晰程度;5. 在扬声器前方放置橡皮膜,保持收音机与扬声器的距离不变,观察并记录收音机接收到的声音的清晰程度;6. 分别在空气、水和橡皮膜中,以相同的距离进行实验,记录下收音机接收到的声音的清晰程度;7. 改变扬声器与收音机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声音的衰减情况;8.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分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在空气、水和橡皮膜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空气(343 m/s)、水(1497 m/s)、橡皮膜(约1000 m/s)。
由此可以看出,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橡皮膜,最后是空气。
2. 声音的衰减规律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扬声器与收音机距离的增加,声音的清晰程度逐渐降低,即声音逐渐衰减。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声音在空气中的衰减速度较快,每增加10米,声音的清晰程度降低约30%;(2)声音在水中的衰减速度较慢,每增加10米,声音的清晰程度降低约10%;(3)声音在橡皮膜中的衰减速度介于空气和水之间。
实验报告关于声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2. 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研究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4. 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源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包括密度、弹性模量和温度等。
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装置,测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研究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以及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三、实验器材1. 发声器:用于产生稳定的声音信号;2. 测距仪:用于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3. 音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标准的声音信号;4. 分贝仪:用于测量声音的强度;5. 铅笔:用于记录实验数据;6. 纸张:用于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1)将发声器和测距仪分别固定在两个房间内,确保房间墙壁密封良好,避免声音泄露;(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测距仪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4)记录下不同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2. 实验二:声音的反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如墙壁或镜子;(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反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反射声音的强度,分析反射现象。
3. 实验三:声音的折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折射面,如玻璃板;(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折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折射声音的强度,分析折射现象。
4. 实验四:声音的衍射现象(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衍射障碍物,如障碍物;(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衍射声音的强度;(4)记录下衍射声音的强度,分析衍射现象。
5. 实验五: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1)在实验室内设置一个长距离传播路径;(2)打开发声器,发出稳定的声音信号;(3)使用分贝仪测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4)记录下能量损失情况,分析能量损失原因。
声音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 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3. 研究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之间的关系;4.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二、实验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三个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则与声源材料和结构有关。
三、实验器材1. 钢尺一把;2. 橡皮筋一根;3. 玻璃杯一个;4. 水;5. 扬声器一个;6. 音频信号发生器一个;7. 声音接收器一个;8. 耳机一副;9. 直尺一把。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悬空;(2)用手指拨动悬空的一端,观察钢尺振动情况;(3)将耳朵贴近桌面,聆听声音;(4)分析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实验二:探究声音传播的规律(1)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玻璃杯口,另一端悬空;(2)用手指拨动悬空的一端,观察橡皮筋振动情况;(3)将耳朵贴近玻璃杯,聆听声音;(4)在玻璃杯中加入少量水,重复上述步骤;(5)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实验三:研究声音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将扬声器连接到音频信号发生器,调节频率和振幅;(2)通过耳机聆听声音,观察音调、响度的变化;(3)调整扬声器材料,观察音色的变化;(4)分析声音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 实验四: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1)将扬声器放置在直尺上,调整频率和振幅;(2)将直尺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插入空气中;(3)观察并比较声音在水、空气中的传播特点;(4)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声音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手指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产生声音,耳朵贴近桌面可以听到声音。
2. 实验二:声音传播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橡皮筋振动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较快,在水中传播较慢。
物理声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掌握测量声音传播速度的方法;3. 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二、实验原理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台;2. 振动棒;3. 耳塞;4. 秒表;5. 卷尺;6. 空气、水、玻璃等介质。
四、实验步骤1. 将振动棒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2. 将耳塞戴上,调整振动棒的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3.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4. 将振动棒放入水中,调整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5.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6. 将振动棒放入玻璃中,调整振动频率,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7. 使用秒表记录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取平均值;8. 比较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1 = 343m/s;2. 水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2 = 1482m/s;3. 玻璃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3 = 5900m/s。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且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水中的传播速度次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六、实验结论1.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最后是空气。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振动棒的稳定性;2. 调整振动频率时,使声音能够清晰地听到;3. 记录数据时,注意精确度,避免误差;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使我深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我认识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7206-71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二物理声音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实验报告的模板(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
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
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