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学年高二生物周练试题(2016 (1)

合集下载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生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生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下)周练生物试卷(重点班5.14)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保留接触抵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2.用动植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用CO2培养箱 B.都需用液体培养基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3.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A.卵母细胞的培养B.细胞核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D.导入外源基因4.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6.植物激素不同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不同.下列与之相关的内容正确的是()A.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相同B.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C.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相同D.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相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不同7.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为()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可以谈话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人培养基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9.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试管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B.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C.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D.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1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外植体用酒精消毒B.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C.操作者双手用酒精消毒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11.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有三种培养基,其营养成分中的碳源应该是无机碳源B.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下保持15 minC.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D.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12.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①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②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③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④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下列选项不是影响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高低的因素()A.不同的植物B.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C.花期的早晚D.花粉的数量14.关于胚状体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花药培养中,由小孢子发育成胚状体B.可直接由器官上发生C.在单细胞的原生质体培养中,先由细胞形成一个胚性细胞团,再发育成胚状体D.不同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一般是同步的,在一个培养物材料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15.下表是甲同学为培养植物离体组织、动物细胞和细菌而分别提供的三组培养基(见下表).乙同学认为这三组培养基都有缺陷,并在使用时做了如下修改:①用a组培养基培养植物离体组织,必须添加有关激素;②用b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不要添加琼脂;③用c组培养基检验硬币上是否有细菌,必须添加生长因子.你认为乙同学的哪些修改完全必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6.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B.材料消毒时需先用酒精浸泡,然后用氯化汞或次氯酸钙溶液浸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C.接种花药后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光照,但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照D.若接种的花药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后,要适时转换培养基,以便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17.2001年2月,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老鼠在北京展览馆与观众见面,这只老鼠其实是一只切去脾脏的老鼠它背上的“人耳”是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作为模型支架用物理方法增植成的,增植的“人耳鼠”的生物工程技术是()A.细胞和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细胞核移植18.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区别在于()A.培养基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19.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20.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它所保留的融合活性,可使不同动物细胞进行融合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二、非选择题21.安祖花、蝴蝶兰等洋花卉,过去主要靠进口,因其价格昂贵,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近几年我国科技工作者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温室大棚内生产出大量质优价廉的各种“洋花卉”,满足了市场需求.如图所示是蝴蝶兰芽尖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1)芽尖组织在接种到培养基之前,必须进行处理,整个组织培养过程需操作,并控制好各个时期的培养条件.(2)从高度分化的“芽尖组织”繁殖出大量具有亲代优良性状的蝴蝶兰植株,充分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4)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你认为引进“洋花卉”应注意什么?(5)人们利用此项技术,已成功获得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应取上图试管中的培养物进行进一步处理,此时培养物叫.此过程培养的细胞始终受调节.22.如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生产破伤风抗体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通过①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2)骨髓瘤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核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从而违背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3)过程③的目的是.(4)细胞培养放在小鼠体内进行的优点是.(5)由上述过程生产出的破伤风抗体能否直接作用于人体?为什么?.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下)周练生物试卷(重点班5.1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保留接触抵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上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细胞的接触抑制是指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但癌细胞无接触抑制.原代培养细胞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能存活传到40~50代,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株.细胞株传到50左右不能再继续传代,部分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以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的传代下去,这部分细胞称为细胞系.【解答】解:A、由于接触抑制,动物细胞时培养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错误;B、克隆培养法在培养细胞时由于所有子代细胞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B错误;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在培养10代左右多数会死亡,少数生存下来的细胞在50代左右会大量死亡,只有少数遗传物质改变的才能无限增殖,C错误;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癌变的特点,可进行传代培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过程,要求考生掌握接触抑制、克隆培养法、细胞株、细胞系等概念,明确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的特点,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2.用动植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用CO2培养箱 B.都需用液体培养基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解答】解:A、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CO2培养箱,但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用CO2培养箱,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须用液体培养基,而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用固体培养基,B错误;C、动、植物细胞培养都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C正确;D、植物细胞培养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不能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动植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能对两者进行归纳总结和列表比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这类试题,考生可以通过表格来比较动植物细胞培养,易于掌握.3.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不一定涉及()A.卵母细胞的培养B.细胞核移植C.早期胚胎培养D.导入外源基因【考点】动物体细胞克隆;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则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中,涉及到卵母细胞的培养、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但不一定涉及到基因工程技术.【解答】解:A、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必需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A错误;B、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故B错误;C、重组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形成一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故C错误;D、导入外源基因获得的动物属于转基因动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4.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考点】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2、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解答】解: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化学性质不单一,不是单克隆抗体,A错误;B、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不能无限繁殖,所以无法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B错误;C、将等量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不都是杂交瘤细胞,还有B 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C错误;D、由于抗体具有专一性,该单克隆抗体是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的,所以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考点】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将离题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体外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培养过程中需要调节调节激素的比例、无菌等条件.【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正确;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正确;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植物激素不同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不同.下列与之相关的内容正确的是()A.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相同B.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C.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相同D.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相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不同【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影响因素.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不同生理状况、不同花期诱异成功率都不相同.【解答】解:A、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A错误;B、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B正确;CD、不同植物的诱导成功率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不同,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不同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不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关于接种时应注意的事项全部正确的为()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无菌操作③接种时可以谈话④外植体如茎段、茎尖可随机放人培养基⑤接种时要防止交叉污染⑥接种完立刻盖好瓶口.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2、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解答】解:进行接种时应注意:①接种室要消毒,①正确;②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②正确;③接种时不可以谈话,防止杂菌污染,③错误;④外植体可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④错误;⑤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交叉污染,⑤正确;⑥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关键是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接种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难度不大.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知识.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是外植体愈伤组织根、芽→试管苗.脱毒植物苗的取材一般是幼嫩的芽或茎,主要是这些部位不带病毒.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着细胞的发育方向(或分化).培养中必须具备植物激素、无机物(矿质元素)、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呈无定形状态.【解答】解:A、和其它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比,MS培养基的显著特点是硝酸盐、钾和铵的含量高,A正确;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B正确;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C正确;D、通常植物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从外部供给糖,但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异养的状况下,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消毒和灭菌:外植体可以用酒精消毒;操作前手需用酒精消毒;培养基需用高压蒸汽灭菌.9.水稻(基因型为AaBb)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试管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的产生是通过有丝分裂B.试管苗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C.培养基中应该有有机养料D.培养基中应该有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外植体(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或器官)愈伤组织胚状体→新植体.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的,该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A正确;B、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是单倍体,其基因型是AB或ab或Ab或aB,B错误;C、在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培养基中应该添加有机养料,C正确;D、试管苗的形成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中离不开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条件及应用等知识,明确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1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灭菌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外植体用酒精消毒B.镊子等器械需用酒精灭菌C.操作者双手用酒精消毒D.培养基需高压蒸汽灭菌【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消毒和灭菌:【解答】解:A、外植体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只能用酒精进行消毒,A正确;B、酒精用于消毒,而镊子等器械需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C、操作者双手需用酒精进行消毒,C正确;D、培养基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无菌技术,要求考生识记消毒和灭菌的概念,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有三种培养基,其营养成分中的碳源应该是无机碳源B.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下保持15 minC.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D.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同物体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1)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

5—16学年高二生物周练试题(2015 (1)

5—16学年高二生物周练试题(2015 (1)

兴国三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周周练八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A.调节较缓慢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下丘脑和垂体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D.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4.给某只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状况并没能改变,该小鼠体内可能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是()A.垂体和生长激素B.胰岛和胰岛素C.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和肾上腺激素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6.如图是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肾小囊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尿液B.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尿素分子的数量保持不变,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C.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则患上了糖尿病,稳态被破坏D.抗利尿激素被肾小管细胞膜上的受体接受后,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尿量减少7.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试题生物(附答案) (1)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试题生物(附答案) (1)

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生物(A)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同一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都相同C.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C.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能分泌多种消化酶B.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C.细胞内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与物质运输有关4、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

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

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D.该层粘连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5、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6、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B.⑤与⑥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C.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D.虽然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7、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卷(实验班3.27) 含答案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卷(实验班3.27) 含答案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四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熊吕莎审题人:凌妃2016。

3。

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 自然界中生命活动都是按特定方向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着自然界或个体稳态。

下列与“方向”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双向流动,但流动形式不同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且流动速率基本相同C。

生物之间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信息种类可相同也可不同D。

人细胞中遗传信息在DNA与RNA间可双向传递,但场所不同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

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3.右图表示有关腺体和激素对蛙发育过程的影响。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激素。

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20天蝌蚪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尚未成熟,后20天逐渐成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前20天中①②③的含量都比较低,并在此期间都逐渐增加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38天发育成小型成蛙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的含量都会减少4.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 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的能量 A65.5 3.0 15。

0 41.5 B15。

学校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1)

学校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 (1)

南开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本试卷共4面,29小题,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收卷时只交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2.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4.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5.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B .细胞2在胸腺中成熟C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 的基因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6.以下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d 各代表激素。

级中学15—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级中学15—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1. 下列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2. 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C.基因突变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D.基因突变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3. 以下不可以直接通过使用显微镜检查做出诊断的遗传病有()A.镰刀形细胞贫血症B.青少年型糖尿病C.猫叫综合征D.21三体综合征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后代B.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种C.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使生物发生的变异与之保持相适应5.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④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统计,果蝇约有104对基因。

现有一果蝇野生种群,有107个个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若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106 C.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行繁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8.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A.导致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B.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导致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②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其不是三倍体③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马铃薯的各一条染色体④马(2N=64)和驴(2N=62)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10.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五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唐氏综合症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11. 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卷(实验班4.17) 含答案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卷(实验班4.17) 含答案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七次周考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凌妃审题人:熊吕莎2016.4.1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荧光标记是将荧光基团共价连接到蛋白质、核酸等分子上的过程,被荧光标记的分子通常可以用荧光显微镜等进行观察.在生物学研究中,可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标记过的抗体注入细胞来检测特定的生物大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标记特定的抗体B.利用标记的抗体可观察活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C.利用标记的抗体研究光反应过程中H2O的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D.利用标记的抗体可观察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2.Le基因是豌豆株高性状的决定性基因,与赤霉素合成有关,其2个等位基因(符号T、t)只相差1个核苷酸.隐形基因t产生的酶活性(反应效应)相当于正常酶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e基因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控制赤霉素合成B.TT和tt的杂交产生的一个F1植株具有的酶活性将是正常植株中酶活性的C.用赤霉素处理tt植株,不能使它生长为高植株3.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

3,乙组pH为6。

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乙组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4.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编号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河泥甲111101乙011101丙111100丁111111①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②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③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④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⑤丁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6.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属于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根据活动中体会构建的为概念模型B.“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都属于构建物理模型C.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D.建构数学模型的研究基本过程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7.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有几项()①在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荒漠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结构简单,其恢复的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快.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体现了自然中的物质循环原理.③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④“恩将仇报”可以与生物种间关系中的寄生相对应.⑤“忽如一日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应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⑥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状态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的恢复力稳定性.A.一项 B.二项C.三项D.四项8.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A.B.C.D.9.请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C.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D.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0.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11.一位同学在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的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0。

15—16学年高二生物11月6日周侧试题(附答案)

15—16学年高二生物11月6日周侧试题(附答案)

11月6日高二生物周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根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A.0h~1h,a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比b多B.3h~4h,a体内的胰高血糖素较0h~1h分泌量下降C.b血糖在1h~2h较高是因为体内胰高血糖素量没有减少D.b血糖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和合成糖原所致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

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3.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口渴而饮用了部分海水,则此人体内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5.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6.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说法正确的有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生物(实验班)试卷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生物(实验班)试卷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练试卷生物(尖子班4-13班)命题:邹爱根 2015.12.11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2.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4、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5.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6、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8.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考生物试卷(选修)

高二生物-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考生物试卷(选修)

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调考生物试卷(选修)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液体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细胞①和③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2.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 )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3.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④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4.关于糖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就会尿糖C.正常人大量吃糖也会有尿糖现象D.下丘脑的活动与血糖调节无关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而T细胞是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的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D.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7.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8.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9.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其中错误的是( )A.感觉: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D.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1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1.如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标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的B.如果该图中的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则丙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甲分泌a,乙分泌b具有抑制作用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a过程只发生在高尔基体中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甲为效应T细胞,乙为靶细胞,丙为抗体12.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3.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植物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1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15.某人在一次酒驾事故中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②⑤C.①②D.①④16.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17.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说法是( )A.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产生得多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协调,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C.动物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比较长;体液调节比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短D.番茄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则番茄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4条18.合成分泌胰岛素的最适宜刺激是( )A.消化道中糖类物质增多 B.血糖浓度升高C.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植物性神经的活动19.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20.如果茎a侧(长得慢的一侧)生长素浓度在A点以下范围内,则对b侧(长得快的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A.在OA段 B.在AH段C.在AB段D.在BC段二、多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15分)2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称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均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22.人们经常饮用啤酒,正常人若一次饮用了1500mL啤酒后,立即测量尿流量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和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B.C.D.23.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参与了(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24.若图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则细胞2是甲状腺细胞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25.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如图走势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B.T细胞浓度﹣﹣HIV浓度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三、非选题(共65分)26.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②为_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④为__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该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填标号)(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5)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_病的发生.27.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TRH是__________激素,B是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3)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__________,汗腺分泌减少,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__________.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__________.(4)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__________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6)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__________.28.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未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神经元间的突触共有_________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29.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3)e和f都是__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30.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列为三大疑难病之一并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如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参考图回答问题:(1)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2)血糖降低和血糖升高后所引发产生的物质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生理效应说明了相关激素间的__________作用.(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_调节.(4)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发育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作用.(5)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_________.31.如图1表示与生长素有关的两组实验,请分析回答(A、B、C、D表示琼脂块,云母片具有不透水特点):(1)甲实验中测得A、B两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大体相等,预期乙实验中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多少的关系是:C__________D(填“>”、“=”、“<”),这说明单侧光照影响__________.(2)一周后,乙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而甲实验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该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3)若右图中曲线表示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则曲线Ⅰ、Ⅱ表示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图2中画出该植物的芽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的变化曲线.32.如图表示某动物组织细胞.请据图回答:(1)已知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3)若该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②表示的是__________.(4)若我们接种了流感病毒疫苗,是否可以预防所有的流行性感冒?__________,为什么?2015-201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调考生物试卷(选修)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液体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细胞①和③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②④⑤为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解答】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血红蛋白改变导致⑥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使图中液体②组织液增加,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①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并非血液,C错误;D、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试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前述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是( )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减少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均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青蛙为两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从25℃的环境中移到5℃的环境中,体温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耗氧量减少.2、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1、青蛙属于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均从25℃降到5℃,则体温下降,体内酶活性都下降,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耗氧量减少.2、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温度下降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小白鼠和青蛙的体温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质,难度不大.3.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④注射一定量20%葡萄糖溶液时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2、人体内水分的来源是饮食和物质代谢;人体内水分排出的途径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3、天气转冷排汗量减弱、尿量增加;糖尿病人尿液中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解答】解:①剧烈运动时排汗量增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通常会减少,①错误;②天气转冷,汗腺分泌减弱,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所以尿液增多,②正确;③患糖尿病的人,由于葡萄糖进入尿液会增加尿液的渗透压,尿量增加,③正确;④注射一定量20%葡糖糖溶液,则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④正确;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液减少,⑤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关于糖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B.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就会尿糖C.正常人大量吃糖也会有尿糖现象D.下丘脑的活动与血糖调节无关【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升血糖的激素.血糖正常范围是0.8~1.2g/L.尿糖现象的原因:糖尿病、一次性吃糖过多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解答】解: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A正确;B、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超过肾糖阈130mg/dl,肾小管吸收功能障碍,不能将尿液中葡萄糖重吸收,就会出现尿糖,B正确;C、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出现葡萄糖,C正确;D、下丘脑能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其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尿糖的成因,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B.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而T细胞是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的C.产生的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D.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解答】解:A、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A错误;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C、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C错误;D、特异性免疫中通过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识记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产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干分析,“蛇毒抗毒素”属于抗体,因此灭毒的蛇毒液引起体液免疫,相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解答】解: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只能引起体液免疫,进而产生蛇毒抗毒素(抗体).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因此相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用排除法,效应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7.某国为了防止在战争中敌方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病毒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再遇到天花病毒时才能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导致其裂解死亡【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该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可以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正确;C、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体内能产生记忆细胞,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C正确;D、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自动调节【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解答】解:组织胺产生后,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使人体呈现出过敏反应.这种调节形式属于体液调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过敏反应的原理;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明确组织胺产生后是通过血液传送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其中错误的是( )A.感觉: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D.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A、感受: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A正确;B、分泌: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但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B错误;C、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C正确;D、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下丘脑为素材,综合考查血糖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对下丘脑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A正确;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导致NA+通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静息电位,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C错误;D、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生物试卷(尖子班)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生物试卷(尖子班)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周练试卷生物(4-13)命题:曾珊珊 2016.3.5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龟”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现持续“J”型增长B.“巴西龟”成灾的原因之一是本地存在有种间互助的种群C.“巴西龟”的引进可改变该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D.为控制“巴西龟”最好办法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2.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等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3.对下图中Ⅰ、Ⅱ、Ⅲ、Ⅳ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I显示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B.图Ⅱ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底物浓度后的变化曲线C.图Ⅲ中Y曲线不能超过K值是受食物、空间、气候、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图Ⅳ曲线表明肝脏中肝糖原在a点时含量最多4.某鲤鱼种群的体色有黑色和红色,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获得F1,F1相互交配获得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鲤鱼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C、若用F1进行测交,子代性状比为1:1:1:1D、F2黑鲤数量多于红鲤是因为红鲤的生存能力较差,更多的被淘汰了5.在野外实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周练试卷(零班12.26)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周练试卷(零班12.26)Word版含答案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生物(实验班、零班)命题人:朱琳审题人:凌妃 2015.12.27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

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B.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C.其R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利用上皮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2.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右图)。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③双缩脲试剂5%NaOH溶液与1%CuSO4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关系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3.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

I-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工、ⅣB.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C.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4.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吞噬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推断合理的( )A.DC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B.DC细胞摄取抗原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运输功能C.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能分泌淋巴因子和抗体,从而发挥免疫效应D.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将有特定mRNA的合成5.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间隙C.Ⅰ病毒ⅡRNA病毒ⅢDNA病毒ⅣHIV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6.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有()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B细胞和浆细胞都有识别作用7.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B.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8.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 含答案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周练试题(实验班零班3.6) 含答案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周考试卷1生物(实验班和零班)命题人:凌妃2016.3.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①C.若②为肝细胞,则饭后5小时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D.③中的成分进入①需要透过毛细血管壁2.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4.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和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内环境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C.C、D 代表的分别是肾脏和皮肤D.垂体分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a、d两个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是a神经元树突→突触→d神经元轴突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借助于生物膜的流动性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7.以下左图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生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生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重点班)一、选择题1.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和淋巴C.组织液和血浆D.淋巴和血浆2.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原因是()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C.害虫选择了低毒低效农药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5.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的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肾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7.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中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A.B.C.D.8.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9.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10.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1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积累所致B.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兴奋D.猪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1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13.下列各组之间的关系,能用如图所示概念图准确表示的是()A.①原核生物,②细菌,③蓝藻,④毛霉B.①内环境,②细胞外液,③细胞内液,④血浆C.①基因突变特点,②普遍性,③随机性和不定向性,④低频性等D.①遗传定律,②分离定律,③自由组合定律,④伴性遗传定律1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5.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健康的保障.下列疾病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引起的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6.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B.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C.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D.③中的物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大量能量17.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般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A.溶酶体将衰老的线粒体分解B.抗体与侵入人体的毒性蛋白特异性结合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18.对人体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20.“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最大的突破就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宇航员翟志刚在出舱前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吸氧排氮过程,这是因为在快速减压的时候,由于氮气在人体内环境中溶解度较低,易形成气泡,这个气泡如果进入心血管就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以主动运输方式从呼吸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2CO3和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变化不能引起内环境中气体发生变化D.人体内的内环境中不应含有气体21.如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22.当一条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方向向左传导时,如图表示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23.递质发挥完作用后需要被灭活:有些递质被相关的酶分解,有些递质被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如图为某药物A干扰递质回收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蛋白质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当突触前膜上的电位转变成外正内负时,递质就会释放出去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2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25.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2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7.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传出神经,③代表传入神经B.C代表感受器,A代表效应器C.兴奋在②结构中主要以电信号传导D.在B处给以刺激,C处可能有反应28.下列育种方法与实例对应错误的是()A.杂交育种﹣﹣中国荷斯坦牛B.基因工程﹣﹣转抗寒基因番茄C.诱变育种﹣﹣高产青霉菌D.单倍体育种﹣﹣“黑农5号”大豆29.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增强C.皮肤血管收缩D.汗腺分泌减少30.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该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是由、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的.(2)1能够将感受的刺激转化成并沿神经纤维传导.(3)缩手反射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外电势情况为.(选填“内正外负”或者“外正内负”或者“内外相同”)32.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系统.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高二(上)周练生物试卷(重点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生活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和淋巴C.组织液和血浆D.淋巴和血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的考查,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然后进行判断.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解答】解:毛细淋巴管细胞内侧是淋巴,外侧是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毛细血管壁与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长期使用同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较差,原因是()A.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抗药性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C.害虫选择了低毒低效农药D.使用同种农药,容易使害虫朝着抗药方向变异【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害虫存在不抗药性和抗药性两种性状,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会朝着某一个方向进行.【解答】解:A、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遗传和变异引起的,A错误;B、害虫个体有差异,在农药的选择下,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使得农药效果较差,B 正确;C、农药对抗药性强的害虫个体进行了选择,C错误;D、变异是不定向的,不会朝着某一个方向进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内环境成分的判断.规律: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PH以及温度.人体的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解答】解: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的维持,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并理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5.组织液生成增加,大量的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肾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导致组织液量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花粉过敏,组织细胞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的浓度而降低的血浆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将会使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进入血浆,故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据此答题.【解答】解:(1)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即其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2)肌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3)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5N和14N,c只含14N.如图中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A.B.C.D.【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 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解答】解:水泡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水泡中液体的成分及其去向,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9.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1是毛细血管壁,2是毛细淋巴管壁,3是组织细胞,A、B、C组成人体的内环境.【解答】解:A、发生过敏反应,1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造成组织液增加,A正确;B、2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C、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使C组织液增加,C错误;D、血浆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共5层膜结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过敏反应的机理,氧气的由内环境供给组织细胞利用的途径,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动物的某组织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1表示毛细血管壁、2表示红细胞、3表示血浆、4表示细胞内液、5表示组织液.【解答】解: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及皮肤.而3(血浆)中存在的是一般免疫产生的抗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有较多的血浆蛋白,A 错误;B、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一般是主动运输.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细胞中的线粒体.然后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浆排出体外,B错误;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细胞内液,C错误;D、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液需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通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共经过了4层膜.其中在红细胞内氧气浓度最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中的知识,同时考查了有关气体和葡萄糖的穿膜知识.以及过敏反应与普通免疫抗体的区别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进行信息转化能力.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积累所致B.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兴奋D.猪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A正确;B、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B错误;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兴奋,C正确;D、猪流感病毒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症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解: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可知,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内参与淋巴的形成,淋巴液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如果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不能顺利进入血浆内,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液的积累,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故选:B.【点评】本题是利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分析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出现的病理分析,对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3.下列各组之间的关系,能用如图所示概念图准确表示的是()A.①原核生物,②细菌,③蓝藻,④毛霉B.①内环境,②细胞外液,③细胞内液,④血浆C.①基因突变特点,②普遍性,③随机性和不定向性,④低频性等D.①遗传定律,②分离定律,③自由组合定律,④伴性遗传定律。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周练试题(1_17)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周练试题(1_17)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生物 (4-23班)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 D、a+、a d决定的,a D对a+为显性,a+对a d 为显性。

喷瓜个体只要有a D基因即为雄性,无a D而有a+基因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 d基因则为雌性(如a+a d为雌雄同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的基因型是a D a D B.该植物可产生基因型为a D的雌配子C.该植物不可产生基因型为a+的雌配子 D.a D a d×a+a d→雄株∶雌雄同株∶雌株=1∶2∶1 2.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乙杂交,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如下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是甲为父本产生的AB雄配子一半没有活性B.正交的结果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可以通过甲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9:3:3:1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3.若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均被32P标记,让这个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环境中进行四次有丝分裂或者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前者包括四个细胞周期,后者则为一个细胞周期B.产生的所有子细胞中,前者最多有8个细胞含32P,后者全部都含32PC.前者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使所有子细胞中含32P的细胞数目有多种可能性D.后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产生的四个子细胞之间,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各不相同,相应的染色体DNA被32P标记的核苷酸单链也各不相同4.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根椐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5.右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某种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练阶段生物试卷(1.10)资料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练阶段生物试卷(1.10)资料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周考试卷生物 (4-23班)命题人:涂秉忠2016.1.10.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小分子蛋白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氧化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2.)A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高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必将引起代谢紊乱3.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若①表示正常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只是抗体C.若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细胞D.若A为下丘脑,B为肾上腺,则激素④在寒冷时和血糖含量降低时的分泌量都会增加4.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该细胞的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ab33a”是分泌蛋白B.“Rab33a”是神经递质C.“Rab33a”蛋白质的作用可能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D.“Rab33a”蛋白质的可能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5.人的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效应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6.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

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8.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国三中高二年级生物周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有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某池塘,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池塘D、不同的群落,物种的丰富度是定值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4、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湿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5、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6、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

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中甲、乙、丙曲线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两种草履虫之间分别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C、曲线丙在c~d段下降是因为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D、曲线甲在a~b段下降是因为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数量减少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8、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或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

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0、如图所示物种a 和物种b 的相互关系,a 和b 可能表示下列哪组生物 A 、水稻和稗草 B 、食草昆虫和草 C 、兔和鼠D 、牛和羊11、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 、①④⑤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①③⑤12、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3、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中错误提A 、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 、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 、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1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C 、D 点可代表顶极群落的是C 点B 、图中C 点是个拐点,它代表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改变 C 、DE 段曲线形成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D、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是曲线甲1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A、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改变B、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某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C、x轴为氧气浓度,y轴为小麦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在c点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D、x轴为温度,y轴为果胶酶催化苹果泥产生果汁的量,则对应的c点时的温度为果胶酶的最适温度1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17、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I和II)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I和II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I和II都为7~10岁B、种群I和II都为1~10岁C、种群I为0~1岁,种群II为6~7岁D、种群I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II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18、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19、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的过程中,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2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21、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的酵母菌细胞数目的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22、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 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23、在野外实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在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2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5、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一、选择题26、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

请据图回答:(1)判断A、B、C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 ,B ,C 。

(2)造成图②现象的原因是。

(3)若①~③3种种间关系图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图。

(4)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水平上的研究。

27、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

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原因是;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原因是。

28、如右图表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细胞。

(2)a、b、c、d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上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

(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

(5)研究发现,SARS病毒的增殖需要逆转录酶,从遗传物质角度分析,研究SARS疫苗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