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吴孟恩

合集下载

文化职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文化职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文化职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中,文化职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文化职业包括文化艺术、文化传媒、文化教育等领域,这些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保证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专业素养1. 学术修养: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不仅要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成果。

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修养,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2. 专业技能:文化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如创作能力、表演技巧、编辑能力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培训,从业者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3. 跨学科能力:文化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例如,文化传媒领域的从业者需要了解艺术、传媒、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

二、职业道德1. 诚信守信: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该坚守诚信原则,不得以虚假宣传、抄袭剽窃等手段获取利益。

同时,从业者应该守信用,履行合同和承诺,保证自己的言行一致。

2. 尊重他人: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和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从业者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与他人进行平等、尊重的沟通。

3. 社会责任: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例如,文化教育领域的从业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4. 保护文化遗产: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工作,不仅要尊重传统文化,还要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

总结起来,文化职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从业者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修养和专业技能,具备跨学科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吴孟恩教授来安苑小学讲传统文化

吴孟恩教授来安苑小学讲传统文化

亲近往圣之学——吴孟恩教授来安苑小学讲传统文化近日,安苑小学特邀河北振兴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河北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吴孟恩先生,在学校多功能厅举办题为《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讲座。

全体教师参会聆听。

丁酉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央文件,基础教育领域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意见》的发布必将对基础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意见》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看到这样的内容,石家庄市安苑小学的领导班子、教职工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认识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开始在互联网上学习、探讨《意见》精神,并着手准备行动和落实。

邀请吴孟恩先生来校讲座是我们迈开的第一步。

讲座中,吴教授深入浅出,侃侃而谈。

分析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误解,指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参考路径和方向。

他讲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儒家经典,而学经典必须要保证经典的完整性,大家听了深受启发。

吴先生还数次提到《易经》中的开篇之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话语间他也极为推崇范仲淹和曾国藩,从这些方面我们深切感到一种强烈的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在吴先生身上,令人敬佩和赞叹。

作为站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学习吴先生的这种情怀、自信和担当,面对教室里的小书童,我们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他们此时此地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什么是娃娃们亲近和传承国学的正确方式。

宋代的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通过吴蒙恩先生的这一场讲座我们懂得,这句话不是大学者和大思想家的专属,这也可以是一名小学启蒙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职业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和职业道德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

礼仪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职业道德则关注的是个人在工作中的行为准则。

这两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

礼仪的核心理念是“以礼待人”,即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以尊重、友善和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人。

1. 礼貌与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基本的社交准则。

人们相信,通过展示礼貌和尊重,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维护社会和谐。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习惯使用礼貌语言,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以展现尊重和友好。

2. 家庭与长辈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地位非常重要。

人们热爱家庭,并对长辈表示极大的尊重。

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在与长辈交往时,要遵循一定的礼节,比如行鞠躬、合十、起身等,以示恭敬。

3. 宴会与社交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和社交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宴会礼仪被认为是展示个人家庭的地位和尊贵的重要方式。

在宴会中,人们注重就座次序、饮酒礼仪、致辞等方面,以展现自己的风度和修养。

4. 节日与寄托情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通过参与节日庆祝活动,人们表达对祖先和亲人的敬意,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二、职业道德1. 诚实与责任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和责任感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在工作中,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诚实的人受人尊敬,而不诚实的人则会丧失信任,影响工作和职业发展。

2. 尊重与合作在职场中,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意见,善于与同事合作,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

通过尊重和合作,能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3. 谦虚与进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

谦虚使人能够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指导,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进步。

与此同时,职业道德也鼓励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进取和创新。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走入社会,成为了建设中国的中坚力量。

然而,中职生们在职业素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职业道德、不擅长沟通等。

要想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首先,传统文化能够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道德的,它将做人的道德要求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和典籍,如《孝经》、《弟子规》等,这些故事和典籍都在强调做人的道德。

将这些传统文化传递给中职生,可以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拥有更好的职业道德。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中职生的文化素养。

中职教育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在文化素养上却往往不够强。

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一个涵盖着各方面知识的体系。

让中职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传统文化能够锻炼中职生的沟通能力。

中职生在与人交流沟通方面往往有些困难,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

而传统文化中很多的古诗词、歇后语等,都是很好的语言锻炼素材。

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职生们可以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职学校应该在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以帮助中职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优秀的中坚力量。

除了以上提到的优点,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的利益可以为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提供有益的帮助。

例如,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中职生提高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而这对于中职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有一定的内在修养,才能够在职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中职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更好的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从而更好的提高自我修养。

此外,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中职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能够为我们提升职业素养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的修养置于首位。

在职场中,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职业形象的基础。

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如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有礼。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职场中建立信任的基石。

只有诚实地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和客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正直善良让我们在面对是非对错时能够坚守原则,不被利益所诱惑,做出正确的决策。

谦虚有礼则能让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努力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品质。

在工作中,我们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任务,不怕困难和挑战,努力追求卓越。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我们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出色的成绩,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避免懒惰和懈怠,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对于职场中的团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但我们应该以和为贵,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分歧。

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尊重团队成员的个性和差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在合作中,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发挥团队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职场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但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思考,我们能够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理念提醒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职业素养培训教材课件 (一)

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职业素养培训教材课件 (一)

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职业素养培训教材课件
(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素养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不可
或缺的一个方面。

传统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
当代职业素养培训教材和课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十分注重道德修养。

而现代社会的职业
教育也是以发展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目标。

因此,传统儒家文
化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代的职业素养培训教材和课件的编写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传统儒家文化中强调“仁爱”和“诚实守信”。

这样的
思想和理论可以融入到职业素养培训中,让学习者更加注重职业道德
和职业质量,遵循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培养更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强调一个人的道德、智慧和行为等各个方
面应当保持一致。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职业素养的培训也有很好的帮助
和指导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传统儒家文化中也强调实践运用,这两者可以相互融合,让学习者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职
业方面,形成一种完美的结构。

职业教育还注重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也可以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寻找到相关的帮助,如在“节制”和“谦虚”等方面,通过培养人的自尊和良好的习惯,让学习者更好
地应对职业挑战和解决问题。

总之,传统儒家文化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于现代职业素
养的培训也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只是在应用传统文化与职业
现实之间需要注意,应该灵活运用,兼顾继承和创新,使传统文化和
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锻造高质量的现代人才。

文化职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文化职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文化职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文化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域,从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工作中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业者在职场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首先,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文化职业的从业者,他们需要对文化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在职场中胜任各种文化工作,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其次,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文化工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创作,从业者需要具备耐心、细致和敬业的态度。

他们应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并保持对学习和进步的追求。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良好地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文化项目。

第三,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遵循职业道德准则。

在文化领域,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从业者应该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行为。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同时,他们还应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不得散播虚假信息和低俗文化,维护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

此外,文化职业的从业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他们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好与同事、合作伙伴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综上所述,文化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从业者才能在文化职业领域中获得成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一、引言中职教育培养的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规则、职业形象等职业素养。

为应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挑战,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阐述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

二、中职生现状及问题目前,许多中职学生面临着职业素养不足、缺乏规范意识、行为不端等问题。

例如,一些中职生在职场上没有正确的职业操守,对工作中的规范要求认识不足,没有职业规则意识,职业形象也不够高贵大方。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推广。

故中职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职场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启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它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所形成的,包括各种文化、思想和行为准则,具有丰富的性质和特征,其中许多与职业素养紧密相关。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以传统文化来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1.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中,有着“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种理念告诉我们,在职场中我们不能总是强调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而是要有“退让让”。

工作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较量,需要有耐心、善于退让及恰当的表达方式。

这样才能让职业生涯得以更加顺利地走下去。

儒家思想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思想让人们理解了交往关系中的“道德”意义。

在职场上,无论是老板还是同事,都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和能力,关心他人,共同协作才能让工作得到最有效的展示。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职业素养方面的发展才会更加不断。

2.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其中仁爱、诚信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

中职学生要明白自己的职业道德需要恪守的标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例如,学生们需要顾虑到其所服务的外单位的利益,以及需要保护客户的隐私,这是职业道德的体现。

内圣外王-中国人的修身智慧--吴孟恩

内圣外王-中国人的修身智慧--吴孟恩

内圣外王-中国人的修身智慧一、课程背景:中华民族是要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丧失掉自己的民族精神就等于亡国。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特有的修身智慧。

当下全盘西化的中国,从哪里寻找本性文化?运用什么法则才能解决西方文化来到中国的水土不服?中国人如何修身、处世?从一个词“内圣外王”说起,共同领略中国人的修炼之道,重掌中国人的修身智慧。

二、课程收益:1、由浅入深,理解儒释道三家的修身之道2、礼仪圆明,通晓中国人的外王之道3、明心见性,掌握中国人的内圣智慧三、培训对象:企业高管、领域精英、欲提升自己者四、培训时间:一天五、课程大纲:开篇:外王,必先内圣内圣,不离修身修身,不离修心一、儒家的不教之教——“伦常”之妙1、圣人神道设教,百姓日用不知2、五伦齐天下——夫妇、夫子、君臣、兄弟、朋友3、五常和身心——仁义礼智信之化性改命原理4、天人合一精神练就的人间乐土5、礼乐熏陶下的东土“大成气象”二、士大夫的风流——《大学》中的“七证功夫”1、《大学》之三钢——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大学》之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修齐治平,士大夫的风流4、儒家《大学》修炼之道三、心物一体观世界——王阳明的“四句教”1、王阳明其人2、龙场悟道格竹子3、知行合一与心物一元4、直指心性的四句教5、儒家的欲、情、性6、心学一脉,源远流长四:明心见性——佛学修身的究竟解脱之法1、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

2、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3、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

4、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5、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6、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五、道法自然——道家身心修炼之现实佐证1、老子的“道法自然”2、庄子的“逍遥境界”3、《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4、葛洪《抱朴子》中的“丹道方术”之学,强调守一、行气、引导、房中术等修炼法门5、吕祖的“内丹之学”与霞举飞升6、丘处机一言止杀救苍生六、大而化之的道德——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1、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与德2、“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孔子3、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与子思所说的“中庸之道”4、孟夫子的“养浩然正气”与“大丈夫”学说5、文天祥的《正气歌》七、优哉游哉——中国人的圣贤境界1、优哉,“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2、游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3、中国人的内圣之道,最终表现为做人做事的境界4、韩愈的窘迫境界5、苏东坡的潇洒境界6、范仲淹的无我境界结语——青年学儒,中年学道,晚年学佛以儒家己立立人的精神立身以道家圆融无碍的智慧处世以佛家觉悟有情的慈悲安心读儒书而不至于偏执读道书而不至于诡秘读佛书而不至于空疏如此,则天下定矣青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学佛。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共3篇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共3篇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共3篇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阶段,除了传授基本的技能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对于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形态和精华。

它包含了古代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人类的情感体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1. 培养中职生的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仁义道德”、“忠诚守信”、“周礼”等等,这些都是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价值观念,中职生会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实践到实际中去,将来走入职场时也能够认真对待职业,做出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职业选择。

2. 培养中职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学习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可以提升中职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在职场中也极为重要,能够让中职生更好地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机遇,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并有所作为。

3. 培养中职生的交际能力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礼仪和交际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些传统文化对于中职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内容。

良好的职场交往能力是中职生成就优秀职业生涯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交际方式和礼仪,中职生能够更好地主动融入职场环境,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

三、如何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1.加强课堂教学,注重职业素养教育。

在中职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中职生学会如何受到别人尊敬、如何正确对待职业。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

关于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化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中职学习和工作。

然而,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传统文化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构建因素,它蕴含了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精神品格,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础。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中职学生正处于职业起步阶段,他们必须拥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

传统文化教育强调的"中庸之道"、"道德经"等经典教义,能够启迪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他们懂得珍惜职业机会,勇于承担职业责任。

其次,传统文化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职学生在职业领域中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特别重要的素质。

传统文化中的"百家争鸣"、"海纳百川"等理念,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最后,传统文化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当今职场中,团队合作已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礼尚往来"等思想,能够启迪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更好地协调职业关系,提高职业竞争力。

总之,传统文化对于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

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

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首先,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强调的优秀品质、道德修养以及礼仪规范等,都是构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

例如,传统文化注重勤勉敬业的精神,这是职业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勤勉敬业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同时,传统文化还强调了诚实守信这个重要价值观念,而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石,对于一个职业人士来说,保证信誉和口碑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也能够赢得同事和客户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可以引导我们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等观念,可以使职业人士在与同事合作、与上司沟通时能够注重互助与忠诚,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此外,道德规范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实守信”等,都是职业人士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这些道德规范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引导和规范,能够帮助职业人士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遵循职业道德,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

再次,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在传统文化中,许多与职业培养相关的内容,如谦虚谨慎、坚持不懈、严谨务实等,都能够培养出更好的职业素养。

这些品质是成功的职业人士所必需的,他们能够帮助个人建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做出更好的成绩。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我们可以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出自律能力,激发内在的动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最后,传统文化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和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职业素养已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否胜任职业的重要指标。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编辑 祁 娜35OCCUPATION2020 11THEORY理论研究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的价值与实现路径——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 / 成 青 周 啸 沈 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境界、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从“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舍生取义的义利观,道家乐观豁达、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民间技艺传承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中都能提炼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养。

一、高职传统文化教学融入现代职业素养的价值(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但目前高职的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的薄弱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动性之间的矛盾。

高职学生大多人文基础薄弱,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他们更重视能在求职中立竿见效的专业技能,忽视隐性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对人文素质类课程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过于片面。

有些学生只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古老的一面,没有看到其在新时代散发出的活力,其中所蕴含的精粹。

在笔者所在学校对2018级400名大一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20%的学生对民间技艺、传统服饰等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可有可无,92%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只略知一二。

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必要的。

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从教学现状看,传统的以单一文学知识内容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呆板,缺少互动性和时代性等,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是学校的不够重视与课程发展之间的矛盾。

吴孟恩--国学管理智慧

吴孟恩--国学管理智慧

国学管理智慧
主讲:吴孟恩
一、国学含义
国学: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特有的阴阳五行思维
中华魂:儒魂、道骨、佛心性、侠之肝胆
国学四化:实用化、常效化、生活化、简单化
二、典型国学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阴阳五行动态思维(易经),礼治、德治、人治
道家管理思想:无为而治
法家管理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三、儒家、道家、法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管理原则
否卦、泰卦,阴阳五行说
儒、道、法三家适度并行
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五伦关系: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
修正五伦: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敬臣忠(上下级相处之道)
3、心性管理(建立健全的心智模式)
①负面心智模式及其危害:
●怒:伤肝,吐血。

●喜:伤心,心脑血管疾病。

●思:伤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忧:伤肺,呼吸系统疾病。

●恐:伤肾,泌尿系统疾病。

②正面心智模式的养成
●怒→恻隐之心→仁
●喜→辞让之心→礼
●思→敬畏之心→信
●悲→羞恶之心→义
●恐→是非之心→智
4、团队建设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性格特点及相处之道、岗位安排)
5、制度企业规章制度
人性、诚信、义利。

吴孟恩--忠诚度之忠诚、信守、道义

吴孟恩--忠诚度之忠诚、信守、道义

企业忠诚度之忠诚、信守、道义主讲:吴孟恩第一部分:忠、诚、信,释义忠,从中,从心,本义作敬解。

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

《说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周敦颐·通书》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李翱)信,从人,从言,人言也。

忠于心,诚于己,则信于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於予与改是。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而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忠与诚的区别结论:忠诚,实乃内圣外王之道,两者合而成信,可以安身立命,可以建功明德,是为五常之一。

五常德,为做人根基第二部分:企业人的“道义”是什么义,从我,从羊。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管子)事当为,而为之,曰义。

义即道义,即真理。

企业的“义”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赚取利润,不赚钱即为不义。

企业人的“义”是忠诚企业,奉献岗位,加强学习,勇担责任,实现价值,获取回报。

诚于己,忠于事,信于人,即道义忠于事,就是不听领导话吗?误区一:领导一定喜欢听话的员工吗?误区二:听话的员工一定是好员工吗?误区三:问心无愧,就是忠于事了吗?误区四:忠于事,就是一定要跟领导“对着干”吗?领导错了,怎么办?⏹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职业教育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职业教育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职业教育作者:陈艳荣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7期【摘要】本文以新的视角,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并探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转变当前职业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技能、轻视人文素养的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些许的指导;同时,通过总结一系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带动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德育美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定义为以“经、史、子、集”为主的“国学文化教育”和“中国传统艺术与民俗文化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职业素养概念较为宽泛,专业是第一位,但是除专业外,敬业与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在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职业教育,是在新型职业教育指引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以提升职业教育为目标,把握好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从职业学生的特点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各类校园活动为辅助,创造性地学习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充分挖掘职业教育素材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职业教育教学中,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结合形式,设计好相关的各类继承传统文化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从而寻求职业教育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途径和策略。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高职学生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  提升高职学生素养

浸润传统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素养作者:马慧敏来源:《职业》2017年第12期摘要: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高职教育不容推卸的责任。

本文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想使青少年拥有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质,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家园,就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用传统文化卓绝的哲学智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滋养青少年的心灵。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学生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高职教育应该完成的首要任务。

笔者学院地处孔孟之乡、圣人故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

如何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饱经五千年的沉淀,是经过历史的打磨才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汇聚了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历久弥新、芳香四溢,在新时代下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功能,不仅可以强化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对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既有备受推崇的儒家“入世进取,自我实现”的人生观,又有道家“崇尚自然,自我完善”的世界观,还吸纳了佛教“慈爱众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使儒、释、道三教的内在意识得以融会贯通,合而为一。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宽容开放,百家争鸣,兼取众长,如“兼爱非攻”的墨家、“变法图强”的法家等诸家精髓。

各种思想不断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今天多维度、多样化的传统文化体系。

就其主要内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崇尚伦理,自强不息;强调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通过辩证的思考追求真理;百善孝为先,视孝道为精神基础;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价值1.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提供丰厚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前文所述,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哲学、艺术、科学、医疗等各个领域,涉及整个社会的细微之处。

“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职教全过程的育人实践研究

“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职教全过程的育人实践研究

“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职教全过程的育人实践研究作者:曾晓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4期[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以塑造个人品德为重、提倡换位思考、培养自强不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一致,也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中,就需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将“职业精神+文化传承”融入于职教改革全过程,找好着力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传统文化;职业精神;文化传承;生命课堂;素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当下许多高职教育工作者都从思想上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具体工作、生活实践之中,便无从入手,以致收效甚微。

怎样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怎样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有机结合?应是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职业精神培育(一)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原始文化》中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来说,就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中国人的理念里,“天”指的是自然,“人”指的是文化,只要是人类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结为文化。

所谓文化是相对所谓自然而言的。

《礼记·礼运》中的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令人欲存焉。

”人类在生存与发展中不仅传递、交换基因和大自然赋予的本能,还传承、交流文化知识、智慧、情感与信仰,于是人种的繁殖与延续也成了文化的延续。

(二)中西方对传统文化传承融入职业精神培育的借鉴德国一直以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他依托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从中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日本是以职业精神为载体的职业精神培育,他的实质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日本固有精神相结合,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究--以《弟子规》为例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究--以《弟子规》为例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究--以《弟子规》
为例
宋凌云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16(000)014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作为传统文化经典的《弟子规》,其德育思想符合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德行要求有助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德行规范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将其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高职院校可以学习《弟子规》为基础,通过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搭建“互联网+传统文化”平台、增强教育的多元支撑的方式,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工作的新途径。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宋凌云
【作者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1
【相关文献】
1.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J], 宋芬
2.《弟子规》在高职学生品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王宏亮
3.论《弟子规》对艺术高职学生做人教育的启发——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J], 赖超
4.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宋芬;
5.职业技能大赛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为例 [J], 魏丽红;翟秋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与企业人的职业素养
主讲:吴孟恩
课程简介:
国学,在21世纪的今天不再是冷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开始尝试把国学智慧运用到日常管理中来。

本课程从国学角度出发,阐述当代企业管理中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问题,将中式企业人带入国学思维,使领导管理更高效,员工职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课程时间:
一天
针对人群:
金融业管理干部、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基层及中层干部
课程目标:
1、对国学有一个基本认知。

2、了解国学在当代社会的部分应用。

3、提高员工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规矩意识,提升业务水平。

课程大纲:
一、认识国学
1、什么是国学?
(1)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做人、做事、做学问。

(2)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阴阳五行思维。

2、国学的“四化”
(1)生活化
(2)简单化
(3)实用化
(4)常效化
3、中华魂——儒魂道骨佛心性,侠之肝胆
二、国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1、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易子而教
2、伦常关系——五伦与五常
3、养生之道——情志与脏腑
4、个人修身——三纲八目与七证功夫
5、企业管理——中式企业人的思维模式
三、提升职业素养——向国学要智慧
1、中式企业人的职业素养
忠诚、信守、道义——国学领域中企业人的新三观
2、两大关键词:忠诚、信守的全新解读
3、职业素养提升的五个方面
诚于心
守于身
信于人
忠于事
立于业
4、从内方到外圆,从内圣到外王
5、独善其身,修己安人,兼济天下——中式企业人的道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