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

合集下载

文学体裁 文与赋

文学体裁 文与赋

文学体裁文与赋
文和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体裁。

文是一种散文体裁,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可以叙事、抒情、议论等。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清新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深度。

文可以分为古文和骈文两种类型。

古文是指以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其语言古朴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骈文则是指以对偶、对仗为主要特征的骈俪文,其语言华丽优美,富有韵律感。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既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又有散文的自由和灵活。

赋的特点是铺陈其事、描绘细腻、辞藻华丽、富有气势。

赋可以分为大赋、小赋和骈赋等类型。

大赋是指以描写历史、地理、物产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赋,其篇幅较长,气势磅礴。

小赋则是指以抒情、咏物为主要内容的短篇赋,其篇幅较短,语言简练。

骈赋则是指以对偶、对仗为主要特征的骈俪赋,其语言华丽优美,富有韵律感。

文和赋虽然都是散文体裁,但它们的特点和风格有所不同。

文注重语言的简练和自然,富有思想深度和感情色彩;赋则注重语言的华丽和气势,富有描绘和表现能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文和赋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

什么是赋体

什么是赋体

什么是赋体摘要: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

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把“赋”用为文体的第一人是司马迁。

而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是司马相如。

到了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命名自己的作品了。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赋的主要特点有: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虚字不计数),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在赋的创作上有较大影响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他们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后来欧阳修、苏轼在赋体上的创作,譬如《秋声赋》《前赤壁赋》等也为后世所推崇。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赋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赋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文学性较高的变体——文赋。“文”指古文,文赋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是相对骈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苏轼曾夜游此地,被美景折服,于是作了《赤壁赋》以抒发人生感慨和抱负。此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却又饱含人生哲理,是苏轼文赋的上乘之作,也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如果从事物易变化的那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没有一瞬不发生变化;如果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与我的生命一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中国古代文学家·班固”邮票
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登降饪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dǎng)言弘说,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班固《两都赋》(节选)
(三)文笔清新的《归田赋》
继《两都赋》后,东汉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写了一篇《二京赋》,这也是京都大赋的代表。但更引人瞩目的是除了京都大赋,张衡还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其《归田赋》成为抒情小赋的先驱。《归田赋》是张衡在退居山林时写的,当时朝廷奸臣当道,纲纪全失,可是张衡等人又人微言轻,有心无力,根本没办法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于是只能作此篇以表明与黑暗政治相决裂的决心。《归田赋》文笔清新,意境优美,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田园的渴望,是汉代大赋向小赋的过渡之作。
(二)汉赋四大家

赋的含义和意思

赋的含义和意思

赋的含义和意思
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fù,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赋”字基本含义为旧指田地税,如:田赋、赋税;引申含义为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如:赋予、赋有。

[1] 在现代汉语中,“赋”还有念诗或作诗的含义,如:登高赋诗。

1、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3、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汉赋

汉赋

汉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汉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类别骚体赋、大赋、述行赋和抒情小赋骚体赋特点: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通篇用韵。

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

骚体赋代表: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贾谊《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

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

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淮南小山《招隐士》写作者以急切的心情召唤隐居山林的隐士早日归来。

赋中描写山中景物,使用铺叙和夸张的手法,充满丰富的想象,是汉初骚体赋的优异之作。

汉大赋特点: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

一,铺张扬厉、文绣鞶帨的夸饰;二,结构宏大、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三、词汇丰富,文采华茂;四、多用生字僻字,晦涩难懂;五、行文结构上多用问答体。

古代辞赋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辞赋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辞赋的兴起和发展屈原像古代辞赋的来源、发展以及名家名作古代辞赋的来源兴起赋的由来和演变除诗词曲外,还有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押韵文体,这就是赋。

赋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它似诗似文,又非诗非文,既有诗的韵律,又有文的气势。

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有韵文体。

赋,起源于战国,形成于汉代,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西晋陆机在《文赋》里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体物”即描绘事物。

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当然,陆机的话也不是很全面,他只是说出诗和赋的主要特点,有时候,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特别是在他以后的时代,到南北朝,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齐梁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称:“《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何谓赋?赋,就是反复叙说,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却反反复复去说,不厌其详,不厌其细。

“铺采摛文”是一个并列短语,摛文就是铺采。

“铺”“摛”二字同义,意为铺陈,即铺叙、陈述。

“铺采摛文”,就是说在反复叙说中彰显文采。

这是就赋的形式而言的。

“体物写志”是指描写事物时,不能无病呻吟,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一定要有所寄托。

这是针对赋的内容来说的。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骚赋)阶段外,经历了汉赋(也称古赋)、骈赋(也称俳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直至今天,赋依然在焕发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先秦两汉时的赋汉赋为什么也叫古赋呢?因为既包括两汉时的赋,也包括先秦时的赋。

战国末期屈原创立“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作品,有《九歌》《九章》《离骚》《天问》《招魂》等。

但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人是荀子,荀子写有《赋篇》,其为五赋,分别写“礼、知、云、蚕、箴”五种事物,文体以四言为主,半诗半文,韵散间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赤壁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赤壁赋

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 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 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 江的心情?
愉悦(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 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第一节描绘了怎样的景?此时作 者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 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客-悲观 苏子-乐观
3.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 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4.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 几部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横江,水光接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向
纵一苇之所如, 何处漂荡,越过茫茫无边
凌万顷之茫然。 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
浩浩乎如冯虚御 啊,船儿象凌空乘风而行,
风,而不知其所 不知道将要飞向何方;我
止;飘飘乎如遗 们轻快地飘起啊,象脱离
世独立,羽化而 尘世,无牵无挂,飞升到
登仙。
仙境的神仙。
探究文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然仿佛要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到哪里才会停 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人世超然独立, 成为神仙飞入 仙境。
第一段:写泛舟赤壁美景, 抒愉悦快乐心情
翻译与理解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 写这箫时,声酒;喝歌得中十的分“欢美畅,人我”喻
而棹溯兮流歌兰光之桨 ;。渺歌,渺曰击:兮空“予明桂怀兮,君 力 抓敲“划江;, 住着桂开面船木浮清箫表 了边做动澈声现 箫唱的的澄的了 声起棹月明怨作 “歌啊光的、者哀来 兰。江慕希”, 木我水、望的歌 做的,词 的迎 情泣为特说 桨着 思、国点: ,诉出,,

赋(包含赋与诗骚的区别、赋体的演变、赋的押韵、赋的结构的讲解)

赋(包含赋与诗骚的区别、赋体的演变、赋的押韵、赋的结构的讲解)

赋包含赋与诗骚的区别、赋体的演变、赋的押韵、赋的结构的讲解。

一、赋与诗骚的区别1、赋的由来赋是文体的一种。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这是说,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2、赋的主要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是说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

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如此,可以说这特点贯穿了整个赋史。

例如杨雄《解嘲》就是铺陈许多故事来为自己的“为官之拓落”辩解,江淹《别赋》就是用许多典故来铺陈各种离愁别绪。

铺陈事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汉代那些描写京殿和苑囿的赋。

例如司马迁的《上林赋》,其内容就是细腻夸张地描写上林苑的水势、山形、虫鱼、鸟兽、草木、珠玉、宫馆等景物和皇帝在苑中进行田猎、宴乐等情况。

3、诗骚和赋的分别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这是三者的共同点。

但是一般地说: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

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

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七月》,《楚辞》中的《山鬼》《国殇》《哀郢》等都没有用连结的词语。

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词语。

例如杨雄《解嘲》,很多地方用“故”“是故”“是以”“然而”“然则”“若夫”“且”“虽”“遂”等词语来连结上下文;江淹《别赋》用“况”“复”“故”“至若”“乃有”“又有”“傥有”“是以”“虽”等连结的词语;苏轼《前赤壁赋》用“于是”“况”“盖将”“则”“且夫”“苟”“虽”等连结的词语。

总的来说,赋与骚的差别是不大的。

因此赋与诗、骚的分别,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

赋比骚抒情的成分少,咏物说理的成分多,诗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多。

赋的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

二、赋体的演变赋的形式有几次大的演变。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把赋分为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四种,比较概括地说明了赋体演变的结果。

汉赋

汉赋

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

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

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

《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

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

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

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

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

赤壁赋(赛教)

赤壁赋(赛教)

元丰二年,苏轼 因诽谤朝廷,讽刺新法 的罪名被贬黄州。黄州城外 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 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 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 壁,月下泛 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赤壁赋》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旷 世 奇 才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读《赤壁赋》应该将前后两篇连起来 看。如果没有后赋,前赋表达的思想便 显得不够明朗;如果没有前赋,后赋便 显得过于神秘,如同一个荒诞故事而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句子,注意句子的特点。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4、固一世之雄也。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相与枕藉乎舟中。 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9、何为其然也? 10、而今安在哉? 1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颜真卿
柳公绰 柳公权
欧阳询
苏轼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 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 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 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 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 常州。
作者简介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汉赋——精选推荐

汉赋——精选推荐

汉赋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种有韵的散⽂,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是渲染宫殿城市;⼆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

⽽以前⼆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写法上⼤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或统治者的⽂治武功⾼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赋和⼩赋。

⼤赋⼜叫散体⼤赋,规模巨⼤,结构恢宏,⽓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的长篇巨制。

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赋的⾏家、⼩赋扬弃了⼤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赋的⾼⼿。

汉赋形成于汉初。

贾谊⾸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真正创⽴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家枚乘。

《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这⼀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虚》、《上林》、《⼤⼈》、《长门》、《美⼈》、《哀⼆世》6赋。

其中,他的《天⼦游猎赋》包括《⼦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赋的最⾼成就。

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的体制。

⾃西汉末期⾄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法超越前⼈,故模拟之风⼤盛,汉赋进⼊模拟期。

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末年,汉赋进⼊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向转化。

张衡的《归⽥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赋基础。

赋 中国古代文体

赋 中国古代文体

赋中国古代文体赋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

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

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齐名,就是因二者都体形有效率,篇幅长短不减半,句子以四、六言居多,且容许存有错落参差;从风格来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

二者的区别就是言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采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着全然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骈体文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

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

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始于汉末,构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唐初仍大耳无尾此,至韩、柳勒罗尔县后,这种文体才衰败。

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词就是古代适宜宣唱歌唱而产生的一种崭新诗体,(即为自得声填词)。

又叫做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

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归纳乐调长短,分成小令、中调、长调(快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赤壁1

赤壁1
赤 壁 赋
关于“赤壁 ”
本文说的赤壁,在 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 的长江边上,是一处 风景胜地。那儿矗立 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 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 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 面墙壁,所以它也被 称为赤壁。
关于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
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 和律赋等。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 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 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 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 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 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 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 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 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却“知不可乎骤得”。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 悲哀,你能举出1-3句这方面的诗句吗?
赏析“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 蛟,泣孤舟之嫠妇。”
采用比喻的修辞,“怨、慕、泣、诉”
四字抓住了萧声幽咽哀怨的特点。箫 声起,悲意生。从开篇至此处,情 绪变化正是由欢乐转为悲哀。
本段可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 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 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 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dān)州 (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 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 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 苏轼是中国古阳修 王安石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 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 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 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 “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 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 千古名作《赤壁赋》。 赤壁三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散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

赋是一种什么文体?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在汉唐时期,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均推崇备至。

将“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

《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为什么一定要称“赋”呢?因为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

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并不合适。

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能诵读而不能歌唱,也不能用“歌”来定义。

于是司马迁拟用“辞”与“赋”来作为新的称呼,由于屈氏的作品文辞华美,司马迁很倾向用“辞”来定义,而称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为“赋”。

第一个称呼自己的作品为“赋”的人是司马相如。

发展至东汉末年,“赋”的称谓就已经很普遍了。

赋的文体介于诗和文之间。

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

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相对而言,赋更近于诗体。

其语言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韵律协调;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尤近于诗而远于文。

从主题和写作手法上看,屈原的作品对后世赋作影响深远。

比如多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多铺张夸饰,及多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等。

赋在汉唐时期极为兴盛,其体式大致可分三种: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由结构上看,散体赋、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已经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宋代以后,赋仍是文人学士喜爱的文体之一,其形式主要是俳赋与文赋,但像六朝那样的华美词章和唐宋时代的精品,已难得一见。

值得一提的是,赋的发展亦带动了骈文。

骈文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其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如此一来,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甚至都被人视作骈文,如南朝宋的《芜城赋》(鲍照)、《雪赋》(谢惠连)及《月赋》(谢庄)等。

古代赋的意思

古代赋的意思

古代赋的意思
古代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诸子散文中,后来以屈原的《离骚》等作品为代表的“骚赋”是诗向赋的过渡。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古代的赋主要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讲究文采和韵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
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赋的朗诵技巧

赋的朗诵技巧

赋的朗诵技巧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朗诵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解诗意: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

因此在朗诵赋之前,必须对赋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2. 读准节奏和语调: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根据语言的自然停顿来确定的。

同时,要注意赋的语调,赋的语调通常是平缓的,但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3. 表达情感:赋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朗诵者在朗诵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这需要朗诵者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4. 使用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内部技巧包括内在语、对象感、情景再现;外部技巧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

5.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在朗诵时,要注重这一点,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赋中的景象。

赤 壁 赋 苏轼 苏轼,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深受儒家和佛老

赤 壁 赋 苏轼 苏轼,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深受儒家和佛老
二.读音: 壬戌(xǖ) 属(zhǔ)客 少(shǎo)焉 斗(dǒu)牛 相缪(liǎo) 酾(shī)酒 扁(piān)舟 枕藉(jiè)
三.特殊句式和用法: 1.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2.状语后置: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倒装句:渺渺兮予怀 5.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使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意动:侣鱼虾而友麋鹿 8.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任意左右东西。 壬戌(xǖ) 属(zhǔ)客 少(shǎo)焉 斗(dǒu)牛 相缪(liǎo) 酾(shī)酒 扁(piān)舟 枕藉(jiè)
试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想 理 况 , 、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
赤壁赋
苏轼
苏轼,诗
词文赋、书法、 绘画样样精通。 深受儒家和佛 老思想影响。 入世:积极进 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 实,寄情山水。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 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 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
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表达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 (1)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试以第三段为例,说说课文怎样将情、 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有眼前的“江 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 物,是写景;再由他们引出己身无为之悲, 见江水浩淼无穷感叹吾身渺小短暂,是抒 情;本段通过客之言分析悲的原因,是议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 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 凭吊 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 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 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 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的诗词 中,有哪些体现 了英雄成为历史 沉积的感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作了 怎样的回答?阐述了自己 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定风 波
定风波(元丰五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 仙
临江仙(元丰四年)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 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 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问副的层次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抽 象的观点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把哲理 与诗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给读者以艺术 享受,令读者对文中逗乐关豁达有了更 深的体会。
以文 为赋
本文以文为赋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本文作为一篇赋,既保留了 传统赋体的诗的特质和情韵等特点, 又不拘泥于赋的固定形式,吸收了 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体现了“以文 为赋”的特点。一方面运用了扶梯 传统的对话手法、韵文和对偶局势, 使文章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 口,具有音韵美,另一方面又突破 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和 语言故事,注入更多的散文因素, 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 使文章如行云流水 ,挥洒自如, 不拘一格。
四字 短语
找出文中至今还常用的四字短语: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水光接天 羽化登仙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 酾酒临江 一世之雄 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 一叶扁舟 沧海一粟
完成下列阅读试题(见投影)
试题
初到 黄州
初到黄州(元丰三年贬黄州时所作)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 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 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 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 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 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
划出第一段写景的句子, 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 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 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
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 来。思考:作者是如何 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 “乐”情的。
再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 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苏轼力明图排确遣:政治打击而带
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 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 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 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 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 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
上.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鉴赏 感情 的变

文章乐——悲——乐的感 情变化是通过写景、抒 情、议论表现出来的, 试具体分析。
对人 生意 义的 看法
苏子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什么?揣摩体味 苏子旷达乐观的情怀。
明确:通过赤壁之游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 生的见解,即“变”与“不变”的辨证 关系。作者本来有远大的包袱,但在激 烈的朋党之争中屡遭贬斥,并入狱。但 他并没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排 遣心中块垒,表现出了坦荡、旷达及强 烈的生活信念,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 可贵的是,作者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 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环境和条件,而是 把理论的反复辨白和感情 的起伏变化及
思考:
客人因何而悲?尽量借用文中原 句来回答。
明确:
作者在本段借主客问答,抒发感慨,用一世 英雄“而今安在”来说像曹操那样志得意 满不可一世的历史任务尚且随着大江东去 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 更不可能长久,这是客人消极思想的反映, 他认为自己与苏子不被朝廷重用,没有建 功立业的机会,只是过着渔父樵夫的生活, 鱼虾作伴,麋鹿为友,划着小船,举杯相 劝。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短促得如同永恒 天地间仅能存活短暂时刻的蜉蝣,渺小得 如同大海中一颗米粒。于是客人情不自禁 发出感叹,并诉诸箫声。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 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 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 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
朗读课文 思考
找出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注意读准字音。
一.本文押韵换韵的字: 1.间、 天、然、仙 2.桨、光、方,慕、诉、缕、妇 3.稀、飞、诗,昌、苍、郎,东、空、 雄,鹿、属、粟,穷、终、风 4.往、长,瞬、尽,主、取,月、色、 竭、适 5.酌、藉、白 二.读音: 属( zhǔ )客 斗(dǒu )牛 相缪( liáo ) 酾( shī )酒 扁(piān )舟 舳(zhú)舻(l ú) 匏(páo) 枕藉(jiè)
——作者积极入世,抱负远 大,但却人生失意,在激 烈竞争中屡遭贬斥。谪居 黄州,倍感苦闷,但对生 活却从未失去信心,常借 游赏山水之机,力求排遣 郁闷心情。
板书
客:吾生须臾,长江无穷 哀
主:“变”与“不变”

客人 的反

客人在苏子辩证地阐明变 与不变的道理后有何反 应?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换去愁颜,满面春风。 主客开怀畅饮,尽醉而 眠。
赤壁赋
苏轼
关于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 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 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而 以文为赋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它不是以整句形式来写的骈 文,而是骈散结合,注重声
韵美。
苏轼其人
诗词文赋、书法、 绘画样样精通。儒
家和佛老思想。入世: 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
情山水。
写作背景
游:把酒、诵诗、赏月、观水 感: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第一段写了“乐”情以 后,为何又转入“悲” 情,是如何转的?
歌:乐甚,扣舷 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潜蛟、泣嫠妇

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客人因何而悲?
针对客人的悲情,苏轼做了怎 样的回答?阐述了自己的什么 观点?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 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 பைடு நூலகம்平。小舟从此逝,江海 寄余生。
卜算 子
卜算子(元丰五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 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 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业
背诵全文。
课外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 古)
——引出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认 识。基于深刻的理性思考,作 者得出了自己关于天地人生的 哲理认识,即变与不变是两种 不同的认识。既然人与天地万 物可以一样永存,又何必去羡 慕长江无穷,明月永辉呢?如 果能做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尽情享受清风明月山光水色, 不也是人生之一大乐趣吗?
怎样理解作者在官场失意之 时的“乐”情?
这是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诗。全 诗强作欢笑,用戏谑之语写成,但 掩盖不住他的满腹牢骚和辛酸。
浣溪 沙
浣溪沙(元丰五年)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土 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阕写景,写暮春三月兰溪雨后的 景色,淡雅凄婉,景色如画。下阕 即景抒情,富有哲理,表明苏轼虽 身受挫折,面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