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史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史学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采用的具体操作手段。

下面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史学理论1.内容文化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有内容的,历史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内容,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历史作品、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传播,进而加深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2.结构功能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研究社会、国家、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功能的实现,认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形态,并探寻发展规律。

3.人类学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人类行为、信仰和文化的产物,历史研究的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人类种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达到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4.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经济组织、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历史资料,探寻历史事实和现象的真相。

包括综合文献、批判性使用文献、校勘文献等方法。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方法,确定历史规律和趋势。

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调查,了解历史实践中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律和动态变化。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4.实用主义研究法:通过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主要包括历史政策研究、历史评估研究、历史教育研究等。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读完《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这本书,我对历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新的启发。

这本书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实的案例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我读后的几点感想。

首先,我对历史学的定义和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历史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梳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研究和解释,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逻辑,从而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学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客观、准确地还原和理解历史事实。

其次,我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获取和分析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史料考证、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

这些方法被作者有条理地介绍和解读,使我对历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尤其是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历史研究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让我认识到历史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观点的能力。

最后,我对历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问,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观察和研究,为现实社会的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历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同时,历史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读完《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这本书,我对历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启发。

这本书通过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介绍,让我认识到历史学的定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

这本书不仅适合历史学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对历史学有兴趣的人阅读,对于提升历史学的研究和认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古代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为了更好地研究这段历史,人们创立了一整套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为研究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基础和指引,也是当今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史学的研究现状。

一. 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它是对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更好地表达历史规律和历史真相等方面的认识和反思。

在古代中国,史学理论主要有两个支派,一是儒家史学派,一是法家史学派。

儒家史学派主张“仁政为本”,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因此历史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出道德和文化的进步。

这种理论强调人文主义和匡正儒风的作用,力求揭示社会的基本意义和人类历史的本质。

此外,儒家史学派还强调使用史料必须“考证”、“批判”,以准确、清晰、具体的史料还原历史事实。

法家史学派则认为历史最终目的是为君主、政府工作提供统治和管理的依据,对历史材料的处理更加强调经验数据和实证分析,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法家史学派也强调历史的思辨和分析,以及倡导史学和国家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史学中不可或缺的特色之一。

这些史学理论理论体系相互作用和交融,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规范、和有价值的视角,推进了古代中国史学的发展。

二.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应用的具体操作程序,古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倚仗的就是一系列的研究方法。

实践证明,古代中国以认真细致和求实效、严谨、科学而远近著称。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史料要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史学家常常驻守在省级以上的图书馆和档案,系统收集、整理和分类史料,以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征。

2. 考证和批判:史学家认为史料需要进行考证和批判,以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这种考证和批判通常包括源前研究、源后研究、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鉴定等方面。

历史学中的历史方法与历史学派

历史学中的历史方法与历史学派

历史学中的历史方法与历史学派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和行为的学科。

在历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方法,这些方法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学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中的一些主要方法和派别,以及它们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一、历史方法1. 事件史方法事件史方法是研究历史中各种具体事件和事实的方法。

学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解释,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背景。

这种方法注重对具体事件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事件的考察来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

2. 统计史方法统计史方法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学者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出客观的历史规律和结论。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历史事件和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规律。

3. 比较史方法比较史方法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来分析事件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学者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揭示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下的历史规律和特点。

比较史方法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提供多角度的历史解释和理解。

4. 理论史方法理论史方法是通过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解释和研究的方法。

学者通过构建理论框架和模型,对历史进行系统分析和解释,从而提出新的历史理论和观点。

这种方法对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历史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创新。

二、历史学派1. 传统主义历史学派传统主义历史学派强调对历史事实的还原和描写,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整理和分类。

这一学派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和客观性,强调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和客观评价。

代表人物有巴比特、莱贝维茨等。

2. 聚焦历史学派聚焦历史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其核心观点是纵深剖析历史问题,关注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多方面意义。

聚焦历史学派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动因的研究,强调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多维度解读。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德)卡尔·雅斯贝思斯: “对于我们,历史乃是回忆。”
——(法)雷蒙·阿隆:“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 死者的生活。”
“有关过去的意识是由历史的存在构成的,而人真正地有一个过去,只 是由于有一种关于过去的知识,因为只有这种意识才有引起对话和选择的可 能性。”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有231页
3、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4、田昌五:《历史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5、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6、姜义华、瞿林东等:《史学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第十七页,课件共有231页
7、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年。
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
5、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评论》 6、History and Theory 7、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课件共有231页
第一节 历史 历史学 历史科学
第十五页,课件共有231页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对象、内 容体系和学科特征。
2、什么是历史理论?什么是史学理论? 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与史学理论的关系。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231页
参考书
国内书目:
1、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
上、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一、什么是历史 (一)定义
古汉语: 史书或史籍。
古希腊语:
探索、调查、研究;学术、知识、 经验……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231页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 辑室编):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希罗多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

他的代表作是《历史》,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希罗多德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特点是灵活、记事系统连续、叙事生动有趣,成为西方史著的通用体裁。

此外,他树立了有价值的史料选择标准,取材广泛、史料充实,注意利用史实、档案、碑铭、前人作品,并亲身采访、实地调查。

创立了一套史料求真的原则和方法,一方面有闻必录,另一方面保留自己对这些说法的评判。

他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对后人影响深远。

他认为,史家的任务是保存人类的功业,以及探讨历史背后的原因。

他将不同的国家、民族纳入自己的写作范围,评价相对客观,开创了社会文化史传统。

修昔底德: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

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代表了西方古典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对立双方的正面军事冲突,进入“和平时期”的暗中较量以及同盟国之间的勾心斗角。

修昔底德认为无法获知远古的真正具体知识,甚至不主张记述前代历史,重视当代史研究。

他提出了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重视辨析、考证;秉持客观主义写作态度。

他奉行较为彻底的人本主义史观,试图用经济因素解释历史发展原因。

修昔底德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家效仿与遵循的传统,标志着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奠定了史学范式。

南董之志:南董指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

齐国崔杼杀死齐庄公,自任国相,连杀数位史官,最终作罢;南史前往记载,听闻事件已经记录,就返回了。

董狐则因直书“赵盾弑其君”而受到孔子称赞。

二者的共同特点是书法不隐,这被中国传统史家认为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受到了自孔子、司马迁、刘知己以来的历代史家的遵奉。

《史通》:唐代刘知己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标志着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本文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主要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史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历史发展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2.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是通过对文物、遗址和遗迹的研究,重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考古学理论认为文物和遗址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3.心理史学理论:心理史学理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心理史学理论认为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由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决定的,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文化史学理论:文化史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文化史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决定。

二、主要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历史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演绎和推论等推理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可以推断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_笔记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_笔记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历史学理论篇 (5)2.1 历史学是什么? (6)2.2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7)2.3 历史学的功能与价值 (8)2.4 历史学的流派与研究范式 (9)三、历史研究方法篇 (10)3.1 传统历史研究方法 (11)3.2 现代历史研究方法 (12)3.3 历史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13)3.4 跨学科研究方法在历史学中的应用 (15)四、历史学研究实践篇 (17)4.1 史料研读与分析 (18)4.2 史实叙述与解释 (20)4.3 历史事件与人物评价 (21)4.4 历史教育与传播 (22)五、历史学与现实关联篇 (23)5.1 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24)5.2 历史学的社会影响 (25)5.3 历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26)六、总结与展望 (27)6.1 本书主要观点回顾 (29)6.2 对历史学发展的思考 (30)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描述当我翻开这本《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时,仿佛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新世界。

这本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还深入探讨了各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学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导。

书中首先介绍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我对历史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它详细阐述了历史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如考古学、古代史、近代史等,使我对于历史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理论部分,本书着重介绍了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法国年鉴学派等重要的史学流派和理论,让我对于历史学的解释框架和方法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书中还涉及了历史学的功能、价值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使我对于历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方法论部分,本书介绍了历史文献研究法、历史地理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为我提供了许多实际的研究工具和思路。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资料,还可以提高我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过去,并试图以此了解现在和未来。

要想真正掌握历史学,必须了解它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一、历史学的基础理论1.历史观历史观是历史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认识。

历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前者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后者则认为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现代历史学中,唯物史观被广泛应用。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历史理论,它强调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基础,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这些制度和方式是随着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合理的、有规律的进步过程,而不是偶然性的结果。

3.历史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是一种基于辩证法哲学观点的历史理论,它认为历史发展是一种矛盾运动和斗争的过程。

在历史辩证法看来,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之间的冲突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历史辩证法也强调矛盾统一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为矛盾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因素。

二、历史学的方法1.史料收集史料收集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它是指历史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和分析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史料资料。

史料包括历史文献、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等。

史料收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具有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在其中挖掘出所需的历史信息。

2.史料分析史料分析是历史学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历史学家对史料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和分析。

史料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从而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3.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是历史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指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现象、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从中发现规律性和共性。

历史比较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

4.历史分类历史分类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方法,它是指将历史事件、现象、过程进行分类和系统化,以便在大量史料中找出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社会现象。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石,它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方法。

历史学理论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观点。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唯心史观则认为人的意识和精神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这两种观点都对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解释和见解,不同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观点。

历史学方法主要包括实证主义、批判性理论和比较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历史研究应该以事实为基础,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史资料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批判性理论则认为历史研究应该关注历史背后的权力和阶级关系,并批判地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影响。

比较研究方法强调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和对比,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历史来发现规律和趋势。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历史学家还可以采用各种具体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比如,历史学家可以通过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远古时期的历史,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来研究古代历史,通过采访和口述历史来研究近代历史。

此外,历史学家还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数据,以及运用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除了以上的理论和方法,历史学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史料批判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史料批判能力是历史学家对历史资料进行鉴别和评估的能力,以保证历史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历史学家根据已有的史料和理论,总结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性。

总之,历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它们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指导和方法。

虽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多样,但都可以为历史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

历史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过去和认识现实都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本质。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壱、填空题1、1874年英国布莱德雷写的《批判历史学的前提》一书问世,讨论历史客观性的可能性问题,标志着一个新历史哲学思潮的兴起。

2、史学理论系统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

4、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5、在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应用自然科学最广泛的一门学科。

6、我国古代目录学集大成的目录学巨著是《四库全书总目》7、考实性认识就要分两步进行:第一种考证叫做外考证,第二种考证叫做内考证。

8、史料客体的主观性和简约性,严重地制约着史学家主体的认识活动及其成果。

9、历史认识检验的标准问题有几种说法:时代序列说、实践标准说、史学实践标准说。

10、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文化系统: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

11、史学评论的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学术价值标准。

12、近代资产阶级客观主义史学是以兰克为代表。

13、汤因比在1948年著的《考验中的文明》一书中,他把自己发现的历史规律(即他的历史观)作了简短的表述,任何文明的历史都要经过混乱时期、建立起大一统帝国、间歇时期、建立大一统教会和蛮族大迁徙这样四个历史阶段。

14、克罗齐的名言是“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15、史料分成两类:实物史料、文学史料。

16、历史客体属性:客观性、历史性、过去性、复杂性17、以研究对象为划分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标准,我们可以将历史科学内部各种专业、学科分成三大部类:以客观历史为对象的诸学科,以历史科学本身为对象的诸学科和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诸学科。

18、近代西方史学把考证分为两大类:外考证和内考证19、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可分为两大部类: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

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又分为历史气候、历史水文、历史河道变迁、历史海岸变迁、历史沙漠变迁、历史动植物等等若干方面; 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又分为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地图、地名学等等若干方面.以记载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历史地理著作,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理论与方法

史学概论1 名词解释1 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事实因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离开历史学家对它的发现, 创造,它就是不存在的。

这实际上否认客观历史的存在,而且把历史归结为一种知识、一种回忆和一种解释的学问。

2 历史客观主义:历史客观主义承认在历史研究者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客观的历史,即承认历史个体的客观实在性,而且这个客观历史可以被认识,但由于其唯心史观的局限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循,不承认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相反,只认为历史只不过是精英人物的思想或动机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客观性,从而不能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真相。

这种观点以19世纪德国的兰克学派为代表。

3 历史著述:指历史认识主体通过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描述、研究而形成的历史书籍。

4 世界史:是从整体上研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

5 国别史:是指以某一特定国家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国史,日本史等。

6 训诂学:训诂即是对古书文句的解释。

训诂学即是关于解释古文字的方法,原则的一门学问。

其目的在于注解,训释古籍的文句。

7 考据学:考据又称考证,是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真伪的鉴别。

8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自身发生、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9 史学理论:是史学对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反省、反思和认识的理论产物。

它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组成部分。

10 历史理论:又称史学本体论或历史本体论,是关于人类历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

11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

12 天命史观:是中国古代的正统史观。

夏商周三代的史籍中便有记载和论述,到西汉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依据和历史根据。

及至宋朝朱熹宣扬“天理”史观,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为封建统治秩序披上了神圣、合法的外衣。

古代中国的天命史观往往与历史循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

史学理论与方法观后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史学理论与方法观后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史学理论与方法观后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史学理论与方法观后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事件、个体以及各种现象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不同的理论与方法,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也更加理解了史学的魅力所在。

首先,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历史研究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演进与发展中的。

历史学家们不断尝试和探索各种理论与方法,试图找到更为科学、全面的研究途径。

从传统的叙事史学到现代的社会历史学、文化历史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拓展。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多个历史的侧面和表象,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其次,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历史研究的多样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文献的搜集与分析、历史地理的研究、口述历史的记录与解读等等。

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如信息的获取与鉴别、历史事件的解读与分析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工具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历史认识。

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还深化了我对历史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历史作为人类社会的记忆,通过研究与解读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的事实与事件,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人们提供历史的教训与启示。

历史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回顾过去,更在于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使我对史学这门学科充满了敬畏之情,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热情与动力。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史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我对历史研究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史学理论与方法作为史学研究的基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研究途径和方法,还开阔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

历史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与实践探析

历史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与实践探析

历史学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与实践探析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事件的学问。

而历史学研究方法则是为了更深入、客观地揭示历史真相而存在的一种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

一、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历史学的起源。

早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如研究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等。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历史事实的呈现,通过阅读文献来获取信息。

而后随着历史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

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为历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张通过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阶级斗争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根本动因。

这种方法强调了历史的阶级性和社会根源,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另外,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历史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后现代主义主张以个体为中心,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个人细节、经验以及文化观念等。

这种方法强调了历史事件的多维度和多样性,拓展了历史研究的范畴。

二、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方面,历史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几种常见的类型。

首先是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依赖于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

研究者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等。

其次是比较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机制,探索普遍性规律。

另外,口述历史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实践应用。

这种方法通过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以获取第一手的历史资料。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近现代史和口述传统等。

最后是历史地理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地理环境、地貌和气候等进行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这种方法可以结合考古发掘、地图制作等工具,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

历史研究中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分析

历史研究中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分析

历史研究中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分析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历史,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文化、制度、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方法论,才能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历史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进行分析探究。

一、历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历史研究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历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1. 历史学层次历史学作为历史研究的核心学科,主要包括历史哲学、史学と历史学史等。

历史哲学是关于历史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主要研究历史的本体问题、时间问题、历史的价值问题和历史命题的真假问题。

史学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重建过程,还原历史真相的学科,主要研究历史的事实性、客观性、真相性和完整性问题。

历史学史是历史学本体论、存在论和方法论问题的历史演进,主要研究历史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和变化。

历史学层次是历史研究的最基层。

2. 人文社会科学层次历史研究不是孤立的、自我封闭的领域,它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人文社会科学层次主要包括古代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研究等。

在历史研究中,古代文献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是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对于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现象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的学科,在历史研究中,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政治背景。

3. 自然科学层次自然科学层次主要研究自然、地球科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史前人类的关系,包括考古学、遗址遗迹和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研究中,自然科学常常与考古学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遗址、遗迹、古物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出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二、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主要涉及到历史研究的方法、资源、技术三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史学理论方法

史学理论方法

史学理论方法一、历史与历史学1、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2、历史学(也常简称为历史):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则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

3、真实的历史:已经发生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

但要认清真实的历史,困难重重。

①我们所认识的历史永远是残缺的,有时还是被篡改的。

原因在于:史料只能反映部分的过去;史书作者受制于环境、能力、素养等,不能使史书完全反映真实历史;政治权势篡改历史;史家各有侧重也各有所忽略,如古史侧重帝王将相,疏于记录民众。

②真正的历史学可以求真求实:历史工作者不可能求得过去的全部的真,但可以求得部分的真并逐步接近真相。

这要求学习和研究历史:谨遵求真求实的职业道德;依靠科学的历史观指导;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技术手段不断改进。

二、主要史观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文明史丰富而多样的,他们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看,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2、全球(整体)史观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史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系本科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的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系统而又概要地论述史学发展的一般过程及相关理论与方法。

(四)教学时数共计36学时,面授36学时。

(五)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二、本文第一编史学论第一章历史学的产生、发展和科学化教学要点:历史学如何产生,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历史学在走向科学化的路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以及阶段性特征。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唯物史观的产生使历史学变成为科学第二章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教学要点: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的最大功用第二节、史学怎样为社会现实服务第三节、开辟史学为现实服务的广阔前景第三章历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要点: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学、人类学的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学孕育和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第二节、其它学科充实了历史学的内容体系第三节、充分利用历史学包容宽泛的特点,熔各学科之长于一炉第四章历史学遗产的批判与继承教学要点:历史学遗产的表现方式,历史学遗产的存在方式,批判和继承历史学遗产的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第二节、有关史学遗产批判继承的几个问题第三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举要第四节、批判地继承史学遗产应注意的事项第二编历史本体论第一章人类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要点:人类在历史上经历的各种组织形式。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第二节、国家第三节、民族第二章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教学要点:社会历史过程的规律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规律和历史规律第二节、历史规律与其发生作用的条件第三节、社会历史过程的根本规律第三章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教学要点: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辩证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理性主义史学: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学思潮,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伏尔泰等。理性主义史观认为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一切合乎自然、人性的即是理性。还认为历史是启蒙的思想武器,要以事实为训,探索历史的规律性。
24、 兰克史学:19世纪欧洲的主要史学思潮,又称客观主义史学,以德国为中心。因由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冯 兰克创立而有此名。兰克史学基本主张:第一,史学研究要客观求实,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要据事直书。第二,重视历史原始材料,主张广泛搜集史料并进行考证,根据原始史料便可以完全呈现客观历史。第三,在写史的时候,历史学家不须多发议论,只需进行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兰克学派的著作以政治史为主,忽视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
9、 《左传》: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原名为《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5、 辑佚学:辑佚是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通过辑佚得到的文献,称为辑本或辑佚本。研究辑佚的历史、方法、原则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为辑佚学。
6、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代表作有《春秋》、《资治通鉴》等。《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9、 《荷马史诗》
20、 人文主义史学: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思潮,以意大利为中心。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价值。主要代表人物有:政治修辞派的马基雅维利,博学派的瓦拉。
21、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政治修辞派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论李维》、《佛罗伦萨史》。他主张结束意大利的分裂,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君主国,在著作《君主论》中提出君主为达到目的,可不择手段,后人称这种政治哲学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其《佛罗伦萨史》侧重于政治、军事史,为政治服务,认为古为今用。
27、 孔德:19-20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最早提出实证主义哲学学说,是实证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社会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反复实验验证才能确定,人文社会中的事物也应该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实验。主张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去,将历史学建立成像自然科学一样精确的学科。
22、 瓦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博学派的代表,主张广泛的收集、整理史料,进行考证。1440年证实《君士坦丁赠礼》系伪造。又考证《圣经》译本。认为在上帝的预定之下,人的行为仍可发挥其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强调个人的享乐,主张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历史分期问题。瓦拉为博学派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并启蒙了理性主义史学家的怀疑精神。
18、 古史辨派:又称古史辩派、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古史辨》 ,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古史辩派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其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古史辩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现代和现代史学精神的出现。
10、 《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借由记载各诸侯国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王道思想。也是儒家五经之一。该书文字和事件记载简练,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5、 兰克学派: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客观主义史学的同义语。产生于19世纪,以德国为中心,是历史学学院化后产生的第一个史学流派。兰克史学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兰克学派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必须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重视原始材料的利用和考证。在历史的编纂上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11、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作者是西汉司马迁。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500字。开创的史书纪传体影响深远,为后世历代正史所采用。《史记》取材丰富,记事审慎,实事求是,爱憎分明。不仅是我国史学史上的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而且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所著,其父班彪,妹班昭,还有马续也有参加部分编写。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上起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至王莽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组成,共100篇,120卷。首创断代为史的编纂方法,体例与《史记》相似,但将本纪省称纪,书曰志,不用世家,编入列传,这些变化对后世史书影响很大。《汉书》在我国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它的十志。还第一次创立了《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
26、 实证主义史学:19世纪在德国发展起来的,由哲学及于史学的以实证主义方法和信念为指导的史学派别。流行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代表人物有法国孔德、泰恩,英国巴克尔。其思想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实证主义史学提出“历史科学”的口号,认为社会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确定,人文社会中的事物也应该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实证。主张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将历史学建立成像自然学科一样精确的科学,以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它只是简单的把已自然科学同历史学进行类比,却忽略了历史学的独特性,这是它的局限性。
7、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
8、 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16、 《中国古代史》:夏曾佑主编的一本章节体历史教科书。开创了中国史书编纂的体裁——章节体。该书贯彻了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认为各民族的历史都要述写,尤其注重社会风俗等的,主张写民史而非君史,而皇室之史对历史的演变有重要影响的就详细记载。
17、 《古史辩》:1926至1941年间编辑出版的研究、考辨中国古代史的论文集,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体现了20年代初在中国史学界崛起的“古史辨派”的疑古辨伪的精神,展示了“古史辨派”用中西结合的“历史演进的方法”,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其中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推翻了由“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等观念构成的旧的古史系统。该书 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
15、 《新史学》:梁启超于1902年所撰的一篇长文。该文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是中国近代史学形成的标志。《新史学》全文凡6节,其次第是: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正统、论书法、论纪年。文中指出了旧史学的“四弊”、“二病”,主张写民史而非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倡导史学界革命。新史学当考察人类的全体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叙述人类近代的现象,以求得公理。新史学的核心是进化史论,还包括了地理环境论、文化决定论等。
名词解释
1、 世界史:从总体上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相互联系和总体趋势的学科。一般认为一般认为在13~14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开始紧密联系才形成真正的世界史,而之前各个明体系独自发展,是分散的世界史。
2、 目录学:研究文献图书注录的学科。目是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在我国,目录学长生于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编天下图书入《七略》,《七略》已失传,只大概载于《汉书 艺文志》。《隋书 经籍志》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书籍,唐代正式确立。四部的编排一直延续至清末,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使之达到鼎盛。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28、 年鉴学派: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创始人是法国历史学家费弗尔和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年鉴学派创始之初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后经历了几代的发展。第一代,以费弗尔和布洛赫为代表,主张将各门学科融入历史学当中,对史料提出问题,根据古今交汇,构造出历史,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第二代,以布罗代尔等为代表,这一代的主要著作有《腓力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等,提出了关于三种历史时段的设想,心理史学和计量史学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第三代,代表人物有勒高夫、费罗等人。他们继续发展经济史和社会史方面的研究,大力倡导与人类学的对话,倡导总体史,倡导跨学科合作。第四代,进入70年代,倡导“问题史学”,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年鉴学派的理论、方法论及史学编纂实践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仍是当今史学界的重要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