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日本文学与研究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

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

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

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

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论文日本,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其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

近年来,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并被广泛翻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学作品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日本文学作品论文篇1浅议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汉译摘要:标题是书的灵魂,是读者第一眼看到的有关书的部分,所以标题的翻译对于整本书的出版是至关重要的,在日本文学作品汉译的过程中,标题翻译出现了诸多现象,从而造成了误译,就这些现象作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标题汉译误译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标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日语是日本所特有的,虽然语言由中国传入,但在语音及语义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语言在当时由中国传入,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国文化的影响,语言的语义及性质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标题的研究来考察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及在对翻译文化的受容过程中语义所发生的变化。

笔者认为这具有较深的研究意义。

中日两国的交流从文学开始奠定基础,书籍的翻译就成为重中之重,乃至今日中日两国的文化传播的作品数量之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但随着历史社会的进步,从最初听闻到如今的观看,许多日本当地的土产社会文化我们也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于是电视的传媒给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的便利,那么文学作品也好,电视作品也好,因为两国语言的差异,必须通过翻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一本书如何,书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标题的翻译才是重中之重。

只有翻译出好的标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跨文化交际的活动。

一中日之间的交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经济上的往来、历史上的借鉴及科学上的共同研究都给中日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文学上的影响主要还是靠文学作品的互译来得以诠释的。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是遵循一个流程:编写、矫正、投稿、印刷、出版发行,这是在本国发行,如果要以另一种语言在其他国家发行还要经过审核,翻译,版权检定,出版。

所以翻译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重中之重。

翻译一本文学作品,不仅要熟悉原文,更要对原文有自己的见解,从而用本国的语言翻译出相得益彰的作品。

走向“近代”与“文学”——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的再思考

走向“近代”与“文学”——日本大众文学源流的再思考
文学 的形成 问题 。本 文 力 图从 源 流 研究 人 手 , 在
多, 在不 同历 史 时期 涵 盖 与 流行 的 种类 也 不 尽 相 同, 它包 括历 史小说 、 俗小说 、 风 侦探 小说 、 家庭 小
说 、 默小 说 、 年 文学 、 理 小说 、 幻 小说 等 。 幽 少 推 科
对其 梳理 的基 础上 , 一 步 剖 析 大众 文 学 与 日本 进
的“ 近代 ” “ 、文学 ” 等概 念确 立 的内在关联 。 对 大众 文学 形成 历史 的追根 溯源 历来说法 很
多 , 基 本 达成 了这样 的共 识 : 一 , 自一脉 相 但 第 源
E本大众 文学 出现在 大正 时代 (92—12 ) t 11 96 关 东大地 震 (9 3 之后 的 四年 间, 12 ) 但就 其源流 来 讲 , 以追 溯 到 江 户 时 代 , 传 统 的 讲 谈 ①、 可 从 浪
众 文学 源流研 究的基础 上 , 一 步剖析 大众 文 学与 日本 的“ 代 ” “ 学 ” 概 念确 立 的 内在 进 近 、文 等 关联 。 日本 近代 社会促 成 了大众 文 学的发 生 , 大众 文 学也起 到 了塑 造 日本 国民精神 与素 质 而 的重要 作 用 ; 日本 文 学的近 代性 孕育 于大众 文 学 , 而大 众文 学也承 载 了 日本近代 文 学独特 的生
命 力。至 少在 源流上 , 日本是 不存在 大众 文 学与 纯文 学的界 限之 分的 , 在 二者 的对峙 图式 只是
其发 生的 一种建 构 而 已。 [ 关键词]日本 大众文 学 ; 源流研 究 ; 近代 ” “ “ ; 文学”
[ 中图分类号]11 3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7 6 0 ( 0 9 0 0 0 0 6 4— 2 1 20 ) 3— 0 8— 5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

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日本唯美派文学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强调美的独立性和艺术性,主张文学应该超越世俗道德和功利主义的束缚。

本文将从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创作实践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对日本唯美派文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日本唯美派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学开始逐渐脱离传统文化的束缚,寻求独立和自由。

在这个背景下,一群年轻的小说家和诗人开始倡导“唯美主义”,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独立性。

二、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艺术理论日本唯美派文学的艺术理论主张“纯粹的美”,即认为美是超越道德、功利和世俗的独立存在。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以自身的艺术性和纯粹性为目标,追求美的表现和体验。

此外,唯美派文学还强调“瞬间美”,即短暂、闪光般的美,这种美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和共鸣。

三、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创作实践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创作实践中,以“感官美”和“形式美”最为突出。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文字,展现出自然、人物和情感等的美。

例如,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作品《细雪》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极富诗意的美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此外,另一位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心灵描绘,成为了日本唯美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四、结论日本唯美派文学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强调美的独立性和艺术性的同时,也积极追求文学的自由和超越世俗道德的束缚。

通过对日本唯美派文学的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价值。

在当今文坛,日本唯美派文学依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为许多读者带来了心灵上的享受与启迪。

对于未来的文学发展,我们可以从日本唯美派文学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注重艺术性和美学价值的追求,同时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的表达,为读者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景观。

总之,研究日本唯美派文学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等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我们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尾崎红叶文学研究尾崎红叶是一位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的创作涉及小说、随笔、短歌等多个领域,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尾崎红叶的文学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她的创作特点和文学意义。

一、尾崎红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尾崎红叶的生平和成长经历对她的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她的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文学风潮以及其他作家的创作有什么关系。

二、尾崎红叶的小说创作尾崎红叶的小说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括《半世书》、《信天游》等。

探讨她的小说创作特点,以及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

三、尾崎红叶的随笔创作除了小说,尾崎红叶也写过大量的随笔,如《浮雲》等。

探讨这些随笔作品中呈现的文学风格、主题和格调。

四、尾崎红叶的短歌创作尾崎红叶也是一位优秀的短歌作者,她的短歌作品中展现出的文学特点和风格是什么,又有哪些经典作品。

五、尾崎红叶的女性主义思想尾崎红叶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她的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和自我价值的主题是显著的。

分析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内容和影响。

六、尾崎红叶的文学评价和影响尾崎红叶的文学创作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誉,她的作品对于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阐述她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位。

七、日本文学史上的尾崎红叶研究日本学界对尾崎红叶的研究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她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体系。

八、尾崎红叶的作品在全球的传播尾崎红叶的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并且得到了国际性的赞誉,她的作品在西方语境下的阅读和解读会有什么不同的角度和方式。

九、尾崎红叶对今后文学创作的启示尾崎红叶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这对于今后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影响。

探析她作品中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和积极影响。

一、尾崎红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在研究一位作家的文学创作之前,首先要掌握其生平和社会背景,因为这对于理解作家的思想取向、文学风格以及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日本的私小说是日本文学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强调个人自我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这种文学形式对于中国创造社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们的文学风格和社会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来探讨日本私小说对中国创作社作家的影响。

一、私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本章将简要介绍私小说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点。

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私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特质和阅读层面的轻松性。

二、私小说的崛起和发展本章将介绍私小说从消费文化到文学市场中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它对于日本文艺复兴的影响。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私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化中的影响。

三、私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本章将介绍私小说的主题和风格,以及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说。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私小说的表现形式和它所关注的主题。

四、私小说和现实的关系本章将探讨私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私小说作者如何通过这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态度。

阅读者可以从中探讨私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五、日本私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本章将介绍日本私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它如何二次输出到中国文学中。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私小说如何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格局,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中国作家的文学风格。

六、中国创作社作家的文学创作与私小说的联系本章将介绍中国创作社作家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吸收私小说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促成了新文学的诞生。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创作社作家如何从私小说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及它对于新文学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价值。

七、私小说和现代派文学的联系本章将介绍私小说与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共同推动了文学进步。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私小说和现代派文学如何追求自我表达和审美独立。

八、私小说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本章将介绍私小说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构建现代社会文化之中所扮演的角色。

阅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私小说如何呈现现代社会中的众生相,并通过文学形式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学术前沿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_随笔

学术前沿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_随笔

《学术前沿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背景介绍 (3)2. 本书概述 (4)二、日本现代文学起源的背景分析 (6)1. 社会背景 (7)1.1 近代化的进程 (8)1.2 西方文化的影响 (9)1.3 社会变革与文学变革的关系 (10)2. 文化背景 (11)2.1 传统文学的遗产 (13)2.2 近代文化的发展 (14)2.3 文化交流与融合 (16)三、日本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17)1. 明治时期的文学流派 (18)1.1 概述明治时期的文学背景 (19)1.2 具体分析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1)2. 战后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 (22)2.1 概述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与文学发展 (23)2.2 具体分析战后日本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25)四、《学术前沿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主要观点与论述 (26)1. 关于日本现代文学起源的学术观点概述 (27)2. 本书对于日本现代文学起源的独到见解与论述 (29)五、日本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及比较 (30)一、内容概要《学术前沿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一书对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独特的文学传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书中首先回顾了日本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事件,为理解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详细分析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明治维新后的文学变革,以及二战前后的文学走向。

在探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时,书中着重讨论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兴起、自然主义文学的运动、新感觉派的出现等重要文学现象。

还深入剖析了日本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展现了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本书还关注了日本现代文学在国际文学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指出日本现代文学在吸收西方文学营养的同时,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日本私小说是指在日本现代小说中,以具有强烈的私人感情、心理描写和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形式。

这一小说形式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其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独特的技巧手法及无限的文学表现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本文旨在探讨论日本私小说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一、讨论日本私小说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二、探究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及不同于其他小说形式的独特之处三、分析日本私小说中常见的描绘手法及其创新性四、论述日本私小说的文学价值及其对于日本文学界的影响力五、探讨日本私小说与中国创造社作家之间的文学交流以及其影响六、分析日本私小说在中国创造社对有影响的作家的作品中的体现七、讨论日本私小说创作技巧对于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启示和借鉴八、探究日本私小说在当代文学界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启示九、总结日本私小说的重要性和对于全球文学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旨在分析私小说的特点、描绘手法、文学价值以及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以期为了解日本文化与文学,探索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交流及其作用,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提供启示。

1. 讨论日本私小说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在本部分中,可以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日本私小说,它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它与其他小说形式的差别。

然后可以深入探讨日本私小说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社会背景、文学环境及其发展历程等。

2. 探究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以及不同于其他小说形式的独特之处本部分主要探讨日本私小说的特点,如描写情感与心理、遣词造句的巧妙、表现细腻等。

还可以说明日本私小说与其他小说形式的区别,如人物塑造、叙事风格、文学技巧等方面的不同。

3. 分析日本私小说中常见的描绘手法及其创新性在本部分中,可以详细分析日本私小说中常见的描绘手法,如第一人称叙述、自由联想、内部独白等。

可以重点强调这些手法所带来的创新性,以及这些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我国近十年来的日本文学研究(2009-2018年)

我国近十年来的日本文学研究(2009-2018年)
关键词:日本;日本文学;日本文学研究;学科综述;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48(2019)03-0078-05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一、学科发展背景 我国的日本文学学科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这是 由漫长的中日文学文化交流史决定的。十八卷本《和 汉比较文学丛书》(1986-1994)、十卷本《中日文化 交流史大系》(1996)等系列丛书以及严绍璗《中日古 代文学关系史稿》(1986)、王晓平《中日近代文学关 系 史 稿》(1987)、 王 向 远《 中 日 现 代 文 学 比 较 论》 (1998)①等著作均表明中日文学交流源远流长。鲁迅、 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欧阳予倩等老一代留 日学人对我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亦有目共睹,这些都是我 国日本文学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老一辈研究者 的贡献亦令人瞩目,如吕元明《被遗忘的在华日本反战 文学》(1993)、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1997) 及《 日 本 小 说 史》(2009)、 叶 渭 渠 和 唐 月 梅 合 著 的 气势恢宏的二百余万字的四卷共六册《日本文学史》 (2000-2004)②等著作都为后来者构筑了坚实的研究和 发展平台。 在此基础上,我国近十年来的日本文学研究呈现出 继往开来、乘势发展的快速发展趋势,学术论著、论文 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且不乏优秀之作;国内博士与留日 归国博士相互砥砺,共同成长;中青年学术力量崛起, 老中青三结合的学术梯队渐趋形成;一些高校中文系学 者以及在中国文史哲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的 “跨学科”研究视角为本学科带来了良性刺激,而本学 科学者的一些“越界”研究视角亦为我国传统文史哲研 究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研究趋势渐成气候,终于 引发联动效应,使得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的“本土化”转 向成为新锐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此外,有更多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津岛佑子文学中的家庭观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津岛佑子文学中的家庭观

二、 以女性为主体 的新型 家庭模 式
津岛佑子 身为女性 同时还是母 亲 , 的小说 大部分 以女 她
性为主人公 , 大致是像母 亲和少 女一样 的女性形 象 , 其作 在
品中形成 了一种特定 的女性形象 群体 。津 岛作为女作 家 , 试 图否定以男性 为中心的传统 家庭 结构 , 而是通过 肯定女性 的
母家的两个兄妹 , 一边 给死 了的狗做 坟墓 , 一边 回忆着 已经 过世的父母的面容的两个孩子 的一天 的文章 , 这又 是一个 不
中心展开 。近年来 , 随着 对 当代 日本 女性 文 学 的深 入研 究, 传统家庭意识 的淡 薄 , 型家 庭形 态 的出现 等成 为研 究 新 热点 , 中津 岛佑子文学作 品中对此描写得尤为 突出。 其
人。
学奖 、 川端康成奖 等众 多奖项 , 国际评 价相当高 。 进入新世纪 , 通过女性文学家之手重新 审视 日 的 唤起 本
文学史 , 预测 比起 2 纪末 , O世 本世纪 的现代文学将 以女性 为
譬如 ,怀狐狸 》 《 中幸 子的家 庭 , 亲很早 就去世 了 , 父 弟 弟智力迟滞 , 由于单 亲 而有呆 傻孩 子 的家庭 。《 安魂 曲》 是 描写小时失去 了父亲 , 现在 又失去 了母 亲 , 就寄居在 伯 之后


不 完整的家庭 形态
完整的家庭。同时 , 在《 她 在夜 光的追 赶下》 《 、 燃烧 的风》 、 《 沉默 的集市》 等文学作 品中刻画 了不完整 家庭 中与男性 抗争的女性形象。在 《 沉默 的集 市》 , 岛更是 大胆 且 明 里 津
确地表现了血缘上 的父 亲并 不需要 的这一思 想 。她 以母 子家庭和对外界有敌意 的少女 的视 角 , 否定 以父权 、 男权为

试论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之异同

试论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之异同

096《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出现对两国各自的文学发展进程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得益于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状态的引领。

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形式发端于明治维新后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的思想开放。

探究特定社会变革初期两国写实主义文学的异同,以进一步认识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演变、文学作品及相关理论。

这对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日本近现代文学风格转变过程中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异同试论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之异同彭家佳一、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与日本近代写实主义文学的发端写实主义,顾名思义,无非是以真实的所见所闻进行艺术创作[1]。

写实主义的观念由法国画家库尔贝提出,这一艺术发展起源可追溯至法国大革命前夕。

该时期,革命浪潮促使艺术家将艺术创作从古典模拟引用和浪漫虚构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向现实生活。

而后,写实主义的概念被引入文学领域,成为一种文学创作流派。

写实主义文学主张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并强调作家要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反对“主观的、任意的和幻想的”艺术,主张客观的描写。

中国现代写实主义文学理论最早由陈独秀提出,其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中论述:“现实世界之内有事功,现实世界之外无希望。

唯其尊现实也,则人治兴焉,迷行斩焉。

”[2]在《学说与装饰》中指出:“详论一种学说有没有输入我们社会的价值,应该看我们社会有没有用它来救济弊害的需要。

”[3]这无一不体现着五四运动前后,写实主义流派在文学领域所体现出的功能:以民主和科学为基础,旨在颠覆旧文化,创立新文化,唤醒民心,进而应对空前巨大的民族危机。

日本在历经锁国政策,遭受西方列强的鞭打之后,开启了明治维新之自觉道路。

在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文学观念的背景下,出现了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文学相关理论的著作——《小说神髓》。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论文报告摘要:自明朝蒲松龄于《聊斋志异》一书问世以来,无疑这部文化经典影响深远,不仅影响中国的文学和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日本。

本文将从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经典的受容、传承、研究角度出发,对其对日本文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研究进行探讨。

提纲:1.《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容及其影响2.《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3.《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承及其批评4.从日本传统故事到《聊斋志异》5.《聊斋志异》翻译及其翻译的历程6.《聊斋志异》对日本文学史的贡献7.《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与批评8.《聊斋志异》与现代文学的关系9.《聊斋志异》对东亚文化的影响结论:总的来说,《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容及其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程,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复杂。

但总体而言,它对日本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为日本文学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影响了日本的文学思潮和文化意识形态,而这对于如今的文学研究价值也越来越明显。

1.《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容及其影响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入以及其传入后在日本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可以从历史背景、翻译传播、文化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日本读者是如何接受这部文学经典的,以及《聊斋志异》背后的文化意蕴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2.《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其他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它在日本文学史上的演变和变化。

可以从影响力、文学风格、创作理念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3.《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承及其批评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承与批评,包括其在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流传情况、单行本的出版以及相关批评。

可以深入剖析《聊斋志异》在日本传承中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对日本文学界的启示。

论日本当代女性文学

论日本当代女性文学

段及发展特点 ,能为我们考察 日本 当代女性 的生存状 态提供 丰富而极具价值 的研究素材 ,同时也 为我 国 的女性文 学研 究提 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当代 文学 ;日本女性 中图分类号 :10 文献 标识码 :A 36


日本 当代女性文学形成 的时代 背景
达 8 .%的女性希望晚婚 。18 85 9 0年 ,联合 国妇女 1 O年大会在哥本哈根 召开 ,大会倡导取缔 社会和 家庭 中传统 的性别分工 ,改善不平 等的两性 关系。 18 9 3年 ,关于女性 的性调查报告发表。 18 9 4年 的
象, 她们将男性单 纯作为性欲对象玩弄于股掌 , 无
情地推 翻了现有的价值体 系。
这 一 时期 的女 作家作 为女性 争取独 立 自主道
路上 的先 驱者 , 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 , 无 都存在
击 下正在走 向终结 , 一直 以来被性 别双重规范束缚
的 E本女性迎来 自我诉求得 以实现 的新 时代 。 l t E本
组织开设 了东京都妇女恳谈 中心 , 为女性 自立提供 援助。不久又设立 国际女性学会及女性学研究会 。 17 9 9年 , 日本最高裁判所公 布的全 国离 婚状况 调
不随夫性的女性 比例高 达 2%。19 7 96年 ,自民党
法务部决定将民法修正案提交 国会 , 求在 夫妻别 要
查表 明 ,由女方 主动提 出的离婚案 占到百分之七
世 界各地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17 , 思想 和 97年 《
科 学 》上连载 了 《 女性与天皇制 》一文 ,把女性争
取权利 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了天皇制。 此外 , 女性
利属 于人权 , 并通过 了 《 取缔针对女性暴力宣 言 ) ) o

日本儿童文学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

日本儿童文学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

日本儿童文学特点与发展现状研究作者:倪筠来源:《成才之路》 2017年第24期倪筠(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5)摘要: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适合儿童阅读,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研究日本儿童文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章从儿童文学的概念、日本儿童文学的特点、日本儿童文学的发展现状几方面,研究日本儿童文学,指出儿童文学创作必须通俗易懂、积极向上,才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日本;儿童文学;特点;现状中图分类号:I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4-0035-01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在日本儿童文学界出现了儿童讨厌看书的倾向,并且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现象逐渐侵入到儿童文学领域,导致日本的儿童文学出版发行量急剧减少。

这一现象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阐述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日本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日本儿童文学发展现状。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为少年儿童创造的文学作品。

由于儿童理解能力水平还很低,所以儿童文学必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通常情况下,儿童文学是成人编著的,是为了重造童年、教育儿童。

二、日本儿童文学的特点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日本儿童文学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一是儿童新题材出现。

近年来,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变化,给日本儿童的心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儿童尚未拥有善恶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打架斗殴、偷窃、喝酒等不良行为。

为此,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担忧,就在儿童文学中逐渐融入了新题材。

二是女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文学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女作家的影响力和贡献更加显著。

比如,江国香织、佐藤多佳子等都是影响力较大的儿童文学女作家。

在日本,女性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以《挪威的森林》为中心

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以《挪威的森林》为中心

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以《挪威的森林》为中心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文学领域备受关注的作家,其小说以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译文风格著称于世。

本文将以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为中心,探讨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风格。

本文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村上春树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二、日本文化背景在小说中的体现三、村上春树的笔触及修辞手法四、翻译中的语言转化与因果关系五、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六、翻译中的表现手法选择七、翻译中的词汇选择八、翻译中的符号转化九、翻译中的意象再现村上春树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表现在其幽默、温情、执着以及鲜明的个性化写作中,并且其语言文风也深受西方文学影响。

《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在词汇、语法、象征等各方面的独特表现力,尤其是人物台词的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此外,日本文化背景也是村上春树小说中一大特色,他通过对日本文化的细致描绘,在小说中体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日本。

例如在《挪威的森林》中,小说主人公土屋和彦在逃离现实的过程中,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日本文化的影响。

此外,村上春树的笔触与修辞手法也颇为独特,他巧妙地运用了修辞、隐喻等手法,让人物形象生动有致,表情洋溢着丰富的内心情感。

在翻译中,要注意对这些独特手法的还原和细微处理,以避免译文失去村上春树原著的独特风格。

对于村上春树小说的翻译,需要在语言转化与因果关系,文化差异处理,表现手法选择,词汇选择,符号转化和意象再现等各个方面予以重视。

比如在翻译中,要注意把语言转化成读者所熟悉的语言,在意译和直译之间选择,以保留原著的独特风格。

在文化差异处理方面,翻译者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尽量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日本原著中的文化元素,在词汇选择和符号转化方面要谨慎处理以避免误解。

最后,翻译中要注意对意象再现的成功还原,如学术语言、诗歌语言等的翻译。

在对象征和象征的语言创作的处理上,需要对原作文学特色了如指掌,对象征和象征语言进行就地翻译、调整翻译,将其准确、恰当地传达给读者。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

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文化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日本文学,尤其是一种名为私小说的文学形式。

私小说是一种以个人视角描写生活细节的小说形式,通常涵盖大量的私人经历和情感体验。

在日本文学史中,私小说的发展与变迁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本文将讨论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影响,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1. 私小说的兴起及其历史背景2. 私小说的特点以及与传统小说的区别3. 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品及作者简介4. 私小说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影响5. 私小说如何激发了中国创造社作家的创作灵感6. 中国创造社的成立及其宗旨7. 中国创造社作家对私小说的接受度以及受到的影响8. 中国创造社作家创作中体现了私小说的哪些特点9. 私小说对中日文学交流的推动作用私小说是一种强调个人视角的小说形式,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文学中。

那个时期,社会的变革和个体主义的崛起推动了私小说的发展。

传统的小说,其叙事和描写多以客观形式呈现,往往忽略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私人经历。

相比之下,私小说更加注重个体感受,以生活的细节为素材,试图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而细腻的生活世界。

日本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私小说作品。

例如太宰治的《漂流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个性化的视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私小说也为日本文学注入了新的文学灵感,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文学中,私小说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

1931年,鲁迅和许广平等人创办了创造社,倡导文学的民主化和个体化。

创造社推崇的恰恰是私小说所追求的生活细节和个人视角。

因此,私小说也成为了中国创造社作家探索个性化写作的重要手段。

例如,《望春风》中的魏巍,他的写作风格轻松诙谐,用轻松随意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感受。

《废都》中的萧红,则摆脱了传统小说中的世俗和理想主义风格,以真实的情感来描写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_私小说_简论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_私小说_简论

36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私小说”简论潘世圣在中国,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

①这首先是因为,“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次,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的3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0世纪20年代,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日青年文学者,像郭沫若、郁达夫、陶晶孙、张资平、成仿吾等,以致在小说创作领域中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流派与时尚。

“普罗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则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个意义上,确切地认识“私小说”,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中国自己的文学。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以及目前的研究中(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私小说研究”)尚有诸多探讨余地的现状,笔者试图尽可能详尽地网罗相关历史资料,研读原著,借鉴日本研究界的研究成果,力求正确把握和描述“私小说”的历史状貌,在文学与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中,考察“私小说”的若干基本问题。

46日本学刊 2001年第3期一、日本文学界有关“私小说”论争的历史关于“私小说”这一概念,在日本研究界也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定义。

归纳起来,大体上是指以下两类小说:一是以家庭和文坛交友为素材、如实描写个人私生活事实的“身边杂记小说”;二是彻底抛开日常现实生活素材,单纯描写观照人生时所浮现出来的某种心境的“心境小说”。

但现在在习惯上人们往往把身边杂记小说称作“私小说”,与“心境小说”并列使用。

有必要特别申明的是,所谓“私小说”,并非日本近代文学中某一个时期的某一个特定流派,而是涵盖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的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的作者包摄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众多小说家。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日本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传统与现代作品在创作风格、题材选择、表达手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日本文学的传统与现代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以古典和歌谣为代表。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万叶集》,这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包括了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

《万叶集》表达了古代日本人对自然、情感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哲学。

同时,日本的古典文学也充满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精致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初,随着大正时代的开启,日本文学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第一批现代作家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日本文学界的奠基人。

他们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社会局限和文化碰撞为主题,创造了一系列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作品。

其中,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虚伪,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而在战后,日本文学进入了另一个高峰期。

作家们开始探索更广泛的题材和更多元的表达手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如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

三岛由纪夫以其复杂的思想和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而著名。

他的作品如《金阁寺》、《豪门》等,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冲突和迷茫。

川端康成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悲剧性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作品如《雪国》、《伊豆的舞女》等,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

随着20世纪后半叶的到来,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和开放的时代。

现代作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和表达方法,而是通过跨文化的思考和创新来打破观念的边界。

这一时期的作家如村上春树、川上未映子等,以其现代主义的风格和超现实的故事情节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充满了奇幻和幻想色彩,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惯例,引领了当代文学的潮流。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展现了丰富的内涵与多样性。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

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近现代以来,随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社会逐渐从闭关锁国转入开放、接受各国文化的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文化逐渐成为日本文化领域内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传统文学作品,《聊斋志异》此时开始受到日本学者、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备受研究的文学宝库。

一、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传播与接受史1. 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接史概述2. 近代以来《聊斋志异》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3. 文化背景下,《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众特征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学术研究发展1. 日本《聊斋志异》研究的历史演变2. 日本学者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视角3. 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成果与贡献三、《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与文化领域的影响1. 日本文学以及诗歌中的《聊斋志异》语言贡献2. 《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学中的叙事手法模仿3. 《聊斋志异》文学元素在日本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四、《聊斋志异》在日本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1. 《聊斋志异》在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出现2. 《聊斋志异》影响日本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3. 当代日本的《聊斋志异》再创作与表演概述五、《聊斋志异》在日本媒体与出版领域的运营与营销1. 《聊斋志异》在日本出版业的受重视程度2. 日本出版公司如何经营《聊斋志异》的版权营销3. 日本新媒体对《聊斋志异》传播的推崇程度六、《聊斋志异》在日本电影与电视领域的表现与研究1. 日本电影、电视剧中的《聊斋志异》元素2. 此类作品的流行度与社会反响3. 现代学者的研究及评价七、《聊斋志异》在日本美术领域的影响与表现1. 日本画家对《聊斋志异》画作的创作2. 《聊斋志异》画作的展示与收藏情况3. 《聊斋志异》在日本艺术及文化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八、如何促进《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研究与传播1. 探讨传播与研究的方法及手段2. 注重跨领域交流,以拓展研究视角3. 从文艺作品、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推广《聊斋志异》九、结语:《聊斋志异》在现代日本文化领域中的意义与传承1. 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的受接史概述:该提纲主要探究清末以前《聊斋志异》在日本传播及被接受的历史,包括传播途径、被接受情况等,可以对其在日本文化领域的影响做一初步的了解。

浅谈东方文学之日本文学革故鼎新

浅谈东方文学之日本文学革故鼎新

浅谈东方文学之日本文学革故鼎新摘要:“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古罗马人认为凡在东边的国家都属“亚细亚”,这是现在“亚洲”(Asia)一词的来源。

而“东方”这一概念的外延比“亚洲”更广泛,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耶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才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从此,东方文学的研究也被纳入东方学的领域。

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日本文学有助于对整个东方文学史有个更系统、全面的认识。

关键字:东方日本文学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是东方、乃至整个世界文学之芭。

我们欲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首先了解一个国家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

日本于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

据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倭国王入贡后汉,得光武帝“汉委奴国王”印缓。

《魏志〃侯人传》记载公元146——188年间倭国动乱。

邪马台女王卑弥呼统一国家,公元239年派使臣至中国带方郡。

公元645年,经大化改新开始确立以古代豪族为基础的天皇专制主义。

公元1192年源赖朝创立镰仓幕府,使日本走上封建社会道路,一直延续至1868年明治维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前,日本天皇号称“万世一系”,从未受到异国异民族的统治。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上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一.日本文学形成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由于日本长期偏居一岛,地理与心理双重封闭,极少与其他国家、民族交流沟通,强化了本民族成员之间的连带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 在当代 日本文学研究中, 文化 研究作为单纯 的方法, 尚存在诸多异议。但是, 它并不是为了使 既成的学术得以苟延残喘而勉为其难地推行开来 的。在文学研究 实践上, 文 化研究无论其 思路抑 或问题意识等等都有着积极的 参考价值, 借助这 种理论所展开的广义的文学研究已经形成新的潮 流。∋ 首先, 文化研究为我们开辟了 诸多新的研究 领域。文本与物质文化, 文本与后现代社会, 其横 向连带关系日益拓展开来。文本与地图、建筑、媒 体、音乐、行为艺术等等广泛关联, 表现出复合型、 多义性叙述症候。它不只是互 文性的纵向延 伸, 同时还是横向的文化相互性的 拓展, 文学 与物质 文化的关联, 文学与文 学以外的事物之间 的关系 日益变得重要, 这就给 我们带来更敞开的 视野和 更为深邃的思考。 文化研 究非常适用于某些文类的研究, 尤其 是电影、小说、动 漫等文学艺术体 裁, 它在 日本现 当代文学研究领域 颇见成效。但 是, 其缺 点也是 非常明显的, 比如说, 它经常带来不能细读文本的 危险性, 尤其在对语言 的力度与深度的解 读上较 为浮光掠影, 人们几乎 无法用文化研究的 方法对 诸如日语这样讲求语言多义性、非逻辑性 的诗歌
法论的问题( 王志松 2007) 。 国民文学!十分注重 文学艺术的社会功利性, 关注文学与政治、历史之 间的显在的或者隐喻的共犯关 系, 试图在 文学世 界里埋藏尽可能多的意识形态 内涵, 从其 文本中 抽绎出最为浓密的 国民主义价值。与此同时, 存 在主义思潮也对日本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 主要特征也是关注文学与政治 之间的关系问 题, 重视文学叙述体系 中人的主体性。但是, 其价值 追求体现在互为转换的两极, 即一方面反思历史, 反对战争, 批判现实对人性的压抑, 另一方面又囿 于狭隘的个人主义见地, 片面追求个人价值诉求,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历史虚无主义甚或颓废主义的 倾向。
对这种研究方法进 行批判的是结构主义、文 化符号学范畴的文学研究理论。前田爱在这方面
可谓开了先河, 1982 年, 其著作#都市空间 中的文
* 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省 211 工程! 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项目 全球化背景 下的外国 语言文学研 究!图 运用 社会 性符码 把握 文学。随 后, 小森阳一( 1984) 、中村春三( 1987) 等人也争相 追随。1980 年代, 日本文坛迎来符号学、文本理论 的时代。然而, 前田们所尝试的都市理论、文化符 号学理论范畴的研究方法, 是促使作品结 构化的 线索, 也具 有某种作品论的向 度。或者索 性可言 之极其接近作品论。
关注文本本身无可厚非, 但是, 问题是当你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时, 即已作茧自缚, 遑论从文本 中抽绎出更加丰富新鲜的意义。正因为文本理论 具有如此先天缺憾和后天不足, 其走向式微也 当 属情理之中。但是, 有些研究 者为了在学界获 得 一定的地位, 认为 有必要从事如 此研究。另一 方 面, 人们越是感到文学与文学研究所面临的危机, 就越趋向于去从事 内向式! 的研究, 试图以此 得 到解脱。在如此大气候下, 即便推行 外向 型! 研 究, 一时也难以摸 清方向。人 们在反反复复地 谈 论文学的危机的过程中, 不知 何时反而产生了 朦 胧自醉的幻觉。这就是日本文学研究长期面临的 状况。
正是在人们茫然、彷徨继而怀疑的氛围中, 到 了 20 世纪 90 年代, 文化研究理论开始席卷文学研 究领域。在日本此风尤 为炽烈。究其 原因, 这 也 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文本中心主义从某种意义上 看, 与冷战构造不无关联。朝鲜战争结束之后, 尤 其是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 世界呈两极构造, 全 球政治局势处于奇特的均衡状态。两极间的关系 极其紧张, 不过, 其各自内部却蕴含着更为细密的 权力网络、阶级意识纠葛, 这些矛盾被大气候所掩 蔽。1989 年冷战格局终结, 多元文化运动 才浮出 水面。可见, 时代为文化研究创造了平台。
个中的理由主要有两 点。其一, 无论是 新批 评的利夏尔, 还是文本派的罗兰 % 巴特尔, 抑或热 奈特、格雷马斯等, 他们无一例外 地都是文豪, 可 以凭藉华美纤细的笔触, 雄辩敏锐的文思, 以个性
% 108 %
化的风格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因此他们振臂 一 呼, 立刻 应者云集。但是, 其筚路蓝缕、功阙至 伟 之处, 无人能够望 其项背。其 后来者大多只是 东 施效颦, 所谓的成果仅止于枯燥乏味、画蛇添足的 主题列举、结构分 析。在日本 文坛更是译介加 阐 释者居多, 本土化 理论创新者并 不多见。另一 个 理由是: 内在的作品分析本身就蕴含着缺陷, 因为 其逻辑出发点就建立在一种先验 的理论预设上, 认为作品中潜藏着某种 文学! 价值、诗学! 意味, 文学研究只消将这些标的发掘、披露出来就大 功 告成了。
其实, 所谓文 本理 论, 正 如其 英语 词 t ext ure 所表述的那样, 原本意 指由一根根线条交 错编织 而成的纺织品, 用其类比, 可以将文本理解为由各 种各样的叙事元编排而成的错综体( 石原千秋, 小 森阳一 1991) 。文本通过与能够同自身相互置换 的其他文本或言说作比照而显 现出意义, 自不待 言, 它与其 他文本是相互交织 在一起的。我们之 所以得以逃离作品论的羁绊, 其出路也就在于此。 但是, 或许因为难以从 中发现与社会历史 向度各 种言说之间的关联性吧, 其成果似乎并不 像人们 预料的那么丰硕。
文化研 究是当代知识生 活中最令人兴奋 的 领域之一!( 陶东风 2006)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学 术研究, 已经物理性地存在, 然而它究竟是不是一 个学科, 尚无定论。正如陶东风( 同上) 所指出的, 文化研究在不同层次上得到研究, 并成为一种 新 的话语制度。它所生产的知识是任何单一学科所
不能包揽的, 属于一 种十 分庞 杂的 知识、理论 体 系。文化研究 ( cult ural st udies) 是 一种新的 研究 文化( t he st udy of cult ure) 的方式。许多学科 & & & 其中主要是人类学、历 史学、文学 研究、人 文地理 学及社会学 & & & 长期以来已经把它们自己的学科 视域带入对文化的研究之中。然而, 在过去的 20 ~ 30 年间, 文化研究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 以十分 灵活的策略对人类文化的特征做出了新的重要阐 释, 同时为诸多学科提供了合法的研究焦点。
2010 年第 4 期 总第 122 期
外语研究 Fo reig n L anguag es Research
2010, 4 Serial 122
论当代日本文学与研究*
陈多友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摘 要: : 在当代语境下, 日本文学研究明显地受两种强大的思潮影响, 那就是全球化与文化研 究。本文尝试 性地对后者进行梳理, 并探究今后日本文学研究可能的发展。 关键词: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 方法论; 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7242( 2010) 04- 0107- 05
文化研究, 其 关切点在于 文化!。英 国文化 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雷蒙德 % 威廉斯对 文化! 概念 的现代用法作了 一番影响深远 的梳理。他指 出, 除了自然科学之外, 它 主要在三个相对独 特的意 义上被使用: 艺术及艺 术活动; 习 得的、首 先是一 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 作为发展 过程的 文化( 见陶东风 2006) 。第一层面的意义, 通常成 为人文学者的研究领域。
从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是作品论/ 作家论时
代( 三好行雄, 竹盛天雄 1967) 。1967 年三好行雄 推出#作品论的 尝试∃一书, 吹响了文学研究新 思 维的号角; 1971 年越智治雄的#漱石私论∃问世, 随 后, 诸多大家争相效仿, 纷纷著书立 说, 营造出 一 种非作品 论/ 作家 论无以言文学 的时代氛围。这 种新的范式与此前的 国民文学理论!以及存在主 义文学理论拉开了距离, 它主张彻底地直面作品, 通过透彻 的分析, 从 文本 中寻 绎出 内在的 主题。 它有新批评理论之日文版本之称。主要有如下三 个特征: ( 1) 不是印象批评、外在批评或者传记 研 究, 而是基于作品的自律性对其主题、作者意图进 行结构分析; ( 2) 打破以古典文学的研究和鉴赏为 主体的传统批评的窠臼, 图谋 近代文学研究的 自 立; ( 3) 有志于由作品论而作家论继而走向文学史 论, 但是, 存在着作品与论者之间的自闭性这一现 实; ( 4) 以有价值定评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因为作 品论存在着前以上 ( 3) 、( 4) 两点先天不足, 所以, 不久就引起争议与疑虑。正如越智治雄( 1971) 所 言: 如此主题学研究, 不可避免地成为 私论!, 即 一家之言。对如此局 限性, 三 好行雄( 1968) 不 无 揶揄地称之为 没有出口的房屋!。东乡克美、高 桥广满 ( 1999) 更将其 间雨后 春笋般 涌现 的作 品 论/ 作家论研究贬 斥为 汪洋恣肆、无的放矢的 扩 大再生产!, 可见, 它与日本经 济高度发展之间 存 在着隐喻关系。
文本进行解读。日 本的诗歌界也 存在诸如歌坛、 俳坛、结社等可以用文化研究 加以分析的机构 或 者现象, 但是, 在进行 文本分析之际, 就难以对 日 本诗歌的语言表达作出十分有效的解析。而文学 研究恰恰就需要对文本的语言层面打破沙锅璺到 底。
关于文化研究, 也广泛地存在着一种偏颇的 现象。即 国民国家批 判!、殖民主义 批判!、 弱 势族群研究!、 政治学! 研究蔚然成风。当然, 这 些都是后文本主义时代文学研究 中的重要课题, 需要展开形式多样的研究。不过, 其研究对象, 除 了文学艺术等高级文化之外, 还有包括媒体在 内 的大众文化。其根底 里预设的是对 诸如人种、民 族、阶级为首的固定化的差异的批判。不过, 文化 研究的旨归并不在于将分析这些文化现象的作业 简单地还原为新的意义阐释向度, 而是像吉见 俊 哉( 2002) 所表述的那样: 文本 在与其 被生产、消 费 的社 会性 经验 场内 所 内 在 的问 题 、状况 ! 相 互 关 联的过程中, 被批判性地得到清算( 高桥修 20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