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时期八路军军服什么样

合集下载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

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

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

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

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

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

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国民党军衔的三次变革-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衔的三次变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军服制式1939年中国国民党空军中尉1942年中国国民党陆军上校1945年八路军,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游击队员1945年中国国民党陆军二等兵戴便帽的国军战车兵(因战车兵最早隶属于交通兵,所以早期的战车兵领章的兵种色为交通兵的黑色)戴德制钢盔的国民革命军战车兵,因其早期隶属交通兵,领章为黑色。

第十八集团军臂章国军德械师骑兵部队军官国军陆军一级上将呢料军服国军棉被套在干粮袋外面,然后背在肩上的行军装国军普通骑兵部队士兵国军中央军冲锋枪枪手国军中央军毛瑟手枪枪手,为防止手枪套晃动,枪手在着装时一般先背负枪套,再挂上弹包组。

国民革命军德式步兵师单兵装备国民革命军普通部队的步兵标准装具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工兵冬装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炮兵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卫生兵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宪兵的冬装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上刺刀的中正式步枪,后背大刀片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手榴弹束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轻机枪射手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手持驳壳枪的士兵冬装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战车兵少尉,头戴德国早期装甲兵的防撞头盔,配有毛瑟“二十响”手枪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军服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军服七七事变中国军服抗日战争初期1938-1939年中国军服抗日战争中期1939-1940年中国军服缅甸战场1943-1945年中国军服(中国远征军)中缅战场1943-1945年中国军服(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末期1943-1945年中国军服解放战争末期1946-1949中国军服解放战争末期1946-1949中国军服中国驻印远征军司令部臂章驻印远征军P37个人装备组驻印远征军配备P37个人装备组、MK3通用弹袋、M1冲锋枪、美式5扣橄榄绿高领毛衣驻印远征军配美式步枪及弹包组驻印远征军夏常服全装驻印远征军着美式M41夹克。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人民军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

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官兵每人系一条红领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义中,起义队伍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

红领巾、红袖章,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

仿照苏联红军的中国工农红军服装红四军在1929年3月攻下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后,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2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说,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以后,各根据地红军的服装据此逐渐统一,颜色多为灰色。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

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

建国后解放军55制式军服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

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

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

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

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

校尉官扎武装带。

军服样式颜色与用料

军服样式颜色与用料

军服的式样、颜色与用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军服式样、颜色和用料,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不够统一,一般由各大战略区领率机关决定。

多数部队沿用国民党军队的军服式样。

颜色以黄、灰居多。

用料以粗布为主。

(一)军服式样军帽。

分冬、夏两种。

其制式均为直筒圆顶围式。

即直筒式帽墙,平面圆帽顶,带弧形帽檐和帽围。

帽围前墙端成坡状,后端齐帽顶。

帽围两端靠两粒下纽扣结合在一起。

冬帽帽围可以放下,后半部可达脖颈,起到护颈、护耳的作用。

放下时仍靠两粒纽扣固定于颌下。

改编为八路军初期在帽围结合的正上方的帽墙前面正中位置钉有一枚青天白日帽徽。

军衣裤。

分冬夏两种,制式相同,各级军官同一制式,士兵服基本同军官服,唯一不同之处是士兵服上衣腰后左右衣缝上各加有一个布袢。

上衣为对襟翻领式,衣襟正中缀5颗纽扣,前襟上有4个明袋,均有袋盖;上面两个口袋袋底为圆形,下面两个口袋袋底为方形;袋口中央各有一颗纽扣,上面两个口袋的袋口与第2颗纽扣平齐,下面两个口袋的袋口与第5颗纽扣平齐。

左臂佩布质“八路”或“新四军”臂章。

军裤为西式裤,裤腰两边各有一个侧袋,右侧侧袋旁有一表袋。

陕甘宁边区部队抗战初期着国民党政府供应的军服,以后穿用与边区党、政、学同一的制式服装。

自1943年开始,分为学生服与军服两种。

军服式样分中式、西式,有的下身为马裤。

1944年冬服开始分1、2、3号和特号,按身高配发服装,穿1号和2号的各占40%,穿3号的占5%,穿特号的占15%。

1945年又分男军服、女军服。

(二)军服颜色八路军总部、3个主力师和新四军等部队的军服颜色有灰、绿、黄、蓝等多种。

八路军总部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军服为灰色。

陕甘宁边区部队的军服分灰、蓝两种。

晋察冀军区部队1938年的夏服为草绿色,冬服为灰色,以后统一为土黄色。

抗战前期,120师的军服为灰色,1940年后,由于在敌占区买不到硫化青染料,但能从槐树籽等植物中提取出黄色染料,从那时起军服改为黄色。

山东军区1943年夏服为绿色,冬服为土黄色。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南昌起义时革命军队所穿的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人民军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

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官兵每人系一条红领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义中,起义队伍大部分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

红领巾、红袖章,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

仿照苏联红军的中国工农红军服装红四军在1929年3月攻下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后,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2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说,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以后,各根据地红军的服装据此逐渐统一,颜色多为灰色。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军服[ 转自铁血社区/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

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

建国后解放军55制式军服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

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

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

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

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

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

校尉官扎武装带。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

“85式军服”的常服分为三款,“⼠兵和⼠官”使⽤上图第⼀款;“校尉等衔级军官”使⽤上图第⼆款;在前⽂中曾提到过的“85式军服材料层级划分”也被87式所继承,87式使⽤的“将官款材质”为“纯⽑凡尔丁除此之外,“87式常服”还有“肩章的制式区别”,不同衔级的底板有不同的特征。

其“军官、将官款标志的“五束宝剑光芒”象征着陆军,“海锚”象征着海军,“飞翅”象征着空军,( )代表着专业技术军官,在“礼服”⽅⾯的设计,整体是以“常服为基底”设计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常服的“去作战功能化“红⾊的⽛线”代表“陆军”,“⽩⾊的⽛线”代表“海军”,“蓝⾊的⽛线”代表“空军”。

军服“内搭的衬衫”也被作为⼀种“制式服装”安装了肩章,不过这种肩章“与外部不同”,其被称为这种形式的肩章更加“简约”,以相近军服颜⾊的“纯⾊为底板”,上⾯“镶嵌的军衔条纹”也以更加简洁的⽅式表达。

其他部分的设计则与普通衬衫相近。

颜⾊为⼀个“浅绿⾊”,有两个“五个上贴型⼝袋”,五个⾦属型纽扣,前系“墨绿⾊领带”(⼥款为玫瑰红“97式军服”“97式军服”则是87式的⼀个“衍⽣系列”,其在87式军服“功能三分”的基础上⼜进⾏了⼀次细化。

将“⼯作服”“防⽔”“防化”这整个“97式军服系列”后来被⼤量装备于“⾹港部队”“澳门部队”。

我们观察“97式军服”的整体可以发现,97式⾝上“87式军服的影⼦”还有很多。

像“西服双排扣开领式结构”、袖⼝的“红⾊军种⽛线”、同款“⼤檐帽”、“肩章领花”此类完全相同。

不同的地⽅在于增加了“绶带”“胸挂姓名牌”和“盾型右臂章”的设计。

“姓名牌”的增加,提供了⼀些礼服的“实⽤性”。

⽽“绶带”增加了⼀些礼服的“庄严感和华丽感”,使礼服的整体更加完善了(绶带在87式礼服上是没有的,在87式仪仗队上有,两者不是同个类⽬。

)这种97式军服的“常服”分为四季款四种,春秋为“西服式”和“夹克式”两种。

西服配置“将官和军官”,“夹克式”配置“⼠兵和⼠官”。

中国军队的军服颜色,1947年,为何从灰色变成了土黄色?

中国军队的军服颜色,1947年,为何从灰色变成了土黄色?

中国军队的军服颜色,1947年,为何从灰色变成了土黄色?大图模式在一系列的抗战影视剧中,大家对于我国军队的军服颜色应该都记忆犹新。

例如在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在山西作战的时候,都穿着灰色军服。

但是几年以后,李云龙率领2师开赴中原地区的时候,则已经换上了土黄色的军服。

那么,为何出现了军服颜色的变化?其实,我国军队的军队,在1947年已经出现了变化。

但由于染色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其实各个地区的军服颜色并不一致。

今天,我们聊聊这个故事。

大图模式首先,我们聊聊我国军队的发展历史。

我国军队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则是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联军,再向前则是工农红军。

我国军队建立于1927年,当时,我国军队采用了灰色的军服。

至于军服的样式,采用了中山装的上衣,总计有4个口袋。

由于当时还没有作战服和常服的区别,因此裤子都比较宽大,用于各种战术动作。

腿上打着绑腿,这是我国军队的标配。

脚上则穿着草鞋或者棉鞋,至于头上,则是带着八角帽。

由于战争时期,我国军队的军服一般都是粗布或者麻布制作的,由于染色水平有限,基本上都采用了灰色。

进入3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爆发,我国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请注意,虽然称呼发生了变化,但是军服样式和颜色并没有变化。

截止1938年,通过一些老照片来看,很多战士仍然戴着八角帽,领子上佩戴者红领章。

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种帽子上有两粒纽扣的山地帽,这种军帽在抗战中期才逐步换发部队。

大图模式至于军队的颜色,则仍是灰色为主。

不过,由于各地区的染色技术不同,灰色也出现了深灰色和浅灰色的差别。

在很多抗战影视剧中,我们的军队都穿着灰色军服。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我国军队建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抗战根据地,例如晋察冀根据地、晋绥根据地等等。

一转眼进入了40年代后期,当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但新一轮的战争即将爆发。

在这样的情况,我国各种武装力量开始了整合,需要一个新的称呼。

1946年10月,在《解放日报》上,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

八路军军装为什么大部分都是蓝色的?

八路军军装为什么大部分都是蓝色的?

[键入文字]八路军军装为什么大部分都是蓝色的?许多抗日题材电影里的八路军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蓝色的,有时看到八路军打伏击几乎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是八路军为什么还要穿蓝色的军服呢?其实八路军军装并不像电影里那样是纯蓝色,其实灰色和蓝灰色。

早在红军成立之初并没有统一的军装,朱德起义部队多着北伐部队第二方面军的灰色军装,部分地方部队着黑色军警服,秋收起义的部队没有统一着装。

井冈山会师之后,几方面部队组建成工农红四军,仍然没有统一着装。

红军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着装出现在1929 年长汀之战后,由于长汀算是比较大的集镇,红军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才统一制作了第一批4000 套正式的红军军装。

当时这套军装为灰色,红领章,镶黑边。

军帽为红五星八角帽。

之所以用灰色,是考虑到井冈山多山区,灰色属于无彩色系,在环境中不明显,也有利于在多山石的山区活动。

灰色是红军有意为之,以至于在没有采购到灰色布料的情况下,现场染制了一批灰布。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军装仍然没有全面统一,比方说红二军中,七师为灰色军服,八师为青色军服,九师为蓝色军服。

全面抗战之后,八路军军装为黄绿色,新四军军装为灰色。

1949 年之后,逐步改为黄绿色统一军服。

第一套成建制的解放军全国统一制式军装装备于1950 年,后经过12 次换装,直到今天的样子。

红军时期,正是化学印染与传统印染并存的一段时间。

红军控制的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落后,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传统印染工艺。

在传统印染工艺中,使用最多的是植物性染料和矿物性染料了。

我们这里自比较黄色军装与蓝色军装的工艺差异。

(灰色、蓝色、青色在印染工艺上属于同一色系的不同深度)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九九”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9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9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2000年前后开始逐步装备全军。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读懂军服今与昔

读懂军服今与昔

军服,顾名思义,军人的服饰。

由于军人带有独特的职业风格,军服也由此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军装采用的是一种制式服装,透过一个国家、一个时期军服的质地、颜色和款式,不仅可以品出时代的审美,而且可以读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把每一款军装都看成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点不为过。

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军官戴大檐帽,男士兵戴船形帽,女士兵戴无檐软帽。

资历牌1965年取消军衔制后,全军官兵一律改着65式军服,佩戴红五角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

1985年夏季起,全军改着85式军服,佩戴装饰性肩章,领章上加缀五角星,戴大檐帽。

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后,全军统一穿着87式军服。

1997年97式新一代军服驻港部队试穿。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也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07式军服以威武庄重、阳刚俊美将中国军人面向21世纪的豪迈、自信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而与新军服完美搭配、标识鲜明,彰显军人荣誉和身份的服饰系列,工艺精湛、系列配套、缀钉方便,顺应了国际军服潮流,同时又注入了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特色元素,突出了整洁而端庄的军人仪表。

07式军服标志服饰一改87式军服服饰品种少,服饰与服装的整体搭配不够协调,前胸较空,服饰表现力、表达力不强等不足。

军官增加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官兵增加胸标、臂章,士兵佩戴国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上衣领尖、胸部分别增加领花和胸标,增强了识别功能,强化了军服美感,体现了军人荣誉。

礼服、常服服饰以金黄色为主色调,既符合民族传统,又能体现军队威严。

加工上采用金属铸造和静电植绒等多种工艺,制作精细,缀钉方便。

标志服饰主体图案以“八一”军徽、长城、盾牌、钢枪、飞翅、铁锚为主,象征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钢铁读懂军服今与昔Du dong Jun fu Jin yu xi本刊记者 薛续友我军老式军服(1955年). All Rights Reserved.长城,体现全军官兵献身国防的坚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传奇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传奇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传奇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19期当时,别说普通战士,就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也只有一套棉衣裤。

有一次,萧劲光见毛泽东下午了还在炕上,以为他病了。

结果毛泽东笑着指了指火墙旁正在烘烤着的湿棉裤说:“我唯一的一条棉裤洗了,我哪里起得了床哟!起来我就会光屁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

八路军、新四军军服主要品种有军帽、军衣、军裤、军大衣等。

在这些军服的背后,是战士们令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和令人肃然起敬的坚韧。

首长下达收集槐子的命令我们现在看到一些抗战影视片中,八路军、新四军军服颜色有灰色,有土黄色。

有人就说这个不对,或那个不对。

实际上,这两种颜色都有。

由于条件所限,八路军、新四军服装颜色和用料的差别较大。

因为抗战时期环境十分艰苦,各个抗日根据地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就地取材制作军装,而每个根据地所接触到的布料和染色剂都有区别。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顏色、用料也都无法强求一致,一般由各大战略区决定。

军服颜色以青灰色、草黄色居多。

八路军总部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军服为灰色;陕甘宁边区部队分灰、蓝两种;晋察冀军区部队为土黄色;山东军区夏服为草绿色,冬服为土黄色;等等。

总体上看,抗战前期灰色居多,后期多改为土黄色。

如八路军第120师抗战前期的军服为灰色,1940年后,由于在敌占区买不到硫化青染料,但能从槐树籽等植物中提取出黄色染料,从那时起军服改为黄色。

军服染料主要靠就地取材,灰色多来源于橡壳、烟灰,黄色则主要来源于黄柏根、黄芹、槐子。

开国上将王新亭曾回忆:“那时候,我们筹集到白布,但买不到染料,便采取土办法,用槐花子染布,做成军衣。

虽然布匹染得黄绿不匀,但是,每个新战士都领到了一套新衣,穿起来很有精神,整整齐齐到了部队。

”1941年夏天,八路军第129师还专门以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名义向所属部队下达了收集槐子的命令。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合作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共合作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 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 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 战。
材料二: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在美国 旧金山隆重举行,大会指导委员会以中国抵抗侵略最先, 特准为签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签字国。中国代表团首 席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 刻,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 得了体制性的确认。此时距离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过8 年而已。8年前有谁能料到,一个面临重重民族危机而苦苦 挣扎的东方弱国,8年后会名列世界“五强”呢?
答: (1)国共合作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合则两利 (2)国共分裂对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的伤害:
分则两害
2、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有幸采访到国民党主 席洪秀柱,你最想对她说什么?
答:合作,对海峡两岸都有好处,分裂和 任何逆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期 待国共再次合作,实现国家和平统一。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台儿庄激战中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缴获的日军坦克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八路军新四军军服八路军臂章新四军臂章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彭德怀根据地的民兵在日军将要经过的河滩上埋地雷
2
一、完成国共两次合作表格
从这幅对联中,你能看出 黄埔军校的创办宗旨是什 么吗?黄埔军校对中国革 命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 ?
八路军臂章 新四军臂章
指挥八路军进行 百团大战的彭德怀
1938年4月,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八 路军在武乡县以东的长乐村地区与日 军猛烈战斗,粉碎日寇的围攻。上图 为战役中缴获的日军武器等战利品。
根据地的民兵在日军将要经过的河 滩上埋地雷。
强调
• 国民党正面战场: 滕县保卫战、台儿庄战役、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等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军衔服饰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军衔服饰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军衔服饰!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序列一(1938年1月)第一战区(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司令长官程潜第二战区(作战地区山西方面)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作战地区苏浙方面)司令长官顾祝同第四战区(作战地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何应钦第五战区(作战地区津浦线)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司令长官蒋中正副朱绍良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陈诚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闽绥靖公署主任陈仪军委会直辖兵团第二十军团汤恩伯第二集团军孙连仲第二六集团军徐源泉第八集团军张发奎整训部队及未经调动部队计后方整训部队二十六个步兵师,未经调动部队十四个步兵师,七个步兵旅。

国民革命军序列二(1938年11月)第一战区(辖区豫省及安徽之一部)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及陕西之一部)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辖区苏南皖南浙闽两省)司令长官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区两广方面)司令长官张发奎第五战区(辖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八战区(辖区甘宁青及绥远方面)司令长官朱绍良第九战区(辖区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第十战区(辖区陕西方面)司令长官蒋鼎文鲁苏战区(辖区苏北及山东方面)总司令于学忠冀察战区(辖区冀察文面)总司令鹿钟麟国民革命军序列三(1944年冬)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代)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驻印军总指挥萨尔登副郑洞国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卢汉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总部直辖部队地方绥靖部队军委会直辖部队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俄国共产党「以党建校,以校领军」的模式,并参考苏联军事制度後创设。

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军队亦效忠国民党,为北伐、抗战、国共内战的国民政府军事主力。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军装的冷知识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军装的冷知识

说说八路军、新四军军装的冷知识其实不想写的,但是看到头条的神论太多,我还是说说吧。

我先归纳几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挺无聊的。

比如:军帽怎么走帽徽,这是国军!八路军怎么可能有领章!这是国军!八路军都有臂章!没臂章的是国军!作为一个评论区的头条资深人士,我说了无数次,还是挺累的,所以我就今天写写吧。

关于帽徽的问题首先明确一点,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国军,这个国军指的是国民革命军序列,广义的解释,但是不常用,狭义的国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这个用的比较多,分语境。

而为什么这两支军队要在国军序列里,这里要掌握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番号。

以前我们叫红军,这个是我们自己的番号,而归入国民革命军,并且有了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115,120,129三个师及新四军这些番号,就是说,这两支军队是国民政府承认的,有户口的,有编制的(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在一个单位里当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是什么感觉),并且对外也是承认的,等于是身份证,不是黑兵,这个是对于身份的认同。

所以,这里解释了两支军队的身份,那就这两支军队就要戴帽徽了,只是后期八路军生产不了帽徽,而且军队人数暴增,加上好多人也不愿意戴,帽徽也就没有了,1944年美军观察团拍摄的120师部队还有帽徽,因为120师人数少,老兵多,基本还是刚刚改编的样子。

如下图:关于臂章八路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又被成为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这两个番号只是先后顺序的问题,叫哪个都行,八路军因为全国闻名,所以一直就被叫做八路军,但是路军是一种临时军事单位,在后来全国军队整编,路军编制取消,按照番号成为第十八集团军,这个级别已经很高了,所以为什么朱德总司令可以成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八路军臂章分为已下几种,各地戴的也不一样,而山东军区还出现过三角形的臂章,很罕见,另外,山东部队的臂章还有“山纵”字样,就是八路军山东纵队。

臂章后面写有部队番号,职务,姓名,编号等,(下图的三角臂章背面就很明显啦)八路军臂章样式如下图:山东部队臂章如下图(个别出现,不能一概而论,注意它的背面):新四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这个是个军级单位,比第十八集团军低一格,从番号上和国军新一军,新六军一样,没有区别。

中国军人穿什么去打仗讲解

中国军人穿什么去打仗讲解

中国军人穿什么去打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歌词,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著名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也多次翻拍成电影电视,每次都受到热捧,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可是,同志们可曾注意到《三国演义》影视中将士打仗时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马甲”?那些衣服马甲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穿着有没有什么讲究?带着这些疑问,今天,让我和大家一起穿越历史,比照现在,看看中国历代将士们都穿什么去生活打仗。

一、从商到清中国古代军戎服饰演变军戎服饰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军服,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军服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经有了雏形。

在当时的争斗中,人们为了不被对方的矢石矛剑击中自己,开始制造甲胄。

“甲”是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相当于现代的防弹衣。

先秦时的甲衣是用皮革、藤条等制作的,称为“甲”;后来发展到用铜片、铁片来做防护装具,则称为“铠”。

“胄”指头盔,是用来保护头部、颈部的装具。

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人体防护装具,因此,常常合起来称作甲胄。

古代的军服主要是甲胄,后来也称胄为盔,亦称作盔甲。

至于铠甲,商周两代主要是用牛皮、犀牛皮和鲨鱼皮等制作的皮甲和青铜制作的铠甲。

无论皮甲还是铠甲,士兵穿在身上,都坚硬如板、无法折叠,抡刀舞棍搏杀时,动作无法施展。

古人为了解决铠甲影响战斗动作的问题,各朝各代都有很多创新的做法,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

(一)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民族部落的不断兼并,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多时可达一万三千人,如此庞大的军队,又是几支部队配合,如果没有统一的服装,指挥起来必定是十分困难,因此戎服开始出现。

(二)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击溃了商纣王的军队,建立了西周王朝。

西周是青铜台铸发达时期,铠甲已经向金属材料发展。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衣装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衣装

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2期·党史资料·!"#$%&'()*+,-.宋 弘 近年来,学界对中共革命史的研究逐步深入,很多以往被忽视的内容进入学者视野,例如对中共军队士兵的关注与研究。

当前对中共军队士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参军动机、顾虑以及中共对参军的动员等方面①。

除参军动机外,农民参军以后的日常生活也是影响士兵战斗力的关键因素,而衣装则是士兵日常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抗战时期曾长期担任中共军队后勤工作领导人的周文龙,在1940年的报告中指出:“战时部队鞋袜解决极差。

这个问题或许在我们部分同志中,有认为是一个平凡不关重要的琐碎工作,其实不是如此。

这是关系到提高战时士气与战斗力的实际重大问题之一。

如果这一工作没有得到认真和适当的解决,就足以影响战士勇往奔进的气力,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②然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士兵衣装问题仍然关注不够,主要是将士兵衣装放在整个士兵生活和服装史的脉络中进行探讨,对士兵衣装的具体细节及背后所涉及的问题揭示得不够③。

因此,本文拟挖掘相关史料,对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衣装作专题研究④,在时间上侧重1940年至1945年,兼涉1940年以前的部分情况。

通过分析士兵衣装的款式和颜色、获得的途径和数量及衣装的短缺状态,一方面揭示以衣装为中心的八路军士兵日常生活的艰苦面相,充分挖掘衣装背后的象征作用和承载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以点及面,通过衣装问题透视抗战时期中共如何面对日常生活,如何处理革命中的细节问题,以加深学界对中共革命与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认识。

一、士兵衣装的款式和颜色衣装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士兵的外在形象,也是表明八路军士兵身份的标志之一。

款式和颜色是其最重要的外在呈现,在不同年份、不同根据地都会有些微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根据地的形势、原料获取的难易程度、战斗需要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衣装的款式及变化总体上看,华北八路军士兵的衣装有基本款式,各军区、各部队都有相应的规定。

全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开发变化简史组图

全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开发变化简史组图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

亦称军装。

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

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

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

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

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

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

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简史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

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

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

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

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

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

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

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

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

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

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

1670~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

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其中有过单纯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很不方便的情况。

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

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

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进化史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进化史

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进化史作者:白孟宸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8年第01期1937年9月6日,陕西省泾阳县石桥镇。

在一座用木桩和木板搭成的简易检阅台上,一名身材高大的军人看着台下数千名官兵,手里攥着一顶黄色的军帽,用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嗓音向台下的官兵做了动员:“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不过是形式。

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我们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不会变!”他举起手中的军帽,指着正中的青天白日帽徽说:“这顶军帽上的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缓缓摘下头上的红军帽,将黄色军帽戴正,然后发出命令:“现在换帽子!”衣服分红白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将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在宣布新四军番号后,南方八省15区红军游击队先后被改编为新四军。

但是对于改编的命令,很多战士想不通。

他们尤其反对“红军更名”和“穿白军的衣服”。

1928年,红军在江西遂川缴获了100多担土布,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红军在井冈山茅坪桃寮村建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被服厂。

但是此时,我军仍然没有制式军服。

为此,红军军需处参照苏联红军军服式样,初步设计了具有革命特色的军服,经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审定,最终确定军服采用深灰色棉布,军帽为有檐的八角帽(列宁帽),帽徽为红色布质五角星。

整个军帽以棉布缝制,帽徽直接缝在帽额中心。

帽檐采用双重布车成夹舌。

上衣为中山装式,开襟翻领,领口佩红色领章,衣襟两旁上下共做有盖口袋四个,下边两个斜口袋。

军裤为西装式军裤,下打绑腿。

这一时期,我军被服厂为了制作军服,几乎天天加班加点。

布匹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根据地设在敌我交界处的布店采购,其次是战场缴获,此外还有打土豪没收的浮财。

当没有足量的染料时,被服厂用五倍子掺锅灰染灰色,用黄栀子染黄色,但前者经洗,后者的耐洗性很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革命军的款式,仅以左臂佩戴的“八路军”、“新四军”布臂章以示区别。

干部与战士的衣服样式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

干部多缝了2个口袋。

抗战初期,八路军戴的直筒加围的圆顶帽上佩有国民党军队的小帽徽。

可实际早不是这个样子,按常例说,一名八路军正规部队的士兵的装具应包括八路军军帽、军衣、鞋、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和棉被,一般都是两双鞋。

附属的装备还有干粮袋、碗袋。

可实际上能配的标准的很难。

军官还能多发挂包或马搭子,或者时髦点说叫图囊一个,这勉强也算官兵不一样的体现。

咱们从头说起,八路军的军帽可能是最普遍的八路军装具,很多士兵进入部队开始都是只发给一个军帽和一个臂章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佩戴的臂章为长方形,其标准尺寸为8.5厘米6.5厘米,白布底,用蓝色印制,中间为“八路”二字。

臂章这个大家都熟悉,为何军帽是八路军士兵最普遍的装具。

首先,个人揣摩,军帽当时与国民党的军帽是统一的,无非把青天白日的帽徽改成扣子,这个库存量大,仅八路在山西接管晋军丢弃的几个被服仓库就有很多。

也很奇怪,不过也简单,当时的仓库主管把被服很多都盗卖了,惟独留下帽子,难道他未卜先知,知道八路缺军帽?玩笑而已,主要是军帽没有人要。

最关键,是八路军军帽节省原材料,并且醒目,尽管是个人之见,但八路之穷,天下闻名,县、区的地方武装干部能戴上个八路军帽都是标准的干部形象,当时八路军奖励配合作战有功劳的地方部队也是奖励军帽2顶,2顶,我反复
80余人,如此奖励,一个能拿的出手,而另一个欢天喜地,八路之穷,确实名不虚传。

接着,我们说说军服,八路军军服的样式是大体固定的,但用料和颜色的区别则比较大。

抗日战争时期,环境十分艰苦,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就地取材制作军装,而每个根据地所接触到的布料和染色剂都有区别。

有些敌后游击队甚至没有军服,群众的便装就是他们的军服。

八路的军服装具大体上来源有二个渠道,一是军队与地方被服厂生产,二是缴获。

八路军军服常用的是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粗土布,染色是标准的“八路灰”,这是我们在影视作品里经常见到的八路的打扮,而实际,实际就不是这么会事。

综合我手头的资料,八路的军服颜色起码有黄、黄绿、草绿、灰等4种被普遍使用的颜色,至于面料,那更是八仙过海,各根据地自己说了算,有代表性的就是——山东军区的4大军分区的军服颜色就很鲜明,绝对混淆不了。

比如黄绿色军服,将春季收获的槐花碾碎,和染料拌在一起调匀,这样染出的布色调鲜艳,洗后不褪色。

聂荣臻把选择黄绿色的理由说成:黄色寓意着我们是黄河的子孙,中华民族的脊梁;绿色,则是生命长青的象征。

扯淡,他做梦也想染成灰的,可原料那里也没啊,草木灰也不容易弄啊。

在山东,渤海军区和胶东军区的部队会师,部队就分的很清,颜
八路军还有一种敌后武工队式样的制式服装,中山装上衣,灰色裤子,服装近似便装,易于普通人穿着,适合化装侦察和抵近尖兵,不过这种服装生产数量不多,只能在少量老照片上看见曾经的风采。

现在的影视作品上的八路军服整齐,统一,实际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八路总部和八路军总部骑兵团、警卫团等总部直属部队与北方局、边区政府党委、抗日军政大学、新华社等机关能近水楼台的装备到八路总后勤部被服厂的被服装具,总算还能上得了台面,后来留下的照片、电影资料又多取材于他们,没给八路丢多大人,一线的作战部队,跟叫花子区别不是很严重。

国民政府当局歧视杂牌的名声还是很响的,这个有个比方,中央军是正室夫人养的,如晋绥军、东北军是小妈养的,八路军是后妈养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中央军和部分有人罩的地方军,上级都高看两眼,国府当局损失多少补充多少,枪弹粮饱足足的,不说小康,最起码能混个温饱。

八路军可不行,贫还来不及脱,在38—39年的国共蜜月里,枪弹粮被服多多少少还能补充点,有的时候,地方当局还给,后来八路军一线团队彻底成了没娘的孩子,只好出门找日本鬼子要饭啦。

主要是八路军总部后勤部被服厂的生产工艺、设备实在不行,无力满足八路军广大一线团队的需要。

在1939年后,庞大的八路军后勤系统的被服部分几乎被日军彻底破坏,残留的现代化生产能力迅速被疏散到延安,各根据地不得不依靠自力更生来解决问题。

有的时候,
下枪拿起针,干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粗布是面料,但根据地的生产工艺无法满足八路军部队的需要,日军以战养战,在中国大肆掠夺粮食棉花,而老百姓也需要棉花,关键是当地妇女的生产数量远不能满足八路的需要,用杯水车薪说一点都不过分,起码纺织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想换点钱来得到油盐以及其他必需品,八路的一线团队穿的破破烂烂像叫花子,一到冬天就犯愁,国民政府连身棉军装都不发,冬季大练兵不是独创,但也是无奈的无奈,部队缺乏御寒的棉衣,不活动活动就会冻死人。

很多连队只有一两件棉衣,只有哨兵上岗才能穿,有些部队的哨兵不得不披棉被上岗位,潜伏哨兵把自己埋在草堆里取暖。

八路的将领们觉得与其让部队冻得都挤在炕上发抖,不如练练兵,投投手榴弹什么的,既御寒又提高了战斗素质。

八路就开始为了生存而战斗,缺枪少弹的八路就得自己琢磨收拾鬼子汉奸,有本事的,吃香喝辣,没本事,只能在寒风里颤抖,不过鬼子汉奸有的八路很快都有了,要是没有就从日伪手里夺他娘的。

摸营、伏击、挖陷阱、打闷棍,反正只要是对着鬼子汉奸,你爱干什么干什么,能缴获布料就运回根据地组织地方政府生产被服。

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可穷八路可不这么干,夏天多少还给敌人留点,在冬天的伏击战后,鬼子就不说了,扒光,他们有毛衣,八路最喜欢,就连汉奸的尸体上基本也只剩下一个裤头了。

没想到,当汉奸也不容易啊,临死连件衣服都没有。

也饥不择食,上,扒他娘的。

有条件地部队还能就着染色,没条件的,就披上鬼子皮过冬,反正八路也是隐蔽作战,偷袭为主,很多时候,猛的看上去,那不是八路,整个叫花子集中营,要不是头上顶个八路军帽并且有地方组织带领,弄不好被不明真相的地方部队伏击都不好说。

44年时,山东东平的日军偷袭八路,日伪军清一色的八路灰军装,装具齐全,可惜地方武装见惯穷八路,富八路着实没见过,马脚一下子就发现了,正规老八路冲出来,一顿手榴弹披头盖脸,倒让八路穿上新军装感觉了一把。

一年一套军装,做梦去吧,八路只好发动地方缝补,老区甚至参军的自己带被服,不让后勤伤脑筋。

两年能发件衣服都不错,艰苦点的部队,数九腊月穿单衣在寒风里与鬼子拼刺刀,五月端阳披着棉袄打工事,旧的不敢扔,新的没下来。

皮带,统统的缴获大大地,头戴八路帽,腰间系皮带,敞开衣襟,腰里插驳壳,典型的八路地方干部。

咱们说说鞋,鞋是地方组织生产的大宗,这个制作隐蔽,谁都可以做,敌人发现也不要紧,就说自家纳自己穿,可是,八路的游击战特别费军鞋。

平原地区稍微好点,一双布鞋能穿一个多月,山区,一双布鞋不过坚持400多里山路而已,一旦有战斗结束,八路就立马把自己的布鞋脱下来,从敌人的尸体上脱下胶鞋或皮鞋,一双胶鞋能抵5双布鞋,至于鬼子的皮鞋,尽管很笨重,但走山路省,耐磨损。

节约。

实际还是穷啊。

鞋为八路装具里唯一能超标准发放的,基层政权也多给八路这个,至于袜子,基本不用想,只有裹脚布,就连裹脚布,也是承担绑腿的功能,个别时候还的应急做绷带什么的。

干粮袋、手榴弹包是八路军士兵的标准配置,其式样更是五花八门,有的长,有的短,上面还有字,如杀敌报国等,有的甚至上面还绣着花、鸳鸯等。

地方动员参军的一般都自己携带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干粮袋和棉被。

这些附属玩意就不提。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外援以及合法购买基本断绝,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敌人经济封锁所造成的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穷八路,穷八路,三个字道出了在60年前八路军当时斗争环境的艰苦。

但军装中凝聚着的血与火的历史和民族精神,是用言语所无法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