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含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本讲主要内容】中考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缓慢氧化氧化反应 (放热) 剧烈氧化 (燃烧) 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 类型: 一般:安静的燃烧 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 一般情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 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扩散,达到着火点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主要考点:1. 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 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2. 了解:① 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则是指一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过程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②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联系与区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失去氧,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得到氧,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③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关键是置换反应的判断: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立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 CO + CuO == Cu + CO 2 ;CH 4 + 2O 2 == CO 2 + 2H 2O注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④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3. 应用: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质量或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典型习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实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表面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A. ②⑥⑦B. ④⑤⑧C. ①③⑤D. ①⑤⑧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3.下列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后变黑⑤汽油挥发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⑤D. ③④⑤4.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d )A. 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 一定是置换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5.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d )A. 变化中火星四射B. 有发光现象C. 有大量热放出D. 有黑色固体生成6.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7.下列广告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c )A.使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不含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8.“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 基础篇第1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中考复习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节物质的组成[经典例题]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C、H、N、O四种元素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例2,(0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C.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例3,(0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水、氢气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例4,用数字和符号表示:⑴2个氮原子______ ;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婴儿配方奶粉的说明书上有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A、金属B、非金属C、元素D、分子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60B、O2C、HD、Cu3.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A B C D5.下列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化学中考复习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B 、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D 、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7.维生素C (化学式为C 6H 8O 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 不属于氧化物B 、维生素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1:12C 、每个维生素C 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 、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 ,切忌偏食8.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初三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压力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反应 条件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 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也可以用于推断未 知物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产生新的物 质。
Part
02
化学基本原理
原子与分子
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分子种类
分子可分为单质分子和化合物分子 ,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 物分子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Hale Waihona Puke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误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 差产生的原因,提高实验的精度和 准确性。
Part
04
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复习题
什么是分子和原子?举例说明。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解释 元素周期律。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明其 意义。
答案解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例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这是 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不会消失或增加,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例如,铁 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THANKS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改变及性质主要考点: 1.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催化剂在反应中转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改变及性质主要考点:1.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 催化剂在反应中转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2.了解:① 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改变与物理改变: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改变或化学改变则是指一种改变,具有肯定的过程推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根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肯定发生了物理改变发生物理改变的同时,不肯定有化学改变②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联系与区分: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失去氧,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得到氧,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③ 化学反应类型的推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关键是置换反应的推断: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立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 CO + CuO == Cu + CO2 ;CH4 + 2O2 == CO2 + 2H2O留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缓慢氧化氧化反应〔放热〕剧烈氧化〔燃烧〕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到达着火点以上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类型:一般:清静的燃烧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一般状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准时扩大,到达着火点④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分留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关心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方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3.应用: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缘由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与反应的全部反应物的质量与全部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全部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全部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缘由: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转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转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转变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肯定转变,分子的质量或分子的个数不肯定转变典型习题:1.以下改变中,属于物理改变的是〔〕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试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外表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A. ②⑥⑦B. ④⑤⑧C. ①③⑤D. ①⑤⑧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以下改变都属于化学改变的是〔〕A. 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 酒精挥发,湿衣服变干C.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3.以下改变中,确定属于化学改变的是〔〕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后变黑⑤汽油挥发A. ②③④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4.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A. 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行能是分解反应C. 肯定是置换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5.推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根本根据是〔〕A. 改变中火星四射B. 有发光现象C. 有大量热放出D. 有黑色固体生成6.以下改变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改变,有发生了化学改变的是〔〕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含解析)-人教版初中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01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一、考点、热点回顾【知识与技能】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4、熟悉初中常见物质的俗称,将其俗称的来源弄懂,并与其学名,化学式及所属类别联系起来记忆。
5、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原子守恒、元素守恒和质量守恒”这个核心。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6、主动关心与化学有关的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重点:1.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进行物质的简单分类;2.能用微粒的观点分析、解释一些常见的变化和现象。
3.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4.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5.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理解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典型例题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对大量化学现象归纳出的规律,因为此们要很好地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准确地应用它去分析化学现象.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所示: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结构:单质离子阴离子离子化合物阳离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组成构成元素物质原子中子(纯净物)核外电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分子共价化合物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只有种类,不论个数)(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粒子和粒子构成的物质(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单质非金属: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磷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共价):如氯化氢、二氧化碳、硫酸、有机物等(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金刚石要正确应用以下观点分析问题:1、元素是从宏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因此不讲个数,只讲种类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相同物质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伴随能量的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热量的变化,如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电解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类型A+B→AB AB→A+B+ ……AB + C→A +BC AB + CD→ AD+ BC特征反应物为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即“多变一”反应物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即“一变多”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两种,且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化合物(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最新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doc【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 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可分的;③ 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四年制试题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根本概念和原理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 二二年二月七日一. 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根本概念和原理二. 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理解其意义。
三. 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根底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根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响。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响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响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者产物是什么物质;③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响;还可根据反响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②原子虽小,但其构造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③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⑤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六个一定不变”: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二(含答案)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二(含答案)一、构成物质的粒子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问题①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④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⑤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4、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与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二、物质的分类三、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2)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3)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①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如:H2中数字“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1)位置: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2)书写顺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3)注意事项: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4)常见离子:①阳离子——Na+、Mg2+、Al3+、NH4+等②阴离子——Cl—、SO42—、NO3—、等(5)意义(以镁离子为例):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2Mg2+表示2个镁离子。
3、化合价(1)定义: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都是一个固定的比值,体现这种关系的数值就是化合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含答案)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化学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化学性质是一个静态特征。
4、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5、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的类型
(2)基本反应类型的注意问题:
①对于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②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产生氢气,不属于置换反应。
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时有条件的: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④盐与碱、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除要求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外,还要求反应物中的盐、碱必
须都溶于水。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①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运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注意: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④钾、钙、钠不符合这一条。
它们会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和盐反应。
⑤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⑥在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距离大的,反应优先发生。
7、质量守恒定律
①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②解释: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可将化学反应过程归纳为“六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即: “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上: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改变,分子种类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③注意:在验证质量守恒实验中,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时,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2011·广东清远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 D.粮食酿酒
2、(201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炭燃烧 B 切割金属 C 滴水成冰 D 汽油挥发
3、(2011·广东广州中考)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4、(2011·山东济宁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5、(2011·湖北宜昌中考)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铜导电性良好,可作电线 D.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 6、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7、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OH )2 + 2HCl =MgCl 2 + 2H 2O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8、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 2 ; Br 2+2KI=2KBr+I 2; I 2+Na 2S=2NaI+S ↓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C12+2NaI = 2NaCl+I 2 B .I 2+2KBr = 2KI+Br 2 C .Br 2+Na 2S = 2NaBr+S ↓ D .C12+K 2S = 2KCl+S ↓ 9、(2011年江西中考)有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 (A )<Ar (B )。
将A 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 放入质量分数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 、B 均显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氢气的速率A <B B .反应A 、B 一定都有剩余
C .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D .消耗B 的质量一定小于消耗A 的质量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Mg Ni Mn Cu
B .Cu Ni Mn Mg
C .Cu Mn Ni Mg
D .Mg Mn Ni Cu
11、(2011年山东德州中考)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Zn、Cu分别放入稀盐酸中;②将Ag放入Cu(NO3)2溶液中;③将Cu放入AgNO3溶液中;④将Cu放入ZnSO4溶液中;⑤将Zn放入AgNO3溶液中。
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⑤
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到足量的Cu(NO3)2、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中只含有一种金属,则该金属是( )
A、Fe
B、Cu
C、Ag
D、Mg
12、(2011.威海市中考)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13、(2011.哈尔滨市中考)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
14、(2011年山东威海中考)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给水通直流电;
③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⑤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
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或: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
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A
6、C
7、D
8、B
9、C 10、D 11、D 12、C 13、(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瓶中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同(2)参加化学变化(或消耗;或反应掉)的白磷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14、(1)①②③④⑤
(2)②④
(3)H2和O2Zn+H2SO4=ZnSO4+H2↑ H+和Zn
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H+、OH-不相同③是化学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⑥是核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4)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