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合集下载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1.案例背景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指出,在2009年到2012年间,苹果公司利用美国对海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漏洞,规避了应对440亿美元海外收入的税务支出,经过计算,苹果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政府35%的税率。

同时,该备忘录还支出,苹果拥有的1400亿美元资金中,约有1022亿美元的资金在海外子公司,并且无意将这些资金转回美国。

与此同时,2013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发行了17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美国业务的拓展,却拒绝将海外的资金汇回美国,而是选择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开展和作为股东分红,避免向美国政府交纳税收。

2.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常被称为英属处女群岛经济的“两大支柱”(twinpillars)。

为发展当地经济,该岛政府1984年通过了《国际商业公司法》,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离岸公司”,并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在当地设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纳营业执照续牌费外,免交所有当地税项;公司无注册资本最低限制,任何货币都可作为资本注册;注册公司只需一位股东和董事,公司人员中也不必有当地居民;无需申报管理者资料,账目和年报也不必公开,同时英属维尔京岛也没有任何外汇管制,对于任何货币的流通都没有限制,这些宽松的条件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避税天堂。

3.苹果利用避税天堂避税过程分析苹果美国公司(API)在爱尔兰注册了子公司“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这家公司通过低买高卖,接收了除美国本土之外苹果的全球销售收入。

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但是苹果公司由于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所以和爱尔兰政府谈判达成了税收优惠减免的协议,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在这个过程中,爱尔兰与苹果公司实现了双赢。

其次,苹果公司在爱兰注册子公司“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OI)”AOI是苹果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关联公司组织结构的第一级关联公司,100% 为API 拥有。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

税务十大经典案例1. 美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由于依靠一系列税收抵免,使其在2011年和2012年没有支付联邦所得税,而该公司当年的利润达到了221亿美元。

这件案件揭示了企业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减少税负的问题。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欧洲国家利用低税率和模糊的税收法规进行税务规划,以避免缴纳国内税款,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正当的税务规划行为,导致公司在欧洲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税收罚款。

3. Google公司Google公司使用类似的税务规划方式来规避缴纳欧洲国家的税款,欧洲联盟指控Google获得了不当的税收优惠,导致公司欠缴逾6300万欧元的税款。

4. 万达集团中国万达集团被指责在2016年大规模的采取非法减税行为,涉嫌违法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法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5. 摩根大通公司摩根大通公司被指责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没有足够的缴税贡献,利用避税措施避免缴纳数百亿美元的税款。

6. 斯伦贝谢公司斯伦贝谢公司被指控在利用多种税务规划方式规避税务收入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巴西和挪威。

7. 美国国税局2013年,美国国税局曝光了数家企业通过在巴米杰斯州一家小城买几百个电话号码,从而在文件中难以判断哪些预算和成本由哪些州产生,从而减少了税款。

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被指控在2002年至2004年期间拒绝缴纳22亿美元的税款,使用了一个不合法的税务规划方式避免了缴纳美国联邦所得税。

9. 道润资本2015年,中国财政部宣称道润资本涉嫌组织、实施多项欺诈行为,包括虚报纳税申报材料、虚假报销、虚报抵扣等等,总金额超过4.4亿元。

10. 拜耳公司拜耳公司在阿尔萨斯-香槟-阿登省的总部被搜索。

警方怀疑该公司逃避法国的税收规定,通过将财务流程转移到荷兰、爱尔兰,或是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相关案例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相关案例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相关案例
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是跨国企业为了减少税负而采取的一种行为,它们通常通过在高税率国家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相关案例:
1. 谷歌公司:谷歌公司采用在爱尔兰和荷兰等低税率国家注册子公司的方式,将其全球利润转移至这些国家,以减少在高税率国家的纳税额。

这一做法引起了欧盟和美国政府的关注和调查。

2.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注册的子公司通过获取所谓的“双非居民公司”地位,使得该公司不需要纳税。

这一做法引起了欧盟调查和爱尔兰政府的不满。

3. 道明银行:道明银行因在卢森堡注册的子公司通过虚构债务和利润转移等手段,违反欧盟反补贴规定,而被欧盟处以高达2.9亿欧元的罚款。

4. 斯塔扎:斯塔扎是荷兰的一家公司,该公司通过向自己在爱尔兰注册的子公司销售虚构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从而将其在荷兰的利润转移到爱尔兰,以逃避荷兰的高税率。

这一做法引起了欧盟的调查和关注。

这些案例表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已经成为跨国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它们通过在低税率国家注册子公司和利用各种手段,转移全球利润以减少税负。

这一行为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警惕和调查,为全球税收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 1 -。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2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2
3
思考:
什么是避税? 避税的成因? 避税的手段? 跨国公司为什么是跨国避税的主要实施者? 各国为什么要反避税?
4
5
6
美国调查苹果避税的七个惊人发现
1、几乎所有的海外业务都由一家没有一个员工的爱尔 兰企业经办。
2、苹果在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超过2%。 3、2009-2011年,30%的苹果全球净利润来自AOI
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3)银行或与银行活动类似的金融活动在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有充分的现代通讯设施; (5)对外币存款没有管制; (6)大力宣传自己是离岸金融中心。
2、日本国国际避税地的界定 公司的全部所得或特定类型的所得所适用的实
际税率低于日本国内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50%
29
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这一定义,日本的税务当局 列举出33个属于避税地的国家和地区。
8
避税与偷税
相近概念,主要区别:
1、偷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的情 况下通过种种手段不缴纳税款,而避税则是指纳税 人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
2、偷税直接违反税法,是一种非法行为;
而避税是钻税法的空子,并不直接违反税法;
3、偷税往往要借助犯罪手段,比如作假帐、 伪造凭证等,避税披着不违法的外衣,手段更多样 化、涉及范围更广泛;
首先,它扭曲了商业竞争:如果从事跨国业务 的企业因为运用BEPS策略而获利,那么相对 于仅从事国内业务的企业,他们就具有了不正 当竞争优势。
其次,它将导致资源分配的浪费,投资决策会 向那些税前回报率很低,但是税后收益很高的 活动倾斜。
最后,关乎于公平性:当纳税人(包括普通个 人)看到跨国公司可以合法避税,这会破坏所 有纳税人自愿遵从税务合规的意愿。

“苹果公司避税案”评析及启示

“苹果公司避税案”评析及启示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一、苹果公司避税案介绍苹果公司连续数年被评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同时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高额的利润应当对应高额的税额,但苹果公司却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规避了高额税负。

2013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下属的常设调查委员会首先向外界出具了有关苹果公司避税的40页报[收稿日期]2019-08-19[作者简介]刘子涵(1996—),男,汉族,天津市人,外交学院国际法系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公司避税案”评析及启示刘子涵外交学院,北京100044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Tax Avoidance of Apple Inc.LIU Zi-han(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Abstract ]The tax paid by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iscal revenue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including China.However,tax avoidance widely adopted by these corporations,including Apple Incorporation,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tax security of the countries concerned.Taking the tax avoidance case of Appl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methods Apple adopts to evade its cross-border tax.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special legislation of anti-tax avoidance in China,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registration plac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actual administrative body should have the sam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Moreover,the operational measures should be specified to determine the cost sharing agreement and international tax coope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tax avoidance ;resident taxpayer ;transfer pricing ;cost sharing agreement[摘要]大型跨国公司所上缴的税收已成为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广泛采取的避税行为却严重影响一国的税收安全。

最新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最新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作者xxxx------------------------------------------日期xxxx苹果公司避税案例1.案例背景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指出,在 2009年到2012年间,苹果公司利用美国对海外企业在税收方面的漏洞,规避了应对440亿美元海外收入的税务支出,经过计算,苹果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政府35%的税率。

同时,该备忘录还支出,苹果拥有的1400亿美元资金中,约有1022亿美元的资金在海外子公司,并且无意将这些资金转回美国。

与此同时,2013年,苹果公司在美国发行了170亿美元的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美国业务的拓展,却拒绝将海外的资金汇回美国,而是选择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开展和作为股东分红,避免向美国政府交纳税收。

2.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常被称为英属处女群岛经济的“两大支柱”(twinpillars)。

为发展当地经济,该岛政府1984年通过了《国际商业公司法》,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离岸公司”,并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在当地设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纳营业执照续牌费外,免交所有当地税项;公司无注册资本最低限制,任何货币都可作为资本注册;注册公司只需一位股东和董事,公司人员中也不必有当地居民;无需申报管理者资料,账目和年报也不必公开,同时英属维尔京岛也没有任何外汇管制,对于任何货币的流通都没有限制,这些宽松的条件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避税天堂。

3.苹果利用避税天堂避税过程分析苹果美国公司(API)在爱尔兰注册了子公司“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这家公司通过低买高卖,接收了除美国本土之外苹果的全球销售收入。

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但是苹果公司由于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和税收,所以和爱尔兰政府谈判达成了税收优惠减免的协议,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到2%,在这个过程中,爱尔兰与苹果公司实现了双赢。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分析

自2009年至2012年,AOI 从其下属的关联公司共计 收到股息300亿美元,相 当于这一时期苹果全球净 利润的30%,AOI没有就 此向任何国家纳税。
①ASI和其直接母公司AOE同样设立在爱尔兰,而AOE的直接母公司是AOI。
②在2012年以前,与AOI一样,ASI也没有自己的员工,其董事会成员是工作和居 住在美国的API员工。 ③自2006年5月至2012年3月的共计33次董事会会议都在美国加州召开。
②AOI自设立以来的30多年没有一名员工,只有三个自然人作为董事,然而他们 中两位是API的员工,居住并工作在美国加州,另外一位是ADI的员工,居住在爱 尔兰,并且AOI的董事会会议几乎都是在美国加州召开的。
③AOI的资产由API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一家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子公司负责管理, AOI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存放在其开设于美国纽约的银行账户。
在美国本土进行的研发活动所创造出的价值极高 的知识产权被部分地置于爱尔兰公司名下,所赚 取的巨额商业利润,大得不成比例的被截留在美 国以外,成功避税。
自2009年至2012年,ASI依据CSA承担了49亿
美元的苹果研发活动成本,而此期间内, ASI却因拥有苹果的知识产权中的经济权利 而获得了740亿美元的利润,投入产出比达 到了惊人的1:15。
苹果和苹果商品的核心价值,就是苹果商品中所嵌入的 知识产权和苹果商品代表的商誉,而苹果知识产权的根 本来源是苹果的研发活动。苹果的研发活动几乎全部都 是在美国本土进行,是API的工程师和专家完成的。
2012年API向美国政府纳 税600亿美元,成为向美
国政府纳税最多的公司 之一,就是这个原因。
苹果在美洲以外市场的交易活动,以ASI为资产、功能和风险的主承担者, 赚取企业家(Entrepreneur)利润,即苹果在这个市场的利润由ASI获得,因 为ASI拥有这个市场苹果商品知识产权中的经济权利,ASI在此区域的关联交易 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苹果公司节税术

苹果公司节税术

2012财年,苹果公司的营收达1565亿美元,按照美国税法的规定,对于苹果这种年营收规模超过1833.33万美元的公司,大部分的营收应适用35%的联邦税率。

而现实是,苹果公司的综合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

即便是在高科技公司当中,税负率也处于下游。

很显然,苹果公司的缴税没有与营收成正比。

那么苹果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美国境内:硬件销售税负亦能规避首先,苹果公司在美国境内,利用各州间不同的税率,设置了一套避税策略。

苹果公司的总部位于加州的库比提诺(Cupertino ),管理现金的部门却不在总部。

随着苹果公司的银行余额和股价节节攀升,2006年,其管理层在总部200英里之外的内华达州雷诺市,设立了一个名为Braeburn Capital 的子公司,负责接收并投放公司利润,通过它来管理公司现金。

Braeburn 的办公室十分简陋,仅有几张桌子和几台电脑设备,很难想像这就是苹果公司“管钱”的地方。

作为目前全球盈利最牛的高科技公司,苹果公司并不在雷诺市设计iPhone ,也没有把自己的售后服务中心设在这个城市。

iPhone 的生产基地,更不用说了,远在地球的另一边。

那么,设置雷诺市的分支机构有什么用处吗?加州税率为8.84%,倘若Braeburn 公司设在苹果公司总部,也就是加州的库比提诺,公司就得为其在国内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是,内华达州并不征收企业所得税,也没有资本收益税。

说到这份上,答案很明显了。

Braeburn 公司还为苹果公司提供了削减他州(包括佛罗里达、新泽西和新墨西哥在内)税额的情况。

在美国,一旦有人购买了iPhone 、iPad 或是苹果公司节税术提起苹果公司,人们想到的是开发产品天才、创新商业模式天才,但没想到它也是避税天才。

在重塑多种产业、刺激经济增长、满足顾客胃口的同时,苹果公司也发明了各种旨在钻税收制度空子的企业战略。

■ 文 / 黄俊铭其他苹果产品,部分的销售利润通常会被存入Braeburn公司账户,然后又会被投放到股票、债券等理财产品当中。

国际税收法律案例(3篇)

国际税收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涉及多个国家的税收管辖,因此,如何处理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涉及一家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转让定价争议,涉及国际税收法律、转让定价规则以及两国税法的适用问题。

二、案件概述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主要负责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

由于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公司采取了转让定价策略,即将高利润的产品销售给中国子公司,而将低利润的产品销售给美国总部。

2010年,中国税务机关对公司进行了税务审计,发现公司存在转让定价问题。

税务机关认为,公司通过转让定价策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逃避了中国的税收。

公司则认为,其转让定价策略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目的,不存在逃避税收的行为。

三、争议焦点1. 公司的转让定价策略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和商业目的?2. 公司的转让定价策略是否导致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3. 中国税务机关的审计结论是否合理?四、案件分析1. 转让定价策略的合法性根据《联合国转让定价指南》和《OECD转让定价准则》,转让定价策略本身并非非法。

关键在于转让定价策略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即转让定价应该与市场条件下的独立交易价格相一致。

在本案中,公司需要证明其转让定价策略是基于市场条件和商业目的,而非单纯为了避税。

2. 利润转移的认定税务机关认为,公司通过转让定价策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要证明这一点,税务机关需要提供以下证据:(1)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存在显著差异;(2)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税率存在差异;(3)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模式、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存在差异。

公司则需要提供以下证据反驳税务机关的指控:(1)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收入和成本差异是由于市场条件和商业目的导致的;(2)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税率差异是由于两国税法规定导致的;(3)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业务模式、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与独立交易原则相一致。

苹果的避税策略:爱尔兰荷兰三明治

苹果的避税策略:爱尔兰荷兰三明治

其年报显示,在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2财年,苹果以557.6亿美元的全年税前收入,仅缴纳了140亿美元税款。

其中,122.6亿美元支付美国联邦税,10.6亿支付美国的各州州税,支付海外税款的仅7.1亿美元;综合计算,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

按照美国税法的规定,对于苹果这种年营收规模超过1833.33万美元的公司,大部分的营收应适用35%的联邦税率。

秘密在于,苹果税前收入中的三分之二被算在海外分公司账上。

这部分收入只要不汇回美国,就不需要在美国纳税。

据测算,苹果海外收入的税率只有3.3%,大大拉低了整体税率。

为了实现这种避税魔术,苹果利用了美国的税法漏洞和海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法差异,从而做到“在有关税率最低的地方交相应种类的税”。

避税魔术苹果绚丽的避税魔术被戏称作“爱尔兰荷兰三明治”,因为其手法主要是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和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腾挪,就像两片面包夹着一片奶酪的三明治。

为了吸引投资解决就业,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5%,远低于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苹果国际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公司”),负责接收除了美国以外地区的所有收入,享受爱尔兰的低所得税税率。

但相比一些税率极低的“避税天堂”,爱尔兰的所得税还是高,为了尽可能地少缴所得税,苹果要把大部分营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转移到避税天堂去。

爱尔兰恰好又提供了向避税天堂转移营收的独特通道。

根据爱尔兰独特的税法,即使是在爱尔兰注册的公司,只要其母公司或总部设在外国,就被认定为外国公司。

于是,苹果在爱尔兰又设立了一家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I 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运营公司”),其总部则设立在著名的避税天堂——加勒比群岛。

由于爱尔兰运营公司是外国公司,它把收入汇到总部不需要向爱尔兰缴税,几乎是零成本。

廉价的收银机已经设好,通向避税天堂的渠道也已打通,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把爱尔兰公司的收入便宜地转到爱尔兰运营公司。

苹果公司全球税收筹划教学案例--蔡昌

苹果公司全球税收筹划教学案例--蔡昌

案例正文苹果公司全球战略税收筹划案例蔡昌单滢羽李蓓蕾(100081 中央财经大学)注释:案例作者蔡昌(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案例版权归中央财经大学MBA 教育中心所有,案例根据苹果公司全球战略税收筹划实践状况,分析撰写而成,案例内容完整,真实可靠。

摘要:本案例以苹果公司的经营情况及纳税调查为切入点,结合苹果公司的全球销售结构,系统探讨苹果公司在美国国内和国际领域的战略税收筹划方案,揭示“三明治”面包片的纳税操作思路与规律,总结苹果公司的税收筹划方法。

关键词:苹果公司国际税收协定转移定价1.背景资料1.1苹果公司的基本情况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创立于1976年4月1日,当时公司名称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并于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最初是一家从事个人电脑研发和销售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经营的硬件产品主要是Mac电脑系列、iPod媒体播放器、iPhone智能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在线服务包括iCloud、iTunes Store和App Store;消费软件包括OS X和iOS操作系统、iTunes多媒体浏览器、Safari网络浏览器,还有iLife和iWork 创意和生产力套件。

1.2苹果公司的全球销售结构苹果公司在销售结构上把全球的销售区域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美洲地区(包括美国本土、加拿大、拉丁美洲等地区),另一块是美洲以外地区(包括中国、欧洲、亚太等地区)。

美洲地区主要是由苹果美国公司(API)负责销售,而美洲以外地区则是由相关海外销售公司负责销售。

(1)苹果公司全球控股关系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控股子公司。

注册于爱尔兰的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OI)由苹果美国公司(API)控股;同时AOI也控制着设立在爱尔兰和其他国家的子公司,比如注册于荷兰的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 )、注册于爱尔兰的苹果国际分销公司(ADI )、注册于新加坡的苹果新加坡公司(ASA )等;荷兰的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 )对爱尔兰的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 )也具有控制权。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篇一:苹果公司避税案例】原标题:苹果公司是这样成功避税的两片爱尔兰面包夹一片荷兰奶酪就制成了“双层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苹果公司在爱尔兰的员工只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4%,但去年那里创造了苹果公司总收入的2/3(65%)。

在这栋位于爱尔兰科克郡山间、玻璃和砖结构的低矮小楼里,隐藏着苹果公司多年来逃避上百亿美元税款的秘密。

记者林碧波综合报道第一片爱尔兰面包:“苹果国际销售”公司第一片面包是美国苹果公司在爱尔兰设立的“苹果国际销售”公司。

这家公司负责从中国代加工厂商处廉价买到苹果产品,再以高价把产品倒卖到欧洲、非洲、大洋洲、中东和印度等地的苹果零售店或苹果经销公司,这样,它接收除了美国以外的全球所有销售收入。

苹果公司之所以选择在爱尔兰“收钱”,其中一个原因是爱尔兰是欧盟国家,爱尔兰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交易,免缴所得税。

同时,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5%,远低于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

不仅如此,苹果为爱尔兰在科克郡环保区建了一座玻璃墙环绕的工厂,而爱尔兰政府以苹果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由,为苹果提供税务减免的优惠条件。

据统计,2011年,“苹果国际销售”为220亿美元的销售额仅支付了1千万美元的所得税,税率仅为0.05%。

第二片爱尔兰面包:“苹果国际运营”公司爱尔兰的税率尽管已经够低,但世界上还有免税的地方,那就是像开曼群岛、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之类的“避税天堂”。

为了尽可能地少缴所得税,苹果要把大部分营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转移到避税天堂去。

爱尔兰恰好又提供了向避税天堂转移营收的独特通道。

根据爱尔兰独特的税法,即使是在爱尔兰注册的公司,只要其母公司(控制权)或总部(管理权)设在外国,就被认定为外国公司。

于是,苹果烤了第二片爱尔兰面包,“苹果国际运营”公司。

注册地是爱尔兰科克郡,但总部设立在“避税天堂”英属维尔京群岛。

由于是外国公司,它把收入汇到总部不需要向爱尔兰缴税,几乎是零成本。

苹果避税案

苹果避税案

主体转移
人的流动 人的非流动
客体转移
物的流动 物的非流动
①个人利用信托 ①在内部交易 ①个人居住国的 避税 ①避免成为常 中运用转让定 转移 设机构 ②个人利用临时 价 ②个人居住国的 纳税人低位避税 ②分支机构和 ②设立避税地 避免 子公司的选择 ③公司居住国的 公司 ③公式居住国的 选择 ③利用延期纳 ③滥用税收协 转移 税的规定 ④公司居住国的 定 避免


控制零部件和产品的销售价格 控制关联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价格影响折旧费和资 本利得 控制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及设计、维修、 广告、咨询等劳务费 控制运输费、保险费、佣金、回扣 控制租赁费


控制母公司(总公司)向子公司(分公司) 分摊的管理费用
§:引言 苹果案例的由来和背景 §: §: 苹果的主要纳税筹划战略与规划布局 §: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具体分析 §: 中国应对BEPS的紧迫性分析及策略

苹果通过转让定价等工具,把美洲以外市场的销售利润 移 至爱尔兰
中国合约制造商在苹果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只充当简单功能风险承担者 的角色。虽然苹果商品由其最终制成,但赚取的利润是很低的,因为其与ASI签 订的《合约加工服务协议》中约定了合约制造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和功能,承担 有限的产品制造风险,因此只能取得有限的利润,使得 API和ASI(ADI受ASI委 托)能够以很低的价格从中国合约制造商购买苹果商品。 但是,当API把苹果商品转售给美洲市场的关联分销公司,ASI(ADI受ASI委 托)把苹果商品转售给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联分销公司时,就会附上很高的加 价,换言之,API获得了销往美洲市场苹果商品的利润,ASI(包括ADI)获得了 销往美洲以外市场苹果商品的利润。
苹果美国公司(Apple Inc,下称API),1997年1 、

苹果海外收入避税架构分析

苹果海外收入避税架构分析

避税天才苹果魔术:海外收入税率仅3.3%其年报显示,在截至今年9月底的2012财年,苹果以557.6亿美元的全年税前收入,仅缴纳了140亿美元税款。

其中,122.6亿美元支付美国联邦税,10.6亿支付美国的各州州税,支付海外税款的仅7.1亿美元;综合计算,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

按照美国税法的规定,对于苹果这种年营收规模超过1833.33万美元的公司,大部分的营收应适用35%的联邦税率。

秘密在于,苹果税前收入中的三分之二被算在海外分公司账上。

这部分收入只要不汇回美国,就不需要在美国纳税。

据测算,苹果海外收入的税率只有3.3%,大大拉低了整体税率。

为了实现这种避税魔术,苹果利用了美国的税法漏洞和海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法差异,从而做到“在有关税率最低的地方交相应种类的税”。

避税魔术苹果绚丽的避税魔术被戏称作“爱尔兰荷兰三明治”,因为其手法主要是在两家爱尔兰子公司和一家荷兰子公司之间腾挪,就像两片面包夹着一片奶酪的三明治。

为了吸引投资解决就业,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5%,远低于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销售公司”),负责接收除了美国以外地区的所有销售收入,享受爱尔兰的低所得税税率。

但相比一些税率极低的“避税天堂”,爱尔兰的所得税还是高,为了尽可能地少缴所得税,苹果要把大部分营收以成本最低廉的方式转移到避税天堂去。

爱尔兰恰好又提供了向避税天堂转移营收的独特通道。

根据爱尔兰独特的税法,即使是在爱尔兰注册的公司,只要其母公司或总部设在外国,就被认定为外国公司。

于是,苹果在爱尔兰又设立了一家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下称“爱尔兰运营公司”),其总部则设立在著名的避税天堂——加勒比群岛。

由于爱尔兰运营公司是外国公司,它把收入汇到总部不需要向爱尔兰缴税,几乎是零成本。

最新整理从苹果公司避税案简析美国境外所得税收制度的漏洞.docx

最新整理从苹果公司避税案简析美国境外所得税收制度的漏洞.docx

最新整理从苹果公司避税案简析美国境外所得税收制度的漏洞从苹果公司避税案简析美国境外所得税收制度的漏洞苹果公司作为美国甚至全球盈利最高的科技公司,在大家的观念中肯定也是缴税最多的公司之一。

但是事实却与很多人的判断完全不同。

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多次对苹果进行调查,而调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

美国作为高税率的国家之一,其企业所得税率通常是35%。

而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9月30日到20xx年9月30日,美国苹果公司在美国境外所得利润是368亿美元,而它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仅有7.13亿美元,也就是说,苹果公司美国境外所得税率仅有1.9%。

20xx 年8月,更是有数据指出苹果公司20xx年在美国以外的多数地区每获得百万美元收入只需缴纳50美元的税款,税率仅0.005%(网易财经 http://money.163 /16/0901/06/BVS0PVCS002580S6.html。

为了达到避税目的,美国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注册了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s Europe)以及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三家全资子公司。

这三家子公司的董事不全是美国苹果公司的雇员,也不全是设立地的雇员。

这三家全资子公司的董事会几乎都是在美国苹果公司召开,并且公司的核心经营管理权和主要控制权基本也都在美国。

根据爱尔兰现行法规定,只要公司的总部对其拥有核心经营管理权或者主要经营管理权在外国,那么这个公司就被认定为外国公司。

所以,无论是苹果国际运营公司还是苹果欧洲运营公司和苹果国际销售公司,哪一个公司在爱尔兰都无法构成居民纳税人。

而美国法律是以注册成立地标准判断是否构成居民企业。

所以依照美国税法,这三家全资子公司在美国也不构成居民纳税人身份。

最后,依据不同国家的法律适用结果是,这三家全资子公司无论是在美国还是爱尔兰都不构成居民纳税人,都不需要缴纳税款。

[税务筹划]苹果公司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

[税务筹划]苹果公司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

跨国巨头苹果公司的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一向是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但也正是因为苹果公司是避税大户,这几年来屡屡陷入税务危机。

最近,外媒又曝出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30年来最大的税改法案留下了一个超级大漏洞,让苹果公司的海外现金能避掉40亿美元的税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具体的新闻报道吧。

1月12日,路透社报道美国刚通过的新税法,是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

尤其对于美国的跨国公司来说,对海外利润进行了大幅度的减税。

新税法取消了过去35%的企业所得税率,对于海外现金,执行的是15.5%的一次性转入税率;而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海外资产,则是按8%收取税金。

哈佛大学一位商学院的学者肖颖认为,这种新的税制留下了一个技术漏洞。

如果美国的跨国公司将海外现金转变为海外资产,那么税负就可以直接从15.5%降至8%。

以苹果公司为例,它可以将部分海外现金以分红的方式来避免15.5%的税率,并有可能因此而降低40亿美元的一次性税负。

税务专家指出,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企业税负,很多跨国企业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将海外利润转变为低税率的非现金资产。

说到避税问题,就不得不提到苹果公司经典的税务筹划案例与分析。

2013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对苹果高官们就“海外避税”问题的质询,让苹果公司复杂、缜密的税务筹划战略与布局公之于众。

1、苹果公司通过国家之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以自否居民纳税人身份实现了在美国和爱尔兰的“双边均不纳税”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重爱尔兰”避税法。

下图是其2012年的海外组织架构图:2、苹果公司将全球市场划分为美洲市场和美洲以外的市场,通过建立不同的运营架构和业务组织模式来转移定价,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3、苹果公司通过运用成本分摊协议,人为地将核心知识产权的经济权利归属到爱尔兰公司,从而将大比例的利润转移到爱尔兰实现避税目的。

2014年前,苹果公司通过这种做法成功地将数百亿美元的利润成功转移到了爱尔兰,将原本向美国政府需要缴纳的35%的税或者向爱尔兰政府缴税的12.5%的税成功降低至其海外利润的5%,这也是美国国会调查苹果公司并质询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公司避税案例研究和中国应对BEPS 的紧迫性分析及策略建议一、引言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跨国公司避税的现象和趋势愈发严重。

谷歌(Google)在 2011 年把其当年全球利润的 80%(约 98 亿美元)转移至百慕大群岛的空壳公司,避税超过 20 亿美元。

2012 年亚马逊把在英国实现的 33 亿英镑的销售利润转移至卢森堡,因而没有纳税一分钱。

跨国公司肆无忌惮的避税行为,已经引起各国重视,20 国集团领导人在 2012 年6 月墨西哥首脑峰会上就跨国公司避税的问题,郑重提出防止和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下称 BEPS 或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课题,并委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下称OECD)就 BEPS 问题进行调研。

2013年 2 月,OECD 发布了题为“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报告,首次完整地阐述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现状,并明确指出某些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已经造成全球商业竞争环境的严重不公平,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长期和致命的危害。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尤其受到跨国公司避税的侵扰,同时考虑到我国企业正在“走出去”,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需要认真对待 BEPS 问题及其挑战,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争取应有的话语权。

本文利用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研究和分析美国苹果公司如何利用国家间税收协定与各国国内税法的漏洞以及转让定价等工具,通过复杂的投资架构安排和交易手段,把巨额利润转移到爱尔兰进行避税。

透过对这个案例的研究,可以清晰地解读 OECD 应对 BEPS 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这个案例涉及中国公司,与中国目前反避税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

二、苹果案例的由来与背景(一)苹果案例的由来2013 年 5 月美国国会参议院举行听证会,就“海外避税”问题,对美国苹果公司的高管们进行质询,所列举的几项重要避税事实是:(1)向海外(即美国以外)转移利润:苹果 2012年末拥有的 1450 亿美元现金或现金资产中有 1020 亿美元游离于美国海外,而且几乎没有缴税;(2)海外关联公司的非税收居民身份:苹果在爱尔兰的两家关键的关联公司自我否定了爱尔兰的居民纳税人身份,也不承认为美国的税收居民,他们是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pple Operation International,下称 AOI)和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pple Sales International,下称 ASI);(3)滥用成本分摊协议:成本分摊协议(Cost Sharing Agreement,下称 CSA),是苹果把数百亿美元的利润转移到爱尔兰的主要工具。

(二)苹果公司的历史与概况苹果美国公司(Apple Inc,下称API),1976 年 1 月在美国加州设立,有着超过 30 年公开上市交易的历史,最初是一家从事个人电脑的公司,现专注于设计、制造和销售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高科技个人通讯和游戏产品;目前在全球拥有大约 8 万名员工,其中 5.2万名在美国本土工作。

苹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报告的 2012 年的收入为1565亿美元,净利润为417亿美元,每股净收益(EPS)为 44.15 美元。

三、苹果的主要纳税筹划战略与规划布局苹果在其刚刚设立几年后,就按部就班地悄然展开纳税筹划战略和规划布局,至今已经是一个复杂、完整的体系,其缜密、机巧也无愧于苹果“伟大”公司的名声。

(一)苹果通过自否居民纳税人身份的做法避税,达到“双边均不纳税”的效果现行的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基本上采用的是 OECD 的税收协定范本,然而当协定与某些国家的国内法结合使用时,就会出现漏洞。

苹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漏洞,实现在美国和爱尔兰的“双边均不纳税”。

1. 苹果的海外投资和组织架构设计苹果自 1980 年始,选择爱尔兰打造其全球的战略运营模式和业务区域网络。

图 1 是苹果 2012 年末的海外关联公司组织结构图(下称《组织结构图》)。

2. 苹果国际运营公司(AOI)苹果国际运营公司,即 AOI,是苹果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关联公司组织结构的第一级关联公司,100% 为 API 拥有。

AOI 实际上扮演了苹果在美国以外最高持股公司的角色,如图 1 所示,设立在爱尔兰的苹果欧洲运营公司(AOE)、苹果国际分销公司(ADI)、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设立在新加坡的苹果南亚公司(ASA),以及苹果零售欧洲控股公司都由 AOI 拥有。

然而,苹果这么重要的一家海外持股公司 AOI,在爱尔兰却没有物理空间上的真实存在。

AOI与 AOE、ADI 和ASI 共享在爱尔兰 Cork 市的一个公司注册地址,而此有地址但没有办公室。

AOI 自设立以来的 30 多年没有一名员工,只有三个自然人作为董事,然而他们中两位是 API 的员工,居住并工作在美国加州,另外一位是 ADI 的员工,居住在爱尔兰,并且 AOI 的董事会会议几乎都是在美国加州召开的。

AOI 的资产由 API 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一家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子公司负责管理,AOI 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存放在其开设于美国纽约的银行账户,AOI 的全部会计账簿和财务记录由位于美国德州的苹果财务会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AOI 在爱尔兰没有开设任何银行账户。

以上情况是苹果在其关联公司间故意或特意而为,以证明 AOI 所有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控制所在地不在爱尔兰,因此自我否定了其爱尔兰的居民纳税人身份,并且也不承认为美国的税收居民。

自 2009 年至 2012 年,AOI 从其下属的关联公司共计收到股息 300 亿美元,相当于这一时期苹果全球净利润的30%,AOI 没有就此向任何国家纳税。

3. 苹果国际销售公司(ASI)ASI 和其直接母公司 AOE 同样设立在爱尔兰,而 AOE 的直接母公司是AOI。

在 2012 年以前,与 AOI 一样,ASI 也没有自己的员工,其董事会成员是工作和居住在美国的 API 员工。

自2006 年 5 月至 2012 年 3 月的共计 33次董事会会议都在美国加州召开。

虽然2012 年从 AOE 接收了约 250 名员工,但 ASI 仍然坚持认为它的实际经营活动和管理控制所在地不在爱尔兰,否认自己爱尔兰居民纳税人的身份,也不承认是美国的税收居民。

自 2009 年至2012 年,ASI 共计取得 740 亿美元的利润,几乎没有纳税。

(二)建立不同的运营结构和业务组织模式进行避税1. 苹果把全球市场划分为美洲市场和美洲以外市场从图 2 中的《苹果运营架构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的全球市场划分,美洲市场包括美国本土和 ALAC 区域(ALAC 区域包括加拿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美洲以外市场包括中国、欧洲和亚太地区。

一直以来,苹果就是上建立了苹果全球的运营架构和销售网络,作为其全球价值链体系的组成部分。

2. 苹果的全球化采购模式和价值链设计苹果全球的研发活动都在美国本土进行,同时苹果将其生产活动几乎全部外包,使用第三方合约制造商来生产在美国研发出来的新产品。

苹果采用全球化的采购模式,提供产品设计方案和技术作为合作条件,利用自己居于价值链上游的竞争优势,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产品零配件的采购,并且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苹果全球采购而来的零配件和部件全部运往中国,由中国的一家第三方合约制造商(下称中国合约制造商)最终制成果的各种商品。

中国合约制造商是依据与苹果达成的《合约加工服务协议》(Contract Manufacturing Service Agreement)向苹果提供合约制造服务,这种服务包括,对苹果全球采购而来的零配件和部件等进行最终的组装、装配、集成、软件和系统的安装、导入、调试、测试、检验、包装等一系列专业操作,而最终制成苹果商品。

3. 苹果的全球销售网络与分销结构如《苹果运营架构图》所示,API和 ASI(ADI 受 ASI 委托)是中国合约制造商所制造出的苹果商品的第一手买家。

其中 API 负责美洲市场的销售,直接把苹果商品销售给美国本土消费者,或转售给苹果在 ALAC 区域的关联分销公司,由其再销售给 ALAC 区域的消费者。

ASI(ADI 受 ASI 委托)负责美洲以外市场,ASI 把苹果商品转售给 ADI,由 ADI 再转售给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关联分销公司,或者 ASI 把苹果商品转售给 ASA,由 ASA 再转售给分布在亚太区各国的关联分销公司,由这些关联分销公司通过各自的方式和渠道把苹果商品最终销售给欧洲和亚太区各国的消费者。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市场,ADI 作为第一手买家,把苹果商品转售给中国的关联分销公司,通过当地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把苹果商品最终销售给中国消费者。

4. 苹果通过转让定价等工具,把美洲以外市场的销售利润转移至爱尔兰中国合约制造商在苹果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只充当简单功能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虽然苹果商品由其最终制成,但赚取的利润是很低的,因为其与 ASI签订的《合约加工服务协议》中约定了合约制造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和功能,承担有限的产品制造风险,因此只能取得有限的利润,使得 API 和 ASI(ADI 受ASI 委托)能够以很低的价格从中国合约制造商购买苹果商品。

但是,当 API 把苹果商品转售给美洲市场的关联分销公司,ASI(ADI受 ASI 委托)把苹果商品转售给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联分销公司时,就会附上很高的加价,换言之,API 获得了销往美洲市场苹果商品的利润,ASI(包括 ADI)获得了销往美洲以外市场苹果商品的利润。

在苹果价值链体系中,API 和 ASI 被苹果定义为资产、功能和风险的主承担者(Principle),因为他们拥有苹果价值链中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知识产权,这是苹果几十年来对价值链和转让定价精心设计和运作的结果,使得 API 和 ASI(ADI 受 ASI 委托)在与各区域关联分销公司的关联交易定价中,以“企业家(Entrepreneur)”的功能地位出现,并居于整个苹果价值链和转让定价交易的核心,其结果是,通过关联交易美洲市场的销售利润保留在 API,美洲以外市场的销售利润保留在 ASI(包括 ADI,ADI 在爱尔兰享受 2%甚或更低的所得税率),ASI 和ADI 以分配股息的方式把利润集中于AOI。

5. 苹果商品的物流模式上述复杂的关联交易中,苹果商品的法律所有权被一次次转移,是由一连串的合同或订单完成的,实际上苹果商品在物理空间上并没有像其法律所有权那样一次次地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