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精心整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A 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力。
脉弱。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脉滑。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表1体质类型特征表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1.2.3.4.5.6.7.8.1.2.3.4.5.您比别人容易感冒吗?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阳虚质1.您手脚发凉吗?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4.您冬天更怕冷,夏天不喜欢吹电扇、空调吗?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怕吃(喝)凉的吗?7.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1.2.3.4.5.6.7.8.1.2.3.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感到咽喉部总有痰堵着吗?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湿热质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2.您脸上容易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吗?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7.您的阴囊潮湿吗?(限男性回答)1.2.3.4.5.6.7.1.2.3.4.5.您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特禀质1.您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吗?2.您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吗?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4.您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交替时、气候变化等)吗?5.您的皮肤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附:9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平和质特征:正常的体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23)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一04一09实施)该项目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及分类方法,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认真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
建立中医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
项目设计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订立中国人群9种体质判定标准。
项目运用免疫遗传学技术,首次发现痰湿体质在HLA—B40等5个位点上,抗原频率和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
并运用人类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发现痰湿质者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
项目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学体系,对中医方法学研究供应示范作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ofTCM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察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3.1平和质(A型)3.1.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分等为重要特征。
3.1.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1.3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乏,精力充分,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1.4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1.5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1.6对外界环境适应本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本领强。
3.2气虚质(B型)3.2.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重要特征。
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标准
欢迎阅读附件1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范化。
位以及 1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27分,特27分,特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姓名:性别:年龄:时间:年月日一、体质的概念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体质不仅表现为个体差异性,而且具有群类趋同性。
体质包括气质,气质不能等同于体质。
气质是人体在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特征,即“神”的特征。
1、体质的分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
2、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1)、先天禀赋:“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顺》。
(2)、后天因素:三高饮食导致湿热、痰湿体质。
12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调整原则:补中益气饮食调节:红枣、山药,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中药调整:补中益气汤(药店有补中益气丸售)。
药方成分: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升麻、党参、柴胡、炙甘草、当归(主要是健脾胃的药)。
运动调整:酌情散散步。
情志养生:常暗示自己,要有信心、要有追求的目标。
其它养生:常炙足三里(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3资激活自身内在的阳气驱动力。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
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4、表格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 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 个亚量表构成, 各个亚量表含有7~ 11 个条目.计分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 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最高分是5 分, 9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 即原始分数=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 100 分。
转化分数(%) =(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 4)× 100%判定标准: 平和质转化分\60 分, 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 30 分时, 判定为/ 是0;平和质转化分\60 分,且其它8 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 40 分时,判定为/ 基本是0; 否则判定为/ 否0。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 (E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有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及评分方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是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基本是平和质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否转化分≧40分是转化分30~39分倾向是偏颇体质转化分﹤30分否3、示例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 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 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根本不)很少(有一点)有时(有些)经常(相当)总是(非常)(1)您手脚发凉吗?12345(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12345(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12345(4)您比一般人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3月31日发布编号: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辨识分类标准
附件1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1、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2、判定标准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
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3.示例示例1: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平和质(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2→4,3→3,4→2,5→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确立编制量表, 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 个亚量表构成, 各个亚量表含有7~ 11 个条目。
计分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的问题, 每一问题按5 级评分, 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 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每个条目原始最低分是1 分, 最高分是5 分, 9 个亚量表分别计算分数。
先计算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 即原始分数= 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计算原始分数后再换算为转化分数, 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为1~ 100 分。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
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
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一)平和质 (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一、本文概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一篇深入探讨中医体质理论及其分类判定方法的文章。
中医体质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特点的分析,将人体划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中医体质分类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各类体质的特点和判定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体质理论。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包括体质的定义、分类依据、分类方法等。
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医体质的九种基本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并对每种体质的特点、常见表现、判定标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文章还介绍了中医体质的判定方法,包括自评表、专家评定等方法,以及判定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医体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分类方法,掌握各类体质的特点和判定标准,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有助于推动中医体质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体质理论基础中医体质理论源于古代中医的经典典籍,如《黄帝内经》等,它主张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与和谐,认为人的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体质分类并非简单地将人群划分为几种类型,而是基于对人体内部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状态以及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深入理解和观察。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健康状态受到体质的影响,不同的体质类型决定了人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治疗的反应。
因此,中医体质理论不仅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预防保健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体质分类方法通常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反应,因此,中医在诊断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类型,从而制定出符合个体特点的治疗方案。
中医体质理论还强调体质的可调性,即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调理等手段,可以改善体质,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完整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04 中医体质与疾病预防
气虚体质的疾病预防
01
气虚体质的人容易疲劳,抵抗力 较差,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疾 病。
02
预防建议:适当锻炼,如太极拳 、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饮食 上可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血虚体质的疾病预防
血虚体质的人面色苍白,易头晕心悸 ,月经量少色淡。
03 中医体质与健康管理
气虚体质的健康管理
总结词
气虚体质者通常表现为气短、乏力、易疲劳,应注重补气养 气。
详细描述
气虚体质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 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增强体质。饮食上可多吃益气健 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
血虚体质的健康管理
总结词
血虚体质者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 悸等症状,需注重养血补血。
容易感冒
气虚的人抵抗力较弱,容易感 冒,且恢复期较长。
舌质淡、脉象虚弱
气虚体质的人舌质多淡,脉象 虚弱无力。
血虚体质
总结词
血虚体质的人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 头晕、心悸等症状,女性还可能出现 月经不调。
面色苍白、头晕、心悸
由于血液的濡养作用不足,血虚体质 的人面色苍白,常感头晕、心悸。
女性月经不调
女性血虚体质者容易出现月经不调, 如月经量少、色淡等。
舌质淡、脉象细弱
血虚体质的人舌质多淡,脉象细弱。
阴虚体质
手足心热
口干、咽干
阴虚体质者阴液不足,滋润和制 阳的作用减弱,常感口干、咽干。
阴虚则内热,因此阴虚体质的人 常出现手足心热的现象。
容易上火、不耐热
阴虚体质者容易上火,不耐热, 易出现潮热、盗汗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至清水1.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医体质分类是研究人的个体差异及与健康疾病相关性,实现个体化诊疗的前提,也是中医体质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核心与基础,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了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
因此,医学研究的重点也随之改变,从研究人的“病”到研究病的“人”。
1.2国际竞争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人类体质现象,但尚缺少个体分类方法。
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五态人”,但韩医界普遍认为四象医学是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
1.3个体化诊疗思想难以贯彻实施目前的医学还是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医学,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
1.4中医体质分类需要标准化辨识工具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就必须找到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
一方面,使相关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另一方面,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
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制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标准,符合医学目的转变,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发展思路;适应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需求;为中医学与多学科交融及与世界医学对话提供对接平台。
2.研究方法2.1总体研究方案图1 总体研究路线图2.2具体研究方法2.2.1运用文献信息学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提出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及其诊断表述依据通过检索古代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总结提炼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及诊断表述依据,为编制量表和标准奠定理论基础。
2.2.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体质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在中医基本体质类型概念确立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免疫遗传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体质类型的生物学内涵研究,为体质分类提供客观依据。
2.2.3开发体质分类量表和建立体质判定标准,为体质分类提供标准化工具和方法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从充分体现中医体质类型概念内涵入手,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科学方法和程序,编制可以对体质类型进行科学评价的测量工具,并应用心理测量学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评价。
在量表性能评价良好的基础上,结合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专家咨询讨论,建立适于自我评价的体质判定标准,进行推广应用。
3.研究结果3.1提出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的概念及其诊断表述依据[1-3]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客观地对体质分类及特征进行表述,共检索了《内经》至民国期间重要古代文献108种及现代文献60余种。
其中古代文献按照命名、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4个方面对有关体质的内容进行全面检索,现代文献按照其记录的体质分类及特征表述的统计分析,对王琦等11位现代中医体质研究者有关体质分类及特征的表述进行了出现频率的统计。
其中,古代文献共109个体质特征描述,现代文献共408个特征描述,以此作为体质分类及特征表述的参考。
结合现代医家分别进行的1000例以上、总数12471例所得出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
具体如下:平和质:是指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虚质:是指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阳虚质:是指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阴虚质:是指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痰湿质:是指痰湿凝聚,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湿热质:是指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血瘀质:是指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气郁质:是指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特禀质:是指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并从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体质特征表述:3.2发现体质类型的生物学内涵目前,世界上对个体差异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种族间差异进行的,还没有对同一种族不同人群的差异现象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对个体差异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研究方法,发现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与平和质比较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发现这四种体质类型分别具有特定的SNPs多态性分布和特定的单倍型分布;阳虚质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表达下调,为阳虚质不耐寒冷的表现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通过基因组DNA检测,发现与平和质相比,痰湿质存在拷贝数变异和差异表达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进一步对相关基因功能分析显示了痰湿体质者具有代谢紊乱的总体特征。
阳虚、阴虚体质的生理生化研究提示阳虚质、阴虚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及与环核苷酸系统和免疫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从微观水平提示中医体质类型具有生物学内涵,为不同人群的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依据[4-6]。
3.3开发体质分类量表和建立体质判定标准3.3.1开发《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在确定9种体质类型的基础上,开发《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
从2004年3月,我们按照研究目的的确定——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的建立——条目的收集和条目库的形成——条目的精选——问题的形成——预调查——调查和测评的过程,从充分体现中医体质类型内涵入手,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开发了由60个条目构成的包含9个亚量表的可以对体质类型进行科学评价的测量工具——《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并进行了性能评价。
《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再现性的相关系数为0.76~0.90,表明该量表重测信度良好。
内部条目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基于方差分析)为0.70~0.80,说明各亚量表各条目所测内容具有同源性,可判断有充分的内部一致性。
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作为效标,进行效标效度的考评。
其结果,平和质是0.58的正相关,而与各个病理体质类型是从-0.38到-0.54的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呈示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的效标效度。
因此,中医体质量表作为中医体质分类的测量工具,能够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
为了进行中国人群和日本人群的体质比较研究,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性能评价良好的基础上,我们和日本富山大学、富山国际传统医学中心合作,将中文版的中医体质量表开发为日文版,并进行了信度、效度评价,结果性能良好,可应用于日本人群的体质评价以及进行中日体质比较研究[7-9]。
3.3.2制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基于《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科学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经专家多次讨论论证,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制定过程:以痰湿体质为例,通过对痰湿体质相关的169项因素,设计成痰湿体质流行病学调查量表,经对22个省、市、自治区1036例肥胖体质样本的调查,经SPSS数理统计、四格表X2检验、OR(比值比)值的计算,最后得出痰湿体质的量化诊断标准,合并相似条目,得到最终含有8个条目,以问题形式构成的痰湿体质判定标准。
以WTT为判别准则,返回原研究人群作Bayes判别分析,结果非痰湿体质568人中假阳性1例,灵敏度为99.80%;痰湿体质468人中,假阴性15人,特异度为96.79%,总复合率为98.50%。
9种体质均据此制定了判定标准,随后,通过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听取专家意见,查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课题阶段性进展,对《标准》条目的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如统一了9种体质分类的概念表述方式;更改不规范、不符合实际或不易理解的词语,如将痰湿质标准中第7条目“痰块”改为“有痰堵着”,将平和质标准中第6条目“您应变能力强”去掉,将阴虚质标准中第3条目“口唇干燥”改为“口唇干”,将血瘀质标准中第4条目的“暗斑”改为“褐斑”,并增加了“两颧部细微的红丝”,第6条目更改为“您容易忘事(健忘)吗?”,将气郁质标准中第5条目的“肋胁”改为“两肋”,将特禀质标准中前两条目的“不是感冒”改为“不感冒”,第4条目中增加“季节交替、气候变化”等过敏诱因,统一将“粘”改为“黏”;去掉问题中表示程度的词语,如将血瘀质标准中第5条目“您容易有黑眼圈吗”改为“您会出现黑眼圈吗”,湿热质、气郁质标准中第2 条目亦如此;为便于操作,将平和质标准中逆向计分条目的得分按降序排列等共18处修订,使《标准》整体更加规范,更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可操作性。
经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为学会标准,具体内容如下: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的方法为: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简单求和法。
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0~100分。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 4 )]×100具体判定标准为: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
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 判定为“倾向是”;<30分, 判定为“否”。
3.3.3全国范围大样本流调课题组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一定数量的社区及人群,培训调查人员,进行21948例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提示,人群中确实存在个体差异性,中医体质可分为9种基本类型。
①验证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的适用性,证明了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客观存在以专家典型体质诊断建立的判别分析模型为模板进行的诊断结果为标准,应用Kappa 系数,对《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
结果:Kappa系数为0.78,说明《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诊断有较好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