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干化学与镜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干化学检查
尿蛋白 尿葡萄糖 尿酮体 尿胆原 尿胆红素 尿亚硝酸盐 尿白细胞
尿液干化学检查
尿红细胞 尿PH 尿比重 Vc
尿PH
尿pH值——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
平常饮食条件下,尿pH值为5.0~7.0,即正常尿液 呈现弱酸性。
①>7 见于长期结石伴尿素分解、细菌感染、素食、 利尿、呕吐、服碱性药物、肾小管酸中毒等
血糖与尿糖不符
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是 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但如果尿中含 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时会出现假阴性,而尿被过氧 化物、次氯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出现假阳性。
临床上也会碰到血糖正常而尿糖阳性的情况,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主要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低或者肾 糖阈降低所致,又称为肾性糖尿。
尿常规干化学与镜检
检验科 2017-04-05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可用于健康查体、泌尿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检测、安全用药的监测以及一些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常规通常包括肉眼观测(颜色、透明度)、干化学检测及尿沉渣的 显微镜镜检三部分,通常干化学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能很好地 吻合,但工作中也会碰到两者不符或者尿常规结果与病情不符的情况。 这时候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会介绍几种不符的 情况及可能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泡)对判断肾小球源性血尿更有特异性。
上皮细胞
尿液中不同的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扁平上皮细胞,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移行上皮细胞因来源不同,有表层、中层、底层移
行上皮细胞之分,其中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增多常见 于肾盂肾炎等。 小圆形上皮细胞来自肾,正常尿中少见,肾小管病 变时可大量出现,对肾实质疾病的定位诊断有一定 价值。
②<5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进大量肉食、服酸性药 物等
尿比重
比重——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正常值1.003-1.030,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 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
①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与肾小管功能减退有关) ②蛋白质、糖、矿物质、造影剂可使尿比重增高
尿蛋白
各种病理损伤
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 肾单位缺血、缺氧
干化学与镜检红细胞不符
1.干化学阳性,镜检没有发现红细胞
当尿中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大量细菌时,可使干化 学出现假阳性。如果排除假阳性,这种情形通常是由于尿中红细胞破 坏造成的。
2.干化学阴性,镜检却有红细胞
这种情况较少见,可能是尿中有大量维生素造成的假阴性,也有可能 是尿试纸失效了,也有可能是尿分析仪对尿中血红蛋白的敏感性下降 导致的,需要联系工程师对尿液分析仪进行保养调整,做好室内质控。
红细胞
白细胞
正常成人WBC数<5个/HP
尿中白细胞分类需涂片染色才能区分,中性粒细胞 分类为主时,除泌尿系感染外,也见于急性间质性 肾炎、急性肾炎及狼疮肾炎IV型。
红细胞
正常人RBC计数<3个/HP 镜下血尿为RBC≥3个/HP 相差显微镜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形态呈多样性)
和非肾小球肾源性(正常形态) 尿中棘红细胞(面包圈样的基础上伸出1至数个小
尿酮体
尿中的酮体包括丙酮(约占2%)、乙酰乙酸(约 占20%)和β-羟丁酸(约占78%),体内脂肪代 谢的中间产物。
正常情况下产生极少,用我们现行的常规方法检 测不出,因此正常人体定性试验为阴性。
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发生障碍脂分解增 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时,因产生酮体速度大于组织 利用速度,可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
尿常规检查
1.性状检查 2.干化学分析 3.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液的一般性状
颜色 ①黄色、清亮——正常 ②云雾状——磷酸盐(正常)、白细胞和细菌(异
常) ③红色——血尿(有RBC)、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无RBC) ④桔红色/绿色——药物或胆色素
尿液的一般性状
尿液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具有微弱芳香气味。
机械屏障、电荷 屏障损伤
基底膜改变滤过孔 增大或闭锁
肾小球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受损
炎性细胞浸润, 炎症反应
肾脏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滤源自文库量增加
蛋白尿
尿葡萄糖
肾糖阈
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时,部分近端小 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葡萄糖就不能被全 部重吸收,随尿排出而出现糖尿,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 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管型
管型在远端肾小管和集合关由Tamm-Horsfall糖蛋白 和/或各种细胞形成
管型类型 透明 血红蛋白 白细胞
临床意义 少量(正常) 血红蛋白尿 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狼疮肾
炎IV 型、急性肾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严重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
粗颗粒 蜡样管型 脂肪
间质性肾炎、大量蛋白尿) 各种肾脏疾病 肾衰竭和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尿中酮体与疾病进程不符
尿中酮体包括三种成分:乙酰乙酸(约占20%)、β-羟丁酸(约占 78%)以及丙酮(约占2%)。干化学法利用的是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只能与乙酰乙酸和丙酮反应,不能与β-羟丁酸反应。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尿中酮体的主要成分是β-羟丁酸,乙酰乙 酸和丙酮很少,此时尿酮体可能为阴性或者浓度较低,与病情实际并 不相符。而随着酮症酸中毒症状的缓解,β-羟丁酸逐渐转变为乙酰乙 酸,使乙酰乙酸的浓度逐渐升高,高于酮症酸中毒早期,出现虽然病 情缓解但尿酮体却逐渐升高的假象,容易造成对病情的估计过重。因 此一定要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密切注意病情发展,当多次尿酮体阴 性后才能视为病情好转。
尿亚硝酸盐、尿白细胞酯酶 尿亚硝酸盐:某些泌尿系统存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以
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 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的 知道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情况。 尿白细胞酯酶:白细胞酯酶是人体白细胞内含有的 一种特异性酶类,临床常用这种酶类来检测标本中 有无白细胞存在。
尿酮体 尿酮体检查:检测尿酮体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亚硝基
铁氰化钠,只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发生紫色 反应,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50-100mg/L对丙 酮则为400-700mg/L,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酮体成分β羟丁酸,很少 或缺乏乙酰乙酸,此时测得结果可导致对总酮体量 估计不足。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初 始急性期增高,易对病情估计过重。
干化学亚硝酸盐阳性但患者并无泌尿系统感染表现
亚硝烟盐阳性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a.尿中有携带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 b.体内有适量硝酸盐存在; c.尿液在膀胱内有足够停留时间。
因此,如果尿液留取后没有及时送检,会导致尿中细菌大量繁殖,将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阳性。另外如果尿标本被亚硝 酸盐污染或者被偶氮剂污染,也会导致假阳性。
2.干化学阴性,镜检却有白细胞
同样首先要排除干化学的假阴性,当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高浓度尿蛋白 (>5g/L)或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等)会使干化学出现假阴性。我们知道干 化学法测定白细胞是测定白细胞酯酶,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不含该酶,因 此干化学白细胞法只对粒细胞敏感,而尿液中出现淋巴细胞(如:肾移植患者 发生排斥反应时)和单核细胞时会出现干化学阴性,而镜检有白细胞。
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10.08mmol/L,甚至血糖超过13.0016.80mmol/L,也可以没有糖尿,这是肾糖阈升高所致。
妊娠期妇女及肾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肾糖阈降低,血糖正 常时也可以出现糖尿。(原发家族性肾性糖尿、慢性间质 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Fanconi综合征)
尿葡萄糖
尿糖阳性
≠
糖尿病
干化学与镜检白细胞不符
1.干化学阳性,镜检没有发现白细胞
首先要排除干化学的假阳性,尿液如果污染了甲醛或高浓度的胆红素,或者应 用了一些药物会使干化学出现假阳性。
如果确定不是假阳性,则有可能是由于尿液在膀胱贮存时间过久或尿液标本留 取后没有及时送检,导致白细胞裂解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液中所致。
总论
以上几种情况是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 往往会引起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验结果的质疑,怀疑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这个时候及时主动地做出解释是避免质疑 出现的最好方法。
干化学法
干化学法特异性不高
检测项目 结果 可能的影响因素
隐血试验
假阳性 次氯酸盐、细菌产生的氧化物质 假阴性 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
白细胞
假阳性 碱性和/或的比重、细菌尿、白带污染 假阴性 抗生素等
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有形成分主要指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 胞),管型,结晶,细菌和其他物质。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