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合集下载

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工作规范的)

接种门诊建设标准(工作规范的)

附件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1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1.1 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门诊,或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

1.2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预防接种门诊时,应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服务内容。

1.3 城镇地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当设立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 5 公里,实行按日(每周≥ 3 天)预防接种。

1.4 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当设置 1 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 10 公里,实行日、周(每周 1 ~2 天)预防接种。

2预防接种服务频率2.1 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预防接种。

2.2 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周预防接种。

2.3 提倡预防接种门诊在周末提供半天接种服务。

3房屋配备3.1预防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 40m 2。

预防接种门诊要有登记(登记、询问、预诊、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台)、观察等功能分室或分区,各室 / 区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3.2预防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3.3预防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材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第二类疫苗还要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科普宣传资料等。

4设备与器械配置4.1预防接种室要有专用预防接种台,其数量须与每次受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预防接种台。

预防接种台清洁、无杂物,标明接种疫苗的名称。

4.2疫苗专用普通冰箱≥ 2台,冷藏包≥ 2个,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4.3预防接种器材配备充足,注射器、汤匙数量按 1 次预约预防接种人数≥ 1.1的比例配置。

4.4配备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对预案。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门诊备案要求(试行)

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提供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门诊备案要求(试行)

附件1上海市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2024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本市预防接种门诊(以下简称“接种门诊”)设置,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温馨化、信息化”服务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类接种门诊。

二、基本标准(一)选址接种门诊原则上应设置在一楼或二楼清洁区,如设置在三楼及以上须配备电梯。

接种门诊应避免与临床科室共处在同一楼面,严禁与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科、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化验室等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科室共用出入口及通道。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将接种门诊设置在独立区域。

接种门诊不得单独设立在医疗机构外(临时接种点除外)。

(二)分区和布局接种门诊面积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实际需要和人口发展趋势。

接种门诊应分为候诊区、询问预检区(最好与儿童保健室毗邻)/登记区/知情告知区、接种区、留观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区、冷链室/区等功能区。

按照候诊、询问、登记、告知、接种、留观的先后顺序布局,人员入口、出口尽可能分开,确保受种者单向行进,避免交叉往返。

区域间应分隔清晰、流程合理、导向标识明显,提供诊间支付服务,为受种者提供方便。

接种区应由2个及以上接种单元组成。

社区接种门诊应设置至少3个接种单元,其中至少1个接种单元提供成人疫苗接种服务。

接种单元是指1名接种工作人员进行接种服务的工作区域,单个面积应不小于5m∖其中包括接种台、桌面泳箱、电脑及其他必需设施和设备,并有方便受种者活动的空间。

接种单元间应相对隔断以减少噪音和保护受种者隐私。

接种单元的数量应根据该接种门诊所承担的预防接种工作量确定,须保证接种安全,能满足最大工作负荷需要,且接种工作人员平均接种量不得超过25剂次/小时,受种者接种前等候时间不超过30分钟;应及时根据辖区服务人口、疾病防控需求等合理增加接种单元、接种人员、接种服务频次或增设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 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和标准,包括门诊设施、疫苗管理、接种程序、人员培训等方面。

2. 门诊设施2.1 接种室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室,面积不小于XX平方米,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接种患者,设有充足的坐位和接种区域。

接种室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设有洗手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理设备。

2.2 储存设施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冷藏设备和冷冻设备,用于储存各类疫苗。

冷藏设备和冷冻设备应有温度记录仪,并定期校准,确保温度稳定在所需范围内。

储存设施应设在专门的储存区域,远离热源和阳光直射。

3. 疫苗管理3.1 采购和储存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疫苗,并保留采购记录和疫苗合格证明。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储存,并定期进行温度记录和检查。

过期或者受损的疫苗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2 疫苗接种记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记录系统,记录每位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信息。

接种记录应保存至少5年,并能够提供给接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查询。

4. 接种程序4.1 预约和登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提供预约接种服务,接种者可通过电话、网上或者现场预约。

预约时应获取接种者的基本信息,并告知接种时间和注意事项。

接种者到达门诊后,应进行登记并核对个人信息。

4.2 接种前评估接种前,接种者应接受医务人员的评估,包括问询接种者的过敏史、疾病史和其他相关信息。

根据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将判断是否适合接种,并提供相关建议。

4.3 疫苗接种医务人员应按照国家疫苗预防接种程序和技术规范,正确接种疫苗。

接种时,应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按照规定的部位和方法进行接种。

接种后,应观察接种者一定时间,确保没有浮现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预防接种门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门诊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门诊的验收和考核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包括门诊基本要求、医疗卫生设备、业务技术能力、药品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一、门诊基本要求1.门诊环境卫生要求高,有防止感染的措施,工作间距离要足够。

2.门诊前台与疫苗接种间要物理分离,并设置检疫区和接种间。

3.门诊应当有专人进行管制监测等必要的制度,及时发现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二、医疗卫生设备1. 注射器、针头:注射器、针头要符合规定,易于操作,不会漏气、漏水。

2. 消毒:门诊应当配备生物消毒设备,并定期检查消毒设备的消毒效果。

3. 储存和运输:疫苗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储存,并按规定运输,以确保疫苗的品质。

三、业务技术能力1.门诊的医务人员应当熟练掌握疫苗接种的常识、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2.熟悉疫苗预防接种的禁忌证。

3.要求门诊医生要满足专业知识、技能、品德等要求。

四、药品管理1.门诊应当有统一规定的疫苗接种台帐和疫苗接种记录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医务人员认真填写疫苗接种记录表。

2.门诊要有定期的疫苗理货和盘点,确保疫苗数量和品质符合标准。

3.按规定处置过期、损坏或QC不合格的疫苗产品。

五、信息管理1.门诊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妥善保管和传输疫苗接种记录、疫苗预约及追踪服务等信息。

2.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信息系统。

六、考核验收1.门诊应当定期进行考核验收,检查门诊的各项条件是否达标,持续促进行业务技术能力提升和安全加强。

2.考核验收前需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及时性。

3.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对不同问题进行整改,以保证门诊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对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的介绍,可以使门诊的工作人员更加清楚疫苗接种工作的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疫苗接种越来越安全、专业、可靠。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专门提供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其建设标准对于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保障接种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并严格执行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门诊的选址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区、垃圾填埋场等地,周围环境应清洁整洁,通风良好。

门诊的建筑结构和装修应符合卫生安全要求,设施设备应齐全,包括接种台、冰箱、注射器等,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接种的安全。

其次,门诊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接种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接种技术和疫苗信息,确保接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做好接种前评估,对接种者进行健康问询和体格检查,确保接种者适合接种。

接种后,要对接种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接种不良反应,做好接种记录和报告,保障接种的效果和安全。

另外,门诊应建立健全的疫苗管理制度和冷链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门诊应定期进行冷链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建立疫苗的入库、出库、接种记录等管理制度,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防止疫苗变质和失效。

此外,门诊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门诊应定期组织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向公众介绍接种的重要性和益处,提醒公众按照规定接种疫苗,加强免疫防控意识。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标准是保障接种人员健康和公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建设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质量,保障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为预防传染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置、设施设备、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二、门诊设置1. 位置选择: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的地点,方便居民前来接种。

2. 门诊布局:门诊应设有接种区、候诊区、咨询区、登记区、药房等功能区域,各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便于患者流程的顺畅进行。

三、人员配置1. 医生:门诊应配备有专业的医生,具备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接种服务。

2. 护士:门诊应配备有合格的护士,负责接种操作,包括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接种注射、接种后的观察和记录等。

3. 咨询人员:门诊应有专门的咨询人员,向患者提供接种相关的咨询和解答疑问。

四、设施设备1. 接种区设施:接种区应设有专门的接种台和接种座椅,方便医生和护士进行接种操作,同时保障患者的舒适度。

2. 候诊区设施:候诊区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空间,方便患者等候,同时应提供接种相关的宣传资料。

3. 咨询区设施:咨询区应设有咨询台和咨询室,方便咨询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4. 登记区设施:登记区应设有登记台和电脑,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患者信息的登记和管理。

5. 药房设施:药房应设有药品储存柜和冰箱,保证疫苗的储存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准备:医生和护士应核对患者的接种记录,确认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注意事项。

2. 接种注射:护士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接种注射,包括消毒、疫苗制备、注射技术等,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

3. 接种后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记录在患者的接种记录中。

4. 接种记录管理: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的接种记录准确、完整,并能够及时查询和统计。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的设备和设施、人员要求、接种流程、接种记录等方面。

二、门诊设备和设施要求1. 接种室应设有充足的空间,以容纳接种人员和其家属。

2. 接种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

3. 接种室应配备专业的接种设备,包括注射器、冷藏设备、废弃物处理设施等。

4. 接种室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三、人员要求1. 接种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2. 接种医生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接种知识,提高接种技能。

3. 接种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指导。

4. 接种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接种人员的隐私和权益。

四、接种流程1. 接种人员应提前预约接种时间,避免拥堵和等待时间过长。

2. 接种人员应携带相关的身份证明和接种证明,以便核实身份和接种记录。

3. 接种医生应对接种人员进行健康评估,了解其过敏史和疫苗接种史。

4.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人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计划,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5.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详细介绍接种疫苗的种类、剂量、接种部位和注意事项。

6. 接种医生应在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名称、批号和有效期,并记录在接种证明上。

7. 接种医生应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按照规范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操作。

8. 接种医生应观察接种人员的反应,及时处理接种后可能浮现的不适症状。

9.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人员和其家属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

10. 接种医生应记录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日期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五、接种记录1. 接种医生应将接种人员的接种情况记录在接种证明上,并加盖医疗机构的公章。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在医疗机构内为儿童和成人提供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的门诊部门。

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立和运营,对于提高社会群众的健康水平,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门诊设施和环境要求1.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内,独立设置,与其他门诊区域分开。

2. 门诊区域要求明亮、通风、整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应设置充足的座位和等候区域,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并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有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更新。

3.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4. 医务人员应穿戴整齐,佩戴工作牌,以便患者能够辨认和识别。

三、疫苗管理要求1. 疫苗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储存,并进行定期的温度监测和记录。

3. 疫苗的过期和损坏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4. 疫苗的使用应按照预防接种计划和适应症进行,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接种的疫苗名称、批号、剂量和接种部位等信息。

四、接种程序和服务要求1. 患者到达预防接种门诊后,应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进行接种。

2.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接种说明,包括接种疫苗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3. 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以确保接种的安全性。

4. 接种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确保接种的安全和有效性。

5. 接种后,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接种证明和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五、信息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信息、疫苗信息和接种记录等。

2. 患者的个人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和滥用。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一、引言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和效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包括门诊设置、人员配备、设备要求、操作规范等方面。

二、门诊设置1. 门诊位置:预防接种门诊应设在医疗机构内,位置应便于患者到达,通风良好,有充足的照明设施。

2. 门诊面积:门诊面积应根据每天接种人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患者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3. 候诊区设置:门诊应设有候诊区,提供充足的坐位,同时设置儿童玩具和阅读材料,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三、人员配备1. 医生:门诊应有专职医生参预预防接种工作,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护士:门诊应有专职护士负责接种操作,护士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接种技术和操作规范,能够正确选择和储存疫苗。

3. 行政人员:门诊应有行政人员负责接待患者、登记信息、安排预约等工作,确保门诊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设备要求1. 接种台:门诊应设有专用的接种台,台面宽敞平整,易于清洁和消毒,配备足够数量的接种器具和消毒用品。

2. 冷链设备:门诊应配备冷藏设备,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避免疫苗失效。

3. 医疗器械:门诊应配备充足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棉签等器械,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五、操作规范1. 接种前咨询:医生或者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接种前咨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预防接种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疫苗接种史等情况,医生应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接种计划,明确接种的时间和疫苗种类。

3. 接种操作:护士应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选择和准备疫苗、正确注射疫苗、及时记录接种信息等。

4. 接种后观察:接种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特殊是对常见的接种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指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公众能够及时、便捷、安全地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下是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标准格式文本:一、门诊设置和环境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立在医疗机构的合理位置,便于公众前来接种。

2. 门诊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 门诊区域应设有充足的坐位,以方便等候接种的人群。

4. 门诊区域应配备洗手设施,并提供洗手液或者洗手皂供公众使用。

5. 门诊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医务人员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包括接种医生和护士等。

2. 接种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

3. 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的培训,了解最新的预防接种指南和政策。

4. 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态度,提供专业、友好的接种服务。

三、疫苗管理要求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疫苗应按照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疫苗的冷链保持完整。

3. 疫苗应按照使用顺序进行摆放,避免过期或者混淆使用。

4. 疫苗应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接种程序要求1. 接种医生应子细核对接种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接种的准确性。

2. 接种医生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相关的接种知识和告知,解答疑问。

3. 接种医生应根据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接种史,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4. 接种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包括准备疫苗、消毒接种部位、注射疫苗等。

5. 接种医生应及时记录接种信息,包括接种疫苗的名称、批号、接种日期等。

五、接种后的监测和处理1. 接种后应对接种者进行观察,了解接种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2. 如有接种反应或者不良事件发生,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接种后应向接种者和家长提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医疗机构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医疗机构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7、办公设备:有足够的办公桌椅和档案柜。
8、宣教设备:有电视、DVD等。
9、侯种留观设施:有充足的座椅。
项目


内容
标准
人员
1、岗位设置:预检分诊、登记、接种、微机录入。
4
配置
2、数量:按服务人口配备人员数量(1/3000-5000),根据服务对象多
少增加相应岗位人员,预防接种门诊的专职工作人员至少4人。
4、采光要求:室内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5、温度要求:接种门诊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
项目


内容
标准
3
设备
设施
1、冷链:预防接种门诊应至少配备1台(<2万人口)、2台(2-5万 人口入3台(>5万人口)专用大冰箱,4个以上冷藏包及相应数量的 冰排;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2、接种器材:应配备安全注射设备(毁形盒、封闭式容器)、污物桶 和有生物安全标识回收袋,以及接种所需的器械,包括接种盘、注射器、 酒精、棉签等。
制机构上报接种率报表。
5、分类装订成册、做好保存。
接种
18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各剂次接种率达90%以上。
建卡/
工作
指标
19
证率
满1月儿童建卡、证率达100%。
信息
XX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客户端儿童基本信息和接种信息完整率达到
21
完整
95%。

卡、
2、卡、册项目填写齐全、工整,无随意涂改;保存真实、完整的接种
14
证、
实施记录。
册信
3、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区域、服务人口变更后,及时做好所有原始工
息管
作资料交接。
信息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在接种门诊的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场地和设施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
选择在卫生条件良好、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场所进行建设,以确保接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门诊内部的设施应当齐全,包括接种台、待诊区、儿童活动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门诊还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次,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规范化。

接种门诊应当配备专业的
医护人员,他们应当接受过专业的接种培训,了解接种流程、接种疫苗的特点以及应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接种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接种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便于随时追踪接种情况和进行疫苗追溯。

另外,接种门诊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宣传和教育的规范化。

门诊应当加强对接
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传达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接种的误解和疑虑。

此外,门诊还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约接种制度,以减少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接种效率。

总的来说,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是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公
众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场地和设施、人员、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都做到规范化,才能够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接种率,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接种门诊的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成功案例二:某社区预防接种门诊
总结词
紧密合作、资源整合
详细描述
某社区预防接种门诊与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等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与幼儿园的对接,该门诊能够及时掌握儿童的接种情况, 提醒家长按时接种。同时,与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也使得该门诊能够获得及时的疫苗供
应和技术支持。
疫苗存储
按照疫苗存储要求,确保 疫苗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条件下存储,避免疫苗失 效。
疫苗使用
遵循疫苗使用说明,确保 疫苗接种剂量和接种时间 正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 致接种失败或异常反,核实儿童基本信息和 接种记录。
接种实施
按照免疫程序和接种规范,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并 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
质量管理
疫苗管理
01
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严格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储存、运
输和使用安全有效。
接种过程规范
02
预防接种门诊应制定规范的接种流程,确保接种人员按照规定
程序进行接种。
接种后跟踪
03
预防接种门诊应对接种后的儿童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处理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
培训与考核
1 2
培训计划
预防接种门诊应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工作人员 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03
预防接种门诊的监督与管理
监督机制
定期检查
预防接种门诊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检查,确保其符合 相关标准和规定。
01
投诉处理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公众对预 防接种门诊的投诉,并采取改进措施。
02
03
信息公示
预防接种门诊应公示相关信息,包括 疫苗品种、接种程序、接种禁忌症等, 以便公众了解和监督。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

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1 接种效劳形式预防接种门诊应实行按月、按旬、按周或日接种。

2 房屋配备2.1 接种门诊总面积应有不少于40m2的专用房。

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2.2 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响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接种时有特意的出入口。

2.3 接种门诊与一般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肯定的距离。

2.4 接种门诊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2.5 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

2.6 每室应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

3 设备器械配置3.1 配备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3.2 配备足够的桌椅,操作台清洁、无杂物,台上设有疫苗名称标牌。

3.3 季节性接种疫苗与儿童根底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开医学教育`网整理。

3.4 按最高门诊接种预约人数的120%配备接种器材。

3.5 配备1台专用一般冰箱,冷藏包〔或冰瓶〕不少于5只〔每苗1只〕和足够数量的冰排等。

3.6 配备消毒设备: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等。

3.7 备足肯定数量的体检器材及应急处理药品。

3.8 配备资料柜,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影视等宣传器材、计算机等。

4 接种门诊效劳人员4.1 接种门诊由责任心强、业务素养高医学教育`网整理,经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担任;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

4.2 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体检、接种等各项工作,每种疫苗的接种要有专人负责。

5 接种操作5.1 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5.2 严格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标准》的要求实施接种。

202X版《预防接种工作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试行)一、布局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上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每个乡镇、街道设置一个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如服务半径超过5公里,可增设接种门诊或分门诊。

预防接种门诊在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或医疗防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设置。

独立设置的要按医疗机构的设置要求报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审批。

二、房屋及基本设备要求接种门诊须设置有预诊室、接种室和资料室,总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要求环境清洁,光线良好、空气流通,与医疗门诊、病房隔开,有专用通道。

各室挂有明显的标志牌。

1、预诊室:用于登记、收费、体检、电化教育、留观;墙面应张贴家长告知书、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收费标准、免疫接种禁忌症等。

2、接种室:要求一苗一台一隔断(室),接种室内有降温和取暖设备(电扇、取暖用油汀或空调等)。

接种操作台的台面上摆设疫苗冷藏包(或冰瓶)、接种盘等接种器材(一次性注射器、汤匙、脱脂干棉球、75%酒精棉球、镊子、砂轮等),以及醒目的疫苗品种标识,并应备有凉开水。

配备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应包括肾上腺素、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等。

配备的消毒设备应包括消毒桶、紫外线消毒灯,有条件的可装备一次性注射器的毁型器。

3、资料室:配备办公桌、资料柜、冰箱、电话和计算机。

三、人员配备要求接种人员必须是获得卫生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并经注册的人员,经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计划免疫10天以上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接种人员(不包括登记人员)配备标准:2万人口以下乡镇不少于2人,2万人口以上的乡镇门诊,每增加1万人接种人员相应增加1人,增加的接种人员可以为兼职。

四、工作运转1、摸底登记多渠道了解新生儿信息,及时掌握辖区内常住和流动儿童情况,对流出(或不在本单位接种)儿童也要登记在簿并注明,要求每月对辖区内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摸底登记或更新补充。

2、资料管理(1)接种资料:使用《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安徽省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簿》,记录完整、资料清楚,儿童出生后无论城市或农村1个月内及时建簿(卡)、建证,流动儿童居住3个月以上应及时办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
1 接种服务形式
预防接种门诊应实行按月、按旬、按周或日接种。

2 房屋配备
2.1 接种门诊总面积应有不少于40m2的专用房。

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2.2 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受种者在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2.3 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2.4 接种门诊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2.5 接种室与儿童保健体检分室进行。

2.6 每室应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

3 设备器械配置
3.1 配备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3.2 配备足够的桌椅,操作台清洁、无杂物,台上设有疫苗名称标牌。

3.3 季节性接种疫苗与儿童基础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开医学教育`网整理。

3.4 按最高门诊接种预约人数的120%配备接种器材。

3.5 配备1台专用普通冰箱,冷藏包(或冰瓶)不少于5只(每苗1只)和足够数量的冰排等。

3.6 配备消毒设备: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等。

3.7 备足一定数量的体检器材及应急处理药品。

3.8 配备资料柜,有条件的地区可配备影视等宣传器材、计算机等。

4 接种门诊服务人员
4.1 接种门诊由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医学教育`网整理,经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担任;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

4.2 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体检、接种等各项工作,每种疫苗的接种要有专人负责。

5 接种操作
5.1 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5.2 严格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

2005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