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华师大版科学七下25《保护大气圈》

合集下载

《第二章5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二章5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大气圈的重要性,掌握保护大气圈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大气圈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大气圈的措施等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2. 观看教育视频:学生需观看关于大气污染现状及保护大气圈的宣传视频,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3. 调查与记录:学生需进行家庭或社区空气质量调查,记录当地空气质量指数(AQI)及主要污染源,并分析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创意作品制作:学生需制作一份关于“如何保护大气圈”的创意海报或小报,要求图文并茂,内容涵盖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方面。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观看教育视频时需保持专注,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 调查与记录要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分析客观,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 创意作品制作需符合主题,内容丰富,设计新颖,突出创新性和实用性。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调查与记录的准确性和分析的客观性。

3. 创意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4. 作业的完成度和提交的及时性。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课时的学习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后续教学的重要依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就是初中科学课程《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详细内容。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5保护大气圈(20张PPT)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5保护大气圈(20张PPT)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3. 相关习题
4.关于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都是有害的
其次来自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 3、空气污染物 (1)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2)可吸入颗粒物:固体小颗粒:灰尘,烟尘
液体小液滴:云,雾
3.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4、空气污染的防治:
(1)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以消除烟尘
(2)将固体煤燃料改变为煤气或液体燃料,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改变工业生产工艺,以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
存在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厚约30km)
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
→ 对流层
这里,他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厚约10-20km)
3.1 大气圈的作用
大气对地球,对地球上的生物十分重要 ⑴对流层(厚约10~20千米):集中了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 杂质 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它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⑵平流层(厚约30千米):分布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生物起 保护作用,飞机高空飞行也一般在平流层。 ⑶中间层(厚约50千米):空气已非常稀薄。 ⑷电离层(厚约500千米) :空气已电离成离子,容易吸收紫外线辐射,能反射无线电 波,实现无线电波的远距离通讯。 ⑸散逸层(距离地面大约600千米) :此层已逐渐向外层空间过渡。
3. 相关习题
1.被称为“大气层”的地球大气最底层是( ) A.中间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平流层
2.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人和动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存在
于大气的( )

保护大气圈1华师大版.ppt

保护大气圈1华师大版.ppt
假如地球失去这层“外衣”情况如何变化
月球
地球
2.5 保护大气圈
读一读
1、大气圈分成哪几层?各层厚度 怎么样?
2、各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散逸层
600千米
电离层
100千米
中间层
50千米
平流层
10~20千米
对流层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 星来传送
反射无线电波,完成远距离无 线电通讯
空气垂直运动剧烈,流星体多 数在这里燃尽
存在大量的臭氧吸收紫外线, 少数的水蒸气,空气运动平缓
集中了75%的空气质量90%的 水蒸气,空气运动剧烈
你能说说温室大棚保温原理吗?
透明玻璃 绿色植物
温室的保温原理
土壤
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
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
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绿色植物
透明玻璃
土壤
我如们果地把球地上球的也大看气作圈一具个有温与室温的室话玻,什璃么相似 的是作它用的,玻对璃地呢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 “温室效应”
“小荷,不是有荷花狙狙天天跟你在一起吗?”肖艳把女儿搂在怀里。 “我才不喜欢荷花呢……天天来吃妈妈的奶,不知道看小人书…… “小荷,这话可不能乱说,让人家知道了,你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肖艳吓唬着女儿。 小荷瞪大了眼睛,悄悄地问:“为什么呢?” “等你长大了你就会知道的……” 小荷紧紧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哭了出来,“小荷不要妈妈走……小荷要和妈妈在一起……” “妈妈不走,妈妈不走,小荷是个乖孩子……妈妈永远和小荷在一起……” 第五章|榕树下原创_华语文学门户 一晃四年过去了,小荷居然能认识几百个汉字,能背诵二三十首诗了。 我主动地去找五哥,提出了小荷和荷花上学的事。 五哥拿出有关文件对我说:“按照文件规定,入学儿童必须年满七周岁,七周岁以下儿童,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入学前班 或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按此规定,他俩充其量只能参加学前教育。然而,我们山里就目前来说,只有镇上有一家幼儿园,离 我们村太远接送孩子是个大问题……” “五哥,我今天来是想让小荷在我们村的学校上学,不牵扯其它的学校……” 五哥皱着眉头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最后终于下了决定,:“好吧,让她们一起来吧,大不了让他俩在一年级多上两年。” “那可不行!只要学习好,符合升级的要求就不能只上一年级……”

保护大气圈1--华师大版

保护大气圈1--华师大版
; 免费看片 ;

尊枯家长老,便同事出手.鞠言给他们带来の压历极大.呐壹出手,就是竭尽全历.两尊道尪境巅峰.第陆陆贰章不满意两位道尪修行者の元气波动,就好像两个充到极限の气球,猛然间爆炸开,那番动静,将远端围观の众多冒险者震得连连后退,全身血气上涌,目中满是惊骇之色.此事此刻,他们才 全部明白,呐两个看上去年纪颇大の修行者,实历有多么强劲.在呐等强者面前,他们就好似大象之前の蝼蚁,甚至连蝼蚁都算不上.只见,两道残影在空间内微微壹顿,便向着对面の年轻修行者冲击过去.远端の冒险者,只能看到壹片可怕の光芒闪烁.那壹片空间,出现无数の细密纹路,不断向外 延伸.没吃过出肉,可也见过猪跑.他们知道,那些细密の黑色纹路,就是空间壁垒无法全部承受住那附近の能量波动产生の裂缝.那些裂缝,足以轻松撕裂他们呐些冒险者の身体.“强大!”“好可怕の历量.”“是啊,真是恐怖の强者.那枯阳大人到底是何等人物?连他身边随身护卫,都有呐样 の实历,枯阳大人の身份,壹定无比尊贵吧?”“那还用说?咱们天元大陆上,最强大の修行者应该是道皇境.而枯阳大人の呐两个护卫,就算不是道皇境修行者,可也壹定是极其强横の道尪境修行者.”“那个鞠氏人真是找死!俺若是他,肯定躲得远远の,又怎么会跑到枯阳大人面前?”“谁说不 是!啧啧,可能会尸骨无存吧!俺还是在站得远壹点,省得被顺手给干掉了.”冒险者们,惊叹中议论.在他们看来,鞠言死定了.“两个道尪境巅峰修行者保护,枯家确实更加小心了.不过,区区两个道尪境巅峰,也敢在俺面前放肆?”鞠言不大の声音,却带着极强の穿透历,传入到枯阳の耳朵之内. 枯阳只觉得壹股寒意在心底滋生,他の目光,死死の望着两位枯家长老对鞠言展开の攻击.心中,也在祈祷,两位长老壹定要将鞠言击杀.至少,要能将鞠言全部拦下来.“唰!”鞠言身前,壹道蓝色剑光瞬息间凝聚.随手之间,散发出冷冽杀意の蓝色剑光横扫而出,毫无悬念の,向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2章 5保护大气圈 习题课件

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2章 5保护大气圈 习题课件
直在探究的课题。有一种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 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大气圈的对流层
培优探究·拓展练
量最差的是( D )
城市
海口 南京 沈阳 兰州
空气污染指数 31 83 119 188
空气质量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Ⅲ级
A.海口 B.南京 C.沈阳 D.兰州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 比较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可得,兰州的空气污染指
数最大,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最差的。故选D。
夯实基础·巩固练
8 【金华模拟】“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 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倡导“碳中和”有 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C ) A.水土流失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
剧,一氧化碳有毒,排入空气中会使人煤气中毒, 故A错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空气中,会产生 酸雨,故B正确;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 故C错误;氟利昂排放到大气中会破坏臭氧层,故D 错误。故选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 【杭州模拟】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
夯实基础·巩固练
4 下列人类的活动中,能减轻地球“温室效应”的是 ( D) A.工业中大量烧煤以获得能源 B.生活中汽车、摩托车等尾气的大量排放 C.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大量破坏森林 D.退耕还林、绿化荒山、植树造林
夯实基础·巩固练
5 高空臭氧是“地球卫士”,而近地面的臭氧会造成空 气污染。舟山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 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也会产 生臭氧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之一 C.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华师大科学版七下2-5保护大气圈预学案

华师大科学版七下2-5保护大气圈预学案

HS版七下§2.5保护大气圈预学案姓名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效应,产生了空洞。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保护大气圈的重要性,并为减少排放、防治空气污染而努力。

2、根据性质和高度的不同,大气圈可以分为层、层、层、层和层。

3、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层,它能形成,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4、平流层在对流层上面,其中含有一层“臭氧” (O3)气体,它可以,使生物免受伤害。

5、电离层容易反射,实现无线电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6、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也是一个大温室,大气圈就是它的屋顶和四壁。

对流层中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的散发。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7、如果温室效应加剧,对流层的能力太强,会造成气温增高。

近百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

8、数据表明,在过去100年中,对流层中水蒸气含量变化不大,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

9、温室效应加剧的后果:。

10、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二、知识点运用:1、下列有关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唯一必要条件B.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相应增大C. 大气圈的上界在3000~5000千米的高空D. 大气圈就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2、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大气的哪一层(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层3、关于大气臭氧和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大气圈中臭氧分布均匀B. 只有臭氧层中才有臭氧C. 由于臭氧层位于对流层内,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大D.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太阳辐射的紫外线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B.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平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5、下列有关大气臭氧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B.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C.臭氧层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其害D.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的辐射6、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 发展汽车业B. 开采小煤窑C. 利用太阳能D. 种植薪柴林7、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是农耕区,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B. 引发草场退化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参考答案一、知识点部分:1、温室臭氧二氧化碳2、对流平流中间电离散逸3、对流云雾雨雪4、吸收大部分太阳光紫外线5、无线电短波6、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地表热量7、阻止热量散发明显变暖8、0.69,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沿海的城镇10、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016春华师大版科学七下2.5《保护大气圈》ppt课件

2016春华师大版科学七下2.5《保护大气圈》ppt课件

①一方面能允许太阳辐射透过大棚 ②另一方面又能阻止热量和水分散发,使棚内温暖湿润
地球也是个温室,大气圈相当于温室的屋顶和四壁,使 地球温暖湿润生机盎然。
大气圈作用 • 地球是一个大温 室,大气圈就是 它的屋顶和四壁 。对流层中的水 蒸气和二氧化碳 等气体允许太阳 的热辐射透过, 但却阻止地表热 量的散发。
其他大气污染现象——酸雨
• 酸雨
小结
• 大气圈根据性质和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 由于大气的污染加剧了温室效应,扩大了 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
练习
•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 紫外线 ) • 因使地球温度明显升高,而产生温室效应的 物质是( 二氧化碳 ) • 温室气体一般认为有( 二氧化碳)、( 甲烷 ) 、氟氯烃、一氧化氮 • 下列选项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B ) A、燃放鞭炮 B、汽车排放出的尾气 C、可吸入颗粒物 D、动植物的呼吸
人类的活动
•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
热辐射透过,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
• 在过去100年中,对流层中水蒸气含量变化不 大,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约25%,全球平均 气温上升了约0.6℃。
温室效应后果
• 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 • 造成蒸发加强,加剧土地的荒漠化 • 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C ) ① 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 干洁的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氢气 ③ 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④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 碳都集中在 ( A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3、臭氧能吸收太阳国徽中的紫外线, 使地球的人和动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 氧存在于大气的(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保护大气圈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保护大气圈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保护大气圈要点精讲一、大气圈的作用大气分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

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它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平流层在对流层上面,其中含有一层“臭氧”气体,它可以吸收大部分太阳光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伤害,更高的电离层,容易发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二、温室效应我们地球上的大气圈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大棚能允许太阳辐射透过但阻止热量和水分散发,使之温暖湿润;大气圈相当于温室的屋顶和回壁,也使地球温暖湿润生机盎然。

原因: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人口增加,氟氯烃、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温室效应的危害:(1)影响气候、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水蒸气加快,加剧土地的荒漠化;(2)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淹没城市等。

怎样控制温度气体量:(1)从产生源头:减少煤、石油等会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2)从清除的办法:植物造林,增加植物对CO2的吸收等。

三、臭氧层空洞1982年南极上空发现首个臭氧空洞,至1992臭氧空洞仍在扩大,臭氧层臭氧浓度明显减少。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净化大气,还可以调节温度、湿度,调节城市的小气候。

在大片绿化带与非绿地之间,因温度差异,在天气晴放时可以形成局地环流,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第二章 5 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二章 5 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保护大气圈》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大气圈的重要性及保护大气圈的紧迫性。

通过第一课时的作业,使学生掌握大气圈的基本知识,明确保护大气圈的必要性,并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习《保护大气圈》相关内容,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2.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需在课后整理课堂笔记,包括但不限于大气圈的基本概念、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及影响等。

3. 家庭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危害”的短文,要求学生结合网络资料、教材内容以及生活实际,全面分析当前大气污染的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进行家庭垃圾分类与处理实践活动,并记录处理过程与感想。

学生需将家庭垃圾进行分类,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对可回收利用和有害垃圾的处理,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学生需认真预习教材内容,并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课堂提问。

2. 课堂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复习。

3. 家庭作业:(1)短文要求内容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500字。

(2)家庭垃圾分类与处理实践活动需真实记录,附上图片或文字说明,体现实际操作过程和收获。

4. 按时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代写。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

2. 短文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真实性、观点明确性、条理清晰性及字数要求。

3. 家庭垃圾分类与处理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包括实践的真实性、记录的详细性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深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

2.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予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意识。

华东师大版科学 七年级下 5 保护大气圈 课后练习题

华东师大版科学 七年级下 5 保护大气圈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做法对保护空气有利的是()A.农村中不要用煤炭作燃料,砍伐森林中的树木作燃料B.将城市污染严重的工厂迁移到农村C.植树造林,绿化环境D.外出时配戴口罩或湿毛巾2. 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美化环境C.减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D.降低空气中的尘埃3. 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增大,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

下列现象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极地的冰将更多地融化B.海水的蒸发量将增多C.植物的生长将趋缓D.大气中水的含量将增大二、填空题4.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经过_________、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

大气这样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____________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5.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成功。

发射时“神舟六号”穿越大气层,它要依次经过_________平流程和中间层,所填这一层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

三、探究题6. 近期,杭州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

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A地段分三组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测试结果如下表:(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车流量设置为实验的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市区的A地段,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___时段最大。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保护大气圈 同步练习(含答案)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保护大气圈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节__保护大气圈1.地球是个适宜生命繁衍的星球,原因之一是( )A.地球是个球体B.只有月球一颗卫星C.存在大气圈D.存在南极和北极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有下列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氮、④甲烷、⑤氟氯烃,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3.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如图,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

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4.如图是北京地区PM2.5来源分布图。

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PM2.5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B.植树造林C.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D.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5.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都是有害的B.“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C.“温室效应”的加剧对人类只有好处D.“温室效应”的加剧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而引起的6.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可吸入颗粒物7.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某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为( )A.Ⅰ级,优B.Ⅱ级,良C.Ⅲ级,轻度污染D.V级,重度污染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

小明同学为农场小镇建设提出几条建议:①积极植树种草;②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③大量砍伐森林来开辟农田;④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全部改用清洁能源;⑤建立污水处理中心;⑥配备洒水车,减少路面扬尘。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保护大气圈 学案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保护大气圈 学案

导学案一、要点梳理1、大气圈是由环绕地球周围的组成。

大气圈分为、、中间层、和散逸层。

2、天气变化一般是在层,而飞行器高空飞行一般可达层;臭氧一般集中在层;3、容易吸收紫外线辐射,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层;4、地球大气的作用是;。

5、控制温室气体的方法有:等;6、臭氧层的作用是;臭氧层的成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如人类过度使用氟氯烃〔〕作致冷剂二、温馨提示1、煤燃烧产生的危害及防治:①煤燃烧时2易造成温室效应;b.煤燃烧时生成的SO2、NO2等溶于水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②防治:a.煤炭脱硫后燃烧;b.将煤炭进展综合利用:c.使用清洁能源;2、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①汽车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

这些废气排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安康。

②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a.改良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烧充分;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使用无铅汽油,制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检测汽车尾气的力度,制止未到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e.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或乙醇汽油作燃料。

进展处理达标后排放等。

三、解题指导[例题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μm的颗粒物。

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以下做法合理的是〔〕A.大力开展用燃煤发电B.秸秆燃烧还田C.开发清洁能源D.提倡多开汽车[解析]据题意可知PM2μm的颗粒物,而A.大力开展用燃煤发电烧煤会有灰、烟等产生,所以不合理,不选A;B.秸秆燃烧还田会产生烟〔固体小颗粒〕,所以不合理,不选B;C.开发清洁能源不会产生污染,合理,所以选C;D.提倡多开汽车烧石油也会产生烟〔固体小颗粒〕,所以不合理,不选D。

[答案]C[例题2]以下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将废弃塑料袋集中燃烧B.将生活垃圾倾倒海中C.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D.大量使用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解析]A、塑料集中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错误;B、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海中,污染水源,不正确;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也污染环境,所以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正确;D、大量使用化肥,虽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粮食污染,应合理使用,不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