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论述完整版

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处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以镇压、暴力等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赏或规范(主要指伦理道德规范、信仰规范等)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7、互利组织:互利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8、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组织等均属这一类型的组织。

这种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组织受惠者提供专业性服务,也就是如何为受惠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9、政治组织:是一种以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10、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11、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13、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4、霍桑实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毓的试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行政组织学归纳

行政组织学归纳

行政组织学归纳一、名词解释1、组织:简单地说,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包括四方面的内涵:一是静态的行政组织结构;二是动态的行政组织过程;三是生态的行政组织环境;四是心态的行政组织意识3、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体制是指组织内部围绕着行政权力行使而形成的内部秩序,即以职权划分为中心的内部关系及行使权力方式所构成的具体制度。

4、集权制:行政组织中的集权制是指主要行政决策权集中于组织的最高层次,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中央集权,在微观层面表现为各级首长集权。

5、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主要行政决策权并不集中于组织的最高层次,而是分散在行政组织体系的各个行政层级。

6、均权制:均权制是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保持行政权力的某种平衡,既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而是依据事权性质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决策权,维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平衡,在两者间建立一种协调和配合关系。

7、完整制:完整制也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在这种体制下,一级政府的下属机构只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

8、分离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指同一层次各组织或同一组织各单位,分属于两个以上平行的行政首长或组织领导的体制。

9、首长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组织内法定的最高决策、指挥权力由首长一人执掌而形成的一种领导体制。

10、委员制:委员制又称合议制、委员会制,是指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组成的集体(或委员会)执掌而形成的一种领导体制。

11、行政组织环境:行政组织环境是指行政组织在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活动时所面临的环境,是影响行政组织存在、发展以及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12、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进行政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过程。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就是为了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互相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厉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5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6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7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学知识要点

行政组织学知识要点

1行政组织:是为履行国家行政职能而依法建立起来的一切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狭义的行政组织仅只政府系统。

2行政组织学:研究行政组织构成、建立、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裁减冗员建立起一种紧凑的扁平化组织。

4行政组织决策:行政组织主题在处理公共行政事务时,为履行公共行政组织职能,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给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科学制定和合理抉择行动方案的组织活动过程。

5行政组织执行: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依法将决策中枢系统输出的决策指令付诸实施,从而实现行政组织预期目标的行政行为,也就是把行政组织决策方案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活动过程。

6行政组织沟通: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层级、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过程。

7行政组织激励:行政组织采取某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激发和鼓动公务员的动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8物质激励:根据工作表现和贡献大小,适当满足公务员正当的物质需要,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

9行政组织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持久影响行政组织主体的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行政倾向的总和,内容包括:行政自治思想、行政组织制度和行政组织心理。

10行政组织发展:行政组织人员在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规划地、长期地依法对行政组织的职能、结构、技术、管理方式、人员、文化等方面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改革,以增进行政组织的绩效。

选择1行政组织的特征:阶级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发展性。

2行政组织构成的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组织人员、权责体系、财务设备、法规制度、技术信息、团体意识。

3行政组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研究对象----行政组织。

4管理学是研究以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科学。

5组织行为学侧重于个人和小组的行为,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行为以及小组成员的行为表现和态度的变化。

6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就是为了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互相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厉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5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6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7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2.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3.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4.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6.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7.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8.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9.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10.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1.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2.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3: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组织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

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6.(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7.191 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3.(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17.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18.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部门化)。

19.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幅度)。

20.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官僚体制:体制是指政府运作的模式,官是身份,僚是奴才,由身份和奴才来运作政府功能的形式,叫官僚体制。

2.政府企业:指以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运作政府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国有企业3.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政治”是国家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活动;“行政”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政治没有必要干涉行政。

5.寡头政治: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6.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7.内阁制度: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国家的实际权力由内阁掌握,来自议会多数党或几个党派的大臣(部长)组成内阁,实行集体决策制,部长们必须公开支持内阁所作出的所有决定。

8.总统制度: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9.国务院制度:指中国最高国家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的政府制度10.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

11.国家结构: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12.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一种立法权由中央立法机构和组成联邦的各州或各地区单位的立法机构分享的立法体制。

13.行政建制: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单位或者依照行政管理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划分等级的制度。

14.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的各个相关群体如何相互搭建起来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效的通信和协调。

15.矩阵式结构: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16.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组织: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ZO世‎纪ZO 年代‎中期到3O‎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2.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5.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6.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2.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3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1.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分权式组织结构: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工作冲突:当人情货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指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2.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3.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4.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5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6.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 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7.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8.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9.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10.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1.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2.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3: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团体意识答: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2.组织环境答: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3.集权式组织结构答: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4.组织变革答: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功利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

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由社会赋予其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1、单向沟通:所谓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主文化体现的是—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通常情况下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倡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是研究行政组织的起源、发展、性质、结构、功能、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行政组织学是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组织学、管理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下面从不同方面解释行政组织学的相关名词。

1. 行政组织:指的是一种政治机关或管理机构,在国家、地方和机构内部通过规定和组织的方式实施行政管理。

行政组织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级,以实现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2. 行政组织的起源与发展:指的是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行政组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出现,随着社会发展和制度创新,行政组织不断演变和完善,逐渐成为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行政组织的性质:指的是行政组织所具备的本质特征。

行政组织一般具有规范性、层级性、专业性、效率性等性质,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 行政组织的结构:指的是行政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形式。

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通过一定的层级关系和工作分工来实现各项职能的顺利运行。

5. 行政组织的功能:指的是行政组织为实现国家治理目标而担负的具体职能。

行政组织的功能包括立法执行、行政服务、社会调控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6. 行政组织的运行:指的是行政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

行政组织的运行包括决策制定、资源配置、组织协调和评估监督等环节,涉及到人员、财务、物资等方面的管理和运营。

7. 行政组织的管理:指的是对行政组织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的过程。

行政组织的管理包括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旨在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体来说,行政组织学是研究行政组织相关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行政组织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揭示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从而为行政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重点]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

[重点]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

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1、组织2、行政组织3、非正式组织4、强制性组织5、功利性组织6、规范性组织7、互利组织8、服务组织9、政治组织10、经济组织11、正式组织12、文化组织13、团体意识14、霍桑实验15、需要层次理论16、帕森斯17、理性—法律的权力18、成熟—不成熟理论19、棱柱模式理论20、组织环境21、内部环境22、外部环境23、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24、环境的不确定性25、组织结构26、组织结构的分化27、组织结构层及化28、组织结构的分部化29、组织的“显结构”30、组织的“潜结构”31、管理层次32、管理幅度33、集权式组织结构34、分权式组织结构35、直线式组织结构36、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37、事业部式组织结构38、矩阵式组织结构39、组织结构设计40、国务院办公厅41、总理负责制42、村民委员会43、民主区域自治制度43、民主区域自治制度44、人的需要45、激励46、群体47、群体归属意识48、群体凝聚力49、群体规范50、领导51、行政组织的领导52、领导影响力53、权力性影响力54、非权力性影响力55、行政组织决策56、风险型决策57、不确定型决策58、行政组织决策程序59、参谋咨询系统60、组织决策科学化61、程序性决策62、科学决策63、行政组织决策体制64、冲突65、工作冲突66、直线/职能冲突67、仲裁解决法68、组织沟通69、正式沟通70、非正式沟通71、单向沟通72、双向沟通73、下行沟通74、上行沟通75、平行沟通76、书面沟通77、口头沟通78、知识79、学习80、组织学习81、行政组织学习82、学习型政府83、单环学习84、双环学习85、三环学习86、知识管理87、行政组织文化88、组织文化89、主文化与亚文化90、行政组织文化的阻抑功能91、示范法92、激励法93、绩效管理94、目标管理95、标杆管理96、绩效评估97、组织变革98、组织发展99、以技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100、与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101、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102、工作再设计103、目标管理104、工作扩大化105、工作丰富化106、斯坎隆制107、格道式发展108、过程咨询109、团队建设110、敏感性训练111、调查反馈法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行政组织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doc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行政组织学》历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doc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科《行政组织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名词解释题库(2009年7月至2018年1月试题)说明:1 •试卷号:2542;2.适用专业:行政管理、专科;3.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11 •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12•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13•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11.行政组织决簧体制: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报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12.标竿售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13.敏感性词练: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调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16.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行政组织学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习名词解释行政组织学是一门研究行政组织结构、功能和运作的学科,它涉及到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等各种组织形式。

在行政组织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下面我将为大家解释一些常见的名词。

1. 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指一个组织机构内部的各种部门、职能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行政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任务,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

2.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指对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行政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种管理活动。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职能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该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任务,确保组织的高效运作。

4. 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一个领导者在组织中发挥的影响力和能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激励员工、制定战略、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

5.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指对组织内部各种活动和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组织的运作。

绩效评估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和效益。

6. 决策制定:决策制定是指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领导者需要做出决策并执行的过程。

一个好的决策应该是基于充分的信息和分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7.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对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行政组织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名词和概念。

通过学习行政组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政组织学相关名词。

电大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电大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论述题

电大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论述题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以镇压、暴力等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赏或规范(主要指伦理道德规范、信仰规范等)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7、互利组织:互利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8、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组织等均属这一类型的组织。

这种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组织受惠者提供专业性服务,也就是如何为受惠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

9、政治组织:是一种以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10、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11、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13、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4、霍桑实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毓的试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

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2、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42、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4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4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46、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47、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48、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序和工作步骤。

49、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50、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它是用制度形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51、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5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5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5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55、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56、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57、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

58、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59、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

60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61、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程。

62、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

63、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64、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65、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

双环学习也被称为“变革型学习”。

66、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习。

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67、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68、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和。

69、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行政行为的导向。

70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