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1-7章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就是为了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互相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厉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5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6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7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2015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2015行政组织学各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 行政组织学导论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答案

行政组织学形考作业2答案(第一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础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即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比如组织目标、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属性,组织内部的沟通网络及其过程,以及组织成员的教育背景等。

4、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

权力性影响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1、行政组织是追求(A)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A、罗森茨韦克B、卡斯特C、孔茨D、帕森斯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C、帕森斯和里格斯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A、《战略与组织结构》B、《组织管理战略》C、《战略管理》D、《组织与战略》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A、自治乡B、自治州C、自治市D、自治地方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心理特征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A、人格魅力B、个人形象C、个人履历D、个性特征8、(A)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B、科学预测C、调查研究D、收集情报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C)的概念。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 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突)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子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A.静态的组织观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2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

A 营利组织B.正式组织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A 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集权性组织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A.“调节”功能B.“聚合"功能C.“转换”功能D.“释放”功能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 )。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2.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3.行政组织: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4.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6.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7.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8.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9.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10.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1.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12.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3: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三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1.官僚体制:体制是指政府运作的模式,官是身份,僚是奴才,由身份和奴才来运作政府功能的形式,叫官僚体制。

2.政府企业:指以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运作政府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国有企业3.第三部门:第三部门即非政府组织,是指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4.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政治”是国家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活动;“行政”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政治没有必要干涉行政。

5.寡头政治:不仅是在政府之事务中服从少数人之统治的政治,而且在任何团体,诸如一个教堂、工会、学校,或者任何其他机关中,由少数人所管治者,均可称为寡头政治。

6.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

7.内阁制度: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

国家的实际权力由内阁掌握,来自议会多数党或几个党派的大臣(部长)组成内阁,实行集体决策制,部长们必须公开支持内阁所作出的所有决定。

8.总统制度: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9.国务院制度:指中国最高国家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的政府制度10.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

11.国家结构: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12.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是一种立法权由中央立法机构和组成联邦的各州或各地区单位的立法机构分享的立法体制。

13.行政建制: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单位或者依照行政管理的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划分等级的制度。

14.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的各个相关群体如何相互搭建起来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效的通信和协调。

15.矩阵式结构: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16.组织规模: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人员数量以及这些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得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得有一定秩序与功能得排列组合体。

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就是指以明文规定得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得组织.3、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得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与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就是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与管理下属得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得管理.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就是指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得方式作为管理与控制部属得主要手段。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得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得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种组织就是以组织得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得受惠对象,组织得目得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得利益.8、服务组织:这种组织得基本功能就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得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就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得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得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与提供物质财富得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就是指以明文规定得形式确立下来得,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得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就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得,为社会提供与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得组织.13、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就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与保障自己地位与权利得自治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

宗教性组织就是以某种宗教信仰为宗旨而形成得组织。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得主要代表人物就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她们得学说就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得霍桑工厂进行实验得,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2、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3、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4、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其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5、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6、棱株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及时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 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突)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子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A.静态的组织观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2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

A 营利组织B.正式组织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A 强制性组织B。

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集权性组织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A.“调节”功能B.“聚合”功能C.“转换”功能D.“释放”功能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

A.职务 B.职权C.职责 D.职位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

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全)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目录1.组织2.行政组织3.非正式组织4.正式组织5.团体意识6.霍桑实验7.“需要层次论”8.帕森斯9、“成熟一不成熟理论”10.棱柱模式理论11.组织环境12.内部环境13.外部环境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15.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16.组织的“显结构”17.组织的“潜结构18.管理层次19.管理幅度20..集权式组织结构21.分权式组织结构22.组织结构设计23.总理负责制24.村民委员会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6.群体27.群体归属意识27.群体凝聚力29.群体规范30.领导31.行政组织领导32.领导影响力33.权力性影响力34.非权力性影响力35.行政组织决策36.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37.组织决策科学化38.行政组织决策体制39.冲突40、工作冲突41.直线/职能冲突42.仲裁解决法43.组织沟通44.正式沟通45.非正式沟通46.单向沟通47.双向沟通48.知识49.学习50.组织学习51.行政组织学习52.单环学习53.双环学习54.三环学习55.组织文化56.行政组织文化57.示范法58.激励法59.绩效管理60.标竿管理61.绩效评估62.组织变革63.组织发展64.工作再设计65.斯坎隆制度66.过程咨询67.团队建设68.敏感性训练69.调查反馈法1.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1)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1)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采取物理威逼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军队,监狱,劳教所等。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诸如增减薪水、调整奖金、办法奖品等手段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社会组织;如工商企业,银行等。

6、规范性组织:规范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范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是一种以组织内部成员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这类组织追求的是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政党、工会组织、职业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宗教团体。

8、服务组织:服务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是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如学校、医院、社会福利院等均属于这类组织。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以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国家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均属于政治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如银行信贷组织,商业组织、保险公司等均属于之类组织内。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指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职能。

13、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ZO世纪ZO年代中期到3O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人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团体意识答: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2.组织环境答: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3.集权式组织结构答: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4.组织变革答: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功利性组织: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亦称“强制性影响力”。

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

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由社会赋予其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构成的,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1、单向沟通:所谓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主文化体现的是—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通常情况下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倡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行政组织学1-7章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1-7章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 全)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秩序和功能的排列组合体。

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

4、强制性组织:强制性组织是指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即强制当事人服从组织的管理。

5、功利性组织:功利性组织是指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6、规性组织:规性组织以荣誉的报偿或规作为管理部属的方式。

如教会、学校等。

7、互利组织:互利性组织。

这种组织是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

8、服务组织:这种组织的基本功能是以服务为主。

组织的受惠者,乃公众中与组织有直接接触者。

9、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一种追求、运用、分配社会公共权力为基本目标的组织。

10、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物质财富的职能。

它存在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不同领域。

1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12、文化组织:文化性组织是以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和创造精神财富为职能的组织。

13、群众性组织:群众性组织是特定社会群体为追求和保障自己地位和权利的自治性组织。

性组织。

性组织是以某种信仰为宗旨而形成的组织。

14、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

行政组织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

A.非正式组织B.企业组织C.行政组织D.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

A.非正式组织B.互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正式组织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企业组织B.规范性组织C.强制性组织D.功利性组织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

A 服务性组织B.互利性组织C.文化性组织D.群众性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

A.公共利益的组织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C.公共价值的组织D.行政权力的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突)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子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A.静态的组织观B.动态的组织观C.生态的组织观D.精神的组织观2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

A 营利组织B.正式组织C.非营利组织D.非正式组织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

A 强制性组织B。

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D.集权性组织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A.互利组织B.服务组织C.企业组织D.公益组织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A.“调节”功能B.“聚合”功能C.“转换”功能D.“释放”功能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

A.职务B.职权C.职责D.职位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
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

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创立的。

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

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

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4、“成熟-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

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5、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

“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

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第三章行政环境的组织与管理
1、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2、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3、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
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第四章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
1、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2、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将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每一层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高到低逐级缩小。

3、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行政组织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围和权限是平行和相同的。

4、组织的“显结构”
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5、组织的“潜结构”
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6、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7、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8、集权式组织结构
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9、分权式组织结构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的处理事务;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全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10、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第五章中国行政组织结构
1、总理负责制
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1、群体
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4、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第七章行政组织中的领导
1、领导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行政组织领导
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领导影响力
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4、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

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